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群體免疫要多少年才可以完成
8月8日,張文宏在一場高峰論壇上發出預警。他認為,全球第一波疫情沒結束。張文宏對群體免疫也給出了說法:「群體免疫不是一兩年內可以完成的,可能要很多年才會完成。」為此,張文宏提醒,今年秋天開學季以後,要小心菜市場、學校、醫院等地方。不能掉以輕心。
張文宏表示,基於免疫的一個數學模型,可能要很多年才可以完成群體免疫,所以這種姿態來看的話,近期內並沒有到達高峰的可能性。就是所謂的秋冬的第二波疫情是以第一波結束為標志的,現在全球范圍內的還沒有結束,那麼何來的第二波,所以秋冬來講是不是維持這個疫情,或進展得更加快,現在還不知道。
(1)英國要實現群體免疫需要多久擴展閱讀
群體免疫的含義
群體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群體免疫水平高,表示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動物百分比高。因為,疾病發生流行的可能性不僅取決於動物群體中有抵抗力的個體數,而且與動物群體中個體間接觸的頻率有關。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
2020年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表示,將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對此引發不少人的爭議。
2. 群體免疫要多少年才可以完成,群體免疫是什麼意義
群體免疫指的是人群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群體免疫的水平高,表示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比例也高。由於疾病流行發生的可能性不單是取決於動物群體中有抵抗力的個體數,而且和動物群體中個體間接觸的頻率密切相關。英國政府的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就對此表示過,對於英國發生的新冠疫情而言,英國需要大約60%的人口來感染新冠病毒,來以此獲得“群體免疫力”。瓦蘭斯的這一番言論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實施“群體免疫”存在太多風險了。這種英國式抗疫措施,和中國、義大利等國目前採取的封鎖、隔離措施,根本上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而最終的結果如何,現在還沒有定論。這么做的好處是損失較小,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的沖擊也比較小,社會停擺導致的經濟損失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嚴格封鎖隔離措施帶來的附加傷害。而壞處就是要想如願獲得“群體免疫”效果,需要至少60%的人接觸過病毒。但是新冠病毒表現得非常狡猾,它在不斷地變異,而傳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如此一來,在群體免疫下,英國人的命運無疑將是悲催的,恐怕將遭受好幾波的病毒血洗!
3. 英國疫情不斷蔓延, 還在宣稱「群體免疫」的他們面臨封城的可能性有多高
在線的情況來看,英國政府認為現有的疫情程度他們還能承擔得起,所以才宣稱英國進去“群體免疫”時代。最主要的原因還不是政府覺得現在的疫情致使的社會危害遠沒有“封城”帶來的經濟損失高,或許他們也是在賭,在賭美國會幫助他們,在賭疫苗能在他們國家面臨大爆發之前研製出來,在賭他們國民的免疫力很強不會出現大面積的死亡。
英國政府目前只是不願意拿出更多的資源去救治病人而已,並不代表他們沒有這個實力,一旦發現國內情況越演越烈的時候,而且面對其他國家的壓力,或許才會有所行動。畢竟一旦英國人大部分都感染有這個病毒,那麼哪個國家還敢和英國進行人口流動和外貌交易呢。
4. 已經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家是哪裡
沒有國家已經實現了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理論表明,當群體中有大量個體對某一傳染病免疫或易感個體很少時,那些在個體之間傳播的傳染病的感染鏈便會被中斷。擁有抵抗力的個體的比例越高,易感個體與受感染個體間接觸的可能性便越小。
免疫即一個群體中大部分人有了某種病毒的抗體後,就產生了群體免疫效應,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
相關信息介紹:
群體免疫相關事件:
2020年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表示,將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
