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任英國女王是
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時間:1952年2月6日-至今(2019年7月份))。
伊麗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現任英國女王,英聯邦元首、國會最高首領。伊麗莎白二世於1926年4月21日出生,為已故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
全稱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其他領土和屬地的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的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2015年9月9日英國當地時間下午5時30分以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打破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63年7個月零2天的時長紀錄。
(1)英國女王號到哪裡了擴展閱讀:
1952年2月6日,伊麗莎白在肯亞一個狩獵牧場繼位後趕回倫敦。她以公主的身份離開,再次踏上英國國土時,則成了英國女王。
2018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不僅打破了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4年的紀錄,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成為了世界上在任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
登基66年裡,伊麗莎白二世經歷了13位英國首相,可謂「鐵打的女王,流水的首相」。她伴隨著英國從二戰後進入21世紀,見證了英國影響力的「江河日下」,也看到了英國脫歐的「黑天鵝」。
女王的一生,幾乎經歷了整個現當代史,從人類首次登月,再到互聯網時代。過去66年裡,人類所處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英國社會也發生了根本變化,王室自身的存在甚至遭到質疑。然而,對許多人來說,英女王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精神象徵。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不僅是英國的女王,也是15個英聯邦國家及地區的女王。她在位期間,出訪海外300多次,到過上百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英國最知名的「代言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麗莎白二世
㈡ 現在的英國女王是誰,和她的簡介
是伊麗莎白2世
伊麗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他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聯邦的元首」。1926年4月21日生於倫敦,原名為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 (Elizabeth Alexandra Mary),是英國溫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自幼在皇宮內接受教育,主修憲法史和法律。她在歷史、語言和音樂方面有造詣,能流利地講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參加英國本土輔助部隊,接受駕駛和維修摩托車的訓練。1947年7月9日,她與遠房表兄、希臘和丹麥親王菲利普·蒙巴頓中尉(現為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訂婚,同年11月20日結婚。
伊麗莎白二世於1951年開始代表英王喬治六世出席各種正式場合。1952年2月6日國王逝世,她繼承王位。1953年6月2日加冕。2003年12月,伊麗莎白二世在倫敦愛德華七世醫院接受臉部和膝部外科手術。醫生切除了女王臉部的一塊壞皮與左膝蓋中的破碎軟骨。
女王是英國世襲國家元首,除英國外,女王同時也是澳大利亞、新西亞、加拿大等國家的元首。
伊麗莎白二世有三子一女。長子查爾斯王子為王位繼承人、次子安德魯、三子愛德華、女兒艾麗斯·路易絲公主。
伊麗莎白二世於1986年10月訪問中國,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來華訪問的國家元首
㈢ 伊麗莎白女王號郵輪的處女航
「伊麗莎白女王」號將從英國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敦啟航,駛往大西洋加那利群島上演處女航。在為期13天的海上旅程中,「伊麗莎白女王」號途中將停靠在里斯本、特尼里弗、馬德里等城市。令人咂舌的是,一張處女航最高級套房的票價竟高達1.6萬英鎊,最低也要1489英鎊!「伊麗莎白女王」號是丘納德公司目前營運的「瑪麗女王2」號和「維多利亞女王」號這兩艘「女王」號系列豪華游輪的姐妹船。
丘納德公司總裁兼執行董事卡羅爾·馬爾洛(Carol Marlow)表示:「我們有幸擁有了多艘世界上最著名的游輪,我在此很高興地宣布,『伊麗莎白女王』號將加入它們的行列。過去70年來,我們的船隊一直有一艘『伊麗莎白女王』號,這艘美麗而現代的游輪是對『伊麗莎白傳統』的一種紀念,並將保證這一驕傲的傳統延續到這個世紀。」
㈣ 英國最大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因故障漏水會影響它的海試嗎
