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政府如何抗疫

英國政府如何抗疫

發布時間:2025-03-27 16:25:31

Ⅰ 英科學家表示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種再次發生突變,該國採取了什麼舉措

英科學家表示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種再次發生突變,該國多地開始進行大規模新冠檢測,並出台了相應的旅行限制措施,減少新增病例。

一:英國疫情

英國公共衛生局在調查新冠病毒病例時,新發現了一種名為E484K的突變,這種病毒突變之前已在南非被發現,目前在英國也僅有部分地區發現此類的突變,不代表突變的病毒已經廣泛存在,相關專家表示當前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仍對這種突變的病毒有效果。當地政府也呼籲民眾應嚴格遵守封鎖規定,盡量不要外出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以防新冠病毒進一步變異。

Ⅱ 不停課、不停賽、不隔離,英國這是科學抗疫,還是無為放任呢

那必然是無為放任啊,英國政府並不像韓國日本那樣不可能對國家進行大規模的治療,可是英國政府有這個實力,只不過他們認為這樣做不值得而已。英國其實現在的病人數量還是比較少的,但是看看周圍的法德還有義大利都已經有數萬人的感染了,可想而知英國國內還有多少的隱藏病人,這對英國還有全世界都是有極大的危害,可是英國政府目前居然放任不管,難道想讓別的國家來幫助它嗎?

英國這樣放棄了自己,可能世界也會放棄他,全世界人民都在積極的抗疫,可是他們卻要自己變成感染體,那麼就算全世界的疫情都消退了,也很難保證其他國家能和英國進行人口流動和貿易輸出,畢竟誰也不想再在國內爆發一次瘟疫。

Ⅲ [原創] 英國「群體防疫」台前幕後的故事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3月12日宣布,英國將採取「群體免疫」策略對抗本國新冠疫情。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

1「群體免疫」

所謂「群體免疫」即一個群體中大部分人有了某種病毒的抗體後,就產生了群體免疫效應,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搜狗網路]

從病毒尋找中間宿主,傳播力越來越弱的情況來說,這是漫長的自然選擇的過程,是相對而言的統計結論。我們不能說站不住腳,但如果反問,僅基於此模型推算而提供政策參考的話說明什麼?

(1)等待疫苗或者特效葯研發出來。

什麼是疫苗?它抑制病毒的機理是什麼?研發需要多長時間?

疫苗,是滅毒或者減毒後的病毒。疫苗注射到人體後,它的微弱毒性激發人體的免疫機制,就是產生抗體,從而達到抵抗病毒的效果。什麼,疫苗是病毒,這個是不是很恐怖?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在科學實驗室進行的疫苗研發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疫苗的滅毒、回收病毒原液、動物活體實驗。

疫苗滅毒就是從感染者體內分離病毒樣本,通旦謹大過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手段使病毒滅活,或者減弱其毒性。這個過程中要保證病毒原來的特徵,具有一定的抗體免疫作用。

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需要寄生在細胞當眾才能存活,經過增殖培養後的病毒液富含細胞培養液、血清、細胞及其碎片等其他物質,需要經過純化鑒定,加入少量輔助試劑後成為疫苗液。

簡單說就是分離-減毒、純化-鑒定、載體-評價之後,最後的臨床試驗涉及到大量的調查,耗時也最長。

按照來華和鍾南山院士交流疫苗研究的美國專家的說法,研究疫苗的周期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多時間,至少說明這是個短期內無法解決的事情。

(2)利用中青年不易感染或者感染產生抗體以建立類似「群體免疫屏障」。

這個免疫屏障的建立,不知得付出多少生命的代價。即便按照健康中青年死亡率1%來計算的話。

英國政府曾報告預測:5000萬人感染,50萬人死亡。截止3月15日,英國政府僅禁止500人以上的大規模集會,但尚未關閉學校。

還有人說這是遵循晌團客觀、實事求是啊。英國目睹了全球疫情的蔓延,無論主動被動初期肯定也作了應對。

它發現根本不可能像中國那樣有能力組織動員打「抗疫」的人民戰爭,否則公共醫療資源將面臨枯竭或者癱瘓。

「群體免疫」的凶險之處在於相當於不積極防控、治療,坐等新冠病毒自然死亡。說的再直白一點即是放任。那就是真正的「物模豎競天擇,適者生存」了。

但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逐漸進化出了高級智慧,有了專屬於人類的情感模式和道德准則:人道主義。捫心自問,這是他們的最優選擇嗎?

