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市熔斷是如何的哦。
指數熔斷機制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目前已在兩個交易日連續觸發兩檔熔斷,引起市場熱議,有觀點把市場的下跌都歸罪於熔斷機制。
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對熔斷機制的誤解。熔斷機製成為了股市下跌的「替罪羊」。
實際上,仔細分析來看,市場的下跌實際上是多因素疊加的結果。
一是受人民幣兌美元(6.5926, 0.0381, 0.58%)匯率持續大幅下跌影響。2016年以來4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調降,中間價累計貶值達1.09%。今日,人民幣即期匯率繼續大幅貶值。由於市場大多預期人民幣將繼續貶值,增加資金外流壓力,同時,市場預期寬松的貨幣政策導向可能會發生微調引發市場壓力加大。
二是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拖累國內股市。昨日,歐美股市普遍下跌,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1.47%,標普500指數下跌1.31%;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1.04%。亞太股市也普遍走低,國際油價創11年以來新低。
三是市場對股指熔斷機制不適應。引入指數熔斷機制時一項全新的制度,在我國還沒有經驗,市場對新的規則有一個逐步調整適應的過程,對熔斷機制下的市場運行方式不適應,容易產生較大的。「磁吸效應」,即在接近熔斷閾值時部分投資者提前交易,導致股指觸碰熔斷閾值,這是熔斷機制本身固有的特徵,境外實施熔斷機制的市場也存在這一情況。
但目前我國市場以個人散戶為主,容易形成一致預期和羊群效應。
因此,可以看出,股市的下跌是主要是由於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共振導致的。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去年6、7月份股市異常波動的時候,市場中對熔斷機制的呼聲非常高,為此,監管層對熔斷機制的業務方案經過了審慎的設計論證過程並公開徵求了意見,對於收到的4800多條意見和建議反復研究,包括對與漲跌停板制度的銜接問題進行了多次論證,形成操作實施方案。
當初引入指數熔斷機制的主要目的是為市場提供「冷靜期」,避免或減少大幅波動情況下的匆忙決策,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從境外經驗看,熔斷機制的引入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過程,也沒有統一的做法,而是在實踐中逐步探索、積累經驗、動態調整。
為此,滬深證券交易所和中金所[微博]暫停實施指數熔斷相關規定可謂非常及時,在前期探索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組織有關方面研究改進方案,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對於監管層的這種發現問題,及時完善的做法,也是尊重市場的重要表現。
筆者認為,熔斷機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市場需要給這個新的制度更多完善的時間,只有這樣資本市場才能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
『貳』 美股跌多少會熔斷
在美國交易時段,熔斷機制可以分為三級:標普500指數下跌達到7%觸發⼀級市場熔斷。下跌達到13%觸發⼆級市
場熔斷。下跌跌達到20%觸發三級市場熔斷。觸發熔斷後,所有股票都會暫停交易。
拓展資料:
熔斷機制,也叫自動停盤機制,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採取的暫停交易措施。具體來說是對某一合約設置一個熔斷價格,使合約買賣報價在一段時間內只能在這一價格範圍內交易的機制。此機制如同保險絲在電流過大時熔斷,故而得名。
『叄』 英國脫離歐盟港股會熔斷嗎
您好!不會的,日本就有熔斷機制,跌8%熔斷。
『肆』 標志性事件有什麼,石油暴跌,美股10天之內四次熔斷
4月21日,美國原油2005期貨合約,竟然破天荒地跌至負數!最低跌至負40.31美元!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石油產品價格出現"倒貼"!
也就是說"買家買東西,賣家還得得倒找錢"的怪事,竟然在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貨市場誕生了。這個事情再度表明,美國疫情深重,已經嚴重影響到被譽為"工業血液"的石油產品上了!
一、美國賣石油倒貼40美元!
咱們老百姓有句俗語:"怪事兒年年有,今年特別多",這句話在全球疫情蔓延,美國疫情全球第一的當下,正在一次又一次地應驗!
特朗普極力想讓全美統一復工,但各州抗擊疫情舉措不同,阻撓重重。
大國之巔認為,美國期貨市場上,出現了倒貼錢賣石油的現象,雖然看似不可思議,但卻符合經濟規律,正如經濟學上所說:"價格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與其本身價值無關"。
截止4月23日午12時,美國新冠疫情確診數超過85萬,特朗普的聯邦政府與各州州長,仍在對復工的時間進行扯皮。而我們中國,已經復工一個月了。真正扭轉美國石油市場的復甦,仍取決於其疫情態勢,這個事情由美國人自己擔憂,就好了!
