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兵是何身份,為何能為疫情籌資捐款3300萬英鎊
英國老兵為疫情籌資捐款3300萬英鎊在網上引發熱議,這位退伍老兵名叫湯姆·穆爾,是一個上尉,已經100歲了,他被英國民眾稱為民族英雄,即將獲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他授予的爵士頭銜,為抗擊疫情,他在網上發起籌款活動,這位老兵說,他最初計劃籌集1000英鎊捐獻給醫生,他每天直播手扶助行架在自家的花園里行走,希望可以在這個25米的院子里走夠100圈,很多的英國民眾和其他國家的民眾被他的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打動,因此這個籌款的提議獲得了很多英國人的支持,在他100歲生日前破紀錄地籌集到了3300萬英鎊,這是穆爾萬萬沒有想到的。
B. 創業問題
目標是什麼?如果你在大海里航行,它就是指引航向的燈塔;如果你在黑夜裡跋涉,它就是你心中招引你的目的地的溫馨。有明確的目標在,你才不會彷徨、躊躇,才不會上演南轅北轍的悲劇。
凡成功者,必有堅定而明確的目標。他們把目標作為自己人生的航標,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直達自己理想的彼岸。在目標的指引下,他們宛如上緊弦的發條,拉滿弓的箭,展示出常人所難以想像的意志和力量,讓人一次次刮目相看。他們顯得更加朝氣蓬勃,英勇無畏,很多讓常人望而卻步的艱難險阻,似乎也在他們面前聞風喪膽。
目標,乃成功的前提,力量的源泉。
所以,想成功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嗎?先列一個目標清單!
目標有長有短,我們得抓住關鍵,分清輕重緩急。眼前利益固然迫在眉睫,終歸只是緩兵之計,只能做做跳板;長遠目標卻是人生的終極需要和最高需要,是你實現所有價值的貼身保鏢。沒有長遠目標,就像風箏在空中隨風飄盪,不知何去何從,隨時還會有斷線的危險。
那麼,現在就開始,想想你的長遠目標是什麼,說白了--你最終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個方面:
你的事業到達什麼境界?
你的財富發展到什麼程度?
你的地位上升到什麼層次?
好了,以前你想過這些問題嗎?我想大部分人會回答:是的。但是,你把這些問題具體化過嗎?你讓你的行為隨著你的目標而激越了嗎?是否僅僅停留在憧憬的層面上?是否只是在剎那間產生過短暫的火花?
在我們身邊,可以看到很多游手好閑的青年,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滿無目的地揮霍自己的黃金時代;很多已年近不惑的中年人,混混噩噩,以清茶和閑聊為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儼然已經看到了退休的那一天。還有的人,表面上看忙忙碌碌,其實心中苦不堪言,因為他們是為生計而奔波,從來不曾享受過生活的快樂和成功的甜蜜。或許,他們也有過豪情萬丈,只是在歲月的長河裡,漸漸消磨了鬥志。
那麼,究竟我們該怎樣制定目標?長遠目標和眼前利益的矛盾該如何協調?怎樣為我們的目標而奮斗呢?
首先,為了長遠目標,選擇眼前利益時要三思而後行。很多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是很盲目的,他們在還沒有想好自己想干什麼的時候,就已經為了一份工資而簽約了。在不喜歡或者並沒有多少前途的崗位上,徘徊,猶豫,浪費寶貴的時光不說,甚至耗盡心智和鋒芒。好男兒志當高遠,莫讓眼前利益絆住自己的腳跟。看不到目標的日子比死還可怕。
第二,長遠目標的確立是個探索的過程,只有勇於求索者才能迅速把握。固然有很多有志之士立志在少年,如孔子在15歲時就立志向學,日本高僧日蓮法師12歲便立志成為最頂尖的人物,政治家拿破崙也是在少年時就把權利定為終生的追求……但更多的成功者是在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磨難之後,才找著自己人生的方向的。如果眼前利益僅僅是謀生的手段,當適合你發展前途的機遇出現時,一定要有果斷放棄的勇氣,不能有絲毫拖拉和遲疑。反之,如果因為一時的猶豫或對安穩現狀的留戀,放走到手的機會,可能你的一生的結局也會因此而畫上句號。
第三,長遠目標要遠大。如果你的目標建立在現實可能性上,而不是對未來的憧憬上,你的目標十有八九是短淺的。你的潛能遠在你的想像力之外,「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的眼界越寬廣,你的潛能發揮程度越大。正如高爾基所言,「目標愈高遠,人的進步愈大。」
可能你的目標永遠不會實現,但是,它激勵你煥發出的能量,足以使你到達常人不能到達的地方。有這么一個故事,兄弟二人,都從倫敦出發,一個目的地是北極,一個目的地是北愛爾蘭。結果,兩人都沒有到達自己的目標。然而想到北極的人卻到了北愛爾蘭,想到北愛爾蘭的人僅僅走到了英格蘭的北部邊界。你看,退一步而言,遠大目標還是勝過短淺的目標的。
