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皇室血統
漢諾威王朝(1714~1917)
Hanover,Houseof
統治英國的日耳曼血統王朝。1638年,不倫瑞克-卡倫堡-格丁根公國在德意志成立,首府為漢諾威。後改名為漢諾威公國。1692年,被定為選帝侯國,其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1629~1698)娶巴拉丁選帝侯腓特烈之女、英王詹姆斯一世外孫女索菲婭為妻。他們的兒子喬治·路易與呂訥堡公爵的獨生女結婚。1705年兩公國合並稱不倫瑞克-呂訥堡公國,漢諾威王朝的正式名稱應為不倫瑞克-呂訥堡王朝。
1714年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女王安妮去世,依1701年的嗣位法,喬治·路易到英國即位稱喬治一世,從而開始英國的漢諾威王朝。
這個王朝的前5個國王喬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和威廉四世都兼領德意志的漢諾威公國。1837年威廉四世死後無子,而按漢諾威的繼承法女子無權繼承王位(1815年維也納會議承認漢諾威為王國),因此,由其弟恩斯特·奧古斯特(1771~1851)繼承漢諾威王國王位,而英王位則由其侄女維多利亞繼承。
維多利亞與來自德國薩克塞-科堡及哥達諸侯國的艾伯特結婚,因此當他們的兒子艾伯特·愛德華在1901年繼位(稱愛德華七世)時,有人稱漢諾威王朝為薩克塞-科堡及哥達王朝。
1910年喬治五世即位。1917年6月,他為了表示與臣民共同反對德國的決心,宣布凡有英國國籍而帶德國貴族封號者一律改封為英國貴族;7月進而宣布放棄自己及家族的一切德國尊號,明文規定王室改姓溫莎,故此後改稱為溫莎王朝。
溫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自1917年統治英國和其海外領地的家族,其前身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而其家族實際姓氏為韋廷(Wettin)。1914年8月4日,英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作戰。由於經歷多年復雜的聯姻,此時歐洲各國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關系。但英國王室帶有德國姓氏,令英國人覺得不順。為安撫民心,當時在位的英王喬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頒布一道樞密院御令,宣布將英國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為溫莎。溫莎一名來自溫莎堡,是英國最古老的王宮之一,據聞是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選址奠基的。
❷ 英國王室的資本和經濟,來源於什麼他們是否有固定資產
作為皇室他們當然是有一些固定的資產可以來穩固他們日常的收入和支出,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另外的兩個經濟來源,其中一個是通過國家補貼,另一個是皇室的成員擔任公職所得到的工資。
這也是因為他個人的收入資產非常的高,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收入就是公職,其實皇室的君主原本是一個國家的元首,有很多的禮節職務,其實雖然看起來就像是在演戲一樣,但是這畢竟是一些國家程序性的工作,即便這樣的禮節可能沒有任何意義,但是。這也仍然是一種勞動,所以既然勞動了就要有相應的報酬,王室成員他們也有一些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取得收入的,不過大部分的皇室成員其實也不全是酒囊飯袋,他們在年輕的時候都必須從軍,由此得到均值或者其他的一些職位,這樣才可以給他們賺得長久收入的工資。
❸ 英國的王室是怎麼回事怎麼在英國地位那麼高,比總統還牛嗎
英國王室過去是全世界包括英國殖民地在內的全英國的最高統治者,享有一切至高無上的權力,就如同中國的皇帝一樣是九五之尊,是不可隨意侵犯的人上人。此時的英國是全世界的第一強國,是實行君主制的國家。
現在在英國,國王或女王並無實質性的權力,是英國的象徵罷了,雖說英國首相的任免是要到國王或女王那去報道的,但那隻是走個過場,真正能做決定的是英國的議院。英國掌權的是首相,那裡是君主立憲制(和日本一樣),所以沒有總統。
(3)英國的王室來自哪裡擴展閱讀:
英國王室的著名人物
1、安妮女王
安妮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她的父親詹姆斯二世是羅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個虔誠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國在文學和藝術裝潢方面達到了繁榮時期,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堅實而閃光的印記。但她個人生活卻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產就是夭折,沒有一個能夠存活下來。
2、喬治一世
喬治一世的即位為英國王室注入了德國血統。這位新君主只能說一點兒英語,只把一部分時間放在他的王國上。盡管這是一個愚鈍的、不討人喜歡的外國人,盡管詹姆斯二世的兒子和孫子一直都在覬覦王位,但是法律將王冠牢牢地戴在了喬治一世的頭上,直至1727年。
3、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漢諾威家族的最後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著英國漢諾威王朝結束了,由她而開始了一個新的朝代,維多利亞女王的出現並沒有切斷英國王室與德國的聯系。
