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為什麼獨立運動

英國人為什麼獨立運動

發布時間:2025-04-06 09:52:40

⑴ 英國人殖民了那麼多國家為什麼最終還是只剩下自己的國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自身受到重創已經沒有那個實力在將軍力分布在全球的廣大山哪緩殖民地。
二戰後許多國家都開始逗模在本國和外國的幫助下開始大規模的獨立運動再加上當時聯合國成立以美國為主大各大國不希望在看到英國獨自占據那麼多的地方實行壟斷經濟所以都給英國施加壓力逼迫緩衫英國放棄各個殖民地開放世界貿易。

⑵ 英國為何會從奴隸販子轉變成為了廢奴主義者這其中有何原因

對於19世紀時期的英國來說,這是一個和平年代,海軍軍艦的數量從1813年的1009艘到1826年銳減到了179艘,由原本的14.5萬海軍人員縮減到了2.3萬人。即便如此,英國的海軍實力仍然是穩居世界第一的,僅僅戰列艦的總噸位就達到了25.7萬噸,與當時的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丹麥、瑞典這六國戰列艦的總噸位之和還要多出8.8萬噸。

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鴉片戰爭,在英國海軍史上僅僅屬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問現代英國人,19世紀初期他們的海軍幹了些什麼?可能他們印象更深的是從1807年後幾十年進行的的查禁奴隸貿易行動。

在1807年之後的幾十年裡,英國海軍的首要任務一直都是在大西洋上攔截奴隸走私船。

從1807年開始,英國本土議會禁止從非洲販賣奴隸,而當時在英屬殖民地西印度群島,佔有奴隸卻仍然是合法的,在北美和南美,反對這一禁令的國家更不在少數,因此從1807年開始,英國海軍開始派戰船在非洲沿海巡邏,每當找到販奴船,不管這船來自哪國,英國海軍找繳獲後,都把奴隸送回西非。

執行這項任務最出色的軍艦是「黑色玩笑」號(Black Joke)及「羅莎蒙德美人」號(FairRosamund),在1830年到1832年期間,共俘獲了9艘販奴船。

「他們腳帶鐐銬,兩人一組綁在一起,到達目的地被解除鐐銬後,他們無不心滿意足,感激涕零」。--- 一位英國海軍軍官日記

海軍的基層軍官和水手對解救奴隸的任務樂在其中,因為按照規定,海軍每解救一名奴隸,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獎金,更別提獲得的感謝和社會聲譽。因此在幾十年缺少戰爭的時期,英國海軍一共攔截了上千艘奴隸船,解救了15萬名奴隸。
我們現代人有一個問題是:到底英國人為什麼要平白做好事解救奴隸?
要知道,英國人曾經是世界頭號奴隸販子,從1631年開始,英國人就開始在西非黃金海岸建立了第一個販奴堡壘,在這里他們大量購買西非本土商人手中的奴隸,再賣往美洲盈利。

17世紀到18世紀,英國逐漸搶佔了位於加勒比海域的一系列島嶼,當時這里被稱為「英屬西印度殖民地」,這里對非洲奴隸有幾乎無窮無盡的需求。

為何要叫「西印度,」呢?因為1492年西班牙派遣哥倫布到達這一帶時,堅持認為這里是印度。還稱呼當地人是「印第安人」。雖然後來歐洲人搞明白了真相,發現這里不是印度而是塊新大陸,但原有的稱呼卻已經根深蒂固了,於,是只好叫這里是「西印度」,而真正的印度南亞地區,就被叫成「東印度」了。

哥倫布在美洲雖然找到了黃金,但真正的財富可不僅僅是黃金。歐洲人發現,西印度群島非常適合種植甘蔗,而甘蔗榨出的糖有高熱量,可以替代大量的食物。《國富論》的作者亞當· 斯密承認 : 「 在十七世紀過了四分之三以後 , 英屬西印度群島任何一個糖業種植場所獲得的利潤 ,要比歐洲和美洲其他從事各種種植業者所獲的利潤大得多。

但甘蔗榨糖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美洲本土的印第安人數量不足,於是殖民者想到從隔著大西洋的西非買進黑奴來干這種活。

不過要指出的是,奴隸買賣從古一直都有,歐洲人往往也並不是直接去捕捉黑奴,而是直接從西非沿海城市的奴隸商人或者上層黑人那裡購買黑奴,除此之外,還要給當時的西非黑人國家繳稅。不管來源是怎麼樣的,大量的西非奴隸就這樣被運送到了美洲,為歐洲人的種植園生產蔗糖。

所以跨大西洋的三角貿易,是西歐各國起家的根本:非洲的奴隸送到美洲,美洲的糖和酒等原料送到歐洲,歐洲的工業製成品又賣去非洲,英國的著名口岸利物浦一度就是靠血腥的奴隸貿易起家。

1709年,利物浦擁有的商船僅佔全國的2%,而到了1730年漲為10%,到1771年,英國1/3的商船都來自利物浦。到18世紀末期,利物浦成為臭名昭著的世界奴隸貿易第一港口。1783年到1793年,英國人運送和販賣了30萬奴隸到美洲,佔到了全歐洲奴隸貿易的3/7。在整個奴隸時代,英國人是頭號奴隸販子,他們販賣的奴隸比其他歐洲國家加起來還多4倍!

