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帝國是如何終結的

英國帝國是如何終結的

發布時間:2022-04-22 05:23:31

㈠ 的大英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這個話題比較大,不能簡單說完。
其實英國現在並不能完全稱作是衰落,只能算是符合其真正實力的地位。

英國強盛始於主要是因為1.工業革命 2.英國光榮孤立 3.海外殖民地開發的重視。工業革命練就了強盛的內功,這是一切的基礎。光榮孤立讓英國可以利用歐陸列強之間的矛盾,拉攏老三打老二。海外殖民地則為英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英國最輝煌的時候應該是征服了印度這個最大的海外殖民地的時候--英國皇帝的皇冠是印度皇冠。英國殖民地有印度,中東部分地區,南非部分地區,東南亞部分地區,北美,澳大利亞,可謂是標準的日不落帝國。

而具體衰落的起因其實可以從美國獨立就開始算了(也有人說是布爾人獨立戰爭,但其實那已經是英國龍蝦兵露出虛弱一面的時候了,但衰落其實我個人覺得是美國獨立開始),那時由於英國光榮孤立,導致歐洲上幾乎沒有盟友。當美國獨立時,除了西班牙同樣因為王權擔心人民起義而保持有限中立外,其它主要競爭對手比如法國都在支援美國反抗英國。美國獨立成功後,英國損傷了一些元氣,但仍是最強的國家,尤其是海軍仍是世界第一。西班牙和法國都望塵莫及。英國此時和其它國家之間的實力對比好比是1991年打完海灣戰爭、蘇聯解體後的美國和其它國家之間的差距一樣。

而當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就是電氣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雖然跟上了,但所有周邊列強都跟上了,所以優勢此時已經相對不明顯。工業產值已經被新崛起的列強趕上,從那時起,英國雖然仍是列強第一,但距離已經不是那麼遙不可及。尤其是英國的人口還是太少,而殖民地國家的人口,傲慢的英國人始終拒絕承認殖民地人口是英國人。他們的想法是英國主子帶著印度管家,率領非洲僕人去征服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雖然獲勝,但損失巨大。同時工業產值已經被美國超過,在一戰之後,在造艦比賽中,英國已經力不從心,財政上無法和美國進行軍事競賽,不得不召開會議討論各國海軍比例,有限發展。此時的英國可以看作是名義上第一的餘威尚在,但實質上美國已經悄悄趕上來。英國殖民地自由人士開始蠢蠢欲動,英國的殖民主義經濟面臨崩潰邊緣。

英國人很清楚這點,只要再來一次世界大戰,無論如何英國的霸主地位都完蛋了。所以張伯倫才不是什麼笨蛋,他貌似妥協的政策實際上是在為國家換時間,德國沒有殖民地,所以戰後經濟恢復速度無論如何都站在英國這邊,只要拖住歐洲,讓英國能充分利用、掠奪殖民地來恢復實力,那麼它仍是霸主。可惜希特勒也是個人精,同時也是個壓根就不打算遵守約定的傢伙,讓張伯倫的願望落空了。

二戰開打,丘吉爾其實除了強硬之外,其它方面就是個廢物。當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國軍事上可以說已經崩潰。殖民地國家利用英國的虛弱紛紛獨立(雖然丘吉爾叫囂著死光最後一個印度人之前英國人決不投降---對這種言論印度人唯有呵呵),原本的小弟日本也捅了英國結結實實的一刀。

最後,丘吉爾跑到美國向羅斯福求援,用全世界的海軍基地向美國人換了50艘破破爛爛的軍艦來裝點港口,以便迷惑德國人的間諜。此時這些軍事基地的轉交,可以說是象徵了全球霸權向美國人轉移。

二戰後隨著馬歇爾計劃,美國人稱霸世界,英國人此時只能乖乖當小弟。

㈡ 為什麼大英帝國最後會解體

界發展史中,英國可以說是分水嶺,之前的世界大多以武力來佔領統治世界、以領土的佔有為標志。其後隨著人類社會的變化追求進化、佔領統治世界方式發生更本性改變,以科技創新為主,土地已不成為標志的東西。

人類社會幾千年來都在不停探索追求,英帝國、前蘇聯的解體性質是一樣的,其根本因素是其科技及其後的創新能力是否能引領世界並帶來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這句話的後半段最為重要!英缺的是這一點、蘇也缺這一點,然而美國的偉大是:無論文化,藝術、科技、金融、軍事、等不斷引領不斷創新的同時,不僅改變世界發展的方向進程、為世界經濟帶來源動力,而且世界各國為此受益,人們追求本性不會變,當英帝國不能帶這些時,解體變得很自然,這是正常情況下唯一原因!

