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如何評價凱特

英國人如何評價凱特

發布時間:2022-04-29 21:38:07

① 同是王妃,為何大家都喜歡凱特,而反感梅根

同樣是王妃,時間不一樣,凱特嫁入皇家,已經這么多年,對皇家的規矩好惡,早就了如指掌,她懂得怎麼做,才能獲得人的好感,凱特不管是穿衣打扮,還是言談舉上,都做得恰當好處,人們對她的印象更好一點。


梅根是一個女明星,而且還是一個有黑人血統的女人,她理應更保守,更淑女,才能獲得人們好感和認可,覺得她有教養。她卻不是這么做的,處處想表現自己,把自己當成一個明星看待,處事大膽開放,皇室的規矩,根本視而不見,根本沒想到自己已經王妃了,處處想表現自己。和王室的規矩謙讓,也是相差甚遠,做為平民她怎麼做完全沒問題,而作為王妃顯然有失妥當,所以她不受歡迎,而凱特王妃受歡迎也順理成章了。

② 凱特爾的軍人:威廉·凱特爾

他療傷康復後,於1915年年初被派至「參謀本部」擔任參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被留任在「新德軍」里,並且招募組建新部隊番號德軍自由軍團邊境守衛軍駐守在波蘭國界,也擔任過師級部隊軍官參謀,最後在「漢諾威騎兵學校」擔任教官兩年。
1924年底,他被調派至「國防部」,是凡爾賽條約後期掩護德軍准備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參謀本部」外殼單位;沒多久他就升遷為署、處長,納粹黨執政後1933年他依舊被原職留用於「軍部」,1935年年在魏勒·馮·弗理奇推薦他出任納粹德國國防部長。 威廉·凱特爾(1882.9.22—1946.10.16),納粹德國陸軍元帥,軍事家。
1882年9月22日出生於甘德斯海姆的凱特爾,性格倔強,如同下薩克森的農夫們所常有的性格一樣 。1901年。這位農場主的兒子高中畢業後即從軍於沃爾芬比特爾的野戰炮兵第四十六團。在他任該團的中尉副官時,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那慕爾與馬恩河的各次會戰,因作戰有功而獲得過二級鐵十字獎章與一級鐵十字獎章,並於1914年冬升任炮兵連長。1915年春,他晉升上尉並調到第十預備軍軍部任職,於1916年2月21日年參加了凡爾登戰役。同年,凱特爾凋任師首席參謀官,並獲霍亨索倫皇家勛章。在戰爭的最後一年,他在佛蘭德擔任海軍陸戰隊的參謀官。 很有作為!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凱特爾仍留在軍中服役。1931年10月擔任軍隊署組織處的上校處長,希特勒上台後,積極同納粹黨合作,歷任國防會議工作委員會主席,1933年晉升少將軍銜,並奉命在不來梅組建第二十二師。
1935年,凱特爾從師長直接被任命為陸軍部軍事政治管理局局長,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了一批持不同意見的陸軍高級將領的職務,以提拔年輕的高級指揮官為名,委任他為新組建的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長,使他一躍而成為希特勒最親信的軍事顧問。這個最高統帥部實際上形成了與陸軍總司令部的分庭抗禮局面,並凌駕其上。盡管凱特爾在一些重大決策問題上同希特勒有不同見解,但他無法也不敢說服魔鬼希特勒,如在希特勒決定進攻波蘭時他曾提出過勸告,可一見希特勒堅持就馬上依附過去。見義勇為 1940年1月27日,凱特爾受希特勒委託,在希特勒1939年12月14日下達的准備侵佔挪威和丹麥的命令基礎上,又下了一個命令,主要內容如下:
「元首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希望『N』計劃在他親自直接監督下,並密切聯系戰爭總計劃加以制訂。