不過,雖然奴隸貿易使得英國人賺的盆滿缽滿,也有人還保有良心,從1783年開始,就有宗教人士在倫敦組建了倫敦廢奴協會,他們四處搜集證據去證實奴隸貿易的非人道,展開說教活動去扭轉英國社會各階層的態度。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最終促成在19世紀初期,英國社會和國家開始傾向於廢除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

之後幾十年下來,英國在花費在廢奴事業上的經費,和他們之前在奴隸貿易上掙到的財富數量大致相當。

不熟悉歷史的人,往往喜歡把國家擬人化,從這個角度來看,很難理解為何英國社會投入那麼大力量去廢除一項對他們有好處的奴隸貿易。

真實的原因是,在英國社會內部,有著不滿奴隸貿易的利益集團,他們的實力不斷壯大,在19世紀超過了奴隸販子和西印度群島的種植園主們。

一,讓人很詫異的是,對西印度奴隸制仇恨的一個集團,是我們亞洲人很熟悉的英國東印度公司。

在發展初期,西印度群島的種植園主們取得了一項壟斷權,他們可以對英國本土進口的其他蔗糖徵收重稅以保證西印度群島種植園的利潤,而東印度公司同樣在亞洲種植了蔗糖,所以在東印度公司看來,西印度的種植園主是可恨的競爭對手,能廢掉西印度群島的發家法寶----奴隸買賣,他們是樂觀其成的。

二,與很多人想像的相反,奴隸制度並非就一定是低成本的,由於西印度群島的土地退化,和奴隸反抗,從西印度群島運到英國的糖,價格實際是偏高的。僅1828年一年,這些來自西印度群島的糖讓英國人多支出了500萬英鎊。

英國本土工業不斷發展,糖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所以逐漸強大的英國本土工廠主們,也越來越看西印度群島不順眼,他們要求廢除西印度公司的壟斷,能自由進口其他地方的廉價蔗糖。

所以越來越強大的英國工廠主是主張廢奴運動的另一個推手。

三,支持廢奴運動的第三種力量是曾經從奴隸運輸中獲利的海運商。在19世紀初期,英國出現了新的支柱產業---棉紡業。從美國獨立後,從美國運輸進口棉花原料成為利物浦商船的主要工作,原有的奴隸運輸工作利潤越來越小,利物浦這些港口的海運商們也希望停止奴隸運輸,轉而大舉轉入棉花運輸當中。

說白了,奴隸貿易和種植園產業雖然賺錢,但他們是舊式產業,賺到的錢卻只局限於在少數商人之間流通。而新興的產業卻覺得這些老古董吃的是獨食,不僅犧牲了奴隸,也擋了越來越多英國人的路。這是英國人在19世紀轉向廢奴運動的很重要的原因。

但是,傾向於廢奴主義的社會集團雖然人數眾多,但如果沒有把他們的力量聯合起來,向社會大眾爭取支持,那麼在英國這個議會政治的國家也是不能形成法律的。

所以我們也不能輕視首先站出來大聲疾呼「奴隸制是罪惡的」的那些廢奴主義者們的重要性。

1787年,廢奴運動的「倫敦委員會」在一個書店裡發表了簡短的聲明,聲明認為奴隸貿易是不公正也不明智的,將搜集奴隸貿易的證據和信息,並公開出版。

這十二個人里,有兩個是銀行家,四個是商人,還有兩個是工廠主,他們對各自的任務進行了劃分,內容非常嚴謹,規定好每個人需要做的事情和完成的時間表。

這12個人起草了一個遍及34個郡的132名地方代理人名單,這些地方代理人負責將他們搜集到的證據印刷成書籍,小冊子和期刊,最後的證據將通過政治渠道進入議會。

他們是英國最早的NGO,即非政府組織,在英國,民眾議會外的政治組織在1750年前從未出現,廢奴運動活動家是最早組織起來,從政府外部努力,去影響政治的第一批英國人。

