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李嘉誠轉移多少錢去英國

李嘉誠轉移多少錢去英國

發布時間:2025-03-30 03:15:50

⑴ 李嘉誠又回來了累計套現2500億、買下半個英國跑路後嗅到了什麼

李嘉誠准備出售京滬兩處房產項目,價值近500億元,引發廣泛關注。近93歲的他似乎在表明回歸之意。他的資金主要投向了英國,投資總額超過4000億,覆蓋了英國的移動通信、碼頭、天然氣供應等多個關鍵領域,英國大部分居民的生活與李嘉誠緊密相連。他曾兩次獲得英國女王授予的爵位。他的「國內套現,國外砸錢」策略引來質疑,但並未影響他繼續在英國加大投資。2019年,他以約466億港幣買下英國最大釀酒廠和酒館運營商GreeneKing,但在疫情沖擊下,投資的酒吧、酒店遭受巨大損失。李嘉誠的投資版圖已擴展至亞洲、美洲、大洋洲等眾多國家和地區。

在實體業經濟遭受巨大沖擊後,李嘉誠的投資策略有所轉變,不再單一聚焦於英國,而是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力度。2020年,他通過長江基建集團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吉電股份組建合營公司,探討電力能源合作計劃,投資規模高達10個億。長江集團在內地的投資規模依舊位居眾多香港公司之首。

在英國投資遭受損失後,李嘉誠開始重新審視市場信號,最終選擇「重回中國」。這一決策背後,體現了他對中國市場潛力的持續看好和投資信心。從資金流動到戰略調整,李嘉誠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信任和支持。

⑵ 李嘉誠投資幾千億給英國,如今虧慘了還不停手,這是為何

我國有很多叱吒風雲的人物,在眾多人物當中就不得不提一下李嘉誠了,他可謂是商業大佬,而且每每提到我國的富豪總要提到李嘉誠,而他投資最多的一個國家應該可以算得上是英國,在當地他已經投資高達幾千億,而就在近一段時間,他還在英國繼續加大籌碼,又投資了超過100億的資金,有人傳言成李嘉誠,未來可能會在英國發展一個和香港同樣系列的地產項目內容。

那為什麼李嘉誠這樣做呢?原因是因為他這幾年的眼光一直都非常獨到,他之所以放棄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原因是因為他已經看透了其中的玄機。他知道中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市場,但是一直在中國耗著,對於這個企業而言不會有更多的進展,所以這些年李嘉誠便紛紛開始投資國外,而且李嘉誠也非常愛惜自己的名聲,在國外收獲了財富之後,他便開始把大量的資金用於國內的慈善事業,這幾年捐款已經達到了200億,所以從某種程度而言,李嘉誠投資國外賺到的錢,來幫助國內的慈善事業,也贏得了國人們的心,更贏得了聲譽。


在這幾年中李嘉誠的每一個決策,其實都值得我們學習,那些商人們的做法和商人們的想法,也許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夠成功,相信有很多人都想要像李嘉誠一樣能夠創辦自己的商業帝國,也有很多人希望能夠學習李嘉誠的創業經驗,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在這本中國商界風雲人物中,便包含了我國眾多商人的發家致富的案例和他們的人生經驗,相信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啟發,也能夠讓現在的小夥伴們少走很多的彎路,更能夠讓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中避免踩坑,避免踩雷。

⑶ 李嘉誠出售千億資產離開英國,如何站在商業布局的角度看待他的舉動

說到中國首富、很多人都會想到馬雲和馬化騰、但是在很早以前、人們都紛紛猜測李嘉誠才是隱藏最深的的中國首富、通過幾十年的運營和發展、早就成就了自己的商業帝國、甚至很多年前買下所謂的半個“英國”、但最近李嘉誠出售千億資產離開英國、如何站在商業布局的角度看待他的舉動?經過一系列的國際問題、很多商人明白在國外投資人家可以隨便用理由封鎖你的資產、就像俄羅斯一樣、就算是永遠中立國瑞士也宣布收歸俄羅斯在瑞士的資產、所以作為傷人的李嘉誠在這種情況系才會轉移資產。