事實上恰恰相反,她的母親、家庭老師以及作為監護人的舅父萊奧波德都是德國人,都來自德國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認為她是那個家族的成員之一。
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維多利亞和表弟、來自德國柯堡家族的王子阿爾伯特結了婚。她與丈夫感情深厚,並因此大舉支持近親結婚,導致後來王室血友病的發生。
4、喬治六世
喬治六世被家人稱作「伯蒂」(Bertie),在登基前則被公眾稱為「艾伯特王子」。他是喬治五世(原為約克公爵)和瑪麗王後(原為瑪麗公爵夫人)的第二個兒子。1920年他成為約克公爵、因弗內斯伯爵和基拉尼男爵。
5、黛安娜王妃
關於王室對於黛安娜王妃的看法,可以參見電影《女王》主演:海倫·米倫,在大量真實影像和高超演技,表現了女王的內心世界,本片對於了解英國王室有較大幫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英國王室
❹ 英國王室
英國的王室(一定程度上,也包括歐洲及東亞、東南亞諸多的王室)在當今的民主社會體制下依然能夠存在,這說明它的確擁有相當的生命力。
王室「統而不治」,卻可充當政治平衡器作用
英國政府真正的最高領導人是經全民選舉所產生的議會多數黨的黨魁,即自然的內閣首相。首相通過民選產生,掌握最高行政權力。國王(女王)只是並在每周二下午與首相舉行例行見面,聽取國事匯報,但這種所謂的「周報」只是例行公事。
首相對內閣負責,對所在黨派負責,對議會負責,最終對選民負責。政府工作做的不好,民眾可以開罵,進而通過下一輪投票選舉讓多數黨下台。從撒切爾夫人到梅傑再到布萊爾,從保守黨到工黨又到保守黨,政府和政權可以更迭,但最「正統」的王室卻只有一個。君主是中立的、超黨派的。人們對真正掌權的政治家不乏不滿,當權者少了威望,一些人自然便把他們的信賴轉移到王室身上。
王室「統而不治」,
信守不幹政原則,在和政黨關繫上都保持很節制的態度。在平衡利益上則可充當最佳調節者角色。假如發生執政和在野兩黨爭執不下的局面,總需要一個調情者居中渦旋,而這個角色最好的人選就是英國國王。
君主已成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
在現代,君主製得以延續的部分原因是,君主已經成了國家和民族的象徵;對英國人來講,除了懷舊意義之外,王室還是日不落帝國的民族象徵,在維護國家形象、穩定統一等方面仍具有影響力。而在歐盟日益一體化的過程中,王室的存在,有利於保持英國獨立的「民族身份」,保持一種連續而穩定的傳統價值觀。
《金融時報》的文章認為,對普通人來說,「共和」追求的政治目的聽上去很疏遠,象徵特權和傳統的王室明星卻容易讓人著迷:凱特從灰姑娘變公主的傳說;風度翩翩的王子和盛大婚禮。他們正上演人們難以拒絕的豪華真人秀。
英國王室歷史學家拉法爾-海德爾-曼庫認為,不像一些共和制國家那樣有自己的國慶節日,君主立憲制國家往往將王室變成整個國家慶祝活動的中心。英國王室是整個國家最大的象徵,因此王室婚禮這樣的事件往往會成為國家節日,把國家團結起來。
就如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前主編比爾•艾默特所說,英國人對王室的感情就如對崇敬的歷史建築一樣,「一旦坍塌,人們必然感到惋惜」。
在大受好評的奧斯卡獲獎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剛對著廣播完成了一次演講的喬治五世在呵斥結巴的兒子時說,王室成員已經變成了演員。但是,正是這一事件,顯示了王室對於民眾情緒和心理提振的重要性。
[詳細]
王室亦可充當公益親善大使與「道德楷模」
作為象徵物,王室必須付出一個不小的代價,那就是它的每個舉動都必須在象徵的意義上是正面的,必須符合英國人對它的道德期待。而英國王室非常注意利用王室成員的影響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在現代英國社會中發揮了凝聚力的作用。
1997年黛安娜王妃不幸逝世,曾是英國王室在二十世紀下半葉所遭遇的最大挑戰:這個家族才剛剛剛經歷過三段失敗的婚姻,女王的三位孩子不是離婚、就是分居。王室在英國的一度跌到70%以下。
黛安娜王妃玉殞之後,女王曾與英國首相布萊爾密談四個多小時。之後布萊爾表示,他支持王室,但是王室需針對時勢進行改革,尤其在威廉王儲這一代,英國王室若不改革,即將被歷史和社會遺棄。
此後,英國王室嚴格要求自己,在道德操守上,在王室的花銷上,都改變良多,從而重新贏得民眾的信賴和支持。這也是當代英國王室的又一重大意義:傳達快樂、幸福、穩定、勇氣甚至上流等英國人所信奉的價值觀。
王室還可作為日不落帝國的榮光殘痕
「如果能穿越時空,你會發現展現在全球面前的威廉王子大婚簡直就是其祖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64年前婚禮的翻版。」路透社在翻閱歷史檔案後這樣形容。該報道28日稱,王室形式化的東西毫無改變,世界版圖卻與過去截然不同。當時地圖上還能看到坦噶尼喀(今坦尚尼亞的一部分)這樣的地名,現在只能勾起人們對殖民時代的回憶。
大英帝國解體後,為了維系各獨立國同宗主國之間的聯系,建立了英聯邦。許多獨立的國家先後加入了這一組織。女王充分利用自己的影響,強化各成員國之間(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南非等)的團結,不斷發揮積極作用,受到人們尊重。
盡管是名義上的,但是作為「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及英聯邦國家的共同象徵,英聯邦國家只要一提到英國女王都是致以很高敬意。大不列顛是曾經是輝煌一時的,他建立的日不落帝國曾經讓全球的各個角落都插著大不列顛的國旗,這個影響在心理上是巨大的,他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君主制的影響。
要是把英國國王給廢除了,無形當中在國際舞台上就少了一種聯系其他英聯邦國家的紐帶,這對英國已經處於一個二流國家來說在國際社會上是很不利的。
王室本身也一直在與時俱進
在今日世界民主潮流的影響下,民眾渴望透明化。王室順應時代潮流,主動公布每年開支帳單,詳細到每一次乘機旅行的費用,事無具細都一一列在互聯網上,供納稅人查閱監督,此舉深受公眾好評,為王室贏得了不少政治分數。
