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鴉片戰爭英軍侵華總人數
這個網路上很容易找,英國第一次鴉片戰爭最初爆發的時候,英軍海陸軍總人數在八千人左右,後邊不斷增兵,到鴉片戰爭結束的時候,英軍認輸在20000左右,資料網上有,網路一下就有
② 請問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有多少人參戰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先後出動軍艦28艘、裝備火炮800門,各種船隻80艘,兵員總數一萬五千人。清政府擁有4億人口,90萬常備軍。
資料來源:《中國近代戰爭史》
③ 鴉片戰爭雙方各損失了多少人
英國統計英國軍隊參戰人數為兩萬人,英國死亡人數數百人,非戰斗減員2400人,清國統計清國軍隊參戰人數12萬人,清國傷亡人數約2.3萬人,大清國的軍事組織軍事訓練軍事裝備軍事思想已經不適應戰爭需要,大清國軍隊分為八旗軍,協助八旗軍作戰的綠旗軍即綠營,由地方督撫臨時招募的沒有正式編制的勇營,大清國以騎射國語為立國根本,對外最大敵人始終是漢人,對漢人各種防備壓迫,滅亡大而弱的明國並沒有改變他小的性質,信任的就那五百萬左右旗人,這些都是以後清國一次次對外戰敗的原因,編練新式陸軍會動大清國根本的八旗制度,可能會造成大清國的滅亡。
④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有多少人參戰損失了多少人
英國參戰兵力19000人,傷亡523人(陣亡69人)。清軍91680-200000人,傷亡22790人
⑤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和清軍雙方各派出了多少兵力,清軍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遠征軍動用軍艦28艘(火炮約800門),各類船隻約80艘,兵力最多是約為2萬人,清實際動用兵力約為10萬人,與英國遠征軍相比約是5:1。
其中清軍死亡3100餘人,負傷4000餘人,總兵力損失7100餘人;英軍死亡不足2100人,負傷400人(孤證,僅英軍戰報記載,實際負傷數應比這個數字大得多)。
⑥ 鴉片戰爭英國派多少人入侵中國
鴉片戰爭英國派4000人入侵中國。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⑦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哪國入侵中國的多少侵略軍
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時間是1840年。1840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喬治·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1842年,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
1842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中英《南京條約》共十三款,其中主要內容要求中國:
1、割讓香港島。
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
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
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
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
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小農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⑧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為什麼英國僅以陣亡69人就取得戰爭勝利
18世紀,遠離大清帝國,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這也為日後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以及開辟更多的殖民地奠定了基礎。而此時遠在亞洲的清帝國統治者還沉浸在「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的思想理念以及閉關鎖國的境況中。殊不知,不久後的將來,新的侵略者將會蜂擁而至,一起「大快朵頤」清帝國這塊不可多得的「肥肉」。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為什麼英國僅以陣亡69人就取得戰爭勝利?
1839年,身為朝廷欽差大臣的湖廣總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強行銷煙,由於英國商人在中國廣東海域走私鴉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危害了國人身心健康,同時清朝軍隊也吸食鴉片,士兵身體變得虛弱,失去了應有的作戰能力。英國的這一鴉片貿易不僅嚴重的敗壞了社會風氣,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還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嚴重衰落,「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
而在1839年英國人曾和阿富汗人幹了一仗,當時的阿富汗只不過是個建國不到一百年的小國家,總人口也不敵清朝的軍隊兵力啊。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在被英國人打的招架不住的時候,依然英勇反抗使得三萬英軍全軍覆沒還迫使英國人狼狽地離開了阿富汗。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為什麼英國僅以陣亡69人就取得戰爭勝利?
英國,這個遠征萬里之遙的超級大國。從戰初的四千人,到最後加到了一萬八至兩萬人,雖然在海上作戰清軍並不能發揮出絕對的優勢。但倘若是在路上,清軍便能輕易地將英軍拖死在華夏大地。雖然當時清軍在火器上可能處於相對劣勢,但大批清軍將士還是能做到浴血奮戰固守陣地的,畢竟當時清軍的軍法是非常嚴苛的,丟失陣地是要嚴懲的,所以許多將領寧願戰死自殺也不逃跑和投降。
但清朝統治者為什麼沒有繼續拖著呢?可想而知這個在本土作戰的政府比一個遠征萬里水土不服的侵略軍隊還拖不起。鑒於清朝在中國歷史上特殊的地位以及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國內矛盾肯定層出比窮,說白了還是統治者的昏庸無能腐朽統治,這也致使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最終英國人僅以69人的傷亡,獲得了二千一百萬西班牙銀元的賠款以及香港島的割讓。
⑨ 鴉片戰爭英軍傷亡大概有多少
你好
第一次廈門之戰:1840年7月3日 清軍戰死9人,受傷16人.英軍無傷亡.
第一次定海之戰:1840年7月5日
清軍戰死13人,受傷13人,英軍無傷亡.其中清軍參戰兵力1540人,定海總兵張朝發受傷而亡,定海知縣姚懷祥自盡.
大角 沙角之戰:1841年1月7日
英軍採用正面炮擊,陸軍側麵包抄戰術,清軍戰死277人,重傷而死5人,受傷462人,英軍受傷38人,副將陳連升,佐領裕隆(滿族)戰死.
虎門之戰:清軍總兵力11000名,清軍250人戰死,100餘人受傷,總兵關天培戰死,游擊麥廷章亦亡.英軍5人受傷.
廣州內河之戰,1841年2月27日--1841年3月18日,其中烏涌之戰清軍參戰兵力1600人,總兵祥福(滿族)以下446人陣亡,英軍共受傷8人.
