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的小學教育
一、教學體制
1、入學年齡與學制。一般來說,英國國立小學為五至十一歲的兒童而設;在蘇格蘭及英格蘭部分地方,小學學齡延至十二歲。小學通常分為「幼兒」及「初級」兩部分。但有些地區由國立地方教育局所開辦的學校則使用三級制:即初小、高小和中學。小學生八或九歲轉讀高小,並在十二或十三歲時讀中學。雖然政府並無硬性規定五歲以下的兒童必須入學,但大部分地區的地方教育局(LFAs)均有提供學前或幼兒教育,由合資格的老師任教。五歲時,按照法律是必須上學的年齡,多數五歲的孩子這時候會進入Infant School,而七歲進入Junior School (初級學校)。英國的多數公立學校將Infant School 與Junior School 合並起來,組成Primary School (即我們所說的小學),每班一般是20—30個學生,國立學校實行就近入學,但私立學校招生不受地域限制
2、課程設置。英國小學的課程設置,學校擁有高度自由的權力,但英語、數學、科學和信息與通訊技術都是各小學的核心課程。在英國,小學階段實行的是教師包班教學,即一個班上的英語、數學、科學、美術、體育、歷史、地理等課程都由一個教師教學,這個班的名字就由這個老師的名字命名,每個班都配有一個助教。但信息與通訊技術、音樂和外語則由專職教師上課。音樂和外語,專職教師一般都在多所學校來回上課。學生上學時間為上午9:00至下午3:30,中午不回家,可以選擇在學校的餐廳就餐,或自備午餐。一節課的時間一般為25~35分鍾,課間休息時間為20~25分鍾。
3、管理模式。英國實行的是校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由各方代表組成的校董事會是學校的決策機構。校長是學校首席行政長官,向校董事會負責,執行校董事會的決議並主持學校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務。英國的小學一般設校長1名,副校長或校長助理1名。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均為教師身份,要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在中小學中,專司管理工作的是「接待室」,其實際職能類似於我國的校長辦公室,根據學校規模設3~5名專職人員。除此之外,各學校還設1名高級教師和教育活動協調人,協助校長管理日常教學工作和其它事務,由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任課教師兼任。
二、課堂教學
1、授課方式 。學生沒有固定的座位,上課多以討論為主,孩子們圍坐在地板上或以小組為單位圍坐在桌子周圍。每個教室有一塊白板和一、兩台電腦和列印機,學生可隨時使用。上課時沒有任何教材,教師根據全國教學大綱決定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分別來自互聯網或專業資源網站和生活事例,教師講解完後就針對所講內容給學生發放活頁練習,並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和速度的快慢對個別學生發放不同程度或不同量的練習。速度快、程度好的學生做兩張或三張練習,而速度慢、程度較差的學生只做一張練習。學生很少有家庭作業。一周1~2次,每次10分鍾左右即可完成。課堂作業當堂完成,當堂檢查,單元考試和期中考試完全由任課教師決定,但當學生從小學畢業時要參加全英統一的畢業考試,成績不作為學生的升學依據,只作為學校教學質量評估的一個方面。
2、重視個別教育的客觀結果是兒童的個性發展鮮明,充滿朝氣和創造活力的保證。例如,只要教師許可,學生們會主動圍上來打招呼攀談。在課堂討論中,學生們的發言極為踴躍,在實驗課中,學生們表現出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各種自選的活動課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殊的興趣愛好和獨特的技能。當我們問及學校為什麼會如此重視個別教育時,該校的一位老師對我們這樣說:「每一個兒童都有其內在的潛力和特點,因此我們的責任就是確保每一個兒童都能夠在其固有的基礎和素質上獲得充分發展,使他們成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養、又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才能的人,成為能夠自食其力並對社會有用的人。」
3、老師是學生提問的對象,又是學生解答問題的指路人。英國的中小學生每天上六節課。在課堂上,教師極少搞滿堂灌,一言堂。通常教師只講授15分鍾,其餘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學生自己鑽研教材或獨立做作業與練習。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提綱挈領地講透教材的主要內容,然後進行巡迴解答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說是教師圍著學生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五花八門。走進教室,你會看到有的在研讀課本,有的在相互討論,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師詢問。盡管教學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靜整齊,可是學生們的學習神情都很專注、很投入,而且課堂氣氛富有生機,十分活躍。這種以兒童主體活動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始終處於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的積極狀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習獲了知識,更主要的是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培養和鍛煉了發現知識、探索真理的創造意識和能力。
