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利物浦將在什麼時間舉辦秦始皇兵馬俑大型特展
英國利物浦將在2018年2月展出至10月份舉辦秦始皇兵馬俑大型特展,展期長達八個月。
據悉,本次展覽是應利物浦國家博物館邀請,由陝西省文物局主辦、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承辦。展品以秦代兵馬俑為主,兼有東周及漢代時期的陶器、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等。展品選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館、咸陽博物館、寶雞市考古工作隊等13家文博單位。
如果滿意請採納~
❷ 墨西哥海底發現「兵馬俑」吸引大量遊客,這些雕像從哪裡來
於墨西哥海底的兵馬俑,到底有著怎樣的來歷?原來這些雕像是英國藝術家詹森·泰勒設計的,他在不同的深度和不同地點安置了400多座真人比例的雕塑作品。最初這樣做,是為了給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保護生態壞境。
目之所及的地方海水都十分清透亮堂,五彩繽紛的熱帶魚清晰可見。珊瑚、海藻等海洋生物已經與雕塑融為一體,魚兒在期間自由穿梭,一切都顯得非常自然和諧。
如果你們去墨西哥旅遊的話,一定不要錯過這里,這里會讓你體會到那些神奇的景象。
❸ 秦始皇兵馬俑被運往英國展覽嗎
http://tiexue.com:81/post2_2238331_1.html
北京時間8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部分秦始皇兵馬俑將運往倫敦,於9月13日在著名的大英博物館展出。英國媒體對這次展覽極為重視,各大報紙都對此進行了報道。
不是全部,是部分
❹ 大英博物館兵馬俑
北京時間9月12日凌晨,英國首相布朗等英國各界嘉賓500餘人,領略了中國大秦王朝文化遺產的魅力———首相先生與兵馬俑直接面對面進行了文化「心靈交流」。由陝西省文物局組織的《中國秦代兵馬俑展》於此時在英國大英博物館開展。專門讓各位貴賓參觀展覽之後,《中國秦代兵馬俑展》今天正式對公眾開放。
布朗在開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展覽開幕前,布朗親切會見了以趙榮為團長的陝西文物代表團,表示了對來自兵馬俑故鄉代表團的歡迎和感謝。《中國秦代兵馬俑展》將於9月13日在英國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集中展出秦始皇兵馬俑、樂俑、仙鶴、野雁,以及秦代青磚、瓦當等來自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120件2000多年前的中國文物。這些文物中,一級文物達51件。展覽力求向英國公眾全方位展示中國秦代軍事、文化、科技以及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的歷史面貌。此前,英方多家主要新聞媒體對秦兵馬俑一號坑的發掘情況和赴英的跪射俑、青銅大鼎等文物展品的清點交接、包裝過程進行現場直播,使觀眾親身感受了文物發掘、展覽准備階段的全過程。
作為英國首次以秦始皇為主題、展現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代歷史文化的大型文物展覽,《中國秦代兵馬俑展》的門票預售目前已超過12萬余張,打破了英國以往舉辦文化展覽的門票紀錄,令英國展覽主辦方始料不及。中英雙方為舉辦這次展覽籌備了兩年之久,展區分為兩部分,分別表現秦始皇一生所取得成就和表現秦始皇駕崩後的歷史。大英博物館方面表示,如果公眾參觀的熱情盛況繼續下去,將考慮24小時開放展館以滿足參觀者的需求。
這次展出的文物可謂是價值連城,兵馬俑、樂俑(俑的個數只有二十幾個)、仙鶴、野雁,以及秦代青磚、瓦當等來自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120件2000多年前的中國文物薈萃於大英博物館,更增添了大英博物院的魅力。在這些文物中,一級文物達51件。這些展物都配置了詳細的說明,力求向英國公眾全方位展示中國秦代軍事、文化、科技以及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的歷史面貌。相信這會大大加強西方人對中國歷史的了解。
遺憾的是,這次參展的兵俑的個數只有二十多個,無法營造出西安臨潼那樣成排成片的兵馬俑所形成的壯觀場面。但是這對於很多無法到中國去,但又對中國歷史充滿興趣的英國人來說,這無疑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這兩天,根據新聞媒體的報道,售價12鎊的《中國秦代兵馬俑展》的門票在網上預售已超過15萬余張,打破了英國以往舉辦文化展覽的門票紀錄。這次展覽預計要持續半年左右。由於前往大英博物館的遊人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於歐美洲的觀光客,所以說這次展覽的影響將不限於英國當地。
因多次去西安臨潼參觀過兵馬俑,所以這次就不準備去了。但無論如何,作為一個中國人,還是為此而感到自豪。中國的兵馬俑一到了英國,大英博物館的門檻幾乎就被絡繹不絕的參觀者踩破,甚至有人不到早上5點半開始在門口守候,以求一睹兵馬俑真容。大英博物館也不得不考慮24小時對外開放,以滿足參觀者的需要。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雖然展出的僅僅是在西安秦皇陵出土的兵馬俑的一小部分,在英國卻已然引起了轟動。在兵馬俑展出期間,每天限售的500張門票在上午9點一刻前就被搶購一空,而大約50萬張的預售票早就賣光了。雖然一票難求,但遊客依舊興致不減。曾有一名遊客早上5點20分就興致勃勃地來到博物館參觀,創下了兵馬俑展的紀錄。據估計,目前大英博物館接待遊客總數已不下80萬,比起9月份兵馬俑初到英國時增加了兩倍多。現在,它儼然成為大英博物館建館以來最賣座的展品之一,受歡迎程度僅次於1972年展出的埃及圖坦卡蒙金棺(這也是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墓穴珍寶第一次在英國出現)。大英博物館稱,聖誕節後將把閉館時間延長至午夜;如有必要,展出結束前博物館將24小時不關閉。館長感慨地說:「展出前,我們相信這些展品能吸引公眾的眼球,卻沒有想到始皇帝的吸引力如此巨大,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劉皓然)