廣州之戰:1841年5月18日--5月25日
清軍總兵力20000人(用於進攻力量不多),清軍數座炮台被毀,戰船43隻,火筏32隻被擊毀,英軍死亡9人,受傷68人.
三元里之戰:1841年5月29日--1841年5月31日 英軍死亡5--7人,受傷23--42人.
第二次廈門之戰,清軍總兵力5680人,1841年8月26日,清軍陣亡40餘人(廈門島南岸)和33人(鼓浪嶼)受傷37人(士兵因石壁堅固傷亡較小),總兵江繼芸,副將凌志(滿族)戰死.英軍戰死
1人,受傷16人.
第二次定海之戰:清軍總兵力5600人,1841年10月1日,清軍總兵葛雲飛 鄭國鴻(回族)
王錫朋戰死.英軍戰死2人,受傷27人.
鎮海之戰:清軍總兵力4000人,1841年10月9日,清總督裕謙投水而死,損失以百計,英軍傷亡數字有兩說,一說戰死16人,傷數人,另一說英軍戰死3人,受傷16人.清軍總兵謝朝恩也戰死.
浙東反攻之戰:1842年3月10日--3月17日,清軍總兵力31000人,但用於進攻的兵力不多.寧波方向,英軍陣亡1人,鎮海方向無傷亡.3月15日,英軍進攻慈溪,清軍將領朱貴,伊星阿(滿族)戰死,英軍戰死3人,受傷一說22人,另一說15人,清軍共戰死340餘人,雇勇200餘,受傷200名.
乍浦之戰:1842年5月18日,清軍總兵力7000人,英軍在天尊廟傷亡最重,陸軍中校湯林森以下9人陣亡,55人受傷.清軍副都統長喜(滿族),佐領隆福(滿族)戰死,清軍八旗兵陣亡273名,殉難7名,因傷身故6名,失蹤1名.
吳淞之戰:清軍總兵力4700名,1842年6月8日,提督陳化成以下88人陣亡,英軍戰死2人,受傷25人.
鎮江之戰:清軍八旗兵1600人,綠營兵2700人,英軍增派援軍,共計20000人,1842年7月21日--22日,為英軍傷亡最為慘重的一役,死亡39人,130人受傷,失蹤3人.清軍傷亡如下表:
部別 戰死 受傷 失蹤
京口八旗 170 161 24
青州八旗 55 65 24
鎮江綠營 3 6 17
湖北綠營 7 8 3
四川綠營 3
河南綠營 1 1
江西綠營 23
⑩ 鴉片戰爭英國有多少人
第一次定海之戰(1840年7月5日)
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初期,英國遠征軍為攻打定海與清軍發生的一場戰役。這場戰事最終以定海陷落英軍獲勝而告終,定海總兵張朝發,知縣姚懷祥等先後殉職。定海之戰為鴉片戰爭期間英軍攻佔的第一座城池,也是近代史上西方軍隊第一次佔領中國領土的戰斗。清軍投入戰船21艘,船炮170位,兵丁940名。岸上兵丁600名,炮20位。英軍投入白人兵2300人,印度兵650人。損失:清軍戰死14人,受傷13人。英軍無傷亡。
沙角大角之戰(1841 年1月 7日)
英軍乘清欽差大臣琦善裁撤海防和對外妥協的時機,向穿鼻洋的沙角、大角炮台進攻。守將陳連升率軍堅決抵抗,因援兵不至,英勇戰死,炮台陷落。清軍總兵力8000人,沙角大角兩炮台共計炮91位,英軍登陸兵力1461人。損失:清軍戰死277人,受重傷而死5人,受傷462。英軍無死亡,受傷38人。
虎門之戰(1841年2月26日)
英國艦隊向廣東虎門進逼。清軍提督關天培向總督琦善請求增兵,琦善不允。23 日英艦向虎門一帶進攻。關天培率領所屬部隊固守橫擋、永安、靖遠、鎮遠各炮台。25 日英軍從橫擋登陸,次日攻破各炮台,關天培在靖遠炮台率兵抵抗,負傷數十處,仍與英軍搏鬥,英勇戰死。虎門陷落後,英軍侵入珠江。清軍一線兵勇8500人,炮377位。全部兵力1萬余,炮450位以上。英軍登陸兵力約2000人。損失:清軍死傷500人,被俘1300人。英軍5名士兵輕傷。
黃埔烏涌之戰(1841年2月27日)
2月26日,英國侵略軍攻陷虎門,2月27日,英軍戰艦加略普號、先鋒號、阿里耶打號、硫磺號、摩底士底號及汽船復仇神號、馬達加斯號共七艘,溯珠江水道而上,於當日中午到達頭道灘,向烏涌炮台發動猛烈的攻勢,最後沈占鱉、洪達科及湖南鎮軍祥福所部的大部分官兵均壯烈犧牲。清軍投入廣東廣西兵700人,湖南兵900人。47門岸炮,10門船炮。英軍登陸兵力180人。損失:僅湖南兵就戰死31名軍官,415名士兵。英軍1人戰死,8人受傷。
廣州之戰(1841年3月21日至25日)
英軍佔領虎門要塞後,溯江而上,連陷烏涌等炮台,兵臨廣州城下。清軍投入陸師2。5萬人,算上水師和後勤人員為4萬。戰船100餘只,炮200餘位。英軍投入3200人,其中陸軍2223人。損失:清軍陣亡1000餘人,受傷3000餘人,損失火炮182位。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