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散蒂傳統建築的傳統習俗
阿散蒂人像對待神明一樣崇拜並供奉已故的祖先。每隔三周,他們就要舉行一次祭祖儀式,但被頂禮膜拜的不是塑像畫像,而是歷代祖先坐過的一張張凳子。
阿散蒂人認為,祖先的靈魂與凳子密切相關,每張小凳都代表一位先輩。在祭祖大典上,他們首先以凈水灑地,表示給祖先洗手,然後便在每張小凳前奉上一個裝滿美酒佳餚的盤子,請祖先品嘗,全體族人則圍著一張張凳子載歌載舞,歌頌祖先的豐功偉績。平日,凳子由各位祖先的後代分別帶回家中供奉,每天早晨,老人醒來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凳子前灑酒,向祖先致意。吃飯前也要把第一口飯拋在凳子跟前,請祖先先嘗。
阿散蒂人對凳子的崇拜由來已久。由於他們擅長木雕,許多凳子被製成美輪美奐的工藝品,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熟悉典故的人看見凳上的雕塑紋飾,便可得知主人先輩的身份和歷史。由於凳子擁有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在阿散蒂的世界裡,一切權力都以凳子來衡量,酋長和首領獲得擁戴,被稱作「得到凳子」;被人廢黜,就叫做「失去凳子」。
19世紀,英國殖民軍侵入迦納,阿散蒂王國軍民不屈不撓地堅持抵抗,長達數十年之久。1896年,英軍終於攻陷首都並逮捕了國王。但阿散蒂人巧妙地藏起國王的金凳子,並以此為號召,一次次地發動了反抗殖民者的起義和斗爭。
如今在迦納的工藝品市場里,遊客們可以很容易買到製作精美的阿散蒂凳子。迦納政府也常把各種凳子作為珍貴的禮物送給外國友人。在許多村莊,家庭之間還會以擁有祖先凳子的數量來相互比較。因為在阿散蒂人的世界裡,每一張凳子都記載著祖先的榮耀和歷史。
在庫馬西的王宮里,有一隻保存了數百年之久的飾金凳子,傳說是上天送給阿散蒂國王奧賽·屠圖的,是至高無上的王權標志,其價值連城。平時,王宮大門戒備森嚴,每隔20年向公眾展出一次,屆時將金凳子置於五彩繽紛的大傘下面,身著節日盛裝的人們,簇擁著它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市中心廣場上有一大型水池,水池中有一大轉盤,轉盤中央豎有一個石凳,是仿阿散蒂王宮里的金凳子的式樣製作的,凳面兩頭高翹,中間深凹,凳面中央有一噴泉眼,泉水噴出,四面飄灑,成為庫馬西的一處旅遊景點。在阿散蒂人的心目中,凳子是神聖之物,據說這種崇拜凳子的習俗起源於庫馬西,因而庫馬西又有「金凳子之城」的稱號。
❷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戰爭有什麼
雖然維多利亞時代時英國比較繁盛的時代,但國內外大小仗依然不斷
按時間順序
1837-1838,加拿大叛亂
1839-1842,第一次阿富汗戰爭(阿富汗無愧於帝國墳場的稱號),
1839-1841,第二次土埃戰爭,(英國的保護國多了塊埃及)
1840-1842,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5-1846,第一次英國錫克戰爭。
1848-1849,第二次英國錫克戰爭。
1852,第二次英緬戰爭。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這個規模最大)
1856-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57,英國波斯戰爭
1857-1858,印度民族大起義。
1863,薩英戰爭(大英帝國VS日本一個小土藩,結局,日本因禍得福,薩摩藩成了戊辰戰爭倒幕運動的主力)
1864,不丹戰爭
1868,樟腦戰爭(倒霉的又是大清國)
1873-1874,第三次英國阿散蒂王朝戰爭(不得不佩服這個非洲小土著的韌性和膽量)
1878-1880,第二次阿富汗戰爭。
1879,祖魯戰爭(南非成了白人的地盤)
1880-1881,第一次布爾戰爭(大英帝國的伊拉克出現了)
1881-1889,馬赫迪戰爭(中國人民最痛恨的『老朋友』,圓明園的罪魁禍首之一,洋槍隊頭頭』戈爾『死於這場戰爭)
1885,第三次英緬戰爭(大英帝國吞地盤是沒有底線的)
1888,英藏戰爭
1894-1896,第四次英國阿散蒂王朝戰爭。
1896,英國桑給巴爾戰爭(世界上最短的戰爭,只進行了45分鍾,桑給巴爾這個丟人貨)
1899-1902,第二次布爾戰爭(跟美國在伊拉克一樣,全世界都看到了大英帝國的疲態)
1900,庚子之變,(這個就不說了,國恥呀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