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衰落

英國為什麼衰落

發布時間:2022-04-13 02:54:40

A. 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是什麼原因導致它衰落

曾經的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英國可謂是風光無限,然而世事無常,在經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卻迅速衰落,淪為二流強國,今日筆者就與大家分享一下英國衰落原因的幾點思考:

一、資產階級不願投資新設備、新技術

據英國國防部戰後統計,二戰期間英國軍官死亡人數在40多萬,軍民死傷總超160萬,國家財產損失接近1500億美元,航空母艦和輔助航空母艦各損失5艘、其他各種水面軍艦損失共計341艘,英國此後基本上喪失了對海洋的控制權;屋漏偏逢連夜雨的英國在二戰後由於殖民地相繼宣告獨立,其所屬殖民地也丟了個干凈;


戰爭也在不斷地吞噬著英國的國力,國家財政收入入不敷出,為了打贏戰爭,大量的真金白銀不斷地從英國流向美國,用於購買武器、彈葯用以應對戰爭狂魔德國,不斷地將英國國庫掏空,而美國等國在戰爭初期大發戰爭橫財,國力蒸蒸日上,最終,英國從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退居二線,衰弱了下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可謂是風水輪流轉。

B. 「從世界霸主到如今的落魄」,英國為何會如此衰落

英國是近幾年來混得最慘的國家,甚至可以說從二戰之後,英國的國際地位就開始一落千丈,日不落帝國已經徹底變成了一個夕陽西下的帝國。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英國沒有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其次就是英國雖然稱霸近百年,但是隨著周邊的德國崛起,英國被迫和德國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戰爭,讓英國的國力大規模消耗。最後就是因為二戰之後,世界上興起了一股驚天動地的獨立浪潮,英國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

最後就是世界獨立運動的興起,英國所屬的各個殖民地開始慢慢興起了獨立的浪潮,所以在這樣的世界大潮下,英國的各個殖民地陸續陷落,而英國的經濟主要依靠的就是殖民地發展起來的。所以喪失了大批的殖民地之後,英國的日子過得更是步履維艱了。

C. 為什麼英國從二戰之後一直衰落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先來解析英國是怎麼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它到底靠什麼才成為世界霸主

成也殖民地,敗也殖民地

依靠著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人率先開創了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蒸汽機的改良推動了機器特別是交通領域的革新,英國資產階級一手船艦利炮,一手廉價工業產品,打著“自由貿易”的幌子,大力拓展海外貿易並瘋狂進行殖民掠奪。

依靠著榨取殖民地的廉價資源和人力,英國順利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和工業化,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

▲亞非拉美獨立浪潮

此時英國最大的依仗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了,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直接在英國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暗中插手施壓,致使英國遭到孤立,隨後英國的殖民地紛紛獨立,自此英國走向衰落。

D. 英國為什麼漸漸衰弱了

英國衰落的經濟因素

英國衰落的具體表現首先是一種經濟現象,主要是隨著「世界工廠」地位的喪失後隨之產生的一系列消極因素,原來的優勢開始轉化為一些沉重的包袱,包括陳舊的生產部門,墨守陳規的技術,落後的經營管理方式等等。陳舊的生產部門是指在英國經濟中長期佔主導地位的主要是傳統的工業部門,新的生產部門發展遲緩。英國企業界的基本態度長時期是保守的,它不願採取國外的先進技術,也不重視技術教育,以至於在技術上缺乏創新,因循守舊。落後的經營管理方式是指英國經濟中長期保持了資本主義初期的那種傳統的經營管理,無論是企業經營規模和組織還是企業的管理工作都大大落後於美國和德國。這一切不僅削弱了英國工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且加速了英國的資本外流。資本過早地湧向國外,又反過來影響英國經濟的增長率,使得英國工業在世界競爭中的地位進一步削弱。
同時在經濟生活中至關重要的精英階層的隊伍在英國也不穩定。由於英國工商界的經濟待遇較差,令人遺憾地造成了大量工程及管理人才外流。