⑷ 李嘉誠真的慌了!4000億資產或將打水漂是真是假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勞動成本變得越來越高,之前在我國境內大量辦廠的西方企業陸續撤資,把自己的資產轉移到了更加落後的地區,盡可能壓縮自己的生產成本。在這個過程中,除了這些外資企業之外,還有一些中國富豪也跟著遷移了出去,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李嘉誠,他是香港地區曾經的首富,其名下資產是一個天文數字,經常被財經媒體報道,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人物。

因此李嘉誠開始慌了,他開始瘋狂的投資大陸,試圖把投資在英國的錢財,陸續轉移回大陸。有不少人認為,李嘉誠這種行為就像牆頭草一樣,會根據風向隨意搖擺,不過李嘉誠的兒子李澤鉅卻認為,李家從來都沒有放棄過祖國,他們的投資從未中斷,所以不存在退出中國市場的說法。也就是說他們現在轉移資產,只是進行了一些方案調整。有人認為,李嘉誠的資產轉移會影響香港的經濟。不過也有人認為,他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⑸ 李嘉誠要帶著千億資產離開英國,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我認為背後的原因主要分兩個方面,第1個方面是李嘉誠考慮到自己的資金安全問題,第2個方面是李嘉誠本身的資產配置。

之所以李嘉誠會帶著千億資產離開英國,主要是因為李嘉誠認為自己的資金不夠安全。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爆發沖突以後,俄羅斯的很多海外資產被部分國家凍結甚至沒收,李嘉誠瞬間想到了自己的資金情況,所以他才會急於變賣自己的商業資產。與此同時,這並不意味著李嘉誠會徹底離開英國市場,也不意味著李嘉誠會放棄所有的海外市場。

一、李嘉誠急於出售自己在英國的千億資產。

在俄烏沖突以後,李嘉誠表示自己將要出售自己在英國的英國電力公司。英國電力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了千億級別,如果這筆交易能夠完成的話,加成的這筆交易將會成為全年全球最大的一筆交易。對於李嘉誠來說,李嘉誠似乎已經受到了一絲不安全的氣息。

⑹ 李嘉誠英國投資的項目

1、李嘉誠在英國的最大投資之一是對英國國家電網天然氣管道業務51%股權的110億英鎊收購。此外,他還以102.5億英鎊收購了BT O2,以46億英鎊拿下了英國最大的酒吧集團,並在英國投資了100億的房地產項目。目前,李嘉誠控制了英國超過40%的電信市場、約1/4的配電市場、近30%的天然氣供應市場以及近三分之一的終端市場。
2、李嘉誠於1939年6月隨家人移居香港,當時他還是個初中生。他們一家住在舅舅庄靖安家。1958年,他開始涉足房地產市場。1979年,他買下了英國老牌公司和記黃埔,成為第一位收購英國公司的華人。1981年,他被選為「香港一小時人物」,並被授予太平紳士。1989年,他獲得了英國女王頒發的CBE勛章。1992年,他被任命為香港顧問。1993年,他被評為香港風雲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他擔任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自1999年以來,他連續15年被評為華人首富。2011年,關於李嘉誠功夫茶的傳奇故事被選入國家孔子學院中外教文章。2014年3月,他以440億港元的價格將屈臣氏近25%的股份出售給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8個月內套現超過710億港元。2015年3月下旬,他旗下的和記黃埔與西班牙電信公司Telefonica達成最終協議,和記黃埔將斥資約102.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956億元)收購英國第二大移動通信運營商O2。
3、投資是指國家、企業和個人為特定目的相互簽署協議,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互利共贏,轉移資金的過程。它也是特定經濟主體在一定時期內向某一領域投入足夠數量的資金或實物貨幣等價物,以期在可預見的未來獲得收益或資本增值的經濟行為。投資可以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實物投資是指用金錢投資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獲得一定的利潤。證券投資是指用金錢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投資是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的一種形式,是以資本推動項目產業化綜合體發展的經濟活動。投資是一種營利性商業活動,其中貨幣收入或任何其他可以用貨幣衡量其價值的財富所有者犧牲當前的消費,購買或購買資本貨物,以實現未來的價值