英蘇解體說明,一個國家不具有不斷創新引領世界並為世界經濟帶發展的能力,想領導世界無凝是個夢。

㈢ 大英帝國是那年解體的

1867年,大英帝國開始解體。
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地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

大英帝國在20世紀初達到鼎盛,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解體,並最後轉型為英聯邦。

㈣ 英國是怎麼從日不落帝國淪落成二流國家的

從16世紀起英國打敗了西班牙,就坐上了世界領頭的頭把交椅。不但是經濟領先世界而且科技也是世界老大。隨著新航路出現,英國開始開拓他的地盤,把大網撒向了全世界各地。很快在世界上他的地盤超出了他本國的幾十倍。無論太陽走在東西半球哪一面,太陽都能照在屬於英國的土地上,這就是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的由來。

英國的大餅攤的太大了。這些比他多的幾十倍奴隸嚮往自由,各個對老英頭怒目而視。紛紛從老英頭的網中出來自立門戶。進一步的削弱了英國的實力。沒有外財不富,美國在二戰大發戰爭財。英國世界老大的交椅被美國搶去了,淪為了二等貴族,但是這樣的二流貴族我們同樣不可小看哦。

㈤ 英國諾曼王朝是怎麼滅亡的

諾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House of Normandy):簡稱諾曼王朝,是英格蘭的一個王朝。

一共有四位國王曾統治英格蘭,統治時間由征服王威廉之後的1066年開始,直至1154年。斯蒂芬死後他的表甥亨利二世繼位,金雀花王朝的統治開始。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以親屬關系要求繼承王位,遭到拒絕後,以武力奪取了英王之位,稱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底王朝,但是這也造成了日後百年戰爭的根源。

1153年,馬蒂爾達與她的安茹兒子亨利登陸英格蘭,經過幾場戰斗,他與斯蒂芬達成協議,斯蒂芬繼續擔任國王,死後由亨利繼承王位。次年斯蒂芬死去,亨利二世繼位,金雀花王朝開始。諾曼王朝滅亡。

㈥ 英帝國解體全過程

大英帝國的解體

大帝國往往是自我崩潰。古代的亞歷山大帝國,因亞歷山大突然死亡而解體。現代的蘇聯帝國,因民族區域自治而解體。20世紀還有一大解體,大英帝國的解體。這些帝國並不是在力量衰弱時解體,而是依然強大時,自我解體。大英帝國是慢慢的逐漸的走向解體,蘇聯解體比較突然,比較迅速。

我困惑的是大英帝國為什麼解體,大英帝國解體有些莫名其妙。大英帝國近百塊殖民地紛紛獨立,幾乎不費什麼勁就獨立了。二戰前,這些殖民地要想獨立是高度困難的,英國不答應。二戰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或從哪個殖民地開始,英國不在乎自己的殖民地獨立了。大英帝國說解體,就解體了,是那樣的莫名其妙。

大英帝國的解體,我估計思想因素占重要地位,是某些思想潮流促使大英帝國走向解體,是某些思想潮流促使英國國民不在維護這些殖民地的存在。應該是思想潮流促使大英帝國解體。

美國是產生這些促使大英帝國解體的思想潮流的來源地,美國國民也接受同樣的思想,幫助大英帝國走向解體。美國的這些思想潮流究竟來自哪裡呢?蘇聯對大英帝國的解體做出了多少努力呢?

