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首相宣布提前舉行大選 英國大選提前的原因是什麼
英國是兩院制。上院和下院。。上院無權。下院掌握立法權,並有權監督、彈劾首相。下院多數黨領袖即自動成為英國首相。首相解散議會,是在首相認為自己已經無法控制議會,或者將要被議會彈劾的情況下 採取的迫不得已的方式 。解散議會重新選舉,選的是下院議員。
B. 為什麼英國首相宣布提前舉行大選呢
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於當地時間4月18日上午發表演講表示,「英國將於今年6月8日提前舉行大選。」 特蕾莎·梅稱,在脫歐公投後,英國需要確定性、穩定性以及強有力的領導。
在至少兩年的退歐談判期內,英國民眾和企業不得不忍受模糊不清的政策和搖擺不定的經濟環境,民意隨時有可能出現反彈。因此,在脫歐已成定局而談判還未開始的當下提前大選,可以說是最好的時機。至於特蕾莎·梅的如意算盤能否打響,那就得看英國民眾在6月8日的選擇了。
C. 英國出現提前大選的原因
每次提前的原因都不同——
從實踐看,真正按期改選的情況為數不多。其中,有些是客觀上的原因造成的。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一屆下院延續了9年。出現不按常規改選的情況更多的是主觀上的原因,是執政黨想利用下院選舉作為其連續執政的砝碼。
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政府屆內的兩次下院選舉也都是提前進行。撒切爾夫人1979年上台後,為了整治長期萎靡不振的英國經濟,雄心勃勃地制定了一套「撒切爾主義」的經濟改革計劃,咬緊牙關度過了起初3年的艱難歲月。到了1983年,撒切爾夫人改革產生了成效,英國經濟開始邁出低谷,國際貿易順差達53億英鎊,創歷史紀錄,長期遏制不住的通貨膨脹率在1983年3月降至4%,為15年來的最低點。撒切爾夫人看準這一時機,宣布將下院原定到1984年5月的任期提前到1983年6月進行大選,並將保守黨的競選綱領確定為繼續貫徹撒切爾政府過去4年所推行的方針政策。剛嘗到改革甜頭的大部分英國人自然將選票投給了保守黨。選舉結果,撒切爾夫人不僅蟬聯首相,保守黨也在下院中獲取了61.7%的議席,取得了歷史上少有的壓倒多數的議席。
從表面上看,1992年4月9日進行的戰後第14屆大選是一次照常規進行的下院選舉,實際上,梅傑政府這難得的一次按期選舉也仍然有著迫不得已的苦衷。這次選舉,保守黨雖然獲得了勝利,但贏得十分艱難,保守黨在下院中的議席從1987年大選時的101席多數銳減到了21席多數。顯然,這次選舉並非保守黨的黃金時間。梅傑接替撒切爾後,就為如何保證保守黨在議會的多數煞費苦心,一直在尋找提前大選的有利時機。梅傑政府曾想利用海灣戰爭的聲望在1991年5月提前大選,但反對黨工黨自從1988年產生新任領袖金諾克後,不斷調整政策,主動理順與保守黨政府的關系,重視對黨內進行整頓。最重要的是,在1991年5月地方選舉中,工黨利用「人頭稅」問題大出了風頭,使得梅傑政府打消了5月提前大選的念頭。隨後,工黨又利用保守黨醫療改革計劃發動攻擊,迫使梅傑政府想在11月提前大選的方案又流產了。
從2001年英國大選,我們可以看到英國執政黨在任期內是如何擇機舉行大選的。英國工黨是1997年5月開始執政的,4年來,英國的政治、經濟形勢都不錯,因此,英國媒體普遍猜測布萊爾將會乘著民意不斷升高的東風,提前舉行全國大選。5月3日本是英國法定的地方選舉的日期,春風得意的布萊爾本打算將這一天同時定為大選的日期。但不曾想到,自2月始,一場席捲英倫三島的口蹄疫使得英國「國難當頭」,布萊爾不得不在4月2日做出推遲大選的決定。這是布萊爾首相在同自己的助手們進行商談,並權衡利弊之後所做出的決定。他不希望對全國發出一個政府目前沒有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對付口蹄疫問題上的信息。但很快,在5月的第三天,布萊爾就宣布,英國已戰勝了口蹄疫危機,並宣布6月7日為大選日。布萊爾急於要提前舉行大選,即使在口蹄疫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也未如眾多國會議員和政治團體所呼籲的那樣,將大選推遲到當年秋天,而是僅僅將選舉日期推遲了有限的一個月,這其中是有其用意的。
D. 英國將為脫歐談判提前舉行大選是怎麼回事
根據報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18日宣布,英國將在6月8日提前舉行大選,以便新政府更好地代表英國與歐盟進行「脫歐」談判。
E. 英國大選選什麼 首相不是已經定了嗎
保守黨卡梅倫的第二屆任期並沒有完成便卸任,特蕾莎梅只是贏得了黨內選舉,因為「脫歐事件」得以接替,現在是名不正言不順,所以要提前進行國內大選,加速脫歐進程。
F. 英國大選,選民選的是首相還是議員
選的是議員
如果某派在下議院占據多數,那麼就獲得組閣機會
獲得組閣權後,由其內部候選人出任首相
G. 英國為什麼要提前大選