王室還力盡所能為國家開源,英國王室在2009至2010財年,從政府得到近400萬英鎊的出訪費用和1500萬英鎊的白金漢宮和溫莎堡日常維護費用,兩項支出均少於上一財年。他們還通過開放白金漢宮以吸引外國旅遊者等。
最近伊麗莎白二世在Facebook上開通一系列官方頁面,向該網站的5億用戶提供關於她的活動的日常更新。在Facebook頁面上,84歲的女王將出現在視頻、照片和新聞之中,同時出現的還有英國王室其他成員,包括威廉姆王子和哈里王子,用戶將可留言。
王室成員「與時俱進」,親民而又開放。而威廉王子吸引全球媒體的大婚典禮,也又是一個與民同樂,將家族喜事化身國家節日的又一契機。
在英國歷史上,愛德華一世是一位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傑出國王。 愛德華一世,生於1239年,他於1272年即位為英王,那時,他已經是久經鍛煉的三十餘歲的人到中年的年齡了。按照諾曼人(不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對君主的稱號排序習慣,「長腳」愛德華被稱為愛德華一世(Edward I),盡管他是英格蘭第四位愛德華國王,前三位分別是:愛德華長者王(Edward I the Elder)、愛德華殉教王(Edward II the Martyr)和愛德華懺悔王(Edward III the Confessor)。
❺ 英國王室的王室歷史
1066年,懺悔者愛德華臨終前授意賢人會議選舉哈德羅二世為王。但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蘭,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底王朝。威廉一世將大批諾曼貴族分封到英格蘭,通過全國普查編制《土地賦稅調查書》,加強了英格蘭的王權。威廉一世的兒子亨利一世因為沒有法定子嗣可以繼承王位,死後被外甥斯蒂芬奪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及瑪蒂爾達的兒子亨利二世不服,打敗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為繼承人
諾曼底王朝建立者威廉一世與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朝無直接的血緣關系,懺悔者愛德華死後無嗣,威廉通過自己的姨祖母艾瑪(埃塞烈德的妻子和愛德華的母親),主張英國王位應該由他繼承,理由雖然很牽強,但威廉的妻子弗蘭德的瑪蒂爾達是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朝阿爾弗烈德大帝的第七代直系後裔,同時是法國國王的外孫女,她和威廉的婚姻提高了威廉要求王位的權利,威廉一世死後,王位由威廉一世與弗蘭德的瑪蒂爾達所生的兒子,威廉二世繼承,這樣英國王室的血統通過弗蘭德的瑪蒂爾達又回到了盎格魯-撒克遜王朝上, 所有的英格蘭和聯合王國的國王都是弗蘭德的瑪蒂爾達的後裔,因為弗蘭德的瑪蒂爾達英國王室血統還保留盎格魯-撒克遜王朝的血統
征服者威廉登基後稱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後傳給他的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歷經三王之後,「絕嗣斷統」,也就是說這個家庭繼絕了男性繼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繼承人還有兩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甥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應,結果爆發了一場奪位戰。雙方打得精疲力竭,議定斯蒂芬死後,由另一系繼位。 斯蒂芬命歸西天後,亨利一世的外孫繼位,稱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爭的百年戰爭就是在這個朝代爆發的。此王朝傳八世而終,其中包括約翰王。
1154年,亨利二世開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統治。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名君輩出的黃金時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學造詣,對英國的法律體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繼位後,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一度打敗了薩拉丁而名聲大噪,獲得了「獅心王」的稱號。理查一世之弟「無地王」約翰繼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敗喪失了在法國的大片領地,但1215年在大貴族脅迫下簽署的「自由大憲章」是世界憲政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無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間,同樣被大貴族所脅迫通過了《牛津條例》和《威斯敏斯特條例》,開設了立法機構議會。亨利三世之子「長腿」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議會制發育成熟,並完善了英格蘭法律體系,還吞並了威爾士、遠征蘇格蘭,為英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到愛德華一世之孫愛德華三世時代,因對法國王位提出要求,揭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並屢敗數倍於己的法國騎士軍團。愛德華三世的孫子理查二世被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廢黜,金雀花王朝被蘭開斯特王朝取代。實際上亨利四世也是愛德華三世的孫子,是受封為蘭開斯特公爵的王子岡特之子。