英國海軍19日確認,本月初開始服役的該國最大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因故障漏水。英國皇家海軍發言人說,在這艘航母海試期間發現一個傳動軸的封閉裝置出現故障,計劃在它停靠朴次茅斯港後維修。發言人說,故障不會妨礙這艘航母重新出海服役,也不會影響它的海試。
本級艦主尺度約為280米×73米×11米,排水量約64000噸,艦員編制約1600人,動力為2台燃氣輪機,全電力推進,雙軸雙槳,最大航速27節,續航力10000海里/18節,飛行甲板約16000㎡,最大載機量40架。
㈤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有哪些服役經歷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伊麗莎白女王號1915年1月竣工後被派往地中海支援進攻達達尼爾海峽的戰役。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該級4艘艦被編成第5戰列艦分隊,支援擔任前衛的戰列巡洋艦分隊,經受了戰火的考驗,除勇士號外全部受傷,其中,馬來亞號右舷的副炮位被擊中,由於防禦上的弱點引起彈葯火災;厭戰號因操舵裝置失靈掉隊,遭到德國艦隊集中攻擊而被重創。
1916年11月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接替鐵公爵號戰列艦成為英國海軍大洋艦隊旗艦。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進行了兩次較大規模的現代化改裝。
第一次大規模改裝各艦依次從1924年開始至1933年結束,包括艦體兩舷增加防魚雷凸出隔艙,提高艦體水下防禦能力同時提供了額外的浮力;將前煙囪向後曲折與後煙囪合並成一體,減少前煙囪靠近艦橋、桅樓帶來排煙的影響;在前部三腳桅擴建桅樓與艦橋設施;安裝高射炮,加裝水上飛機。
該級4艘艦(巴勒姆號除外)第二次大規模改裝依次從1934年開始至1941年,各艦由於現代化改裝項目各異,呈現不同的面貌。其中厭戰號、勇士號、伊麗莎白女王號的現代化改裝進行的比較徹底,除了在艦體中部設立水上飛機機庫和彈射器等航空設施以及加強防空火力等改裝項目以外,還包括,換裝新型鍋爐、主機,改用一個新的煙囪;
增大主炮仰角提高射程;針對隨著主炮仰角增大,炮彈下落角度加大以及空中轟炸的威脅,加強水平裝甲;改建大型箱形艦橋。改裝工程實施較晚的勇士號、伊麗莎白女王號還拆除舊式6英寸口徑副炮改裝新型高平兩用火炮。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級艦被廣泛使用,戰爭前期該級艦長期在地中海海域作戰。尤其是厭戰號戰列艦多次受創傷而最終安然無恙,成為二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的傳奇戰艦。1940年4月,厭戰號調回英國參加挪威戰役,在納爾維克由厭戰號和驅逐艦組成的英國艦隊殲滅了一支德國驅逐艦分艦隊。
1940年7月在地中海卡拉布里亞海戰中,厭戰號命中26400碼外的義大利戰列艦,這是經確認的戰列艦炮擊命中敵艦最遠距離的紀錄。
1941年3月馬塔潘角海戰中,厭戰號、勇士號、巴勒姆號為首的英國艦隊夜戰中擊沉了義大利3艘重巡洋艦。巴勒姆號戰列艦1941年11月在地中海被德國潛艇發射3枚魚雷擊中沉沒。
1941年12月,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勇士號在亞歷山大港內遭到義大利海軍蛙人襲擊坐沉,打撈修復後於1943年加入英國遠東艦隊參加對日本作戰。
1943年厭戰號參加了在西西里島與義大利本土的登陸戰役,1943年9月在薩勒莫登陸戰中被3枚滑翔炸彈擊中嚴重受損。1944年6月,厭戰號、馬來亞號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役。
戰爭結束之後,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於1947年-1948年相繼退役解體。
㈥ 英國的女王有哪些按從古至今的順序
1、 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數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跡是曾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1555年)。 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於是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從此以後, 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顛倒。
2、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她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 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伊莉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3、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譯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國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與王後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與丹麥王子喬治結婚。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嗣位法」,安妮成為威廉三世的繼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為英國女王。1707年,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合並,實現兩個國家真正的聯合。由於安妮身體虛弱和無後嗣的憂慮,托利黨領袖、國務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與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覬覦者詹姆斯·愛德華聯系,希望他能以放棄天主教信仰來換取王位繼承權,但遭到拒絕。1714年,安妮女王在駕崩前任命施魯斯伯里公爵為政府中至關重要的財政大臣,確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漢諾瓦選帝侯喬治繼承。