從1788年到1792年這短短的四年間,英國的輿論環境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反對奴隸貿易的書籍充滿了全英國的各個書店,在城市和鄉村裡處處可見有人演講,寫作,和討論奴隸貿易的罪惡。英國人似乎一夜之間良心發現了。

1792年,即英國向清朝派遣外交使團的那一年,英國全國向議會下院遞送了519份請願書,全國總簽名人數達到40萬個,佔到當時全體男性人口的13%。請願書的內容全部要是要求廢除奴隸貿易。

而英國人也並非光說不練,廢奴運動的演講家告訴人們:一個每星期食用五磅蔗糖的家庭,如果堅持二周不吃蔗糖糖也不喝朗姆酒,就挽救了一個與我們同樣靈魂的生命。如果有8個這樣的家庭堅持20年,就可以挽救100個奴隸的生命,如果有38000個家庭同時行動,就可以徹底摧毀奴隸貿易!

所以英國人開始了蔗糖抵制運動,最高潮時期,英國許多郡的蔗糖銷量下降了1/3到一半,這對於西印度群島的種植園和奴隸商人們來說,影響是致命的。

十幾年後,有人充滿感慨的描述了廢奴主義發展到高潮時期的情景:

只有親身見證了那一刻的人,才能想像到當時的民族熱情高漲到何種地步,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局面,如此高尚的情感在社會所有階層中的蔓延。當前的社會潮流是如此的強烈,發展得如此迅速,以至於沒人能夠阻止它。「

⑶ 華盛頓為什麼要發動獨立戰爭

華盛頓發動獨立戰爭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為了推翻英國的壓迫性限制,努力發展自己的資本主義經濟。第二個是開展民族解放運動,爭取更大的自由,遠離壓迫與剝削。




後來經過艱苦的戰斗,獨立戰爭宣布勝利。

⑷ 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為何從歐洲霸主地位掉下神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大英帝國仍然占據著世界霸權的寶座。盡管二戰前英國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但經過多年的殖民戰爭積累,英國仍然統治著超過4億人,並佔領了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 在人口和土地方面都無法與英國相提並論。

工業生產能力的下降是英國失去世界霸權的根本原因,而英國失去世界霸權的直接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出現的殖民獨立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削弱了舊殖民國家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的殖民地都在尋求獨立。盡管英國和法國竭盡全力保護殖民地,但在世界殖民地獨立浪潮的沖擊下,舊的殖民大國仍然被擊敗。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與英國分離的所有殖民地中,印度的獨立無疑給英國帶來了最致命的打擊。獨立前,印度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擁有數億人口和數百萬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當時,印度殖民地的收入佔英國經濟總量的40%。

關於。印度與英國分離後,英國的國家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它再也無法恢復從未設置過的帝國的榮耀。實際上,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的能力本身就是殖民時代的產物。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舊殖民帝國衰落,英國再也無法保留龐大的殖民地時,英國不可能僅依靠不列顛諸島的力量來保持世界霸權。位置。至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它只是加速了英國的衰落,而不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

⑸ 英國衰落的原因

二戰後,英國衰落的原因:

1、英國喪失了工業科技的優勢。英國雖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和絕對領導者,但據1851年的英國人口調查,農業依然是英國最大的行業。然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在幾個先進國家同時發生,但技術發明和創造的主要國家已不是英國,而是後起的德國和美國。

3、沒有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英國經濟以棉紡、煤炭、鋼鐵和造船為支柱產業,英國在這些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是保持英國經濟優勢的關鍵因素。但到1870年以後這些產業的設備都已陳舊落後,英國沒有及時對技術設備進行更新換代。

3、英國經濟對外依賴程度高。到一戰前,英國幾乎佔全世界總投資額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國只佔19%。資本的輸出使倫敦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國在國際貿易中也獲利甚豐。但是,資金不斷地從國內轉向國外,便制約了國內的生產投資和技術革新,造成英國經濟的對外依附性。

4、教育落後給英國經濟帶來致命打擊。同時期的德國在這一方面遠遠走在了英國的前面。到19世紀末,統一的德國已經實現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國民整體科學素質。德國科學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在其工業化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5、企業家精神喪失了。這是因為在英國社會,對貴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幾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業家創業後,往往想把子孫培養成貴族,結果幾代人之後,創業的激情就盪然無存了。實際上,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人,往往在處於優勢地位後,多少都會產生一種惰性。

(5)英國人為什麼獨立運動擴展閱讀

英國衰落的歷史:

許多史學家都認為,導致日不落帝國的衰落的第一步是從布爾戰爭開始的。在南非的布爾人與英國人因為黃金和鑽石發生利益沖突時, 戰爭於1899年爆發了。派去迎戰的英軍本以為勝利垂手可得,但布爾人的游擊戰術讓他們頭痛不已。