第四,目標刻在水泥上,計劃寫在沙灘上。這是英國人的一句諺語。長遠目標,不能見異思遷,動輒就變。一旦確立,應作為你終生的座右銘和真理,一般不再隨意更改。愛迪生說過,全世界的失敗,有75%只要堅持下去,原都可以成功。成功最大的障礙,就在放棄。好比非洲豹覓食獵物,偷偷盯住一隻羚羊後,抓住時機,驟然出擊,在飛奔追逐的過程中,決不旁騖別的任何一隻。日本有句俗語:「再冷的板凳,坐上三年也會捂暖。」成功屬於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的人。
計劃,是為目標而制定的行動綱領。它是為目標而服務的,可以隨時隨地調整,直到最佳方案。切實可行的計劃,可以使你少走許多彎路。有人說,一個好的計劃,能節省你5年的時間。毫不誇張。如果你已准備好創業了,請不要吝嗇定計劃的精力,盡可能使其詳盡,可執行性強。
第五,在實現目標的策略上下功夫。有了夢想,夢想漸漸清晰,最終凝聚成了你的人生終極目標。然而,這個目標似乎太遙遠了,遙遠得幾乎無法企及。是的,中間的確橫亘著萬水千山,你急不得的。最好的方法,是把目標細化,猶如剝洋蔥,一點一點地把它分解,由大到小,由長到短,直到一無所有的現在--從零開始!那麼,10年的,5年的,3年的,1年的,半年的……直到眼前,你會突然發現自己該馬上去做什麼了。而且精神百倍,因為你已看到,自己正走在通向夢想的路上。
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日本人,在1984年的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奪得了世界冠軍,震驚了所有的人。記者采訪時,他只說:憑智慧戰勝對手。很多人不解。直到10年後他才在自傳中解開謎底,原來,他事先把40多公里的賽程分解成了若干段,並且找好標志,比如第一個標志是棵大樹,第二個是個紅房子……開始後每一段都以百米沖刺的速度來跑,在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到達之後,沖向下一個目標。
如果他的目標只有終點的那面旗幟呢?恐怕不到一半就已疲憊不堪了。我們的人生旅途也是這樣,促使我們放棄目標的,往往不是挫折,而是倦怠。
那麼,列一個人生目標的清單吧,還猶豫什麼呢?你的一生就從這個決定開始。它指引你始終如一地沿著一個方向,它激發出你非凡的智慧之火,它使你眼界開闊心胸寬廣,它使你更珍惜現實,平凡在日子裡也充滿夢想……
目標本身,就是力量!
C. 美國有人研究過第三方理財或者個人理財嗎誰知道外國人這方面的成果論文
如何融資一直是大家關心的一個話題。當我敲一個字一個字給你。下面的文字是絕對不會被復制。
銀行是一個嚴謹的紀律,像葯一般,需要望聞問切,以提供最佳的財務解決方案,在財務咨詢,您需要提供收入,支出,資產(股權投資基金的房子汽車保險等),負債及財務目標,如專業的理財規劃師將為您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
在一般情況下,第一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先學會財務會計,發現通過計費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合理和不合理的項目,進而可以降低成本。
其次是保障保險,保險在非常大的財務管理中的作用,即使你賺了50萬,100萬,如果沒有保險保障,有可能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護是必需的,建議啟動保障型保險,如意外險和健康險的開始。
再次,現金流按照專家的建議和光禹財務公司的客戶群來發現,一般需要儲蓄3-6個月的生活總開支來應付這種突發事故,疾病或臨時性失業導致沒有收入來源。例如,我的月消費是3000,有多少閑錢,我要離開?一般來說3000X3 = 9000元,3000X6 =18000元,建議保留活期存款10,005左右。
存款債券和黃金。真正的低收益存款,當日銀行貶值的一天。事實上,債券收益率不高,是對沖工具,如,有一些喜歡。而黃金,除非你是一個職業炒家,還是有超過一百萬的資產,這是不可取的人,以降低資產持有黃金以對沖通脹。
定投的基金是高風險,高收益的穩健保證有收益的。前者買入股票型基金,後者以購買債券型基金或貨幣。確定基金的類型,選擇基金可以資助表現,基金經理,基金規模,基金投資方向偏好,基金收費等來選擇。基金業績排名已在網上。聽起來有些股票或指數型基金可以選擇ETF。定投的後端付費的最佳選擇,同樣標的的指數基金應該選擇管理費,託管費低。如果沒有提出具體建議,穿好鞋腳知道。
在一般情況下,開放式投資基金有兩種方式,並定期固定單一投資。所謂基金「定額定投」指的是投資者在每月固定的時間(如每月10天)以固定的金額(如1000元人民幣)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類似於銀行的分期付款的方式。由於基金「定額定投」起點低,一個簡單的方法,所以它也被稱為「小額投資計劃」或「懶人理財」。
基金定投具有類似的特點長期儲蓄能積少成多,平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它具有自動逢低加碼,逢高功能更少的代碼,無論市場價格變化的總能獲得一個比較低的平均成本,定投基金可以順利出網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場的波動性。只要選擇的基金有整體增長,投資人就會獲得一個相對平均的收益,不必再為入市時機的問題和挫折。
