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女軍人在哪裡

英國女軍人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04 21:00:59

1. 世界上最知名的女軍人有哪些

聶力,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將!

2. 英國女王衛隊士兵推倒兒童,並在身體上直接跨過,你怎麼看

倫敦塔附近一名兒童被一女王衛隊士兵撞倒在地。視頻畫面顯示,女王衛隊士兵先是大聲呵斥兒童「讓開」,但由於孩子沒有及時避開,隨後被行進的士兵撞倒在地,士兵還從他身上跨過,徑自離去。英國國防部一名發言人表示,事件發生後,這名士兵檢查了孩子,並確認孩子一切都好。

事後仔細檢查了孩子,確認孩子沒有受傷,無疑是一項很有愛心的舉動,完美詮釋了英國男人的紳士風度……好了,我的良心告訴我實在是誇不下去了。一言以蔽之,人民軍隊為人民,皇家衛隊衛皇家。

我們的軍人與民同樂是這樣子的,見了的人都是心中一股暖流,而且很幸福。當我們的孩子可以靠近子弟兵並為辛苦的他們戴上一朵大紅花時,兵哥哥的心裡是暖的是欣慰的,孩子的心裡是充滿敬意和崇拜的。

而皇家的『與民同樂』是這樣的,大吼大叫真的是小兒科了,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滾是常有的事兒,請注意,不要誤以為這是溫暖的擁抱在一起,恰恰相反,這是英國皇家與英國百姓互毆到如膠似漆了……

總結

英國從日不落已經變成如今的腐國了,旅遊文化其實也是國家收入的一方面,英國皇家衛隊之所以這么有喜感,或許也是當地旅遊的特色項目,我也並不想過度解讀了。

如果英國皇家衛兵執勤的路線是不可擋路的,那麼上面我提到的那個畫面中坐著輪椅的老太太至少也會被推走,但他們沒有,而是選擇提前轉彎從縫隙中換崗。說明這裡面還是有點貓膩的。

如今『腐國』的皇室為了省錢連飛機酒店都很拮據,英國人工是很貴的,緊急預案是搞不起來的,況且英國的皇室與非洲的酋長不同,英國皇室本就是一種『品牌公司』了,各種花銷預算都列入了特別行列,有些地方能省則省,所以沒有緊急措施與特殊人員去維護各種各樣的狀況,遇到攔路和沖擊衛隊的情況就只能靠衛隊自行發揮想辦法了。

況且網紅這種文化也是從國外輸入到我們國內的,在國外的二貨網紅真的不比國內少,想借住與衛隊發生肢體沖突然後被揍一頓再關上幾天的不在少數,因為這樣可以用一個視頻賺到幾個月都賺不到的工資。

有時候老外的惡作劇與刻意的黑色幽默確實超乎我們的想像。

雖然每個國家的文化都不一樣,但有一點我是十分確定的,就是不能用我們看待我們子弟兵的溫情去看待國外的軍人,不是所有軍隊都是人民子弟兵。

謹此文章也表達一下我對祖國人民子弟兵的敬意。

3. 那些保護英國女王的衛兵,都是些什麼人

英國保衛女王的士兵,是白金漢宮和溫莎城堡,不可缺的亮點。衛兵們戴著高高的黑色熊皮帽子,本身就是一大亮點,紅色的軍服,黑色的褲子,女王士兵獨特的造型,尤其是皇家衛隊換崗儀式,每年都吸引不少的遊客前來觀賞,畢竟是女王士兵獨有的,在別的地方是看不到的。


近年來成了一大亮點,不少的遊客,也進行參觀拍照,但是千萬不要進入警戒區,也不要擋住行進的路線,曾經有一個女遊客,跨過警戒線,擋在衛兵前面,衛兵旁若無人,只輕輕一推,這位遊客,一個趔趄,飛奔向前,差點摔倒在地。士兵繼續前進,好象什麼都沒發生。所以在參觀時,千萬不要阻礙士兵的視線,也不要擋道,否則的話,將會遭遇衛兵粗暴對待。