斯圖亞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時,根據「王位繼承法」應由詹姆斯一世的孫女索菲亞繼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國漢諾威選侯繼承,稱喬治一世,從此開始了漢諾威王朝,一直延續到維多利亞女王。漢諾威家族的喬治一世做為斯圖亞特家族女兒在德國的後代得以繼承英國王位,而漢諾威家族的父系祖先為遷居德國的義大利艾斯特家族。這個王朝的前四位君主都命名為喬治,即一世至四世。所以,有時也把他們在位的時期(1714—1830年)稱為喬治時代(Georgian)。
1714年,英國議會邀請斯圖亞特家族詹姆士一世外孫女的兒子德國漢諾威家族的喬治繼承英國王位,開始了漢諾威王朝。漢諾威王朝時期是英國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人口急劇增加,並開始工業革命的黃金時期,到了第六任國王——維多利亞女王手裡,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達到3300多萬平方公里,號稱「日不落帝國」,同時在工業革命推動下新生事物不斷產生,社會生活日新月異,大英帝國達到全盛。但與此同時英國王室的實權卻不斷萎縮,到了20世紀,幾乎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圖章」。 英國王室盡管經歷了許多王朝,但實際上前後王朝之間都有或近或遠的血緣關系,王室成員之間的血親關系從沒有中斷過。
P.S.蘭開斯特王朝與約克王朝同屬於金雀花王朝之觀點同樣正確,他們同屬於安茹家族。
❻ 英國王室的介紹
英國王室(英文常簡稱Er)是現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每代君主的加冕儀式都嚴格奉行完全一樣的傳統,這使得英國王室的加冕典禮成為現存的、依然舉行的最古老的儀式。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只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並不具備實質性權力。英國國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統治者和三軍總司令,政府的實際領導人是首相,通過民選產生。首相可就重大事項與國王磋商,決定權由議會和首相做出,最終在國王的認可下生效。英國前後各王朝或多或少都有血統和法理上的傳承,僅僅因為沒有合法的男性繼承人,而改朝換代,更換王朝名稱。
❼ 現在的英國王室出自哪一脈
現在是溫莎王朝
溫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自1917年統治英國和其海外領地的家族,其前身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而其家族實際姓氏為韋廷(Wettin)。1914年8月4日,英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作戰。由於經歷多年復雜的聯姻,此時歐洲各國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關系。但英國王室帶有德國姓氏,令英國人覺得不順。為安撫民心,當時在位的英王喬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頒布一道樞密院御令,宣布將英國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為溫莎。溫莎一名來自溫莎堡,是英國最古老的王宮之一,據聞是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選址奠基的
❽ 英國王室的起源
英格蘭曾經歷過羅馬帝國的統治,在羅馬人撤走後,進入了小王國、小部落聯盟混戰的時期,到6世紀,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形成了七個王國(部落聯盟)。威塞克斯王國逐漸強大起來,829年國王埃格伯特壓服了其它王國,成為英格蘭的共主。但與此同時,英國也進入了「恐怖的維京人時代」,遭到北歐海盜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孫子阿爾弗烈德因為成功地抗擊丹麥人入侵,以及營建倫敦、組織編撰《阿爾弗烈德法典》、《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等功績而被後人尊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傳了15代國王,到埃德蒙二世時,終於無力抵擋丹麥人,被迫與丹麥王克努特分治英格蘭。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並了整個英格蘭,開始了丹麥王朝的統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後裔「懺悔者」愛德華以母系血統繼承了丹麥人的王位。
