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黑海海峽問題的演變過程
黑海海峽問題的演變過程分4個階段。第1階段(1696~1840),沙俄在海峽占優勢。18世紀後期,沙俄發動對土戰爭,侵佔黑海北岸大片領土;迫使土耳其於1774年7 月21日簽訂《楚庫克-凱那爾吉和約》,俄國商船獲得自由通行海峽的權利。根據1833年俄土《溫卡爾-伊斯凱萊西條約》,沙俄進一步獲得海峽只對沙俄一國軍艦開放的特權。1833~1840年間,海峽實際上處於沙俄控制之下。第2階段(1841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海峽平時對外國軍艦封鎖,戰時開放與否取決於土耳其。《溫卡爾-伊斯凱萊西條約》締結後,俄、英對海峽的爭奪加劇。1841年 7月13日,英、法、奧、普、俄、土 6國簽訂《倫敦海峽公約》。這是對海峽制度作國際規定的第一個多邊條約,實際上廢除了沙俄的特權。
沙俄在克里木戰爭中失敗。1856年的《巴黎和約》重申1841年《倫敦海峽公約》的原則。1871年《倫敦海峽公約》再次確定海峽對外國軍艦不開放的原則。1878年柏林會議確認《巴黎和約》和1871年《倫敦海峽公約》關於海峽制度的決定仍然有效。1913年德國插手海峽問題,進一步激化俄、德兩國的矛盾。1915年3月12日,沙俄同英國達成《君士坦丁堡和海峽問題秘密協定》,規定戰後俄國有權兼並海峽和君士坦丁堡。隨後法國參加了這一秘密協定。第三階段(1920~1935),平時和戰時任何國家軍艦均可自由通過海峽。十月革命後,蘇維埃俄國政府宣布廢除1915年《君士坦丁堡和海峽問題秘密協定》。1920年協約國一度佔領君士坦丁堡,利用其在海峽的優勢對蘇俄進行武裝干涉。1923年 7月24日簽訂的《洛桑協議》(見洛桑會議)規定:平時和戰時一切軍艦可自由通過海峽,僅對軍艦的艘數和噸位作有限限制。蘇俄政府未批准這一協議。第四階段(1936年迄今),蘇聯等黑海國家軍艦平時有權自由通過海峽,非黑海國家軍艦通過則受一定限制。在土耳其政府建議下,1936年召開蒙特勒會議,討論修改《洛桑協議》。會上,土耳其代表力爭海峽對任何國家軍艦封閉。英國代表堅持要求將黑海視為國際公海,反對對非黑海國家軍艦通過海峽作任何限制。同年7月20日簽定《蒙特勒公約》,規定黑海國家平時有權自由通過海峽;非黑海國家派遣進入黑海的軍艦類型、噸位和在黑海停留時間則受到限制;交戰國軍艦不得通過海峽;如土耳其參戰或受到戰爭威脅時,有權允許或禁止任何軍艦通過海峽。1945年 8月,蘇聯政府要求土耳其政府同意在兩海峽建立軍事基地以及土、蘇共同組織海峽防禦。1950年土耳其政府宣布拒絕蘇、土共管海峽的要求。《蒙特勒公約》仍然是關於海峽制度的現行國際公約。
『貳』 黑海在哪個國家
土耳其
黑海海峽
straitofblacksea
黑海海峽位於土耳其領土的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之間,是連接歐、亞大陸和黑海與地中海的要道。
黑海海峽由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組成,全長375公里。其中博斯普魯斯海峽長約30公里,達達尼爾海峽長65公里。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平均深度為40—100米。中部的馬爾馬拉海面積為11000平方公里,最深處為1355米。博斯普魯斯海峽是海峽最窄的地段,只有700米左右寬。由於黑海海水含鹽量較地中海小,所以,這里的海水發生特殊的水交換現象,即表層10—20米的水流向地中海,底層的水流向黑海。海峽終年通航。
由於黑海海峽在經濟和軍事戰略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這里曾是大國爭奪的對象。17世紀後期,沙皇俄國與土耳其多次發生戰爭,從土耳其手裡奪得部分黑海沿岸土地,並取得了自由通過海峽的權利。18世紀後期至19世紀,沙皇俄國與土耳其、英國和法國也多次在海峽附近發生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德國的軍艦破壞海峽公約的規定,開進黑海作戰。前蘇聯也曾要「打開黑海的窗戶」,企圖控制海峽。1936年,英、法、土等九國在瑞士蒙特羅簽訂了有關海峽制度的公約。
海峽的北端是土耳其著名的大城市和港口伊斯坦布爾。1973年,土耳其在海峽上建造了博斯普魯斯大吊橋。
黑海海峽又叫土耳其海峽,因在土耳其境內而得名。土耳其同時也被這條海峽分成了兩半。黑海海峽把黑海和地中海聯接起來,成了黑海的唯一出口。黑海周圍的國家走水道只有沿黑海海峽—地中海才能進入大西洋,或經地中海—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黑海海峽包括北部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中部的馬爾馬拉海和南部的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全長共約 300千米。這一海峽是歐亞大陸的一處天然分界線。
