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哪國槍最好要在 法國,英國,德國,蘇聯,日本,美國,義大利這幾個國家中來選,分別列出最好的機槍
最好的手槍:比利時FN公司的勃朗寧M1935手槍
最好的輕機槍:捷克斯洛伐克的ZB-26
最好的重機槍:美國的勃朗寧M2重機槍
最好的通用機槍:德國的MG42
最好的栓動式步槍:英國的「李-恩菲爾德」短步槍
最好的半自動步槍:M-1「伽德蘭」半自動步槍
最好的全自動步槍:德國StG-44突擊步槍
最好的狙擊步槍:毛瑟98K狙擊步槍
最好的沖鋒槍:蘇聯的波波沙和德國的MP40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Pzb54型88毫米「坦克殺手」反坦克火箭筒和鐵拳60型反坦克火箭筒
另外,那個哈日說的南部手槍,可以說是整個二戰中,最垃圾的手槍,而且沒有之一。
外形似乎模仿德國魯格P08式手槍。但設計得比較失敗,比如撞針硬度不夠且較脆,擊發無力,容易折斷,甚至連自殺也無法保證(美國大兵語)。卡殼頻繁,由於彈匣卡筍設計上的失誤導致射擊時彈夾易脫落(好可怕),容易走火。距離一遠子彈就亂飛,穿透力極差,連厚一點的木板門都無法擊穿(八路軍戰士語)。即使八路軍沒有槍沒有炮,也不願使用這槍。這實在一款設計得糟糕的手槍。
Ⅱ 被稱為水管工人的傑作,為何英國選擇裝備斯登沖鋒槍
在英國軍人的口中,斯登沖鋒槍被戲謔的稱為水管工人的傑作。其實從外觀上來看,斯登沖鋒槍絕對是二戰時期最難看的沖鋒槍沒有之一。整個槍身就是由幾根看似非常簡陋的鋼管焊接而成的。但是在二戰中,斯登沖鋒槍確實英國和其盟友絕對的主力沖鋒槍。雖然早期的斯登一直存在可靠性問題,但是在改進的過程中,斯登不僅解決了可靠性的問題。英國還研製出了斯登的消音版本,由於名字被命名為Mk.IIs所以被很多人戲稱為斯登-s。不過有一說一,斯登-s沖鋒槍是二戰中最成功,最著名的微聲沖鋒槍。
雖然斯登是一支醜陋的沖鋒槍,但是他的產量一度達到了400萬支。這樣的數量讓其不僅僅裝備英國軍隊,還被空投給了各種各樣的抵抗組織。而我國軍隊也裝備了一定數量的斯登沖鋒槍。但是有趣的是,在我國不僅僅有斯登,還有MP18。所以很多人容易將其弄混。其實分辨方式很簡單,MP18的前方有一個充滿空洞的散熱器,而斯登沒有。
Ⅲ 為什麼二戰時英國還在用轉輪手槍
轉輪手槍也被稱為左輪手槍,因為轉輪手槍的閉氣性較差,相比於傳統的軍用手槍,轉輪手槍在威力和射程上的缺陷十分明顯。不過轉輪手槍也有其無與倫比的優點,首先轉輪手槍的操作簡單,擊發的速度比較快,適合在近戰的時候快速使用。同時轉輪手槍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第一發子彈出現啞彈,槍手仍然可以繼續擊發。而普通軍用半自動手槍只要出現一發卡殼,就無法再繼續射擊,這也是現代警察換裝轉輪手槍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在二戰時期,手槍能夠發揮作用的距離非常有限,只有在敵人沖到面前,步槍來不及反應的時候,手槍才會發揮出來應有的作用。雖然轉輪手槍的威力和射程不足,但是轉輪手槍在近戰距離內也足夠發揮作用。再加上轉輪手槍靈活性和可靠性的優勢,英國軍隊一直到二戰結束都沒有放棄韋伯利轉輪手槍,直到性能更優異的勃朗寧手槍服役後,韋伯利轉輪手槍才退居二線,成為了警察裝備。
