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各地司機大多靠右行,英國為何靠左
「靠左行駛」曾經是大多數
靠左行駛的習慣可追溯至幾百年前,大約在古希臘、古埃及和古羅馬時代,反正就是人們會佩帶刀劍出行的時代。由於85%-90%的人都習慣使用右手,如果靠右行駛,四輪和二輪馬車夫更容易受到相反方向的攻擊。執矛騎士、佩刀鄉紳或者抗粑農夫,每個人都得隨時准備面對突如其來的襲擊,這意味著靠左行能在關鍵時刻給對手漂亮一擊。當然了,這也意味著他們更容易受到來自行人的攻擊。不過本也無萬無一失的方法。
然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情況稍有不同。比如,俄羅斯政府已經意識到他們的人民更傾向於靠右行(如果你每天都必須穿著厚重的大衣,或許就不會那麼擔心刀劍的威脅了)。所以他們第一條關於交通的法案就是繼續靠右行駛。革命前的法國也是靠左行駛,不過革命後,作為社會重組的一部分,也改為了靠右行駛。拿破崙掌權後征服其他國家時也要求軍隊靠右行,據傳,這也是因為拿破崙本身是個左撇子,靠右行能讓他更具優勢:可以擾亂敵心,可以展示他非凡的軍事謀略,還可以激怒英軍。還有比這更完美的嗎!
其他人還是保持靠左行駛,不過在歐洲大陸,隨著陸上交通工具的增加,靠左行開始產生困擾,所以在接下來的幾百年裡,歐洲國家也慢慢轉為靠右行駛。
兩種交通規則的「擴張」
由於當時英國和法國都忙於在全世界開拓殖民地,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就碰撞在了一起。英國的殖民地,比如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和西印度群島繼續保留靠左行駛的方式,而法國的殖民地則靠右行駛。美國則被一分為二,法國殖民者堅持靠右走,而新來的英國、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又保持靠左行駛。
然而,新興的兩種交通工具改變了這種格局。18世紀末期貨運馬車(包括康內斯托加式寬輪篷車)越來越流行,尤其是在美國。這類貨車是由並排的兩列馬匹牽引前行。控制這些"大力士"的最佳位置是左側最後一匹馬的後面,這樣才可以用右手揮動馬鞭控制其他的馬匹。由於是左側馭馬,為了防止兩輛交錯的馬車車輪不小心撞在一起,最好的方式就是靠右行駛。馬車往哪走,人們就跟著往哪走,所以靠右行駛就變得越來越普遍。
至於中國,在1946年之前,都是沒有統一規定的。北方多靠右行駛,南方一些地方比如上海、廣東則靠左行駛。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規定一律靠右行駛。
汽車的出現使靠右行駛的「左駕車」成為全球標准
一開始汽車的設計是安排駕駛員坐著車子的前中部分,不久人們就發現駕駛員要能觀察得到中間路況才能便於駕駛。在那些以汽車為重要出口產業的國家(美國,說的就是你),靠右行駛的「左駕車」快速成為全球標准,迫使後來者如瑞典放棄原本的設計追隨國際趨勢。
有趣的是這種安排確實很合左撇子的習慣,這樣他們的主手也就是左手就可以不用離開方向盤了。一個慣用右手的司機要開一輛英式汽車就得花費很多時間習慣用右手操作方向盤同時用左手控制變速桿,這樣看來確實是最安全的方法。
從這種方式也可以看出為何英式汽車至今仍偏愛手動變速器。
為什麼中國的火車又是靠左行駛的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是英國人建的,路基、信號、道床等建設標准皆以英國為標准。鐵路是可以長期使用的,當國內很多鐵路都是以左行為標准時,再做修改,投入會很大。
另外,日本的情況也比較復雜,在歷史上日本這個國家是靠左行駛的,部分是自己選擇,部分是因為英國的工程師把他們的鐵路系統建成這樣。所以工程師是哪個國家的真的很重要啊!
⑵ 英國人開車靠左走,法國人開車靠右走,,那在英吉利海峽隧道是靠左走還是靠右走
靠右行駛 ,歐洲的交通法規定汽車靠右行駛,為尊重歐洲鄰居的交通規則,通過海峽大橋上的所有車輛全都靠右行駛。
⑶ 英美法國與中國交通規則有什麼區別呀
英國與中法美行駛方向剛好相反。英是靠左行駛,汽車方向盤在右邊,香港就是。中美法都是靠右行駛,汽車方向盤在左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