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鹽業如何

英國鹽業如何

發布時間:2022-05-02 01:22:04

Ⅰ 國家開放食鹽真正原因

一、國家開放食鹽的真正原因是,現在我們已經不需要再用食鹽來控制經濟了。
二、具體分析:
(一)國內食鹽行業卻有著「大而不強」:
雖然我國是世界第一大鹽生產國和消費國,但國內食鹽行業卻有著「大而不強」之痛。現有制度制約了食鹽行業的整體發展,無法迎合世界范圍內該產業的發展趨勢,也無法滿足日漸差異化的市場需求,各級鹽業公司也在國企改革的背景下亟需轉型生存。綜合來看,食鹽專營制度管理放緩,食鹽價格放開是一個必然選擇。

(二)消費者需求差異擴大 高端鹽市場空間巨大
我國實行食鹽專營的主要目的,已從建國初期獲取食鹽豐厚的利稅貢獻轉換為1996年後為了公眾健康著想統一補碘,但是從近十年的加碘鹽效果看,這種「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已在落實過程中誕生了一系列問題,由於鹽業公司重點經營城市和城市周邊等交通便利地區,忽視甚至放棄老少邊地區,不少邊遠地區仍然面臨碘缺乏的危險。2006年,新疆新出現了兒童克汀病(兒童碘缺乏症之一)患者。但是對國內大部分人而言,「補碘過量」才是最大的危險。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根據中國兒童尿碘中位數的監測結果,將中國描述為「超過適宜量」。

(三)現行制度低效 需激發行業活力
1、食鹽專營制度下最突出的矛盾,是在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上。生產企業沒有話語權,利潤空間不足,且在制度束縛下沒有優化生產的動力。
2、在現行制度下,食鹽從定點生產廠家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至少要經過省市縣三級鹽業公司、批發部、轉代批發商和零售商等環節。制鹽企業不能在終端銷售產品,只能將食鹽按照出廠價格出售給鹽業公司,鹽業公司再按照批發價轉售給下游的企業。由於流通環節鏈條過多過長,各環節又必須保證相應的利潤空間,流通中層層加價,使得食鹽產銷形成巨大差價,利潤非常高。而大部分利潤卻被鹽業公司拿走,導致制鹽企業的研發和創新積極性不高,也沒有機會和資金去發展自有品牌。壓低價格、拖欠鹽款等現象也時有發生,這導致產銷矛盾突出。

(四)鹽業公司連年虧損 不轉型無出路
1、我國鹽業已長期處於產能過剩狀態,鹽行業多年來產大於銷。2015年我國原鹽產能11345萬噸,消費量為8876萬噸,其中食鹽消費量僅為1000萬噸左右。同時,我國食鹽市場供應主體較多,登記注冊的鹽業生產企業有300家左右,鹽業流通企業有4000多家。但多年來一直存在產業集中度低的問題。
2、作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鹽業企業,中國鹽業總公司雖然在國內食鹽市場有著各種政策優勢,但是其盈利能力近年表現不佳。中國鹽業總公司《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披露,自2012年以來其營業利潤分別為-4.56億元,-5.18億元、-6.12億元,原因是「受鹽化工市場低迷的影響」。

(五)順應世界潮流:市場化成食鹽業發展趨勢
1、國際經驗已經表明,鹽在經濟和社會中的地位會隨著工業化的進展而逐步下降,世界各國政府對鹽產業的管制也在放緩。國內食鹽專營體制的改革、食鹽價格的放開也將有利於國內外相關企業開展行業合作、促進產業發展。
2、除美國等極少數國家外,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均經歷了鹽專賣制度或鹽稅制度時代,但隨著鹽的應用向化工的延伸使得食鹽佔比大幅下降,工業化制鹽實現了大規模生產,鹽的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等原因,世界鹽業體制逐步從專營向市場化轉變。