4. 女兵的現狀

如今,男性一統軍營的日子已成為歷史,越來越多的女子顛覆了傳統的女性角色,在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軍兵種吸納女性,越來越多的領域對女兵 開放,越來越多的女軍官問鼎「將星」。
美國女兵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女兵最多的國家之一。美軍中出現女性,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當時美國為了解決海外駐軍通信聯絡的問題,徵召了200名女性到軍中服役,戰後,美國女軍人的地位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以色列女兵
女兵在以色列國防體系內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女兵在軍隊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今天,女兵甚至可以走上步兵戰斗教官、核生化戰術運用專家這些以往只能由男性擔任的崗位。
俄羅斯女兵
在今日的俄羅斯軍隊中,僅指揮專業就有170種崗位對女兵開放,越來越多的指揮官認為,軍隊中的許多崗位適合於女軍人,同樣,越來越多的女軍人幹得還比男軍人好,開始對男軍人提出挑戰。
日本女兵
截至1996年,在日本自衛隊中服現役的女軍官總共有11000人,約占自衛隊軍官總數的4%。日本自衛隊絕大部分領域都已對女性開放,女兵們活躍在陸海空三軍自衛隊中。
伊朗女兵
伊朗女兵具有健壯的特點,具有不服輸的精神
德國女兵
德國政府一向排斥女兵。1944年11月,德國政府曾作出規定,為了女性自身的利益,不允許女性在軍隊中服役,包括國內的自衛隊也不許參加。在經過了幾十年的奮斗後,德國2000年1月11日終於推翻了禁止女性從軍的法律,德國女性獲得了加入德國聯邦國防軍的權利。今後,德軍女兵將逐漸走出傳統誤區,開始走向未來戰場。
英國女兵
截止2001年,英國軍隊中有女兵1700人,約占軍隊總兵員的8%,比10年前增加了三分之一。
法國女兵
女性70年代初開始逐步進入法國軍隊。目前,法國軍隊中的女兵有2萬餘人,約占其兵員總數的7.5%,在歐洲各國中首屈一指。 法國女兵打破了婦女不能出海的戒律。海軍中除了突擊隊以外所有兵種都對女兵開放,女兵們甚至可以在潛艇上服役,進步十分驚人。
澳大利亞女兵
澳洲軍方已修改「禁止把女性派往危險軍事地區」的相關規定,並首次破例允許把女兵調遣到陸軍前線戰場。
中國女兵
新中國女兵是我軍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中國有10餘萬巾幗戰斗在軍事、政治、後勤等工作崗位和科研、教學、衛生、文體、工程技術等專業技術崗位上。從部隊總機房到衛星發射場,從軍事指揮機關到白衣天使一線,從陸地、天空到海洋,都有中國女兵的身影。
中國是世界上培養女航空員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擁有女步兵、女空降兵、女坦克兵、海軍女子陸戰隊……

5. 英國皇家御用軍叫什麼歷史呢

英國皇家禁衛隊Queen's Guard

禁衛軍的歷史可追溯到1656年。當時英格蘭的查爾斯二世流放荷蘭,在那裡募編了一小隊護衛,後並入1660年復辟後徵集的禁衛團。1661年聖瓦倫丁節,奧利佛·克倫威爾於1650年成立的原護國公禁衛兵團在倫敦塔山被改編為君王的「非常禁衛隊」。由於隊伍從特威德河畔貝里克附近的冷溪開來,便得了冷溪禁衛隊的稱號。它的座右銘是「無與匹敵」,這足以表明它無視第一禁衛團—擲彈兵禁衛團的優先地位。

第一禁衛團建立過光輝的戰績,曾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了拿破崙的擲彈禁衛軍,從此戴上了熊皮頭飾。不過後來整個禁衛旅全都戴上了熊皮頭飾。

意思大致是,保護宮廷內部的,禁止為外部使用的主要是護衛功能,而不是戰爭功能的優秀士兵的隊伍。

英國皇家衛隊,是英軍陸軍中的精銳部隊。通常只有皇家衛隊才能首先裝備最新的作戰裝備和武器,英軍最新武器會首先裝備皇家衛隊,然後才能輪到其他部隊。英國皇家衛隊的著裝永遠是那不變的猩紅色緊身短上衣,以及那頂高高的熊皮帽.

英國正規的皇家警衛部隊是在17世紀下半葉,也就是資產階級革命以後出現的。當時遷居國外的國王查理二世回國後組建了一支精銳的步兵團和騎兵團,來做為自己的警衛部隊。從此以後,這些部隊就成為了皇家軍隊的核心。 1815年,英國皇家衛隊在滑鐵盧會戰中打敗了法國的老牌衛隊,並因此開始戴紀念戰爭勝利的熊皮帽,來彰顯自己的作戰能力比拿破崙軍隊強。英國皇家衛隊那身一年四季不變的猩紅色緊身短上衣,以及那頂高高的熊皮帽子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皇家衛隊屬英國陸軍系列,分為騎兵和步兵兩部分。騎兵約有1500人,共分3個團,分別是「國王禁衛團」、「國王藍色團」和王宮儀仗騎兵團;步兵約5000人,編為1個步兵師,下屬8個步兵營。除此之外,在皇家裝甲坦克部隊中有4個皇家衛隊團。

英國皇家衛隊的士兵從各地陸軍選拔出來,然後被安排到皇家儀仗隊位於白金漢宮附近的軍營中受訓。

這些新兵每天除了跑步、射擊訓練之外,還需要學會使用各種攻擊火炮,擅長騎術。身高體重要求「孿生兄弟」一樣整齊劃一,而且長相俊朗,聲音洪亮,充分體現英國的軍人風貌。 衛兵們還有厚重的軍裝鎧甲,以及長長的軍靴,僅僅是這套裝束就重得讓常人走不動路。所以說,想當好一名皇家衛兵,能負重、耐高溫是必須具備的素質。

