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如何看待政府決定

英國人如何看待政府決定

發布時間:2025-02-11 13:07:27

⑴ 英國王室什麼都不幹,為什麼英國人還要養著他們

這是英國的制度所決定的,英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

也就是說,英國的王室沒有實權,只是表面上還統治著全國,但實際上已經沒有了統治權,只是起著象徵作用。

舉一個例子你就能明白當時在人們的心目中皇帝的位置有多重要,張勛復辟之後,北京城的老百姓都紛紛走上街頭,把當時辛亥革命剪掉的辮子又重新用繩子綁在後面,在街上高興的大喊,皇上回來了,皇上回來了。在封建百姓心中,皇上就是他們心中的唯一的信仰,如果皇上沒了,他們心中的信仰也沒了。

⑵ 為什麼英國女王對於英國人來說那麼重要

英國女王去世,吸引了全球輿論的廣泛關注,並且很多時政分析者認為,女王去世會加速英聯邦解體甚至英國的分裂。這個並不是危言聳聽,畢竟澳大利亞早就表態過,在女王在世時不推動共和制——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女王去世就有可能謀求。而英國內部,眾所周知,蘇格蘭也一直要獨立建國,而最大的阻礙之一,無非就是女王陛下。


英國王室是沒有政治實權的。就算有政治實權,女王也只能管的了英國本土,對英聯邦國家也沒有任何實質影響。可就是這樣一位英國的虛君,為什麼依然能對英國甚至國際政治有這么重大的影響力?答案是兩個字:文化。


政治、經濟、文化,這是人類社會構成的三大維度。而這三大維度,彼此間又是互相影響的。雖然英國王室和女王早已喪失了政治實權,經濟上更是沒有影響力可言,但其在文化上的影響力,仍是無可替代的,也是英國國家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主要組成部分。


熟悉英國歷史的都知道,英國並不是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大一統國家,內部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以及威爾士等幾個大的組成部分。當年英格蘭崛起,逐漸統一英倫三島,但這種統一並不徹底,英格蘭雖然能夠對其他板塊實現佔領,卻並沒有能力完全消化吸收——或者說消化吸收的成本太高,它無力或不想支付。


這種情況下,英國的統一,尤其是對蘇格蘭的統一,採用了一種從中國傳統視角看來比較投機取巧的方式,就是以國王為紐帶——二者間仍然保持相當的獨立性,只是以尊奉同一個國王的形式,由國王領導下的中樞政府,行使一些國家層面共同事務的權力。


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節省成本,但壞處就是統一的不徹底,給未來的再次分裂留下了隱患。不過這個在過去不是問題。畢竟當年的大英光芒萬丈,日不落帝國全球殖民到處吸血,這種舒爽日子,擱誰誰也不想鬧分裂鬧獨立——畢竟獨立了這些好處就沒了。但隨著日不落帝國解體,麻煩就逐漸來了。日不落帝國解體後,英國全球吸血能力大降,再加上去工業化製造業外遷,英國內部各組成部分的經濟紐帶也逐漸瓦解,這種情況下蘇格蘭乃至北愛的凱爾特民族記憶就復活了,再加上北海油田、歐盟等經濟方面的利益糾葛,這就導致這部分地區脫英呼聲越來越強烈。


英國對此沒有太好的辦法。畢竟過去維持國家向心力的物質因素——外部吸血反哺國內模式已經無以為繼;像歷史上那樣武力鎮壓——這個又不符合現代文明標准,何況英國現在也支付不起這個成本。

這種情況下,王室對國家統一的維系作用就進一步凸顯。畢竟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統一,在法理上就是以國王為紐帶;而且國王也是二者最大的共同歷史記憶。所以,王室,或者說國王,就成為維系英國國家統一的一個重要支柱。


這是就英國內部而言的。而擴大到英聯邦這個國際政治組織,王室和國王的文化影響力更是不能低估。

不過,國王這個形式,也不是萬能的。畢竟尊奉英國國王,是以抹殺民族意識、犧牲民族自信為代價的。而且國王是封建社會的產物,現代文明條件下,共和制已經成為主流、民族自決更是西方普世價值。所以,如果蘇格蘭甚至北愛離心力夠強,人家依然可以利用現代政治規則和意識形態,用獨立公投的形式,將其與英國在國家層面剝離——幾年前蘇格蘭的脫英公投,就是這么玩的。至於英聯邦,那就更不用說了——人家一旦覺得沒必要再跟英國攪合,或者說繼續留在英聯邦弊大於利,甚至索性就是自由思想泛濫,要追求進一步平等,那隨時可以脫離英聯邦。