社會結構的因素

英國成為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獨特的社會結構。即它不是像當時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那樣,只有社會上層和社會下層的兩層式的社會結構,而是有一個強大的中間階層。正是這一獨特的社會結構,使得當時的英國具有了其它歐洲國家所不具有的活力,由於中產階級有條件積極地從事工商活動,從而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進程。而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從形式上看,已是中產階級大獲全勝的時期,土地貴族的政治和經濟優勢都在喪失。但這一趨勢並不意味著貴族統治階級已經消亡,已經被趕出歷史舞台了。19世紀上半葉圍繞著濟貧法的一系列政治斗爭,最終使貴族重塑自己社會主人的形象,而發了財的資產階級不得不對自己的暴發戶的形象進行修飾,並在不知不覺中向貴族階層的價值觀念靠攏。
這方面顯示出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中產階級對購買地產的熱情。購買地產不是為了進行新的農業投資,為了發展農業,而純粹是為了享受擁有土地的樂趣。換句話說,原來富有進取精神的資產階級現在已經在向土地貴族的精神世界靠攏,他們已在逐漸地放棄了他們的前輩得以成功的那些精神因素,而接受了一個與競爭性的工業精神毫不相關的新概念紳士。而這一概念本質上是舊貴族價值觀念在新形勢下的復活。正如羅素所說,「紳士是貴族為了使中產階級遵守秩序而發明的一個概念。」此外,英國貴族的結構相對鬆散,具有某種流動性,這種獨特結構也使得它比歐洲的其他貴族更易於吸收新的精英進入自己的隊伍。據龐弗里的統計,從1837至1911年間,新上升到英國貴族階層的人中,其他非貴族出身的人越來越多,從1837年左右的10%上升到1911年的43%。不僅如此,英國的實業家還開始和貴族「融合」,由此而產生的一些英國壟斷集團的特點是貴族在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個世紀以前實業家就開始與貴族在經濟上聯系在一起,以後則是在社會文化方面進一步接近與結合,迄今英國還保留了讓有爵位的人點綴大公司董事會的習慣。1978至1979年間,在英國最大的50家工業公司和24家存款與貿易銀行的主席人選中,有31位爵士和11位勛爵。當英國的企業家們開始效仿貴族的生活方式時,公司的活力也就喪失了。

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因素

英國十分重視紳士文化與生活方式。紳士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把追求一種田園式的生活放在首位,當中產階級把紳士作為自己的形象來效仿時,他就把自己賴以成功的工業精神喪失了。正如韓德森爵士所說:「英國的生活方式,即專心致志於追求悠閑的生活而非工作。」英國能在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保持著自己的優勢不被侵犯,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英國人的創新精神。這種不斷的進取和創新精神,就是所謂的工業精神。到十九世紀中葉,斯邁爾斯等人曾認為工業和農業革命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但在英國近現代的文學作品中,典型的英國式的理想是對一種田園牧歌生活方式的嚮往,而工業化卻是與「黑暗的魔鬼般的工廠」聯系在一起的。很多工業家把工商業活動只看作一種業余的事,常常有一些十分成功的企業家完全離開了工商業界,另外一些企業家盡管還在從事工商業活動,卻只把它看作一種社會責任,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種經濟上的機遇。這樣一種心態最突出地反映在英國的家庭公司的發展上,英國在歷史上最早產生了各種以家族為基礎的公司,但卻遲遲不能形成非個人性質的更大的壟斷公司。因為這些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已為自己的家庭掙來了一個舒適的環境,自己也具有了一個令人羨慕的社會地位,現在他所需要的是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周末的休假,去參加各種紳士的娛樂活動,沒有必要再糾纏於「俗務」之中了。所以,他們更樂意用一種「休閑」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社會角色。

