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大選多久一次

英國大選多久一次

發布時間:2022-05-02 13:41:56

㈠ 英國首相是是多少年換一屆

由於英國首相就是議會的首領,這也就意味著英國首相的任期和議會的任期是一致的。而每一屆議會的任期一般是5年的時間,但也有可能臨時被解散的,所以說它的具體任期是不確定的。同時也說明英國首相的任期是不能夠可定的,但每一屆不會超過5年。

拓展資料

英國首相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相,簡稱聯合王國首相或英揆(揆,本意即宰相),英國政府首腦,是代表英國王室和民眾執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

英國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縮寫PM)一般情況下國會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或執政聯盟的首領自動成為首相人選,人選經國王/女王任命後正式成為首相。

㈡ 英國大選是多少年一次

英國大選(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指英國選舉最高立法機構英國國會議員的選舉,英國的國會議員(Members of Parliament,MP)通常指下議院議員。國會議員最長任期為5年,但可因為解散國會而提前結束。

㈢ 英國首相布萊爾的任期到那一年英國大選幾年舉行一次

英國首相布萊爾的任期到2009年,英國大選4年舉行一次

㈣ 英國首相是否全民直選大選幾年進行一次

英國實行議會制,凡在大選中贏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其領導人將自動成為首相,負責組閣。不是全民直選。
一屆任期4年,即大選4年進行一次。

㈤ 介紹英國大選

英國大選(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指英國選舉最高立法機構英國國會議員的選舉,英國的國會議員(Members of Parliament,MP)通常指下議院議員。國會議員最長任期為5年,但可因為解散國會而提前結束。

選舉候選人大部分為某政黨的成員,他們的競選目標是贏得英國地域上的某選區。2001年上屆大選一共有659個選區,或者稱下議院有659個席位,即有659位議員。在2005年5月5日的大選中,英國則有較少的646個席位以供各候選人競爭。大多數英國選民根據候選人的黨派,而不是其個人品質或主張來進行投票選擇。
大選必須在每次國會任期開始之前舉行。國會最長的任期為5年,前後兩次大選的間隔應超過競選活動和新國會組建的時間之合(通常為5至8周)。實際的大選可在5年任期之前的任何時間舉行。5年任期從大選之後的第一次國會會議開始計算。大選時間的選擇在於在任首相的決斷。此項決定通常具有政治性目的,即如果政府廣受好評,它通常在掌權約4年之後「要求」舉行大選,以達到掌權時間的最大化。

首相請求君主使用皇家公告的方式(Royal Proclamation)解散國會。公告同時要求公布各個選區請求大選的正式大選文書(Writs of Election)。大選將在公告發布之日起17個工作日之後進行。

從1935年起,每屆大選都在周四舉行。1945年至2001年的16次大選中,在10月舉行的有4次,6月也有4次,5月有3次,2月有2次。

英國內閣將在大選之前強制隔離。在大約6周的時間里,政府各部門不允許同公眾就任何新的或有爭議的政府動議(如改革動議、行政和立法變化等等)進行交流。

大選的基本制度是簡單多數選舉制(First-past-the-post election system),即根據一黨所佔有的議員數量。如果一黨擁有絕對多數的議員,則此黨將組成下屆政府,該黨黨魁則成為首相。如果沒有任何黨派擁有絕對多數席位,則合計擁有絕對多數席位的兩個或多個政黨將組成聯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基本上其中最大黨黨魁將成為首相;或者單獨一黨成立政府,並通過與其他黨派非正式的聯盟和協議而得以延續。在缺乏多數席位的下議院中通過政府制定的法規,如其最後的數月中約翰·梅傑政府所面對的,則是非常困難。

這項制度並不是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的一種。在全國擁有20%選票的政黨一樣可以以得到區區數個席位而收場。這使此選舉制度屢遭詬病,那些在比例代表制下將表現地更好的政黨如自由民主黨對此抨擊地更為猛烈。而另一方面,此制度的支持者則認為現有制度使得英國政治主流之外的極端黨派式微、聯合政府很少出現,並且選區同其議員有著較為直接的聯系。

㈥ 英國每幾年選舉一次

每4年大選一次。

㈦ 上台前與卸任後之間發生了什麼

撒切爾夫人結婚一年後,在事業上一帆風順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不僅改行當了律師,在保守黨內也由於工作勤奮,才幹突出而受到賞識。她的職位不斷高升,在保守黨當政,希思當上首相後,她於1970年被任命為教育部的部長。那年她45歲,在英國的政府里,女部長歷來是罕(hǎn)見的,因而她的知名度也大大增加。

