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非洲的風土人情(詳細一點,准確一點)快快快,我很急。
1,無限制娶妻制;
2,要娶媳婦先建廁所;
3,另類美食:昆蟲美食節;
4,非洲買婚制:1個老婆60美元;
5,神奇的非洲:「咬人」治病術;不穿上衣的非洲時尚;
6,非洲女孩的「百辮」發型;
7,非洲人喜歡穿藍色婚紗:非洲人穿婚紗嗎?
要說以前,還真沒什麼非洲女孩結婚穿婚紗。那時候的婚禮照片上,新娘自然是傳統的非洲打扮,不少人選擇蠟染布、綉花布等高檔布料製作的漂亮衣裙。即使非洲沿海城市裡的天主教、基督教徒,已經習慣在教堂結婚,卻同樣很少穿婚紗拍照。究其原因,一是一般人不捨得在這方面花錢;另一個是傳統的婚紗比較適合…愛美的富拉尼人:身上刺青展示美;拔門牙切耳朵:馬賽人的「獨特」的愛美方式;西非:女孩求婚男孩不能拒絕;西非沙漠美男大賽,勝者可以一夜風流;一般地說,北非國家遵循阿拉伯的禮儀、規則及行為准則,採用阿拉伯的手勢語言及禮貌習慣;中非國家沿襲黑非洲的多種文化的特點,而南非在很大程度上受荷蘭及英國影響。
埃及:在埃及,每周的工作日是從星期六到星期四,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休息日。所有的人,要進入清真寺,都必須脫鞋子。如果被邀請到埃及人家吃飯,習慣上帶花或巧克力作為禮品,在送禮或受禮時,一定要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能只用左手。款待埃及人,要用不含酒精的飲料。埃及的社會活動開始的時間一般比其他地方晚。晚宴一般要10:30或更晚些才開始。
利比亞:在利比亞安排會晤要盡量提前,並准時到達。但利比亞人對時間的運用很靈活,他們並不很遵守時間表上的安排。邀請吃飯或參加招待會是一般的款待形式。制定有嚴厲的禁酒法律條文。如被邀請到利比亞人家吃飯,只有男人能參加,而且要為男主人帶禮物,不能為他的妻子帶禮物。談話時避免談政治、宗教及其他有爭議的問題。
南非:在南非,存在嚴格的有關種族與膚色的習俗和社會成規,在這方面,你最好效仿你的東道主行事。在南非很難避免談到當地政治,尤其是種族隔離政策。你可以發現,當地人對這個問題看法不一。多數南非人會說兩種語言,即英語和南非公用語(來源於17世紀的荷蘭語)。泰國人習慣"合十禮"(即合掌躬首互向對方致禮),合十時常互致問候"沙瓦迪卡"(泰語"您好"的意思)。別人向你合十問候時,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則失禮。合十後,便不必再握手問候或告別,但僧侶對俗家則不必回禮。見面或告別時的握手禮,尚未普及流行於泰國社會。
坦尚尼亞人非常好客,十分注意尊重老人,並注重禮節。晚輩見到老者要用敬語問候,晚輩在長者面前不能坐姿不端正,不能在長者離席前先行離席,同長者席地而坐時,不能伸腿或後仰,更不能把腳伸向別人。晚輩接受長者送的東西時,要雙手接,如果東西很小,可用右手接,絕對不可用左手去接;遞東西給他人時,也要用右手;不得用左手接、遞時,要向對方致歉。在坦尚尼亞,日常生活中左右手分工明確,右手用來握手、拿東西、吃飯,左手用來洗下身。 在待客方面,坦尚尼亞人不願意生人隨便進入自己家門,更不喜歡生人進入卧室。有前後門的家,客人須從前門進入,只有十分親密的朋友才可走後門。
肯亞阿巴爾德拉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內有家三星級旅館———「樹頂」旅館。這家旅館建在「樹」上,客人能觀賞自然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因此,住店客人不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曾在此住過。
樹上公主樹下女王
1952年2月,伊麗莎白公主來到當時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肯亞旅遊。一天,公主為觀賞野生動物下榻樹頂旅館。當晚,公主接到父王駕崩的消息和由她繼位的詔書。次日,伊麗莎白中斷旅行,立即返英。次年6月2日,伊麗莎白正式加冕為女王。樹頂旅館的經營者們借機為自己樹碑立傳,大肆宣傳「樹上公主樹下女王」的故事,還刻成碑文立在頂層平台上,供遊人拍照留念。
樹頂旅館設計別致
早期的樹頂旅館完全搭建在幾棵大樹杈上,是全木結構,當時較為簡陋,屬於規模較小的「吊腳樓」,主要是向派駐肯亞的英國軍政官員以及西方探險考察人員提供觀賞野生動物服務。後來名氣大了,遊客絡繹不絕,在原址旁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目前的建築仍為全木結構並基本保持著原來的古樸風格和野趣,只是大樹杈變成了數十根大木柱。建築底層高高吊空,上面有三層,各層設有客房,兩頭有觀景走廊,頂層有寬闊的觀景平台。
人們在旅館除了觀賞四周美景外,還可以用旅館提供的食品逗引飛來飛去的各種鳥和上躥下跳的白尾猴、狒狒。旅館後面有幾個天然大水塘,水塘里有鱷魚、水龜,中間有一片被蘆葦覆蓋的陸地,上面有成堆的鳥蛋。
「樹頂」賞景別有情趣