❺ 關於19.秦兵馬俑的詳細資料
沉睡了2200多年的秦兵馬俑在1974年被陝西農民打井時發現的。
兵馬俑發現以來,曾有70多位世界各國元首參觀過,如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美國前總統卡特、里根、前國務卿基辛格、前副總統蒙代爾,丹麥女王格麗特二世,前民主德國總統卡斯滕斯,德國總理科爾,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
1980年發現的銅車馬坑是繼兵馬俑發現之後的秦陵又一重要考古發現。兩乘銅車馬的發現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車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號車重1061公斤,2號車重1241公斤。它們是 目前世界上發現最重的青銅器。被稱為「青銅之冠」。兩乘車的零部件達7000件之多,極為細致復雜。以2號車為例,有大小零件3462個,其中包括金質裝飾737件,銀質裝飾983件, 最大的零件是龜背形的車蓋,長達246米,面積約2.5平方米;最小的零件不足0.5平方厘米。從重量上來講,最重的鑄件為馬,達230公斤,最輕者為轡繩的銷釘,重量尚不足克。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這句話是法國總統希拉克所說 。
❻ 中國有幾個地方有兵馬俑
只有一個兵馬俑遺址,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不過遺址分為1-4號坑。
1、一號坑
一號坑的發現,緣於1974年3月,兵馬俑面世,當時下和村農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剛好開在一號坑的東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陝西省博物館、文管會、臨潼縣文化館聯合組成的考古發掘隊進駐秦俑坑工地。
隨著工作范圍的不斷擴大,1976年—1978年,考古隊又增添了考古、保護、照相、修復等方面的人員。一號坑發掘工作全面開展,10多個修復組展開對兵馬俑的大規模修復。
一號坑的東端排列著全身穿著戰袍的戰士俑210人,其餘每排68人,前後、左右成行,共計204人,組成方陣的後衛。坑的中間,排列著有38路戰車和步兵的縱隊,組成軍隊的主體。
2、二號坑
一號坑是農民打井偶然發現,而二號坑則是考古工作者經過鑽探的科學發現。1976年4—5月間,考古隊在一號坑的東端北側有目的的鑽探工作中,於4月23日又發現了一個有兵馬俑的坑。
1994年3月1日,二號坑保護大廳竣工後,舉行了隆重的二號坑開工典禮,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德勤親臨現場,宣布了二號坑發掘工作的正式開始。為了保證這一重點考古工程的科學化、規范化,國家文物局專門成立了二號坑專家組,以指導考古發掘工作。
秦始皇二號俑坑呈曲尺形,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
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2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
3、三號坑
三號坑的發現,同二號坑一樣,是考古隊經過鑽探的結果。繼一、二號兵馬俑坑之後,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號坑西端北側25米處,鑽探發現了一個陪葬坑,根據發現的先後,編號為三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三號坑位於一號坑西端北側,與二號坑東西相對,南距一號坑25米,東距二號坑120米,面積約為520平方米,整體呈凹字形,由南北廂房和車馬房組成,車馬房中有一輛駟馬戰車及四件兵馬俑,三號坑共可出土兵馬俑68個。
從3號坑的內部布局看,應為一二號坑的指揮部。三號坑是三個坑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大火焚燒過的,所以出土時陶俑身上的彩繪殘存較多,顏色比較鮮艷。春秋戰國之前的戰爭,指揮將領往往要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所以他們常常要位於卒伍之前。
4、四號坑
四號坑有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據推測是因為秦末農民起義等原因未建成。
(6)英國兵馬俑在哪裡擴展閱讀:
一、兵馬俑遺址簡介:
1974年2月,當地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現了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俑。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地下軍陣被挖掘出來,並建成博物館。
展出的陶質陪葬武士俑和兵馬俑共計8000個,排列成陣,氣勢壯觀。俑分將軍俑、鎧甲俑、跪射俑等。坑內還出土有數萬件實戰兵器,館內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繪銅車馬。
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展示了古長安往日的輝煌,也是長安何已會成為絲路起點的一個寫照。
在兵馬俑被發現後曾經有美國總統里根、柯林頓,法國總統希拉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等七十多位元首前來參觀;同時法國總統希拉克還說過「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這句話。
二、兵馬俑出現的歷史背景:
人殉是伴隨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隸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項殘酷而野蠻的喪葬制度 。人殉最興盛的時代是殷商時期,商代貴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陽殷墟工陵區內,已發掘的十幾座大墓中被生殉、殺殉的多達五千餘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訓,強調「明德保民」。周禮的誕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現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並未根絕。到了春秋時期,列國爭霸,時代動盪,人殉復燃。戰國時期,諸侯各國先後廢止了人殉制度。秦獻公元年(前384年),「止從死」 ,秦國正式廢止人殉制度。
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變革促使葬俗發生了變化,出現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來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當人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之後,「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
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秦俑之所以在規模、寫實程度上達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還與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開。
❼ 兵馬俑的資料
秦始皇兵馬俑是在1974年發現的,隨後在這里建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博物館,於1979年國慶節開放。
舉世罕見的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後,很快就轟動了中外,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跡,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模,威武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藝術水平,使觀眾們驚嘆不已。古城西安由於有了秦兵馬俑博物館,很快就成了我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國內外遊人紛紛慕名而來。來我國訪問的外國元首和其他貴賓,多數都要把參觀兵馬俑列入日程。
兵馬俑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先後發一、二、三號三個坑。一號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後經鑽探先後發現二、三號坑。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寬612米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在這個坑內埋有約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個。在地下發現形體這么大,數量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走進博物館的大廳,只見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齊地排列著上千個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銅色,高1.8至1.97米,一個個威武雄壯,真是氣象森嚴,令人望而生畏。還有如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4匹一組,拖著木質戰車。
兵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東的橫隊,每列有武士俑70個,共210個,似為軍陣的前鋒。後面緊接著是步兵與戰車是的38路縱隊,每路長約180米,似為軍陣主體。左右兩側各有一列分雖為面南和面北的橫隊,每隊約有武士俑180個,似是軍陣的兩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為軍陣的後衛。武士俑朋的身穿戰袍,有的身披鎧甲,手裡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組織嚴密,隊伍整肅。幾十匹戰馬昂首嘶鳴,攢蹄欲行。整個軍處於整裝待發之勢。
威武雄壯的軍陣,再現了秦始皇當年為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而展現出的軍功和軍威。
這批兵馬俑的藝術史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兵馬俑的塑造,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創作,藝術手法細膩、明快。陶俑裝束、神態都不一樣。光是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臉部的表情更是神態各異。從它們的裝束、表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這里有長了鬍子的久經沙場的老兵,也有初上戰場的青年。身高達1.96米的將軍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種堅毅威武的神情。那個武士俑,頭微微抬起,兩眼直視前方,顯得意氣昂揚而又帶有幾分稚氣。那個身披杴甲,右手執長予,左手按車的武士,姿勢動作顯示出他是保衛的車士俑。
總之,陶俑具有鮮明的個性的強烈的時代特徵。這批兵馬俑是雕塑藝術的寶庫,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兵馬俑坑內出土的青銅兵器有劍、矛、戟、彎刀以及大量的弩機、箭頭等。據化驗數據表明,這些銅錫合金兵器經過鉻化處理,雖然埋在埋土裡兩千多年,依然刃鋒銳利,閃閃發光,表明當時已經有了很高的冶金技術,可以視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