非英國後裔的殖民地脫離英國是可以理解的。以英國後裔為主的殖民地脫離英國,確實莫名其妙,令人費解。當時的英國政府怎麼會允許這些英國後裔殖民地脫離英國呢?為什麼不能象美國或俄羅斯(蘇聯)那樣那樣組合成新英國呢?難道是地理位置不相連導致的嗎?如果英國政府逐漸改變政策或政體,逐漸促使海外的英國後裔殖民地的政治體系融入英國,形成新英國,應該是可以辦到的事情,為什麼不這樣做呢?為什麼最終卻逐漸選擇了解體的道路呢?一個包含現在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的新英國,通過政體融合努力,應該是可以存在的,而英國人卻並沒有向這方面努力。這看來屬於思想導致帝國解體。英國本土人口不願意接納海外英國後裔,估計主要是不願意分散自己的權利。與海外英國後裔殖民地融為一體,大家需要同樣的公民權利,而英國本土人口只想領導海外人口,不想分給海外人口公民權利,這導致海外英國後裔殖民地,逐漸脫離了英國,成為獨立國家。導致世界多了兩個面積大國,加拿大與澳大利亞。

㈦ 大英帝國是怎麼衰落的

第一就是成也工業革命,敗也工業革命。大英帝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獲益者。由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期間,歐洲大陸在鬧拿破崙戰爭,就是英倫三島消停,有個和平發展環境。而且英國自身的君主立憲制度,也是歐洲國家裡最為成熟先進的,因此生產技術突飛猛進,特別是蒸汽時代的新成果,更是火速應用。
那時正是英國殖民擴張加速的時候,啥樣新技術對殖民成果好用,啥樣就快速用,典型蒸汽船的使用。以後來美國總統羅斯福演說:拿破崙就是因為拒絕蒸汽船,才輸給了英國海軍,最終功虧一簣。這個演說,也促成了美國當時積極上馬核武器開發。
但等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卻是敗也殖民地。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時,英國的殖民地已經飽和,全球日不落帝國版圖早已建立。就好比一個吃撐的人,自然不會再接受新營養。所以英國最自豪的工業水平,更新換代速度也就滯後:反正我有大片殖民地,東西賣不掉就可以在殖民地傾銷,不升級裝備也就賺錢,當然沒必要花冤枉錢。如此一來,看似省了小錢,後果卻嚴重,技術設備越發老化,好些裝備也都不趕趟。
而在這個時候,西方國家裡新崛起的德國和美國,情況卻正好反過來,典型是德國,這國家技術水平高,崛起的卻太晚,等著有了擴張實力的時候,全世界的殖民地已經瓜分沒,且它又是個軍國主義體制,這種體制雖說不民主,但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轉成軍工優先體制很容易,因此工業水平突飛猛進,頂尖技術能力已經超過英國。美國則是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南北無強敵,資源土地要啥有啥,趕上科技革命東風,也就後來居上。其實一戰爆發前,英國面對德國,好些地方已經沒有優勢。
第二個原因,就是英國僵化的外交政策。
一直以來英國的外交政策,對歐洲就是聯合老三,痛打老二。一開始是聯合俄國揍法國,後來又聯合法國揍俄國,始終保持自己對歐洲大陸的優勢。這個政策長期以來,讓英國嘗到甜頭,然而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後,英國卻看走了眼,眼睜睜看著一個強大的德國,從自己眼皮子底下崛起。

