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國和德國關系如何
英德關系很復雜 其實現代英國半數以上的居民 都來自古代的德國(當然那時候還沒有德國這個概念) 古英語本質上就是一種北德方言 英國的國教屬於新教 是德國的馬丁路德創立的 而資本主義萌芽也最早誕生於荷蘭(古代德國的一個諸侯國) 幾千年來德國各諸侯(那時候德國沒統一)是英國的長期盟友 英國能夠擊敗法國得到加拿大 美國和印度 也是因為普魯士牽制了法國的精力 英國自都鐸王朝後 陸軍多是用的德國雇傭兵 參加了包括玫瑰戰爭 英國內戰 美國獨立戰爭 而英國最近300年一直到查爾斯王子的國王和王後 全部是德國人 只有一位王後是例外 英國的百代EMI唱片公司 路透社都是德國人創辦的 沃達豐vodafone是英德公司合並的 蒙巴頓將軍的父親也是德國人 但是一戰二戰後 兩國關系急劇惡化 英國的教材里也培養敵視德國的情緒 英國和美國走的更近 法國和德國走的更近 不過英國和德國仍然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 英國市場幾乎被德國車壟斷 英國的勞斯萊斯和賓力都賣給了德國人
⑵ 在記載之中,英國王室有德國人的存在,德國人是怎麼進入英國王室的
英國國王說什麼語言?當然說英語了。但有一位英國國王,他不會說英語。當了國王之後,也沒事就往德國跑。很簡單,因為他是一個德國人。誰呢?喬治一世。生於1660年的喬治-路德維格(以下簡稱喬治)其實和英國有很深的淵源。喬治的母親是索菲婭,索菲婭的母親是伊麗莎白-斯圖亞特——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兒。
第一任首相就是喬治時代的大臣沃波爾。沃波爾對國王不會英語暗自竊喜,不然的話,自己就獲得不了這么大權力。這一幕你或許不陌生,明朝就有類似喬治的皇帝。大臣們開會,起草了一份又一份文件,譯成法語,送到喬治的桌上。國王陛下抱著一本法語字典,伏案對比詞語,才勉強看懂文件。
次數多了,喬治就失去了開朝會的興趣,什麼事都讓大臣解決吧。國王不在現場,就要由一個權力相對較大的人主持會議。時間長了,這個人就有了一個固定的稱呼——英國首相。第一任首相就是喬治時代的大臣沃波爾。沃波爾對國王不會英語暗自竊喜,不然的話,自己就獲得不了這么大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