英國皇家衛隊的隊員頭戴熊皮帽子,身著紅色制服,宛如古代將官一般雄健。皇家衛兵頭戴熊皮高帽有著約200年的歷史,這頂高帽象徵的是英國強盛的軍力。 其實,最早戴這樣帽子的是法國士兵,法軍當時戴這種熊皮高帽是為了讓士兵的個頭顯得更高,看起來更具威懾力。但在滑鐵盧戰役擊敗拿破崙的軍隊後,英國士兵從1815年起,取而代之開始戴起了熊皮帽,來彰顯自己的作戰能力比拿破崙軍隊強。 英國國防部直到2010年,每年都購買大約50頂熊皮帽子。平均每年花費在帽子上的錢就有6萬英鎊,其中一半的開銷是為了買新的,剩下的被用來翻新舊帽子。但由於動物保護組織的不斷抗議,英國決定從2011年開始,不再用野生黑熊皮帽子,而以人造皮草代替。

皇家衛隊與英國王室保持著特殊的關系。它被認為是英國王室的私人部隊,皇室的成員是皇家衛隊各團的團長和榮譽上校。英國女王和將繼承王位的查爾斯王子和王室的其他成員,經常定期探望衛隊各部隊,參加各團的典禮和紀念會,並像一家人一樣同這些軍人及其家屬相處。

The Queen's Guard and Queen's Life Guard are the names given to contingents of infantry and cavalry soldiers charged with guarding the official royal residences in London. The British Army has regiments of both Horse Guards and Foot Guards predating the English Restoration (1660), and since the reign of King Charles II these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guarding the Sovereign's palaces. They are not purely ceremonial as some may believe, they are real soldiers serving in the army.

The Queen's Guard and Queen's Life Guard is mounted at the royal residences that come under the operating area of the British Army's London District,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Household Division. This covers Buckingham Palace, St James's Palace and the Tower of London, as well as Windsor Castle. The Queen's Guard is also mounted at the sovereign's other official residence, the Palace of Holyroodhouse, but not as regularly as in London. In Edinburgh, the guard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resident infantry battalion at Redford Barracks. It is not mounted at the Queen's private residences at Sandringham or Balmoral.

The Queen's Guard is the name given to the contingent of infantry responsible for guarding Buckingham Palace and St. James's Palace (including Clarence House) in London. The guard is made up of a company of soldiers from a single regiment, which is split in two, providing a detachment for Buckingham Palace and a detachment for St James's Palace. Because the Sovereign's official residence is still St James's, the guard commander (called the 'Captain of the Guard') is based there, as are the regiment's colours. When the Sovereign is in residence, the Queen's Guard numbers three officers and 40 other ranks, with four sentries each posted at Buckingham Palace (on the forecourt) and St James's Palace (two at the main entrance in Pall Mall, two in Friary Court). This reces to three officers and 31 ORs, with two sentries each when the Sovereign is not in residence.[1] The Queen's Guard is not purely ceremonial in nature. They provide sentries ring the day and night, and ring the latter hours they patrol the grounds of the Palace. Until 1959, the sentries at Buckingham Palace were stationed outside the fence. This stopped following an incident involving a female tourist and a Coldstream Guardsman — e to the continued pestering of tourists and sightseers, the guardsman kicked the tourist on the ankle as he marched. The tourist made a complaint to the police and, despite sympathy, the sentry was confined to barracks for ten days. Not long after, the sentries were moved inside the fence.

