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嘉誠海外大撤退,甩賣英國資產套現60億,這對海外投資者有何影響
這不會對海外投資者產生什麼大的影響,還可能會給他們帶來機遇。
尤其是最近兩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李嘉誠旗下的幾家公司在英國的投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水,而在此前的兩年,傳言英國有意將公共資源國有化,這對於李嘉誠來說更是一個壞消息,因為其在長江集團、電力行業、長江基建、李嘉誠基金會等的大部分投資,是英國的公共資源。所以投資會帶來風險,而李嘉誠計劃拋售英國數千億資產也是正常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B. 李嘉誠真的慌了!4000億資產或將打水漂是真是假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勞動成本變得越來越高,之前在我國境內大量辦廠的西方企業陸續撤資,把自己的資產轉移到了更加落後的地區,盡可能壓縮自己的生產成本。在這個過程中,除了這些外資企業之外,還有一些中國富豪也跟著遷移了出去,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李嘉誠,他是香港地區曾經的首富,其名下資產是一個天文數字,經常被財經媒體報道,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人物。
因此李嘉誠開始慌了,他開始瘋狂的投資大陸,試圖把投資在英國的錢財,陸續轉移回大陸。有不少人認為,李嘉誠這種行為就像牆頭草一樣,會根據風向隨意搖擺,不過李嘉誠的兒子李澤鉅卻認為,李家從來都沒有放棄過祖國,他們的投資從未中斷,所以不存在退出中國市場的說法。也就是說他們現在轉移資產,只是進行了一些方案調整。有人認為,李嘉誠的資產轉移會影響香港的經濟。不過也有人認為,他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C. 香港首富李嘉誠目前轉移到英國資產是多少億人民幣
李嘉誠上周就搞了兩個大動作:一是斥資100億英鎊(約合938億元人民幣)從西班牙電信商手中買下擁有英國2400萬客戶的O2電信公司。二是以12億英鎊(約合112.5億元人民幣)收購英國埃弗肖爾特鐵路集團,他旗下的長江實業和長江基建各出資6億英鎊(約合56.25億元人民幣)。
這兩個大手筆的投資再次強化了李嘉誠作為英國最大的投資者之一的地位。目前,他已經擁有了英國鐵路、天然氣、電氣公司以及其它投資項目。從葯品連鎖巨頭屈臣氏到港口,他的投資觸角幾乎伸到英國的每一個領域內。
D. 李嘉誠430億收購英國連鎖酒吧,這種行為背後有哪些深層次的後招
李嘉誠又出手了,根據英國《金融時報》20日報道,香港億萬富翁李嘉誠的房地產投資公司已同意已近50億英鎊的價格收購英國酒吧格林王(Greene King)。
據悉,除了27億英鎊的直接現金收購外,李嘉誠家族還將承擔格力王19億英鎊的債務,因此全部相加,此次金額將達到46億元英鎊之多。
長江實業集團看中中長期策略投資,看重格林王在英國房產行業背景下,擁有穩定可獲利及產生現金流的業務。李嘉誠家族的發言人還認為,英國英式酒吧會繼續成為英國文化和餐飲,輕食社交市場的重要部分。
格林王吸引人的地方,包括它在英國酒吧市場所擁有的規模和地位,以及旗下那麼多門店都擁有永久業權及長期租賃權,公司的資產配置十分良好,即是酒店業務虧本,它的不動產租賃業務也可以絕對保證盈利,可以說是一項穩賺不賠的買賣。
E. 4000億資產將被沒收李嘉誠開始慌了,集中投資大陸,這是為何
最近幾年,因為勞動成本的迅速提高,很多在中國境內辦廠的外資企業陸續撤離,將資本轉移到更加落後的國家,試圖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除了這些外資企業之外,中國境內還有一部分本土富豪也跟著遷移了出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嘉誠。他在2012年以後,大量拋售手中的資產,得到了很多現金。緊接著,他拿著從國內賺取的資金去英國投資。有不少人對此提出質疑,結果李嘉誠回應說,我只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不會考慮那麼多東西。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錢財。
有不少人擔心李嘉誠的投資,會對香港市場造成極大的影響。不過也有人認為,現在國家的局勢,已經發生了改變,即使是李嘉誠這樣的富豪,也沒有辦法動搖整個國家的發展趨勢。因此沒有必要太過擔心。
F. 李嘉誠,又要從英國「跑」回來了香港還會歡迎他嗎
執筆/刀劍笑&無影刀
李嘉誠,要回來了?