1066年,懺悔者愛德華臨終前授意賢人會議選舉哈德羅二世為王。但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蘭,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王朝。威廉一世將大批諾曼貴族分封到英格蘭,通過全國普查編制《土地賦稅調查書》,加強了英格蘭的王權。威廉一世的兒子亨利一世因為沒有子嗣,死後被外甥斯蒂芬奪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敗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為繼承人。1154年,亨利二世開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統治?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名君輩出的黃金時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學造詣,對英國的法律體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繼位後,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一度打敗了薩拉丁而名聲大噪,獲得了「獅心王」的稱號。理查一世之弟「無地王」約翰繼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敗喪失了在法國的大片領地,但1215年在大貴族脅迫下簽署的「自由大憲章」是世界憲政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無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間,同樣被大貴族所脅迫通過了《牛津條例》和《威斯敏斯特條例》,開設了立法機構議會。亨利三世之子「長腿」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議會制發育成熟,並完善了英格蘭法律體系,還吞並了威爾士、遠征蘇格蘭,為英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到愛德華一世之孫愛德華三世時代,因對法國王位提出要求,揭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並屢敗數倍於己的法國騎士軍團。愛德華三世的孫子理查二世被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廢黜,金雀花王朝被蘭開斯特王朝取代。實際上亨利四世也是愛德華三世的孫子,是受封為蘭開斯特公爵的王子岡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開英法百年戰爭,蹂躪了大半個法國,迫使法王承認他為繼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國戰場上。他的兒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歲就成為英、法兩國的國王,但聖女貞德的出現扭轉了法國的戰局,英國人被趕出了法蘭西。亨利六世在英國的統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愛德華三世孫女菲麗帕的後代、約克公爵起兵造反,這場戰爭史稱「紅白玫瑰戰爭」,亨利六世廢而復立,立而復廢,最終敗於約克家族之手。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繼位,建立了約克王朝。但玫瑰戰爭仍未結束,1485年,蘭開斯特公爵岡特曾孫女的兒子亨利七世從國外攻回英國,殺了約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鐸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廢後問題,同羅馬教皇決裂,在英格蘭推行宗教改革,英格蘭國王從此成為「國教的領袖」,亨利八世的女兒伊麗莎白一世時期,使英格蘭順利度過宗教改革的混亂時期,並在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但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婚,沒有後嗣,都鐸王朝結束,她的表侄孫(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孫)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了英格蘭王位,稱詹姆士一世,英格蘭、蘇格蘭歷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國王統治,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在英國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並最終送上了斷頭台,由克倫威爾擔任護國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於1660年復辟了斯圖亞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後,不顧英國大多數人已皈依新教的國情,企圖恢復天主教的主導地位,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他的女兒瑪麗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蘭執政威廉三世)在國內新貴族的邀請下,攻入英國,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統治,但他們在接受議會的《權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徵收賦稅等。這一事件史稱「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繼位之後,宣布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並為同一個王國。安妮無嗣而終,斯圖亞特王朝終結。
1714年,英國議會邀請詹姆士一世外孫女的兒子、德意志漢諾威家族的喬治繼承英國王位,開始了漢諾威王朝。漢諾威王朝時期是英國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並開始工業革命的黃金時期,到了第六任國王——維多利亞女王手裡,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達到3300多平方公里,號稱「日不落帝國」,同時在工業革命推動下新生事物不斷產生,社會生活日新月異,大英帝國達到全盛。但與此同時英國王室的實權卻不斷萎縮,到了20世紀,幾乎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圖章」。