我在肯亞工作時曾多次光顧樹頂旅館。旅館有數十個房間,每次可接待100多位遊客。
阿巴爾德拉野生動物園海拔約1200米,面積約400平方公里。在其他野生動物園,人們通常可以開著車到處漫遊觀賞動物。而阿巴爾德拉是荒野,野獸出沒,危機四伏。所以,一旦上了樹頂旅館,就不能隨便下來,只能呆在上面觀賞動物。遊客一般由旅館專車接到距離旅館約200米處,遊客在幾位持槍工作人員的護衛下,經過專門通道走進旅館。
出於保護生態環境及防火的需要,旅館從不生煙火,所有食品均在接待站做好後運來,然後用微波爐加熱。
在樹頂旅館觀景除了看動物,還有一項特別的表演。夜晚,旅館打開專用的探照燈照亮樓下左邊的一塊空地,開始表演「給大象餵食鹽」。工作人員把鹽灑在地上,在那裡等待的幾十頭大象爭先恐後地用長鼻子將鹽從地上捲起,送入嘴裡,如此不停地重復著,地上的鹽都吃光了,大象還依依不捨地用鼻子拱著地面,不願離去。我問服務員大象為什麼愛吃鹽,他們只知道這是旅館保持很多年的傳統表演項目,為什麼給大象喂鹽和大象鍾愛食鹽的原因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風情奇特的馬賽人
非洲是世界上部族最多的大陸,大大小小共有2000多個,使用近千種語言,也是全球語言、民族最具多樣性的大陸。各個民族保持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地方傳統、情趣嗜好、道德禮儀等生活方式,反映出非洲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爛若星河的民風習俗。其中,居住於非洲東部高原上的馬賽族人,更是以其不同的人種特徵,剽悍的種族個性,鮮艷多彩的裝束和別具一格的風土人情而聲名遠揚。
馬賽人的長相較為特別:皮膚呈棕黑,臉龐稍窄,鼻頭略顯寬大,身材瘦而頎長。他們的風俗和裝飾更為特殊,男人們蓄長發或將長發編成條條小辮並插上漂亮的發飾,女人們則一個個剃成光頭,以之為美。馬賽女孩從幼時就扎耳朵眼,並用牛油軟化耳骨,塞入耳墜,隨著年齡的增長,耳飾物也加大重量,鑲金、鍍銀、石子、珠子、鐵環等各種各樣的耳環掛了上去,耳廓越拉越長,耳孔越拉越大,直到兩耳垂肩,雙耳洞穿,甚至大到可伸過一個拳頭。她們的頭上常戴有一圈白色的珠飾,但更明顯的是頸部掛上一個圓形的五顏六色的項圈。另外,手臂和腳上套著色彩繽紛的珠鏈或閃閃發光的鐵環銅環,這些飾品隨著結婚年頭的增加而不斷加碼,最重時竟達十四、五公斤。男人們也會在頸部、手和腳腕掛上彩色的珠環,但寥寥幾串,不會像女人們那樣渾身披掛。
馬賽男人除了身材瘦而高的外表特徵外,再就是他們長年累月都披著一塊紅色方格、長方形的布匹,從肩上垂下,一披一繞,這就是他們的服裝,也有人身披兩塊紅布,一塊斜搭在肩上,一塊圍於腰間。穿紅是為了嚇走野獸,因為從遠遠的地方看這些紅布,猶如荒原上飄動的烈火,具有很強的威懾力。與其他民族另有不同的是,他們紅布披衣的裡面,不僅沒有褲子,也沒有褲頭。
馬賽族是一個落後的游牧民族,馬賽男人養成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也鍛煉出一身搏殺猛獸的好本領。他們外出時,總是帶著三件東西防身:
1、掂在手裡的長矛(或梭標)。馬賽人對長矛感情深厚,總是矛不離身,隨時防備來犯之敵和兇猛的動物。在少年時,父輩們就開始傳授他們舞矛、擲矛、擊矛等競技絕活。所以,馬賽人能夠在20米開外的地方用長矛准確地擊中運動著的物體。
2、腰佩彎刀,隨時抽出可以自衛。
3、拄在手中的棍。棍子因長期撫摸變得光滑發亮,走路時拄在手裡,休息時頂著屁股用作依靠。在東非一些國家的工藝品市場上,就可以發現一些以馬賽人獨特的站立姿態為造型而製作的工藝木雕。
馬賽人的家產是牛,誰擁有的牛數量越多,地位就越高,越易得到其他人的尊敬。男人在娶妻時,牛是財富的象徵,也是定婚時的聘禮,牛越多,娶來的妻子就越多,因為馬賽人實行一夫多妻制。馬賽人的主要食品和飲料皆取於牛,他們認為牛身上的任何東西都是干凈的。每天早上用餐前,男主人用繩子在牛的脖根處捆紮一下,然後取出利箭,射入牛的脖子,鮮紅的牛血像半開的自來水一樣汩汩淌入下面的小桶。一頭牛間隔兩星期抽一次血,每次可供5-6個人飲用,血抽夠後,主人將繩子解開,牛血立即止住,傷口也是讓其自然癒合。吃上幾片烤牛肉,喝上一杯帶有牛的體溫的新鮮血液,馬賽人又開始新一天的生活。也有一些男人更省事,拿著小刀,對著牛的脖子「唰」地就是一刀,然後插上管子就喝,乾脆來個茹毛飲血。馬賽人的家中沒有菜籃子,但他們的身體並不缺少維生素,這可能歸功於常年飲用牛血的功勞。
馬賽人不但長相、衣著、飲食有些獨特,他們的傳統舞蹈也與眾不同。跳舞時,男、女青年分列兩邊,女子們站成一排擺手聳肩,齊聲歌唱,權當舞者的「啦啦隊」,男青年中有一個人走出場,用盡氣力,噌噌地往上躥,蹦了幾下後歸隊,然後走出下一位繼續「旱地拔蔥」。「跳高」完畢,男青年走向女子們,與她們行碰面禮,這也是男女青年脈脈傳情的一種方式。馬賽人跳舞是實實在在地「跳」舞,這種「跳高」的方式是馬賽部落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
俾格米人——世界最矮的人種