三、法律依據
法律依據:《食鹽專營辦法》
第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鹽業主管部門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要求審批確定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頒發食鹽定點生產企業證書,及時向社會公布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名單,並報國務院鹽業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鹽業主管部門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要求審批確定食鹽定點批發企業,頒發食鹽定點批發企業證書,及時向社會公布食鹽定點批發企業名單,並報國務院鹽業主管部門備案。食鹽定點生產企業申請經營食鹽批發業務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鹽業主管部門應當確定其為食鹽定點批發企業並頒發食鹽定點批發企業證書。
第十六條 食鹽零售單位應當從食鹽定點批發企業購進食鹽。

Ⅱ 英國的殖民公司除了東印度公司還有哪些

還有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公司。先簡單說下,英國的移民是在1620年搭著五月花號船抵達普利茅斯(Plymouth)的。之後不久又有從英國來的清教徒,他們建立了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公司,這也是馬薩諸塞州的前身。馬薩諸塞是當初在北美獨立戰爭時最早和英國對抗的13個殖民地之一。雖然清教徒遷徙到此地的原因是為了宗教自由,但是他們卻很排斥其它的宗教,也因此,有些人離開了馬薩諸塞而往南遷徙。這些人當中,羅傑·威廉斯開拓了羅得島州的殖民地,而湯姆斯·虎克則成立了康涅狄格州。

下面我們繼續聊薩諸塞海灣公司,1629年,新英格蘭公司改稱馬薩諸塞海灣公司,獲得壟斷殖民地移民、貿易和制鹽業的特權。1630年共1000多人,乘坐17隻船,來到北美的馬薩諸塞灣建立殖民地。馬薩諸塞海灣公司同倫敦公司不同,公司和它的股東都是從倫敦遷往美洲的。遷往馬薩諸塞殖民地的都是清教徒,包括鄉紳、自耕農和商人,他們驅逐了當地的印第安人,對印第安人進行血腥的屠殺。1634年又有14隻船和900多殖民者到達,在馬薩諸塞灣建立8個城鎮,包括波士頓在內。1684年,馬薩諸塞殖民地被取消特許權,成為英王直轄殖民地,境內多為英吉利移民,17世紀末達2萬人。

Ⅲ 北洋政府實行鹽業就場征稅的原因

首先,容易控制,徵收成本低: 中國面積廣大,但鹽資源分布極不均衡,相對集中的鹽業資源使政府控制起來相對方便。大陸國家收稅比較難,對比近代英國與法國,英國的稅收是法國的2倍,但法國逃稅率卻是英國的數倍,因英國是島嶼,政府只要控制了港口,進出口便盡在掌握,法國則不行。 以傳統農業稅為例,征稅成本要佔到稅收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二,且易激發民變,遠不如鹽稅。 其次,鹽稅是間接稅,民間感受到的痛苦比較小。 鹽稅是直接向鹽商收取的,鹽商再將其轉化到鹽價中,即使百姓有怨言,也是對著奸商去,政府相對安全,北宋時,鹽稅竟佔到零售價的60%以上。 其三,稅基大,收入快。 人人都要吃鹽,這是生理決定,無法逃避,每個人頭上收一點,聚集起來就很客觀,南宋時,鹽稅一度占政府總稅收的80%。 應該說,設置鹽稅不符合儒家的愛民、輕賦的價值觀,所以古代鹽稅往往與戰爭相關。中國從周代起即已徵收鹽稅,鹽資源分布不均衡,可能也是早期商業的發端,有學者認為,商人本居西,善畜牧而少鹽,不得不與齊魯交易。 管仲時,採取食鹽專賣,在短時期內實現了富國強兵,這為後代留下深刻教訓。在相當時期,魚鹽之利猶如今天國際政治中爭石油一般,產鹽區成兵家必爭之地。有日本學者提出,三國之所以分魏蜀吳,其實是三個產鹽區,魏國食淮鹽,吳國食海鹽,蜀國食井鹽,當然,此說亦有學者提出不同意見。 宋代因內憂外患,鹽稅收入甚高。明代時,為了安定北方,大同沿線駐軍較多,卻缺乏軍糧,明代被迫採取開中法,即商人運糧到邊鄙,可得鹽票,因此獲得販鹽的資格。 然而,明代中後期因中樞紛爭太劇,地方基本失控,導致明代食鹽價格暴漲,大概是清朝的15倍、宋朝的6倍,可政府稅收卻沒有增加(政府稅收只佔鹽價的1/14,清朝時1/3,宋朝前面說了,最多時達到60%),中間部分盡被商家擠占。清代中央政府教強勢,且懲前代教訓,注意與民休息,大力壓低鹽價。 清政府的做法產生的副作用時,清代川鹽製造技術有了革命性的提升,一是用天然氣熬鹽,二是用熱水入鹽井,再抽取融入鹽鹵的水,這種采礦方式已和當代技術高度相近,效率大大提高。最頂峰時,自貢70%的人口從事工業,是極有可能走向近代化的。 但清政府對鹽價過多管控,淮鹽收到川鹽沖擊,便以減少交稅為名要挾當地官員,而曾國藩剿太平天國急需經費,所以力挺淮鹽,川鹽出川不久便被禁,大量企業投資收不回來,自貢經濟因非市場因素而受到重創。 到袁世凱時,煙草、酒開始收稅,此後消費稅的種類不斷擴大,收入大大提高。鹽稅佔比越來越小,所以對現當代人來說,已很少再注意鹽稅。

