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什麼報

英國什麼報

發布時間:2022-05-04 03:20:44

㈠ 《泰晤士報》是哪個國家的報紙

兄台,這個的全稱是: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大不列顛聯合國的報紙撒。
英格蘭是聯合王國四個主要地區中面積最大以及人口最多的地方,之所以會有這種地區上的劃分,可以追溯到5世紀時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到來。
而英格蘭地區在政治上的統一則是從10世紀開始的。直到公元10世紀之前,英格蘭的歷史其實是很難和整個不列顛的歷史分割開來的。
英格蘭作為英國經濟最強大的地區,整個18世紀都是全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地區,至2008年,人均GDP已達22,907英鎊(合超過36,000美元),其GDP總額更占整個英國近90%之多。
2011年,英格蘭地區GDP達到20,000億美元,超過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19,700億美元),成為全世界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一級行政區。
英格蘭大部分地區地勢綿延起伏,北部多山區。
主要的河流包括了泰晤士河和塞文河,其中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
主要城市包括了倫敦、曼徹斯特、利物浦、紐卡斯爾和伯明翰。多佛港附近的英吉利海峽隧道將英國與海峽對岸的法國相連接。英國還有1098個小島。
英格蘭(英語:England),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的一個構成國。雖然就傳統上一般可以認為其政治地位相當於一個國家,但以國際通行標准上其仍然是一級行政區,與美國的州和中國的省一致。
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爾斯以東。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長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屬日耳曼民族。

㈡ 英國衛報是什麼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是英國的全國性綜合內容日報。創刊至1959年因總部設於曼徹斯特而稱為《曼徹斯特衛報》。總部於1964年遷至首都倫敦,不過於曼城和倫敦均設有印刷設施。一般公眾視《衛報》的政治觀點為中間偏左。

《衛報》現在已經在美國建立了自己的分部,專門從事互聯網內容的建設與營銷。另一方面在減少海外的報紙記者。這一進一退,確實讓人看到了報紙與自己網站的戰略分工。《衛報》的網站是一家全球性媒體。《衛報》自己是一張越來越本地的英國媒體。路徑越來越清晰,報紙的希望越來越明確。

㈢ 介紹幾種英國報紙

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The Times)是英國的一張綜合性全國發行的日報,是一張對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揮著巨大影響的報紙。

《泰晤士報》隸屬於魯珀特•梅鐸的新聞集團。長期以來,《泰晤士報》一直被認為是英國的第一主流大報,被譽為「英國社會的忠實記錄者」。《泰晤士報》在英國國內政治和國際關系問題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被默多克收購之後,有指《泰晤士報》的風格逐漸趨向保守。

《泰晤士報》的英文名稱The Times,中文直譯過來應該是《時報》。然而它的譯名卻變成與讀音相近、但毫無關聯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一樣。由於約定俗成的關系,錯譯保留至今。現今世界各地有許多名為Times的報章,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為了區分出來,《泰晤士報》有時被英語使用者稱為《倫敦時報》(The London Times)。《泰晤士報》是世界上第一張以「Times」命名的報紙。

歷史

《泰晤士報》的版面

《泰晤士報》誕生於1785年,創始人是約翰•沃爾特。誕生之初,這張報紙的名稱是《世鑒日報》(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為如今的名稱。約翰•沃爾特同時也是《泰晤士報》的第一位總編。他於1803年辭職,將發行人和總編之職傳給了他的兒子小約翰•沃爾特。約翰•沃爾特曾經因為誹謗罪而入獄16個月。然而正是在約翰•沃爾特職掌時期,《泰晤士報》最先將新聞視角延伸至英國之外的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這為《泰晤士報》在政界和金融界內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作為一張綜合性日報,《泰晤士報》關注的領域包括政治、科學、文學、藝術等等,並幾乎在每個領域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創立初期,《泰晤士報》都是盈利的,而且利潤空間非常之大,幾乎沒有另外一張報紙能在質量或經濟上與之抗衡。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泰晤士報》的從業人員,包括記者、編輯和專欄作家的收入要高於供職於其他報紙的新聞從業者。