2執行力

從某種角度來說,英國政府的「執行力」很強。為什麼這么說呢?英國出台的delay政策,姑且叫拖延政策吧,有點正話反說的意思,把英國民眾嚇到呆在家中好採取下一步舉措。

民主社會,無法強制,醫療資源又相對有限,如果政府宣布封城或者宵禁,那各種力量都會反對鬧事,甚至引發暴亂,它總不會因抗疫影響執政吧。

但這種執行力掩蓋不了英國政府無力應對疫情蔓延這個客觀事實,至少在態度上不夠積極。

其實英國有個優勢,退出歐盟後,即非申根國,它可以相對獨立施政,比如做好出入境限制。

可它卻悲觀地認為大勢已去,進而退守,想使有限的醫療資源「物盡其用」,這樣很可能的結果確是相反,即「退無可退」。

所以說執行力需要強大堅定的信念支撐,越是艱難險境越需要這種必勝信念的力量。如果非說這是因國情不同而採取的一種策略的話,只能說是它風險太高。

3國情

談到英國國情,我們不得不提他們社會的醫療制度和文化理念。

(1)社會醫療制度

英國的國家社會醫保體系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強制性的,全部由稅金構成,強調政府控制衛生資源的投入及分配,設區保健是其衛生服務的重點。

簡言之,英國全民免費醫療,有人說這不是「吃大鍋飯」嗎?對,這樣反倒更好理解。

財政負擔嚴重導致的結果就是醫院運行效率低下,醫護質量不高,從而使公眾候診時間長,滿意度低,但這是相對而言。

布萊爾執政期間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攜夫人到英國訪問,當晚夫人突患中風,病情危急,救護車45分鍾後才抵達,送醫院路上行程僅10分鍾。

到醫院發現搶救需要排隊,要等8小時才能進行腦部CT檢查,情急之下李光耀求助布萊爾,英國政府出面與醫院協調,3小時後李夫人進行了CT掃描。

經過急救李夫人脫離危險,李光耀權衡利弊,決定「冒險」,帶夫人乘坐新加坡航空公司航班回國治療,回國後在中央醫院治療,李夫人病情穩定好轉。

從上世紀80年代起英國政府不斷對NHS醫療體系進行改革,在堅持公平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效率。

這樣的醫療體系在抗疫期間就導致放棄兩端(症狀輕的和危重的),一端不用管,一端自然淘汰。而我們的醫療體系是極力挽救每一個生命,是「廣譜」的。

(2) 文化理念

英國人能提出「群體免疫」不足為奇,他們深知「自然選擇」的力量。

歷史上英國是個偉大的國家,有「日不落帝國」之稱。

18世紀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是一部社會學、經濟學著作,

它強調人口必然因為生活資料所限制,從而肯定貧富分化的自然法則和資產私有制的必然性。

雖然「馬爾薩斯人口論」有它的歷史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通過對他的批判,

馬克思、恩格斯開始思考並最終形成了他們對無產階級的科學認識。

達爾文受到馬爾薩斯人口論""啟發,獲得靈感,最終完成了舉世矚目的《物種起源》,成為進化論的奠基人。

以自然科學發展為基礎的工業和技術革命,引起了深刻的社會變革,推動社會高速發展,在人類發展史上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所以英美這樣的西方國家從骨子裡崇尚「叢林法則」,這種根深蒂固,滲透在人們行為方式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曾有一個得絕症的人群統計:得了絕症後,多個國家的人生存時間長短的比較,最短的是英國,平均一年多,最長的是中國和日本。

這種自然法則體現在防控疫情上的「群體免疫」就很「正常」了。

結語

世衛組織早已把新冠病毒疫情定性為「全球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我贊同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因地而異,因人而異,我更贊同國情文化差異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

雖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復制中國的抗疫模式,但絕對有必要展開全球合作。

Ⅳ 英國抗疫措施有哪些

1、家中如有一人有症狀,那麼全家必須自我隔離14天

2、70歲以上的老人 需要自我隔離12周

3、建議不去酒吧,餐館,劇場等公共場所以及大型集會 (目前為止,暫未未直接要求關閉上述場所)

