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階級是如何結束的

英國階級是如何結束的

發布時間:2022-05-04 00:19:56

Ⅰ 英國王室的權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架空的

《權利法案》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限制了君主的權力,但是,國王依舊有召開內閣的權力,即在《權利法案》下確立的是二元制的君主立憲政體,但斯圖亞特王朝結束後漢諾威王朝的喬治一世二世 三世不再主持內閣會議,轉而由財政大臣主持,通過一系列的完善和創新,內閣逐漸由對國王負責轉向對議會負責,英國即確立議會制的君主立憲政體,國王王權完全被架空,國王成為象徵。

三、二戰期間,英國王室已經成了花架子在一戰剛剛結束時,有些貴族還能支撐一段時間。但老一代的貴族大量凋零,新一代的貴族數量又大幅度減少。

Ⅱ 英國資產階級結束的標志是什麼

1688年光榮革命的勝利。

1688年光榮革命結束,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封建貴族達成妥協,新政權穩定地建立了起來,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條件業已具備,革命派的任務完成,革命基本結束。由於資產階級在光榮革命後已經取得統治地位。所以被看成資產階級革命完成的標志。
而1689年《權利法案》則是為英國新政權的運作確立了基本的原則,它是英國君主立憲政體開始形成的標志。

Ⅲ 寫出英國資產階級開始結束的標志及1689年權利法案的意義

開始:1640年長期議會的召開。結束:1688年光榮革命。意義:以法律的形式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的基礎,為工業革命的到來做好了政治准備。

Ⅳ 英國資產階級結束的標志是什麼

光榮革命 把"光榮革命"作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標志,其最主要的依據是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地位

Ⅳ 英國封建制度在哪一年結束,結束的標志是什麼

1688年,光榮革命結束,使英國封建王朝的復辟危險過去,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Ⅵ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可分為哪幾個階段

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1)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2)革命戰爭階段
①革命開始於1640-1642年議會斗爭,資產階級、新貴族控制下的議會要求限制王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②1642-1649內戰期間。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在納西比戰役,馬斯頓荒原戰役中擊潰王黨軍。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成立了共和國。
(3)共和國成立後,克倫威爾實行獨裁統治,遭到人民反抗。
(4)1660年,斯圖亞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復辟。
(2)1688年,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後來的瑪麗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國執政,發動宮廷政變,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統治,史稱「光榮革命」。
(6)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1.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教材從新航路的開辟對英國的影響來說明資本主義的興起。新航路的開辟,便利了英國的海外活動,使英國逐漸變成了大西洋航運的中心。在殖民掠奪的過程中,比起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國更加重視通過擴大市場,掠奪原料,用以強凌弱的不平等貿易來獲取驚人的利潤。英國這種積極開拓海外貿易,進行掠奪的手段,使得被稱為英國「民族工業」的傳統部門——制呢業迅速發展。為了適應市場需要,在英國的制呢業中,出現了以資本為中心進行經營的手工工場。在手工工場中新的剝削方式隨之產生。手工工場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在生產過程中,分工越來越細。手工工場工人的勞動時間長,工資低,勞動條件差。制呢業手工工場的發展也影響了其他部門。採煤、煉鐵、造船等部門,也採取了手工工場的生產方式。手工工場的發展影響到農村,在英國農村中出現了「圈地運動」,產生了一批資本主義的牧場和農場。牧場主和農場主採用了僱用工人的剝削方式,農業工人隨之出現。