4、注重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英國教學的一個顯著特色。英國中小學的教室里,總是擺滿了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教具和玩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活動相當一部分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操作這些教具、玩具。自然科學課程的教學伴隨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英語、歷史、地理、社會、外語等課程的教學則大量藉助現代化視聽教學手段。與此同時,學校還常結合教學內容舉行各種參觀、見習、實習等活動。例如,講科學課會帶學生到自然博物館參觀,還會讓學生栽種植物,觀察該植物的生長全過程。
三、寓德育於教學活動和社會生活中
1、英國是一個倡導「紳士風度」的國家。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文明素養較高。然而,縱觀英國的教育,卻很難找出專門的德育課程。英國德育教育尤其看重生活感染和熏陶,他們的中小學道德教育主要有四點: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讓孩子懂得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系,懂得如何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導的」,英國中小學並不要求孩子死記硬背道德准則,而是創造各種機會,使孩子們能夠從心靈深處,從日常學習、游戲和生活中去領悟。
2、德育實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學和社會感染。英國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公民素養教育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和目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質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各種教學之中。在教學管理中,英國中小學普遍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挖掘和講解既要體現科學觀念、真理觀念,又要體現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同時要求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在英國學習期間,我深深體會到英國社會的文明。例如:平時坐公共汽車,人們會很自覺的排隊;你問路,他們會很詳細的解答,甚至會親自把你帶到目的地;
② 英國的中小學學制是什麼呢
中國中學的學制為12年,初高中課程通常涵蓋6至10門學科,班級規模一般在40至60人之間,主要採用大班授課方式。學校以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標准,通常會布置大量的課外作業,並鼓勵學生參加額外的輔導課程。
相比之下,英國的中學學制為13年,其中10年級和11年級的學習科目通常是6門,到了12年級和13年級則減少到3門。班級規模較小,通常在3至15人之間。除了課堂學習,學校還提供大量的課外實踐活動,如參觀工廠、大學實驗室、博物館,甚至組織學生出國交流或到大學旁聽感興趣的課程。
在英國,課外作業的數量雖然也存在,但並沒有強制性的要求,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德、智、體、藝術等方面。這種教育模式旨在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使他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能得到全面發展。
③ 去英國讀中小學就可以獲得永居身份,真的嗎
得到很多人都知道英國的教學體系及其教學資源是*排名前列,在英國讀一所很不錯的私立學校,就相當於一隻腳踩入了*名校的大門口。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部分父母送孩子去英國讀書,也不僅為了更好的教學資源,更是因為去英國讀中小學,小孩比較容易取得英國永居身份。
為了更穩妥的讓兒童更早的達到10年簽證要求,中小學校環節送孩子出來讀書,學生們看到本科或研究生,在學生簽證期內就達到轉永居要求了,不需要再為未來的工作簽證辦理是不是可以及時尋找而擔心。每個學生較多可以辦到6年學生簽證,時長非常長,後邊只要孩子正常的升學考試,就可以繼續在英國的定居。舉例說明:孩子從5歲開始在英國讀小學,5-11歲需要辦理學簽,後邊只要孩子能繼續升學,就可以繼續留在英國讀書。
去當地簽證申請中心申請辦理,英國簽證中心分布於中國的15個城市:沈陽、北京、濟南、南京、上海、杭州、武漢、西安、長沙、成都、重慶、福州、廣州、昆明、深圳。在其中考慮在濟南、西安、昆明、長沙錄指紋的需求附加交到簽證中心55元的附加費。如果不想多交費能選去其他城市的簽證中心。
④ 英國中小學教育優勢
英國中小學教育優勢
本悄察文為大家介紹的是英國中小學教育的優勢,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英國的教育有著近千年的輝煌歷史。它培養過像哲學家培根、物理學家牛頓、生物學家達爾文和文學家莎士比亞等許多世界偉人,它也曾推動過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近幾十年來為了適應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英國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進行了許多根本性的改革和發展。目前的英國實行十一年“強迫教育”。根據法律,父母在子女滿5周歲時,必須將其送進學校,年滿16歲高中畢業後才可以離開學校。11歲以前,學校里基本沒有考試和作業,11歲時,兒童要參加一個“十一齡”的考試,學校和家長常常由這一成績來決定孩子入什麼樣的中學。