Ⅳ 虎門銷煙的時間。

虎門銷煙的時間:1839年6月3日開始,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

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

虎門銷煙(1839年6月)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

(4)英國鹽業如何擴展閱讀:

虎門銷煙的歷史背景:

1、英國貿易入侵。英國資產階級先把紡織品輸往印度,然後把印度的鴉片輸往中國,再從中國把茶葉、生絲等輸往英國,英國人在這種三角貿易中大獲其利。毒販如蠅群而來,除了英國,美國也從土耳其向中國輸入鴉片,俄國從中亞向中國北方輸入鴉片。英國由原來的入超變為出超,中國卻相反,造成白銀大量外流。

2、林則徐上書道光帝。道光帝召林則徐入京,一連八日,天天皆召見林則徐商談禁煙,林則徐指出鴉片的危害。

(1)、鴉片致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引起中國財政危機。

(2)、鴉片腐蝕了中國的統治機構。許多貴族、官僚吸食鴉片後變得更加腐敗,加劇了統治集團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他們收受賄賂,包庇鴉片的走私,用加租增稅等方法,將購買鴉片的費用轉移到百姓身上,加重百姓的負擔。

(3)、鴉片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清軍的將領和士兵也有人吸食鴉片。

(4)、鴉片危害了中國人民的健康。

    最終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關防,全國禁止吸煙。

Ⅳ 小朋友問我為什麼鹽業公司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效率非常低,如何回答

建議去看英國人,帕金斯的《官場病》,裡面早就總結了,非競爭的管理部門必然出現這種情況

Ⅵ 古代人是怎麼把海鹽提純變成食用鹽的

人類最早是採集自然界存在的鹵水和鹽,包括地表天然鹵水和岩鹽及海濱窪地自然結晶的鹽,供給食用。中國在5000多年前,就開始刮取海濱鹹土,淋鹵煎鹽。

有天然鹵水的地區,曾採用「先燒炭,以鹽井水潑之,刮取鹽」的生產方法。戰國末期,四川開始掘井、汲鹵、煎鹽。齊管仲(公元前?~前645)實行「官山海」政策,即鹽由官民並制,產品全部由官府統一運銷。

但由漢代至明代,除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到唐玄宗開元十年(722)的139年間,開放全國海灘、鹽井、鹽湖,任民自由產銷外,其他歷代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大都實行專賣制度,以嚴刑峻法控制著鹽的產銷,以徭役的形成強迫鹽戶產鹽,生產者役作極苦,還要負擔繁重的鹽課,因而嚴重地阻礙了生產的發展。

雖然隋、唐之際,山西湖鹽生產已形成「墾畦澆曬」的新工藝,宋、元之際,福建海鹽生產已部分採用曬鹽法,但生產規模小,工具設備簡陋,生產者之間只有簡單的協作,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戶的小生產狀態。