4、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衰落。
5、伊莉莎白二世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全名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 以及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國國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英聯邦元首,國教(聖公會)信仰的保護者」. 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備註:港英時期的香港,因為其宗主國的關系,加上廣府話的「王」與「皇」同音,在一般場合會稱呼「英王」作「英皇」和「英女王」作「英女皇」,但正式的翻譯應為國王(King)和女王(Queen),而非皇帝(Emperor)和女皇(Empress)。現在很多媒體(包括官方的)和個人也會把如今的英國君主伊麗莎白二世稱作「英女皇」,實際是不嚴謹的,因為一來她本人並沒有獲此頭銜,二來大英帝國已經解體,即使想要成為女皇都沒有帝國了,而如今英國只是王國,女性君主只能是「女王」而不是「女皇」;不過鑒於使用習慣,仍然可以「英女皇」稱之。
伊麗莎白二世 人物簡介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原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國教(聖公會)信仰的保護者」。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人物生平 伊麗莎白二世出生在倫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亞歷山大王後,祖母則是瑪麗王後。她的父親約克公爵是喬治五世的第二個兒子,他當時並不是王位的繼承人。
因此伊麗莎白出生時的頭銜是伊麗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親約克公爵夫人的督導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歷史老師C·H·K·馬丁是伊頓公學校長,除此之外她還學習各種語言(她的法語講得很流利)。坎特伯雷大主教為她提供神學方面的指點,她一直是名虔誠的聖公會會員。
1936年伊麗莎白的伯伯愛德華八世退位,她的父親繼位為國王,她也立即成為王位的繼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伊麗莎白13歲,她與她的妹妹瑪格利特公主都到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避難。當時有人建議兩位公主應該到加拿大避難,遭到他們母親的反對:「孩子們不能在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1940年伊麗莎白公主首次發表了廣播,針對的是所有避難中的孩子。
1945年伊麗莎白公主說服了她的父親,允許她直接參與協助打贏這場戰爭。她參與了一個支援戰爭的婦女團體,在那裡她的編號是第230873號伊麗莎白·溫莎第二中尉。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據說她本人非常喜歡這次經驗,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經驗,使她之後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不是讓他們在家學習。
1947年伊麗莎白首次外訪,她與她的父母親到了南非。在她21歲生日那天她對英聯邦和帝國做了廣播,宣誓將終身投入到對英聯邦和帝國人民的服務中。
1947年12月20日伊麗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結婚。菲利浦是伊麗莎白女王的第三個表哥,他們的曾曾祖母都是維多利亞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結婚前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在愛丁堡公爵這個頭銜之前他沒有頭銜,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頓中尉)。這樁婚事非常適合一位即將繼承王位的女性,因為她的夫君接受過王室訓練,卻又不會繼任另一國的王位。但是這樁婚姻卻不是刻意安排的,兩人的關系經歷了許多考驗,包括有關菲利浦不忠的流言。
婚後夫婦兩人居住在倫敦的克萊倫斯宮(Clarence Palace)。他們育有四個孩子。雖然英國的王朝被稱為溫莎王朝,夫婦兩人同意他們的孩子應該使用蒙巴頓-溫莎(Mountbatten-Windsor)作為他們的姓氏。
從1951年起喬治國王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伊麗莎白開始代替父親出席在公開場合中。那一年她訪問了希臘、義大利和馬爾他(當時菲利浦隨軍駐扎在此)。10月她又訪問了加拿大和華盛頓。1952年1月伊麗莎白和菲利浦又訪問了澳大利亞與紐西蘭。2月6日他們在訪問肯亞時得知伊麗莎白的父親已經去世。在她繼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個樹上旅館中。她的加冕典禮於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舉行。