『伍』 金融交易中的「熔斷機制」是指什麼
金融交易中的熔斷機制到底是什麼東西,簡單的說它就是一個交易中的保險絲,就是說觸發到一定條件的時候,這個保險絲就會發揮作用就會斷掉,然後就沒有辦法正常交易了。然後市場冷卻一段時間等問題逐漸排除或者說冷卻了一段時間,採取相應的限制漲幅和跌幅的方式,讓市場在逐漸恢復交易。
這種熔斷的機制有兩種處理的方法,一種就是上面所說的暫停一段時間,比如說暫停10分鍾,10分鍾之後再逐漸恢復交易。如果變化還是超過10%超過5分鍾,那還會觸發熔斷機制,像一天之內觸發多次熔斷機制的這個有沒有前一陣子還真出現過,另外一種就是按照昨日的變化幅度去交易,最高報價變動不能超過10%,超過10%的拒絕交易,這是另外一種形式,也叫熔斷機制。
『陸』 英國脫歐以後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總體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英鎊大跌。
全球市場牽一發而動全身,英鎊大跌10%,黃金怒漲100美元,美元兌日元跌破100大關,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跌破1.5%,日經期貨暴跌1000點觸發熔斷,亞太股全線暴跌!這就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都沒有見過,要知道公投期間,英鎊一度暴跌11%,創造了31年新低。
哀鴻遍野
別激動,看似一片紅,其實紅表示跌啦,國外的喜歡用紅色表示下跌,綠色表示上漲。哀鴻一片!!!
對於脫歐,我看了很多文章,都持有悲觀的態度,其實,我們老百姓大可不必這么悲觀,因為無論是貿易談判受限、人民幣短期貶值、還是中企海外融資難等問題,跟我們生活跟我們生活都沒啥關系,大家放心好啦,該吃吃,該喝喝,朋友圈嚴肅認真的分析觀點很多,我就不贅述啦。
今天我聊一聊自己的一些想法。退歐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對我們中國的影響也沒有那麼大。
對A股的影響:
投資咱還是需要看長期的是不。從中長期來看,影響咱股票市場的還是咱自己國內決定,看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也沒那麼可怕,是不,然後就是退歐,還需要好長的手續要走,所有的貿易協定都要重新談判,影響有限。此外,國內調結構,供給側改革、金融體系制度變革的紅利仍然值得期待滴哦,因此,判斷短期內股票市場,由於英國退歐導致的影響可能會快速的修復哦。
另外,歐洲各國肯定會陸續出台措施來穩定他們的市場。那麼,這些政策,對於我們來說,反而是利好。
最後,還是那句話,指數下跌,定投基金,沒錯滴。目前很多個股其實已經創了新高,建議我們買基金的朋友繼續堅持定投!在市場恐慌的時候布局,在市場瘋狂的時候兌現收益!
然後就是跟我們有關滴積極影響。
因為脫歐,英鎊等匯率大跌。號稱在匯豐銀行,客戶經理電話已被打爆,然而他們以無暇顧自己的客戶,紛紛自己到櫃台前開始大量買入英鎊,好可樂有沒有~~~
所以,英國留學有便宜啦。留英一年的學費及生活費約在30-50萬之間,若按英鎊貶值15%來測算,則對於留學英國的學生來講,每年可節約費用約在4.5萬-7.5萬之間。另外,想去英國旅遊的,剁手黨一族的,一定也樂開了花吧。
另外,雖然英國的房價肯定會受影響下跌。但對於一直想要購置英國房產的朋友,這將是一個機會。中國的土豪們,該把錢拿出來,關注機會的出現了。
『柒』 決定英國退出歐盟的時間是幾月幾號
6月24日
號外!英國與歐盟分道揚鑣 全球資本市場迎大災難日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爐,離歐陣營最終獲勝。主要股市、貨幣齊齊下挫,令全球經濟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6月23日,在公投結果出來前一日,英鎊兌美元匯率曾創出約半年來新高,與此同時,重要的避險資產黃金價格則平穩中,有所下降,這些跡象曾預示,英國極大可能繼續留在歐盟。
然而,自清點投票開始後,英鎊兌美元匯率一路下行,最低跌至1.3229,跌幅逾10%,跌穿今年2月英國宣布脫歐公投時的水平。此外,黃金、日元價格大幅飆升,顯示投資人的避險情緒不斷增加。
另一邊,6月24日上午,亞洲區內主要股市應聲大幅下挫。香港恆生指數盤中曾暴跌近980點,跌幅近4.7%。日本股市方面,日經225指數一度下跌8.3%,而相關指數期貨因下跌8.1%,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0分鍾。此外,韓國首爾綜合指數下跌3.83%。台灣海峽指數跌2.36%,全球大部分市場均受英國脫歐波及。
『捌』 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種再次發生突變意味著什麼