6. 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的發生在此的罪行

進入大門,迎面就是囚犯們每天早晚兩次集合的大操場。操場兩邊扇子形地排列著許多的木房子,那裡禁閉著所有即將死亡的人們,或者說即將遭遇死亡的女人們。在這里,除了德國納粹的軍官和士兵和那些張著血盆大口的警犬以外,其餘的人,女人、兒童、和青年都是囚犯。不論是狂風暴雨還是烈日嚴寒,囚犯們每天做工前和收工後都必須在這操場上一動不動地站立幾個小時等候點名。 如果人數不對,所有人就必須原地立正站好,直到找到那人為止,囚犯們因此而站上一整夜的事情也是經常的。
從操場向周圍望去,可以看到集中營的圍牆和崗樓。機關槍的保險始終是打開的,隨時准備射擊。。。在操場正面的圍牆前,依然保留著鐵絲網,鐵絲網前豎有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走進者格殺勿論」,曾經有許多囚犯由於不堪忍受集中營中的折磨,冒死要沖破鐵絲網逃跑,結果被崗樓上的衛兵開槍射死。
這日,正好是一個星期五的上午7點,3輛軍用卡車行駛進了這個佔地400公頃,整個布局是個正三角形集中營的大門,卡車頭向一邊齊齊地停在了操場上。操場上隔步一個德國納粹士兵,荷槍實彈把整個操場圍了起來。接著,3輛卡車的後蓬布被撩開後,車里的人被轟出了車。很快,有100多人被帶到了操場上,要求剛下車的這些人直立地站在操場上,等待此地德國軍官的訓話。[本文德國軍官名稱省略]這次三個卡車,被運來的有120人,其中有3個6歲的小女孩,7個60以上的老年婦女和10個青年猶太男人。剩下的都是年輕的婦女。這些婦女里有三個英國被俘女兵朱莉亞、梅麗絲、喬伊娜。另外,還有2個俄國女戰俘黎迪莎和左娃。剩下的都是德國本地的猶太婦女和波蘭猶太婦女還有吉普賽婦女。片刻間,這些人群被分為了三組。60歲以上的老年婦女和兒童站在一邊。年輕的婦女站在一邊。10個猶太男青年站在另一邊。忽然,一個婦女的手中有一個提包掉在了地上。婦女剛要彎下身子去拾撿,卻引起了德國士兵牽著的2條軍犬發出狂吠的叫聲。站在一旁的小女孩被嚇的哭了起來。人群有些騷動。這時,人群邊開過來一輛吉普車,車上走下來一個德國軍官。立刻有德國士兵向軍官匯報人數。軍官點了點頭,然後向停在一邊的3輛卡車一揮手,三輛卡車立即開出了集中營的大門。『全體注意,脫掉你們的所有衣服』德國軍官沖著人群大聲地喊叫,發布著命令。此刻狼狗的叫聲,女孩的哭聲頓時混雜在一起。迫於德國士兵的威脅,在場的大部分婦女把自己脫個精光,只有少數的婦女堅持不脫衣服。立刻,有士兵沖了上去皮靴猛踢,槍把狠打。然後被帶出了人群。一共帶出了13名婦女,其中就有3個英國女戰俘和2個俄國女兵。13名婦女被帶到操場的中央。德國軍官用惡狠狠地眼光盯著這13名不脫衣服的婦女,然後從一個士兵的手裡接過一個人名單。軍官看著這13名女人,開始念她們的名字。被念到名字的婦女,馬上被士兵押出來,然後,軍官面對被念到名字的婦女開始宣布-------你沒有執行我的命令,現在宣判你被執行死刑,立即執行。說完,德國士兵把剛被念完名字的婦女拉出五六米遠,當著人群立即開槍打死了。當打死第五個婦女的時候,三個英國女戰俘和2個俄國女兵立刻提出了抗議。----『我們聽不懂你們

德國的語言。。我們沒有犯罪』德國軍官這個時候好象才發現,這些女人堆里還有說外語的英國人和俄國人。軍官大怒地向還沒被槍斃的女人們喊到----------『-脫掉你們的衣服。』剩下的婦女不願意被殺死,都乖乖地脫光了自己的衣服。『站到那邊去』德國軍官向幾個婦女喊叫著命令道這個時候,有一輛三輪軍用摩托車也開到了操場上,摩托車上下來一個傳令兵。傳令兵來到軍官面前,低聲向軍官報告說-----------『報告長官,還有200多名老犯人准備進浴室洗澡。還要再等1個小時,新來的人就可以有住的地方了。」軍官聽後獰笑地點了點頭,然後用他的三角眼看著操場上的裸體婦女們,開始了訓話。--------「歡迎大家來到這里。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是這里的最高長官,我的話對於你們來說,就是命令。你們要無條件地執行我的命令。如果不執行我的命令』軍官故意把眼光投向了剛才被士兵槍斃的幾個婦女屍體。軍官從兜里掏出一個手絹,擦了擦鼻子繼續說到-------------「把你們的頭發都剃掉。兩個人一組,互相給對方剪掉。」馬上有士兵拿來了剪刀。發給了站在操場上的這些裸露著身體的婦女們。士兵隨便地揪出了一個滿頭金發的猶太婦女,幾下子就剪禿了她的頭發。軍官感覺很滿意,大聲命令道----------「就照著這個樣子做,給你們10分鍾立即剪掉你們那骯臟的頭發,否則按違抗我的命令立即槍斃」。人群立刻互相地剪開了頭發。軍官看著三個英國女戰俘和兩個俄國女兵,向她們一揮手,叫她們站了出來,在自己的面前5步遠站成了一橫排。五個赤身裸體的婦女站在了德國軍官的面前。軍官上下打量著五名婦女。「報上你們的名字。年齡、國籍還有你們的信仰。有什麼技術特長,血型、身高、體重、是不是處女。。。挨個匯報,別耽誤我的時間。」朱莉亞、梅麗絲、喬伊娜。分別回答道---------「我是英國陸軍醫務兵,信仰天主教。名叫朱莉亞,身高1。65米。0型血。23歲,會畫畫,一直沒有稱體重,長官。我不是處女。」德國軍官聽著,不住地露出獰笑,點著頭。

