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有妥協性

英國為什麼有妥協性

發布時間:2025-02-08 12:45:37

A. 鱈魚戰爭爆發的背景和英國妥協的原因

戰爭背景

鱈魚是一種西方人愛吃的一種海魚。自18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國對鱈魚的需求越來越大。當時,歐洲的鱈魚產區主要集中在冰島海域,許多國家的漁船加入了瘋狂的捕撈大軍,冰島人越來越擔心自己賴以生存的鱈魚資源將會在濫捕中遭到徹底破壞。1944年,冰島從丹麥的統治下終於獲得獨立。他們決定依靠冰島豐富的漁業資源(特別是鱈魚資源)把國家建成繁榮富強的現代化國家。為了充分的保護鱈魚資源,並保護冰島漁民的經濟利益,冰島政府先後多次宣布擴大領海區域,並於1958年宣布將領海擴展到距海岸12海里的范圍。1958年8月30日是冰島政府要求其他國家船隻離開該海域的最後期限,當時除了英國的拖網漁船,各國漁船都離開了冰島12海里界限。為了保護自己的漁船,英國皇家海軍派遣了37艘艦艇、約7000名士兵為漁船護航。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剛剛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裝備精良、經驗豐富。當時的冰島只有一些舊漁船改造而成的土炮艦,而戰士則是完全沒有作戰經驗的警察和普通百姓,而且冰島的總人口不足30萬,二者之間的力量對比極為懸殊。英國政府認為冰島不可能進行抵抗。雖然冰島武器裝備、戰斗素質、國力等各方面都遠遜於英國,但是冰島果斷地開炮驅逐來犯的英國漁船以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歷史上頗為有名的鱈魚戰爭就此爆發。


英國妥協原因:

1974年,由於冰島鱈魚捕撈量大幅下降,為保護日漸枯竭的鱈魚資源,冰島宣布禁漁區域擴大到200海里。1975年12月,英冰兩國再次開戰,此次沖突持續了5個月。與此同時,歐共體也緊鑼密鼓的進行調停。但是英國依仗自身強大的海軍實力,堅持毫不讓步。

1976年2月,歐共體在等待中失去耐心,公開宣布歐洲各國的海洋專屬區均限定在200海里。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英國不得不最終承認200海里的經濟專屬區。