19世紀早期,《泰晤士報》歷任三位總編輯約翰•斯托達特、托馬斯•巴恩斯和約翰•撒迪厄斯的勵精圖治,其影響力再次得到增強,尤其是在英國政治和倫敦事務領域。

《泰晤士報》是第一張擁有駐外記者的報紙,也是第一張派駐戰地記者的報紙。W•H•羅素曾經被《泰晤士報》派駐到克里米亞戰場,他所撰寫的一系列戰地報道曾經使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記者聲名大噪。

在19世紀的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泰晤士報》都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國內戰中,該報就公開反對蓄奴制。《泰晤士報》會依自己的價值取向而公開支持某些政治人物,卻從不迎合公眾的觀點。美國總統林肯曾說:「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擁有《泰晤士報》那樣強大的力量。」

1847年,約翰•沃爾特第三接任他的父親稱為報紙的發行人。盡管沃爾特家族在政治上越來越保守,《泰晤士報》的言論卻始終保持著獨立。然而1850年前後,廉價的「便士報」的迅速崛起對《泰晤士報》的生存和發展形成了巨大威脅。主要威脅主要來自兩張成功的廉價報:《每日電訊報》和《每日郵報》。

1880年,北岩爵士取得了該報的所有權,加以革新,使之重有起色。1922年,約翰•雅各•阿斯特從北岩爵士手中收購了《泰晤士報》。30年代是《泰晤士報》發展史上極不光彩的一段時期,因為該報秉承「綏靖政策」,公然縱容法西斯德國的侵略活動。其時,《泰晤士報》的主編喬治•傑弗里•道森和英國首相張伯倫結成政治同盟,公然支持英國政府的對外政策。

1966年,阿斯特家族將《泰晤士報》出售給來自加拿大的大出版商羅伊•湯姆森。也正是在這一年,《泰晤士報》開始在報紙的第一版刊登新聞報道(在此之前,《泰晤士報》的第一版一般主要刊登小型的奢侈品廣告,對象為英國的富人階級)。這時的《泰晤士報》已經不堪重負。

發生於1979年的一起工業糾紛使得《泰晤士報》停刊將近一年。直到1981年,新聞集團的魯珀特•默多克以1200萬英鎊收購了該報。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同時還擁有英國發行量最大、以第三頁裸女而聞名的通俗報紙《太陽報》。

收購《泰晤士報》後,默多克立即撤換了原來的總編輯威廉•李斯-摩格,並委任哈羅德•埃文斯擔任新總編。埃文斯對《泰晤士報》做了較大規模的改革,主要包括對新的采訪和傳播技術的採用以及引入了更加高效的管理系統。1982年,《泰晤士報》開始採用當時電腦排版和激光照排印刷技術。這一舉動導致《泰晤士報》的一次大幅度裁員,其印刷部門的員工總數從375人縮減到186人。然而此時記者們還不能直接通過打字輸入來撰寫稿件。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1986 年。

2005年,英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泰晤士報》日均發行量為68.8萬份。這一銷量已經是《泰晤士報》近年來最好的發行水平。同屬綜合性品質報紙的《每日電訊報》在銷量上要高於《泰晤士報》,其日均發行量約為92萬份,訂戶總數也超過30萬。

特徵

《泰晤士報》一直秉承「獨立地、客觀地報道事實」、「報道發展中的歷史」的宗旨,但縱觀其200多年的歷史,可見該報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歷史上歷次重大國內及國際事務上支持英國政府的觀點。

《泰晤士報》每天40版左右,版面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國內外新聞、評論、文化藝術、書評,一是商業、金融、體育、廣播電視和娛樂。報道風格十分嚴肅,報道內容也很詳盡。其讀者群主要包括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識界。