維多利亞女王與德意志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阿爾伯特結婚,其子愛德華七世繼位之後,也以父姓稱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愛德華七世之子喬治五世在位時期,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願再使用敵對國德國的姓氏,將王室改姓為「溫莎」(因為王室行宮「溫莎堡」),朝代名稱也改稱為「溫莎王朝」。溫莎王朝一直延續至今,當前在位的伊麗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國王。
英國王室盡管經歷了許多王朝,但實際上前後王朝之間都有或近或遠的血緣關系,王室血統一直沒有中斷過。
英格蘭、聯合王國王室世襲年表: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
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
2埃塞爾沃夫 (839-858在位)
3埃塞爾巴德 (858-860在位)
4埃塞爾伯特 (860-866在位)
5埃塞爾烈德一世 (866-871在位)
6阿爾弗烈德 (871~899在位)。
7愛德華一世(900-924在位)
8埃塞爾斯坦 (924-940在位)
9愛德蒙一世 (940-946在位)
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
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
12埃德加(959-975在位)
13愛德華二世(975-978在位)
14埃塞爾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丹麥王朝(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麥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麥王兼)(1014-1035在位)
3哈羅德 (1035-1040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麥王兼) (1040-1042在位)
威塞克斯王朝(續):
1懺悔者愛德華(1042-1066在位)
2哈羅德二世(1066在位)
諾曼王朝(1066—1135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蘭國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蘭國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蘭國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蘭國王1135-1154)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蘭國王1154-1189在位 )
2理查一世(1157-1199)(英格蘭國王1189-1199)
3約翰(1167-1216)(英格蘭國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蘭國王1216-1272)
5愛德華一世(1239-1307)(英格蘭國王1272-1307)
6愛德華二世(1284-1329)(英格蘭國王1307-1327)
7愛德華三世(1312-1377)(英格蘭國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蘭國王1377-1399)
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蘭國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蘭國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蘭國王1422-1461,1470—1471)
約克王朝(1461—1485年):
1愛德華四世(1442-1483)(英格蘭國王1461-1483)
2愛德華五世(1470-1483)(英格蘭國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蘭國王1483-1485)
都鐸王朝(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蘭國王1485-1509在位)
2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蘭國王1509-1547)
4簡•格雷(1537-1554)(英格蘭女王1553)
5瑪麗一世(1516—1558)(英格蘭女王1553—1558)
6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蘭女王1558-1603)
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蘇格蘭國王1567-1625,英格蘭國王1603-1625在位)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蘭國王1625-1649)
1649- 共和政體
1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1599-1658)(在位-1658)
2護國公理查•克倫威爾(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圖亞特王朝(續)