政府的作用

由於歷史的因素,英國長期奉行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這種政策在英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工業強國時對英國的發展是有利的,因為它有利於英國向其他國家傾銷自己的產品。它是一個不大的島國,人口在1890年時也不過3740萬,迅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使得它的人口中的78%成為了城市人口,從而超過了它的競爭對手在工業方面的從業人口,所以世界的主要大國如美、德、法和俄羅斯這些主要的對手還未來得及向它挑戰。然而,就在1870年這個英國歷史上公認的頂峰時期,美德等其它工業國開始趕上來了。它們的商品不僅鞏固了本國的市場,而且進入了英國原來的勢力范圍。1870年德國的保護關稅政策,1890年法國和美國的同樣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英國的出口貿易。由於其他的各種制約因素,英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無法放棄自由貿易原則。其中固然有政府決策的責任,也與英國的各個行業有關,如棉紡業在原材料和成品兩方面都依賴國外市場,英國城市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的糧食,如實行保護關稅則勢必使英國國內市場的糧食價格上升。這些因素都使得英國政府難以採取斷然的措施。然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英國人古老的觀念,即認為政府的干預是一件只有利於少數人的行為,是一種為既得利益集團服務的事。在這樣的習慣制約下,英國政府長期未能採取一些有效的有利於發展的政策。比如對技術教育的忽視,使得英國在19世紀後期不能如德國和法國那樣提供足夠的技術工人。對一些重要的科研領域,政府也未能採取積極的扶持政策,而是任其自生自滅。甚至在20世紀的90年代,英國的職業培訓在22個發達國家中也是倒數第二。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英國政府內居然沒有一個主管工業的大臣。在經濟上英國政府未能有效地幫助自己的工業發展,但在對外政策上英國政府卻在有意無意地加重自己的經濟負擔。盡管英國的國力已經下降,並且一再發表從世界各地撤軍的聲明,但迄今仍然沒有主動撤出任何一個殖民地。就這方面而言,英國政治家們沒有正確估計自己國家的實力,在國際事務中沒有給自己正確定位,從而加重了英國的經濟壓力,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英國的衰落。

既得利益集團的種種作用

英國是一個「自由發展」的工業國,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若干利益集團。
然而,這些利益集團往往把自己的小集團的利益放在首位,並且為了謀取自己小集團的利益而不擇手段。特殊的利益集團關注的主要是分配領域,至於如何才能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效能,則不是單個利益集團需要考慮的事。這一點,在英國的勞工運動和勞工組織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勞工運動的斗爭目標主要是集中於分配領域。由於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它在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工會結構與勞資關系也具有一些特別的地方:無論法國還是德國,都沒有按行業劃分的工會。一個人能否取得會員資格,取決於其工業部門,而非其所乾的行業。這樣,一個工業部門中某一行業,為了謀取本身利益而損害其他行業或整個企業利益的情況,便無發生的可能。法德兩國工會的數目比英國少得多,參加工會的人數占職工總人數的比例,也比英國小得多。換言之,英國獨特的工會結構增加了勞資雙方達成妥協的難度。此外,工會和類似的組織降低了社會吸收新技術來重新分配資源以便對變化了的環境作出反應的能力,從而降低了經濟增長率。
這些類似利益集團發展到最後,往往產生一種本能的排外心理。比如外科醫生,如果人數過多,那麼醫生的工資水平就會下降。所以,世界上的各種醫生協會總是本能地限制其成員的增加。
利益集團的形成在每一個社會都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清除這些既得利益集團在發展中的負面影響,是每一個社會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迄今為止尚無良策可以有效解決的問題。相對而言,在一個社會發展階段上歷史越久的國家,它要清除這些利益集團就越困難,在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就越大。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它在這方面所背的包袱自然也就最沉重。

1、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保留了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性造成的),由日不落帝國到世界工廠到衰落
2、世界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潮流中,英國的資本大量輸出到殖民地,導致國內的技術和設備得不到更新(是由於資本家在殖民地獲得利益更加容易)
3、第二次科技(工業)革命中英國的資本外流
4、一戰和二戰英國損失慘重

E. 為什麼英國會沒落

我認為有以下原因,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見解:

  1. 工業革命的後起之秀太多,英國逐漸喪失優勢。主要表現在一戰前的德國,法國,美國。

  2. 資本,人才逃離,這是一個致命點!一戰,二戰導致歐洲大量資本,人才逃離,主要目的地是遠離歐洲,東亞戰場的美國,加拿大(其實德國,法國也一樣,而這也是美國在二戰前後迅速強大的原因,典型的例子就是川普就是二戰前德國移民後裔)。

  3. 二戰的消耗。很多人說一個二戰把英國人兩百年積累的家底打了個精光,

  4. 在互聯網和半導體浪潮中幾乎沒有作為。

  5. 與歐盟的同床異夢。其實英國最早加入歐盟就是眼紅法國通過歐共體迅速恢復了經濟,可是英國始終不信任歐盟,更不原因承擔責任,一直不肯加入歐元區。沒有實質的享受到歐盟成長的紅利,卻一直在脫歐的問題上扯皮!從最早的撒切爾,到現在的梅姨,一言難盡。

當然,也有高福利,殖民地的喪失,人口少這些原因。

F. 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是什麼原因導致它衰落呢

英國這個國家在近代的確是風光占盡,何止是顯赫一時,而是制霸海洋300年,號稱「日不落帝國」。

但有句老話說得好,「盛極而衰,物極必反」,英國在整個世界歷史的長河中,也只算其中的大帝國的一個,雖然已經做到超級牛了,但也免不了衰落的命運,如今看來英國還算一個世界大國,但味道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已經蛻變成美國人的跟班小弟了,真是令人唏噓。

這也能夠理解英國和法國在二戰前夕,一直對納粹德國的施行綏靖政策,不就是因為怕打仗,導致自己現有地位不保嗎?但事實證明怕是沒有用的,該來的總會要來。

G. 英國是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為什麼衰落

英國衰落的根源是沒有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了英國的科技和經濟。隨著殖民地帶來的財富不斷增加,英國的財閥不再重視科技的發展,世界科技中心轉移到統一後的德國。

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1894年,美國經濟躍居世界第一,英國被美國趕超。不久又被德國趕超,30年代又被蘇聯趕超。

國土因素:

本土面積太小是英國的最大劣勢。國土面積小,就缺乏相應的自力更生能力。無法供養太多人口,提供太多資源。英國無法形成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依賴海外3000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也意味著英國的國運時刻面臨其他大國的挑戰。

人口因素:

英國只有幾千萬的人口,想要管理面人口達4億的廣闊殖民地,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因為人口少,英國對殖民地只能採取以夷制夷的「羈縻政策」。這並不是一種很牢固的管理模式。

地緣因素:

英國作為一個島國,孤懸海外。由於英吉利海峽的阻隔,在歐洲大陸幾乎沒有領土擴張的空間。

英吉利海峽為英國提供了絕佳保護的同時,也使得英國與眾不同。





H. 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二戰後英國為什麼迅速衰落

首先,英國作為堂堂的「日不落帝國」應該不算是在二戰後迅速衰落的,或者說二戰後地位和實力的明顯下降其實是有之前很長過程的鋪墊和發展的。如果歸結英國本身內因動力不足的話,應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甚至其資產階級革命時。

不巧的是,一戰二戰促進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眾多殖民地獨立,英國因此喪失了海外原料產地和市場,這對於其經濟發展來說也是雪上加霜(雖然殖民地獨立也有一些好處,但弊端也是同時存在的)。

I. 大英帝國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大英帝國衰落原因:

一、經濟危機
從1825年到1900年,英國差不多每過十年就要進行一次經濟危機。作為工業革命母國,雖有龐大的殖民地,但不能緩解經濟危機造成的大量失業問題,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受到質疑。
這產生的三種後果:
1、工業折舊率高,經濟包袱重,再加上自身資源的匱乏,經濟恢復速度慢。
2、資本的逐利性將註定資本家更願意將國內的資本轉向更為廉價的殖民地而不是致力於本國經濟的發展。
3、經濟復甦的主要辦法是對商品傾銷地的爭奪,尤其是亞洲和北美市場。