默多克收購《泰晤士報》後,曾一再強調自己不會干涉報紙的編輯方針,不降低其歷史積淀的品質和風格,但有指《泰晤士報》仍發生了一些變化。在編輯風格上,圖片新聞更多,社會新聞的比例在加大;在政治傾向上,出現了親美國政府的趨勢。

歷任發行人

• 約翰•沃爾特 (1785-1803)

• 小約翰•沃爾特 (1803-1847)

• 約翰•沃爾特第三 (1847-1894)

• 亞瑟•弗雷澤•沃爾特 (1894-1908)

• 北岩爵士 (1908-1922)

• 阿斯特家族 (1922-1966)

• 羅伊•湯姆森 (1966-1981)

• 魯珀特•默多克 (1981- )

歷任總編

• 約翰•沃爾特 (1785-1803)

• 小約翰•沃爾特 (1803-1809)

• 約翰•斯托達特 (1809-1817)

• 托馬斯•巴恩斯 (1817-1841)

• 約翰•迪雷恩 (1841-1877)

• 托馬斯•切諾利 (1877-1884)

• 喬治•厄爾•巴克爾 (1884-1912)

• 喬治•傑弗里•道森 (1912-1919)

• 亨利•威克漢姆•斯蒂德 (1919-1922)

• 喬治•傑弗里•道森 (1923-1941)

• 羅伯特•麥克高溫•巴林頓-瓦爾德 (1941-1948)

• 威廉•凱西 (1948-1952)

• 威廉•黑利 (1952-1966)

• 威廉•李斯-摩格 (1967-1981)

• 哈羅德•埃文斯 (1981-1982)

• 查爾斯•道格拉斯-休姆 (1982-1985)

• 查爾斯•威爾遜 (1985-1990)

• 西蒙•詹金斯 (1990-1992)

• 彼得•斯托薩德 (1992-2002)

• 羅伯特•湯姆森 (2002- )

在職專欄作家

• 西蒙•巴恩斯

• 艾倫•科倫

• 本傑明•科恩

• 伊萊斯•科恩

• 邁克爾•高夫

• 提姆•休姆斯

• 安東尼•霍華德

• 菲利普•霍華德

• 米克•休姆

• 阿納托爾•卡萊斯基

• 馬格納斯•林克萊特

• 安東尼•羅伊德

• 本•馬奇泰爾

• 凱特琳•摩倫

• 理查德•莫里森

• 馬修•派里斯

• 利比•珀維斯

• 威廉•李斯-摩格

• 彼得•李戴爾

• 尼克•羅賓遜

• 瑪麗•安•西格哈特

• 詹妮斯•特納

• 佩興斯•維特克勞夫特

外部鏈接

• 《泰晤士報》網路版

• 《泰晤士報》時尚手冊de:The Times

en:The Times es:The Times fi:The Times fr:The Times he:הטיימס ja:タイムズ nl:The Times nn:The Times no:The Times pl:The Times pt:The Times ru:Times sv:The Times

補充內容
《泰晤士報》創刊於1785年元旦,原名為《每日環球紀錄報》,也有資料翻譯為《世鑒日報》,創辦人是約翰·沃爾特。1788年正式定名為《泰晤士報》。該報創刊時並不顯眼,但由於它致力於詳盡而迅速的報道國內外新聞、整版刊登國會辯論實況,以及時報道法國大革命的進程,幾年後便成為倫敦第一流的大報。到1803年沃爾特兒子小沃爾特接手《泰晤士報》時,又進一步擴大該報的報道面,一步步把《泰晤士報》推上了它歷史發展的第一次巔峰。這一時期,小沃爾特對《泰晤士報》進行了全面改革:1.在經營方面,該報完全割斷和政府的聯系,依靠廣告和發行收入而充分自立。2.在報道方面,它大量刊登國內外要聞,派遣干練的記者奔赴國內外熱點地區采訪獲得許多獨家新聞, 1815年拿破崙滑鐵盧戰敗的消息就是由《泰晤士報》搶先報道的。當時《泰晤士報》在國外的影響力很大,以至於報社的駐外記者常被人們視為第二大使。3在言論方面,它崇尚獨立,通過遍布全國的記者網經常了解各基層的情緒和意見作為評論依據,因此逐步成為輿論界的重要力量。4在技術方面,重視新技術,率先採用蒸汽印刷機、輪轉印刷機,不斷提高印刷質量和速度。經過這些改革《泰晤士報》成了當時英國首屈一指的大報,到1847年小沃爾特去世時,《泰晤士報》的發行量已達三萬多份,竟然超過了倫敦其他大報發行量的總和。