有鑒於此,元首委託我領導今後的准備工作。
為此,在最高統帥部設立一個工作參謀部,它同時又是負責指揮這一戰役的未來參謀部的核心。
爾後全部制訂工作,在『威悉河演習』代號下進行。」
這一命令具有很大的原則性意義,這種意義遠遠超出了計劃中的這一戰役的范圍。它與布隆貝格任國防部長、弗里奇男爵任陸軍總司令時開始產生的分歧有關。當時,無論是弗里奇,還是他的繼任者布勞希奇及總參謀長貝克和以後的哈爾德,都認為陸軍在任何未來戰爭中理所當然要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希望陸軍會對戰爭進程產生決定性影響。他們主張,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郎應該是由領導全部戰役的人組成,機構盡可能小。最高統帥部阼為國防部長(先是布隆貝格,後是希特勒)的機關,只應在總體上制訂戰略展開計劃和未來各次戰役的計劃。因此他們堅決反對擴大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部,而力圖根據陸軍的發展情況,擴大陸軍總參謀部這一作戰和組織機構,極力阻撓屬於最高統帥部系統的某種軍隊指揮機構在陸軍中出現。
陸軍總參謀部的許多爭論,就是為了防止權力落入凱特爾這樣的忠實於希特勒的軍事顧問們手中,因為這些人對希特勒的戰爭計劃可能會表現出危險的贊同態度。
以前的戰役計劃和指揮都由陸軍總司令部實施,希特勒沒有進行很大的干預,最多是積極參與制訂准備措施。如今,涉及挪威和丹麥的命令又挑起了這個爭論,並以有利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部的方式解決,其結果是使最高統帥機構發生了危險的雙重發號施令現象,甚至使陸軍總司令部對陸上戰役的指揮權被完全剝奪。最高指揮機構編制中的這種混亂現象,這種無休止的分歧,甚至傳染到了下級中去。
總之,凱特爾的這個命令為希特勒確立在德國軍隊中的「統帥地位」鋪平了道路,並使之暢通無阻。
凱特爾的新的工作參謀部在1940年2月5日集中。到3月1日前,它的准備工作已達到可以頒發專門訓令的規模。已經晉升為上將的凱特爾,盡管知道陸軍內部對希特勒有很大的反抗潮流。但他毫不與之接觸,他相信希特勒在軍事方面天才的判斷能力。雖然希特勒的所作所為有時同他個人的意見大相徑庭,但他始終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身為德國三軍最高統帥部主管的凱特爾。其軍事素質和才能還是相當不錯的。他的「威悉河演習」訓令第一項很好地概括了德國和英國的戰略觀點:
「斯堪的納維亞事態的發展,要求做好用部分武裝力量佔領挪威和丹麥的一切准備。這就能阻止英國人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波羅的海站住腳,保障我們在瑞典的礦石基地,擴大海軍和航空兵對英作戰的出發陣地。」
這一訓令還流露出給這一入侵事件打上和平佔領印記的企圖。將在戰役開始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如果需要,將通過顯示德國海空軍實力的方法,給這些措施增添必要的力量。 關於預定實施的行動,訓令包括以下規定:
「進入丹麥和在挪威登陸應該同時進行。應盡快並以盡可能大的兵力進行戰役准備。一旦敵人在挪威掌握主動權,應即刻採取對策。要使我們的措施出乎北歐國家和西方敵人的意料,這是至關重要的。在採取一切准備措施,特別是為輸送軍隊准備船隻、訓練和裝載時,應考慮到這一點。假如裝載准備不可能保守秘密,應給指揮官和軍隊指定一些假目的地,真正的目的地只能在艦艇出海後才向軍隊說明。」
關於戰役實施問題,訓令中說:
「在丹麥,最重要的是要迅速奪取陸地部分和西蘭島,攻佔波羅的海接近地;在挪威,必須以海軍和空軍實施行動。突然奪取最重要的海岸地段。」