英國中、小學的教學內容較同年級的中國學校來說,一般程度較淺,知識面較寬。其教育宗旨多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動手製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學生對社會和自然界知識的學習。一般每個班級學生數量在20個左右,教學中多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索式以及野處實習和參觀等方法。各種電化教學儀器以及電子計算機已廣泛應用於教學。例如,在一所技術中學,整個學校有一百多台計算機,分別安裝在圖書館、辦公室、教室和走廊等許多地方,師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操作,教師也常常用來進行課堂演示,或進行學生實驗和練習。
20世紀80年代,英國教育部做出一個改革措施,將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球物理課合並為一門科學課。科學課的教學大綱把原來互相對立割裂的幾部分內容有機地合為一體,使學生對整個科學體系和各門學科間的內在聯系能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技術和設計課的開設也是一大特色,在這門課上,學生能接觸到木工、鉗工、工藝品製作、科技製作、烹調以及計算機自動控制等形形色色的'內容。一些中學水平的學生就能拆開家中的電視機、錄相機、電冰箱以及汽車進行修理!這與他們從小一直進行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分不開的。
中、小學教學與現代科技和現代社會問題的緊密聯系也是英國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一切如能源、資源、污染和生態平衡等世界性的研究課題都能在教學中體現出來。比如,教師經常組織學生討論太陽能、核能的利用,水壩、電廠的設計方案。從而除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外也能增強學生統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雖然大量的現代化電化教學儀器進入了教室,但實驗室內的實驗儀器都似乎不是那麼精良和漂亮,其設計一般都十分巧妙,結構簡單明了,有許多是老師或學生的自製教具,極有利於原理的掌握和啟發思維。
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英國中、小學生的知識面普遍較寬,在表達、動手和創新等多種能力上和音樂、藝術素質上也超過我國的同齡學生。
英國學生16歲高中畢業,要參加一次普通教育證書的考試,即畢業考試。考試中獲得高分者,可再讀兩年高級教育的課程。這一課程的內容與大學課程內容相銜接,理論性很強,有些內容相當於我國大學一年級的水平。兩年後,學生參加學校的高級教育證書的考試。各大學則根據每個學生的這一成績錄取學生而不再舉行統一的高考。由此可見,英國教育更注重把知識靈活運用,而不是死記硬背的填鴨式。
拓展閱讀:英格蘭中小學教育經費地區差異大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英格蘭中小學校長協會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2015-2016學年,預算經費最少的學校比經費最充足的學校得到的經費少190萬英鎊(約合1819.5萬元人民幣),這筆錢可以支付40名全職教師的所有費用,包括工資和養老金。
該組織認為,這種巨額的經費差別是過時的經費發放制度造成的。英國教育部表示,槐慧已經提高了經鉛運答費不充足地區的69所中小學2015-2016學年的經費。
英格蘭中小學校長協會的調查發現,2015-2016學年,英格蘭地區經費最充足的前10所中小學獲得學生人均經費6297英鎊(約合6萬元人民幣)資助;經費最不充足的10所中小學獲得的學生人均經費只有4206英鎊(約合4萬元人民幣)。
數據顯示,倫敦是學校經費比較充足的地區之一,如學生人均經費7014英鎊的塔橋區、學生人均經費6680英鎊的哈克尼和學生人均經費6384英鎊的蘭貝斯。在倫敦以外的地區,學校經費最充足的是諾丁漢,該地學校的學生人均經費達5290英鎊。
根據英國政府2014年發表的報告,到2023年,英格蘭中小學學生人數將從目前的714.3萬人增加到802.2萬人。英格蘭地方政府協會警告,預計到2023年英格蘭中小學需要新增88萬個新學位,這將給學校帶來沉重的資金壓力,使學校不堪重負。英格蘭地方政府協會擔心,學校受到的壓力可能會達到一個臨界點,使學校無法接納新生,也沒有資金再擴大規模。協會要求政府提供增加學位所需要的經費,約120億英鎊(約合1697億元人民幣)。
英國工黨公布的數據顯示,英格蘭大約1/5的小學接納學生的人數已經超出了學校最大負荷。但保守黨對工黨提出了嚴厲批評,認為上屆工黨政府沒有為危機做好准備。
;⑤ 英國的小學教育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班級授課制的國家之一。然而他們在發揮這一現代教育制度長處和優勢的同時,也採取相應的措施彌補其在個別教育方面的不足。為此,英國中小學的教學組織始終保持著課程教學和個別輔導兩個系統。課程教學系統以教研組(按學科劃分組成)為紐帶,由任課教師組成。其主要職責是面向全班學生系統授課。個別輔導系統以年級組(按年級劃分組成)為紐帶,由輔導教師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對本年級兒童進行個別輔導。這種雙軌並行的教學組織形式既發揚了班組授課制系統講授、成批培養、大規模提高教學質量的優勢,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分照顧到了每個兒童的個體需要和個性發展。