井礦鹽的情況有所不同。四川在宋代出現了卓筒井,首次使用鑽頭(「圜刃」銼)鑿井。由明代到清代,手工機具逐漸完備,分工協作逐漸明確,商業資本日益轉為產業資本。

隨著外地遊民的流入,勞動力市場逐漸形成,到清代乾隆(1736~1795)、嘉慶(1796~1820)年間,自貢鹽業已進入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階段。1835年以後,黑鹵井、岩鹽井、深層天然氣井的相繼開鑿,又為鹽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和能源。

岩鹽井自然溶浸通腔,一井注水,多井出鹵,促成了有關井戶的聯合,大大促進了鹽區工場手工業的發展。

(6)英國鹽業如何擴展閱讀:

世界制鹽工業

隨著社會需要量的不斷增長,50年代以來的約30年中,世界產鹽量增長兩倍多。年產鹽量在100萬噸以上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18個(表2)。世界鹽業的進出口總量1985年為4250萬噸,其中進口量為1776萬噸,進口最多的國家日本為683萬噸;

出口量為2474萬噸,出口最多的國家是澳大利亞為495萬噸左右。還有一些國家,如美國、蘇聯、英國等,既出口也進口。以美國的進出口量為最大,1985年進口563萬噸,出口82萬噸。

當今世界制鹽企業逐步大型化,如蘇聯1955~1975年,大中型鹽廠的產量擴大1.6倍,小廠則逐步關閉或合並;歐美國家的制鹽企業則相繼組成公司,從科研、設計到生產、銷售,統一經營。美國12家大公司的產鹽量佔全國產量的88%(1974)。英國帝國化學公司幾乎壟斷了全國鹽業。