⑺ 李嘉誠為什麼4000億投資英國而不是中國

李嘉誠已投資4000億元收購英國一半地區,順便幫助華為贏得200億訂單!隨著改革開放,許多香港企業家在中國投資,尤其是房地產,為香港的富人賺了很多錢。但今年,香港許多房地產大亨紛紛在中國出售房地產項目,並相繼兌現,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當然,最受歡迎的是中國富豪李嘉誠。




此前有報道稱,李嘉誠旗下長江基建將收購英國西北電力公司,交易價值高達20億英鎊。目前,英國近30%的天然氣市場、四分之一的電力市場和約5%的供水市場都歸李家誠家族所有。網友說,李嘉誠買下了英國一半的土地,可以說是敵人。




李嘉誠斥資4000億收購了英國一半的土地,還順便幫助華為獲得了200億訂單。我們不得不說,李嘉誠是霸道的。在此之前,英國第一次5G直播及時使用了華為的技術。從畫面的流暢性可以看出,華為的技術還是很優秀的,但是沒有你的幫助我們做不到。諾基亞總部英國和芬蘭位於歐洲,但李嘉誠致力於幫助國內企業發展。這也是李嘉誠作為首富的獨特願景。華為確實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如果國內企業互相幫助,那麼美國的禁令根本就不是問題

⑻ 鏉庡槈璇氬湪鑻卞浗鐨勬姇璧勬湁澶氬ぇ錛

鑻卞浗鑴辨х殑鍐沖畾瀵瑰叏鐞冮噾鋙嶅競鍦洪犳垚浜嗗啿鍑伙紝鑰岄欐腐棣栧瘜鏉庡槈璇氬湪榪欏満榛戝ぉ楣呬簨浠朵腑閬鍙椾簡鍓嶆墍鏈鏈夌殑鎵撳嚮銆俿trong>鏉庡槈璇氱殑4瀹舵棗鑸頒笂甯傚叕鍙稿湪鐭鐭涓ゅぉ鍐呭競鍊艱捀鍙戜簡612浜挎腐鍏冿紝鐩稿綋浜庝竴涓紕ф傚洯鐨勫競鍊箋

鏉庡槈璇氳繎騫存潵灝嗘姇璧勯噸蹇冭漿鍚戞ф床錛屽挨鍏舵槸鑻卞浗銆傝嚜鍏鎶曠粨鏋滃叕甯冧互鏉ワ紝鍏舵棗涓嬪叕鍙哥殑鑲′環榪炵畫涓嬫粦銆傚湪6鏈24鏃ュ叕鎶曟棩褰撳ぉ錛岄暱奼熷熀寤恆侀暱鍜屻佺數鑳藉疄涓氬拰闀垮疄鍦頒駭鐨勮偂浠峰垎鍒涓嬭穼浜5.477%銆5.074%銆4.762%鍜3.21%錛屽競鍊煎垎鍒鍑忓皯浜107浜褲179浜褲74浜垮拰59浜挎腐鍏冦備袱澶╁唴錛岃繖鍥涘跺叕鍙哥殑甯傚兼昏¤捀鍙戜簡714浜挎腐鍏冦

灝界℃潕鍢夎瘹鏃╂湁棰勮﹁嫳鍥借劚嬈х殑鍙鑳藉甫鏉ョ殑鎹熷け錛屼絾鑻遍晳璐鍊煎甫鏉ョ殑璧勪駭緙╂按鏄鏈澶х殑椋庨櫓銆備粬鐨勬姇璧勯泦涓鍦ㄨ嫳鍥界殑鍩虹璁炬柦銆佺數淇°侀浂鍞鍜屽湴浜х瓑棰嗗煙錛屽傜數鍔涘垎閿銆佷緵姘村競鍦虹瓑錛屽叾涓鑻卞浗涓氬姟鍦ㄩ暱奼熷熀寤哄拰闀垮拰闆嗗洟鐨勮儲鍔℃姤琛ㄤ腑鍗犳嵁浜嗛噸瑕佷綅緗銆傝嫳闀戣船鍊間嬌寰楄繖浜涜祫浜т環鍊肩緝姘達紝灝ゅ叾鏄鍦ㄩ暱奼熷熀寤虹殑鎶曡祫錛屼互鑻遍晳璁$畻鎹熷け浜18.37浜胯嫳闀戙

