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各國有什麼代表性的食物
1、巴西 - 烤肉:巴西烤肉是巴西的國宴,據傳是起源於18世紀末,巴西的牛仔們在空閑時間,把肉串在長劍上,放在火上烤,傳承至今就成了巴西烤肉。巴西烤肉講究的是原汁原味,突出肉本身的香味,不會放過多的調料。
2、法國 - 鵝肝:歐洲人把鵝肝、魚子醬、松露並稱為「世界三大珍饈」,在2000多年前,羅馬人就已經開始食用鵝肝了,並把鵝肝進貢給凱撒大帝,凱撒大帝非常喜歡吃。一塊好的鵝肝生產成本非常高,所以一道法國鵝肝的價格也很昂貴,屬於法國的高檔美食。
3、英國 - 炸魚薯條:英國以前由於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限制,農業不是很發達,每年都要進口糧食,所以飲食文化也不是很發達,食物的選材和做法都比較簡單。炸魚薯條是為數不多受到各國人民喜愛的食品。主要材料就是炸鱈魚和炸薯條,配上醬料吃。
4、印度 - 咖喱:印度民間傳說咖喱是佛祖釋迦摩尼創造的,用多種香料在一起煮,可以遮住羊肉的膻味和騷味。而且咖喱的辛辣可以開胃、促進血液循環,適合印度潮濕、悶熱的環境。
5、日本 - 壽司: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海產資源非常豐富,據說日本漁民在賣生魚片時,由於切成片的魚不方便辨認種類,所以會把魚皮用竹簽子扎在生魚片上,方便大家辨認。久而久之,「刺身」這個叫法就被保留下來了,指生魚片或其他的海產品,直接蘸著芥末和日式醬油吃。壽司是用米浸泡醋,配上刺身,靠師傅手工捏成,壽司的好與壞,除了選材之外,關鍵全在師傅的手法。
B. 松露是長在地下的嗎
對,松露是長在地下的,依附樹根生長的哦,看《松露的秘密》剛好看到這部分就來現學現賣啦~曾味松露創始人寫的書,確實專業,還挺易讀的(這才是重點hh),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搜搜看呢
C. 松露,它的生長條件需要些什麼條件謝謝!
松露是一種多生長在松樹、櫟樹、橡樹下,一年生的天然真菌類植物。因其櫛松風、沐晨露而長,故日語名曰西洋松露(シヨウロ),又稱「地菌」、「塊菰」、「塊菌」;因其是被豬從地下拱出,國人稱「豬拱菌」、「拱菌」,亦稱「無根藤果」、「隔山撬」;法國名「perigord truffle」,英國名「truffle」。屬真菌門、子囊菌綱、塊菌目、塊菌屬食用真菌。它與肥鵝肝、魚子醬合稱為「法國三大美食珍品」,年消費量為草菰的兩倍。
松露
松露子實體塊狀,小者如核桃,大者如拳頭。幼時內部白色,質地均勻,成熟後變成深黑色,具有色澤較淺的大腦狀紋理。多生長在櫟樹下深達30厘米的鈣質土壤中,腐生性。常共生在樹根上形成菌根(mycorrhiza)。子囊具1~4枚孢子,形大。法國植物學家圖爾納福爾於1701年首次觀察到松露的子囊孢子。子囊果球形、橢圓形,棕色或褐色,有的小如豆,也有大如富士蘋果,表面具有多角形疣狀物,反射出紅色的光澤,頂端有凹陷;其肉(產孢子組織)初為白色,後呈棕色或灰色,成熟時變黑色;切面呈褐色,具有大理石樣紋,散發出森林般潮濕氣味,並帶有乾果香氣,藉以引誘小動物前來覓物,將孢子帶到他處進行繁殖。他聞起來像天然氣,味道像大蒜。
松露對生長環境非常挑剔,只要陽光、水分或者土壤的酸鹼值稍有變化就無法生長,是世界上唯一不能進行整齊有序種植的美味佳餚。一棵樹下會長出松露,而旁邊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另一棵樹卻不能,至今人們也搞不清楚原因何在。與蘑菇等一般菌類不同,松露的孢子不是通過風進行傳播,而是通過那些啃食松露的動物來傳播。松露主要生長在橡樹、榛樹、山毛櫸和酸橙樹下,這是因為松露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法獨立存活,必須藉助與某些樹根之間的共生關系獲取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