英國科研人員在對一些病毒樣本的檢測中發現部分新冠病毒樣本出現了一種名為E484K的突變,而這種突變此前出現在南非和巴西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中,這種現象引發了英國科學人員的關注。英國利物浦大學流行病學家卡魯姆·森普爾(Calum Semple)在接受BBC采訪時表示,「最令人關注的突變,我們稱之為E484K的突變,目前也自然地出現在了最先在英國南部肯特郡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中。」
英國萊斯特大學病毒專家朱利安·唐將則這一突變的發現描述為「令人擔憂的發展,盡管並非完全出乎意料」。他表示,重要的是民眾應當遵守封鎖的規定,降低感染病例,這樣才能防止病毒進一步發生變異。「否則病毒不僅會繼續傳播,還會不斷進化……允許病毒大肆傳播可以為不同的新興變種提供一個『熔爐』。」朱利安·唐稱。
BBC報道還稱,英國公共衛生部門的專家們目前只在他們檢測的214159個病毒樣本中發現了11個樣本出現了E484K突變的,這意味著突變尚未廣泛存在。英國當前已經採取措施控制新型新冠病毒的傳播。英格蘭部分地區甚至開始開展在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的緊急檢測,並出台了旅行限制措施,以阻止更多病例從國外輸入。
BBC還援引英國專家的話稱,盡管這種突變有可能會降低目前已經上市的新冠疫苗抵禦病毒的有效率,但不意味著這些疫苗已經失效。報道稱,科研人員目前已經在研究這些新出現的突變對現有的新冠疫苗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因為現有的這些疫苗基本都是圍繞著引發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最初的幾種毒株設計的。一些研究似乎表明,E484K突變可能有助於病毒逃過免疫系統的識別,讓中和抗體失效。英國專家則稱,即使做最壞的打算,疫苗也可以重新被設計,在必要的情況下,在幾周或幾個月內對疫苗進行調整,使其更好地適應新情況。
『玖』 潘向東:兩次熔斷後,匯率還會跌多少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已經出現兩次熔斷,市場呈現比較劇烈的震盪。最近我們看到,離岸與在岸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都出現了一輪貶值。
首先,關注流動性,
一是我們認為2016年的宏觀經濟形勢是偏穩的,經濟增速在6.5%-7.0%之間,變化不是特別大,但對於流動性風險要採取一個謹慎的態度。由於美元進入強勢周期,聯儲當前已經進入一個加息周期,並非2015年12月加息一次之後就停止加息行動。加息周期的開啟,導致美元偏強勢。全球資金可能迴流美國。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下,我國於去年8月份開啟了新一輪匯改,今年10月份人民幣正式成為SDR貨幣籃子中的一員,人民幣自由兌換正在逐步實現。在美元偏強勢的背景下,很多投資者就會把資金重新配置到美國。這樣就容易導致一種局部的市場失衡。雖然有中國央行的干預,大的風險是沒有的。但由於干預的滯後性特徵,所以短期的局部市場失衡會影響到市場,影響到流動性。
二是我們注意到新興經濟體的風險。回顧歷史,歷次美元進入強勢周期,新興經濟體均產生了危機,例如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危機、90年代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俄羅斯的三次經濟危機、巴西的貨幣危機、阿根廷的債務危機以及墨西哥的金融危機都是在美元進入強勢周期的背景下發生的。由此可見,新興經濟體在美元強勢的背景下,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很高。當下,美元再次走強,我們有理由擔心新興經濟體的金融風險,而且必須注意風險的全球傳導,因此也會影響到中國國內的市場,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國內局部的流動性緊張。
三是金融改革帶來的一些金融不穩定。從2012年以來,國內市場經歷了幾次大的波動,2013年6月的「錢荒」,肇因於銀行表外業務的迅速興起擴張,之後2014年金融市場開始加杠桿,2015年上半年市場出現了非理性的快速上漲,6月之後又出現了非理性下跌。其實,這些波動都是源於金融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釋放的局部不穩定性。最近的例子就是熔斷機制的推出,這無疑也是金融改革的舉措,但它也帶來了市場的動盪。換言之,金融改革的過程中金融風險會相伴而生,假若金融監管當局,對改革進程中所出現的風險,未予足夠的重視,沒有良好的應對機制,風險就會在市場上演化、擴散。