Ⅶ 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政策解讀

2014年4月21日,國家發改委公告宣布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食鹽是暴利產品,零售價是出廠價的5倍。國家發改委公告稱,根據《國務院關於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現決定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現有的《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是在2006年發布的。
公眾以為,該辦法的廢止,意味著食鹽專營的廢止,預計食鹽的售價將能下調。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市場上食用鹽的零售價普遍在2600元/噸,而出廠價一般在每噸300元至500元。在整個產業鏈條上,大型食品廠可以從省鹽業公司以600至700元/噸的價格批發到食用鹽,而小型食品廠則必須在當地鹽業公司拿貨,拿貨價近1000元/噸。通過專營的食鹽,從車間到了市場終端,零售價格暴漲。中國鹽業總公司則在當天發表公告稱,國家發改委公告宣布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並不意味著食鹽專營制度的廢止。
解讀
鹹的味覺來自鹽。在中國菜里,鹽更重的使命,是調出食物本身固有的味道,改善某種肌體的質地。在中國的烹飪辭典里,鹽是百味之首……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俗話說,「人不可一日無鹽」,如果沒有了鹽,不僅一日三餐食之無味,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正因如此,國家有關「食鹽」的政策,顯得特別牽動人心。從春秋至今,我國始終禁止民間私自製造販賣食鹽;美國、英國、瑞士等國家也對食鹽實行不同程度的專賣制度。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國家統一的食鹽專營政策。
取消「鹽業專營」是媒體誤讀
國家發改委發布「第10號令」,取消2006年頒布的《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消息一出,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媒體報道稱,實行了數千年的鹽業專營將就此作古,還有評論稱「鹽業專營百無一用」。不過事實並非如此。根據記者的調查,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並不代表取消「鹽業專營」。
對於4月21日國家發改委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以及隨後有媒體報道的「我國食鹽專營」將取消的說法,山東省鹽務局副局長於本傑明確表示,這是社會的誤讀。目前國務院1996年出台的《食鹽專營辦法》仍然有效。廢止許可證管理辦法,並不意味著食鹽專營的廢止。
於本傑說:「我們現在實行的食鹽專營的政策,是國務院的《食鹽專營辦法》,目前《食鹽專營辦法》仍然有效,繼續執行,專營政策沒有調整。」
中國鹽業協會也表示,國家發改委廢止相關文件,是延續政府簡政放權思路,但這並不意味著食鹽專營向社會資本放開。之所以要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於本傑解釋說,2008年時我國鹽業的主管部門就已經由國家發改委轉移到工信部,而《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是2000年國家發改委出台的政策。廢止這一文件和取消食鹽的專營政策沒有關聯。於本傑說,當時國家發改委作為行政主管部門,為了落實《食鹽專營辦法》,加強專營許可證的管理,專門制定的辦法。不在它管的職責范圍內,所以廢止,和取消專營政策沒有任何關系。
延續政府簡政放權思路
於本傑進一步表示,目前的政策只是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但是《食鹽專營許可證》仍然存在。食鹽專營是一種國家專營的政策,我國在食鹽的生產,運輸,批發到零售等各個環節,都是實行許可證管理。隨著國家進一步下放行政審批權事項,從去年年底開始,食鹽在專營領域的三個證件審批已經全部下放到省一級。
青島市委黨校教授劉文儉認為,目前食鹽生產審批許可權下放至省級,這已經體現出政府職能改革的推進。
食鹽專營主要考慮國民健康
2006年鹽稅只佔我國稅收的0.04%,鹽稅對於稅收的貢獻已經微乎其微。稅收貢獻率已經如此低了,那為什麼我國還實行食鹽專營呢?山東省鹽務局副局長於本傑介紹,現階段我國食鹽專營主要出於國民健康的考慮。
於本傑認為,通過食鹽這種載體,達到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的危害。中國是碘缺乏病高發的國家,全世界40%的碘缺乏人群在中國。誰都可以買,誰都可以賣,不能確保食鹽加碘的落實。
食鹽專營制度還保留著,主要是從考慮食鹽質量角度出發的,消除碘缺乏現象。不過對於食鹽加碘,社會上也有不同的聲音。有研究顯示,我國不論是碘充足地區還是碘缺乏地區,都出現碘攝入過量的問題。對此,有鹽業人士透露,國家在2012年已經做出調整,在不同地區設定食鹽加碘的不同標准,在補碘的同時確保公眾安全。
在特定時期維護市場秩序
除此之外,「食鹽專營」制度也有利於在特定時期維護市場秩序、避免公眾恐慌。舉例來說,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後,國內一度出現海水被污染、食鹽要漲價、碘鹽能防輻射等一系列傳言,在不少地區引發搶購食鹽的風潮,食鹽一下子變成了稀缺商品。還有人囤積居奇,把食鹽價格抬升好幾倍出售。在這樣的背景下,肩負食鹽調配的中鹽公司立即表態,全國食鹽儲備量足以滿足3個月的市場供應。各地鹽業公司也紛紛啟動應急機制,確保食鹽供給。哄抬鹽價的現象被有效抑制。
取消「食鹽專營」不符合國情
實行食鹽專營制度的主要目的在於確保食鹽安全和戰略儲備,這一制度本身無可厚非。而專營制度並不是中國獨有,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也實行食鹽專營,只是具體的做法不太一樣。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現實情況的不同,我國鹽業專營制度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有專家指出,中國鹽業公司的壟斷力膨脹已經突破了合法界限,與「壟斷越界」同時存在的還有各鹽業公司的「暴利」。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春曉此前撰文說,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鹽政管理和經營隊伍是一套機構兩塊牌子,各地鹽務局是鹽業管理政策的制定者、鹽政執法者、生產企業的上級主管,同時又是鹽產品的經營者,鹽業體制政企不分,最終導致食鹽專營的弊端日漸凸顯。
盡管弊端很明顯,但徹底取消「食鹽專營」也不符合國情,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理事孫晉教授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建議,食鹽專營體制的改革應該分為運營和監管兩大環節,運營交給市場,引入市場競爭,政府做好制定好規則和執行好規則就可以了。小小一包食鹽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牽動百姓民生,就是國家必須謹慎對待的大事兒。