B. 英國在光榮革命後又是怎樣用妥協

685年詹姆士二世即位後,企圖恢復天主教會和專制統治,遭到人民反對.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了捍衛「英國人的自由」,便向封建貴族妥協,邀請詹姆士二世的長女瑪麗和她丈夫、荷蘭執政威廉來英國當女王和國王,詹姆士二世被迫逃亡.瑪麗和威廉即位後批准國會提出的《權利法案》,從而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由於這次政變沒有引起內戰,所以資產階級史學家稱之為「不流血革命」或「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留下最深刻的遺產是:制度變遷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從此以後英國歷史上不再出現重大的暴力沖突.它使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學到:過快或過急的變革難以鞏固,真正的變革可以在保留舊有的形式下加以實行.①
對統治者而言,形勢需要變革時,不妨作一些讓步,以避免革命的爆發;對被統治者而言,應當以積極的態度要求變革,但也不一定非要採取極端的形式不可,只要妥協能達到目標,也就沒有摧毀舊機構的必要.於是,光榮革命不僅奠定了英國現在政治的基石,也基本確定了一種漸進的變革方式,這種變革方式是在保守與激進的政治傾向的激烈沖突中形成的,無不體現英國民族特性在政治領域的凝結.②
光榮革命奠定了現代英國的基礎,它在幾個方面開啟了現代英國之路.
第一,從形式上看,「光榮革命」只改變了一個國王,而接替王位的又是他自己的女兒和女婿,因此事件看起來像是一次家族變動,完全不是什麼「革命」.但其實遠非如此,究其實質我們看見:在「光榮革命」中,議會締造了一個王國,沒有議會,這個國王登不上王位;他根據議會的條件登上王位,並許諾要服從議會的法律.這樣,議會和國王的關系就完全反轉了,不再是議會屈從於王國,而是王國從屬於議會;在以後的歲月里,統治國家的是議會,而不是國王.因此專制時代固有的矛盾被解決了:專制時代的國王以民族代言人自居而統治國家;現在民族自己掌握國家,宣稱議會是它的代表,盡管控制議會的在當時只是大土地所有者.③英國是第一個把國家真正放回到「民族」手中的國家,在這個方面,它成為後來所有國家的榜樣.英國的政治制度從這時起就走在世界的前面了,這為它後來的領先提供了道義基礎.
第二,「光榮革命」締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政治、社會框架中,其他階層的創造力更容易得到發揮,經濟活動不再受約束,相反更受到激勵.英國在全歐洲、全世界第一個開始了政治、經濟現代化的過程,它率先走向了現代化,「光榮革命」是第一塊基石.
第三,「光榮革命」開辟了一條英國式的發展道路.英國人發現,光榮革命用和平手段解決了革命未能解決的問題.從表面上看,「光榮革命」沒有改變英國的君主制,也沒有改變國王的地位.國王和議會達成和解;議會承認國王的地位,國王則承認議會的主權.這就為後世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即兩方沖突,最後用和平的手段達成融合,從而把歷史推進了一個新的階段.事實上,「光榮革命」的發動者企圖做的是一件極奇特的事:他們要推翻專制王權,同時又不願意發動革命.邀請威廉正是想避免再出現一個新的克倫威爾,從革命的經歷中,英國人發現了革命的悖論.他們認為新的革命只會產生新的克倫威爾,而新的克倫威爾最終又會再導致另一個復辟.他們想跳出這個怪圈,同時解決兩個問題,即既不要革命,又推翻專制.而「光榮革命」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從此英國不再發生革命,和平與漸進成了社會變革的手段.這個特點讓英國在動盪不安的歐洲各國中獨具特色,從而在後來的經濟發展中具備優越的機制保障.英國在300年時間中和平發展,它把重商主義推到高峰,又率先發動工業革命.英國的強盛不是沒有基礎的,「光榮革命」就是它的第一塊基石.
「光榮革命」的歷史意義是重大的,正如一位英國人談到英國後來的發展時所說:「大不列顛的確是各國中最適合於商業的國家,這是由於它的島國的位置,同樣也是由於它的政體的自由和優越性所致.」④這個制度,是在「光榮革命」中創造的.英國後來能引領世界歷史的潮流,它在制度方便的創新是根本的因素.
在「光榮革命」後,英國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動,這些變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合適的社會土壤,因此有一經濟史學家說到:「工業革命之所以首先發生在英國,主要是由於該國……社會和政治結構、人民精神面貌以及價值標准已經發展到適合於工業化的程度……」總之,通過光榮革命,個人的專制時代結束了,英國社會實現了從絕對王權向貴族寡頭制的轉化.這樣,英國近代政治基本以光榮革命所確立的議會王權原則為基礎,開始了英國的政治民主化的演進過程.

C. 從國家機關的角度來看,英國為何種政體,其有何特點

解:英國的政體是君主立憲制
特點:1、國王是沒有實權的最高代表領袖,議會掌握實權;
2、 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實上的共和政體;
3、君主立憲制與一個國家的國情和文化傳統有著密切關系,它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同時也 有一定的妥協性,落後性,局限性。

D. 為何說權利法案的頒布是資產階級的妥協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權利法案》中的一些內容說起。《權利法案》的頒布,確立了英國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制度,而且在《權利法案》中,還有著許多限制國王權力的條款,這說明封建專制制度已經不是國家政權的持有者,國家政權應經交付給了新興的資產階級的代表——國會,從而確立了英國的資本主義制度,這可以說是英國資產階級的一種勝利。但為什麼要說這是一種妥協呢?主要是因為君主立憲制度仍保留了象徵著封建制度的國王,並沒有實現實行資產階級共和制度,這可以說是英國資產階級與封建統治階級的一種妥協,也可以說這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性的一種體現。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有妥協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和瑞士邊境哪個車站好 瀏覽:62
印度停止送親多少 瀏覽:455
伊朗什麼時候用人民幣結算石油的 瀏覽:803
中國哪個鐵路學校好 瀏覽:835
印度怎麼賠償 瀏覽:622
印尼珍多冰用什麼做石榴米 瀏覽:175
印度人游泳池在哪裡 瀏覽:267
印尼哪裡的燕窩最便宜 瀏覽:884
義大利面怎麼做又軟又香 瀏覽:774
天津義大利風情街泰國餐廳在哪裡 瀏覽:291
印度t恤品牌有哪些 瀏覽:135
印尼為什麼不允許婚前性行為 瀏覽:927
義大利買的包是什麼牌子 瀏覽:994
中國的大學怎麼排名 瀏覽:381
建華建材捐款越南多少錢 瀏覽:777
沙特與伊朗之間是什麼國家 瀏覽:522
為什麼伊朗包機要來蘭州 瀏覽:695
徐州一中國際部不怎麼樣 瀏覽:4
什麼樣的家境英國留學 瀏覽:538
義大利alcantara翻毛皮廣州哪裡有 瀏覽: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