輪到俄國女兵黎迪莎和左娃的時候,兩個女人閉口不答。這下子,軍官有些惱怒了。「看來你們兩個俄國娘們還不知道什麼叫「薩棵森式的敬禮來向我致敬吧」說完,軍官命令黎迪莎和左娃原地把手臂向前伸出,然後命令兩個裸露著身子的俄國女兵蹲了下來,要求這個動作保持2個小時。如有違抗,就命令士兵立刻拉到一邊槍斃。。。。。別的婦女全部把自己的頭發剪掉了,然後繼續直立地站在原地不許挪動,等待下一個命令。軍官看著這些脫得一絲不掛的女人們,開始逐個念她們的名字。被念到名字的婦女立刻被全副武裝的士兵拉倒了一旁。現在,除了三個英國女戰俘個兩個正在實行「薩克森敬禮的俄國女兵以外,其餘的都被帶到了一個灰色的屋子旁邊。軍官開始向這些人喊話------------「從你們一進門,我就聞到了你們身上散發著討厭的臭氣。現在,你們可以到這個浴室里好好的洗一洗澡了」軍官說完,人群被強迫地趕進了浴室。, ,屋子裡頓時擠滿了人.她們都光著身子,人挨著人,老人、小孩和婦女哭聲一片。那10個猶太男青年也被納粹士兵強行地推入了浴室,士兵們面部還帶著陰險地笑,對幾個男人說------「進去吧,陪著女人們一起去洗一洗,找個看上眼的溫存下。。。。。」進到屋子裡,她們發現這里並不是淋浴間後,便開始出現了騷亂.這個時候,屋頂上的小鐵蓋突然被打開,有人從上面扔下氫氰酸毒晶體,裸露的婦女人群們開始發瘋地往門口擁.而那堅實的大鐵門她們無法打開.毒氣起作用了,有的人開始使勁地抓頭發,甚至抓瞎了自己的眼睛,許多人開始出現大小便失禁...不用多長時間,大門開了.營中的犯人開始清理毒氣室里的死屍。一些在這里的勞工開始搜尋死去女人們的屍體,有金耳環和首飾的立刻被從屍體上扒下來,有的牙上鑲有金牙的也被敲了下來。,然後將她們的屍體扔到了焚屍爐里被火化成了灰燼...從她們被關進毒氣室殺死,再到把她們的屍體焚化掉,整個時間不到半的小時。

7. 能否介紹一下英國軍隊的歷史

英軍歷史

在英國倫敦的軍事博物館中,也許國家陸軍博物館是較為簡陋和不起眼的一個。

它位於倫敦切爾西區皇家醫院路的一側,由一座兩層樓的方形建築構成,加上地下室共有三層展廳,博物館的標志是門口擺放的2門二戰期間英國陸軍用過的M1野戰炮。博物館的小冊子稱,「在這里,你可看到英國士兵戰時和平時感人的故事,了解英國陸軍士兵從15世紀到今天的生活和戰備情況,國家陸軍博物館是英國陸軍自己的博物館,也是英國惟一的一家全面介紹英國陸軍的博物館。」

「長弓」之勝

博物館中講述的故事從1415年開始。當時,英倫三島擺脫內部紛爭,國王的眼光在盯向海洋的同時也開始關注歐洲大陸,走出島國成為英王的最大心願。是年,英王亨利五世率6000官軍在法國北部加來一個名叫阿格尼科特的地方大敗法國25000大軍,英軍從此頻繁越過海峽,參與歐洲大陸的戰事。

據英國人的理解,國王亨利五世能以少勝多的原因在於其軍隊採用了先進的軍事技術。博物館解說道,新式武器裝備,即「長弓」是國王軍隊獲勝的關鍵。「長弓」是冷兵器時代英國一大發明,樣子有點像中國的長矛,但要比中國的長矛長而重。作戰時,英軍把「長弓」綁扎在一起,以戰馬為依託,形成一排排利刃,直刺敵軍方陣。這樣做不但能打亂對手的進攻隊形,而且還能有效地保護自己。早在決意征戰歐洲前,英國國王就決定,男孩6歲起便要學習使用這種兵器,等他們長到20歲左右,便可以成為熟練的「長弓手」。一經實戰,這一武器和與之配合的戰術一起對保證英軍打敗大陸對手發揮了重要作用。

英國人也這樣認為,每一次戰爭都不會是前一次的重復,只有創造性地利用手中武器裝備,不拘於以往,才能不斷取得戰爭的勝利。

「龍蝦背」

國家陸軍博物館比較吸引人的展室是500年來英國陸軍的軍服展、18世紀英國陸軍官兵生活展和滑鐵盧之戰。早期的英國陸軍士兵身著紅色的軍服。博物館解釋說:「在當時的條件下,紅色是一種方便且便宜的染料。混戰中,紅色又很易識別……伊麗沙白時代,倫敦地區的陸軍官兵便開始穿著紅色軍服。1645年,英國『新型步兵』把紅色作為軍服的基本顏色。到17世紀末期,紅色軍服成為英國陸軍的主色調軍服。『紅外套』成為英國陸軍官兵的綽號。」且由於很像煮熟的龍蝦,英語有一句「龍蝦背」(LOBSTER BACK)的俚語。今天,提起「龍蝦背」,英國人都會告訴你,這是指他們的子弟兵。英國陸軍官兵穿了大約2個世紀的紅色軍服,到1845年拿破崙戰爭期間,紅色軍服仍為英國陸軍士兵所用。