這些規定和戰役實施問題的提出都很出色。而且從新的參謀部組成到訓令擬制完畢只有短短幾天時間。 戰役後,英國未來首相丘吉爾曾坦率承認:「德國人在計劃、指揮和堅定性方面,顯然佔了優勢。他們毫不動搖地實施自己的作戰計劃。他們充分了解如何在各個方面大規模地利用空軍。」
這是對凱特爾軍事才能的高度評價。但他的軍事素養更有糟糕的時候,當德軍正在西線大敗同盟軍順利推進時,他竟然和約德爾將軍一起支持希特勒下了一個拯救了英國遠征軍主力和同它們一起被圍的法軍的莫名其妙的命令,這個命令當然引起了指揮戰役行動的德國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和以後軍事歷史的反對。
西方戰役結束之後,凱特爾於1940年7月被授予陸軍元帥軍銜。他的晉升曾引起許多將領的不滿,如德軍元帥曼斯坦因在他著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中寫道:「……這種行動毫無疑問的是足以使這種官階的威望貶值,……在波蘭戰役結束時,陸軍總司令與兩位集團軍群總司令是能夠符合這個要求的。但是希特勒卻未把他們升任元帥,以來表示對於陸軍的感謝。現在他卻一次製造了一打元帥。其中除了曾經打了兩次卓越戰役的幾位總司令以外,也還包括了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部的那個主管在內,他既不是指揮官又不是陸軍總部的參謀總長……他的組織功績固不可沒,但卻決不足以與陸軍總司令相提並論。」 當希特勒決心進攻東方時,凱特爾曾又表示了不同意見,並提出了一份不要進攻蘇聯的意見書。希特勒對此毫不理會。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凱特爾更加處處迎合希特勒。1941年7月25日,海軍元帥雷德爾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取得決定性勝利,按首先要在戰爭中集中基本力量去打敗英國這一方針行事,寫了一份意見書給最高統帥部,書中建議在地中海海區實施軍事掃盪行動,並加強北非的作戰力量。凱特爾知道希特勒的心思都在進攻蘇聯上,為避免引起希特勒的不快,就提請徹底修改這份意見書。在東方戰役過程中,凱特爾的指揮機構把一些戰役中個別將領成功的臨時措施當成了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葯,用希特勒只進不退的公式去代替靈活和負責任的指揮,代替利用空間和交替實施進攻和防禦的原來陸軍總參謀部充滿活力的那種巧妙行動,而且越來越信奉這一公式。幾乎完全否認軍隊退卻是為了恢復行動自由或節約兵力的一種作戰手段。凱特爾的戰略觀點簡直染上了希特勒的病態特徵,他已經漸漸習慣於元首永遠也不會犯錯誤的神話,他信奉元首的直覺,不顧一切地保持對元首的信賴,從心裡感到希特勒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統帥」,這不是一般的阿諛奉承,他已被希特勒的魔力所降伏。如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最高統帥部完全清楚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被圍後派增援兵力解圍非常困難,但卻順著希特勒不許第六集團軍突圍,嚴令其堅守。結果葬送了6個步兵師、3個摩托化師、3個坦克師、1個高射炮兵師和羅馬尼亞的一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以及克羅埃西亞軍隊的1個團,共26500人。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僵硬指揮應該對此負戰敗之責,但德國的宣傳機構卻把最高統帥部不可饒恕的錯誤說成是合理的和不可避免的過失,這在當時就使所有了解事實真相的將領們感到凱特爾等人格外可惡。
