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給我普及一點歷史 道光皇帝當時的15個關於英國的問題是什麼
早在簽訂南京條約的三個月之前,道光就開始屈尊,不恥下問了。他在揚威將軍奕經的摺子上批了幾條批語,希望得到一個滿意的回答。有關英國女王這個黃毛夷婦,他問得最細:「該女主年甫二十二歲,何以被推為一國之主?有無匹配?其夫何名何人,在該國現居何職?」
道光百思不得其解,一個夷婦如何做得了一國之主。在中國,這是不可想像的。然而,道光不知道,維多利亞坐上英國王位,是有法可依的。英國早在1701年就通過了《王位繼承法》,王位根據年長順序傳給已故國王的兒子;如無子,則傳給女兒;如無子女,則傳給旁系親屬或其後裔。
相形之下,大清這方面雖然也有規則,但它的規則讓人感到拿不上檯面。其規則是,現任皇上秘密寫下接班人的名字,置於錦匣之中,藏於乾清宮最高處一匾額之後,老皇帝駕崩前,再派專人取匣公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供匣藏身的匾上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正大光明」。老實說,把接班人的選定搞到見不得人的地步,還標榜「正大光明」,大清王朝做得太過滑稽了。
維多利亞有沒有婆家?
道光第二個搞不明白的問題是,維多利亞有沒有婆家?婆家待她好不好?
1840年2月,維多利亞穿上潔白的婚紗,與自己的表兄阿爾伯特結婚。阿爾伯特乃是維多利亞舅舅家的孩子。這位表兄被人譽為「流動的網路全書」,其外在的風度與內在的學識讓維多利亞為之傾倒。女王在日記里感謝上帝,說她「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她給舅舅寫信:「我是多麼的開心,擁有了阿爾伯特這么完美的丈夫,我真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
道光帝的後宮編制與前面的皇帝比起來不算太超標,有名有姓有位的妃子也就十來個。
由上可以看出,維多利亞與道光最大的差別,就是他們的婚姻生活了。兩個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節儉。
維多利亞的節儉與其說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不如說是在制度規范下的自覺行為。英國早在中古時代,就確立了一個基本原則:「國王靠自己收入生活。」按照這個原則,國王像其他封建庄園的領主一樣,所有花費只能出自自己的領地,即自己直接管轄和經營的王室領地。對於王室之外的土地和農民,國王很難從中拔得一根毛。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維持皇室的開支,維多利亞想不節儉都不行。
⑵ 鴉片戰爭後,道光得知英國女王僅23歲,說了一番什麼話讓人貽笑至今
近代中國一直落後於世界潮流,清政府統治下的國家更是成為其他國家欺辱的對象,國家的衰亡與統治者的無能離不開關系,清朝統治者固步自封抱著天朝上國的思想做著高高在上的美夢,沒有看到其他國家的逐漸強大,等到被迫屈服的時候還是懵懂愚蠢的樣子,後繼者雖然想要改變現狀但是也有心伏笑無力啊。
鴉片戰爭可以說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落敗以後,當時的統治者道光皇帝得知了打敗他的英國的領導者是個女王,並且只有23歲,十分震驚,說了句話讓人們貽笑至今。
有心無力的節儉皇帝
清朝末年皇權衰亡國家局勢緊張,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雖然有心改變,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之前的統治者並沒有給他留下一個好基業,並且他本人在處理政事上也沒有太大的天賦,但是在那樣的情況下他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其實他的個人品行並不差,一定程度上來講他也算是個好皇帝,他不像其他暴君一樣貪暴淫逸,與之相反,他雖然能力不是特別出眾但是治理朝政也是勤勤懇懇,不僅大力整頓了吏治,而且還支持林則徐嚴禁鴉片。
很明顯,他對女王的性別和年齡感到十分震驚,他驚訝是一位年輕的女性擊敗了他,同時他也好奇這個打敗他的女王是否有丈夫支持。其實在那個時代皇帝的思想並不算奇怪,畢竟在封建時期的中國女性成為掌權者的一隻手都可以數的過來,而且這些女性大多都是以太後的身份攝政,唯一的女皇帝也就只有一個武則天,所以他才對英國俘虜的回答感到十分震驚。
除此之外,他還問了許多其他的問題,以上這些都可以看出道光皇帝對自己的對手可以說是一點都不了解,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連對方統領的性別和年齡都不了解,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變得富強起來呢?皇帝即使再節儉再勤懇,國家局勢依然不能好轉。
⑶ 英國使臣覲見道光,道光問了哪三個問題,他還想娶英女王
第一個問題是英國的地理位置在哪?第二個問題是去往英國可以步行嗎?第三個問題是維多利亞已經結婚了嗎?從這三個問題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道光帝深受“閉關鎖國”政策的毒害。
由於我國古代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所以我國對其他國家的情況一概不知,甚至其他國家已經開始工業革命了,我國仍處於封閉狀態。雖然鄭和下西洋給我國古代君王帶來了一些其他國家的信息,但是鄭和經過的國家全是落後國家,完全沒法和我國進行比較,所以我國古代的君王一直都被蒙在鼓裡,清朝的道光帝就是一個例子。03、維多利亞已經結婚了嗎?
之前道光帝已經在使者們的口中得知英國的女皇是維多利亞,他還在納悶:怎麼英國的統治者是個女人?因為在他心裡,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一般都是中年男子,所以他才問了這個問題,在他的潛意識里,他有意將維多利亞納入後宮,英國使者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向道光帝解釋,他們便匆匆告辭了。
⑷ 道光得知英國君主是年輕的女王時,為何想收她入後宮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歲月中,古代中國一直傲視群雄,綜合國力領先世界數千年。然而,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面貌和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當西歐和美國轟轟烈烈地向現代工業社會邁步前進時,當時中國的清朝統治者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夜郎自大中,固步自封、閉關鎖國,逐步落伍於西方列強。
當道光從英國人嘴裡得知英國君主是一位女王,並且只有二十齣頭時,竟然異想天開地希望能把維多利亞余猛喊女王納為後妃,這樣中英兩國就不用打仗,天下太平了。
道光皇帝這個美滋滋的夢想很快被無情地打碎了,強硬的英國人用堅船利炮威嚇清政府答應了南京條約的各項內容。道光的納妃美夢,成了一個世界級的笑話。古老的中國,也在清朝皇帝的愚昧無知中,開啟了屈辱的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