灝界″傛わ紝鏉庡槈璇氭棭鏈夊噯澶囷紝鍏墮熷姩璧勪駭涓鑻遍晳鍗犳瘮浣庯紝騫墮噰鍙栦簡奼囩巼瀵瑰啿絳栫暐錛岃繖鍦ㄤ竴瀹氱▼搴︿笂闄嶄綆浜嗚嫳闀戣船鍊煎甫鏉ョ殑褰卞搷錛屽噺灝戜簡鍊哄姟鍘嬪姏銆傞暱鍜岄泦鍥㈣〃紺猴紝灝界¤嫳鍥借劚嬈у瑰叾涓氬姟鏋勬垚鎸戞垬錛屼絾闆嗗洟鏈変俊蹇冨湪鑻卞浗鐨勪笟鍔¤兘澶熺戶緇鍙戝睍銆備粠闀垮拰鍜岄暱奼熷熀寤虹殑騫存姤鏁版嵁鏉ョ湅錛岃嫳鍥戒笟鍔′負闆嗗洟璐$尞浜嗗彲瑙傜殑鍒╂鼎錛屽凡緇忔垚涓轟笟緇╁為暱鐨勯噸瑕佹潵婧愩

灝界¤嫳鍥借劚嬈у彲鑳藉獎鍝嶆潕鍢夎瘹鐨勮嫳鍥芥姇璧勫竷灞錛屼絾浠栫殑鍏鍙稿凡緇忛氳繃絳栫暐鎬х殑璐у竵綆$悊錛岄檷浣庝簡鑻遍晳璐鍊煎甫鏉ョ殑椋庨櫓銆傛潕鍢夎瘹鏈浜轟篃琛ㄧず錛屼粬瀵硅嫳鍥借劚嬈у仛濂戒簡搴斿瑰噯澶囷紝涓嶄細鍥犳ゅ艱嚧涓栫晫鏈鏃ャ傛諱綋鑰岃█錛屽敖綆℃崯澶辨樉钁楋紝浣嗘潕鍢夎瘹鐨勫晢涓氬笣鍥藉苟鏈鍙楀埌鑷村懡鎵撳嚮錛屼笖鏈夊彲鑳介氳繃絳栫暐搴斿規湭鏉ョ殑涓嶇『瀹氬洜緔犮

⑼ 李嘉誠為什麼要把大把的資金投入到英國的水電氣領域上

自2010年以來的3年時間中,李澤鉅總計斥資超2000億港元,收購了包括英國、加拿大等國共11項的基建項目。李澤鉅擁有78%的長江基建股份,以此計算其個人在這些收購中花了約1500多億港元,相比2900億港元的個人資產,其近半的資產已完成向西轉移。與此相反的是,今年以來,旗下以地產為主業的「長和系」未在內地和香港拿地。李氏家族作為投資的風向標,市場各種擔憂情緒籠罩,甚至有人認為他們撤資香港,是內地資本撤向境外的開始。那麼,李澤鉅的動作只是個案嗎?