英國中小學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充分體現對個別教育的重視。通常學校對每個年級和每個班級訂有整體性教學計劃,整體計劃規定了兒童必修課程的門類、教學時數和教學進度。與此同時,任課教師和輔導教師還要負責為每位兒童制訂個體教學計劃。除此而外,英國的特殊教育事業還十分發達。幾乎每一個郡都有比較齊全完備的聾、盲、啞、弱智、精神殘疾、肢體殘疾等特殊學校。與此同時,每一所普通中小學又都設有特殊教育教研組。特教組的主要職責是對全校那些經過國家標准檢測已注冊的特殊兒童進行特殊教育,這種特殊教育的高度普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對個別教育的重視。
重視個別教育的客觀結果是兒童的個性發展十分鮮明,充滿朝氣和創造活力。這一點我們在對案例學校的實地考察中深有感觸。例如,當陌生人走進教室時,只要教師許可,學生們會主動圍上來打招呼攀談。在課堂討論中,學生們的發言極為踴躍,在實驗課中學生們表現出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各種自選的活動課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殊的興趣愛好和獨特的技能。當我們問及學校為什麼會如此重視個別教育時,萊斯特市的一位中學校長對我們這樣說:「每一個兒童都有其內在的潛力和特點,因此我們的責任就是確保每一個兒童都能夠在其固有的基礎和素質上獲得充分發展,使他們成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養、又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才能的人,成為能夠自食其力並對社會有用的人。」
老師圍著學生轉
英國的中小學生每天上六節課,一節課程50分鍾(上午9時到校,下午4時放學)。在課堂上,教師極少搞滿堂灌,一言堂。通常教師只講授15—20分鍾,其餘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學生自己鑽研教材或獨立做作業與練習。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提綱挈領地講透教材的主要內容,然後進行巡迴解答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說是教師圍著學生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五花八門。走進教室,你會看到有的在研讀課本,有的在相互討論,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師詢問。盡管教學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靜整齊,可是學生們的學習神情都很專注、很投入,而且課堂氣氛富有生機,十分活躍。這種以兒童主體活動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始終處於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的積極狀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習獲了知識,更主要的是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培養和鍛煉了發現知識、探索真理的創造意識和能力。
注重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英國教學的又一顯著特色。英國中小學的教室里,總是擺滿了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教具和玩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活動相當一部分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操作這些教具、玩具。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課程的教學伴隨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英語、歷史、地理、社會、外語等課程的教學則大量藉助現代化視聽教學手段。與此同時,學校還常結合教學內容舉行各種參觀、見習、實習等活動。例如,講生物課會帶學生到自然博物館參觀,講歷史課會帶學生到歷史展覽館參觀,講天文知識會把學生帶進天文館,講宗教知識會把學生帶進教堂。在北桑朴頓市的一所案例學校,我曾親歷了該校為結合歷史課和地理課教學而舉辦的「中國周」活動。在這一周里,學校里充滿了中國文化的標志和特徵,整個校園里彌漫著中國文化的氛圍。不僅如此,學校還把全部四年級的學生帶到約100英里外的倫敦市「中國城」(華人居住區)和維多利亞博物館的中國展廳參觀。這種教學形式,比起抽象講授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除此之外,英國中小學在課程設置上也非常突出實用性知識和技能教學。有一門課叫作技術課程,主要內容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必備的技能,如電工、水工、木工技能,家電操作和簡單維修技能,汽車原理和駕駛技術等。為配合這門課程教學,普通中學都設有實習車間。實習車間擁有各種常規工具和普通車床。由於高度重視教學實踐環節,中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普遍較強。
寓德育於教學活動中
英國是一個倡導「紳士風度」的國家。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文明素養較高。然而,縱觀英國的教育,卻很難找出專門的德育課程。過去,中小學以宗教課程為主渠道來滲透道德教育。可是進入七八十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英國青少年已開始不信奉宗教,這樣宗教課的德育功能也就日漸萎縮。現在除少部分教會創辦的學校外,大部分中小學已取消了宗教課程。那麼德育是如何來實施的呢?