2020年3月14日,229名來自英國各大學的科學家聯名發表公開信,認為政府現行防控策略將對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造成額外壓力,並致「遠超必要數量的生命面臨危險境地。」公開信的聯署者同時對英國政府首席科學官帕特里克·瓦蘭斯「讓感染擴散以造成群體免疫」的言論提出批評。
5. 群體免疫需要多少年,通過什麼方式才可以完成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3月初推出英國抗擊疫情的計劃,即不嚴防死守,容忍疫情緩慢發展,讓60%的英國人患病後再康復,從而達到群體免疫以控制疫情。自此,“群體免疫”一詞映入了公眾的眼簾,引起軒然大波。
總而言之,針對新冠肺炎,防疫抗疫已經是一場持久戰了,在管控疫情的情況下,更好的工作生活才是我們每一個人當下所應該追求的。
6. 歐美對新冠奉行群體免疫,群體免疫要多年才可形成
機體免疫是指人口和牲畜對感染的抵抗力。群體免疫水平高,說明抗感染人群比例高。流行的可能性不僅取決於動物種群中抗葯性個體的數量,而且與動物種群中個體之間的接觸頻率密切相關。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沃蘭斯(Patrick Volans)表示,對於新冠狀病毒在英國的爆發,英國60%的人口需要感染新冠狀病毒才能獲得“群體免疫”。
1.群體免疫是一個科學概念:
沃倫人的這番話引起了很多爭議。“群體免疫”本身就是一個科學概念。它能使很大一部分人群在感染後通過接種疫苗和康復,獲得疾病的免疫能力,從而預防和阻斷病毒在人群中的進一步傳播,保護高危弱勢群體不受感染。這個概念本身沒有問題。在現實中,實行“群體免疫”必須具備一系列必要條件,其中包括許多前提和風險因素。
盡量減少嚴格封鎖和隔離措施造成的額外損害。缺點是至少有60%的人接觸過這種病毒,以達到預期的“群體免疫”效果。新的冠狀病毒很狡猾。它不斷變異,傳染性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在大規模免疫之下,英國人的命運無疑是悲慘的,遭受了幾波病毒的洗血
7. 鍾南山談群體免疫,全球要達到群體免疫需要多長時間
群體免疫這個其實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是很多國家迫切的選擇,有選擇的情況下是最好不要這么做的,因為群體免疫道路註定要付出很大的傷亡,因為群體免疫意味著全球將有70%~80%的人感染,致死率最低也是在5%,現在全球有70億人口就意味著要有將近4億人口,因為這場病毒趨勢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這還是最低的最理想的狀態。
但是群體免疫道路註定會付出很大的傷亡,這5%真的只是一個理想的狀態,誰誰也不敢保證新冠病毒要經過多久的適應,才能夠讓人的身體逐漸產生這種病毒的抗體,這就像是自然界野外的生存一樣,我們現在有醫學,我們不應該走這樣一個自然淘汰的道路。
8. 英國的「群體免疫法」驚動世界,歷史上有成功的案例嗎
新冠疫情目前已經席捲了全球,面對疫情,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採取的都是嚴防嚴控,用經濟損失換取人民的生命。但是也有英國這樣的例外採取的是“群體免疫法”,就是讓大多數國人感染上新冠病毒,用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對抗病毒。當然,到今天為止,英國應該是放棄了這種做法,因為太違反人性。那麼,人類歷史上,有用“群體免疫法”對抗病毒並成功的嗎?
澳洲野兔
對於“群體免疫法”是否科學,英國網路上一位網友是這么說的:如果是科學的話,應該先用狗做實驗,而不是直接用在人類身上。也有網友推測可能是英國政府覺得老百姓太不聽話,用“群體免疫法”的噱頭恐嚇自己的人民,讓他們不要出門、不要聚集。這種恐嚇目前來看還是比較成功的,因為與同在歐洲的法國、義大利等國相比,英國人出門聚集的人明顯較少。
9. 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多少的時候,才能實現群體免疫
對於新冠病毒,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體免疫你要達到60%~70%。當人體接種率達到一個很高的程度的時候,那麼這個免疫的屏障就建立了起來。按照這個60%~70%的比例來算的話,目前中國有14億人口,大約需要接種10億——12億人口才能獲得群體免疫。
目前有很多人都害怕去接種新冠疫苗,因為有很多人覺得如果大家都去接種了新冠疫苗的話,那麼我是不是就不需要再去打了?因為很多人的想法是認為新冠疫苗目前不夠成熟,擔心會有未知的風險。但是實際情況是如果你不去接種疫苗的話,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接種了疫苗,那麼你還是會有感染的風險。
很多人所認為的,只要達到群體免疫,那麼病毒就會消失,這是一個相當錯誤的訊息。群體免疫是為了防止大規模的疫情出現,並不是代表能夠讓病毒完全的消失,所以,為了國家,為了自己,為了家人,大家一定要盡早去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