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方古代一金幣能買些什麼東西一匹馬得花多少錢
不同年代不同國家是有差異的,英國19世紀時的金幣,1金幣差不多等於30先令。西方13世紀-14 世紀,大戶農民(按土地在30英畝左右),一年的糧食收成大約能賣40先令,同時大戶農民至少會養2頭奶牛、30隻羊和一頭豬,在牲畜飼養方面可得25先令, 大戶農民每年的現金收入約為65左右先令。扣除自己的花銷和稅收,一年能剩40左右先令。
所以1金幣差不多就是大戶農民一年的收入啊,算是一筆大錢了。
⑵ 六便士指的是什麼
六便士指的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13世紀以前,英國通用的鑄幣主要是便士,後來實行銀本位制,進一步發展銀幣。在銀本位制下,以1磅白銀為基礎的英鎊一直流通到1816年英國進入到金本位制時期。發行1鎊金幣始於1489年,在金本位制下,貨幣直接與黃金價格掛鉤,銀行票據都可以兌換黃金。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簡稱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國力迅速壯大。英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凈出口國。其國民擁有極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