德育實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學。英國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公民素養教育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和目標,同時要求任何教學都必須貫穿教育性原則,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質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各種教學之中。這一思想首先體現在教材內容的編寫中。英國中小學的教材是遵循科學與價值的雙重原則來編寫的,教材內容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結合,把自然知識、社會知識的傳授和人道主義、國家意識的滲透有機結合。其次,體現在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上。在教學管理中,英國中小學普遍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挖掘和講解既要體現科學觀念、真理觀念,又要體現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同時要求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在英國考察期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英國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很強,言行舉止表現出很高的文明素養和道德水準,這對學生無疑是最好的德育因素。除此之外,學校還通過校園文化、禮儀活動、社會實踐、日常管理以及學校與家長、社區等相互配合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從形式上看、英國中小學雖然在德育工作上的投入不多,但是其德育的效果卻很好。這集中表現在學生普遍具有較高的道德文明素養。
⑥ 小學留學去哪個國家好
好的小學留學國家推薦: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新加坡。
一、英國
英國作為老牌教育強國,擁有世界頂尖的教育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小學留學英國,孩子們可以在純正的英語環境中學習,培養英語語言能力。同時,英國的教育體系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二、美國
美國的教育質量全球公認。小學留學美國,孩子們可以在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中成長,接觸先進的科技設備和豐富的課外活動。美國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有助於孩子們全面發展。
三、加拿大
加拿大教育資源豐富,教育環境安全穩定。留學費用相對合理,性價比較高。加拿大的教育體系注重個人興趣和天賦發展,強調因材施教。小學留學加拿大,孩子們可以在和諧多元的文化環境中成長,培養國際視野。
四、新加坡
新加坡作為亞洲教育重鎮,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源和國際化的教育環境。小學留學新加坡,孩子們既可以在中文環境下學習,又可以接觸國際化的教育模式。新加坡的教育體系注重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注重與科技的結合。
以上四個國家都是小學留學的不錯選擇,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家庭預算以及留學目的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選擇最適合孩子的留學國家。
⑦ 各國中小學學制
在全球范圍內,各國中小學學制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反映了各國的教育理念、社會經濟狀況以及文化背景。法國的中學教育體系相對獨特,初中階段持續3年,高中階段分為普通教育和職業導向兩部分,前者2年,後者根據情況可延長1年或2年。大學預科階段,學生可以選擇博雅教育,時長3年至4年,或者高級專業導向課程,時長1年至2年。美國的學制相對統一,初中一般為4年,高中也是4年,大學本科則為4年,研究生階段則根據專業不同,通常需要1年至2年時間。英國的教育體系較為靈活,初中教育多為5年(GCSE課程),高中則分為2年或3年(A-Level或IB課程),本科階段通常為3年至4年,但醫學和法律專業則需要4年時間。研究生階段,學生一般需要1年至2年的時間來完成。
日本的教育體系則相對固定,初中為3年,高中也是3年,大學本科為4年,研究生則為2年。德國的學制結構更為復雜,小學教育為4年,中學教育包括6年至7年的階段,大學本科階段通常為3年至5年,而研究生階段則根據專業需要,可能需要1年至2年。這些國家的學制差異,不僅體現在教育年限的長短,還體現在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上。
各國學制的不同,既體現了各自教育體系的特點,也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社會需求。這些差異使得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育路徑。同時,不同學制也促進了國際間的教育交流與合作,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和發展空間。