在中國古代的傳說中,曾有關於「小人國」的故事,在國外的民俗文學中也有過不少「小人國」的記載。世界上果真有「小人」嗎?當我走入非洲才知道,在中部非洲赤道線兩側的熱帶雨林里,的確生活著一個身材非常矮小的民族——俾格米人,他們是世界上最矮小的人種。
吳先生是上海人,曾在中部非洲的幾個國家裡做原木收購生意,對地方上黑人民族的生活狀況和民風習俗有所了解,並和森林裡的俾格米人有過接觸。他曾向我講述第一次探尋「矮人國」的情景。
五年前的一個旱季,因工作需要,吳先生深入到喀麥隆、中非、剛果三國交界地帶的一個林區。這個林區位於森林深處,遠離人煙,林區的主人雖取得砍伐權,但交通一直是個問題。在偶爾的一次聊天中,一名黑人僱工告訴吳先生離此不遠的地方,生活著一群非常矮小的人,他們居無定所,不知從其他什麼地方剛遷來不久。第二天一早,按捺不住獵奇的心理,吳先生叫上另一位華人,帶上兩名黑人僱工,向俾格米人可能活動的區域開進。
尋找的過程非常辛苦。臨近中午,他們隱約聽到前方有人喊叫的喧鬧聲,很像是獵人在恫嚇野獸。四人來了精神朝著聲音的方向尋去,但空無一人。其中一黑人僱工說:現在已進入「非常時期」,俾格米就在附近,暗中監視我們,如果我們接近他們的生活區,會有人自現原形,否則對方不會主動接觸我們。所以,大夥要裝著毫無戒意,有說有笑,盡量朝附近有空地、有香蕉樹的地方去尋。果然,在通往前面平坦之處的草徑上,默默地站著十多個手持長矛和弓箭的俾格米男人,平均身高在1.2米左右,最高不會超過1.48米。吳先生頗感興奮,掂著背包,剛上前兩步,就引起對方一陣騷動,其中一矮人嗷嗷地怪叫兩聲,其他人立即揚起長矛、舉弓搭箭,瞄準四人。吳先生連忙退後幾步,從包中取出鹽巴、瓷缸等禮物遞給身邊的一位黑人僱工,讓他上前。黑人僱工不懂矮人們的語言,就抱著東西,作出吃、喝肢體語言與他們交流。一矮人接過禮品,用小手指蘸點鹽嘗了一下,然後讓他們後退等候,他自己拿著東西返身跑回送信去了。趁此間歇,吳先生和善地打量這群俾格米人。他們身體矮小,但四肢健狀,身材勻稱,腳板寬厚,臀部平坦,腰系樹葉或樹皮做成的圍裙,有幾個人的臉上還用刀刻出條條疤痕,顯得威武和精神,這大概就是最古老最簡朴的紋面。與其他黑人不同的是,這群人的皮膚呈深棕色或古銅色,鼻尖前翹,額頭突出,嘴唇很薄,頭發也不是特別捲曲,的確是一個很獨特的民族。約20分鍾工夫,送信的黑人帶著一位長者匆匆趕來,矮人們一見來人,忽地站到兩旁,閃開道路,垂下手臂,面帶崇敬之情,可能這就是他們的酋長了。
還有很多,包括衣索比亞人也很有特點以及吉布地人和索馬里人,你自己到知道里去搜搜吧。
⑵ 據說英國女王出門必帶兩袋血液,這是為何
英國女王出門必帶兩袋血液的原因是因為防止意外發生,以便在突發情況下能夠及時補給,這是為了延續英國皇室的純正血統,所以才會這樣做。除了出門帶兩袋血漿,那些皇室子弟還要帶黑色的禮服,為了防止家人突然去世。
英國女王以及皇室子弟出門的時候,身邊還會帶貼身的醫生,當然侍從也是必不可少的,英國女王每一次出門帶的人數都不會少於30人的,其中還有造型師和化妝師等等。帶著的這兩袋血液裡面的血漿也需要和自己血型是一致的,即使在緊急的情況下,也是不敢隨便亂投醫的,這種感覺非常無奈。
⑶ 請問血腥瑪麗是怎麼回事啊
血腥瑪麗的原型為瑪麗一世(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君主,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 她的主要事跡是曾經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1555年)。 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從此以後,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麗莎白一世所顛覆
國內各大論壇最普遍也是最不可信的說法) 傳說中,歐洲有四大鬼宅。其中有一座鬧得最凶的鬼宅,坐落在布達佩斯的郊外。這是一幢中世紀古堡,它的主人,就是當時艷傾一時的李·克斯特伯爵夫人。 在她的一生中,為她決斗而死的青年貴族,據說超過了100 個。甚至在她60歲那年,兩位浪漫的青年詩人因為得不到她的垂青,而舉劍自殺。 最後,她被法官下令活埋在地下室,言傳說她被活埋時的笑容仍然是非常的天真甜蜜,劊子手都看呆了, 是什麼樣的魅力才讓他們瘋狂至此?她究竟美麗到什麼地步呢? 據野史中記載,在一次李·克斯特伯爵舉行的盛大晚宴上,她一身飄逸長裙,出現在眾人眼前。黑色長發在空中飄舞,兩顆寶石般的眼眸蘊涵著攝人心魄的光芒,火紅色長裙就像流動的烈焰一樣,包裹著她白玉似的修長身軀,整個人宛如一團移動的火之精靈。 當她停下腳步的時候,銀白色的月光從窗外照進來,使她散發著迷人的光芒。他們搞不清楚,這位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究竟是順著月光而下凡的天使,還是將要循著月光飄向天宮的聖女。 她的美麗,據說保持了近50年,而她的美麗秘方,實在令人恐怖萬分。 她用鮮血沐浴。而且只用純潔少女的鮮血。她相信,只有浸泡在她們純潔的血液中,方能不斷吸取其中的精華,而讓她永葆青春。每次洗澡前,她還要喝下至少半升的血液,她管這叫「內洗」。她洗一次澡,至少要殺掉兩個少女。