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誰了解1984年——1985年英國礦工大罷工
撒切爾夫人一直設法減低工會的權力,但手法卻異於希思的政府。希思的政府主要的手段是通過單一的法案,但撒切爾夫人卻變本加厲。當時有幾次工會發起的罷工,企圖或極力地在政治上挫敗撒切爾夫人。其中以全國礦工聯合會(NationalUnionofMineworkers,簡稱NUM)發動的罷工最為知名。但是,有別於1972年時的希思政府,撒切爾夫人對這次罷工已早有充足准備,她早先已經增大了煤的儲存量,所以並未對發電廠的供應構成影響。另外,警察所採用的手法則令人質疑有違公民自由之嫌:警察除了阻止任何罷工的支持者接近罷工礦場的范圍,而且更與罷工礦工的糾察隊在約克郡歐格里夫(Orgreave)爆發了激烈的流血沖突。可是,由於全國礦工聯合會發動的罷工除了沒有事先舉行選舉,是違反新修訂的法例之外,又以武力阻止其它礦工如常上班。因此這次罷工並未得到大眾輿論的認同,其中以南部及諾丁漢郡(Nottinghamshire)的磺區為甚。是次全國礦工聯合會的罷工起自1984年初,至1985年初完結,歷時整整一年,故稱為英國1984年至1985年礦工大罷工。事件最後以過半數礦工重回崗位,迫使工會無條件投降而告終。自此以後,保守黨政府保證無意毀滅本土采礦業,又對罷工礦工承諾他們的職業受到保障。但保守黨政府仍舊在1994年采礦業私有化之前,把全部15個國營礦場一一關閉
『貳』 英國大罷工的規模是怎樣的
5月3日午夜,英國總罷工開始。5月4日,被列為第1線的各部門工人紛紛停止工作。群眾的戰斗熱情超過了總理事會的估計。計劃罷工的只有250萬人,可是還在頭幾天,罷工人數即超過400萬。一些地方的工人尚未得到關於罷工的正式通知,就自動地停止了工作。許多不屬於「第1線」的工人和非工會會員也參加了罷工。
『叄』 英國工人全國大罷工是怎麼回事
1926年5月4日,英國爆發了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總罷工。早在1925年夏天,煤礦工人為抵制礦主降低工資,聯合運輸工會、鐵路工會,決定於7月31日三業同盟罷工;結果取得了勝利,礦工照發工次,企業主取消了同盟歇業。工人階級把7月31日(星期五)這一天稱為「紅色星期五」。但是,資產階級的讓步完全是預謀的。資產階級和政府利用斗爭暫時緩和的時機,加緊收買工賊,強化警察力量,逮捕共產黨人和工會運動的左翼領導人,而且儲存了煤炭、糧食等生活必須品。政府還成立了「煤礦業調查委員會」。1926年3月10日,「調查委員會」公布報告,同意礦主降低礦工工資百分之十,工作日延長一小時。1926年4月30日,礦主借口政府補助金的期限已到,宣布煤炭工業於5月1日起同盟歇業,向工人階級進行猖狂挑釁。在工人群眾斗爭的壓力下,工會總理事會被迫決定全國總罷工。5月4日,總罷工開始,工人們表現得非常團結,罷工人數迅速增加,六百萬工聯會員中約有二百五十萬人參加,鐵路工人百分之九十九參加了罷工。罷工工人自動組成罷工委員會、糾察隊和工人自衛隊等等。不少地方的罷工委員會還掌握了發放車船通行證、調配居民糧食等事務,儼然執行地方政權的職能。全國重要企業處於癱瘓狀態,政府和壟斷資產階級受到沉重打擊。罷工得到國際無產階級的熱烈支持。蘇聯、中國、美國和西歐等國家的工人和勞動者都募集捐款,支援英國工人。但是,作為總罷工的領導、工黨分子與共產黨人之間存在嚴重分歧。把持工會總理事會領導權的工黨右翼分子,背著工人與政府和企業主秘密談判。1926年5月11日,政府最高法院「裁決」此次罷工為「非法」。工會總理事會竟然屈服於「裁決」,僅在得到官方同意恢復了工資和工時談判的諒解後,於5月12日宣布停止總罷工,強令工人復工。轟轟烈烈的罷工失敗了。罷工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領導罷工的工會總理事會掌握在工黨右翼分子之手;其二,英國資產階級在政治上老奸巨滑,富有反革命斗爭經驗。總罷工被破壞後,礦工們在異常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斗爭到11月19日才無條件放棄罷工。
『肆』 英國總罷工發生在何年
1926年