2.資產階級、新貴族的形成。新的階級和集團的出現都建立在一定的經濟發展基礎之上。通過16世紀英國的海外掠奪、海外貿易的發展和農村的「圈地運動」,英國積累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資本。在資本積累的過程中,金融家、銀行家、商業資本家和工場主,都擁有大量的資本並投資於手工工場,他們在社會中有著同其他階級不同的利益,從而形成了新的集團,新的資產階級出現了。在農村中,出現了一批經營資本主義的牧場和農場的牧場主和農場主,他們中有的人還經營工業和商業。他們也擁有資本,同資產階級有著相同的利益,為了將這些人同封建貴族加以區別,他們被稱為新貴族。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勢力不斷加強,他們同代表舊的生產關系的封建專制制度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3.英國都鐸王朝的統治。從1485年開始,英國處在都鐸王朝的統治之下。歷代國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瑪利一世、伊麗莎白一世。都鐸王朝統治時期,正好處於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資產階級正在形成和發展,但又比較弱小,他們還需要依靠封建王朝保護自己的利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都鐸王朝為了加強專制統治,一方面削弱舊貴族的勢力,發動宗教改革,包括設置懲治不順從的貴族的法庭、反對羅馬天主教會、宣布英國國王為教會首腦等,這些措施都起了削弱和限制舊的封建勢力的作用,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為了擴大英國的實力,都鐸王朝鼓勵工商業的發展,以壯大國家的經濟力量;鼓勵航海業發展,擴大海外貿易,以便進行海外掠奪;積極推行殖民擴張,爭奪海上霸權。16世紀末,英國打敗老牌的殖民帝國西班牙,成為海上強國。這些措施不僅加強了英國的實力,而且對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勢力的壯大都起了促進作用。

4.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這個自稱將「生命與貞節奉獻給大英王國」的女王逝世。她終生未婚,死後無嗣,依照其父亨利八世的遺詔,本應傳位給外孫女瑪麗·斯圖亞特,但她在蘇格蘭親政時已於1567年被廢黜,後又被處死。這樣依照規定就傳給了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當時的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斯圖亞特家族開始統治英格蘭。詹姆士六世在英格蘭統治時被稱為詹姆士一世。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斯圖亞特王朝歷經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統治。詹姆士一世在蘇格蘭統治時,以壓制新教和奉行「君權神授」而聞名。他親自寫過《皇帝之天賦本能》和《自由君主制之法則真諦》兩篇文章,它們不僅宣揚君權神授,還宣稱國王居於法律之上。到了英國以後,他和他的繼承人都變本加厲地維護和推行這種封建專制思想,鼓吹「除上帝外,國王不對任何人負責」。所以,在斯圖亞特王朝專制統治時期,在經濟上,國王可以不通過議會而強行征稅;國王還可以任命親信把持有利可圖的生產部門,或給予少數人販賣某種商品的特權,而這些擁有特權的人甚至控制著大部分國內貿易和幾乎整個對外貿易。這些都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觸犯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在宗教上,詹姆士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在蘇格蘭他曾壓制新教,統治英國後,他看到英國國教中還保留有許多天主教舊習,而且英國國教當時已經存在了上百年,形成了強大的勢力,於是,他改變作法,以尊奉國教為名而不斷地恢復天主教的一些教義和教會的禮儀。所以,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統治時期,嚴厲地對待「非國教徒」,實行宗教專制,特別是殘酷迫害那些主張取消國教中天主教舊習的「清教徒」。由於以上兩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圖亞特王朝時期政治上的緊張局面,導致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1.議會中反對派的形成。斯圖亞特王朝統治時期,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已經形成了一股政治勢力,在議會中,他們指責國王的專制統治政策,特別是利用議會有權批准徵收新稅和特別稅的傳統權力,同國王進行斗爭。在斗爭的過程中,議會形成了反對派。這使查理一世的專權受到了威脅,他絕不能讓這種現象存在下去,終於在1629年解散了議會。

2.蘇格蘭人起義和革命的開始。斯圖亞特王室雖然統治著蘇格蘭和英國兩部分,但兩國並未合並,蘇格蘭保持著獨立性。英國的宗教改革使蘇格蘭宗教也受到影響,蘇格蘭也出現了「清教徒」,並在教會中佔有一定的地位。1637年,查理一世命令蘇格蘭必須採用英國國教祈禱書,這對於要保持蘇格蘭獨立性的人來說是不能容忍的,而對於清教徒來說更是一種強行污辱。蘇格蘭人為了保護本國的獨立性和保護自己的信仰,舉行了起義。起義軍一直打過邊境,佔領了英格蘭北部的一些地區和紐卡斯卡城,這種局勢嚴重地威脅著查理一世的統治。