⑧ 英國中小學教育詳解
英國中小學教育詳解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不惜花費金錢送孩子去英國學習,這與英國中小學教育模式受家長青睞和學生喜歡是分不開的,下面為您詳細解讀英國中小學教育。
“讓孩子們愛來上學”這句話是英國的辦學宗旨。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班級授課制的國家之一。英國學制每年有三個學期,三個假期。英國中小學一般每天上5-6節大課,一節大課大約50分鍾。通常上午九點到校,下午四點前放學。在英國,孩子們愛上學的原因是: 一、學習沒有壓力,孩子們把上學當成能與朋友共處的好去處;二、英國的教學方法生動多樣。
英國小學里教師授課非常輕松,而且生動活潑,在"玩兒"中就使孩子受到知識的灌輸。例如,在英國學校,孩子們這樣學習詞語:local(本地區)。老師帶著孩子們跑遍學校所在地區的公共設施:郵局、公園、圖書館、博物館、各種公共交通車站;請來郵遞員、警察、公共設施服務人員以及其他各行各業人士給孩子們講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回到課堂,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畫畫,把所見所聞用顏色都"寫"了出來。
再例如,在英國學校,孩子們是如何圍繞“weather(天氣)”這個話題進行學習的呢?預先閱讀大英網路全書的天氣部分,提出一個有關天氣的問題。剪下一張報上的天氣預報圖,學會看天氣預報表。學校請來氣象人員到學校講解知識、看氣象錄像帶、參觀天文館。課堂上,老師指定閱讀一些書,小組討論幫助同學解答問題。最後,在學校完成兩項作業:解答自己的問題,解釋報紙上的天氣預報圖。
除了這種類型的話題,以小學為例,英國課堂上探討非常多的話題還有:我們居住的社區每天都在發生什麼?恐龍可以當寵物嗎?如果我住在法國我的生活將是什麼樣的?誰害怕大灰狼?所有的城堡都是帶彈力的嗎?哪種動物會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等等。上課討論這些,難怪孩子們都喜歡上學呢!
在課堂上,教師沒有滿堂灌,一言堂。 通常教師只講授15—20分鍾,其餘時間留給學生自學,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鑽研教材或獨立做作業與練習。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提綱挈領地講透教材的主要內容,然後進行巡迴解答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可以這樣形容:在英國的課堂上,老師圍著學生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五花八門。走進教室,你會看到有的在研讀課本,有的在相互討論,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師詢問。盡管教學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靜整齊,可是學生們的學習神情都很專注、很投入,而且課堂氣氛富有生機,十分活躍。這種以孩子主體活動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始終處於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的積極狀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更主要的是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培養和鍛煉了發現知識、探索真理的創造意識和能力。
英國推行的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確沒有多少作業。英國規定中小學生用於家庭作業的時間在20分鍾-2.5小時之內,一般說來,4-5歲的孩子每天應花10-20分鍾做家庭作業,其中包括父母念書給他們聽的時間。16歲的孩子每天花在作業上的時間最多應不超過2.5小時。由於結合實際,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去學習,學起來便趣味盎然,學得輕松,學得的知識也非常實用,學校對孩子有吸引力也就不足為怪了。
一個在英國讀一年級的中國小朋友在對自己的學期末評語中這樣寫道:
“在一年級里,我對課堂上所有關於城堡的話題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學校組織的那次利茲城堡之旅。我最喜歡的課程是體育課,因為我喜歡和同學們一起玩各種各樣好玩的游戲。我覺得我非常擅長體育,我跑得很快,能在器械上做好多動作。我需要進步的是我的書寫,因為我想把字寫得更小一點,更整潔一些。”
班主任老師在對這位小朋友的學期末評語中這樣寫道:
“雖然有些地方對他來說有挑戰性,在過去的一學期中,里卡多(Ricardo)非常的努力,學習上充滿熱情。他有進步的決心,尤其是在他的閱讀和寫作進步非常大。里卡多是一個很開朗,友好,有愛心的男孩,他經常鼓勵朋友們做到最好。他很喜歡上學,臉上總掛著笑,有時候,還是有些害羞。我能看到在這個學期,他的自信心增強了,並且我確信他會繼續保持下去。作為里卡多的老師,我非常開心,希望他未來一切都好。”