在希特勒將布勞希齊、龍德斯泰特、古德里安等戰功卓著的將領免職時,凱特爾毫無保留地表示同意和支持這種臨大戰撤換行為。他甚至助紂為虐,贊同處死許多高級軍官,而這些軍官的唯一罪名只是未能服從希特勒關於死守的命令。1944年2月,蘇軍進抵盧茨克和羅夫諾,德軍損失慘重。凱特爾要求處死羅夫諾的德軍守備司令,遭到陸軍參謀長蔡茨勒將軍的反對。但帝國元帥戈林則支持凱特爾的意見。希特勒命令舉行軍事法庭審判。經審訊確認該守備司令有罪後,凱特爾又要求處死羅夫諾地區的一名師長,終因曼施泰因元帥的反對而未能執行。 1944年夏,西線崩潰,凱特爾的失誤已暴露無遺,他的絕對服從助長了西線的災難。希特勒於7月29日召集龍德施泰特、隆美爾和施佩勒諸元帥以及海軍上將克蘭克、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等人到貝希特斯加登舉行作戰會議。會上,龍德施泰特和隆美爾要求希特勒停止戰爭,但希特勒仍然固執地預言總體戰的「勝利」。
會後,隆美爾約凱特爾懇談,並向他說明,戰況毫無希望,戰爭必須盡快結束。凱特爾也相信戰爭勝利沒有希望。他雖然答應向希特勒陳盲,但他仍然迷信「領袖」的「天才」,並希望戰爭能獲得不分勝負的解決辦法。 1945年4月當戰爭發展到德國首都,柏林受到合圍威脅的時候,希姆萊、戈林等要員都已匆匆離開此地,異想天開地去與西方國家進行談判,充當談判的最佳人選,開始走自己的道路去了。德軍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和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長約德爾卻表現出了對希特勒的無限忠誠。他們倆當時都不在受到圍攻的柏林城內,這兩人決定對各戰場的德國軍隊保持形式上的指揮。他們完全無視現實,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從外面解救柏林和希特勒。凱特爾命令德軍第九集團軍退卻至柏林以南同仍然防守易北河和穆爾德河的由文克將軍指揮的第十二集團軍會合,他天真地認為,如果這兩個集團軍試圖從南面和東南面突擊柏林,而施泰納上將的以雜牌部隊組成的「集團軍」也能夠展開進攻的話,那麼,也許可以突破蘇軍鐵桶般的合圍圈(蘇軍已經合圍了柏林市區的三分之二左右)。
為了付諸實施這個遠遠脫離實際情況,近乎天方夜譚的計劃,凱特爾首先前往第十二集團軍,令其在4月22日夜間做好執行新任務的准備。4月24日,從大本營臨時所在地、位於波茨坦以北的克拉姆普尼茨發來了幾份最後擬定的命令。根據這些命令,第十二集團軍應向於特博相方向東進,在那裡同向西突圍的第九集團軍會合,以便隨後和它一起轉入進攻,解救柏林。文車將軍只能根據凱特爾的樂觀描述判斷柏林四周的情況,他起初確曾准備打到柏林,但很快就明白實施那種進攻是不可能的。為了擺脫因腹背受敵而被擊潰的困境,也為了保障第十二集團軍本身獲得在易北河以東行動的必要自由,文克將軍轉而向東進攻,去支援被蘇軍圍困的第九集團軍。 凱特爾代表最高統帥部緊急干預了這些行動。他命令第十二集團軍與第九集團軍協同,對柏林發動在他看來是決定性的進攻,並回到帝國辦公廳呆了些時間,由於他在那裡介紹了情況,所有人又都充滿了昔日的樂觀情緒。現在凱特爾認為自己的任務是保障整個海因里希上將的「維斯瓦」集團軍群兵力從北面配合第九、第十二集團軍發起進攻,解柏林之圍。但是在最後時刻,向前挺進的蘇軍朱可夫和科涅夫坦克部隊在哈弗爾湖區的瑙恩以南會師,並在西面將柏林的包圍圈合攏。這時,德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4月24日由克拉姆普尼茨遷到了菲爾斯滕貝格地域(參見柏林戰役)。