為了討伐蘇格蘭人的起義,需要大批經費,查理一世在財政問題上本來就已捉襟見肘,現在的處境更加窘困。他曾強行借貸,但收效甚微,並引起更大的不滿。這就迫使他只能召開議會,以合法的形式來籌集經費。議會召開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議會中的代表,首先要求的是限制王權。這一要求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這樣,資產階級利用議會合法斗爭形式進行的革命開始了。

3.英國內戰和克倫威爾的統治。查理一世不甘心「和平」地走下歷史舞台。在議會中,國王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過反復的較量後,最終在1642年挑起了內戰。在議會軍同王黨軍的斗爭中,清教徒的代表人物克倫威爾逐漸取得了重要地位。克倫威爾在第一次內戰中,指揮議會軍取得了納西比戰役的勝利,擊潰了王黨軍主力。第二次內戰中,在普里斯頓附近再次打敗王黨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從而結束了內戰。戰敗的查理一世成為階下囚。當時英國處在「君權神授」思想的影響下,舊貴族、保皇派的勢力也十分強大,對如何處置查理一世的問題展開了復雜的斗爭。直到1649年元月,下院才通過審判國王的決議。1月4日,下院宣布國家的權力源於人民,人民選出下院,就是授權由議會管理國家。這就意味著否定了「君權神授」,把查理一世從神壇上拉了下來。20日開庭審判;30日在倫敦處死查理一世。

關於克倫威爾的統治,教材側重於克倫威爾對英國資本主義發展作用的分析。當英國建立共和國後,國內外的局勢都非常緊張。在內戰期間,英國經濟受到一定損失。內戰結束後,階級矛盾並未結束,統治集團內部的斗爭也並未停止。在國外,荷蘭乘機搶走許多海外貿易。愛爾蘭還擁立查理一世的兒子為王,稱查理二世;蘇格蘭也支持查理二世。在這種形勢下,克倫威爾等人掌權後,對內:在政治上以武力維持統治,鎮壓了許多持不同意見的勢力;經濟上發展工商業;宗教上厲行清教法規。對外:英國資產階級早有徵服愛爾蘭的企圖,此時,以愛爾蘭擁立查理二世為借口,1649年由克倫威爾率兵征服愛爾蘭。1652年,在打敗蘇格蘭後將其兼並。針對荷蘭的海上優勢,英國於1651年公布《航海條例》,以限制荷蘭的發展,又於1652年進行了第一次「英荷戰爭」,以維護英國自身的利益。因此,總的來說,克倫威爾代表了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對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共和制還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封建君主思想並沒有得到徹底批判,舊勢力沒有被鏟除,再加上克倫威爾本人也逐漸擅權專斷,好大喜功,年他被宣布為「護國公」,並先後多次解散議會,成為了軍事獨裁者。

4.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和「光榮革命」。克倫威爾死後,政局混亂。其子曾繼任護國公,但他既沒有克倫威爾的威望,又沒有其父的才幹,因而引起軍官們的不滿,他被迫下台。高級軍官都想獨攬大權,他們的明爭暗鬥使政局極為混亂。為了維護和鞏固統治秩序,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對恢復君主制的勢力採取了妥協和贊同的態度,斯圖亞特王朝得以復辟。復辟後的王朝不僅推翻了原先的諾言(見義務教育初中世界歷史教師教學用書《布雷達宣言》),還實行反攻倒算,進行殘暴的統治,使在革命中所取得的成果逐漸地被否定甚至喪失。這種倒退使政治斗爭又趨於尖銳。詹姆士二世繼位後,繼續執行反攻倒算的政策,而且還要恢復天主教,這意味著要奪回革命進程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從天主教會中所獲得的土地,而且要推翻英國國教所取得的統治地位。這場政治上的角逐必然在議會中反映出來。當時議會中正圍繞著王位繼承問題形成了兩派——「輝格派」和「托利派」(這就是英國近代政黨的起源,它們被稱為「輝格黨」和「托利黨」)。此時,詹姆士二世老來得子,而王後又是個天主教徒。面臨這種新局面,議會中的兩黨都明白,等到小王子長大繼位之時,必然信奉天主教,這樣,天主教統治英國就會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因此,兩黨向詹姆士二世之女瑪麗和女婿、當時的荷蘭執政威廉發出邀請,請他們赴英執政。威廉得知後急忙宣稱,到英國後將全力保護「新教」、「自由」、「財產」和「議會」,這自然得到了英國國教徒、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等的支持。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軍在英國登陸,國王派出軍隊,可是他沒有想到軍隊將士已不再聽從他的命令,最後,眾叛親離的國王被迫逃往法國。12月18日威廉進入了首都倫敦。這次政變沒有經過戰爭、沒有造成傷亡,就完成了奪取政權的任務,所以被英國人稱為「光榮革命」。這次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1689年,議會通過決定,威廉和瑪麗共同即位。威廉稱威廉三世。