博斯普魯斯海峽長30千米,最寬處為3.6千米,最窄處僅720米。水的深度從2.8米到80米不等。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爾(原名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也被博斯普魯斯海峽一分為二,城市西部位於歐洲的巴爾干半島上,東部位於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上。伊斯坦布爾也就成了世界上唯一橫跨兩大洲的大城市。1973年,土耳其政府修建了橫跨海峽的博斯普魯斯公路大橋,全長1 560 米,把伊斯坦布爾市聯成一體,使歐、亞兩大洲連在一起。伊斯坦布也獲得了「東方十字路口」的美稱。
博斯普魯斯名稱的含義是「牛渡」,形容它十分狹窄,只有水牛才能渡過。也有人說,天帝宙斯喜歡上了一位民間的美麗姑娘,就化作了一頭牛把姑娘馱到了海峽對面,博斯普魯斯海峽才得了名。
達達尼爾海峽是黑海海峽的最南段,它和地中海的愛琴海直接相連,長61千米,最寬處6.4千米,最窄處僅1.3千米,水深在57—71米之間。海峽兩岸懸崖峭壁,地形險要,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資料:http://xmsz.e.xm.fj.cn/jyz/dlz/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7
『叄』 美俄軍艦沒有水路怎麼到黑海和地中海
怎麼沒有水路呢,可以通過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啊,但是有規定,外國(非土耳其)航空母艦不能通過。
『肆』 軍艦的來歷
軍艦發展歷經了數千年時期,還在二千多年前,在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代,吳國水軍就曾在浩瀚的江湖水面上,擺開戰場,與楚軍舟師決戰。在古羅馬時代,羅馬帝國的雙排槳戰艦,在地中海同樣顯過威風。
早期的軍艦發展主要有兩種路線,一種是西班牙式,特點是船樓比較高,船艉高,適合進行接舷戰,主要用於大宗的貨運,代表是西班牙運金船(寶藏船)對於抵抗海盜效果比較好。另一種是英國式,特點是沒有船樓結構,船艉很低,火炮比較多,適合進行炮戰,因為船艉低所以穩定性好,速度快,適合打劫西班牙的運金船(兩者有點像坦克和坦克殺手的關系)後來到了後納爾遜時代,英國人的戰艦證明了他們比較適合進行國家級別的戰爭。英國人按照他們的想法設計了巡洋艦,意為平時可以在殖民地海域巡視,戰爭時刻可以快速集結編組為艦隊。
設計演變
早期的軍艦稱為戰船,是在槳帆船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又稱槳帆戰船。國外著名的槳帆戰船有義大利「加利」型槳帆戰船、西班牙「卡里翁」 型風帆戰船、北歐的海盜戰船、英國的火炮風帆戰船。
接著是蒸汽船時代,英國人設計了用鐵甲覆蓋的戰艦,並設計了可以旋轉的主炮(這一設計來自帆船時代的臼炮式設計,臼炮並不是大航海時代里那種一艘船裝150門的那種,而是一般情況下一艘船隻有1到兩門臼炮,安裝在甲板上,因為是弧線設計,所以直接攻擊敵艦甲板威力很大)到了1890s,英國人又設計了君權級戰列艦,一種基本具有現代戰列艦性質的主力戰艦,自此,海軍設計進入了大炮巨艦時代。戰列艦和鐵甲艦的根本區別是封閉的迴旋炮塔,和新的發動機,此外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此後,英國人又設計了無畏級戰列艦,將戰列艦的主炮口徑統一,以便取得最好的射擊效果,減少了副炮,加厚了裝甲,無畏級戰艦基本設計思路是自身裝甲要能擋住同級艦主炮射擊。
無畏級之後,英國人為了鞏固其海權又設計了一種理想巡洋艦也就是戰列巡洋艦,即擁有戰列艦火力和巡洋艦速度的戰艦,為此該類戰艦犧牲了裝甲。事後的戰例證明,這種戰艦完全不適合大艦隊海上決戰,於是,各國船塢里的戰列巡洋艦紛紛被改裝為航母。只有德國人堅持了,結果是沙恩霍斯特級戰艦在大西洋的破交作戰中大放異彩。
日德蘭海戰後,戰列艦逐漸退出了海上主力艦的舞台,航母成了新的海上寵兒,(當然,也有人不相信航母,希特勒不信,墨索里尼也不信,日本人也造了大和武藏但還是把信濃改成了航母)其代表就是日本的聯合艦隊——一支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航母戰斗群和最精銳海軍航空兵的艦隊,但是,由於日本人的官僚作風,這支艦隊並沒有得到最好的指揮官,其結果就是接二連三的敗仗。總司令官兩度被刺殺(山本和古賀)1945年,日本投降,1947年,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下水隨後被拆毀(日本的飛鷹號,是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的航空母艦,其他的航空母艦多是戰巡和戰列艦改裝的)(日本有兩個航母之最,一個是飛鷹號,另一個是信濃號,世界上服役時間最短的航母,第一次出海就被打沉)