官運亨通使撒切爾夫人的工作熱情更高了,她似乎看到美好的前程在向她招手,沒想到等待她的卻是一場暴風驟(zhòu)雨。

作為教育部長的撒切爾夫人,經過反復的考察和研究,決定取消政府向小學生提供的一天三次的免費牛奶。她覺得牛奶沒多少錢,家長自己也能承擔得起。而政府取消這個政策,卻可以節省一大筆開支,而且也不會影響教學質量。可以說,撒切爾夫人是從大局出發考慮問題的,她雖然明知道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但還是覺得應該這樣做。

這個政策一出台,就引起了許多學生家長的強烈不滿。他們不需要考慮那麼多,他們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sǔn)害,而這個政策是教育部長制訂的,於是他們把矛頭都對准了撒切爾夫人。

更嚴重的是,保守黨的競爭對手——工黨,時刻在緊盯(dīnɡ)著保守黨的行動,他們抓住一切機會攻擊對手,以便把它趕下台,好讓自己執政。這就是英國的政治現實。

撒切爾夫人雖然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由於她是個有主見的人,只要認為自己做得對,不管有多少人反對她,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決定,因而她仍舊我行我素。

有一次,她到一所大學演講,遭到了學生們的抗義示威。學生們喊道:「學校的牛奶呢?」「保守黨人滾出去!」學生們激憤的聲音壓過了她的演講聲。會場里亂哄哄的,有人還向她扔紙鏢。

面對這種場面,撒切爾夫人有點難堪(kān),但她心裡想:不管怎麼樣,也得把演講堅持到底。要是因為他們的搗(dǎo)亂就停下來,豈不是正達到了他們的目的。她知道,有許多工黨成員在現場煽(shān)動煽動(shān):鼓動(別人去做壞事)。群眾,巴不得她講不下去,從而降低她的威信呢。所以,一想到這些,撒切爾夫人就彷彿對那些人的搗亂視而不見似的,鎮定自若地向著某些仍然支持她的人演講。

她正講著,突然眼前黑影一晃(huǎnɡ),一個拳頭大的東西向她飛來,快得根本來不及躲避,她感到胸口一陣劇痛。接著,「咚」的一聲,一塊石頭掉在地上。她的身子不由得微微一晃,但又趕忙站穩了。

這個野蠻的行為令她感到極度的震驚和憤怒,一股沖動涌(yǒnɡ)上心頭:她真想停下演講,向那個朝她投石塊的人厲聲質問,並譴(qiǎn)責這種野蠻的人身攻擊。但清醒的理智又告訴她不能這樣做,因為當時會場混亂,人們未必能聽清她的聲音,而且「牛奶風波」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解釋清楚的,何況那些工黨的成員根本不想和她講道理,只想讓她出醜而已。和他們爭辯,就正好讓他們得逞(chěnɡ)了。

想到這里,在停頓了一兩秒鍾後,她強忍著劇痛和憤怒,裝作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繼續演講下去,直到結束。

要求她辭職的呼聲雖然挺高,卻沒能左右當時的首相希思。因為撒切爾夫人勤懇的工作態度和卓越的能力是有目共睹(dǔ)的,希思要求她繼續留任教育部長的職位。

後來,瑪格麗特通過自己不懈(xiè)的努力,終於向世人證明了她在政治方面的卓越才能,並於1975年當選為保守黨的領袖。

英國每四年要舉行一次大選,這也是英國的兩大政黨——保守黨與工黨之間的競爭達到白熱化的時刻。獲勝的政黨成為英國的執政黨,它的領袖也就成為英國政府的最高首腦——首相。

1979年,就是一個大選的年份。

為了迎接5月3日的大選,撒切爾夫人全力以赴(fù)地投入到爭取選民的活動中去。她要巡(xún)游全國各地,發表成百次演講,出席幾百次集會,同成千上萬的人握手;她還要在電視上「表演」,在收音機里講話;她還要舉行無數次記者招待會,同時還得允許一大批記者跟著她,隨時把她的活動,甚至生活細節報道給選民。

她走的路、說的話比誰都多,工作持續的時間比誰都長。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大選不僅是兩黨領袖之間智慧的較量,而且也是意志與體力的較量。

撒切爾夫人作為一個女性,卻顯示出了比男人還要充沛得多的精力。她每天早上七點鍾起床,凌晨兩三點鍾睡覺。競選活動這樣緊張,她在生活上卻不需人伺候,而且把一切都搞得井井有條。她自己裝點衣箱和提包,每件衣服都用薄紙包好以防折皺。她每天早上自己梳洗打扮,只是要在電視上露面時她才請人幫忙。同時她還時時關照隨行人員的衣食住行。在相同的時間里,她做的事,她完成的工作要比其他人多好幾倍。當周圍的人都已精疲力盡支持不住的時候,她卻依然精神振奮、光彩照人。