上的股票。股票是高收益的人可以得到,而且產品不可缺少的金融工具的盈利能力。然而,在一般情況下,能夠使只有四個人,機構投資者,兩個專業貿易商,三十年資深投資者的資金在股市,四個人學習,幫助他人權力。另外,如果我們能掙錢的,僅僅是因為運氣,如果三個人在你面前可以不賺錢,我們可能會做第四個,幫助他人學習的人的力量。隨著機械手的光禹雄厚的財務實力,更容易從股市賺到錢。
D. 英國人與德國人談判風格的對比,或者文化的差異都可以,要求詳細一點的,分數不是問題
英國人的談判風格
1、英國人不輕易與對方建立個人關系;
2、重視禮儀,崇尚紳士風度;
3、不能按期履行合同,不能按期交貨;
4、做成生意的慾望不強。
英國人的紳士風度為眾人所知。由於民族工業的發展,航海技術的發達,強權加外交形成了帝國聯邦,多少年來形成嚴格的等級觀念及不同禮儀。英國人善於交往,對人和善,容易相處,談判較靈活,對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在商務談判中富有「外交色彩」。由於「外交色彩」也使談判達不到商務談判的節奏。
對英國談判者自應禮儀相待,否則不夠「修養與風度」,兩者交往會有距離。英國人喜歡對方與己「同級」亦具「紳士的風度」,對話會更容易。否則,「紳士風度」的另一面------高傲,也會被「外交色彩」掩蓋著悄然而出,戲耍你一番而不解決問題。此外,應利用其「修養與和善」,揭露其技術、價格上的問題,使其窘迫而放棄所持立場向自己靠攏。只要保持禮貌相等,適當直率從事也可以使其松垮態度得到改善。
如何與英國人做生意?
談到英國人和他們的談判作風,我們可以看出,英國各地區有某些共同的特徵。你應該注意,聯合王國由四個民族組成,而不是一個,現在這四個民族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
英格蘭當然是最主要的民族。事實上,其它國家提出英格蘭時,往往本意就是指聯合王國。而且,大多數英國人在談論英國時也用英格蘭代替,但有時這樣做並不適當,他們不自覺地漠視了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人的情感。因此,不要把英格蘭人叫做英國人。
英國商人有一個共同特徵,這就是他們對出口的幾乎所有產品經常延遲交貨。進口英國商品的商人對這一點一致抱有不滿的態度,並且也是各地的商人都知道這一點。英國人對這個問題已有很多論述,並且也作了很大努力去改變這一點。但是,英國依然沒有什麼改進,也沒有採取什麼有力措施,那種拖延意識依然牢固地存在於現代出口貿易中,要使這種局面改觀,得需要好多年。此外,要使世界各國的客商消除對英國的這一印象,即使用不了幾代人的時間,至少也需要很多年。英國為什麼有這種壞名聲呢?我不知道。很多在英國建廠的美國和日本公公司已經設法使他們的出口產品的交貨日期符合國際標准,但即便是福特和通用汽車公司,也不能徹底根除這一問題。
當英國經理在國外談判時,這總是一個問題。有了這個公認的缺點,英國談判者很被動,經常不得不接收一些本來是過於苛刻的交易條款。談判者會在一份英國合同上就交貨訂立索賠條款,因為只有這樣才可靠。即使英國人保證准時交貨,對方也會以下列問題反擊:「如果你確實可以准時交貨,那麼,你不必害怕索賠,而你如果害怕索賠,你顯然不能保證按時交貨。」
英國是19世紀初期第一個進入工業化的國家,那時英國的公司在技術上占據世界領先地位,並在舊殖民帝國體系中取得壟斷地位。這種情況可能使他們養成了不遵守交貨時間的習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1945到 1955年,英國再次擁有一個壟斷市場,它的很多競爭對手已退出商業領域,直到後來治好戰爭創傷。另外,當時英國所生產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賣掉,這又使英國人忽視了作為現代貿易國家應該遵守的基本要求。如果交貨條件是貿易的唯一標準的話,那麼,除非英國能夠做出改進,否則它在出口貿易中會遭受滅頂之災。幸運的是,交貨條件只是英國產品出口的條件之一,在很多情況下,這個條件也不是很重要的條件。
英國是一個貿易大國,雖然它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份額不斷下降,但其出口絕對量依然在擴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第一,英國的工業技術具有一定的優勢;
第二,英國人具有較強的科學和技術發明創造能力,這使得英國貿易商可以將其產品銷往世界各地。
可是科技不再由英國壟斷了,「朝陽」工業(如通訊工業)對英國是個挑戰。一旦競爭對手掌握了新技術,英國就再也不可能有技術能力避免其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迅速下降。
在這種不幸的結果(對英國人而言)到來之前,不能說英國談判者已進入了死胡同,人們指責英國「交貨道德很低」,(換句話說,英國的貿易夥伴不信任英國所做出的承諾(但人們又覺得英國的技術不錯,這是英國談判者在與世界其它國家進行交易時經常碰到的。只要他們能在優點缺點之間取得有利於他們的平衡,他們就會長期占據國際貿易舞台。
