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首相權利那麼大,為什麼不推翻女王,自己做國王啊
看簡單了。王室權力不小。
首先,英國社會等級森嚴,主僕有別。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馬島等等英國屬地,土地的百分之60屬於貴族階層,海外都是名義上的屬地,但是英倫三島的百分之70土地可確確實實有百分之70多屬於貴族。幾百上千個貴族階級,把持英聯邦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王室擁有很多海外屬地的所有權,稅收收入都是自己的。有錢就有資本,作為貴族階層的頭腦,女王自然權利不小。
其次,議會分上下已遠,把持上院的歸根結底還是貴族派。比如將軍,軍閥,財政大臣跟海軍大臣,都是必須具有王室血統或者貴族血統才有資本擔任,而這都是實權職位。下院則是各種民間政客的照妖鏡,隨便你怎麼彈跳,沒有爵位啥也不是,這就是畫餅充飢。不見貝克漢姆拼了老命也要弄個爵位。
再者,派系之爭需要有人拍板。國會議會分三黨,工黨是具有美國後台的地方軍閥或者企業家,保守黨聽名字就知道是王室的傳聲筒並且黨魁都是貴族,自由民主黨才是絕對的民間各種政客投機者的活動舞台自然不怎麼樣。自然,議會的主要角力就是保守黨跟工黨的對抗,議會就是傳統貴族階層對抗外來資本勢力的戰場。工黨大都跟王室過不去,並傾向於加入歐盟,保守黨堅持維持英國傳統做歐洲攪屎棍。女王傾向於維持保守黨地位,比如支持卡梅倫,這樣英國才一直保留英鎊並且並不跟歐盟直接交易,才能維持王室與英聯邦力量。
最後,就是政治。英聯邦元首是女王,不是首相。女王可以分分鍾解散澳大利亞政府,首相不能,沒這權力。維持英聯邦地位跟經濟流通,維持英鎊地位,維持英倫不分裂(蘇格蘭獨立等等問題)這些大事,都需要女王來維持。
B. 沒有實權,每年花費數十億的英國皇室,為什麼能保留至今
英國皇室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因為英國皇室沒有實權,他不參與國家的治理,但是這個吃穿用度上卻一直很奢侈,每年花費數10億。即使是這樣,英國皇室也保留至今,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而且我們所看到的都只是表面的現象而已,我們看到覺得英國皇室對政治上沒有任何影響力,但是大家覺得真的就沒有任何影響了嗎?這是不是有點天真了呀?不會那樣的啊,肯定還是有的,因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是從當時的資產階級革命,幾百年前能一直流傳至今的英國皇室呢,他們不是一點本事都沒有的,不然早就消失了。
C. 為什麼英國人會選擇丘吉爾代替張伯倫擔任英國首相
有句話叫做「此一時,彼一時」,這一點在丘吉爾當選,接替張伯倫成為英國首相這件事情很能說明問題。二戰爆發前,很長的時間里實際上大家都沒有意識到德國崛起的納粹黨有什麼威脅性,當時張伯倫還曾經去德國造訪過希特勒,並且受到了熱情的接待。
當然,總體上來講,丘吉爾繼任之後也是不辱使命,甚至可以說是在未來英國以及國際社會上十分重要的政治人物。比如說他在當上首相之前就對英國的軍隊配置以及陸海空軍的能力有過評估,在當海軍大臣的時候還對一些制度進行過十分合理且具有遠見性的調整。可以說是當時英國政壇里最了解英國需要什麼的人。
D. 政體相似,為何英國政客敢公開呼籲廢除王室,而泰國卻噤若寒蟬
泰國雖然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民主國家,包括國王、議會、憲法、民主選舉、多個政黨等在內的其他君主立憲制國家擁有的元素,泰國全部都有。但是泰國君主立憲制有著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軍隊控制權或者說是軍事指揮權。其他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都只是在名義上屬於武裝力量的總司令,但實際上並不能掌控軍隊,認為這樣才能夠實現有效分權,從而實現民主程度最大化。
但是在泰國,如果你說王室的壞話,很可能會被警察帶走,甚至被判重刑。根據泰國憲法規定,如果非議或辱罵王室,將被判處15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辱罵國王,最嚴重可判死刑。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尊重王室和國王都被寫入憲法之中了,誰還敢叫囂廢除王室。
E. 英國王室對英國有什麼貢獻,為何一直都存在
光榮革命之後,英國君主就成了統而不治的虛君,基本就是個擺設,而每年奉養英國王室,英國人至少需要花費四千多萬英鎊的預算。
雖然費錢,但按照英國的普遍調查,四分之三以上的英國人都希望維持王室的存在,理由除了王室意義非凡之外,主要還是因為王室給英國人帶來了更多好處。
而且,英國統治世界這幾百年,使英語成為了唯一的國際通用語言,這讓每一個英國人天生下來就掌握了一門職業技能,這些就是英國王室開明統治帶給人民的福利,所以,英國王室存在一千年,深得人民愛戴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