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跳棋有幾種
跳棋的種類
波蘭跳棋:10×10的棋盤,每方20隻棋子,有flying king。未成王的棋子可以向後吃棋。可吃棋的棋子必須選擇吃得最多棋子的路徑。若一個棋子向前吃棋後到了底線,之後再吃棋,那不算成了王。流行地區有荷蘭、法國、前蘇聯。
英國/美國跳棋:8×8的棋盤,每方12隻棋子,沒flying king。可吃棋的棋子不必須選擇吃得最多棋子的路徑。
巴西跳棋:規則和波蘭跳棋一樣,但棋盤和English draughts一樣。流行於巴西。
加拿大跳棋:規則和波蘭跳棋一樣,但棋盤為12×12的,每方30隻棋子。流行於加拿大。
Pool checkers:規則和巴西跳棋一樣,但可吃棋的棋子不必須選擇吃得最多棋子的路徑。流行於美國東部。
西班牙跳棋:流行於南美和北非國家。規則和巴西跳棋一樣,但可吃棋的棋子必須選擇吃得最多棋子的路徑。如果仍然有多於一條路徑,就必須選擇吃得最多王的路徑。
俄羅斯跳棋:規則和巴西跳棋一樣,但若一個棋子向前吃棋後到了底線,之後再吃棋,就算成了王。流行於前蘇聯和以色列。
義大利跳 棋:未成王的棋子不可吃王,也不可後退。可吃棋的棋子必須選擇吃得最多棋子的路徑。如果仍然有多於一條路徑,就必須盡可能用王吃而不用普通棋子吃。如果仍 然有多於一條路徑,就必須選擇吃得最多王的路徑。如果仍然有多於一條路徑,就必須選擇首先吃到王的路徑。流行於義大利和一些北非國家。
土耳其跳棋:8×8的棋盤,每方16隻棋子,棋子橫走或直走,不可斜走。可吃棋的棋子必須選擇吃得最多棋子的路徑。當棋子到了底線,它就可以「成王」,像西洋棋中的「車」一樣,格數不限的走。開始時兩方各在棋盤的一邊,將第2及3行的所有格子放滿己方的棋子。流行於中東地區
變種跳棋 棋盤 棋子 飛王(Flying kings) 先行方 退吃 吃多 升變 注
國際跳棋/波蘭跳棋 10×10 20 有 白 有 有 底線 流行地區有荷蘭、法國、前蘇聯。
英國/美國跳棋 8×8 沒有 黑 沒有 沒有
巴西跳棋 8×8 有 白 有 有 流行於巴西。
迦納跳棋(Ghanaian checkers) 10×10 20 有 白 有 沒有*
加拿大跳棋 12×12 30 有 白 有 有 流行於加拿大。
弗里斯蘭跳棋(Frisian checkers) 10×10 20 有 白 有 有*
Pool checkers 8×8 12 有 黑 有 沒有 流行於美國東部。
西班牙跳棋 8×8 12 有 白 沒有 有* 可吃棋的棋子必須選擇吃得最多棋子的路徑。如果仍然有多於一條路徑,就必須選擇吃得最多王的路徑。 流行於南美和北非國家。
俄羅斯跳棋 8×8 12 有 白 有 有 經過底線 流行於前蘇聯和以色列。
義大利跳棋 8×8 12 沒有 白 沒有 有* 可吃棋的棋子必須選擇吃得最多棋子的路徑。如果仍然有多於一條路徑,就必須盡可能用王吃而不用普通棋子吃。如果仍然有多於一條路徑,就必須選擇吃得最多王的路徑。如果仍然有多於一條路徑,就必須選擇首先吃到王的路徑。 流行於義大利和一些北非國家。
捷克跳棋 8×8 12 有 白 沒有 有*
阿根廷跳棋 8×8 12 有 白 沒有 有*
泰國跳棋 8×8 8 有 白 沒有 有*
規則
走子規則
棋子的移動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線連接的相鄰六個方向進行,如果相鄰位置上有任何方的一個棋子,該位置直線方向下一個位置是空的,則可以直接跳到該空位上,跳的過程中,只要相同條件滿足就可以連續進行。
詳細規則、勝負判定方法
跳棋的游戲規則很簡單,首先,游戲參與人數必須是偶數,即2人、4人或者6人,然後與對角線的一方對抗。棋子的移動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線連接的相鄰六個方向進行,如果相鄰位置上有任何方的一個棋子,該位置直線方向下一個位置是空的,則可以直接"跳"到該空位上,"跳"的過程中,只要相同條件滿足就可以連續進行。誰最先把正對面的陣地全部佔領,誰就取得勝利。
Ⅱ 在國際象棋中,每個棋子的象徵或者說含義是什麼
(3) 後Queen。這是站在王旁邊的棋子,它最初的走法僅相當於象棋中的士,到了1475年,我們上面提到過,浪漫的法國人將它威力驟增,橫、豎、斜均可以走,最多可以控制1/3的戰場。性別也變了,成了王的妻子。義大利稱它為Robioso(狂暴的棋子),指其威力巨大。由此可見資產階級文藝復興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在古西方的歷史上,女權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女王的統治屢見不鮮,著名的就有埃及女王、英國女王、丹麥女王、瑞典女王等等。但是盡管它是威力最大的棋子,說到底仍沒有王重要。