另外,在最近,大多數面向出口的商業談判者採取了與他們的外國客戶建立經常的直接聯系的做法。毫無疑問,英國公司相對於他們的競爭對手來說不善於從事日常的業務訪問。也許英國公司為了在這方面與競爭對手競爭,他們也開始改變了做法。毫無疑問,如果你要在出口市場上保持較高的銷售量,經常派出高級經理人員去各國訪問是極其必要的。這樣不僅加強了和客戶的聯系,而且也是間接提高了胸在當地代表機構的地位和干勁。
英國談判者有另外一個弱點,即除了說英語以外不會講其它語言。把英語當作母語的人總有點傲慢自負,他們設想世界上其它人都會講英語或學英語。他們是不會很快改變的,因為許多國家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只有法國是例外。
英國人口有5600萬,其中4600萬是英格蘭人,他們在國際貿易中代表英國。英國人素有紳士風度,在交易中即使形勢對他們不利,他們仍保持高度誠實,盡管他們大部分人並不是真正的紳士。例如,英國經理中有 80%以上的人不合格,僅有7%具有大學學歷。他們的經營方式缺乏正規的標准,和國外經理相比,他們的素質很差。
他們在進行談判時,事先准備很差,在談判的關鍵階段又非常固執已見,也不願花費很大力氣。英國大部分有能力、有成就的企業家都不是在英國出生的,這並不是偶然的。戰後許多外國人從國外移居到英國,許多人成了商店老闆和小企業家,有的成績顯著並成功地取代了當地的企業家,這一現象最好說明了英國人經營管理能力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英國人在美國生活得很愉快,工作也相當出色,這說明問題的症結在於文化傳統而不是在於天生的素質。
從英國談判者的頑固態度中,可以看出他們缺少商業管理素質。他們採取一種非此即彼,不允許討價還價的態度。因此,很多傳統企業被新型企業家接管和重組,是不足為奇的,因為這些新型企業家了解世界市場的變化並准備嘗試新的方法。投資不力,忽視質量,拖延交貨和不守信譽不應該成為英國人驕傲的資本。
如果英國公司把這些缺陷改正,他們可以在世界上作出奇跡來。英國談判者締結的很多合同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利潤,並爭取到了持續不斷的業務,這說明英國並不是完全沒有希望了。作為一個國家來說,不應自暴自棄,要克服掉本身的弱點。
蘇格蘭人可分為兩部分:有一部分生活和工作在蘇格蘭,另一部分分散在世界各地。我們可以想像第一部分人很具有理財意識,這使他們非常小心謹慎,只是有時太過分,致命使企業不能繁榮。另一部分人在所處的社會中保持很高地位,同時也保留了他們的理財意識。
在蘇格蘭,很少有機會建立一個真正大的企業。它的經濟只佔英國的1/10,很多關鍵的企業是其它國家建立的,只有愛丁堡的金融中心是個例外。並且,它的很多資金投到其它國家和地區。因此,大多數有才能的談判者都移居他處,在新環境中發揮他們的出色才能。蘇格蘭人總是把精力放在錢的問題上,但由於他們缺少貿易資源,所以在國際貿易中不佔有重要的位置。
在和英國人交談時,應注意不要涉及愛爾蘭的前途,共和制優於君主制的理由,喬治三世治理英國經濟的方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承擔義務最多的國家以及大英帝國的崩潰原因,等等。
安全的話題包括天氣、英國的繼承製度和皇室家族條注意不要說「英格蘭的女王」,尤其在威爾士和蘇格蘭更不能這么說。要說「女王」,或正規地說「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國王」。
在夏季(即從學樣放假開始的7月初到8月底)貿易活動不太多,另外,從聖誕節到元旦這段時期也是如此。英格蘭從1月2日開始恢復商業活動,但在蘇格蘭,一般要到1月4日以後。去英國做生意時,可以打幾次高爾夫球,很多合同就是在打高爾夫球期間簽訂的。
一般講,除了個別例外情況,英國旅店、餐館和商店向你提供的服務,其標准比不上美國。但是,遇到這些情況時,你也不必小題大作,怨天尤人,因為他們的服務水平就是這樣,並不是針對你一個人的。
英國人總是悶悶不樂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比其它國家的人更少得到服務。這種狀況你是無力挽回的,因為他們的這種性格已經根深蒂固。
德國人的談判風格
1、思維縝密,考慮問題周到,有計劃性;
2、十分講求效率;
3、十分自信、自負;
4、重合同、守信用;
5、對待個人關系非常嚴肅。
德國人與英國人的談判方式迥異。德國人的談判特點是准備工作做得完美無缺。
德國人喜歡明確表示他希望做成的交易,准確地確定交易的形式,詳細規定談判中的議題,然後准備一份涉及所有議題的報價表。
在談判過程中,德國人的陳述和報價都非常清楚、明確、堅決和果斷。他們不太熱衷於採取讓步的方式。
這種談判方式與德國人的性格有著驚人的相同之處,他們考慮問題周到、系統,准備充分,但缺乏靈活性和妥協。
如果經驗豐富的談判人員運用這種方式的話,它的威力是很強大的,這在報價階段尤其明顯。一旦由德國人提出了報價,這個報價就顯得不可更改,討價還價的餘地會大大縮小。
與德國人打交道的方法,從程序上看,最好在德國人報價之前就進行摸底,並做出自己的開場陳述。這樣可以闡明自己的立場。但所有這些,要做得快速。因為德國人已經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他們會非常自然、迅速地把談判引入磋商階段。
如何與德國人做生意?