到十九世紀後期,隨著英國一些新興報紙的產生,《泰晤士報》就顯得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由於它長期墨守陳規,固步自封,導致發行量不斷下降,直到 1908年被當時英國最早的報業集團———北岩報團買下,才使它起死回生。北岩報團的掌門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姆斯沃思,這個人很有本事,現在英國很有名氣的兩種小報《每日郵報》和《每日鏡報》就是由哈姆斯沃思創辦的,後來被封為北岩勛爵。他任命道森為主編,全力革新,使《泰晤士報》重有起色,發行量由3萬份上升到31萬份,這是《泰晤士報》的第二次巔峰時期。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廣播電視的問世,英國報業受到嚴重的沖擊,《泰晤士報》也逃脫不了衰落的命運。到北岩勛爵去世以後,它的後代把《泰晤士報》賣給了阿斯特家族,阿斯特家族又因財政困難轉賣給了國際報業大王湯姆森。湯姆森本是加拿大人,50年代到英國闖盪,創建了湯姆森集團公司,該公司是二戰以後英國最大的報業公司,目前尚擁有五十多家地方日報、五十多家雜志。盡管由這么大的報團來經營《泰晤士報》但也沒能挽救《泰晤士報》。老湯姆森曾為彌補報紙赤字花掉了80萬英鎊的家產,老湯姆森去世以後,他的兒子小湯姆森不堪重負,最終將《泰晤士報》以120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傳媒大王默多克。默多克堪稱傳媒界奇人,他從澳大利亞辦一份小報起家,逐步成為澳大利亞著名報業主,它控制著澳大利亞三分之二的報紙。1969年進入英國創業,先後買下了《太陽報》、《世界新聞》、《泰晤士報》、《星期日泰晤士報》及其附屬的三種周報和《利物浦郵報》等三十多家地方報紙,還有廣播電視台,組成了新聞集團,成為目前世界上由個人控制的最大的媒介集團,個人財產已超過110億美元。他主張加強與中國的關系,努力在中國拓展業務,他的第三任妻子就是中國的青島姑娘鄧文迪。

在默多克接手《泰晤士報》之後,《泰晤士報》開始注重施展商業手段,在編輯方針、經營策略、人員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較大調整,既要抑制報紙下滑勢頭,又要向競爭對手發起挑戰,向市場爭奪讀者。

《泰晤士報》的調整是多方面的, 在編輯方面力求新穎,《泰晤士報》注意尋找嚴肅性和可讀性之間的平衡,更多地採用彩色報紙和大幅彩色照片,總體風格進一步軟化,對重要文章都要求「以跳動的文字抓住讀者」。另外,該報擴大了報道範圍,在保持言論、頭版頭條獨家新聞報道這些傳統優勢的基礎上,社會新聞、體育、音樂和文學等內容也明顯增加,目的在於適應青少年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吸引更多的年輕讀者。
在市場營銷方面花樣繁多,採用報紙降價、強化報紙品牌、贊助公益活動等商業手段。例如,1996年,該報贊助了在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辦的名為「中國的奧秘」 的展覽。1999年,該報還贊助舉辦了中國陝西文物珍品展覽。1998年默多克還通過新聞集團向中國洪災重災區捐款100萬美元。
在人員管理方面求新求變,人員管理上出現了年輕化和國際化的趨勢,開始招聘非英國籍的編輯與記者,比如目前常駐中國的記者郭橄農就畢業於牛津大學,但出生於德國。
自《泰晤士報》被傳媒大王默多克控股後,《泰晤士報》的變化就一直是個敏感話題。當時很多英國人擔心,《泰晤士報》將會像默多克先期收購的《太陽報》一樣,大肆刊登「丑聞、半裸女郎照片」,該報總編輯斯托薩德先生等認為,報紙既要保持傳統優勢,又要符合當代讀者的口味,變化是不可避免的。
在報紙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如今的《泰晤士報》雖然不無默多克傳媒經營手法的痕跡,但是近年來《泰晤士報》的調整,更多地體現在競爭手段上,而傳統風格變化不大,政治性報道的數量並未減少。