人物軼事 頭戴王冠、手持權杖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加冕之後伊麗莎白和丈夫菲利浦搬到了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國王一樣,伊麗莎白並不喜歡居住在白金漢宮。對她而言,位於倫敦西部的溫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當一段時間是在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城堡度過的。
伊麗莎白女王是歷史上外訪最多的國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浦花了半年時間周遊世界,她也成為第一個訪問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對美國做了國事訪問,1959年則又訪問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訪問國大多數歐洲國家和許多歐洲以外的地區,並經常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
伊麗莎白在宗教、道德標准和家庭事務上非常保守。她對待宗教責任十分嚴肅,並將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這是為什麼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親一樣,伊麗莎白女王從來沒有原諒愛德華八世選擇退位,因為在她看來他拋棄了自己的職責,並迫使自己的父親負擔其這個責任,而這一責任又被視為是縮短其父親壽命的罪魁禍首。
㈦ 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的服役經歷
開工日期 1912.10.21
下水日期 1913.10.16
完工日期 1915.1
建造船廠:朴次茅斯船廠
伊麗莎白女王號試航時發現,高速航行時,艦體後部兩舷比其他副炮降低一層甲板的4門副炮因受到海浪的影響無法使用,隨即拆除。
1915.1 竣工後被派往地中海支援達達尼爾海峽戰役。
1916.5.31 因為正在船廠維修所以錯過了日德蘭海戰。
1916.11 接替鐵公爵號戰列艦成為英國海軍大洋艦隊旗艦。
1926-1927 進行首次大規模現代化改裝,主要包括艦體兩舷增加防魚雷凸出隔艙;將前煙囪向後曲折與後煙囪合並成一體;在前部三腳桅擴建桅樓與艦橋設施;安裝高射炮,加裝水上飛機。
1937.8.6-1940.10 在朴次茅斯船廠進行第二次大規模現代化改裝。被改裝為旗艦。主要改裝項目包括,換裝新型鍋爐、主機,改用新的煙囪;增大主炮仰角提高射程;加強水平裝甲;改建大型箱形艦橋。在艦體中部設立水上飛機機庫和彈射器等航空設施,拆除舊式6英寸口徑副炮改裝新型高平兩用炮。
1941 被派往地中海艦隊服役。
1941.5 參加克里特島戰役。
1941.12.19 於埃及亞歷山大港內被義大利蛙人炸沉(坐沉)。
1942.2 打撈出水。
1943.6 於美國波士頓海軍船廠修復完畢。
1943-1944 於本土艦隊和印度洋服役。1943年加入英國遠東艦隊參加對日本作戰。
1946.8 退役。
1948.3.19 解體出售。
㈧ 二戰時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勇士」號是何時被炸沉的
1941年12月,德國空軍第2軍進駐義大利。12月19日,義大利「希雷」號潛艇夜間駛進亞歷山大港,炸沉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勇士」號戰列艦。同時,德國U—81號潛艇擊沉英國「馬來亞」號戰列艦。至此,英國地中海艦隊已無參戰的大型軍艦了。軸心國在地中海海運情況有很大好轉,大型運輸船隊能安全駛抵的黎波里。
㈨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為英國皇家海軍最新型的航空母艦,正有兩艘於建造當中。一號艦伊麗莎白女王號(HMSQueenElizabeth)將於2014年服役,二號艦威爾士親王號(HMSPrinceofWales)則將於2016年開始服役。
本艦大約65,000噸排水量,幾乎比現在無敵級航母大三倍.這也是英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船艦和除美國之外世界上最強航母,在英國下議院國防委員會聽證會時,海軍上將AlanWest使用美國海軍用過的方法解釋機艦間相互操作性;也就是航母尺寸大小和機隊火力打擊間的決定系數:
本艦特徵是採用兩個艦島在甲板上,不同於美軍單一大艦島配上兩飛機升降梯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本艦主要是操作短場起降戰機(STOVL)的角色.最初雖然配置滑跳式甲板,但是後續可以改裝成用彈射機和攔阻索的CATOBAR構型.可以在F-35服役20年後退役時進行此改裝讓航母用更先進的未來飛機.
目前決定不使用核能機組因為成本太高.航母將使用總體動力推進(IFEP)系統由勞斯萊斯MarineTrentMT3036MW燃氣渦輪引擎構成.
已經開始驗證放置動力系統的最佳位置,甲板下的大機庫下方是主要考慮位置.目前設計中兩具燃氣渦輪引擎單元,各放置在兩個艦島下(4號甲板右舷).一次加油可以航行10,000海里(18520km).
㈩ 伊麗莎白女王號抵達紐約的情形如何
最新巨型英國客輪伊麗莎自女王號在1940年3月6日上午悄悄地駛進斯塔騰島的錨地檢疫處,從而結束了其最奇怪的遠洋處女航。等待她的沒有歡呼喝彩,也沒有興高采烈的乘客下船走向擁擠的碼頭。船身線條均勻優雅,船身漆成海藍色,長長的上層甲板漆成黑色,這艘85000噸巨輪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輪船。
她雖然還沒有完全建成。也沒有作好服役的准備,卻安全地駛入世界上最安全的港口——紐約港,停靠在90號位。她沒裝備大炮,或其它防禦武器,但有英國最新的防水雷裝置。她計劃在這里停留到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