Ⅷ 地理評論

評論一:舟曲地質災害原因及減少災害手段
甘肅省舟曲縣泥石流地質災害引起各方關注。有網友援引甘肅省舟曲縣水土保持局發表的《舟曲縣水電開發建設中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的做法》(原文)一文內容(發表於2009年8月《發展》雜志,甘肅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管並主辦), 認為水電開發建設項目可能是造成泥石流的原因。
對此,中國水電學會秘書長張博庭撰稿回應,從水電建設角度解讀地質災害,認為水電建設是從根本上減輕地質災害的主要手段之一。
原題:《如何從根本上減少舟曲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
舟曲的特大地質災害發生後,經國土資源部、甘肅國土資源部門等專家現場查看和綜合分析,初步認為四因素導致舟曲特大山洪地質災害發生。
一是舟曲當地地形地貌和特殊地質構造,是導致災害發生的重要原因。專家分析認為,舟曲縣城附近的地質構造岩性松軟、比較破碎,風化程度也很厲害,比較容易發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災害。 二是汶川地震的影響是重要因素之一。舟曲縣是汶川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地震導致舟曲縣城周邊山體松動、岩層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體松動等需要3到5年時間才能消除,但目前距離汶川地震發生僅2年多時間。三是舟曲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續乾旱,造成城區周邊岩石解體,部分山體、岩石裂縫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進入,導致滑坡。 四是遭遇強降雨。7日晚舟曲縣城東北部山區突降特大暴雨,持續40多分鍾,降雨量達到90多毫米,形成了泥石流,直接造成特大山洪地質災害發生。
另外,也還有報道說,舟曲發生的地質災害,與當地的水電開發建設和水土流失嚴重有關。我覺得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因為國內外的普遍經驗已經證明,水電建設是從根本上減輕地質災害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很有可能舟曲地區地質災害的出現與目前的水電資源豐富,但卻嚴重的開發建設不足有一定的關系。首先,舟曲的水能資源豐富,就說明舟曲的地形是山高水急,河水中蘊藏著極大的能量。在江水的奔騰中這些能量必然不斷的切割著邊坡,隨著河谷被深切周圍的岸坡變得越來越陡峭。一旦遭遇暴雨或地震就會出現大量的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只有在修建了水電站之後,河水的能量被用來發電,才能減少河水對河谷邊坡的不斷切割,從而從根本上減少造成地質災害的。另外,在修建水電站的過程中為了水電站的施工安全,電站建設者也必須要對周圍的危險地質情況進行處理。所以,即使在建設水電的過程中,也能在某種程度上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
特別是在水電站建成之後,由於水庫的形成,能夠增加周圍的水汽,有效地改善周圍的局部小氣候,有利於植被的快速生長,從而進一步改善環境減少地質災害的出現。我們知道很多地質災害的產生原因,與植被遭破壞、水土流失直接相關。所以,一般來說水電站建成之後到發揮出最佳的地質減災效果,還要有一段時間。只有當水電站建成幾年之後,促進了周圍的植被的生長,防止了水土流失,水電的地質減災效果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可以說水電站建設的時間越長,它的地質減災效果就越明顯。
因此,像舟曲這樣的水土流失嚴重、地質災害頻發,而且水能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減輕地質災害的根本措施,就是要加速水電開發,盡量把切割河谷的能量用來發電,並善局部小氣候,增加植被,減少水土流失。