1查理二世(1630-1685)(蘇格蘭國王1651-1685,英格蘭國王1660-1685在位)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蘭國王,蘇格蘭國王1685-1688)
3瑪麗二世(1662-1694)(英格蘭女王,蘇格蘭女王1689-1694)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蘭國王1689-1702)
4安妮(1664-1714)(英格蘭.蘇格蘭女王1702-1707,聯合王國女王1702-1714)
漢諾威王朝(1714—1901年):
1喬治一世(1660-1727)(聯合王國國王1714-1727在位)
2喬治二世(1683-1760)(聯合王國國王1727-1760)
3喬治三世(1738-1820)(聯合王國國王1760-1820)
4喬治四世(1762-1830)(聯合王國國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聯合王國國王1830-1837)
6維多利亞(1819-1901)(聯合王國國王1837-1901)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901—1917):
愛德華七世(1841-1910)(聯合王國國王1901-1910)
溫莎王朝(1917—):
1喬治五世(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1936在位)
2愛德華八世(1894-1972)(聯合王國國王1936)
3喬治六世(1895-1952)(聯合王國國王1936—1952)
4 伊麗莎白二世(1926—)(聯合王國國王1952—)
全部復制太長了,給你地址吧,日本天皇世系表http://pham125.bokee.com/viewdiary.15579953.html
http://hi..com/mgy365/blog/item/7cb3ce2ad15dce2dd42af134.html最好兩個都去看看,因為這個世系也是有點問題的。
丹麥王室:http://ke..com/view/284909.htm
http://post..com/f?kz=143689620
另外,這個東西不錯,歐洲王室基本都在了http://post..com/f?kz=144148299
❾ 英國皇室起源於哪個世紀
英格蘭曾經歷過羅馬帝國的統治,在羅馬人撤走後,進入了小王國、小部落聯盟混戰的時期,到6世紀 伊麗莎白二世
,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形成了七個王國(部落聯盟)。威塞克斯王國逐漸強大起來,829年國王埃格伯特壓服了其它王國,成為英格蘭的共主。但與此同時,英國也進入了「恐怖的維京人時代」,遭到北歐海盜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孫子阿爾弗烈德因為成功地抗擊丹麥人入侵,以及營建倫敦、組織編撰《阿爾弗烈德法典》、《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等功績而被後人尊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傳了15代國王,到埃德蒙二世時,終於無力抵擋丹麥人,被迫與丹麥王克努特分治英格蘭。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並了整個英格蘭,開始了丹麥王朝的統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後裔「懺悔者」愛德華以母系血統繼承了丹麥人的王位。 1066年,懺悔者愛德華臨終前授意賢人會議選舉哈德羅二世為王。但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蘭,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王朝。威廉一世將大批諾曼貴族分封到英格蘭,通過全國普查編制《土地賦稅調查書》,加強了英格蘭的王權。威廉一世的兒子亨利一世因為沒有子嗣,死後被外甥斯蒂芬奪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敗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為繼承人。
❿ 現在的英國王室屬於英國的哪個王朝
現在的王室屬於溫莎王朝。
1喬治五世(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1936)(愛德華七世次子。約克公爵。長兄阿爾伯特去世後被宣布為王位繼承人。在位期間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愛爾蘭獨立。在一戰中因為德國是其敵國,所以將王室的姓氏改為溫莎)
2愛德華八世(1894-1972)(聯合王國國王1936)(同曾經兩次離婚的辛普森夫人的關系被披露後,於1936年12月退位,法國定居)
3喬治六世(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喬治五世次子。約克公爵。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4 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在位1952年2月6日-)(1947年和希臘王子菲利普·馮·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親王結婚。菲利普王子在歸化英國國籍的時候選取母系姓氏蒙巴頓(德國巴登堡家族)為姓。現有三子一女:長子威爾士親王查爾斯,長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約克公爵安德魯,三子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