站在紅色軍服面前,你可以閉目暢想,腦海頓時呈現一幅撼人心膽的場面:一場冷兵器的較量在歐洲某一原野上拉開。遠遠望去,身著紅軍服的英軍官兵猶如一簇簇紅紅的火苗時隱時現閃動著,紅軍服以馬隊為先導,以方陣隊形向敵人的方向涌動,戰馬和步兵揚起的沙場塵埃掩映不住陽光下的刀光劍影,嘶嗚的戰馬和面無表情的將士等著敵人近些,再近些,接下來便是一場昏天黑地的肉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戰中,紅色告訴戰友自己的位置,相互應策著,共同血戰敵手。

隨著火葯的廣泛使用,盡管方陣和肉搏仍是陸戰的主要方式,但雙方交戰的距離被火槍或火炮的距離拉開。到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陸軍的紅色軍服漸漸地顯現出其不足,敵人完全可在遠距離上發現那簇簇紅色的目標,紅色軍服成為敵人火槍打擊的活靶標。另外由於英國陸軍士兵出戰國外的日子越來越多,如在炎熱的非洲,一味要求穿紅色軍服不能適應作戰區域的環境需要。到19世紀後期,英國陸軍士兵軍服發生新的演變,紅色軍服逐漸為黑、灰、白、藍等顏色軍服替代。到1900年布匿戰爭期間(英軍征服南非部落之戰),英國陸軍正規部隊已全部放棄紅色軍服,而改淺色,特別是白色軍服為主。

但對一個講古的民族來說,直到今天,英國也沒完全淘汰紅色軍服。去過英國的人都會去女王居住的白金漢宮前看換崗儀式。除天氣不好,一般情況下每隔一天的上午11點左右都有這種儀式,從軍樂隊到衛兵,上崗和下崗的士兵都穿著幾個世紀前他們前輩穿過的紅色軍服,他們或步行或騎高頭大馬整齊列隊,從離白金漢宮不遠處的衛兵營隊來此。到了白金漢宮前,換崗的衛兵又是踢腿又是跺腳,又是奏樂又是吆喝,好不忙乎。奇特的打扮把人們帶回幾個世紀前,紅軍服仍試圖向圍觀者說,英國曾是個老牌帝國。但時過境遷,此時已非彼時的英國,紅色軍服在白金漢宮前演義著英國幾經盛衰的故事。

在白金漢宮附近的衛兵博物館中,我與看門人,當年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卡車司機,談起紅色軍服的故事。他說,考究的紅色軍服還必須配上由帶毛黑熊皮做的高帽子,早年時候,帶毛黑熊皮全從俄國進口,以顯示皇家的華貴和尊嚴,但今天真正用俄國黑熊皮做的衛兵帽子已不多見。老人說,他這里有一頂,已傳幾代人,駐在附近的衛兵每次來這里都要帶著試試。當得知我是位遠道而來的中國軍人時,老人欣然拿出熊皮帽子,給本人帶上。帽子裡面有些油膩,外面毛發也有不少脫落,肯定是試戴的人很多。為了不掃老人的興,我帶上了那毛絨絨的大帽子,感覺並沒想像的那樣重,且很暖和。合影之後,老人又拉住我長談。他說:「我知道中國,知道中國軍人進駐了香港,你們的軍服也很漂亮,我希望有一天能親眼看一看中國,看一看你們漂亮的軍服。」

早期的英國陸軍生活

看過陸軍軍服的演變史,我又按順序進入英國陸軍生活展室。

18世紀的英國士兵可沒今天英國士兵那樣清閑和舒服。當時,官兵很少有人享受足夠的醫療保障和津貼。士兵每日的津貼費為8個D(一個棄用的英國貨幣單位,每D相當3便士,100便士等於1英磅),其中6個D用於吃住,餘下的錢除養家糊口外還要自己購買軍服和其他必要裝備。18世紀士兵的食物主要是煮牛肉和面色,每日軍隊只供應兩餐。為省錢,許多官兵都不在軍營中住,而在營外找房子。由於待遇不高,官兵結婚的不多,即使結了婚,英軍也不允以承認。只有少數官兵能帶著家眷一起生活。當時,英軍中也有部分婦女,但她們並不算軍人,倒像今天的文職雇員,她們的工作主要是做飯和洗衣。

進入19世紀,英國陸軍官兵的待遇也沒多大改善。1800年,1名騎兵上校(團長)的日薪是23先令(已棄用英幣單位,介於英磅和便士之間),尉官日薪是14先令,列兵是1先令3個D。步兵上校(團長)日薪為13先令11個D,尉官為9先令,列兵為1先令。而當時英國的物價並不便宜。一位士兵1808年的一份帳單上寫道:1瓶廉價的酒1.5個D,一雙皮鞋6先令,留小姐過夜費5英磅5先令。英國作家塞穆爾·約翰遜寫道:「我認為,和社會上同一階層人,如勞工比,英軍士兵的生活要苦得多。」盡管如此,英國軍隊的紀律仍極為嚴格,如果違紀,如醉酒者將受到上司的鞭笞。

