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英國)荷(荷蘭)戰爭簡介
英荷戰爭是17世紀50~70年代,英國為了打敗日益發展的商業競爭對手荷蘭,並力求保住開始建立的海上優勢和爭奪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對荷蘭的戰爭。
第一次戰爭
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年~1654年,1652年5月,兩國艦隊在多佛海峽發生沖突,7月8日正式宣戰。英國海軍封鎖了多佛海峽和北海,攔截荷蘭商船,荷蘭則組織艦隊護航,雙方海戰逐漸由封鎖反封鎖的貿易戰發展為主力艦隊間爭奪制海權的決戰,年8月,荷蘭集中海軍力量與英國決戰被擊敗,英國控制了制海權,使依賴貿易生存的荷蘭經濟癱瘓。1654年4月,兩國簽訂「威斯敏斯特和約」,荷蘭承認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
第二次戰爭
第二次英荷戰爭,1664年~1667年,英國與荷蘭爭奪海外殖民地,1664年英軍攻佔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紐約。荷蘭立即進行反擊。同年8月攻佔被英軍佔領的西非據點。1665年6月22日兩國再次宣戰,英國艦隊隨後在洛斯托夫特海戰中擊敗重創荷蘭艦隊,法國、丹麥與荷蘭結成 英荷戰爭油畫反英同盟。1666年5月,經過修整恢復的荷蘭艦隊擊敗了英國艦隊,8月荷蘭艦隊進入泰晤士河攻打倫敦,遭到英國岸炮和海軍的聯合打擊,遭到重創,英國重獲制海權。同年9月10日倫敦發生大火,城市大部遭焚毀,無力繼續戰爭,試圖與荷蘭和談。荷蘭艦隊趁機於次年6月19日進入泰晤士河偷襲了倫敦,殲滅了駐泊泰晤士河的英國艦隊,破壞了船廠,並封鎖了泰晤士河口。1667年7月,英國被迫簽定「布雷達和約」,在貿易權上作出了讓步,並重新劃定了海外殖民地。
第三次戰爭
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年~1674年,1672年5月,英法聯合對荷蘭宣戰,分別從陸地和海上發動進攻,荷蘭無法抵擋法軍進攻,被迫掘開海堤淹沒國土,才使法軍撤退。1673年3月荷蘭海軍擊退英國艦隊。6月英法聯合艦隊與荷蘭進行了兩次次斯庫內維爾海戰,8月法國退出戰爭,英荷都無力繼續戰爭,於1674年2月簽定「威斯敏斯特和約」,戰爭結束。
奪取霸主
英國通過三次戰爭耗盡了荷蘭的貿易和海軍實力,奪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權-貿易-殖民地的帝國主義模式,成為世界海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側舷炮戰的海戰樣式得到鞏固和發展,形成了戰列艦和巡洋艦的艦種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