就這樣,在漫長而黑暗的50年裡,一共有2800名少女慘被殺害,所有的屍體全部埋在她私人的浴室底下。這也是她的主意,因為她相信,少女們的魂魄能夠驅走衰老和遲鈍。 由於常用血液洗澡,她身上總帶著濃烈的血腥氣。 但她卻從不用任何香水掩蓋,任其自然。 美麗的外貌和血腥的氣味相結合,竟然產生了一種無可名狀的妖異魅力,使無數青年貴族為之傾倒。一時之間,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的艷名遠播歐洲大陸,連法皇路易十四也不遠千里,拜倒在其石榴裙下。有一款雞尾酒的名字叫「血腥瑪麗」便由此而來。 一直到後來,大革命爆發。憤怒的群眾將已經快70高齡的李·克斯特伯爵夫人抓住,群情激憤之下,大家將她活活燒死在她自己的浴室中。並且封掉了古堡。從此,一代艷後香消玉殞。 但是,在此後的400 年裡,每逢月圓之夜,古堡里就會傳出一陣陣如海潮般幽怨的慟哭,彷佛是千鬼夜哭,萬魂哀鳴,連10里之外布達佩斯的居民都能聽見。 他們不堪其擾,請來了神甫,術士驅魂作法,結果連梵蒂岡和耶路撒冷的大師們都無能為力。最後,教皇無奈,只能將這塊地方列為禁地,禁止凡人出入。 (迄今為止,在布達佩斯的郊外,這幢古堡依然貼著教皇的封印。離它不遠處,當地寫了塊牌子:遊人勿進) 整個中世紀歐洲有很多詭異恐怖的怪談,但李·克斯特伯爵夫人則被當之無愧的稱為頭號血腥佳人。 伊麗莎白.巴利特和李·克斯特伯爵是一個人 匈牙利的女伯爵伊麗莎白.巴利特Countess Elizabeth Báthory所在的地區名叫Le Čachtice(李·克斯特郡),因此得名Bloody Lady of Čachtice\Countess Of Le Čachtice(李·克斯特伯爵)。還有,稱她為「伯爵」也太勉強,其實她是「伯爵夫人」。 而且,她所殺的人並不是2800個,而是680個(字典上的解釋是「500人上下」),可以看2010年吉尼斯世界紀錄。 至於上面寫的「黑色長發在空中飄舞,兩顆寶石般的眸蘊涵著攝人心魄的光芒,火紅色長裙就像流動的烈焰一樣,包裹著她白玉似的修長身軀,整個人宛如一團移動的火之精靈」,都可以算是瞎說。伊麗莎白·巴利特確實是一個美麗的女人,但她並沒有擁有任何崇拜者,也並沒有任何男人為她而死去。關於「她被憤怒的群眾燒死在浴室中」也是假的,她其實是死在監獄里的,並且死的時候只有54歲,所以關於她「據說到六十多歲仍保持得很好」也不成立。至於那句「後來該古堡被教皇貼上封條,為歐洲四大鬼屋之一」也是胡說,李·克斯特城堡,這個城堡在1708就被Ferenc II Rákóczi的反叛者佔領,從此開始腐敗,現在已經成為廢墟。在此之前一直有人居住,所以不可能被貼封條。 第三種說法(與第二種說法有些像,但又有不同):還有人說是16世紀的伊麗莎白·巴托利(Elizabeth Bathory),(1560~1614)一個喜歡殘酷折磨手下貌美女僕和鄉村年輕女孩的女同性戀者。通常以她的匈牙利名字Erzsebet被提起。伯爵夫人住的塞伊特(Csejthe)城堡建在一座丘陵頂上,位於喀爾巴阡山(Carpates)的匈牙利山區。在山頂的一片廣闊的土地上,像一座要塞一樣。從那裡,你可以眺望到Csejthe的村莊。而這里也是女伯爵嗜血狂歡的魔窟。村莊中的農人都痛恨地稱她是「嗜血的女伯爵」。《暗黑破壞神》里的女伯爵說的就是她,黑暗館里反復提到她的名字。還有《探索》頻道里的專題片也提到了這一點。 她是歷史上有名的Blood Countess,也是個真實的吸血鬼。當時艷名四播歐洲的她認為年輕處女的鮮血讓她的容顏常駐。 女伯爵伊麗莎白很可能也為斯托克創作《德古拉》提供了靈感。 1546年,Vlad Dracula(傳說中的吸血鬼,電影《吸血僵屍驚情400年》的主角德古拉)和一支由特蘭斯瓦尼亞王子Steven Bathory帶領的探險隊來到Wallachia爭取從前統治者的王座。大約一個世紀以後,Steven Bathory的繼承者,女伯爵Elizabeth Bathory本人成為了特蘭斯瓦尼亞地區恐怖的化身。以下就是Elizabeth Bathory的故事。 伊麗莎白·巴托利,1560年生於匈牙利的名門巴托利家族。巴托利家族是與哈布斯堡王朝有著深切關系的名門貴族,歷代均有人出任杜蘭西魯維尼亞公國的國王,是名門中的名門。他們家有許多有權有勢的親戚——其中包括一個紅衣主教,一些王子,還有一個擔任匈牙利首相職務的表兄,而最著名的莫過於Istvan Bathory——他是特蘭西瓦尼亞王子並在1575~1586年是波蘭國王。據說在4、5歲的時候伊麗莎白就表現出了暴力傾向,這可能是由於癲癇病或其它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的,並且可能和她晚些時候的「精神錯亂」行為有關。(就像那個時候歐洲大部分的貴族王朝一樣,她的家族也被由近親通婚導致的精神病所困擾。)波蘭的King Stephan算是她的一個比較有名的親戚了,而她還有一位虐待成性的擁有雙重性別的姑媽和一個精神分裂的叔叔。因此,伊麗莎白從4歲開始就突發癲癇症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她從小就被寵壞了,一群女家庭教師圍者她,滿足她所有的需要。雖然受到她的突發症和冷僻性格的影響,伊麗莎白還是被認為是一個聰明能乾的年輕女性。 