作為一個女性政治家,撒切爾夫人不僅要表現出「巾幗(ɡuó)不讓須眉」的剛強性格,還要表現出女性溫柔賢淑的一面。這是男性政治家所沒有的麻煩。因為在英國,領袖在競選中的個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任憑你再有能力,如果不符合老百姓心中所能接受的形象標准,也可能無法贏得競選。因而,撒切爾夫人不得不對自己的形象進行「包裝」。

她讓自己手提購物籃,從家裡出來,像別的家庭主婦一樣去選購食品,她讓記者拍下來。在一個牛場,她抱起一隻小牛,讓隨行記者拍下這富於溫柔和人情味的鏡頭。

5月3日,星期四,大選的日子終於到來了。撒切爾一家一早投了票之後,便返回住處。在點票結果出來之前的這段難熬(áo)的時間里,撒切爾夫人的心裡像15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她不敢讓自己閑下來,因那樣她會陷入對結果的焦慮之中。於是,她利用這段時間把自己的房間打掃了一遍。這也難怪,因為如果她不能贏得大選,黨內的抱怨和攻擊會把她趕下領袖的位置,她的政治生涯也就毀(huǐ)於一旦了。

這一天午夜,大選的結果出來了,保守黨勝利了。撒切爾夫人聽到這一消息,激動得執淚盈眶(kuànɡ)。

5月4日,也就是大選的第二天,撒切爾夫人將前往英國的王宮——白金漢宮,正式接受女王的任命。中午,他們一家人和撒切爾夫人的兩個隨從來到保守黨總部,等待著女王召見的電話。

其他人都已疲憊(bèi)不堪,丹尼斯已經打起盹來,只有撒切爾夫人仍毫無倦(juàn)意。當電話鈴響時,她先推醒了丹尼斯,才去接電話。據她自己回憶說,盡管有許多朋友和她一起等來了大選獲勝的消息,但當她去接王室的電話時,卻有一種奇怪的孤獨之感。每個在場的人都希望聽到這具有歷史意義的通話,不料她卻伸腳一鉤門,把門關上了。或許,她要獨享這歷史性的一刻吧。

接完電話,丹尼斯陪夫人去白金漢宮。她們坐在汽車上,忽然,丹尼斯想起汽車的油不多了,就對夫人說:「汽車或許會拋(pāo)錨(máo)。」撒切爾夫人不假思索、斬釘截鐵斬釘截鐵: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地回答:「那我就走著去。」

從這一天起,撒切爾夫人開始了連續11年的首相生涯。英國進入了「撒切爾時代」。

卸任後的撒切爾夫人一開始感到很不習慣,一度曾沉淪於消極、抑鬱的情緒之中。她感到委屈,覺得黨內的同事們背叛了她;又感到極大的失落和空虛,從決定最重要的國家大事到回到家裡無所事事,實在是很難適應。

但是沒過多久,撒切爾夫人就從這種消極的狀態中自拔出來。她要行動,要繼續影響這個世界。盡管她已不是首相了,但政治就是她的生命,除此之外,她幾乎沒有別的愛好。雖然失去了權力,但她的影響卻未消失,她仍然可以有一番作為。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她又重新振作起來。她開始撰(zhuàn)寫回憶錄《唐寧街歲月》,應邀到世界各地進行演講。她的回憶錄發表後極為暢銷,她的演講報酬是全世界名人中最高的。

更主要的是,她仍然積極參與政治。她仍然發表政見,評議時政,像以往一樣直言不諱直言不諱(huì):毫不顧忌地說出來。、一針見血。她的見解仍然很受重視,甚至對當時的首相梅傑有很大的約束力。盡管遭到某些人的非議,但她並不在乎,她就是要捍(hàn)衛自己的信念和主張。

她甚至想用演講掙來的錢成立一個「撒切爾夫人基金會」,並通過這一組織充當國際問題顧問的角色,以便能更多地影響國際政治。她繼續活躍在國際政治舞台上。

㈧ 英國大選的時間為什麼要長於五年

這是很正常的呀,因為他們的嗯,最高領導人的時間就是5年左右。

㈨ 英國首相選舉和任期有什麼規定嗎~~為什麼英國首相的任期有的都10幾年啊

英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其政體採行內閣制,即由國會多數黨組閣,其政府首腦為首相(在君主立憲國家)或總理(共和國)。政府首腦這個職位本身沒有限期,只要該政黨保持多數地位(連續贏得大選)以及此人連續被本黨推為首相人選。大選每五年舉行一次。但在五年任期之內的任何時候,首相都可以召集大選。

閱讀全文

與英國大選多久一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0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4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5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0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7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5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0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6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