二、德國強勢崛起
1、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已然由自由競爭時代發展到壟斷競爭時代,其兇猛的競爭者是大陸霸者,法蘭西,主要的競爭地由原來的亞洲轉變成北美。另一方面,德意志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在1871年完成統一,開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並法蘭西展開大陸霸權的爭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2、德國工業用了差不過40年的世間就走完了英國百年的道路。19世紀90年代,德國魯爾區已成為歐洲最大的重工業區。此外,德國教育的全面興起。20世紀初柏林已經成為歐洲乃至世界的學術中心。1914年,德國已經成為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強國。
3、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崛起的不僅僅有德國,還有後來影響世界格局的俄國。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
經濟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以國家的形式展開競爭,由此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也隱含著德國對英國王權的挑戰。從參戰雙方看,一方為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另一方:德意志、奧匈、奧斯曼、保加利亞。
產生後果:
1、英國自身實力的衰退,尤其是對海外殖民地控制的弱化,失去了市場和原料產地。
2、一方面,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牽制德國發展的威脅被解除。另一方面,奧匈帝國的解體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強化了德國在東歐、北非事務上的國際話語權。
3、美國的迅速崛起,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對英國的舊王權發起挑戰。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
如果把美國當做英國世界王權的繼任者,二戰依然是德國對世界第一王者的挑戰。看參戰方:德國、義大利、日本、保加利亞、匈牙利(奧匈),另一方: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俄國)。對比一戰參戰國,雙方陣營沒有多大區別。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39年二戰全面爆發,只過了20年。而1900年至1920年,英國的經濟是停滯的,本以為一戰戰後經濟能夠迅速恢復,可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讓這一切化為泡影。而這次危機帶來的後果不僅僅於此:
1、國家干預經濟主義的興起。大蕭條給資本主義國家造成前所未有的災難,不得不說和一戰的損耗有極其重要的關聯,尤其是身處戰爭漩渦中心的英國和法國。
2、蘇聯在完成兩個五年計劃,完成了經濟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成績。經濟快速發展。
3、德國法西斯的上台也採取了經濟干預政策,經濟迅速恢復。一戰後的國際格局也促發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強勢報復性反彈。

J. 英國本來號稱日不落,為何最後會衰落

英國的崛起與衰落是有很多因素決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參加兩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整體實力被削弱,其他未參戰的國家實力加強。

01、英國的崛起之路。

英國的崛起是從新航路的開辟後開始的,在新航路開辟以後,英國人開始從事三角貿易,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進行了原始的資本積累,而且在經歷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英國開始逐漸強大起來,後來英國打敗荷蘭。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並且那個時候的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幾百年,英國的地位就被打下去了。

總結:

英國的稱霸之路走的還是挺不容易的,但是世界上沒有那個國家可以一直稱霸下去,我們國家稱霸了上千年,但是最後還是因為一些原因被西方國家所超越,英國的衰落也是歷史的進程。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衰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土地法大綱是由哪些組成 瀏覽:741
越南豪華游輪多少人 瀏覽:544
嫁伊朗人送什麼禮物 瀏覽:693
印尼雅加達可以買什麼 瀏覽:170
美國為什麼打伊朗官員 瀏覽:723
印尼小米椒什麼時候生長 瀏覽:763
印尼能買什麼帶回中國 瀏覽:437
糖的印尼語是什麼 瀏覽:151
印尼大象神像代表什麼 瀏覽:119
印度白晝多少小時 瀏覽:884
印度虎皮辣椒怎麼做 瀏覽:672
英國是什麼民主共和制 瀏覽:806
義大利麵包怎麼做才能軟爛 瀏覽:165
騰沖到越南邊界多少公里 瀏覽:624
中國移動小智卡是哪個省的套餐 瀏覽:210
多米尼加有多少中國人 瀏覽:371
去印度吃肯德基多少錢 瀏覽:1002
越南和美俄哪個好 瀏覽:858
義大利移民局什麼時候上班 瀏覽:866
去英國旅遊可以帶什麼特產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