德國人有一種名符其實的講效率的聲譽,他們有巨大的科技天賦,對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他們企業的技術標准極其精確,對於出售或購買的產品他們都要求最高的質量。如果你要與德國人做生意,你一定要讓他們相信你公司的產品可以滿足交易規定的各方面的一貫高標准,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對你在談判中的表現的評價取決於你能否令人信服地說明你將信守諾言。
他們在進行商談之前肯定要進行充分的專業准備。這種准備不僅針對你要購買或銷售的產品,而且也包括仔細研究你的公司,看你是否可以作為一個潛在的商業夥伴。例如,他們想知道你的公司資信到底如何,你的建議是否反映出這種資信。在資金問題上,他們特別保守,不願冒風險。因此,你應該准備回答關於你的公司和你的建議的詳細問題。
他們的企業融資大多依靠銀行(和英國不同,他們不依賴證券市場來籌集企業資金)。世界上的銀行都是小心謹慎的典範。
德國能夠發揮作用,在於它具有經濟勢力——堅實的貨幣(憲法規定貨幣由聯邦銀行而不是由政府控制)和強大的生產力,就是這種實力的兩個象徵,而這種實力並不是建築在高度投機性的投資之上的。德國人只對牢靠的項目投資,使用妥善的融資手段,從而穩固地獲取收益。他們選擇合作的外國公司,必須是可以提供一些當地沒有的東西,並且必須是不會使德國的經濟力量受到損害。
因此,德國人寧願購買本國產品,並不是純粹出於民族主義(不像法國人那樣)。國內公司比國外公司受到更仔細的審查。德國公司一般在當地都已取得信譽,因此如果它能達到必要的標准,它就比國外的公司更容易得到生意。但德國並非在所有的技術和產品方面都處於壟斷。如果外國人在技術方面有德國比不上的優勢或者外國人的產品具有德國人所要求的高標准,他們也會購買這些外國產品。
你要向他們表明你公司的產品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而做到這一點是很艱難的。不要認為你可以輕易地把你那具有獨特價值的產品賣給德國人,雖然這種產品是他們急需的。他們可能是渴望購買你的產品,但是從他們的談判方式上,你絕看不出這點。
德國人非常善長商業談判,他們一旦決定購買就會想盡辦法讓你讓步。德國談判者經常在簽訂合同之前的最後時刻試圖讓你降低價格,因此,你最好有所提防,或者拒絕,或者作出最後讓步。他們會對交貨日期施加壓力,尤其是當你從英國的美國分公司向他們供貨的時候(英國人不按時交貨的特點使它在歐洲聲名狼藉)。他們的理由是他們自己有極其嚴密的生產計劃,因此你必須保證按時交貨,以滿足此種生產計劃。因此,為了做成生意,你不僅要同意遵守嚴格的交貨日期,可能還要同意嚴格的索賠條款。為了保護他們自己,他們甚至可能會要求你對產品的使用期作出慷慨的擔保,同時提供某種信貸,以便在你違反擔保時他們可以得到補償。
事實上,當你處身於德國人所安排的風暴如畫的談判環境地——例如在一間漂亮的並且可以俯瞰四周綠色田野的房裡——你可能會不知不覺地接受任何條件,大部分德國的工業企業都是在戰後重新建立在現代化的建築之中(內部和外表是如此),周圍的風景通常很優美,特別是在巴伐利亞州。
德國人最善長討價還價,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具有爭強好勝的個性,而是因為他們對工作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無論你的企業在你自己的國家裡多麼有信譽,他們都要調查你的企業的情況,只要可能,還要讓你的產品在他們的或你的工廠中作實際演示。在他們開始討論你的產品價值之前,正要向你和技術人員及客戶了解情況。因此,你在交易的初期不能太著急。
在德國做生意麵臨一個競爭的環境。談判者會利用這一事實對你的價格施加壓力,他們經常提到潛在的競爭,使你不至忘記這一點。由於他們和你做生意是因為他們目前不能在當地得到你的產品,所以他們會利用其他人的競爭來向你的產品進行挑戰。競爭是真實存在的,而你對市場的佔領可能只是暫時的,所有這些因素加起來,你必須下定決心才能避免在價格上作出過多讓步。
為了打入德國市場,你一定要在各方面都幹得十分出色。為了保住市場,你必須保持技術上的領先。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達到並保持高質量標准。否則,你的技術就會被德國競爭者獲得並加以改進。
德國談判者的個人關系是很嚴肅的,他們希望你也如此。如果你和德國談判對手不熟悉,你要稱呼他「史密特先生」(或「史密特博士」),而不要直呼其名「弗里茨」如果對方是20歲以上的女士,你應該稱呼她為「史密特夫人」,穿戴也要正規,要習慣於在所有場合下穿一套西裝。無論你穿什麼,不要把手放在口袋裡,因為這被認為是無禮的表現。