德國崛起是啥後果?如果是法國或俄國,對英國的威脅絕沒有德國大,因為法俄本身就是吃的差不多的猛獸,雖然和英國有矛盾,但還是可控,德國卻不同,完全是條餓著的餓狼,且戰鬥力十分兇悍,從德意志統一的一開始,就註定跟英國沒有和平可能。必然就要撕咬。果然此後一場世界大戰,英國雖然拼了老命,把德國打下去,自己卻也兩敗俱傷,英國王室積攢了二十年的財富,一戰開戰沒倆月就打完,英國的貴族階層,在一戰中傷亡慘重,團以上的軍官傷亡,王室貴族子弟佔到了五分之四。換句話說,英國的財富和精英階層,完全一掃而空。
這樣做的後果是,你和德國玩命了四年,到頭來卻便宜了實在親戚美國。雖然靠著巴黎和會,把美國掃地出門,但日不落帝國的頹勢,已經不可避免。
也正是由於力量衰弱,英國對於殖民地的控制力,也是大不如前。特別是對印度,英國吞並印度後,其實起義一直不少,印度土兵還爆發過大起義,但當時的英國,軍事實力強大的年代裡,完全可以通過自己強大的運輸能力調兵。特別是印度起義期間,英國可以把新加坡,中國的英軍,調來鎮壓印度。但是一戰之後,這就不可能了,英國精銳的軍隊,在一戰中基本死光光。照著丘吉爾一戰後的演說,英國要想恢復其軍事實力,至少需要二十年時間,結果二十年不到,二戰又打響。
也就是因為實力衰弱,英國在一戰後,開始去縮減控制殖民地的成本,盡可能的扶持本地親英國的勢力來維持統治。這種做法你實力強的時候沒問題,實力弱的時候,完全就是割肉喂狼,像東南亞,馬來,南亞,非洲這些反英國的勢力,最初都是英國自己扶持起來,最後都砸了自己的腳。當然英國人最後也小聰明,放棄殖民地的時候,也都用些小手段,比如印巴分治,又比如香港今天這群憤怒青年,歸根結底,都是英國造的孽。
第三還有個因素:中國因素。
不開玩笑說,雖然近代史上的中國,都是落後挨打。但哪怕中國最弱的時候,也是西方列強爭霸里,不可缺的重要一環。誰搞好了和中國的關系,拿到了在中國的最大利益,誰就是當時的世界一哥。

最典型的是英國,一二次鴉片戰爭,口岸開了太平天國滅了圓明園燒了,接下來卻是和中國修好,通過對清政府的不平等條約,獲得了大量特權利益。也奠定了其資本主義世界裡長期的一哥地位。
但英國的衰落,也從他腦殘選了另一個豬隊友開始:日本。
自從明治維新後,日本崛起,開始傍英國的粗腿,促成了《英日同盟》。也正因為倆家曖昧關系,甲午戰爭的時候,英國就出賣清政府拉偏架,賣力幫了日本忙,條約簽訂後更是各種支持,日本後來打俄國,也是英國背後搗鬼。
但沒有想到,收這個小弟,在英國的大事上,日本非但不幫忙,相反更是搗蛋,一戰和德國掐,日本除了看熱鬧,就是抄英國後路,動英國對華利益乳酪,逼中國簽二十一條。一戰結束後更大鬧巴黎和會,引發中國五四運動。
在這些事上,英國為了繼續用日本小弟來制衡東方,基本都是姑息縱容,哪怕到了九一八事變時,英國還在和稀泥。結果英國殖民體系崩潰,首先就來自日本這個小弟,和中國還沒打完,就翻臉打英國,奪了英國的東南亞。後來雖說日本戰敗,但這些被日本吞過的地方,英國回來也守不住,只能一個個放掉。英國日不落體系崩潰,日本就是導火索,堪稱英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歷史經驗也證明,哪個西方國家把日本當自己人,最後都會死的慘。德國如此,英國如此,歷史教訓要記牢。

㈧ 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是如何走向衰敗的

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英國曾經被稱為太陽永不落下的帝國,其殖民地曾經幾乎覆蓋了半個世界。但今天,它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強大。你有沒有想過,英國為什麼會衰落?殖民地擋住了工業革命的道路。我們知道,大英帝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受益者。因為當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時,整個歐洲大陸都在與拿破崙交戰,只有不列顛群島除外,所以它有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而且,當時英國已經開始實行君主立憲制,是歐洲最成熟、最先進的國家。因此,英國的生產技術進步很快,到處佔領殖民地。而凡是新技術殖民得好的地方,都會迅速推進。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蒸汽船的使用。


與此同時,西方的新強國--德國和美國卻在做相反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國,這個技術先進的國家崛起得太晚了,當它有能力擴張的時候,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經被瓜分了。它只有在技術上優於他人,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但德國也是一個軍國主義體系。雖然軍國主義並不民主,但它可以集中力量完成偉大的事業。他們把國家的力量集中在工業上,很快在技術上超過了英國。德國的例子表明,殖民統治可以成為技術進步的障礙。

㈨ 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是如何一步一步「日薄西山」的

眾所周知 英國曾是一個以“日不落帝國”號稱的一大強國。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無論何時它的國土總有能曬得到太陽的地方。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征戰四方戰無不勝的國家,卻因其目中無人的姿態和不正正當的做法,最終導致它跌落神壇,輝煌不在。

總之,雖然英國看似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巨大影響而衰落,但是縱觀全世界的風雲變幻,英國走向衰落是全球化,世界化的必然結果,也是不斷變化的國際格局沖擊著世界格局狀態下的必然趨勢。之前英國又經歷了脫歐等混亂,國情越發復雜,前路也愈發險阻。不知英國人接下來的路將走向何方,未來又會如何發展呢?