評論二:湖水變土地提高民眾生活綜合水平?
武漢水務局調查顯示,「百湖之市」武漢市中心城區現存的湖泊僅38個,不及上世紀50年代初的1/3。禁止填占湖泊的呼聲不絕於耳,填湖的行為卻從不曾止息。武漢一方面在花巨資治湖,另一方面湖泊卻在繼續遭到侵蝕與破壞(6月23日《楚天都市報》)。
半個世紀的時間,完成了這樣一個輪轉。有官員說,「回過頭來看,武漢的發展史,其中一部分是填湖史。」其實,填湖、污染之路,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的不單單是一個城市的發展歷史,更是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發展史在一個城市的縮影,反映出的是城市不科學開發與發展的道路。只是,這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種必須付出的代價?發展之痛留給我們的首先便是湖殤。因為這最容易有切身的感受。只是,連這最容易看到的惡性變化,也只是到現在才引起重視。
城市在發展,湖泊在變遷。在普通大眾的眼中,湖泊的價值與意義在於良好的生活環境與較好的生態環境,但急功近利的開發,強勢的利益追逐,不甚嚴格與完善的監管,讓這些美麗的湖泊在「湖水變土地」以及「填湖蓋樓發財」的邏輯中消失殆盡。填湖以及懲罰的成本並不高,而土地變現的收益與之相比卻甚是驚人,其中的收益,無論對於開發商還是相關部門,收益都比美麗的湖泊更吸引他們。臨湖的樓盤一般比較好賣,「洱海變別墅」也僅僅是換了個城市重演而已,在本質上卻並沒有什麼不同,畸形的發展之痛,無視長久環境收益的急功近利的開發,就這樣那樣地上演著。
填湖,污染,表面上看城市在發展,但被破壞的環境還能否重現?可能一時獲利,但代價卻是長久的。從某種程度上說,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民生的改善,是民眾生活綜合水平和層次的提升,但是當湖泊消失,環境污染,即使高樓再多,又能住出多少幸福的感覺?關鍵的是,經濟發展應該為生活服務,但現在隨著湖泊的減少,顯而易見,生活好像已被「發展」徹底綁架了。