而且,這種形勢,還隨著英國國力衰落,在近年進一步加劇。前面我們說了,英國對內和對外的江湖地位,是通過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力共同維持的。英國的政治、經濟影響力越來越差,文化影響力方面——國家影響力也越來越弱,這種情況下,光靠一個王室,或者說國王影響力,其向繼續維持舊日格局,就越來越力不從心。但也正是這種情況,凸出了女王個人影響力的價值。


現在的英國,因為自身實力衰退,所以無論是對內部的蘇格蘭、北愛爾蘭,還是對外部的英聯邦,其國家所能提供的正面影響力已經逐漸到了一個臨界點。而且,接下來英國還極有可能因為能源危機和經濟滯脹乃至代銷條,國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滑坡。

這個節骨眼,一直為英國提供巨大的額外文化影響力加持的伊麗莎白二世又去世——王室影響力勢必會因此大打折扣。再加上又趕上英國內部政治混亂,新上位的首相特拉斯明顯是個不靠譜、也不怎麼得民心的貨色。這種情況下,接下來幾年,蘇格蘭、北愛爾蘭脫英,於以英王為名義領袖的英聯邦國家完全脫離,甚至其他英聯邦國家脫英,這些事情的發生,確實概率大大增加。


不過這也是歷史的必然。畢竟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作為不掌握實權的虛君,國王本身的影響力就主要局限在文化認知層面。而文化這個東西,雖然也能對政治、經濟發揮作用,但這種作用畢竟不是決定性的。蘇格蘭、北愛爾蘭的脫英,以及英聯邦的瓦解,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英國自身國力和影響力的衰落。英國雖然可以靠著王室,靠著伊麗莎白二世,對這個進程施加一定影響力,但這種影響力,也只是滯緩進程的速度,不可能決定進程本身的進退。所以,無論有沒有女王,只要英國衰落趨勢不變,其之分裂,以及英聯邦解體,都是不可避免的——只不過,女王的去世,確實讓這一歷史進程,大大的提速了。

⑶ 丘吉爾放棄考文垂,英國人怎麼看

關於丘吉爾放棄考文垂,現在的英國乃至全世界也是討論紛紛。

一直以來,這個事件都備受爭議,畢竟考文垂被轟炸,直接死亡就好幾百人,其他的人員受傷和財產損失就更不勝數。但是,由於對考文垂被轟炸未做相應的防備,導致德國並不懷疑自己的密碼系統,因而這個系統一直被沿用。

孰輕孰重,確實很難去區分,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但那必須是自己主動才可以啊,誰也沒有權力決定別人的生死。

考文垂事件是二戰中較為有爭議的事件,為了整體利益殘忍地犧牲局部利益是否有違人性和道德尚具爭議。考文垂裡面有著超級機密據說這是整個戰爭的密文,但是丘吉爾當時手握兵權,痛苦地承受了德國飛機長達10小時的空襲。

考文垂像遭受地震一樣變成了一片廢墟 但是事實證明被保住得「超級機密」確實在之後的戰局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不列顛之戰,阿拉曼之戰,大西洋海戰,諾曼底登陸戰,以及解放法國北部的地面戰等眾多作戰行動的背後都有著她不可磨滅的功勞。

(3)英國人如何看待政府決定擴展閱讀:

「犧牲考文垂保護恩尼格瑪」陰謀論的荒謬之處還可通過一條旁證加以證明:6天後的20日,恩尼格瑪的情報表明德國將對物爾佛漢普頓展開大轟炸。這次情報很准確,因為月光奏鳴曲計劃的執行者德國第100航空大隊之前已經把計劃內的另兩個目標伯明翰與考文垂都炸過一遍了。

這次英國方面提前一天做好了准備,就等著保衛物爾佛漢普頓痛打第100航空大隊——結果第100航空大隊沒來,因為他們通過航空偵察事先發現英國這邊已經嚴陣以待,於是把計劃取消了。

如果說提前採取預防措施將導致恩尼格瑪這個「超級機密」的泄露,那麼這個「超級機密」在1940年11月20日的物爾佛漢普頓就已經被泄露掉了;如果丘吉爾計劃犧牲城市保護密碼,那麼他該把物爾佛漢普頓也一起犧牲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考文垂事件

⑷ 英國首相寧死也不願意推遲脫歐,為何越來越多的英國民眾對此卻受夠了

總理鮑里斯·約翰遜發誓要在10月31日之前離開歐盟「即將到來」 - 如果沒有達成協議,英國必須離開的日期。已宣布額外的21億英鎊資金准備這樣一筆無交易的英國退歐。如果英國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離開歐盟,英國民眾肯定會收到各種影響。