從古代戰艦發展到現在軍艦,經歷過漫長的年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使得艦體材料、動力裝置、武器裝備發生了根本變化。艦體材料從木殼到鋼鐵裝甲;動力從人工劃槳和風帆動力發展到蒸汽輪機和核動力;武器裝備則從冷兵器到火器,終至核武器。軍艦的戰斗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最早的撞擊、接舷白刃戰發展到艦炮、魚雷攻擊,現代則使用導彈進行超視距攻擊,軍艦之間的戰斗已經不再需要面對面的形式了。航空母艦的出現與發展則讓海上戰斗的形式起了根本性的變化。現代海戰已經從水面變成水下、水面、空間的三維立體戰爭。
『伍』 俄羅斯的軍艦如何從黑海到地中海
走土耳其海峽,根據《蒙特勒公約》,土耳其對黑海海峽應亨有的主權,允許該國在海峽地區設防;各國商船無論平時或戰時均有在該海峽航行的完全自由,但戰時土耳其有權禁止敵國的商船通過海峽;它國軍艦通過海峽應通過外交途徑預先通知土耳其政府;平時可停留在黑海的非沿岸國家的軍艦總噸位一般不得超過3萬噸,在特定情況下不得超過4.5萬噸,其中任何一個非沿岸國家在黑海上所擁有的軍艦噸位應被限制為上述總噸位的三分之二,其停留時間不得超過21天;任何一個非沿岸國家艦隊通過海峽的船隻不得超過9艘,總噸數不得超過1.5萬噸。黑海沿岸國家不在此限;在任何情況下,軍艦通過海峽時不得使用艦載飛機;戰時,如土耳其中立,禁止任何交戰國軍艦通過海峽,如土耳其參戰,由其決定是否允許軍艦通過。 http://ke..com/view/641749.htm
『陸』 中國海軍軍艦走哪條路去的黑海
本人多年鐵桿軍迷,跟樓主分享下心得哈。
這幾艘軍艦原本在東非亞丁灣護航的,應該是走了紅海經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再然後向東到愛琴海,經達達尼爾海峽進入烏拉爾海,再然後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
希望能幫到你。
『柒』 跟俄羅斯斗你還嫩!英艦闖入黑海,被俄軍轟炸驅離,你怎麼看
在俄美領導人員會面後,以英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心態並沒有是多少緩解,日前,英國便外派軍艦抵近俄羅斯海軍基地。但是,英國顯而易見僅有本領跟英國欺壓赤手空拳的普通,都不想一想俄羅斯是自身惹得起的嗎?俄空軍立刻應用實彈給了英國一個經驗教訓。
本次俄英大戰,至少表明了下列好多個難題。第一,俄羅斯決不允許自身的關鍵權益遭受侵害,也肯定不憚於應用戰鬥力來維護保養自身的權益,美國英國等國要想應用「切臘腸戰略」吞噬俄羅斯的念頭基本上不太可能完成。第二,俄羅斯部隊維持著非常高的戰備訓練水準,俄空軍頂層下發指令也十分堅決。從傳出開火警示到派出蘇-24投下定時炸彈,只是十分鍾時間。
求真務實的講,英國跟俄羅斯壓根並不是一個方面上的敵人了,叫囂俄羅斯毫無疑問是自找麻煩。此次俄羅斯向英國軍艦開火,英國有哪些反映?當上一隻縮頭烏龜,用「精神勝利法」麻木自身,沒有金剛鑽,就不要攬瓷器活,英國那麼作死,當心引火上身。
『捌』 世界海戰史
你可以看書
。
不過國內這方面的書籍並不是很多,且錯誤很多。比如國內某軍事書籍,就曾把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為文字說明配在美國密蘇里號軍艦的圖片上。
如果要想對海戰史有個大致的了解,個人建議你可以考慮參閱一下《艦船知識》或《世界艦船》雜志。這兩本還是比較權威的。另外,還有比如《德國戰列艦史》、《義大利軍艦史》等等。日本類似的書籍很多,還有學研社的《圖解世界的戰艦》、《美國航空母艦史》等等,但這些書籍只能夠郵購。
再則,你還可以到網上搜一搜相關的紀錄片1、薩拉米海戰(波斯V希臘)
戰爭情況:薩拉米海戰是波希戰爭中雙方艦隊在薩拉米斯海灣進行的一次決定性戰斗.。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100個民族組成的30萬大軍、戰船1207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分水陸兩路遠征希臘。波斯陸軍迅速佔領北希臘,攻克溫泉關,直取雅典城。希臘聯軍只有陸軍11萬,海軍400艘,且被封在薩拉米海灣內。波斯艦隊通過海灣的普西塔利亞島,希臘艦隊成兩線隊形突然發起攻擊,發揮其船小靈活、在狹窄海灣運轉自如的優勢,以接舷戰和撞擊戰反復突擊波斯艦隊。波斯戰船體大笨重,在狹窄的海灣運轉困難,前進不得,後退無路,自相碰撞,亂作一團。經一天激戰,波斯艦隊遭到重創,被迫撤退。