在很小的時候,她曾經目擊了一次對一個背叛的吉普賽人的處刑過程。他們把那個可憐的吉普賽人塞進一頭被活活剖開的馬的腹部並且被縫在了裡面。在劊子手的臉上並沒有浮現出絲毫對受刑者之死的同情和憐憫。這次事件讓伊麗莎白明白了一件事——正是這件事使她殘忍的個性開始萌芽——殺死一個平民根本無須受罰和擔心受到報復。 伊麗莎白有著不可思議的、冷然的美貌,看見她深邃的黑色大眼睛的人,都會覺得毫無道理的不安。從她很年輕的時候,就有傲慢的、女王般的氣質。她那琥玻般的眼睛射出了殘酷,形成了她那艷麗而又妖冶的姿容。對於自己的美貌,她是比任何東西都更喜愛。拿著鏡子橫躺在床上注視著自己的臉,無論多久都不會疲倦。在鏡中絕對看不見她的笑容,是因她希望自己能更美的自戀情結之故。 14歲時,她在她未來的岳母(女伯爵夫人Ursula Nadasdy)的城堡中與一名農民的兒子生下了一個嬰兒。而早在11歲那年,她就與男爵Ferencz Nadasdy訂了婚。 1575年5月8日,豪華的婚禮在瓦蘭諾城舉行,當時她十五歲。布拉格的皇帝麥司米倫二世也送來了祝賀文和禮物。她嫁給了一位很有聲望卻本性殘酷的戰場英雄——26歲的Ferencz Nadasdy伯爵。男爵是一個好戰的人,他寧願在戰場上撕殺也不願在家中享受平靜的生活,於是當地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匈牙利的黑色英雄」。那時的社會還沒有人提倡婦女解放,但伊麗莎白卻保留了她的姓。她的丈夫也改姓了Ferencz Bathory。 她這樣一場婚姻在當時的貴族圈中一點也不希奇,完全是她那秉承機會主義的母親所導演的一場政治聯姻。而Nadasdy家族也因此提高了不少社會地位——巴托利家族因其資歷而有著更大的權利。雖然對這場婚姻有諸多的猜測,但是Ferencz經常外出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他們結婚的頭幾年,伊麗莎白並沒有生育,也就是在這長時間的孤獨中伊麗莎白的虐待狂天性開始占據統治地位。 搬到新居之後丈夫又再度上戰場。在啰嗦的婆婆的監視之下,伯爵夫人一天比一天更感到無聊。她非常嚮往維也納的豪華生活。正當她的丈夫馳騁在疆場時,伊麗莎白拜訪了有同性戀嗜好的姑媽——伯爵夫人Karla Bathory,當她們的狂歡被下令取締後,她真正的意識到她內心中所需要的是何種刺激。折磨擁有成熟胸部的女孩使她得到了巨大的快感,而她不只滿足於肉體上所得到的快感,對黑色魔法的研究也是她的愛好之一。城堡中的一個男僕多爾可(匈牙利名Thorko)介紹她加入了一個秘密宗教組織,開始慫恿她使用魔法,與此同時也鼓勵她繼續她的虐待狂的行徑。極度的虛榮和自戀使她的行為更加地扭曲。 在她二十齣頭的時候,伊麗莎白是出於無聊,慢慢發現了折磨僕人所給她「帶來的快感」。在她的那些女僕人中,她所鎖定的目標是那些青春期的少女。她先是用燒的發紅的鉗子把她們的身體撕裂,把她們放在火上烤,或是用一種叫「Star-kicking" 的刑法來折磨她們(用沾滿油的紙條夾在受刑者的腳趾間,然後點火,而Elizabeth本人則在旁邊觀賞受刑者痛苦地嘗試踢走那些火星)。 她也曾經把那些女孩的頭撕成兩半(就是用工具把她們的嘴硬撬開,不斷擴大角度直到她們折斷頸部而死)。在她不那麼變態的日子裡,她只是強迫那些女僕們赤身裸體的在成群的男人面前做家務活。 伊麗莎白在她的奶媽尤娜(匈牙利名Ilona Joo)、管家烏依瓦里(匈牙利名Johannes Ujvary)、巫師達爾維拉(匈牙利名Darvulia)與Dorottya Szentes的幫助慫恿下繼續墮落著,並在一個稱為「尊貴夫人的刑室」的地方對女僕施加各種她自創的酷刑。隨著她的年齡不斷增長,她對那些無辜的年輕女性的血肉的渴望愈發強烈了。她發明了許多新的折磨手段,像一種叫「甜蜜的痛苦」,她用熨斗、熔化了的蠟和刀子來折磨女僕們,然後脫去她們的衣服,在全身上下塗滿了蜂蜜,最後將他們拋棄在滿是飢鋨的昆蟲的小樹林中。還有一種叫「水之痛苦」,就是先把一個少女扒光,浸在零度的冰水中,並且不斷從頭上澆冰水直到受刑者活活凍死。 終其一生,伊麗莎白一直為劇烈的頭痛而煩惱。她不但在被無由的煩燥發作侵襲時,用發夾刺侍女們,而且在像癲癇般的痙攣發作時,在床上翻來覆去,去咬服侍她的侍女們。聽到少女們痛苦的哀嚎,她自己的痛苦會不可思議的消失。 當伊麗莎白和一個全身金屬外殼人一起出入城堡時,村中人開始相信那個有著一雙黑暗的眼睛和參差不齊的牙齒的人就是德古拉本人,他已經降臨到了Csejthe城堡。而且一些人曾經看見伊麗莎白的嘴邊出現了血跡。然而不久後那個神秘的陌生人又返回了墳墓,而伊麗莎白似乎已經承受不了一個人的孤獨。有段時間,她甚至和一個「神秘陌生人」私奔。當她的丈夫Nadasdy男爵返回城堡卻出奇地原諒了妻子的不忠行為。 在她婚姻的頭十年裡,伊麗莎白沒有孩子,因為他的丈夫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很少有時間和她呆在一起,之後,從1585~1598年,伊麗莎白共生育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 1600年,51歲的男爵Nadasdy中毒身亡。她把婆婆趕出了城堡,實施暴行更加變本加厲。