Ⅳ 英國德利爾卡賓槍有什麼特別之處
德利爾卡賓槍(De Lisle carbine或De Lisle Commando carbine)是英軍在二戰時使用的特製手動卡賓槍。
德利爾卡賓槍由英國人威廉?德利爾(William Godfray De Lisle)設計,在李-恩菲爾德Mk Ⅲ*彈匣式短步槍(Short,Magazine,Lee-Enfield Mk Ⅲ*)上改裝機匣、機頭及槍機,改用湯普森沖鋒槍的槍管及改裝的M1911手槍彈匣而成,德利爾卡賓槍發射.45 ACP手槍彈,槍管裝有高效能整體式消聲器,發射時音量極低,且手動槍機不會在射擊後自動排出彈殼。整體式消聲器直徑為2寸,長度達全槍的一半,內有制退功能。
德利爾卡賓槍在1942年開始製造,原定生產600把,至1945年二戰完結只製造了129把,當中可分為三種版本(由Ford Dagenham的樣槍、Sterling,及1把傘兵折疊槍托型樣槍)。
由於不同公司生產,德利爾卡賓槍亦有三種不同的瞄準具,Ford Dagenham樣槍裝有溫徹斯特步槍的照門、P-14兩邊帶有護版的準星,Sterling版本及傘兵折疊槍托型樣槍裝有蘭徹斯特Mk Ⅰ的照門(後來由改用Mk Ⅰ*版本)及可調風偏的準星。
德利爾卡賓槍具有良好的消聲暗殺效果,所以在二戰時主要被英軍突擊隊及特種部隊使用於特別任務,戰後亦有在馬來亞危機(Malayan Emergency)的英軍部隊中出現。
Ⅳ 二戰英國的司登沖鋒槍為何被稱為「管子工」的作品,它的性能如何
二戰時人類有史以來最慘烈的一場大戰,參戰各國為了取得勝利,紛紛加大新武器的研發力度,各種經典武器扎堆出現。有一款武器因為外貌醜陋等特點被盟軍士兵嘲諷為「伍爾沃思玩具槍」、「臭氣槍」、「管子工的作品」,是盟軍士兵最痛恨的武器,但它卻被生產出了375萬支,成為英國軍隊二戰時的經典武器,這就是「司登沖鋒槍」。
4
司登沖鋒槍總共47個零件,大部分零件都可以用沖壓機快速生產;槍托是一根鋼條和一塊鋼板焊接而成,槍身是一根鋼管,然後將零件組裝上去就行,外形奇醜,這是這款槍被稱為「管子工」作品的由來。但司登沖鋒槍確實滿足了英國陸軍的要求,槍械性能基本滿足作戰需求,有效射程200m、理論射速550發/分、彈容量32發;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廉,一支槍僅需9美元,生產快速,基本上一年就能生產一百萬支。
司登沖鋒槍被盟軍士兵厭惡,除了奇醜無比這個缺點之外,最重要的它是一個趕工作品,供彈裝置經常出問題,也就是長時間開槍的時候會卡殼;另外保險裝置不靠譜,經常走火,不少盟軍士兵被自己人打死,到了後來乾脆直接規定拿著司登沖鋒槍的要走在最前面。
司登沖鋒槍是典型的的大戰武器,只有在二戰這種關乎國家存亡的生死大戰中,它的缺點才會被無視,被大量生產裝備英軍,在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成就經典之名。美國人寫的《二次大戰武器調查報告》中對於司登沖鋒槍做出了客觀評價「司登沖鋒槍在阿伯丁試驗場做過試驗。對它的責難主要集中在外表難看,不合常規。但是,司登也有很多優點:首先,它是一支威力頗好的武器;其次是成本低;第三是便於迅速大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