1926 年英國工人舉行的反對資本家階級加強剝削的總罷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經濟長期蕭條,采礦、紡織等工業部門處於衰落狀態。為擺脫困境,煤礦主企圖加強剝削,於1925 年6 月宣布延長工作時間,削減工人工資,並以同盟歇業相威脅。煤礦工人在其他工會的支援下,拒絕煤礦主的條件,准備同盟罷工。政府和資產階級沒有作好准備,暫時讓步休戰,維持現狀,同時積極儲備物資,加強警察力量,以對付總罷工。1926 年4 月,在政府的支持下,煤礦主再次發動進攻,並於5 月1 日同盟歇業。運輸、印刷、冶金、化學、建築、電力、機器製造等部門的工人採取聯合行動,自5 月3 日午夜起,分批投入總罷工,總人數達600 萬。大部分企業停產,交通運輸癱瘓,全國經濟生活一片混亂,給政府造成巨大壓力,使其不得不動用軍隊承擔生產和運輸。斗爭受到國際無產階級的同情和支援,英國共產黨發揮了積極作用。政府大批逮捕罷工積極分子。把持罷工領導權的工會總理事會害怕鎮壓,擔心失去對日益高漲的工人運動的控制,與官方代表秘密談判達成妥協,於5 月12 日宣布停止罷工。煤礦工人孤軍作戰,處境艱難,至11 月被迫復工。此次罷工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罷工,暴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深刻矛盾,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
『伍』 2011年英國大罷工的事件介紹
此次罷工由全英教師工會、公共和商業服務工會等20多個工會聯合組織,參與者包括教師、政府工作人員、警察、邊檢人員、法院人員、機場工作人員、環衛工人等。屆時,人們還將在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翰等十餘座城市舉行抗議示威活動,全國有逾200萬人走上街頭。全英各地學校、醫院、政府機構、入境邊檢等公營部門的服務停滯或受嚴重影響。
在議會大廈門前,警方已用路障將大廈嚴密包圍,防止示威者闖入。大廈外有數十名打著「公共和商業服務工會」旗號的示威者者手舉標語、橫幅進行抗議。一位名叫海倫·凱特的老人坐在輪椅上也參與了示威行動。她對記者說,自己今年已經89歲,她認為政府的養老金改革計劃是對像她這樣的退休者的掠奪 。
『陸』 英國總罷工的最高潮出現在什麼時間工人們是被誰出賣的
5月11日,根據總理事會事先的安排,「第2線」的機器製造工人和造船工人也投入罷工,使罷工人數達到近600萬人,英國總罷工進入最高潮,運動方興未艾。這一天,官方廣播也承認,「罷工還沒有削弱的跡象」。這是一次力量的較量,也是一次意志的較量。總罷工只要堅持下去,就可能迫使政府和礦主們讓步,罷工就有可能獲勝。可是,第2線工人投入罷工的指示生效剛剛12小時,5月12日午後1點,無線電廣播傳來了停止罷工的消息。工人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們被總理事會出賣了。
『柒』 英國1926年總罷工始末是怎樣的
1926年罷工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罷工,是英國現代工人運動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這次罷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資本主義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尖銳化的結果,是英國工人階級力量的一次集中顯示,同時也暴露了英國工會運動的弱點。 爆發總罷工的歷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英國從強盛走向衰落的重要轉折點。戰爭嚴重地削弱了英國在世界上的政治和經濟地位。英國在戰爭中損失了1/3的國家財富,而且還從美國的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到1919年,英國欠美國的債務達8.5億英鎊,內債比戰前增加了9倍,在經濟上陷於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