在此之前,夫人對侍女秘密的虐待,常常使她們死亡的傳說已四處流傳。盡管有危險的名聲,貧困的百姓女兒們,仍然毫不猶豫地為生活去城中。有一個被叫作牙諾修的醜陋侏儒,被命令在附近的村莊尋找目標。少女們原先是懷著像去郊遊的心情進入城中。但是只要一進大門,能生還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 隨著時間的流逝,伊麗莎白越來越虛榮。但她也逐漸衰老,那美麗的容貌在一點點地消失。由此開始了傳說中臭名昭著的「血浴」。 一天,一位女僕在為40歲的伊麗莎白梳頭時不慎拉斷了她的一根頭發,暴怒的她瘋狂抽打這位女僕耳光,鮮血從女僕的鼻子中噴了出來,飛濺到了她的臉上。而當女伯爵在鏡子中觀看自己臉上被血濺到的地方時奇跡出現了。被鮮血沾染過的皮膚逐漸退去了時間的痕跡,恢復了從前的靚麗。她大喜過望。 她向她的幾個幫凶咨詢,使她相信處女的血就是傳說中的活力之泉,讓在其中的沐浴的人找回青春。她下令割斷那個女僕的喉嚨並將鮮血倒入一個巨大的桶中。伊麗莎白就在還溫熱的血中沐浴。 於是,一場恐怖的儀式開始了。在巫師的幫助下,上百的少女被綁架,都是年輕貌美的處女,帶到伊麗莎白的城堡,折磨她們並且抽去血液。伊麗莎白還經常啃咬那些少女的脖子和胸部,從那創口吸取鮮血,撕吃肌肉。從此以後,女伯爵便開始用處女的鮮血來沐浴自己,每當她從充滿鮮血的浴缸中出來時,青春的光輝似乎又回到了她的身上。 伊麗莎白的奴才們在附近的村莊中以僱傭女僕為借口騙得了許多處女進入女伯爵的城堡,而少女們被榨幹了鮮血的屍體被拋棄在城堡之外。 根據審判的記錄,夫人的男僕作了如下的證供:「夫人的房間中一直都有四、五個裸體的少女,因為身上沾滿了血跡,整個看起來像炭一樣黑黑的。」維也納的住處,房中像血海一般,沒辦法行走。為了要到床上睡覺,在地板上灑灰以防滑倒。 她更是向德國的鐵匠訂購了全套的處刑工具;於是不久之後,在她度過了她大部分成年時光的Csjethe城堡的地下室,一座規模宏大的處刑室建成了。除了那著名的血浴之池和鐵處女以外,還有刺之牢籠和吊在天花板上的鐵刺球。她命令蹄鐵工製造像鳥籠般的東西,有銳利的鐵刺朝向籠子裡面。用滑車的裝置把鳥籠高高的掛在天井上。殘忍的多爾可(英文名Dorka)把少女關在籠中,拿燒紅的火鉗向她們刺去,少女一往後退,鐵刺就會刺在背上,直到她們自己把自己穿在了那些鐵刺上。其他人則被放在那個刺球中(空心,但是內部有朝向球心的鐵刺),那個刺球被推動後象鍾擺一樣不斷做單擺運動直到關在裡面的少女的身體被完全撕碎。處刑之時伊麗莎白會站在刺籠下面,雨點般的血,就會落到等待洗浴的伯爵夫人身上。這樣就可以享受鮮血淋浴了。 當時在維也納,她「沾滿鮮血的伯爵夫人」之名已不脛而走。根據傳聞,她在維也納的住處每夜都會聽到少女的哀嚎。等到天亮,街上有血在流。 伊麗莎白的恐怖統治持續了很多年。傷亡數字已經上升到了三位數,這是後來被從女伯爵的寫字台上找到的花名冊所確認的。死去的少女的屍體或者被燒毀,或者被埋到了城堡下面,或者拋於野外任野獸吞食。恐怖的震波穿透了鄰近的鄉鎮,但是沒有人敢站出來揭發女伯爵的獸行。就連那些本應該為維持和平和公正負責的神職人員也都保持沉默。 謠言雖說是謠言,但伊麗莎白的立場漸漸危殆。一個極有權勢的貴族也不可能濫殺多達600人而安然無事。但是,對她的暴行所採取的直接行動一直沒有被施行,直到她已經把周圍城鎮所有的少女「耗盡」。盡管如此,她還是過於大意。無法滿足於地位卑下的平民少女的血,竟還想要貴族少女的血。她開始將魔爪伸向那些較低級的貴族婦女。她建造了一個虛假的學校,欺騙那些貴族出身的少女來她的城堡並承諾對她們進行教育,僅僅是為了把她們折磨至死。在她馬拉松般的屠殺的末期開始變得草率了,她隨意將受害者屍體扔出城外讓野獸吞食,或者讓神甫把受重傷的少女活埋。 一個神甫最後終於向匈牙利的馬提亞王通報了此事,後者開始對女伯爵的所作所為進行調查。 搜查卻特城的行動在1610年展開。12月30日,伯爵夫人的表兄圖爾索(匈牙利名Gyorgy Thurso)伯爵,率領一隊士兵和騎兵包圍城堡。在臨攻破城堡的那一刻,堡里都還在進行著血腥殘酷的殺戮。當他們到達城堡時,所見到的場景比預計的要可怕:拿著劍的官吏,舉著火把走向城堡的地下室,異樣的氣味撲鼻而來。一個死去的少女倒在門廳,另一個已經奄奄一息了,全身被刺滿了洞。另外一些則被吊在地下處刑室的天花板上,像被消化過的死鹿一般。50多具屍體被從城堡地下發掘出來。往裡去可以看到其他的屍體。也有還剩一口氣的活人。據生還者的證言,她們最後在沒有食物可以吃之時,被迫吃被殺的同伴的肉。男爵Thurso和牧師Janos Ponikenusz找到了那本在伊麗莎白卧室梳妝台里的花名冊(牧師Berthoni的日記),列著被屠殺的650多位少女的名字和被殺的細節。(Aadras Berthoni是Csejthe村路德教會的一名牧師,當伊麗莎白命令他將那些被吸幹了血的屍體燒掉時,他意識到了事實的嚴重性,於是他將自己的懷疑和猜測在他去世前全部寫入了日記中。) 女伯爵的三個女巫同謀被抓去了,而女伯爵本人則被關在了自己的城堡中。 1610年,女伯爵和她的同夥被帶上了法庭。三個女巫在長時間的嚴刑逼供後終於坦承了全部罪行,但是她們試圖減少她們在這次恐怖事件中的重要程度。在17世紀的匈牙利,監獄中的犯人是不可能獲得假釋的。三個人都把罪行推到了一個在審判前幾年就死去的同為女伯爵同謀的女巫身上。