「招兵買馬」三百年

團曾是英國步兵的基本建制單位,一般由1名校級軍官任團長,團的名字也以團長的名字命名。隨著英陸軍規模的擴大,出現重名現象。1751年,英軍決定在團的前面加阿拉伯數字。1782年,英國步兵團又開始以所在郡命名,如當時的英國步兵第29團被命名為伍斯特郡團。

步兵團的組建由皇家授權,被授權者必須要有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一經皇家同意,政府會為官兵提供薪金和武器裝備,被授權者則負責士兵的招募、管理和訓練。這是完全商業化的募兵程序,首先雙方要解決錢的問題,政府與募兵者雙方按契約合同以給錢的多少來確定招兵的數量,而募兵者與被招募者則根據給錢的多少來決定服役期的長短。這種募兵制度給投機分子以可乘之機,募兵成了他們發財的好交易。他們往往虛報招兵數量,向政府領取空餉,終飽私襄。

今天,英國全志願兵役制度更突出了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不同的是,英國國防部替代了中間商,英軍招募列入政府議事日程。相同的是,無論是在車站,還是在影院,你仍可見英國各軍種宣傳當兵如何之好的招兵買馬廣告。

18、19世紀,並不是每個英國人都想當兵,有時兵源很難找到。徵募者便把招兵買馬的時間放在冬季,冬季農活不多,城市也出現失業高峰,盡管待遇很低,但為糊口,許多人還不得不當兵去,這些來自社會底層的人除了渾身力氣一無所有。

大多數情況下,徵兵者對新兵有條件要求。但條件有時形同虛設,平時英軍就招不滿,戰時就更加困難。無奈,招募者只好放寬條件,一些老弱病殘者也穿上了軍服。戰爭爆發後,為補充兵員,政府還讓罪犯參軍。罪犯可用參軍的方式贖罪,並由此獲得「自由」。這使我想起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電視連續劇《加里森敢死隊》。二戰中,美軍曾徵用過「身懷絕技」的小偷小摸與德國人作戰。筆者猜想:美國這樣做也許受英軍當年徵兵的啟發。為募新兵,募兵者想盡辦法,過份地誇下當兵如何優越的海口,結果許多人當兵後才發現現實並不非如此,發放的津貼七扣八扣等到了自己行手上已是所剩無幾。

濃彩重墨滑鐵盧

博物館濃彩重墨的展廳是滑鐵盧會戰。17世紀,英國在世界上崛起,開始與歐洲大陸的帝國發生沖突,對手之一就是法國。1815年6月18日發生在布魯塞爾以南滑鐵盧地區的英普聯軍與法軍進行的會戰成為英國登上歐洲霸業的轉折點。會戰中,法軍傷亡約3萬人,被俘數千,英普聯軍傷亡2萬多人。法軍戰敗,拿破崙於6月22日退位。此次會戰後,歐洲10年時間沒再發生重大戰事,英軍從1815年的23萬人削減到1828年的10萬人。

對這場會戰,陸軍博物館充分利用光電模擬和錄相設備,較全面地介紹了穿紅軍服的英軍如何在威靈頓將軍的指揮下大破拿破崙方陣。英國首相丘吉爾對英國這段歷史做過論述:「……150年前,納爾遜、皮特和威爾遜擊敗過拿破崙……在這些世界戰爭裡面,我們或者保持著歐洲的領導角色,或者孤軍奮戰。」可以這樣說,英國陸軍的主角在這些聯合行動或孤軍奮戰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傳述英國陸軍的故事

走出博物館,門口一塊不大的石頭吸引住我。住足細看,上面雕刻著一位英國陸軍戰士的話:「當你回家的時候,請把我們的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告訴他們,為了你們的明天,我們失去了今天。」英國式的浪漫反映出戰士對未來的企盼,為了大英國帝國和它臣民的明天,戰士付出了一切。

就在完成這篇小稿時,我在問自己:對英國戰爭和軍事博物館的系列參觀是不是要把英國士兵的故事告訴身邊的人?回答是肯定的。

潘瑩斌

8. 英國有多少現役軍人

兵力現役部隊21.245萬人

陸軍

11.395萬人(其中女兵6380人)。編有1個地面部隊司令部,3個軍區,3個師部,1個裝甲師,1個機械化師,1個空中攻擊旅,14個步兵旅群。

坦克:「挑戰者Ⅱ」192輛「挑戰者」410輛,「酋長」14輛,「蠍」式輕型坦克11輛。

裝甲偵察車:「短彎刀」332輛,「佩刀」138輛,「狐狸」11輛。裝甲輸送車:AFV-432型748輛,「斯巴達人」FV-130型529輛,「薩克森」609輛,「薩拉遜」2輛。