李澤鉅繼承了父親的言傳身教,但是在生意手法上又是如此迥異。溫天納認為:「兒子管理方式加速了集團的國際化,這與李澤鉅背景有關。李嘉誠在全盤投資上感情因素會重些,兒子包袱少,會更多地從國際業務考慮,從股東利益和公司收益考慮。」

⑽ 只重逐利的李嘉誠:攜巨款回國投資,愛國人設崩塌後還能否賺錢-

|明煜

編輯 |明煜論點

2013年前後,香港富商李嘉誠在內地大肆拋售產業,據不完全統計共回籠資金超 2500 億元,給國內經濟市場造成了不小的動盪。

錢一進腰包他便轉身投資 海外市場 ,斥資 4000 億 買下了 「半個」英國 ,還曾兩次被英國女王封賞爵位。

將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置於不顧的李嘉誠,在國外的投資也並非一帆風順,多個項目都出現虧損狀況,許多人都為他感到不值,畢竟他曾經是 中國人心中的「超人」

曾幾何時, 李嘉誠在國人心目中也是「神」一般的存在 ,不僅僅是驚嘆於他的商業天賦和投資眼光,更是敬佩他的愛國情懷。

他注重教育,1981年他斥巨資創辦汕頭大學 ,直至2013年,他持續為其輸入資金約 45 億 港元,與國家攜手共同建造了一所廣東省重點大學。

他還多次出席汕頭大學組織的活動,給莘莘學子們加油打氣,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不光自己創辦大學, 他還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時捐款 1000 萬美元 ,用於新建圖書館,給學子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除了注重教育以外,他還多次出資建設公共設施 ,在香港有許多家敬老院、兒童醫院和殘疾人基金會等等,都能看到李嘉誠援助的身影。

他還贊助過許多提高國家地位的大型活動, 1989年,他就曾捐贈 1000 萬,用於支持北京舉辦亞運會。

以前李嘉誠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 特別能掙錢,也捨得為國家和百姓花錢,是「愛國商人」的典範。

作為商人李嘉誠無疑是成功的,他有商場敏銳的覺察能力,對於商人的本質追逐利益也是發揮到了極致。

相信我們中國人對「 公攤面積 」這個詞都很熟悉,它的定義就是: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分攤所有的整棟樓公攤部分的建築面積。

簡而言之就是:整棟樓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等等,只要是能計算在內的公共設施全都要平攤在業主身上。

因為有了「公攤面積」,我們買的房子房產證上寫的是100平,實際面積才70平左右,更難接受的是你還要按100平來交物業費、供暖費等等。

這個 神一般的概念 就是 李嘉誠提出的 ,起源於香港,適用於我國各個地區,而其他國家卻沒有此項規定,他對此作出解釋說: 這樣可以拉低平均房價,讓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對於房地產行業的操控,李嘉誠的手段還不止於此。

上世紀60年代,李嘉誠的塑膠花產業興盛,但他卻沒有固步自封,而是將投資眼光放得更長遠,意識到 香港的經濟飛速發展,人口也越來越多,房地產行業日後必然火爆

敏銳地嗅到了商機,李嘉誠開始投入大量資金 囤地 ,正趕上當時房地產行業處於低谷,他用極低的價格購買了許多有發展前景的地皮。

此後幾十年的發展前景也正如他所料,房地產行業飛速發展,香港的房價更是讓普通老百姓覺得高不可攀,動輒幾十萬一平的住宅讓人望而卻步。

許多人覺得房價高是因為人多地少,市場上供不應求,所以才導致房價飛漲。事實上, 人多不可否認,但地皮不一定少。

房地產大鱷手中都握有許多尚未開發的地皮,他們用「 飢餓營銷 」來抬高房價,獲取更多的利潤, 李嘉誠就是玩「飢餓營銷」的高手

從上世紀 80年代 開始,李嘉誠將他在香港玩得爐火純青的套路帶到了內地,用發展的眼光審視著國內有潛力的城市,尋找最佳的出手時機。

截止到90年代末,李嘉誠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幾十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囤地,總面積超過 1000 萬平方米

在當時那個年代,李嘉誠在內地買地皮可謂是「 白菜價 」,而且他拿到後也不著急開發,只選擇一些獲利周期短的項目進行施工, 20年的時間里開發完成的地皮只佔總面積的 1/3