如果你在商業談判時遲到,那麼德國人對你那種不信任的厭惡心理就會溢於言表。因此,你要准時到達,並牢記他們通常比美國上班時間更早(早上八點以前),而下班更晚(有時到晚上8點)。 只要你的產品符合合同上的條款,你就不必擔心付款的事情。德國人對其商業事務極其小心謹慎,在人際關繫上又正規刻板,並且從外表就可以看出那種天生具有的競爭性。
E. 聽說百度老闆是英國人
網路創始人、CEO 李彥宏 無甚演技,但這並不妨礙他扮演許多角色,這位相貌英俊的年輕人至今已扮演了下列角色:夢想者、高談闊論者、公司里的穩重者、公眾演講者、作秀的CEO、時尚媒體追逐對象。
現在,人們關注的是,他會不會即將有一個新的角色:如果近來一則傳言屬實,網路將在納斯達克上市,李彥宏將成為上市公司CEO。當然,這樣的傳言倒並非完全是道聽途說,據說網路公司內部已經給予職工認購股權書。而盡管沒有肯定,但網路方對於上市的報道倒也從沒否認。
「參照」美國公司長大
李彥宏今年36歲,他能面對上千人的演說毫不怯場,但對他外貌英俊的誇獎卻讓他靦腆。
作為一位科研出身的企業家,他正在與工作中的眾多不如意之處做斗爭。但他很願意承認,他一直尋求將美國的矽谷創業模式移植到中國。這種模式在美國已有30年歷史,但在中國僅有幾年。
實際上,網路一直是「參照」美國公司長大。不僅公司文化,更在於它的經營模式。這和李彥宏8年的美國生活背景關系密切。當然,網路這一良好的「生活習慣」的一個最直接的好處在於,「對於獲取風險投資而言,這是一個有效的辦法」。李彥宏說,對於風險投資商,所有的計劃還不如你對他們指著一個在納斯達克表現良好的美國公司說:「看,我就要做這樣的模式。」
實際上,在2000年1月,李彥宏和他的同伴徐勇就這樣獲得了一筆一期固定投資120萬的風險投資回國創業。當然,接下來他們也並沒有讓投資者們失望。
哪怕一開始網路還在虧損的時候,它已經把國內其他同類公司拋到一邊。這首先得益於公司的經營模式。實際上,美國式的經營模式並不是一個被動的選擇,更多的是李彥宏多年觀察後得到的積累。
李彥宏剛著手創辦網路的時候,國內有「搜索客」、「悠遊」等為數不多的專業搜索引擎公司。同時,一些門戶網站,如搜狐等,也開展自己的搜索引擎業務。專業的搜索引擎公司著重於向公司銷售搜索引擎軟體以及系統,而門戶網站則把提供免費搜索引擎服務當作提高訪問量的一招。
網路與它們不同的是,它回答了這些公司不能很好解決的如何「用搜索引擎賺到錢」的問題。李彥宏搬來了在美國成功的經營模式,即和門戶網站開始合作,網路按照網站的訪問量分成,形成共贏局面。這樣的付費模式很快受到各大門戶網站的歡迎。網路回到中國不到5個月,就做出了模樣。同時,李彥宏在搜索上的技術資源,也為公司的專業性提供了足夠保證。李彥宏從北大信息管理系畢業,現在又回到了北大附近,資源優勢不可小覷。傳說,當時北大計算機系下設的「天網」搜索引擎項目組幾乎成為網路的一個人才庫。
而就在網路崛起的同時,諸如「搜索客」、「悠遊」等因為各種原因黯淡了下去。從2000年開始,網路簽約門戶網站,幾乎所有大的門戶網站都成為了網路的客戶。當時網路在業外還沒有什麼名氣,更多的普通用戶只沉醉在發現Google搜索帶來的便捷之中,卻並不知道中國有一個全中文的搜索網站「網路」。
網路有著濃厚的「矽谷氣」:每個員工都有股票期權,公司人員穿著隨便,沒有上班打卡的限制,上班時網上聊天被視為正常,都管李彥宏叫他的英文名「羅賓」。這些都是有道理的,李彥宏在美國網路公司Infoseek工作期間,觀察到這個高速發展的公司很多案例都值得借鑒,他像整理自己的信息情報資料一樣,把它看到的東西放在自己頭腦里入了檔。比如,互聯網公司的高速發展中,工作壓力總使人達到「崩潰」,同事們會打賭:「下一個會是誰?」招李彥宏入Infoseek公司的工程師正好就是讓人跌破眼鏡的下一個,這個溫和的中年人如往常一樣拿著可樂邊喝邊上班,然後徑直將可樂罐「啪」地放在上司的桌上,叫嚷起來:「我要休假。」其他的崩潰方式,還有突然去踢牆壁等諸如此類。「對於這些,我已經有所准備。」李彥宏說。
在網路實施防備Google進攻的「閃電計劃」時,李彥宏在辦公室里給工程師們鋪起了行軍床。「壓力很大,但沒事。」李彥宏說,「對於一家技術性的公司,要發生什麼,我基本上都知道。」在那樣的重壓之下,同事們都挺過來了,大家開玩笑說:「中國的工程師只知道扛活,幾乎不知道什麼叫崩潰。」
李彥宏認為,公司發展到現在,有50%得益於這種矽谷式的文化——輕松、有創造力。
一個「乖孩子」的完美版本
和其他很多白手起家的財富故事迥異的是,李彥宏的故事是一個「乖孩子」的完美版本。每個企業家的一生中都有從「輔路」跨上自己事業「主路」的時刻,對於個性沉默的李彥宏而言,這樣的時候是在他19歲,甚至他還不知道的時候。這一年他考入北京大學信息情報系,此後他便直奔現在的生活而來。
李彥宏把自己現在得到的成績歸功於:得到高人指點。「這就好比郭靖,他總是在正確的地方遇到正確的人,所以才有一身武藝。」他打著哈哈說。