凱特爾和約德爾從北面向柏林進攻的企圖遭到了海因里希上將的激烈反對,因為從4月22日起,他的集團軍群正面的情況再次變得很嚴重。坦克第三集團軍尚能暫時頂住蘇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在奧得河以西的猛攻,隨後它為避免被蘇軍突破,不得不於4月25日退到蘭多夫河地區,接著,當再次出現蘇軍向普倫茨勞突破的威脅時,又繼續西撤。同時,該集團軍群以施泰納上將的兵力和第十二集團軍從易北河派來的一個軍,在拉特諾以北、哈弗爾河以東倉猝組織寬正面防禦,抵擋從南面進攻的蘇聯人。如果決定從這些薄弱的防禦陣地抽調兵力向柏林實施進攻,為了從後方掩護進攻部隊,坦克第三集團軍只能留在原地防止蘇軍突破而不能參加進攻。只有一個從西面調來的摩托化步兵師和一個已被擊潰的坦克師殘部可用於進攻,就這兩個師,海因里奇上將還急需用其去支援坦克第三集團軍作戰。執行凱特爾發出的這個最高統帥部命令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已經一清二楚:在擁有弱小兵力的情況下向柏林突擊,沒有絲毫取勝的可能,坦克第三集團軍的正面勢必被突破。過幾天後這就會導致無法形容的混亂,從被突破正面撤下的部隊將與向西奔逃的一批批難民混在一起。海因里奇上將不願參與製造那種災禍。
4月27日,坦克第三集團軍的防禦正如海因里希所擔心的那樣,在普倫茨勞方向被蘇軍突破。這時只有馬上投入當時因德軍最高統帥部直接干預,為向柏林進攻而佔領出發地位的那兩個師,才能阻住這一被分割突破的局面。於是海因里奇決心把這兩個師北凋。已完全被希特勒潛移默化的凱特爾,又司空見慣地責難別人不去解柏林之圍是變節和怯懦,因為他在周圍看到的都不合自己的意願,他認為周圍的人即使不是變節,也是居心險惡。他不想懂得,只有通過退卻和將新銳兵力投入戰斗,坦克第三集團軍才能保全。他感到氣憤的是,為了不讓德國軍隊落入蘇聯人之手,竟放棄了斯維納明德這個「同奧得河有聯系的最後一個海軍基地」。他像中了魔法似的,眼睛只盯著柏林和元首,而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力量能夠使那位元首脫離他為自己安排的命運了。凱特爾仇恨海因里奇這位司令官,認為這位司令官在搗亂,認為他行為中全是錯誤,他沒有像某些戰線的司令官那樣,為了嚇唬所屬部隊,把逃兵一個個吊在退卻道路旁邊的樹上。 由於不服從命令,經凱特爾和約德爾提議,海因里奇上將於4月28日被解職,而被認為是「更果斷和順從」的施圖登特上將成為他的繼任者。在其到職之前,蒂佩爾斯基希將軍奉命指揮該集團軍群,後者不久以前已開始指揮編成第二十一集團軍的軍隊,這些軍隊在由東普魯士調來的集團軍司令部領導下,防守哈弗河下游與新魯平以南地域之間的正面。但由於海因里希的作用,凱特爾竭盡全力策劃的向柏林進攻的企圖已經自動告吹。在4月的最後幾天里,凱特爾這位希特勒的最頑固的支持者也承認為柏林解圍是無法實現的,因而停止了這方面的一切嘗試。他和約德爾趁坦克第三集團軍的正面還未被蘇軍徹底突破,將德軍最高統帥部遷到了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泰因,並不再干預各位司令官的行動。
4月30日,在解圍的最後希望破滅後,給人類和平帶來巨大災難的聲名狼藉的希特勒,沒敢在最後關頭為其所表演的一切丑惡行徑負責,於下午三時半自殺身死。其侍從官將他和愛娃的屍體搬至總理府的後花園里,用汽油焚毀。 凱特爾一直到希特勒自殺的這一天對其都是忠心的。
5月3日,凱特爾出席了希特勒死前任命的鄧尼茨政府召開的「波希米亞」問題會議。參與了將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德軍兵力集團有組織地撤至西線戰場向美軍投降使其避免落到俄國人手中的圖謀。
5月8日深夜,在柏林城郊的卡爾斯霍爾斯特正式舉行的德國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上,凱特爾元帥和海軍上將弗雷德堡、空軍上將施通普夫代表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宣布向蘇美英法四國無條件投降,並在《法西斯德國武裝部隊投降書》上簽字。

