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戰時期英國打敗德國靠的是自己還是美國
進入二十世紀以後雖然英國開始舉罩衰落,但是在一戰時期英國仍是世界老大,總體國力也是高於德國的,但已經相差不遠,德國靠的是陸軍,英國靠的是海軍。一戰美國參戰之前,英鬧笑法聯軍和德軍處於焦灼狀態,誰也無法突破對方的防禦,但是英法卻有外援,但是德國連殖民地的支援都過不來,英國的海上封鎖非液答含常牢固,美國看到這點,才支持英國。可以說,打敗德國是美國人幫助英國的,但是美國人只站在強者的一邊,所以說,你沒實力,美國根本不鳥你,英國能封鎖德國的德國無計可施,這就是實力,德國做不到。就算美國不支援,英國還是可以拖死德國的,英國的殖民地可以源源不斷的支援人員和物資,但是德國只能等死。
Ⅱ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會戰敗,英國和法國為什麼會成為戰勝國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是沒有正義非正義之分的,因此並不適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戰勝敗的關鍵其實是力量的對比。一戰說白了就是德國單干世界各大佬。德國的主要盟國奧匈帝國請忽略,一個上百民族組成,軍方命令用數十種語言指揮,國內一塌糊塗的國家,根本沒有戰鬥力。德國單獨對抗英法俄,兵力處於下風;英法自在西方,俄在東邊,德國夾在其中雙線作戰更是兵家大忌;最讓德國惡心的,它被英國艦隊和法國陸軍封鎖在大陸,各類資源補給根本運不進去,而英法則可以從美國和各殖民地源源不斷運送物資進去。戰爭後期美國參戰也進一步加劇實力傾斜,德國是不可能戰勝的。
Ⅲ 一戰後德國已經崩潰,為何英、美沒有趁機打壓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當時世界各大洲,基本都被捲入到戰爭的泥潭中。而德國,則是當時的主要參戰國之一。德國在一戰的損失非常慘重。除了被法國割走魯爾工業區,德國還要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這種情況下的德國,已經很難再應對打擊了。不過,奇怪的是。原本跟德國站在對立面的英國跟美國卻對德國伸出援手,為德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幫助度過了這場戰後危機,並且在那以後,重新復甦起來。英、美兩國為什麼會對德國提供援助呢?難道是出於大公無私的精神,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第一點:一個崩潰的德國,對於歐洲,或者美國都沒有好處。因為德國崩潰後,沒有一個國家能拿走自己的賠款。德國曾經因為要支付巨額戰爭賠款,加印過超量的貨幣。這些貨幣流入到德國境內後,很快引起德國貨幣的貶值,德國的經濟一片混亂。德國人手上拿的錢,已經成了廢紙。他們連一塊麵包都買不回,只能淪為孩童的玩具。
到了最後,德國人根本付不起戰爭賠款。尤其是法國出兵十萬,佔領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後。法國當時打的口號就是要德國人拿出應付的戰爭賠款。魯爾工業區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被認為是德國的心臟。可即使這樣,德國依然拿不出賠款。最後,德國國內出現大罷工,國內一片混亂。也正是在這件事,英、美兩國才轉而放鬆對德國戰爭賠款的所要,同意以延期的方式進行。甚至到最後,英國兩國還轉而扶持了德國。
第二點:英國對戰後的部署。一戰結束後,整個歐洲的形勢發生了巨大改變。各個國家的實力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英國欠了美國一屁股債,實力備受挫折。法國則迎頭趕上,成為歐洲最強,德國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這時候的英國,十分不願意看到法國的崛起。所以,英國就打算聯手德國,共同抵禦法國。這也是英國慣用的一種外交手段。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聯手較弱的國家,對付最強的國家。而一個實力強勁的德國,遠比一個陷入崩潰的德國,更有實力牽製法國,從而維護英國的地位。而且,對於英國來說,他們是一個以貿易為主的國家。德國的廣闊市場依然等待他們去開辟。如果德國崩潰,自己可就一分錢都撈不到了。
第三點:美國對戰後的部署。如果說整個一戰當中,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吃了大虧的話,那唯一獲得實際好處的,就只有美國。美國在戰爭接近後期的時候進入,從而收益頗豐。他讓英國人欠下自己一大筆戰爭賠款,成為英國最大的債權國。美國也一舉成為當時世界上的頂級強國,全球的中心。這個時候的美國,可以說是野心勃勃。他們想成為世界的領導者。既然是全球的領導者,自然也不願意看到在歐洲大陸上,另一個歐洲霸主的出現。所以,法國在有意無意中,成了美國的打壓對象。不過,對於英國。美國同樣不希望看到它的崛起。所以,他們援助德國,也是希望共同牽制英國跟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