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在議會中所處的優勢,擴大和鞏固他們的統治權。他們以法律形式逐漸取消以君主為代表的貴族特權,並限制王權。英國議會相繼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以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影響最為深遠。教材以資料的形式對《權利法案》做了介紹,其中摘錄的內容,一方面是從立法權、司法權、稅收和軍權等方面限制王權;另一方面,又將議會所擁有的「自由」和權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這些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形成了一種新的政治體制,這就是習慣上所說的「君主立憲制」,隨著議會的不斷立法(例如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等),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王權,國王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和發展。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依照教材可以從三方面分析:第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歷經近半個世紀的斗爭,最終以「光榮革命」的形式完成了革命任務。瑪麗和威廉三世雖然仍屬於斯圖亞特家族(後為漢諾威家族),但是,作為封建專制統治的君主制已經被推翻了。第二,這次革命對英國本身的影響很大,它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保證;為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第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對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反映,代表了社會發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從此,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一些國家都在其影響下,進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即資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

Ⅶ 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標志分別是什麼

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
一、原因:封建專制阻礙資本主義發展(階級矛盾)
二、領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三、導火線:1640年蘇格蘭人民起義
四、開始:1640年新議會召開,資產階級要求限制王權
五、決戰:1645年的納西比戰役
六、高潮:1649年處死國王、建立共和國
七、獨裁:年克倫威爾就任「護國主」
八、復辟: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九、政變:1688年「光榮革命」,另立新國王
十、勝利: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專政的君主立憲政體。
十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推翻了封建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世界近代史開端)。
法國大革命
1、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封建等級制度激化了社會矛盾
2、領導:資產階級
3、導火線:1789年三級會議的召開
4、開始:1789年7月14日攻佔巴士底獄
5、重要文件:《人權宣言》(1789年,大資產階級,制憲會議)
6、建立共和國:1792年廢除君主制,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7、高潮: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專政,把法國革命推向高潮。
8、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摧毀了封建專制,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9.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對國內法國大革命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的歷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群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它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
對世界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傳播了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期間所頒布的《人權宣言》和拿破崙帝國時期頒布的《民法典》(後改名《拿破崙法典》)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次革命也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
美國獨立戰爭
一、原因:英國殖民統治壓制了北美資本主義發展(民族矛盾)
二、領導:資產階級和種植園奴隸主
三、導火線: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四、開始:1775年4月來剋星頓槍聲
五、建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
六、轉折:1777年10月薩拉托加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七、勝利: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八、聯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制。(其思想理論基礎是法國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
九、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 「三權分立」 ),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十、評價華盛頓
華盛頓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重要領導人,有「美國國父」之稱。獨立戰爭期間任大陸軍總司令,他領導美國人民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獨立戰爭勝利後,他又主持制定了美國的1787年憲法,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但保留了南方的奴隸制度,且沒有消除種族歧視。

Ⅷ 關於英國資產階級確立統治

權威回答:
1688年的「光榮革命」為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而後發布的《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英國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的標志是——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標志——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
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鞏固措施:
1.頒布《權利法案》
目的: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力。
時間:1689年。
頒發機構:英國議會。
內容:限制國王權力的種種規定。
影響:
①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憲法保障。
②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2.克倫威爾的獨裁:
①驅散議會,就任護國主。
②竭力維護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不顧人民的死活,鎮壓人民起義。
歷史意義: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出現了長期的政治穩定的局面,為資本主義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沒有根本解決政治經濟制度落後性,反而與反動貴族聯合鎮壓英國人民起義。

閱讀全文

與英國階級是如何結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8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6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2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2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5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9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7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5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0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8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8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