超過200個證人被傳喚到法庭,但是大多數人都只能提供一些道聽途說的消息做為證據。但是,這些供認還是和馬提亞王和他的士兵所親眼見到的恐怖景象一樣,為法庭對女伯爵的定罪提供了足夠的證詞。 1611年1月,審判在匈牙利的Bitcse(畢滋歇城)舉行。但伊麗莎白並未出庭應訊,也沒有承認任何罪行。 這里我必須小小的離題一下,伊麗莎白不能出庭的原因不是出自她自己的選擇,事實上,她一直懇求逮捕她的馬提亞王替她開脫罪責。但是,對她來說很不幸的是,馬提亞王和她並沒有利益關系,將她的審判安排成向大眾公開。雖然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她的罪行,我們還是得注意到她並沒有被允許出席她自己的審判並為自己辯護。 她的同謀比較慘些,沒有受到恩惠和寬恕。共犯尤娜和Dorottya Szentes,手染基督徒之血的邪惡女巫,在她們被扔進火堆之前,用燒的發紅的鉗子扯掉了所有的手指。另一個則被砍頭並且屍體被穿在了樹樁上。還有一個叫Erszi Majorova的女巫,則在遲些時候被砍頭。 由於受她的貴族出身所保護,伯爵夫人並沒有和她的同謀一樣下場悲慘。不過圖爾索(英文名Thurzo)在1611年判她永遠不得踏出她自己的城堡一步。有傳言說他是在」參觀「了那個受刑室之後做出如上判決的。(在拒絕擔當隨軍牧師之職後,她被宣布判終身監禁,要被關在城堡中直到死。) 判決確定後,石工就前往城裡把所有的窗戶封死。她雖然活著,卻像被葬在巨大的黑暗的墳墓中一般,可以透過光線的地方,全部封死,不留一絲縫隙。最後為了要送食物和水到她的房間,才在牆上鑿了一個小洞。 所有的審判文件被深藏在古堡中,男爵圖爾索留在了城堡中。 1614年7月31日,54歲的伊麗莎白向來自Esztergom教區的兩名牧師口述了她的最後願望和遺囑,她希望她家庭的財產能夠在她的孩子中間平均分配,然而她的兒子保羅及其後代將是基本繼承者。 1614年8月14日,一個獄卒想好好看看這位女伯爵,因為據說她當時仍是匈牙利最美麗的女人之一,在那個小洞里瞥了一眼後,他發現她面朝下躺在地上,已經死了。伊麗莎白·巴托利被關押的四年後,死在自己的那個小房間中。死時54歲。特蘭斯瓦尼亞的嗜血女伯爵終於在痛苦中死去了。她的屍體本應葬在Cachtice鎮教堂,但是當地居民對把這位聲名狼藉的女士葬在他們的土地上十分不滿,更別說還要葬在神聖的地方了。考慮到這些,以及她是巴托利家族最後一代的事實,她的遺體被葬在了匈牙利的東北部城鎮Ecsed,巴托利家族的領地上。 至死,她也沒有承認過自己的罪行,也沒有對她的所做所為表示過懊悔。 現在這坐關押她的塔依然矗立於斯洛伐克共和國境內。一本關於那次判罰的抄本今天還保存在布達佩斯的匈牙利國家檔案館中。度過漫長的幾個世紀。
⑷ 正常人多長時間可以抽一次血每一次可以抽多少血
現在血站規定是半年可以獻一次血,其實身體健康的,三個月也行,但血站不會同意!每次最多不超過四百CC,超了會引起各種不適,但有的人血脂的問題,很難抽出,就是身體健康也只能抽200CC。
⑸ 英國歷史喝血
李·克斯特伯爵夫人 歐洲有四大鬼宅之一的主人 在她的一生中,為她決斗而死的青年貴族,據說超過了100 個。 甚至在她60歲那年,兩位浪漫的青年詩人因為得不到她的垂青,而舉劍自殺。是什麼樣的魅力才讓他們瘋狂至此?她究竟美麗到什麼地步呢? 據野史中記載,在一次李·克斯特伯爵舉行的盛大晚宴上,她一身飄逸長裙,出現在眾人眼前。黑色長發在空中飄舞,兩顆寶石般的碧眸蘊涵著攝人心魄的光芒,火紅色長裙就像流動的烈焰一樣,包裹著她白玉似的修長身軀,整個人宛如一團移動的火之精靈。 當她停下腳步的時候,銀白色的月光從窗外照進來,淡淡的籠罩著她。在坐的紳士們個個情迷意亂,他們搞不清楚,這位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究竟是順著月光而下凡的天使,還是將要循著月光飄向天宮的聖女。 她的美麗,據說保持了近50年,而她的美麗秘方,實在令人恐怖萬分。 她用鮮血沐浴。而且只用純潔少女的鮮血。她相信,只有浸泡在她們純潔的血液中,方能不斷吸取其中的精華,而讓她永葆青春。每次洗澡前,她還要喝下至少半升的血液,她管這叫「內洗」。她洗一次澡,至少要殺掉兩個少女。就這樣,在長長而黑暗的50年裡,一共 有2800名少女慘被殺害,所有的屍體全部埋在她私人的浴室底下。這也是她的主意,因為她相信,少女們的魂魄能夠驅走衰老和遲鈍。 由於常用血液洗澡,她身上總帶著濃烈的血腥氣。 但她卻從不用任何香水掩蓋,任其自然。 美麗的外貌和血腥的氣味相結合,竟然產生里一種無可名狀的妖異魅力,使無數青年貴族為之傾倒。一時之間,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的艷名遠播歐洲大陸,連法皇路易十四也不遠千里,拜倒在其石榴裙下。有一款雞尾酒的名字叫「血腥瑪麗」便由此而來。 一直到後來,大革命爆發。憤怒的群眾將已經快70高齡的李·克斯特伯爵夫人抓住,群情激憤之下,大家將她活活燒死在她自己的浴室中。並且封掉了古堡。從此,一代艷後香消玉殞。 但是,在此後的400 年裡,每逢月圓之夜,古堡里就會傳出一陣陣如海潮般幽怨的慟哭,彷彿是千鬼夜哭,萬魂哀鳴,連10里之外布達佩斯的居民都能聽見。他們不堪其擾,請來了神甫,術士驅魂作法,結果連凡蒂岡和耶路撒冷的大師們都無能為力。最後,教皇無奈,只能將這塊地方列為禁地,禁止凡人出入。(迄今為止,在布達佩斯的郊外,這幢古堡依然貼著教皇的封印。離它不遠處,當地政府寫了塊牌子:遊人勿進) 整個中世紀歐洲有很多詭異恐怖的怪談,但李·克斯特伯爵夫人則被當之無愧的稱為頭號「血腥佳人」。 血腥瑪麗配方 1. 伏特加中放入冰塊 2. 加入西芹鹽 3. 勾兌入番茄汁 4. 添加安哥拉苦精和辣椒水