4月18日(周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突然宣布,將在6月8日提前舉行大選,表示選舉是保證英國脫歐以後確定性和穩定性的唯一途徑。
3月31日,也就是英國正式啟動脫歐程序的兩天後,蘇格蘭首席大臣正式簽署並向英國政府遞交「第二次獨立公投」的公函。
所以說英國這次提前大選,受益的不僅僅是首相特雷莎·梅,蘇格蘭獨立派也可能搭上這趟順風車。
H. 英國大選是什麼
英國大選(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指英國選舉最高立法機構英國國會議員的選舉,英國的國會議員(Members of Parliament,MP)通常指下議院議員。國會議員最長任期為5年,但可因為解散國會而提前結束。
參選資格
大選的基本制度是簡單多數選舉制(First-past-the-post election system),即根據一黨所佔有的議員數量。如果一黨擁有絕對多數的議員,則此黨將組成下屆政府,該黨黨魁則成為首相。如果沒有任何黨派擁有絕對多數席位,則合計擁有絕對多數席位的兩個或多個政黨將組成聯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基本上其中最大黨黨魁將成為首相;或者單獨一黨成立政府,並通過與其他黨派非正式的聯盟和協議而得以延續。在缺乏多數席位的下議院中通過政府制定的法規,如其最後的數月中約翰·梅傑政府所面對的,則是非常困難。
這項制度並不是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的一種。在全國擁有20%選票的政黨一樣可以以得到區區數個席位而收場。這使此選舉制度屢遭詬病,那些在比例代表制下將表現地更好的政黨如自由民主黨對此抨擊地更為猛烈。而另一方面,此制度的支持者則認為現有制度使得英國政治主流之外的極端黨派式微、聯合政府很少出現,並且選區同其議員有著較為直接的聯系。
I. 英國6月提前大選最新消息:英首相宣布提前大選為什麼
在議會制國家,提前大選時有發生,執政黨往往會選擇於己有利的時機,藉助提前大選鞏固優勢地位。這一次,特雷莎·梅之所以「出爾反爾」,正是因為當前民調有利於執政的保守黨。英國廣播公司18日公布了一份基於近期各大民意測試網站數據的預測,顯示目前保守黨以43%的支持率遙遙領先,工黨支持率為25%,獨立黨為11%,自由民主黨為10%。從目前形勢看,執政黨在49天後的大選中勝算極大,而最大的反對黨工黨則一直在內亂中無法自拔,甚至還被輿論嘲諷是「扶不上牆的爛泥」,所以大選結果不太可能出現「神反轉」。這正是特雷莎·梅敢於宣布提前大選的底氣所在。
但僅有底氣還不夠,提前大選必然有更深層次的訴求。對於特雷莎·梅來說,首先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民選首相」,她在去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後接替辭職的保守黨領袖卡梅倫成為英國首相,是由黨內選舉而非全國大選產生。更重要的是,她在引領英國「脫歐」談判過程中,遇到了來自上議院、下議院保守黨內部,在野黨工黨、自由民主黨和其他黨派,以及蘇格蘭議會等的強大反對聲音,「甚至企圖改變局勢」。綜合來看,當前民意對特雷莎·梅有利,但政治局面對她並不有利。這個時候,特雷莎·梅宣布舉行提前大選,無疑是想利用民意支持改變於己不利的政治局面,既讓自己可以「名正言順」地代表英國人民,又可以借機削弱黨內和黨外的反對勢力,從而在與歐盟的「脫歐」談判中不受干擾、爭取主動。
「脫歐」是當下英國最重要的政治議程,也是決定英國首相政治前途的重大考題。特雷莎·梅因「脫歐」公投而上台,會不會又因此而下台?開弓沒有回頭箭,如果沒有作為,或者在與歐盟的談判中不能為英國謀得最大化的利益,特雷莎·梅只可能有兩個結果:要麼被自己所在黨派拋棄,要麼被英國選民拋棄。3月29日,特雷莎·梅正式致函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宣告英國正式啟動「脫歐」程序。這一程序一旦啟動,就必須在兩年內完成談判。而要取得最好的談判結果,首先就要把英國內部的問題解決好。用特雷莎·梅的話說,「英國需要穩定性、確定性以及強大領導力」。如果一切都能如預測的那樣發展,特雷莎·梅將在大選後繼續擔任英國首相,保守黨也將利用目前的領先優勢在大選中獲得更多議會席位,這樣可以向世界展現一個團結英國的形象,從而用一個聲音與歐盟進行談判。
不過,在一個「黑天鵝」頻飛的時期,沒到最後,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卡梅倫去年曾信心滿滿地發動「脫歐」公投,最終卻因政治豪賭失敗而黯然下台。這是前車之鑒。大選就是政黨之間的一次重新洗牌,也是一場政治賭博。反對黨必然會窮盡所有手段攻擊執政黨,當然也不排除聯合起來。蘇格蘭民族黨領袖斯特金就抨擊特雷莎·梅「將黨派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並將提前大選稱為「保守黨的誤算」。但對於特雷莎·梅以及英國保守黨而言,此時提前大選則是一個最好的機會,也是目前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