寓德育於教育。英國是一個倡導“紳士風度”的國家。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文明素養非常高。英國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很強,言行舉止表現出很高的文明素養和道德水準,這對學生無疑是最好的德育因素。除此之外,學校還通過校園文化、禮儀活動、社會實踐、日常管理以及學校與家長、社區等相互配合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2.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英國中小學十分重視個性教育。英國學生的個性發展十分鮮明,充滿朝氣和創造活力。例如,當陌生人走進教室時,只要教師許可,孩子們會主動圍上來打招呼攀談。在課堂討論中,孩子們的發言極為踴躍。在實驗課中孩子們表現出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各種自選的活動課程中,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興趣愛好和獨特的技能。瑞德蘭的校長說:“每一個孩子都有其內在的潛力和特點,因此我們的責任就是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其固有的基礎和素質上獲得充分發展,使他們成為既具有公民普遍素養、又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才能的人,成為能夠自食其力並對社會有用的人”。
因此,注重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英國教學的.又一顯著特色。 英國中小學的教室里,總是擺滿了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教具和玩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活動相當一部分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操作這些教具、玩具。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課程的教學伴隨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英語、歷史、地理、社會、外語等課程的教學則大量藉助現代化視聽教學手段。與此同時,學校還常結合教學內容舉行各種參觀、見習、實習等活動。例如,講生物課會帶學生到自然博物館參觀,講歷史課會帶學生到歷史展覽館參觀,講天文知識會把學生帶進天文館,講宗教文化知識會把學生帶進教堂。這種教學形式,比起抽象講授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除此之外,英國中小學在課程設置上也非常突出實用性知識和技能教學。有一門課叫作技術課程,主要內容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必備的技能,如電工、水工、木工技能,家電操作和簡單維修技能,汽車原理和駕駛技術等。為配合這門課程教學,普通中學都設有實習車間。實習車間擁有各種常規工具和普通車床。由於高度重視教學實踐環節,中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普遍較強。
語文:書寫,寫作,詞語,閱讀。英國學校從來不要求孩子背單詞,默寫單詞。他們要求最多的就是閱讀,閱讀量大了自然單詞就記住了,這一點跟國內的學校不同。
宗教文化:英國是個多種族國家,各種膚色、各種文化共存,為了能夠和平共處,學習彼此的文化就顯得格外重要。而對宗教文化的學習,就是了解各國文化的重要渠道。個人認為,這門課開設得很聰明,了解了對方的文化,可以很快地拉近彼此的距離,不僅增長了知識,還會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瑞德蘭,美好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
孩子們每天上午8:00點到校,由老師照看著在校園(室外)活動。如果是下雨天,學生們在學校的活動室(室內)活動。
上午8:35聽到老師的吹哨聲,列隊站好,由老師帶領著進入教室。8:40進入教室,點名。8:50班級會議。9:15第一節課。9:45第二節課。10:15課間休息。10:30第三節課。11:00第四節課。11:40午餐,12:30午餐結束(一年級)。12:00午餐,12:45午餐結束(三年級)。12:30午間活動。
課間休息時間可以吃帶的水果,其他零食不可以帶哦,不過周五可以帶薯片來吃。學校有飲水器。學生可以帶著水杯,小餐盒(放水果)。只有純凈水是可以的,需要牛奶的學生可以向學校預訂。
下午1:00,第五節課開始下午的課程(一年級)。1:30,第六節課開始下午的課程(三年級)。2:00第七節課。2:30課間休息。2:45第八節課。3:15第九節課。
下午3:45放學。一年級的學生家長請在一年級教室的窗邊接孩子(一年級)。三年級的學生家長在校門口接孩子(三年級)。沒有預訂課後照看的家庭,請在四點前,接完孩子。此外,學校還提供音樂、演講、戲劇、芭蕾的課後輔導課。
學生們每人有一份家庭作業日記。一年級的家庭作業是閱讀和10分鍾的拼寫或語音或表格或數學。三年級的家庭作業是閱讀和15分鍾的拼寫或語音或語文或數學或項目或科學。
學校集會:孩子和學校教職工每天都會參加班級會議或學校集會。學校集會由校長支持,並有其中一個班級在學校集會上展示活動。家長也有集會參加學校集會。每個周五,孩子的書包里會帶回學校發的信函和每周的時事通訊供家長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