李彥宏偶然地成為國內搜索領域的先驅,肇端於他在美國的導師,這是他出國後遇到的第一位高人。這位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導師預見到未來市場對信息檢索的需求,要求李彥宏做信息檢索的研究,而不是自己的專業。畢業後,李彥宏來到為《華爾街日報》做網路版的一家公司。在這家公司,李彥宏是惟一做實時金融新聞的檢索系統的人,據說,他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現在仍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公司的老闆是位少年天才式的耶魯博士,這位學者做公司,賺了錢,也從技術和觀念上給予李彥宏足夠啟發。1997年夏天,李彥宏來到Infoseek公司,「獵」到他的工程師把自己對搜索系統的全套「武藝」教給一學就通的李彥宏,同時告訴他,創立一家公司會遇到什麼。對於自己積累的經驗,李彥宏甚至寫成了一本書《矽谷商戰》。
實際上,李彥宏羽翼漸豐時,回國創業的念頭便已經謀生。1995年以後,李彥宏多次回國,非常熱切地希望在當時的互聯網熱潮中能做些什麼:「張朝陽、丁健等早期做互聯網的,我都跟他們談過,也是要看到底有什麼機會。」
而當時之所以沒回來,李彥宏解釋說,是因為「感到中國還不需要搜索這個技術,大家都在做概念」。
直到2000年,幾乎是在互聯網最後的熱浪時期,這位技術工作者才抱著復雜的心情,開始回國創業。
直到現在,李彥宏仍然努力向媒體說明,他回國創業的時間不是晚了,而是恰好:「我回來並不晚。當時互聯網大家覺得困難了。一遇到困難,他就需要新的渠道。這正好迎合了網路針對的市場。」
那都是網路早期的故事了,那段時間,整個中國搜索行業都處於「初級」階段。2000年5月,網路簽約第一個客戶矽谷動力。然而,就在這一年,納斯達克高科技股崩盤,網路經濟的泡沫一夜間破裂,網路也到了第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所幸的是,2000年9月,李彥宏成功融資1000萬美元,他輕輕地鬆了口氣。
成功源於堅持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堅持己見的時候,對於並不固執的李彥宏來說,這樣的時刻發生在2001年8月。在那段時間里,李彥宏成功地說服了董事會和公司同事,將公司進行了一次大的戰略轉型。
2001年年初,IT市場形勢寒冬依然,網路則已經基本壟斷了絕大多數門戶網站的搜索引擎。但正因為如此,讓李彥宏焦急的是,在門戶網站方面基本沒有進一步提高的可能,他看不到公司明年的增長點在哪裡。而依靠收取技術提供費,他認為,網路是沒有大發展的。
這是一段讓李彥宏困惑的時期。李彥宏又想到了他以前一直希望的對於搜索引擎盈利模式的想法:公司競價排名。也就是說,搜索引擎公司收取企業費用,使其在可能的搜索頁面上優先排序,這樣可以幫助企業的潛在客戶直接指向企業網站進行訪問,從而贏得新客戶的可能性。
實際上,早在李彥宏回國創業的時候,就對此發展模式前景看好。因為投資者限制,他就自己找企業,希望能把這個模式讓一個企業來實施,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找了一年,談了十來家企業,沒有一家企業認同這樣的模式。李彥宏只得作罷。李彥宏認為,現在再次提出,阻礙並不在於模式,而在於他希望此次轉變更為徹底:將公司由技術提供商轉變為一家直接面對終端網民的搜索引擎網站。這樣的好處在於,不會對門戶網站產生更大的依賴。壞處則所有的人都想得到,網路將和最大客戶發生競爭關系。當時門戶網站已經佔到公司收入的50%-60%,這對公司是極大的冒險。
這樣的改變即使對於一家有風險投資的公司而言,也是性命攸關的,「失敗並不意味著一次寶貴的學習經歷,它只是意味著失敗。」李彥宏說。
這樣的方案,李彥宏幾乎沒有支持者。報告交給董事會以後,一片反對意見。哪怕在公司內部,他的搭檔徐勇也表示反對。這位網路負責銷售的搭檔預見到實施後的銷售下滑情況。兩個爽直的海歸誰也說服不了誰,只有在「董事會上見」。
決定性的電話會議是在深圳辦公室開的,董事們幾乎毫不客氣,而且異常堅決:「我們當時投資可不是讓你做這個的。」李彥宏在會議上滔滔不絕,慷慨激昂地說了兩三個小時,拿出了當年在北大參加辯論賽的勁頭。在辦公室外的深圳分公司總經理都大吃一驚:「從來溫文爾雅的羅賓怎麼變得這么慷慨激昂。」
李彥宏說,直到最後都沒有人同意他的意見,但方案還是通過了,包括那些最為保守的董事:「他們與其說對我的計劃有信心,不如說被我的堅持所打動。」