其次我們來看匯率,最近,我們注意到人民幣匯率的下跌。現在我們看到離岸、在岸市場人民幣匯率都出現了明顯的下跌。
一是我們應當注意到人民幣是一個綜合均衡匯率,能夠影響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因素很多,比如利率、物價、經濟增長、資本流出等原因。近期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主要源於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方面的因素是經濟增長,中國經濟不斷回落,出口出現了負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決策當局有必要啟動貨幣貶值來維系經濟增長。因為許多製造業對匯率是相當敏感的,如果匯率適度貶值,對於這些製造企業的訂單增加以及利潤提升都會有積極的影響。2005年以後,人民幣處於不斷升值的通道之中,生產要素價格也在不斷上漲,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被削弱。在這種背景下,這幾年來製造業企業開始向東南亞等地搬遷。在這個過程中,國際金融危機發生,我國的出口出現快速回落,這都使得我國在國際進出口貿易中的競爭力有所下降。就一個開放經濟體來說,匯率會有一個內在的動能對上述不均衡進行自發調整,也就是說,假若過去幾年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過度,或者生產要素的價格上漲過度,就導致了進出口加工製造業的搬遷,導致了出口的負增長,那麼此時有必要通過匯率貶值的方式對這種不均衡進行校正。
二是從國際收支角度考量,2014年以來我們的資本項目呈現不斷流出的態勢。市場在用腳投票。第一,大家都感受到經濟增長在回落。第二,我們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特別是東部地區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會感受到國內的物價比國外的物價貴。這些人群會把資金兌換成美元或者其他的一些貨幣。基於以上兩個因素,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客觀存在。
下面我們對人民幣匯率未來的走勢做一個展望。第一,未來人民幣每年貶值的幅度在3%-5%。與之對應的是2005年匯改以後,每年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也是3%-5%。第二,匯率的回歸均衡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在1美元兌6.7人民幣的位置尋找一個均衡點,這種均衡進程以與去年811匯改類似的一次性貶值形式加以實現的可能性偏小,這種均衡進程應該是貶值-企穩交替出現的漸進過程。
在人民幣匯率重新尋找均衡的過程中,市場上對於央行能否有效控制匯率風險產生了一定的擔憂,擔憂人民幣匯率出現當前走勢的情況下,資本流出是否會失去控制。當前,我國仍然處於持續的貿易順差狀態。回顧金融危機歷史,沒有哪個國家在貿易順差的狀態下出現匯率危機。只有一個國家在貿易方面出現持續逆差的情況下,一個國家才需要舉借國際債務來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在貿易順差的情況下,國際資本會通過貿易順差不斷流入國內。國際金融巨鱷也不會攻擊一個貿易順差的國家,特別是貿易順差大國。當時索羅斯攻擊英鎊,也是因為英國出現了持續的貿易逆差。根據貿易余額理論,市場會判斷該國匯率被高估。同時,一個國家若通過大規模舉借外債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市場會對該國主權信用水平產生懷疑,這也會增加匯率危機發生的風險。但如德國、日本等持續產生貿易順差的國家,其發生匯率危機的風險是很小的。
另外,當前我國出現的資本外流加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源於新年給予人們新的一年的換匯額度,但這並不是一個常態,短期的換匯高點,並不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央行有足夠的力量干預,所以未來不會出現持續性的大幅貶值。只要未來中國經濟逐步企穩,對人民幣的信心自然就會增強。市場擔心資金流出的問題難以把控,這顯然有點多餘。巨額的外匯儲備,換匯的有限管制以及連續的貿易順差,完全可以應對短期內資金的流出。因此,沒有必要去過度的擔憂所帶來的金融風險。但如同我們年度策略指出的,我們需要注意市場局部的不均衡,對可能產生的局部流動性緊張,還是需要警惕,也需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