歷史意義:在這次海戰中,希臘艦隊僅以損失40艘戰船的代價,取得了擊沉波斯戰船200餘艘的輝煌戰績,是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歐洲希臘文明得以保存。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9
2、阿克提姆海戰(羅馬V埃及)
戰爭情況:阿克提姆海戰,發生在公元前32年,也是古代世界發生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海戰。羅馬皇帝屋大維,利用著名海軍統帥阿格里帕的卓越指揮,率領8萬步兵,1.2萬騎兵,400艘戰艦在希臘阿克提姆與安東尼對決,羅馬戰船採用「鉗子」戰術,擊潰了安東尼和埃及艷後的聯合艦隊(480艘戰艦)。
歷史意義:羅馬得到了統一,也逐漸由奴隸制民主共和國變成專制的帝國,並開始了對周邊國家的征服。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6
3、白江口海戰(中國、新羅V百濟、******、日本)
戰爭情況:公元663年,倭軍(有戰船400餘艘),唐軍(戰船120艘)在韓國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只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毀,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
歷史意義: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鮮半島的野心,日後一千年日本都未敢向朝鮮用兵。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10
4、雷班托海戰(基督教聯盟V土耳其)
戰爭情況:發生在公元1571年的希臘雷班托灣海戰,參戰的雙方分別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基督教聯盟(教皇、西班牙、威尼斯等),在這場海戰中,雙方已經開始使用火炮,也開始有了比較專業的水兵。戰斗中,聯軍以大帆船對抗土耳其的槳劃快船,大獲全勝,土耳其方面被擊毀戰船113艘、被俘虜117艘、戰死3萬餘人,作戰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歷史意義:雷班托海戰被譽為槳劃戰船時代最偉大的一次海戰,從海軍史來看,它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從此,風帆做為動力的戰船代替了槳劃戰船、火炮和槍彈的射擊代替了肉搏。此戰終結土耳其帝國對中歐的推進,使得歐洲偉大的文藝復興動力可以繼續。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6
5、格拉沃利那大海戰(英國V西班牙)
戰爭情況: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歷史意義: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代,影響世界300年大英帝國由此開始興起。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5
6、鳴梁海戰(朝鮮V日本)、露梁海戰(中國、朝鮮V日本)
戰爭情況:1592年,鳴梁海峽之戰中,朝鮮名將李舜臣以十二艘「龜船」擊滅倭艦三百三十餘艘,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難以超越的奇跡。1598年,中朝聯合水師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戰船包圍500艘日本戰船,幾乎全殲,日軍死亡萬計。
歷史意義:從長遠來看,重新整合了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明朝被拖垮,朝鮮衰落,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四百年不敢西向,女真崛起,後來滅了大明。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10
7、大英帝國統治海洋之戰(英國V西歐各國)
戰爭情況:
A、1652到1676年,三次英荷戰爭的多次海戰(經典之戰為:偷襲倫敦河、特塞爾海戰、四日海戰、波特蘭海戰等),是「海上馬車夫」和「海上乞丐」爭奪海上霸權的有名戰爭,直接後果就是荷蘭的衰落。對中國也有影響: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趁機拿下了台灣。