而中國象棋里是沒有「後」這個棋子的,可以說整個中國封建歷史就是一部「父權的歷史」。將(帥)旁邊是兩個士,喻意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夫多妻制。
(4) 車Rook。兩個棋種中,唯一一個走法完全相同的子;最初國際象棋里的車也是「戰車」的意思,與中國象棋一樣。後來才被確認為城堡。
(5) 象Bishop,馬Knight。國際象棋的象在最初是「戰象」,然後改為「傳令官」,到了文藝復興時代,隨著教會勢力的增大,變為「教士」。它與中國象棋中的相(象)的區別是沒有河界的阻隔。「相」是個文官,所以在中國象棋里它是不出門打仗的。
國際象棋的馬與中國象棋中的馬最大的區別是在行棋中不被蹩馬腳。在走法上,國際象棋的要求比中國象棋的要求松得多,大概是西方當時的社會制度比中國封建的社會制度要寬松許多的緣故吧。中國的封建社會,朝廷忠奸難辨,官場腐敗,勾心鬥角,常常使用「絆馬腳」的伎倆,縱使你是一匹良駒俊馬,志在千里,但一旦被人使壞「絆了馬腳」就動彈不得,只得老驥伏櫪,無可奈何了,這種現象在中國象棋可是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6) 兵Pawn。無疑這在兩個棋種中都是人數最多的子,站在最前方,用自己的身體保衛王朝,而且是只能沖鋒不能後退的,在這點上中西方對士兵的要求都一樣。
不同的是中國象棋中的小兵永遠都只是一隻小兵,最多在過河之後變得稍微厲害了一點。但國際象棋中的小兵就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如果勇敢地沖到底線將升格為除了王以外任意一子。這個規定也是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演變最終才確定的。最初人們不願接受一方有兩個甚至多個後,這不就變成了一夫多妻了嗎?但游戲畢竟是游戲,還要考慮到它的趣味性和邏輯性。兵的區別恰恰又反映出中國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制度與西方「論功行賞」的傳統。
Ⅲ 國際象棋中,一隻象的價值等於
國際象棋中,一隻象的價值等於一隻車。
拓展資料:
國際象棋,又稱西洋棋,是一種二人對弈的智力游戲。棋盤為正方形,由64個黑白(深色與淺色)相間的格子組成;棋子分黑白(深色與淺色)兩方共32枚,每方各16枚。
2、比賽時,在記錄紙上除了記錄實際對局的著法和用時外,不得做筆記以幫助記憶。
3、在對局和比賽時間內,不得在比賽室內進行棋局的分析。
4、禁止以任何方式干擾或分散對方的注意力,包括不顧對方的拒絕一再提出和局的建議。
Ⅳ 下好國際象棋需要什麼
學下國際象棋,你需要有熱情和執著的精神,還需要一位好老師。
當然,還要有一副棋盤和棋子。那麼,哪一種棋具是最佳選擇呢?棋有很多不同種類,有些非常漂亮,甚至是由珍貴的、價值不菲的原料所製成。
對初學者和冠軍們都一樣的是,這種在國際比賽中所使用的每格 55mm 的標准棋盤以及普通大小的木製棋子,比如以 19 世紀一位英國國際象棋大師的名字命名的 Stoughton(斯陶頓)型棋子,高度從 80mm 的兵到 95mm 的王(最高的棋子)。 各種不同質地材料和風格的棋盤與棋子:真正的國際象棋棋手通常喜歡用比較簡單的和固定風格的棋子。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棋子沒有擺上棋盤時,就應該讓別人看出象和車的區別。
另一方面,那些類似小型雕塑或玩具士兵的棋子,卻大受國際象棋收藏家們的青睞 。國際象棋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下,但在初學階段,最好是選擇一處安靜的地方,你在那裡可以專心致志,免受打擾。
當你的棋藝駕輕就熟以後,你在哪裡下棋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一位經驗豐富的棋手甚至可以在一場搖滾音樂會中下一盤棋呢。
對於那些在旅途中不想放棄下棋的人,有一種特製的、袖珍磁性棋具,即使遇到海浪、氣流顛簸或急轉彎,棋子也會保持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