從2012年開始,商業嗅覺敏銳的李嘉誠,開始大量拋售在內地的產業,短短兩年的時間里他瘋狂套現 2500 億,此舉無疑給國內的投資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波動。

不光套現手段令人不齒,有些錢掙得也著實「 昧良心 」,李嘉誠早年在成都大量囤地,卻遲遲不肯開發,一處樓盤建設了16年, 在房價達到巔峰時才開始拋售 ,單單一塊地皮就掙了 38 億 ,他的這一舉動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

李嘉誠在國內實現大批資金套現後,轉身就將錢投到了海外市場,豪擲 4000 億 用於英國投資, 當時還有媒體調侃說:李嘉誠買下了「半個」英國。

雖然買下「半個」英國的說法有些誇張,但也反映出了他此次的投資力度之大。

李嘉誠在英國涉足的商業領域很多,包括 港口、地產、水利、電信、鐵路等等暴利行業 ,其中超 40% 的電信市場份額更是讓他成為了行業龍頭。

他的這種行為也讓國內許多富商紛紛效仿 ,其中不乏 潘石屹、柳傳志 之流,給國內的經濟市場帶來了接連不斷的「 餘震 」。

對於此等行為,李嘉誠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哪怕面對國內外多重指責,他坦然回應說: 「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衡量我, 我只是一個商人 ,哪裡有回報,我就去哪投資,哪裡有風險,我就在哪清倉。

此言一出,李嘉誠在國人心中地位崇高的形象瞬間崩塌。

對於李嘉誠自毀形象的迷之操作讓人不能理解,有的人說他骨子裡就是個商人,商人逐利所言非虛,也有人推測說與他 早年的經歷 脫不開干係。

1928年7月 ,李嘉誠出身在 廣東潮州 ,原本他的家庭稱得上是書香門第,父親 李雲經 是當地受人尊重的教師,後來還升任至學校校長。

李雲經的本心是讓兒子好好念書,長大後成為一名學者,奈何趕上了 兵荒馬亂 的年代,日軍侵華戰爭爆發後,許多地方都遭受了炮火的侵襲,他們的家鄉也沒能倖免。

1939年6月 ,為了躲避戰亂,李嘉誠跟隨家人前往 香港 ,投奔他久未蒙面的舅舅 庄靜庵 ,為了學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李嘉誠在舅舅的鍾錶行里當起了學徒工。

尚未成年的李嘉誠年齡雖小,但心智卻很成熟,天資也比較聰慧,許多東西在老師傅的指點下他一學就會,為人也勤勉,店裡掃地、燒水的雜活他都會搶著做。

就這樣過了幾年,李嘉誠認為自己應該出門鍛煉一下,便應聘了一家五金廠的銷售職位,後來又轉職到塑料花廠, 由於他出色的表現,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升任了總經理

年僅 20歲 就當上了一個工廠的總經理,李嘉誠也算得上是年少有為,但他的野心仍沒有止步於此, 他想為自己掙錢,而不是給別人打工

在經營了兩年塑料花廠後,他把這個行業所需要的技能全部吃透了,果斷辭職出去單干,他拿出了這幾年省吃儉用攢下的全部積蓄,再加上舅舅的資助,創辦了 長江塑膠廠

縱然是李嘉誠天資過人,但創業初期的路總是坎坷的,廠子剛開起來就出現了質量事故,面臨著事關存亡的危機局面。

面對難關,在母親的諄諄教導和表妹 庄月明 的鼓勵下,李嘉誠有條不紊地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麻煩,之中 將瀕臨倒閉的工廠拉了回來

1955年 ,李嘉誠在雜志上了解到了義大利生產的一種 塑膠花 ,此產品在歐洲市場風靡一時,他從中嗅到了商機,便立即前往發源地學習工藝。

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李嘉誠的創業思路更加開闊, 他不拘泥於自己所做的行業,而是不斷地搜尋著有發展前景的產業。

