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雖小體育強大:英國地域面積小,人口也不多,但是每屆奧運會獎牌榜都是前幾位,體育很強大,這是什麼
英國人口並不少,2014年英國人口6400萬,在全世界排名22位,屬於人口大國。
英國是傳統的體育強國,從第一屆現代夏季運動會(1896)就有大不列顛的身影,並且英國向來有重視奧運獎牌榜的傳統。
並沒有所謂的英國全民運動,而中國舉國體制的說法。現在奧運會運動員基本都是職業運動員,普通人想要達到奧運標準是很困難的。
英國肥胖率歐洲第一,美國肥胖率世界第一,然而他們都是奧運體育強國。
英國有許多傳統優勢項目,比如馬術、皮劃艇和自行車,這些項目不僅是對於中國運動員來說,對於中國國民也是不熟悉的。而奧運會中,中國並沒有類似的「專屬項目」。
英國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舉辦國,在上一屆運動會中,英國更多的選手獲得了奧運會參賽資格,而今其中大部分尚未退役,這些有經驗的選手自然能在奧運會中有更出色的發揮。
2. 英國獲得奧運會舉辦得益於什麼因素
原本呼聲不高的倫敦憑什麼獲得2012年夏季奧運會舉辦權呢,總結如下——
其一:佔了對手太「強大」的便宜。
就拿角逐2000年奧運會舉辦權的例子來說,當時,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確信奪標大熱門北京將獲得勝利,據說還通過自己的私交為北京拉了不少選票。可是當他念出「獲勝者是悉尼」的結果時,他的臉上出現了那種難以置信的表情。那麼,競爭2012年舉辦權的這一屆,根據此前的輿論看,巴黎中頭彩的呼聲最高,它已成了眾矢之的。所以根據以往的「意想不到的經驗」,中頭彩呼聲最高的巴黎也是最危險的城市,其「強大」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果不其然,巴黎的出局讓人驚嘆歷史驚人的相似!
其二:首相布萊爾的外交謀略。
媒體分析稱,倫敦的勝利,得益於他們的韌性和豐富的想像力。此外,也是布萊爾首相的個人勝利。正是他提前兩天在新加坡施展外交攻勢,以及在此次申奧過程中的表現可圈可點才幫助倫敦實現了一個近乎不可能的逆轉。除了布萊爾,這次倫敦陣營中的另外一個贏家是足球明星貝克漢姆。這位足壇「萬人迷」偕同明星妻子辣妹不遠萬里趕赴新加坡,為自己的家鄉城市倫敦助威,他們魅力四射,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支持。
其三:吻合奧運理念的陳述報告,「將激情和希望」留給了未來一代。
倫敦的陳述報告嚴謹務實,提出的理念旗幟鮮明地強調體育對青少年的影響與價值,和強調體育的遺產應該往下傳遞,而這「投其所好」恰恰是與奧林匹克運動所追求的運動核心理想相當吻合。另據英國申奧代表團的團長科爾在分析倫敦最後一輪擊敗巴黎的理由時,其關鍵因素是他們倫敦申奧代表團中很多人是運動員和孩子,在談到這一和其他代表團有所不同的安排時,科爾不無得意的表示 「我們為什麼沒有象其他代表團那樣把名額留給政客或者是商人呢?因為我們更看中體育在年輕一代身上所蘊涵的潛力!」
當然還可以總結出許多理由,比如倫敦與奧運會的歷史淵源啦,以及投票過程的運氣等等!但如何總結都行,關鍵是勝了才是硬道理,所有的總結也都成了申辦成功的亮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