⑹ 英國女王出門必帶兩袋血液,這些血液究竟有何作用
這些血液的作用可大著呢,萬一英國女王出門在外遇到突發情況,這些血液就是救命用的,她是不會接受非皇室成員輸的血的,這是為了保證他們皇室血統的純正,並且除了血液之外,還要必帶黑色禮服,為了防止家人突然去世。
他們除了出門需要帶兩袋血液之外,還需要帶上黑色的禮服,這兩樣是必備的東西。這個家族還是非常龐大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收到誰去世的消息,如果自己的家人突然去世,那麼也可以穿上早早備好的黑色禮服,可以及時並且體面地出現在公眾和媒體的面前。
除此之外,英國女王每一次出門之前都是要帶不少於30個人的,裡面有各種各樣的人,侍從,化妝師,保鏢,造型師之類的。
⑺ 吸血鬼起源於何時、多久才吸一次血
傳說吸血鬼是高貴的歐洲王室後裔。吸血鬼的始祖是該隱。最初,英國赫爾伯特公爵三世是第一名吸血鬼。 他受到了月光的洗禮,在直視月亮的過程中,晉級為高貴的吸血鬼。現實中還存在大量吸血鬼,吸血鬼的眼睛一般為黑色,大吸血鬼的眼睛為深紅色,頂級吸血鬼的眼睛是紫金色,沉默軍團影殿是正宗吸血鬼而且沒有影子。吸血鬼傳說起源於人類對血的崇拜和恐懼。一些人認為血是靈魂和生命的象徵, 是不祥的預兆。有的人認為莉莉絲是第一位吸血鬼,也是血族中最強大的。 也有人認為吸血鬼是該隱的子孫,是亞當與夏娃之子的該隱,因為殺害兄弟,受到上帝懲罰,成為了第一代吸血鬼(有人說是莉莉絲教會了該隱吸食血液活下去)。「我對以色列的孩子說,你們不可吃任何活物的血,因為那就是它們的生命,否則你們就會受到懲罰!」(摩西律法《舊約·利未記》) 最早的吸血鬼形象難以確定,但一般來說有以下論點: 該隱,因為殺死自己的兄弟亞伯而受到耶和華的懲罰,變為永生不死的嗜血怪物,也就是吸血鬼的祖先。 注意:很多人都認為德古拉是吸血鬼的始祖,其實不是,德古拉只是十九世紀末期一位歐洲的作家筆下的小說人物,而並非來自真正意義上的吸血鬼傳說。 吸血鬼特徵則起源於一種名為卟啉病的疾病,該疾病的患者害怕見到陽光,需要以輸血維持生命,有的人因為不小心見到了陽光,鼻子或耳朵被燒傷,因而讓人感覺他們已經活了很久了。雖然只是西方傳說,但是很多人都追捧,開始電影呈現的是可怕的僵屍形象,但是後來被美化了。吸血鬼的表現類似於狂犬病和一種名為血卟啉病的疾病,因病人的行為舉止怪異令人聯想到吸血鬼,同時血卟啉病人的外觀也會發生變化(如口鼻等處壞死等等)。但這些都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一種幻想,時間一長便會衍生不同版本。細節後文詳述。「 中世紀的西方,人們在人死下葬後,發現部分屍體口鼻處有血液流出,這樣的情況會被人們認作是「吸血鬼」,認為該屍會在夜間出來吸食鮮血,故而用重石壓住屍體頭部並用木釘釘穿屍體心臟部位,通過這種方法阻止其「作惡」。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是由於人死後身體內外壓力不等,導致屍體內殘留的體液外流。 正常情況下和一般人一樣,早晚吸一次,大概每次200cc左右,如果受傷的就要大量吸血來療傷。
⑻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喝人血
不是伊麗莎白女王。
而是 伊麗莎白巴托里伯爵夫人,Elizabeth Bathory(1560-1614),一個匈牙利女貴族,一個「血腥女伯爵」。她相信人的血液能使她保持年輕,她也擁有足夠的特權來實踐她的迷信。據信有大約650人被這位伊麗莎白女伯爵殺害,他們的血被她飲用,或用於沐浴!但是後來又跟吸血鬼扯上關系了。可能會有真實的事例,但是時間會誇大歪曲事實真相。
Blood Marry.好像有種酒也叫這名字。
(參考:網路知道)
⑼ 伊麗莎白一世出門時要帶著兩袋血和喪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伊麗莎白一世出門帶上兩袋血還有喪服,伊麗莎白一世的一生是非常的傳奇的,其中的原因我想是和她的身世,還有她姐姐的影響有關。
伊麗莎白一世的父親是英國國王,叫亨利八世,母親是亨利八世第二任王後安妮·博林。伊麗莎白很大程度上繼承了父親的一些東西。但是亨利八世,是非常的重男輕女的,所以對於很大程度上對於伊麗莎白的影響很大的。
1558年3月,當時的瑪麗一世得了重病但是對於當時的並沒有後代,所以不得不按照亨利八世制定的繼承順序,將伊麗莎白作為了繼承人。1559年初,瑪麗一世病逝後,26歲的伊麗莎白在加冕典禮上,給自己戴上了一枚戒指,聲稱自己已經嫁給了國家,不會再有別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