4、避免不必要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出差

5、懷孕在家需自我隔離12周

6、倫敦是本次的重災區,在倫敦的民眾要求更加註意防範

7、繼續提高新冠病毒的測試量和測試效率

8、和各國國家首腦(G7, G20) 積極溝通,統籌抗疫物資,特別是要求大型機械製造商如勞斯萊斯,加快加大呼吸機的生產。

9、給予企業各多稅務和其他方面的支持。

英國政府此前不希望實施過多人群流動限制措施,但隨著新冠肺炎病例數迅速增加,應對策略也不得不做出調整。

從18日開始,英國政府陸續宣布了多項新措施:餐館、酒吧、電影院、健身房等容易聚集人群的營業場所關閉;中小學以及幼兒教育機構基本關閉,但醫護人員等「關鍵行業」人員的孩子可以繼續得到學校的照顧;首都倫敦關閉部分地鐵站點。

至此,英國已逐步改變了被戲稱為「佛系」的抗疫舉措。政府一直在強調民眾要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和社交接觸。

英國諾丁漢大學分子病毒學教授喬納森·鮑爾說,政府提升措施力度的做法是正確的,「讓人們靠自覺去保持社交距離明顯行不通,因此國家應該干預」。

Ⅳ 英國政府防疫措施做的怎麼樣

新冠病毒在英國傳播以來,英國採取所謂的「群體免疫」策略,引起全世界眾多醫學專家的集體批判。根據研究人員給出的數據,如果英國堅持採取緩解策略,新冠疫情可能會造成26萬人喪生。面對疫情帶來的可怕後果,英國會堅持「群體免疫」嗎?



瑞典公共衛生局專家認為,完全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已不復存在,大范圍檢測太耗費資源,政府沒有能力對每個確診病例進行追蹤。根據瑞典的「佛系抗疫」,輕症患者居家隔離,重症患者到醫院接受治療,以此來阻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

Ⅵ 中國和西方抗疫模式區別

1、不同的抗疫模式。現在歸納起來,已經出現了四種模式:

(1)以中國為代表的全面管制,按下暫停鍵;

(2)以新加坡、日本為代表的精準管制,經濟不停滯;

(3)以伊朗為典型的管制不夠、能力不足;

(4)以英國為代表的優勝劣汰,各負其責。

2、主動管理VS被動管理

在西方,政府更多的是呼應市民自己採取自我主動管理,但不會一上來就採取通過行政措施進行強行限制的方式,要採取措施也必須要走相應的法律程序。

中國依靠強有力的行政措施手段,對企業、公眾場所、市民進行了「按下暫停鍵」的被動管理措施。而西方,更多的是呼籲市民進行自我主動管理。

3、資本利益VS不計成本

這次在疫情面前,中國迅速作出由財政支付新冠肺炎防治治療相關費用的決策。而且中國也有足夠的行政管理、基層社區人力資源保障。這也是中國能夠不計成本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

對英國,義大利,德國這樣有錢的國家,雖有財力但沒有足夠的人力來進行支撐,或者說不像中國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積聚如此多資源。

閱讀全文

與英國政府如何抗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美國說是中國病毒 瀏覽:298
為什麼印度的大學排名比中國高 瀏覽:767
預言家如何預言中國的發展 瀏覽:880
恆河水印度人怎麼看 瀏覽:646
印度研發導航怎麼樣 瀏覽:431
義大利哪些城市具有代表性 瀏覽:250
英國什麼犬性格好 瀏覽:87
在義大利哪裡買K金飾品便宜 瀏覽:595
日幣在中國能換多少錢 瀏覽:910
南山集團在印尼哪裡 瀏覽:294
印尼soto什麼意思 瀏覽:581
英國開火鍋店投資多少錢 瀏覽:354
義大利的制皮工藝是什麼 瀏覽:148
英國官學生是什麼意思 瀏覽:640
和平精英國際服下次更新什麼地圖 瀏覽:229
十萬印尼盾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294
印度迎接客人為什麼扔酥油燈 瀏覽:934
印尼國旗是什麼樣的 瀏覽:586
印度空心炸球是脆球用什麼做的 瀏覽:295
法國的義大利是哪個國家 瀏覽: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