③ 凱特和梅根,同為英國王室高顏值王妃,為何命運大不相同

作為英國王位的繼承人,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從一出生就受到了大眾媒體的關注,別說在英國,哪怕是全世界,這兩個王子都能頻頻登上媒體頭條,關於他們的八卦,也總能賺足眼球。

曾經被眾多少女視為夢中情人的威廉和哈里王子,如今也已經雙雙結婚。


從這中間,咱們也可以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種族主義的幽靈仍然時刻注視著這個世界,真正的人人平等,恐怕還得等到數百上千年後才有可能實現了吧。

④ 英國王室凱特靴子穿了17年,你覺得是過於節儉還是造謠

擁有一個巨大的衣帽間和「衣著自由」絕對是美夢, 如果資金允許,則必須每天佩戴, 在英國的王室中,婦女的著裝特別精緻,凱特(Kate)也流連忘返, 不僅穿著舊衣服慶祝結婚十周年,而且還穿了17年的鞋子, 在凱特王妃和威廉王子結婚10周年之際,這本來應該是一個特別隆重的慶祝活動,但是兩人穿著便裝來到農場,用低調的王室夫婦作為禮物, 一個模型, 凱特的休閑夾克,毛衣和襯衫重疊,幾乎所有舊風格,鞋子已經穿了17年。

即使在草坪上行走,這些鞋也可以使您保持舒適, 日常搭配也很時尚,讓人感覺很清新, 深咖喱的顏色也是固定顏色, 我想要固定樣式的鞋子, 請嘗試經典的咖喱色高幫鞋,例如Kate, 凱特不是一個休閑的地方,有時會穿著很多服裝參加, 舊衣服也很普通,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設計經典且具有質感,一件衣服幾年之內就不會過時, 凱特的藍色連衣裙就是一個例子, 簡單純色剪裁的剪裁高雅而先進, 在許多重要場合,可以看到她穿著這條藍色裙子, 她也喜歡這種經典設計, 也有一些不同的顏色和面料。

⑤ 如何評價英國王妃凱特的上位史

今年五月,凱特王妃妹妹Pippa的婚禮,讓王妃又一次出現在媒體的視線里。
其中有一個細節,當時讓人特別感動。
小王子喬治是花童的一員,他忽然走到新娘小姨的後面,把她婚紗給踩了。
凱特王妃看到之後,立馬把喬治和女兒夏洛特拉走,在一個小角落裡,嚴肅地教訓了兒子。
有意也好,無意也罷。作為王妃,那種深到骨子裡的對於孩子的教養,清晰可見。
很多人說,也難怪,凱特王妃會那麼深得民心,其本人對自身的要求和教養,和美貌一樣優質。
凱特王妃出生於英國的中產家庭。
父親邁克爾·米德爾頓是一名商人,後來靠經營郵購公司成為百萬富翁;母親卡羅爾先前是一名空姐。
妹妹皮帕是一個聚會策劃人,她的弟弟詹姆斯21歲時候已經擁有了一家烤麵包公司。
於平凡人來說,這樣的家世自然不算差。但對於王族,這樣的家族不過是平凡而已。
就像記者克勞蒂亞·約瑟夫對她的描述:凱特完全是個平民家族出身的女孩,但她已成為全球矚目的英國王妃。她從一個貧困的工薪階層家庭,如何克服種種困難走到上流社會,除了其所做的種種努力之外,凱特還展現了她迷人的風采和尊貴的教養。她不僅成績優異而且還是個善於把握愛之機遇的成熟女孩。正是這樣一個平民女孩迷倒了溫莎皇室成員,成為全球矚目的耀眼王妃。
容貌姣好、身材誘惑、情商有料、得體自律,是這位王妃的一致評價。
要知道,年少的凱特王妃,在學校里是優等生。沒錯,她就是在一家寄宿學校上學的時候就認識了威廉王子,並沒有什麼轟動的事,連合影都像是一種同學間的儀式。

⑥ 凱特和梅根都很漂亮,他倆同是英國王子的配偶,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凱特

凱特剛嫁入王室也一直被媒體當成頂級心機婊。後來大家對她改觀也是因為他可以兢兢業業履行作為王妃的責任,王室嘛,現在說白了就是愛豆,你的愛豆照著你的想法活,你也覺得這追星的錢花得值了。再加上有梅根做對比,大家一下子就發現,凱特真的挺不錯,至少人家拿錢是辦事的,況且拿的錢還沒有梅根多。