事實證明,正是該報編輯方針和報道內容等方面的調整,成為其發行量上升、報紙影響力擴大的有效措施。據介紹,在英國近年來的報刊大戰中,其它報紙發行量一般至多增加了15%左右,但該報發行量則翻了一番,從3年前的37萬份上升到今天的80多萬份,現在泰晤士報正處在其發展歷史的第三次巔峰時期。未來的泰晤士報將如何發展,會不會再次被轉賣,會不會被網路媒體所取代,讓我們大家來拭目以待。

㈣ 英國<<衛報>>是一份什麼樣的報紙

衛報》(The Guardian)是英國的全國性綜合內容日報。創刊至1959年因總部設於曼徹斯特而稱為《曼徹斯特衛報》。總部於1964年遷至首都倫敦,不過於曼城和倫敦均設有印刷設施。一般公眾視《衛報》的政治觀點為中間偏左。

《衛報》的排印系統在1988年實行電腦化之前,由於經常出現植字錯誤,因此被民眾戲稱為《The Grauniad》,揶揄報章連自己報名也拼錯。

2005年改版

該報一直以來都是大開型日報,至2005年9月12日改版成柏林型版式(Berliner,即470×315毫米),並標榜為全不列顛唯一的全彩色印刷日報(不包括北愛爾蘭),此次改版並全面了採用新的字體、和版式設計。

2005年8月的統計數字指《衛報》發行量有32萬5千份。

㈤ 英國主要報刊有哪些

盡管遭受了《世界新聞報》竊聽丑聞,但英國報業依然是負有盛名。在英國,人們在公交車上、地鐵里、火車上、在銀行或郵局排隊甚至在午餐休息時,讀報現象都隨處可見。那麼,英國主要報紙有哪些呢?

在英國,報紙主要分為兩大類:嚴肅類報紙和通俗小報。兩類報紙內容大相徑庭。嚴肅類報紙內容廣泛,政治、經濟和國際事務都有涉及,文章較長,用語正式規范。

通俗小報文章量多,但內容絕不嚴肅,多介紹類似於明星戀情等花邊新聞。文章篇幅短小,語言簡練。通俗小報上通常選用大幅照片。

一、全國性嚴肅類報紙

《泰晤士報》(Times),1785年誕生。該報的政治傾向較保守,多支持英國政府的觀點。
《每日電訊》 (The Daily Telegraph)1855年誕生,政治立場親近英國保守黨。
《衛報》(The Guardian)1821年創刊,政治傾向較激進。2009年,《衛報》和中國社區翻譯網站譯言網合作正式推出《衛報》中文版。
《金融時報》 (The Financial Times)1888年創刊,主要報道商業和財經新聞,並詳列每日的股票和金融商品價格。出版發行FT中文網,其中大部分由英國《金融時報》當日所刊登的文章翻譯而來,其餘為FT中文網記者們的原創。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1791年創刊,是世界第一份在禮拜日發行的報紙。1942年,該報公開宣言了無黨派傾向的編輯方針,1993年起,觀察家報成為衛報媒體集團旗下的一份報紙。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1986年創刊,政治立場為中立派。
《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星期日電訊報》(Sunday Dispatch)
二、全國性通俗報紙