1958年 ,李嘉誠用他敏銳的商業嗅覺發現房地產業有利可圖,便將大批資金用於囤地建樓,位於 港島北角 的一座工業大廈拔地而起。

此後的幾年裡,他又在 新界、元朗 等地區加大投資,名下的產業也飛速擴展,一位剛剛 而立之年的年輕商人 逐漸在香港嶄露頭角。

1963年 ,李嘉誠的表妹 庄月明 從日本留學回國,兩人的感情得到進一步升華,舉辦婚禮結為夫妻, 他的舅舅庄靜庵也成了自己的岳父,可謂是親上加親

1967年 ,由於一些因素的影響,香港出現了經濟低迷的頹勢,房價、地價也隨之跌落,許多商人紛紛拋售手中的產業, 李嘉誠卻反其道而行之,籌備大量資金低價收地,這也為他後來的暴富埋下了伏筆。

上世紀70年代末,李嘉誠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收購了老牌英資商行「 和記黃埔 」,成為了第一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一時間名聲大噪,外界還賦予他「 李超人 」的綽號,旗下產業也隨之水漲船高。

此後的20年裡, 李嘉誠開啟了一邊賺錢一邊買買買的經營模式 ,只要是他認為有發展前景的產業,都會嘗試著去涉足,憑借著多年的經商經驗和雄厚的財力,他的投資大多都會賺的盆滿缽滿。

1999年 ,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集團稅後盈利達到了驚人的 1850 億 港元,他的身價也隨之暴漲,根據 福布斯 的綜合評價排名,李嘉誠在千禧年之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 華人首富

不同於現如今的首富輪流做,李嘉誠在華人首富的位置上一坐就是 15年 ,在此期間,他成為了無數創業者和成功商人仰慕的對象,在許多中國人的心中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李嘉誠認為自己的成功取決於自己對未來市場的把握,還有就是每時每刻不敢放鬆的危機意識,想要成功就要學會未雨綢繆。

2012年前後,他嗅到內地市場存在投資風險,便開始大量拋售在各大城市的產業和地皮,哪怕是一些常年帶來巨額利潤的產業也被忍痛割捨掉,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就套現2500億。

作為一名逐利的商人, 他將家族的資金投入到了自己比較看好的英國市場 ,陸陸續續收購了英國許多產業,港口、地產、水利、電信、鐵路等都有涉足。

人算不如天算, 哪怕精明如李嘉誠,近幾年在英國的投資也並不順心 ,先是英國高舉脫歐旗幟,對自身經濟有一定影響。再是疫情席捲全球,英國自身的防疫工作也有所欠缺,許多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李嘉誠的產業自然也是遭受波及。

也許是體會過了國外投資的坎坷,相比之下,李嘉誠覺得還是 國內市場比較穩定 ,最近兩年又開始出現了吃 回頭草 的跡象。

2019年年底,李嘉誠斥資 7.16億 在香港買地,隨後又用 40億 的高價拍下 成都晶融匯 ,同時收購的還有 上海三林印象城

閱讀全文

與李嘉誠轉移多少錢去英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援助伊朗專家組是哪個省專家 瀏覽:910
越南重九產品有哪些 瀏覽:306
中國人去越南當兵需要什麼要求 瀏覽:249
英國國力如何下滑 瀏覽:726
越南芽庄市場賣什麼 瀏覽:615
英國新冠檢測包怎麼買 瀏覽:95
義大利哪裡的語言 瀏覽:659
印尼龍魚怎麼看公母 瀏覽:698
柑橘在印度是個什麼姓 瀏覽:930
中國除了故宮的宮殿還有哪些宮殿 瀏覽:850
英國疫情怎麼發展 瀏覽:543
越南人為什麼不漲價 瀏覽:492
伊朗為什麼會發生新冠肺炎 瀏覽:713
越南地震最深多少米 瀏覽:335
卡達和伊朗哪個強 瀏覽:499
雅利安人佔領印度多少年 瀏覽:759
印度怎麼看玄奘的 瀏覽:579
gpa能申請什麼英國大學 瀏覽:398
義大利郵政怎麼匯款 瀏覽:487
發到越南的貨要求退回來怎麼處理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