作為合作無間的搭檔,李彥宏和徐涌立刻開始了調整的工作。2001年9月,網路在公司內部增加了競價排名的部門和市場部門。很多工作開展了起來,而更多的調整在心態和思路上。「做了很長時間」,李彥宏說這並不容易:「到2002年,在我們自己發出去的新聞稿上,我還看到說網路是最大的搜索引擎技術提供商的錯誤概念。」
2002年年底,公司發展到120多名員工。2003年年初,網路實現了稅前盈利,第二季度全面盈利。在目前的網路收入中,競價排名佔到了80%的份額,其餘的20%分別來自出售面向企業的搜索軟體和為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技術。「2003年的收入將達到的2002年的5倍,2002年比2001年大概增長了3倍。」李彥宏說。
目前,企業付給網路的推廣預付金起價是1500元人民幣,此外,網路還可以依靠點擊數來收取傭金,如果企業希望提高自己在搜索中的排名位置,必須參加參加排名競價。目前,網路的競價排名客戶總數達到了30000餘家。
好孩子的教材
網路網頁的界面近來又做了一次調動,原來李彥宏喜歡的藍色框變成了灰色框,李彥宏笑著說:「其實我更喜歡藍色框架。」他攤攤手:「但是負責這個內容的下屬意見是灰色,沒辦法。」
作為技術工作者,李彥宏現在仍然和工程師們一起「勞動」。而他考慮得更多的,是公司發展的下一步。現在,業界對於網路的成績仍褒貶不一。「懷疑者」們的意見是,網路作為一家網站並不成功,知名度到現在仍然不高,無法和新浪等相比。而支持者則引用2003年美國調查機構Alexa統計:網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獨立搜索引擎商,在中文搜索引擎中位於第一。目前國內搜索市場的價值已達4-6億元人民幣,預計3年之內有望成長到20億元。
對於到納斯達克上市,網路從來沒有否認。實際上有消息說,目前網路全體員工都已經填好了股票期權登記表。分析師認為,網路如果上市,其「搜索+中國概念」,將有可能讓網路成為繼搜狐、網易之後第三個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中國網路公司。
在2003年10月胡潤版的「2003IT富豪50強」中,李彥宏被寫進去,並位於第11位。如果他繼續幹下去,網路成功上市,他的故事應該被寫進書里,以便讓所有的孩子更聽話,上大學,讀個好專業,好好工作。
F. 怎樣和英國人談生意
我也學到了
謝謝
G. 為什麼說匯豐銀行是英國人創辦,中國人養大的銀行
因為匯豐銀行在中國的業務比較多,
匯豐銀行是香港的
匯豐銀行是為了向從事對華貿易的公司提供融資和結算服務而於1864年在香港建立的。1865年開始營業,同年在上海設立第一家分行,而後在天津、北京、漢口、重慶等地設立分支機構。
匯豐銀行在中國各分行的主要業務可分為兩類:一是工商銀行業務(Corporate Banking),包括項目方面的貸款與房地產貸款、進出口押匯與票據托收、證券託管與B股業務、外匯資金安排等四個方面;二是零售銀行業務(Retail Banking),如存儲賬戶、匯款、旅行支票、信用卡、商戶服務等。匯豐銀行上海分行還為客戶提供房地產按揭貸款等業務。
H. 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發展演變的主要特徵
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發展演變的主要特徵:
1、由教會負責實施到政府組織實施;
2、通對立法保障民眾的福利待遇;
3、重視兒童、低收入者和老人的保護;
4、涉及范圍廣泛,涉及教育、生產條件、失業、養老、生活等領域;受益人口大量增加等。
(8)英國人如何融資擴展閱讀: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也是典型高福利國家之一二次大戰後,英國頒布了一系列社會保障法案,形成了福利國家的基本框架。
1834年,英國政府頒布《新濟貧法》,承認社會救濟是公民享有的合法權利,實施救濟、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責任。《新濟貧法把社會救濟第一次以國家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使社會救濟成為一項社會制度。在該法的影響下歐洲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建立起本國的社會救濟制度。
挪威於1845年頒布《濟貧法》法國則發布了一些濟貧法令,社會救濟制度在西方國家逐漸形成,為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誕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