牽引炮:105毫米214門,155毫米44門。

自行炮:155毫米AS-90型179門。

迫擊炮:81毫米543門。

反坦克導彈:「米蘭」755具,「陶式」60具。

地空導彈:「星光」147部,「標槍」374部,「輕劍」105部。

攻擊直升機:269架。

海軍

4.377萬人(其中女兵3330名)。編有1個艦隊,5個分艦隊,8個海軍基地。

航母:「常勝」級反潛航母3艘。

戰略攻擊潛艇:4艘。

戰術攻擊潛艇:「特拉法爾加」級7艘,「快速」級5艘。

驅逐艦:「伯明翰」級11艘。

護衛艦:「康沃爾」級4艘,「大刀」級2艘,「諾福克」級14艘。

巡邏艇:23艘。掃雷艇:21艘。

兩棲登陸艦:6艘。各型支援艦:24艘。

海軍航空兵 6740人(其中女兵330名)。裝備作戰飛機34架,武裝直升機120架。

海軍陸戰隊 6740人。裝備有「米蘭」反坦克導彈,「標槍」、「吹管」地空導彈,直升機9架。各型登陸艦艇24艘。

空軍

5.473萬人(其中女兵5350名)。編有5個飛行大隊、45個中隊:5個戰斗轟炸機中隊、5個對地攻擊中隊、6個殲擊機中隊、4個偵察機中隊、3個海上反潛巡邏機中隊、2個電子預警機中隊、1個電子對抗/情報搜集中隊、3個空中加油機中隊、4個運輸機中隊、1個聯絡通信中隊、9個直升機中隊,2個搜索與救援中隊。作戰飛機429架。

戰斗機:「旋風GR-4/4A」型63架,「旋風GR-1/1A/lB」型58架,F-3型93架,「美洲虎」53架,「鷂」64架(GR-7型53架、T-10型11架),「隼」125架(另儲存16架),「堪培拉」7架,「獵人」26架,「哨兵」E-3D型7架,「三星」9架,VC-10型21架,「大力士」C-130型51架。

直升機:173架。

各種教練機共約268架。

戰略力量

1900人。戰略導彈核潛艇4艘,每艘攜帶16枚「三叉戟」135型彈道導彈和48個核彈頭。

預備役部隊

30.285萬人

部署

陸軍主要部署在德國和英國境內。海軍重點部署在英吉利海峽沿岸一線及直布羅陀海峽。空軍集中在德國和英國。有主要海、空軍基地約40個。

兵役制度

實行志願兵役制,土兵的服役期為3、6、9、12、15年不等。各級軍官最高服役年限:元帥和上將為60歲、中將59歲、少將57歲、准將至少校55歲;尉官從授予軍銜起,16年內不能晉升至少校軍銜的就必須退役。此外,英軍的預備役分為兩種:一種為正規預備役;另一種為志願與輔助預備役。

軍銜

分8等19級:元帥1級(只在戰時授予),將官3級(上將,中將,少將),准將1級,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級(上尉、中尉、少尉),准尉2級(一級准尉、二級准尉),軍士3級(上士、中士、下士),兵3級(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駐外兵力

海外駐軍約6.7萬人,主要分布在德國(2.061萬人)塞普勒斯(3200人)、直布羅陀(330人)、福克蘭群島(1650人)、尼泊爾(90人)、汶萊(約1050人)等國家和地區。在30個國家派有軍事顧問455人。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波黑2700人,塞普勒斯312人、剛果6人、東帝汶4人、喬治亞7人、伊拉克/科威科311人、沙烏地阿拉伯569人、義大利350人、塞拉里昂18人、土耳其160人,南斯拉夫科索沃3500人。

9. 英國站崗士兵,為什麼穿裙子

英國站崗士兵穿裙子就是當地的習慣,而且英國本來就是時尚的國家。

在前幾年,通過小沈陽小品《不差錢》中就演繹到男生穿裙子的表現,雖然內容是娛樂性的,但是在表演中也尊重了蘇格蘭方格裙的情調,正是因為這個小品的出現大家對蘇格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當地很多人都喜歡著的方式生活,雖然在1745年,當地政府實施「禁裙令」,但是大家還是通過了30多年的抗爭,希望政府取消禁令,才在最後為自己贏得了穿裙的權利。所以很多時候蘇格蘭人把蘇格蘭短裙當作是正裝或者是參加慶典時才穿的禮服,日常還是比較少穿。


可以說英國是一個時尚的國度,我們也尊重人家的選擇,不去議論只帶著欣賞的態度去了解,因為在我們中國自己的國家傳統就像穿旗袍就是,近年來大家也慢慢找回傳統的表達方式。

10. 看門狗軍團英國女王在哪

看門狗軍團英國女王在白金漢宮。
看門狗:軍團(Watch Dogs: Legion)是由Ubisoft Toronto開發的一款動作冒險游戲,游戲PC版於2020年10月29日發行。
游戲設定在一個虛構的未來倫敦,也是脫歐後的後英國時代,社會、政治、科技完全改變了倫敦的文化。游戲中玩家可以招募任何所能遇見的角色成為反抗成員,利用黑客技術、戰斗和滲透敵人內部奪回倫敦。

閱讀全文

與英國女軍人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