1.購物籃的內容可能會有所變化

您在超市貨架上找到的東西很可能是您看到第一個效果的地方。目前,我們近30%的食品來自歐盟,如果沒有交易,一些食品,如新鮮蔬菜和水果,可能會變得更加稀缺和昂貴。政府已經表示,雖然單靠英國脫歐不會導致糧食短缺,但消費者的行為可能會出現。恐慌性購買可能意味著食品零售商缺乏某些產品。超市說,在准備過程中,他們一直在儲存一些食物 - 但他們無法為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做到這一點。


不管脫歐的長期效果如何,但是這件事再長久推遲下去也會帶來諸多問題。

⑸ 英國的核心價值觀

1、法治。英國所有國民,無論財富多寡、地位高低,都必須遵守相同的法律和規則。任何人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英國各級政府的行為也需要接受法律的規制。

「王在議會中」之主權。上議院、下議院和君主三者共同構成了英國境內的最高權威。除此之外,不存在更高的申訴仲裁者,聖俗兩界皆然。

多元性的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著任何國民不能因為自身從屬於某一特定社群而受到區別對待。相反,所有政黨、教派、信仰和意識形態都必須容忍其「競爭對手」的存在。

2、個人自由。英國國民在任何時間、地點都有權利去抵制各種來自國家的(非法)強制的侵害。

3、私有財產。自由必須包括:合法交易的財物不會被沒收、產權轉讓與合同簽訂及履行均出自自願而非強制。

4、制度。英國人的自由和英國人的性格都內化於英國的各種制度之中。這些制度的組織載體大多並非法令明文規定的機構,而是生發與自由的個人對彼此行為的規范、對各自需求的滿足之中,而未必訴諸強制。

5、家庭。文明社會取決於優秀價值觀的代際傳承。穩定之家庭乃穩定之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6、歷史。英國的孩子們須繼承一種政治文化、一套明確的法定權利與義務、一系列英國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教育應致力於體現此種關切。

7、英語世界。英國認為,「9·11」事件中遭到恐怖襲擊的絕對不是「非我族類」的他國,而是堅信自由、公正和法治的「我們」——整個英語世界。

8、英國性格。所謂英國性格,大略可包括固執、堅忍與好打不平。



(5)英國人如何看待政府決定擴展閱讀:

核心價值觀建設要特別注重「以法弘德」「虛功實做」。英國人重視在「司法戰場」上取得戰略性的勝利,上述十條核心價值觀中,至少有五條都關乎法治和法治思維。可見,在英國人的價值體系中,「價值」與「法」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是因為任何關乎「公平正義」的政府行政、司法判決都是倡導、捍衛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身受」方有「實感」,「身教」重於「言傳」。一次受到公正對待的實際生活體驗,就能真實地大幅提升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的效果。這種效果是簡單地宣傳、倡導與背誦、記憶所無法替代的,也更符合現代人反思式、多線程式的認知方式。

核心價值觀建設要有文明擔當者的大國氣象。英國人自16世紀起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並逐步締造了一個擴展至全球的「日不落帝國」。其大國地位的奠定,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軍事、經濟實力以及奴役、強權和侵略。然而,不可因此而忽視英國文化與價值觀的強大吸引力和影響力。可以說,英國發揮其全球影響力的基礎是其語言、文化和價值觀的傳播,英國的崛起立足於英國文明的崛起。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如何看待政府決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母牛在哪裡 瀏覽:920
伊朗一年工資多少 瀏覽:636
中國人坐越南飛機需要什麼證明 瀏覽:679
巴厘島印尼燕窩當地買多少錢 瀏覽:952
伊朗石油在哪個國家 瀏覽:73
伊朗歷史以來什麼時候最富 瀏覽:55
伊朗古代是什麼人種 瀏覽:745
伊朗人最愛吃什麼東西 瀏覽:853
印度除了寶萊塢還有什麼軟體 瀏覽:514
伊朗的部隊有多少人 瀏覽:291
外國怎麼看待義大利 瀏覽:176
布依族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69
義大利的義大利面是什麼樣 瀏覽:91
中國營養劑有哪些 瀏覽:701
東莞有哪些廠明年要搬去越南的 瀏覽:800
中國黃金和老鳳祥哪個政策好 瀏覽:975
中國去印尼怎麼走方便 瀏覽:915
180有頭發中國人什麼梗 瀏覽:72
伊朗的石油為什麼賣不出去丟街頭 瀏覽:12
印尼有多少人口2015年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