在1991年以前,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的是一號坑。1991年9月,三號坑正式開放。三號坑面積只有一號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從這個坑出土的戰車、武士和其他物品分析,這個坑可能是作為一、二號坑的統帥部。
1974年3月,陝西臨潼縣晏寨鄉西揚村村民在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打井時,意外地發現了許多碎陶人,經考古工作者探測,這是一個長方形的秦代兵馬俑坑。1976年通過鑽探,在此坑的北側20和25米處分別又發現了兩處兵馬俑坑。按照它們發現的時間把它們分別定名為兵馬俑一、二、三號坑。三個坑的總面積為22,780平方米。
一號坑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寬62米,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為坑道式土木建築結構,東西兩端各有斜坡門道5個,坑道內有10道2.5米寬的夯土隔牆,隔牆上架著粗大的橫梁,再鋪蘆席、細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磚墁鋪。一號坑兵馬俑按實戰軍陣排列。俑坑的東端是一個長廊,站著三排面向東的戰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們是一號坑軍陣的前鋒部隊。長廊南邊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邊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頭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後衛。他們手執弓弩等遠射兵器,擔任整個軍陣的警戒任務。在10道隔牆隔開的11個過洞里排列著38路面向東的縱隊,每路中間都排列有駟馬戰車。陶俑全部身披鎧甲,手執長兵器。他們是一號坑的主力部隊。一號坑共有27個探方,根據每個探方里兵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發掘後可出土兵馬俑6000餘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號坑東端以北20米是二號坑,它是由4個單元內的4個不同兵種構成的一個曲尺形軍陣,面積6000平方米,估計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馬和鞍馬近500多匹。第一單元即俑坑東邊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組成的小方陣。第二單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過洞,是由64乘駟馬戰車組成的方陣,每乘戰車有軍士俑三件。第三單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過洞,是由19乘戰車和100餘件隨車徒手兵俑組成的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過洞,是由戰車6乘,鞍馬和騎兵俑各124件組成的騎兵陣。四個單元有機聯系構成一個大陣,又可以分開構成四個獨立的小陣,能功能守,自我保護力強,反應快速。二號坑的四個單元中就有三個布有車兵,戰車佔到整個軍陣面積的半數以上,證明在秦代車兵仍為作戰的主要力量。木質戰車因為年久已朽,但車轅、輪等卻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跡,車上的銅質構件尚存在。
三號坑在二號坑以西、一號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為520平方米,僅有4馬1車和68個陶俑。它的東邊是一條長11.2米,寬3.7米的斜坡門道,與門道相對應的為一車馬房,車馬房兩側各有一東西向廂房,即南廂房與北廂房。共出土陶俑64件。這些陶俑的編組排列與一、二號坑不同。一、二號坑內的陶俑都是按作戰隊形排列。三號坑內武士俑所持兵器也與一、二號坑內武士俑不同。後者配備的有長射程的弓弩,近距離格鬥的矛、戈、鉞、劍等,而三號坑內只發現了一種無刃兵器銅殳。銅殳在秦代是一種專門用於儀仗的兵器,在北廂房內還發現有殘鹿角一件、動物朽骨一堆。可能是專供戰前占卜或禱戰活動的場所。通觀三號坑整個布局,它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陣的指揮部-軍幕。
在我國,陶俑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但那時製作的陶俑體形較小,火候低,製作粗率。而秦兵馬俑不僅形體高大,而且製作精細,造型准確,工藝水平極高。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側20米處,發掘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按照發現的順序,被編為一號和二號銅車馬。當時皆被埋在7米深的坑裡,外面用一個木槨裝著。出土時,因木槨腐朽,土層塌陷,兩輛銅車馬都殘破嚴重,其中二號銅車馬已碎成1,555片,經過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專家兩年半細心艱苦的修復,二號銅車馬於1983年10月1日正式對外展出,一號銅車馬也於1988年正式展出。
這兩乘車都是四馬單轅,呈前後縱向排列,前面的一號車應為古代的「高車」。二號車叫「安車」,分為前御室和後乘室。兩室之間隔以車牆。趕車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後乘室。乘室前面及左右兩側有三個車窗,後面留門,門窗都可以靈活啟閉,窗上的小孔可以調節空氣,從中外望。車上有橢圓形傘狀車蓋。此車通體施以白色為底色的彩繪,二號車配有1,500餘件金銀構件和飾物,顯得華麗富貴。它可能是供秦始皇靈魂出遊時乘坐的。一號車上配備有弓弩、箭頭、盾牌,駕車者帶有官帽,這說明此車是用來保護後面二號車的安全的。