B、1759年,奎伯隆灣大海戰中,英海軍採取突然襲擊的手法,把駐在法國西海岸奎伯隆灣的法國海軍主力消滅。
C、1780和1797年,英國在西班牙聖維生特角的海戰中,兩次擊敗西班牙。
D、1778到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英法海軍在北美的爭逐,有切薩皮克海戰、拉塞特斯海戰、多米尼加海戰等,雖然英國海軍屢占上風,但還是不能遏制英屬美國的獨立。
E、1801年,英海軍偷襲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歷史意義:200年間的各種大小海戰中,英國逐一戰勝競爭對手,鞏固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
歷史影響力:10經典度評分:8
8、維堡海戰(俄羅斯V瑞典)
戰爭情況:1790年,俄羅斯爭奪波羅的海之戰,俄羅斯(18艘戰列艦、7艘輕巡航艦)擊敗瑞典(19艘戰列艦、12艘輕巡航艦、輔助船7艘)擊敗瑞典。
歷史意義:「北歐海盜國」衰落,俄羅斯以海洋強國的身份出現了。
歷史影響力:3經典度評分:3
9、特拉法加大海戰(英國V法國、西班牙)
戰爭情況:1805年,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正准備對奧地利發動決定性的烏爾姆-奧斯特利茨戰役,急需法西聯合艦隊攻擊奧地利盟國那不勒斯,以援助他的地面戰役。法西聯合艦隊33艘戰列艦駛出加的斯港,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以西的海面被英國33艘戰列艦包圍,法西聯合艦隊損失慘重,有18艘艦船被擊沉或俘獲,有7000人當了俘虜,死傷7000人。而英國方面艦只毫無損失,但海軍統帥民族英雄納爾遜陣亡。
歷史意義:特拉法加海戰是裝備實心炮彈的木質帆船之間最大的一次海戰。此戰把英國從拿破崙登陸入侵的威脅中解脫了出來。有人說:「一個特拉法加,一個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崙趕下了台。」
歷史影響力:7經典度評分:7
10、納瓦里諾海戰(英國、法國、俄羅斯V土耳其、埃及)
戰爭情況:1827年10月,在希臘民族解放革命時期,以俄、英、法聯合艦隊為一方(11艘戰列艦、8艘三桅炮艦、8艘輕巡航艦、火炮1298門),以土、埃聯合艦隊為另一方(3艘戰列艦、20艘三桅炮艦、32艘輕巡航艦、7艘雙桅方帆船和5艘火攻船)在納瓦里諾灣(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南沿岸)進行的海戰。結果是土、埃艦隊損失了60多艘艦艇,近7000人。同盟軍艦艇無一損失,傷亡約800人。
歷史意義:這是木質帆船在地中海的最後一次大海戰,希臘獲得獨立,俄羅斯統治黑海,土耳其帝國衰落。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5
11、克里木海戰(英國、法國、土耳其V俄羅斯)
戰爭情況:1854年,英法近百艘軍艦(其中18艘是蒸汽巡洋艦)開進黑海,俄羅斯海軍(14艘戰列艦、6艘巡航艦)不敢應戰把軍艦上的炮台全部拆下裝在塞瓦陸地要塞上。海戰基本變成了海陸戰爭,最後演化為陸戰。
歷史意義:蒸汽船的運用使海洋戰爭發生了質的變化,風帆時代結束了。
歷史影響力:6經典度評分:4
12、漢普頓海戰(美國北方V美國南方)
戰爭情況:1862年,美國國內戰爭期間在大西洋沿岸漢普頓停泊場發生的一場海戰,南北雙方交戰艦船隻有20艘,雙方不分勝負。
歷史意義:有史以來裝甲艦艇之間的首次作戰,海軍發展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使用裝甲艦和研究新型破甲彈的階段。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1
13、利薩海戰(奧地利V義大利)
戰爭情況:1866年,義大利海軍(11艘裝甲艦、5艘巡航艦、3艘炮艦)和義大利海軍(7艘裝甲艦、6艘巡航艦、7艘炮艦、1艘戰列艦)在亞得里亞海利薩島附近的大海戰。雙方,各有損失,戰成平手。
歷史意義:利薩島海戰是蒸汽裝甲艦船的首次大海戰。海戰證明用火炮對付用有裝甲的軍艦已經沒有效果了,蒸汽動力的艦船具有高度機動性,它們能迅速地變換成各種戰斗隊行。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3
14、加勒比大海戰(美國V西班牙)
戰爭情況:1898年5月,美國(2艘裝甲巡洋艦、5艘戰列艦、16艘護衛巡洋艦)在加勒比海域全殲西班牙海軍(4艘裝甲巡洋艦、2艘驅逐艦、20艘巡洋艦)。
歷史意義:一個強大的美國艦隊誕生了,馬漢「制海權」(要奪取全球霸權首先要奪取海上霸權)的運用,使得美國開始放棄「孤立主義」,目光放到全球
歷史影響力:6經典度評分:4
15、甲午海戰(中國V日本)
戰爭情況:作為一個愛國者,這一段都不忍心寫,實在太慘了!是中國人自己打敗自己呀!