㈩ 曾經的大英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大英帝國的衰落是有一個過程的,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英國的工業總量已經被德國和美國超越,各個殖民地也在不斷反抗英國的統治。在一戰之前,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較為獨立和偏遠的殖民地經過各種形式的斗爭就已經得到英帝國內部自治領土的地位,雖然還沒成立為國家,但這些事件標志著大英帝國的衰落已經開始了。

一戰前的世界

隨後的一戰更是將英國實力大大削弱了,英國為了抵擋住精銳的德意志帝國軍隊,英國從它全世界的殖民地上徵兵參戰。但英國並有認真訓練這些殖民地的士兵,還把他們當做炮灰,英國的作法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情緒。參戰後的殖民地人民不僅激發了民族意識,還對現代化戰斗有所了解,並在日後成為英國鎮壓殖民地起義軍的阻力。

1919年大英帝國的版圖

一戰結束後,英國和其他戰勝國將德國的殖民地瓜分了,大英帝國的面積也達到巔峰,但是它卻沒有那麼多能力來管理這么的土地。英國在一戰時作為主要參戰國,財政被戰爭消耗了很多,之後還要面對日益嚴重的殖民地戰爭,它已經沒有多餘的錢來管理新的殖民地了。

一戰導致大英帝國開始走向衰落,二戰則是徹底拖垮了英國。二戰時期,英國的老朋友法國首先被德軍拿下,隨後德軍開始向英國進軍,英國只能放鬆對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看管,集中所有力量來保衛自己的心臟「英倫三島」。在戰爭中,英國很多工業被德軍摧毀,大量技術人員和資本為了躲避隨時可能的亡國而選擇逃離英國,這使得戰後的英國一直沒有恢復元氣,而且幾乎快失去了對殖民地的控制,再加上美國和蘇聯的崛起,下個時代已經不屬於英國。

二戰期間,英國除了在北非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大規模的陸地作戰行動,也沒有獨立組織過大規模的海戰,只有反潛戰和戰略轟炸有亮眼表現。而英國為了籌集軍費,不僅耗光了國內黃金儲備,還用自己在全球的基地跟美國換了武器裝備支持。英國在二戰中的這些表現不僅不像一個超級大國,還讓英國在世界上的威信全失。

當年的大英帝國沒有在工業革命時進一步鞏固國家經濟,而世界經濟危機時又沒有把握好戰爭機會,導致後來自己在二戰中一敗塗地,影響力和經濟實力都被美蘇取代。要是我們看看現在的美國的話,會發現它也有著當年英國的影子,那最終拖垮美國的也會是戰爭嗎?

閱讀全文

與英國帝國是如何終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gird是印度的什麼機構 瀏覽:512
義大利的轎車有哪些品牌 瀏覽:768
怎麼把中國手機拿到日本 瀏覽:530
義大利服裝設計專業培訓怎麼樣 瀏覽:724
中國玩具之都在哪裡 瀏覽:891
印度牛糞質量怎麼樣 瀏覽:999
中國什麼商品在印尼好賣 瀏覽:486
義大利歌曲漫步街上描寫什麼意思 瀏覽:668
中國女探險失蹤多少人了 瀏覽:860
安貝諾縣怎麼脫離印尼 瀏覽:197
印度尼西亞雅馬哈155賣多少錢 瀏覽:596
昨晚伊朗對西班牙哪個贏了 瀏覽:18
中國民歌之鄉是哪個省 瀏覽:816
打擾了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96
印度罩袍是什麼教 瀏覽:736
伊朗首次發病時間是什麼時候 瀏覽:91
伊朗人民想什麼 瀏覽:902
伊朗在中國儲存了多少原油 瀏覽:382
手指印尼的畫怎麼換 瀏覽:489
義大利眾議長是什麼級別 瀏覽: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