《太陽報》 (The Sun)
《每日快報》(The Daily Express)
《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
《每日鏡報》(Daily Mirror)
《星期日快報》(The Sunday Express)

另外,當地銀行、地鐵站、公交等都提供一些免費當地小報供讀者閱讀。人們取閱完畢會放回原處,這樣可以讓更多人得以閱讀。

㈥ 英國最古老的報紙是

英國最古老的報紙是《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誕生於1785年元旦,創始人是約翰·沃爾特。誕生之初,稱為《每日環球紀錄報》(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也有資料翻譯為《世鑒日報》。1788年1月1日,正式改為如今的名稱。約翰·沃爾特同時也是《泰晤士報》的第一位總編。約翰·沃爾特曾經因為誹謗罪而入獄16個月。然而正是在約翰·沃爾特職掌時期,《泰晤士報》最先將新聞視角延伸至英國之外的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這為《泰晤士報》在政界和金融界內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作為一張綜合性日報,《泰晤士報》關注的領域包括政治、科學、文學、藝術等等,並幾乎在每個領域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創立初期,《泰晤士報》都是盈利的,而且利潤空間非常之大,幾乎沒有另外一張報紙能在質量或經濟上與之抗衡。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泰晤士報》的從業人員,包括記者、編輯和專欄作家的收入要高於供職於其他報紙的新聞從業者。
19世紀早期,《泰晤士報》歷任三位總編輯約翰·斯托達特、托馬斯·巴恩斯和約翰·撒迪厄斯的勵精圖治,其影響力再次得到增強,尤其是在英國政治和倫敦事務領域。
到1803年沃爾特兒子小沃爾特接手《泰晤士報》時,又進一步擴大該報的報道面,一步步把《泰晤士報》推上了它歷史發展的第一次巔峰。這一時期,小沃爾特對《泰晤士報》進行了全面改革:1.在經營方面,該報完全割斷和政府的聯系,依靠廣告和發行收入而充分自立。2.在報道方面,它大量刊登國內外要聞,派遣干練的記者奔赴國內外熱點地區采訪獲得許多獨家新聞, 1815年拿破崙滑鐵盧戰敗的消息就是由《泰晤士報》搶先報道的。當時《泰晤士報》在國外的影響力很大,以至於報社的駐外記者常被人們視為第二大使。3在言論方面,它崇尚獨立,通過遍布全國的記者網經常了解各基層的情緒和意見作為評論依據,因此逐步成為輿論界的重要力量。4在技術方面,重視新技術,率先採用蒸汽印刷機、輪轉印刷機,不斷提高印刷質量和速度。經過這些改革《泰晤士報》成了當時英國首屈一指的大報,到1847年小沃爾特去世時,《泰晤士報》的發行量已達三萬多份,竟然超過了倫敦其他大報發行量的總和。
《泰晤士報》是第一張擁有駐外記者的報紙,也是第一張派駐戰地記者的報紙。W·H·羅素曾經被《泰晤士報》派駐到克里米亞戰場,他所撰寫的一系列戰地報道使他聲名遠播。

㈦ 誰能告訴我,英國主要有哪些報紙

英國是一個報紙王國,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年之前
英國的報紙種類繁多,有各個領域的報紙,也有當地社區的,甚至各種族也有自己的報紙。但是英國目前發行的主要報紙是:獨立報(The Independent),衛報(The Guardian),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泰晤士報(The Times),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每日郵報 (Daily Mail),標准晚報(Evening Standard),都市報(Metro),太陽報(The Sun),每日鏡報(Daily Mirror)等,(因為報紙實在太多,所以無法作一個正確的統計,難免掛一漏萬。)
英國人對待報紙的態度非常隨便,常常是人離站了,報紙卻留在了座位上,方便了許多沒有帶報紙的乘客。先說《標准晚報》,這是一個地方性的報紙,除了倫敦,各地都有當地版的《標准晚報》,《標准晚報》是專供上班族閱讀的報紙,它的新聞及時,信息量大,如遇到突發事件,報紙會隨著時間的發展一天就改版好幾次。加上發行渠道靈活,《標准晚報》的銷售亭遍地開花。假如你看到在路上人手一份《標准晚報》奇觀時,千萬不要驚訝。