評論三:「被吃加碘鹽」的時代何時結束?
「被吃加碘鹽」的問題,本來我不再想寫此類文章,因為早在今年3月20日就在媒體上發表過《我能不吃加碘鹽嗎?》但看了「海南是碘缺乏地區,目前食用加碘鹽覆蓋率83.78%。省鹽務局負責人說,海南加碘鹽請放心食用」的話。(2009年8月16回《南國都市報》)我卻感到了憤怒,你們鹽務如何讓人放心?放心就應讓市場決定,把加碘鹽和無加碘鹽擺進市場由消費者自己挑選,而不是「被吃」。
當初寫《我能不吃加碘鹽嗎?》,是緣於妻子患了甲狀腺腫,去醫院醫治,醫生告知不能吃加碘鹽,病因是攝碘過量,禁加碘鹽、忌海鮮,可我們去市場買無碘鹽,需要到醫院開證明,到鹽務局去批。我們生活在沿海地區,需不需要吃加碘鹽?研究甲殼多糖及其衍生物在制葯中的應用與甲亢突眼的專家陳松偉研究員說,甲亢患者越來越多,這是不爭的事實,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就有不少專家學者提出食鹽加碘不能搞一刀切,提出了「南北分離」法,即南方靈活實施,沿海地區食用富含碘的食物多,不宜實施,但這種聲音並沒有引起重視。後來我去醫院調查,醫生都說,因碘過量患上甲亢的超過了一半以上,那麼就不是某「專家」說的「加碘鹽不是甲狀腺病增多『禍首』。」
的確,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被」的時代,「被就業」、「被自願」、「被增長」、「被自殺」、「被小康」……但任何一個「被」也沒有如此龐大的「被」,一「被」把13億中國人全都「被」了;而且這一「被」,就「被」了快20年。「自1990年,中國向世界承諾,要在2000年實現消除碘缺乏病。這個目標在2000年已經實現,之後幾乎沒有發現碘缺乏病,但鹽加碘還一直在延續。既然消除了碘缺乏病,就不應該再強制加碘,而應根據人體的需要來選擇。可是你跑遍全國的市場也只有加碘的鹽買。不能因為一個『世界承諾』,就忽視和損害另一個龐大群體人的身體健康。」這是我在《我能不吃加碘鹽嗎?》的一段話。
海南省鹽務局負責人的請放心食加碘鹽話,其實就是「狼外婆」的甜言密語。壟斷是沒有選擇權的,只有被選擇。假如鹽業非官營,誰為高額利潤而擅自加碘,甲狀腺患者因食加碘鹽過量,還可以向國家提起訴訟,因為國家是與利益無涉的第三者,現在國家卻是得利的「大股東」。鹽業是暴利產業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目前食鹽生產定價500元一噸,而最終銷售價卻是2000元一噸,在我居住的城市一包500克的加碘鹽卻是1.3元。全國一年總共產銷700萬噸加碘鹽,算下來鹽業的暴利卻是驚人數字,那麼暴利又進了誰的腰包?即使是進了國家的腰包,也不能拿老百姓的健康來作籌碼。《鳳凰周刊》說,鹽業專營體制產生腐敗,在食鹽計劃執行過程中,幾乎沒有一家鹽業公司不拿回扣,也沒有一家生產企業敢不給鹽業公司回扣。鹽業公司委託加碘,每噸只給20元錢,也在520元一噸,520元一噸的加碘鹽咋到了最終銷售就變成了2000元?
「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這是胡適先生說的。當今的專家並非是這樣,他們不是深入調查研究,而往往站在既得利益集團說話。很多時候我們對一件事的看法不同,不是因為價值觀或者專業水平的不同,而僅僅是因為對事實掌握得不同。在我看來,不要在爭執時輕易選擇左中右的某一方立場——百姓和權力,而應都保持警惕和觀察。許多事情只要冷靜地思考一下,就什麼也真相大白了,比如這加碘鹽是否帶來甲狀腺疾病,其實爭論沒有實質上的意義,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尊重市場,尊重老百姓的意願,需不要加碘鹽應由消費者自己選擇,而不是壟斷。什麼時候13億中國人不「被吃加碘鹽」,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評論四:霍金:地球遲早要毀滅移居外星球是唯一出路
北京時間8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在接受BigThink網站采訪時表示,地球遲早要毀滅,而人類繼續生存的唯一機會是移居外太空。
霍金說他是樂觀主義者,而他在接受BigThink網站采訪時,卻並未讓我們對人類未來感到樂觀。他表示,除非人類開始在外太空居住,否則會從地球上消失。霍金說:「如果能在未來兩百年裡避開災難的侵襲,人類應該就安全了,那時我們可以移居到太空。」霍金同時指出,在這兩百年裡,人類面臨的危機次數可能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霍金對人類消耗有限的自然資源的方式憂心忡忡。他說,人類天生「具有自私和侵略性的本能」,這種本能幫助人類在歷史上無數次災難中倖存下來。霍金錶示,人類長期生存的唯一機會不是局限於地球,而是應該擴展至太空。人類大規模移民外太空實難想像,但是,霍金認為這關繫到人類未來的生存。他說:「人類不應該將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或一個星球上。希望我們可以將籃子容量擴大後再將其扔掉。」
美國知名科技博客作者克里斯-馬特斯治科(Chris Matyszczyk)表示,他想搞清楚霍金對人類未來的最新觀點是否存在矛盾之處。不久以前,霍金曾暗示,外星人可能仇恨人類,有一天會將我們消滅。於是,馬特斯治科反問,我們探索宇宙難道是預感到那裡要爆發事關人類生存的大規模「太空戰」?我們難稱精良的裝備難道可以贏得這場戰爭?
後來,霍金又表示,時空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可以不進入他們的時區,從而避免與仇恨人類的外星人開戰?問題是,如果外星人也具備時空旅行的能力,在過去和未來到處追殺人類,那又該怎麼辦?無論如何,如果絕大多數人甚至整個人類最終到達外太空而非繼續留在地球,人類生活肯定會與現在截然不同。
以棒球為例,球是否還會從上往下飛行?這是一個需要我們像霍金一樣發揮無限想像力,構建對未來認識的問題。馬特斯治科指出,從本質上講,這超出了我們大多數人的想像,尤其是在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時期,比如當前,我們僅能預測幾個月的事情。然而,在有些地方,有些人必須開始思考人類如何放棄飛船,漂浮到太空溫泉療養地享受。

與英國鹽業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36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4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0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1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19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0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398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7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4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6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1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1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6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