這兩天,網上有關「李嘉誠改回中國國籍」的消息熱傳。與此同時,李氏家族近期在英國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資產出售操作。這些都讓人們想到過去十年來他陸續從中國內地和香港撤資的場景。
現在,「買下半個英國」的李嘉誠,又要從英國「跑了」?為何李嘉誠這時候大手筆拋售在英國甚至歐洲的資產?他這輪「資產大挪移」的目標選擇會是哪裡?李氏家族會再次將香港和內地作為投資重點嗎?
1
有關「李嘉誠回來了」的猜測,首先源自他改回中國國籍的傳聞。
大概兩天前,網上開始流傳一則消息,說香港首富李嘉誠日前已由英國籍轉為中國籍。「據內部人士透露,李嘉誠的二度入籍所交稅額總計約為500億人民幣左右。」
作為證據,有人翻出網路有關李嘉誠的詞條,國籍一欄顯示的是「中國」。
不過,這個消息是否屬實暫時無從證實。
在此之前,有關李嘉誠改國籍的傳聞隔段時間就會熱鬧一陣。最近一次是去年8月,當時內地各大社交平台上就流傳著「李嘉誠改回中國國籍」的消息,但隨後不了了之。
來自谷歌搜索的信息則顯示,李嘉誠的國籍仍是「加拿大」,居住地香港,1997年後獲得香港永久居留權。
改沒改國籍不知道,但李氏資產正「從英國大撤退」卻是動作明顯。
11日,李嘉誠家族的長江實業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出售全資附屬公司持有的英國倫敦寫字樓「5 Broadgate」全部股權,作價7.29億英鎊,約合60億元人民幣。
對比2018年購入時的10億英鎊價格,這筆買賣虧了2.71億英鎊。但長實集團說,綜合近4年來的物業出租等綜合因素,預計仍能從這筆出售中獲得1.08億英鎊收益。
這是短短一周時間內,李嘉誠家族對在英資產的第二次大手筆拋售。
彭博社4日報道,李家已將旗下英國配電公司UK Power Networks擺上貨架,估值150億英鎊,約合1260億元人民幣。對比2010年買入時的58億英鎊,現在售價達到近3倍。
這筆交易有望成為今年業內最大交易之一,可能在未來幾周內就與競購方達成協議。
加上更早時候出售旗下英國電信公司Three UK等,李嘉誠家族在英國的一系列大規模資產處置,被外界視為又一次資產大騰挪。
這次,輪到英國輿論大喊「別讓李嘉誠跑了」。
大概10年前開始,李嘉誠開始陸續出售在中國內地和香港持有的物業和地產項目,引發輿論有關他在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時刻撤資甚至「逃跑」的猜測和指責。
李嘉誠將轉移出來的資產大規模投向歐洲,尤其是英國。
2011年收購英格蘭北部自來水公司,2012年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Wales and West Utilities,2015年先後買下英國鐵路車輛租賃公司和客運列車公司Eversholt Rail Group;2016年收購英國國家電網天然氣管線業務......
有人戲稱,李嘉誠的商業帝國「買下了半個英國」。
事實數據也印證著這種說法。英國金融時報統計,李嘉誠家族控制著英國25%左右的電力分銷市場、近30%的天然氣供應市場以及近7%的供水市場,另外還有超過40%的電信市場、近30%的英國碼頭。
加大在英資產處置,李嘉誠的下個選擇在哪?
長實集團負責「5 Broadgate」寫字樓出售事宜的一位高管對媒體說,「全世界都是我們的潛在市場。」他說,長實將會繼續在世界不同市場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其中也包括香港和內地」。
過去兩年,李嘉誠布局香港和內地的消息一直不斷。
去年年初耗資102.8億元買下香港啟德機場附近一塊地皮,同年8月又在元朗花了71.6億元買下一塊土地。再早一點,2020年,李嘉誠旗下公司先後收購成都晶融匯、上海三林印象城,年底又與吉電股份合作投資,共同商討電力能源合作計劃。
李嘉誠,真的要回來了?