盡管英國人動用了包括設立了集中營等種種手段,最終花了兩年時間才鎮壓了布爾人的起義。 這場戰爭代價巨大,尤其是日不落帝國戰無不勝的形象受到嚴重損毀。

英國的經濟在上世紀初期,嚴重依賴其在殖民地的經濟運行,無論是非洲大陸,印度,還是位於東南亞的英屬殖民地,這些地區都不僅僅向英國,提供大量廉價原材料及勞力,而且他們還向英國提供了市場。

英國的工業品,在其殖民地市場似乎不受任何外來的競爭壓力。在英國順理成章的向這些地區輸出大量工業產品的同時, 它的工業生產能力以及效率都在下降,尤其與新崛起的美國和德國相比。

1939年,二戰開打了,英國的戰前准備工作很差,顯然不如德國,在歐洲戰場上英軍行動遲緩,指揮不當,很快便陷入重圍。 如果沒有敦刻爾克奇跡,英國在歐洲的遠征軍應該是全軍覆滅的。在抵禦德國空襲的過程中,依仗勞斯萊斯引擎的威力英國颶風戰斗機性能優於德國容克戰斗機。

加上德國空軍的一些戰術失誤,英國取得了不列顛空戰的勝利。雖然得以自保,英國陸軍在其他戰場上,比如在希臘,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遠非德軍的對手,在各個戰場受到重創, 狼狽不已,二戰結束後,英國衰敗已成定局。

⑹ 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呢

1921年,經過對一戰戰敗國德國、奧斯曼帝國等國的土地掠奪,大英帝國治下的領土達到了3400萬平方公里。

當時,地球陸地的四分之一為英國佔有,這也是人類有史以來面積最龐大的國家。

當美蘇可以用外交態度來決定英法行為的時候,大英帝國就已經徹底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

⑺ 歷史上英國對印度分而治之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印度畢竟是個很大的國家,而英國是殖^民者,它不希望看到印度太過強大,必須找個對手牽制印度,所以把印度分裂是最好的選擇。

印巴分治是英國殖民統治的結果,在殖民統治期間,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防止印度人太團結,英國故意挑動了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教徒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去解決分岐。

使仇恨越來越大,發生了許多的宗教沖突事件,死傷人數眾多(嚴重到甘地都受傷和無法制止的地步),最終,英國只有同意印巴分治。

(7)英國人為什麼獨立運動擴展閱讀:

印巴分治前,卡拉奇的印度教徒要多於穆斯林,印度教徒的餐館、酒吧鱗次櫛比,很多卡拉奇人經常到孟買和德里去打工、求學,而在孟買的印度人也經常到卡拉奇經商。

從印度移居至巴基斯坦的大多來自北方邦、中央邦、旁遮普邦、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這些移居過來的人在巴基斯坦被稱作穆哈吉爾人,就是移民的意思。

在印巴分治初期,人們其實還沒有很強的國籍意識,民間相互走動也比較常見。然而,後來印巴發生戰爭,每發生一次,敵視會增加幾分,簽證就會卡得更嚴。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印巴居民要獲得對方的簽證難上加難,有的甚至要拖上一年,雙方的走動因此就很少了。

⑻ 短短幾百年時間里擁有眾多殖民地的英國是怎麼由日不落帝國迅速衰敗的

英國衰落的內因是因為其科技水平相對的落後了。外因是兩次世界大戰和殖民地獨立。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為什麼獨立運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沒有盒子怎麼用 瀏覽:405
哪些肉可以做義大利腌肉 瀏覽:519
為什麼印度基礎教育嚴重 瀏覽:366
在中國男模特過得如何 瀏覽:831
英國金融行情怎麼樣 瀏覽:410
越南為什麼要給中國面子 瀏覽:56
希臘離義大利怎麼去 瀏覽:360
美國和印度的人口各是多少 瀏覽:720
印尼雅加達餐廳怎麼樣 瀏覽:592
印尼彩禮多少錢 瀏覽:930
印尼辦理委託書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571
中國銀行泰國轉賬多久到賬 瀏覽:434
印尼巴士怎麼給車裝貼圖 瀏覽:131
義大利在世界地圖哪個位置 瀏覽:463
中國石化一鍵加油車牌號怎麼填 瀏覽:556
為什麼英國國會有印裔議員 瀏覽:406
中國青訓哪個好 瀏覽:48
中國姓安的有多少人 瀏覽:33
義大利什麼時候才能控制好疫情 瀏覽:47
美國為什麼限制伊朗和俄羅斯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