銅車馬是我國時代最早,駕具最全,級別最高,製作最精的青銅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發現的最大青銅器。它的出土,為考證秦代冶金技術、車輛結構、工藝造型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❽ 兵馬俑在啥地方
陝西省臨潼縣:
俑是我國傳統雕塑藝術中特有的一個類型。秦始皇兵馬俑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現的。1974年3月,陝西省臨潼縣宴寨公社西場大隊的社員們在驪山秦始皇陵東面約1.5公里的地方打井抗旱,忽然從井中挖出了大小與真人一樣、形象逼真的陶俑。他們將此事報告了陝西省文物管理部門,陝西省文物管理局聞訊後立即派人趕赴現場,組織力量進行調查。經考古勘控發掘,竟然發現了一個面積超過1200平方米、埋藏有6000餘個兵馬俑的大坑,考古學家稱為「1號俑坑」。坑中的6000餘個兵馬俑與真人、真馬大小相仿。陶人高約1.8米,陶馬高約1.5米、長2米,形象栩栩如生,容貌各異,排列成以步兵為主,戰車相間的長方形軍隈。東端有三列橫隊,每隊70人;西部各有一列向外的側翼。坑中的俑全部是面向東方排列,間有四馬一車的38路縱隊。步兵簇擁著駟馬戰車,排列成軍陣。看上去威武雄壯,浩浩如煙海盪盪。馬俑的製作也相當精緻,兵馬、戰車等製造結構復雜,工藝技術高超,令觀者驚嘆不已。此外,坑中出土的兵器,埋藏地下2000多年還不銹蝕,將上面的泥土擦拭後,仍然嶄新鋥亮。從兵馬俑坑出土的文物來看,可以窺見秦朝軍隊素質之高、武器之良,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隨後,又在1號坑附近發現了2號坑和3號坑。2號坑從1994年3月開始挖掘,經密集鑽探和部分試掘,也已摸清地下內部基本情況。2號坑面積約6000平方米,分四個單元:由跪射式和立射式弩兵組成的方陣,駟馬戰車方陣,車、步兵、騎兵俑組成的混合方陣等。四個小陣有機結合,呈現出一幅古代軍陣的生動圖譜。根據試掘推算,2號坑內藏陶俑、陶馬2300多件,戰車80多輛。據初步勘察,3個坑聯系在一起,面積達20000多平方米,約有兵馬俑8000個以上。在地下駐有一個師以上的軍隊,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這一發現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被世界學術界譽為「世界第八達奇跡」。
❾ 兵馬俑簡介
俑作為古代墓葬的一種陪葬品而出現,秦始皇兵馬俑是製成兵馬(士兵、戰馬等)形狀的陶俑。
兵馬俑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向西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秦陵內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陵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馬高1.72米,長2.03米,戰車與實用車的大小 一樣。但兵馬俑並非按原比例還原,據記載秦國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秦俑大部分手執青銅兵器,有弓、弩、箭鏃、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青銅兵器因經過防銹處理,埋在地下兩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鋒利如新,它們是當時的實戰武器,身穿甲片細密的鎧甲,胸前有綵線挽成的結穗。軍吏頭戴長冠,數量比武將多。秦俑的臉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齡都有不同之處。
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秦國實行全國徵兵制,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有差別的主要原因。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縱觀這千百個將士俑,其雕塑藝術成就完全達到了一種完美的高度。無論是千百個形神兼備的官兵形象,還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戰馬塑造都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著力顯現它們「內在的生氣、動力、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絕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滿了個性特徵,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
兵馬俑
俑坑發現種類齊全,數量空前的青銅兵器極大地豐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領域,其中長鈹,金鉤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兵器鑄造的標准化工藝、兵器表面防腐處理技術的發現和研究填補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設計者為了再現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他們不僅僅在於追求單個陶俑的形體高大,而且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由8000餘件形體高大的俑群構成一組規模龐大的軍陣體系。右側為一個巨大的方陣,左前方為一個大型疏陣,左後方則是指揮部。那數千名手執兵器的武士,數百匹曳車的戰馬,一列列、一行行,構成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陣容。有的頭挽發髻,身穿戰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為沖鋒陷陣的銳士;有的免盔束發,外披鎧甲,手持弓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