2
對李嘉誠的新動態,鳳凰衛視評論員何亮亮告訴「補壹刀」,香港媒體的 財經 版報道了這些動態,但並沒有太多評論,而李嘉誠本人和其公司也沒有任何說明。
何亮亮認為,李嘉誠在英國或是其他地方進行資產轉移或處置,都是投資行為,進行相關操作的原因無非兩點:盈利和避險。這次的一系列操作,地緣政治避險的可能性最大。香港人普遍認為李嘉誠老謀深算,對地緣政治很有他的看法和判斷。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富人的海外資產遭到美西方「圍剿」,即使是所謂「永久中立國」瑞士,也凍結了俄羅斯有關個人和機構在瑞士資產。法國、義大利等也扣押了俄羅斯富豪的遊艇。
英國也不例外。3月10日英國凍結7名俄羅斯商人的資產,其中包括英超球隊切爾西的老闆羅曼·阿布拉莫維奇等人,他們在英國的資產總值約為150億英鎊。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現在還在考慮沒收俄羅斯人的資產。
俄富豪烏斯馬諾夫的遊艇(資料圖)
何亮亮說,資本主義 社會 的法律一般認為私有財產只要是合法取得的,就「神聖不可侵犯」,特別是在英國這樣的普通法國家。如果要沒收財產,也需要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但現在英國似乎在僅僅因為這些人從俄羅斯來,就要肆意剝奪他們的財產,這幾乎是前所未有的,開辟了不好的先例。
從這個角度去考慮李嘉誠在英國的決策,他肯定不會無視這種情況。在中美博弈加劇,倫敦又被認為是華盛頓主要追隨者之一的背景下,富豪肯定會想考慮資產安全和重新配置,盡最大可能避開風險。
不過,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告訴「補壹刀」,李嘉誠這一動向只是碰巧遇上了俄烏沖突,它本身跟地緣政治無關。此外,它與英國經濟發展狀況也無關。英國很多房地產項目投資里都有香港人的身影,這和香港與英國有過往聯系,投資者偏好於買自己熟悉的資產有關。
陳鳳英覺得,李嘉誠主要還是出於利潤和收益的考慮,他之前在中國出售房地產等時,應該是判斷當時到了階段性高點,而現在英美等西方 社會 實行量化寬松政策,肯定會導致房地產以及股市資產價格有泡沫,及時出手是明智選擇。
李嘉誠應該是看準了這個趨勢。
3
據何亮亮觀察,香港 社會 對李嘉誠的看法總體以正面為主。
香港 社會 總體上認為他是愛國的,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李嘉誠就一直支持改革開放。他的財富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快速增長。李嘉誠也捐了不少錢用以推動香港和內地的教育、醫療、公益扶貧等項目。這次香港疫情李嘉誠第一階段捐了3000萬港元給私立醫院用於幫助接收公立醫院的非確診病人,也是側面支援了抗疫。
當然,作為香港主要四大地產商之一,李嘉誠近年來也一直因香港持續高企的房價而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另外,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他說的一些話也曾引起愛國愛港人士不滿。李嘉誠當時沒為自己辯解,事情後來不了了之。
比如,之前李嘉誠售出大中華地區資產而去買英國的,其潛台詞就是李對香港和內地經濟發展態勢「不看好」。這次被認為從英國和歐洲向外轉移資產,也有類似因素。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補壹刀」,李嘉誠首先是一名商人,對其資產購入與出售不用賦予太多含義,因為一個投資人在決策時要考慮很多因素,政治因素只會是其中之一。
還有一個動向值得注意。何亮亮認為,以李嘉誠為代表的富豪在香港的影響力沒以前那麼大了,象徵性也變弱了。
香港經歷修例風波和疫情沖擊,受影響最大的還是經濟條件不好、居住條件擁擠的普通民眾。民眾對富裕階層的不信任感增大,富豪的影響力不斷下降。這兩年,由於香港國安法的出台和選舉制度的改革,香港富豪階層對政治的影響力也在弱化。
在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加上疫情沖擊持續的背景下,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尤其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力量,這是良好投資和收益的重要保證。
從這個角度講,如果李嘉誠家族再次將投資目光聚焦香港和內地,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G. 李嘉誠出售千億資產離開英國,如何站在商業布局的角度看待他的舉動
說到中國首富、很多人都會想到馬雲和馬化騰、但是在很早以前、人們都紛紛猜測李嘉誠才是隱藏最深的的中國首富、通過幾十年的運營和發展、早就成就了自己的商業帝國、甚至很多年前買下所謂的半個“英國”、但最近李嘉誠出售千億資產離開英國、如何站在商業布局的角度看待他的舉動?經過一系列的國際問題、很多商人明白在國外投資人家可以隨便用理由封鎖你的資產、就像俄羅斯一樣、就算是永遠中立國瑞士也宣布收歸俄羅斯在瑞士的資產、所以作為傷人的李嘉誠在這種情況系才會轉移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