歷史意義:中國失去了東亞大國的地位,半殖民化加大了!
歷史影響力:10經典度評分:0
16、對馬海戰(日本V俄羅斯)
戰爭情況:1905年,從波羅的海起程,經過了3萬公里的航行,進入對馬海峽的俄羅斯第二艦隊(第一艦隊在一年前被日軍偷襲,剩下的龜縮在海參威)在對馬海峽被日海軍伏擊,38艘俄國戰艦被擊沉21艘,被俘9艘,損失艦艇共27萬噸,陣亡4830人,被俘5917人;日軍僅損失3艘魚雷艇,不到300噸,亡117人,傷587人。日本取得了空前的勝利,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在戰前訓練中消耗了超過一半的彈葯,還真達到了「每發必中」的效果。
歷史意義:對馬海戰的結局震驚了西方,也震驚了整個世界,自19世紀末開始眾說紛紜的所謂「黃禍論」,至此終於有了定論,誰都看清楚了,挑戰世?力:7經典度評分:9
17、日德蘭大海戰(英國V德國)
戰爭情況:1916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大海戰發正在日德蘭海,戰前,德國艦隊共99艘戰艦,分為兩個編隊,由南向北行駛,。英國艦隊共151艘戰艦,也分為兩個編隊,由北向南航行,雙方相向運動,突然相遇,生死搏鬥就這樣拉開了……鏖戰過後,英國艦隊損失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共計11萬噸;德國艦隊損失1艘「無畏」級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共計6萬噸。德國的戰果大於英國,但此後德國公海艦隊再也不敢冒險了,成為了馬漢理論中的「只是存在的艦隊」。
歷史意義:日德蘭海戰達到了大炮巨艦主義的最高潮,不過,海上「巨無霸」的戰列艦的弱點在此戰中也暴露無遺。北海的制海權仍被英國人牢牢掌握,從戰略上,英國贏得了勝利。
歷史影響力:7經典度評分:8
18、圍剿「俾斯麥」(英國V德國)
戰爭情況:「俾斯麥」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戰列艦,全長242米,擁有巨炮20門,高射炮44門,8個魚雷發射架和6架水上飛機。然而它在正式服役不到兩個星期後即沉入海中。1941年5月,俾斯麥號駛出丹麥海峽,即擊沉英國最大戰列艦胡德號,重創威爾士親王號。英國恐慌之下,抽調了42艘戰艦來包圍住它,包括2艘航母、5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勝利」號航母和「皇家方舟」航母上的40架飛機不斷向他投彈,其他英艦在旁邊發炮,英軍的轟炸和進攻持續四天四夜,俾斯麥號最後沉進了深淵。
歷史意義:和二戰中日本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被美航母上的飛機炸沉一樣,標志著海上的「大炮」主義徹底走向滅亡。視頻,比如《百年航母》、《大海戰》、《希特勒的東方灰狼》等等,相信對你應該有所幫助。
『玖』 請問歐洲的黑海與裏海之間有軍艦和商船的水上通道嗎
沒有。
裏海名曰「海」,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沒有水道與外海相通。
另外,裏海和黑海之間隔著高加索山脈,兩者根本沒有水路相連。
『拾』 黑海的航空母艦是怎麼進去黑海的黑海不是一個死海嗎四周都是陸地,咋進黑海啊
由地中海穿過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進入黑海.
你說的是裏海,黑海不是內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