我欣賞梅根是因為她太特別了,成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覺得她就是哈里選的一枚炸彈,現在已經開始炸王室了,作為吃瓜群眾搬好板凳旁觀就好了。

⑦ 同是英國王子的配偶,為什麼部分人喜歡凱特,而反感梅根

我想很多人不太喜歡梅根的原因在於,英國的王室存在是因為民眾把王室的行為規范,是作為一個社會道德的維護者存在的,他們更希望王室的風格是相對保守和傳統的。而梅根的作風是典型的美式風格,這對於英國民眾而言是很難接受的,梅根個性張揚,自我表現欲非常強烈,而且不願受規則束縛。她的這種風格和英國王室的保守作風是格格不入的,所以作為王室成員很難讓人喜歡。

在大多數英國人眼裡,王室的行為應該是保守而沉穩的 ,而凱特王妃無論是衣著品味,言談舉止都非常有個性但又不失王室風范,謙和有禮又知書達理的行為很得民眾的歡心。所以很多人喜歡遵守王室規范的凱特而反感梅根就是這個原因。

⑧ 英國皇室的兩位高顏值王妃,凱特和梅根,同貴為王妃,為什麼命運不同

美國新任王儲,早已有近七十年"皇太子"工作年限的查爾斯王子一生現有兄弟倆,分別是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

從這正中間,我們還可以搞清楚一個大道理,那便是種族歧視的鬼魂依然時刻凝視著這世界,真實的一律平等,也許還得直到百餘數千年後才有可能完成了吧。

⑨ 同樣是王子的配偶,為何英國大多數人都喜歡凱特,而不喜歡梅根

因為梅根是第一個非洲裔的王妃,而英國王室一直都是白人,還有就是梅根對國家還沒有做出自己的貢獻,自然很多人喜歡凱特王妃了,不喜歡梅根了。


什麼事情都是需要時間,也許在日後梅根也會得到很多人喜歡,給梅根一點時間成長吧,相信她的高智商高情商不會比凱特差。

⑩ 經常看到新聞稱凱特王妃會像平常人一樣逛街,為什麼英國人看到王室成員會這么淡定

大多數英國群眾還是愛戴英國王室的,英國王室是英國寶貴的歷史遺產,對英國社會乃至世界和平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比東亞某個只會「拜鬼」的菊花王朝要可愛得多。

王室也是民眾心中一種情結,是對昔日「日不落帝國」的懷念,也是一種團結大眾的紐帶。作為締造、經歷過那個輝煌時代的皇室,是英國民眾心中的驕傲,是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向心力的來源。現在,英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雖遠不如從前,但王室的威望在世界上還是存在的,英帝國當年統治過的殖民地都或多或少對英王室存在一定感情。例如2000年澳大利亞舉行全體公民投票時,多數群眾還是主張保留英國女王繼續擔任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與英國關系並不好的辛巴威,也直言不諱對英王室的敬仰愛戴之情。

與英國人如何評價凱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人為什麼不用付錢 瀏覽:516
義大利歌曲綠樹成蔭什麼調 瀏覽:63
伊朗什麼時候有海軍 瀏覽:39
越南老婆來中國有多少 瀏覽:483
義大利高中畢業去哪裡留學 瀏覽:239
印尼siap是什麼意思 瀏覽:892
印尼fe第三方第七欄應該標注什麼區別 瀏覽:73
伊朗總統的工資是多少 瀏覽:803
印度貨幣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15
越南鐵路時速為多少 瀏覽:719
俄語義大利怎麼說 瀏覽:716
英國警察在什麼地方 瀏覽:791
印尼話bo什麼意思 瀏覽:662
伊朗市有多少鄉鎮 瀏覽:265
印度獨立後的工業部門有哪些 瀏覽:471
中國最高學府是哪個 瀏覽:460
什麼是中國公民的 瀏覽:158
印度大壩薩爾瑪在哪裡 瀏覽:202
英國進口晶體什麼價格 瀏覽:111
印尼萬隆有什麼高科技 瀏覽: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