近兩年來,在倫敦各個地鐵口,又出現了一份新的免費報紙,即《都市報》,這也是為上班族准備的。可以說是《標准晚報》的早報形式。因為就擺放在地鐵入口處,取用方便,信息量大,廣告多,尤其是招工廣告和特殊商品廣告,發行以來,勢頭一直不減,經常是人去架空,供不應求。
再說大報,大報的聲譽是由報紙的內容奠定的,一般來說,這些報紙內容及時,影響力特別強大,評論多,因此常常成為社會現象的晴雨表。讀這些報紙的人以政治家和白領為主。雖說英國是一個民主國家,但是從歷史上來說卻一直是一個特別講究身份的國家,人人平等和機會均等只是政治家的語言。所以許多人為了表現自己的身份才讀這些報紙,也有許多人為了提升自己的身份而讀。這類報紙背後一般有政治財團支撐,有時候,不同報紙的讀者也能映射出其政治傾向。英國最主要的全國性報紙是《衛報》,《泰晤士報》和《獨立報》。

小報是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主要有《太陽報》和《每日鏡報》,由於內容五花八門,涉及面廣,什麼小道新聞,社會焦點,露兩點的美女,政治家醜聞等人們特別愛看的東西,雖然該類報紙的主要讀者群是廣大勞工階層,但是其他階層的人也愛獵奇,只是盡量避免在公共場所看罷了。所以其實真正最廣的讀者群是這類報紙。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英國歷屆的政治選舉的結果,常常因為這類報紙的宣傳攻勢而發生意想不到的轉變。所以沒有一位政治家敢小瞧它們。

㈧ 英國的第一大主流報刊是哪一個

泰晤士報。《泰晤士報》(The Times)是英國的一張綜合性全國發行的日報,是一張對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揮著巨大影響的報紙。
也是英國影響力最大的報紙!

㈨ 英國有哪兩種報紙

英國:《泰晤士報》和《每日快報》《金融時報》《衛報》
《獨立報》、《每日電訊報》以及《經濟學家》雜志
英國BBC(英國廣播公司)

㈩ 英國報紙三巨頭是什麼

英國報紙三巨頭是泰唔士報,每日快報,每日境報等。泰唔士報是英國一張綜合性全國發行的日報,是一張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揮著巨大影響的報紙,隸屬於魯伯特 默多克的新聞集團,長期以來一致被認為是英國的第一主流大報,被譽為是英國社會的忠實記錄者。

每日快報,是英國有影響的全國性報紙。1855年6月29日創刊,1937年與英格蘭地區的晨郵報合並,稱每日電訊和晨郵報,後改為現名,初創人亞瑟·巴勒斯·斯萊上校。也是屬於中間偏左的報紙,這份報紙版式新穎,內容精悍,一推出就得到年輕人的歡迎。

泰晤士報的報刊特徵

泰晤士報一直秉承獨立地、客觀地報道事實、報道發展中的歷史的宗旨,但縱觀其200多年的歷史,可見該報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歷史上歷次重大國內及國際事務上支持英國政府的觀點。

泰晤士報每天40版左右,版面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國內外新聞、評論、文化藝術、書評,一是商業、金融、體育、廣播電視和娛樂。報道風格十分嚴肅,報道內容也很詳盡。其讀者群主要包括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識界。

默多克收購泰晤士報後,曾一再強調自己不會干涉報紙的編輯方針,不降低其歷史積淀的品質和風格,但有指泰晤士報仍發生了一些變化。在編輯風格上,圖片新聞更多,社會新聞的比例在加大。在政治傾向上,出現了親美國政府的趨勢。

閱讀全文

與英國什麼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8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6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2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2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5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9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7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5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0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8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8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