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瘟疫在哪裡

英國瘟疫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06 05:58:47

❶ 歐洲歷史上有哪些瘟疫

歐洲歷史上的瘟疫:

1、查士丁尼瘟疫

查士丁尼瘟疫在公元541年來到拜占庭帝國首府君士坦丁堡,這是歐洲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瘟疫,直接導致拜占庭帝國走向衰敗。查士丁尼瘟疫實際上就是鼠疫,只因發生在查士丁尼大帝執政期間,故得此名。

2、黑死病

瘟疫從來沒有從人類歷史中消失過,過了800年後,鼠疫再次入侵了歐洲,製造了赫赫有名的「黑死病」。公元1347年,金帳汗國在進攻黑海沿岸的卡法時,將患病者的屍體用投石車投入城中,從而在城內製造了瘟疫。

幸運地是歐洲人在這次抗擊病毒的過程中學會了「隔離」,最初時威尼斯人發現瘟疫只在鄰近的人之間傳播,一個叫薩古拉的港口城市開始強制要求新來的水手必須先隔離開來,直至證明自己沒病才能自由活動。看到有效後,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

3、倫敦大瘟疫

黑死病之後,倫敦從未真正休息過。從公元1348年到1665年,瘟疫幾乎每隔20年就爆發一次,每次都會帶走20%的男女老少。

16世紀初,英國為了抗擊瘟疫頒布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關於隔離的法律。如果哪棟房屋遭受了瘟疫的襲擊,外面會有捆著乾草的桿子。如果誰的親屬不幸感染了瘟疫,他出門必須隨身攜帶一個白色的棍子。因為懷疑貓狗傳播瘟疫,成千上萬的寵物被人們屠殺。

4、天花

天花在歐洲、亞洲和阿拉伯地區很常見,已經持續了數個世紀。在歐洲十個感染天花的人有三個會死亡,其他的人只會留下滿身痘疤,然而美洲的土著對天花卻沒有任何抵抗力。十五世紀,第一批歐洲探險家來到新大陸後,一場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屠殺上演了。天花僅用了100年不到的時間就殺死了95%的土著居民。墨西哥的人口從征服前的一千一百萬變成了可憐的一百萬。

5、霍亂

英國殖民的腳步踏入印度後,恆河流域的地方病——霍亂也通過商船來到了英國。19世紀上半葉,霍亂在英國肆虐時殺死了數萬人。當時英國的醫學界普遍認為霍亂是由瘴氣引起的,但一位叫約翰·斯諾的年輕大夫卻對此產生了懷疑,他認為被污染的飲用水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像福爾摩斯探案一樣,斯諾調查了醫院的記錄和停屍間的報告,用以追蹤病毒爆發時的位置。他繪制了一張霍亂死亡地圖,發現在一口水泵周圍居然有500個病例,他在報告中寫道:從我接觸到的情況來看,霍亂的傳播可能是人們的飲用水遭到了污染。

❷ 西歐黑死病,為何被說為是舊時代的終曲

1362年的初夏,遼闊的地中海吹來濕熱的海風。年輕的西蒙醫生佇立在船舷邊,淺綠色的瞳孔倒映著遠處鉛灰色的天空。風雨將至,天際盡頭的陸地一片昏暗。三桅帆船破開起伏的海潮,向著亞平寧半島的熱那亞駛去。

這是第二輪黑死病肆虐的第二年,整個歐洲大陸都陷入灰色的死寂當中。西蒙曾在春天來臨時趕往倫敦參加了老友的葬禮,根據倫敦市政廳的規定,每位亡者的葬禮只允許兩位親屬參加。不過西蒙的老友已經連兩位親屬都湊不足了,他們大都死在了爆發於1348年的第一輪黑死病肆虐期,剩下的也都四散流亡而去。

老友生前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同時也是一名醫生,曾奮力奔走在對抗黑死病的最前線,可他所信奉的主卻並沒有給予他祝福,疾病迅速奪走了他的生命。

實際上,當黑死病於1348年傳入英國,直至1350年疫情消退,全國總計有近一百萬人死於瘟疫。人口總計十萬人的倫敦城,到了1350年,有超過五萬人病死,全城人口直到五十年後也未能完全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可怕的疾病正在一步步摧毀人們對於生活的信心,人們對於基督教的信仰正在崩塌,動亂與謠言充斥著街頭巷尾的每個角落。在安葬了老友之後,西蒙決心接受另一位醫生故友的邀請,前往義大利中部的貿易古城錫耶納,那兒有一群人正在研究當下黑死病的起源與防治,正在打一場關乎文明存亡的戰役:抗擊黑死病之戰。



勇氣的贊歌與斗爭的果實

錫耶納古城近在眼前了。這座城市自1186年便與佛羅倫薩的教皇派進行了曠日持久的領土之戰,但戰爭並沒有擊垮這座城市的居民對生活的堅持,縱使加上當下肆虐的黑死病也不行。

不遠處,一座巨大而宏偉的教堂浮現眼前,那是正在建造中的錫耶納大教堂,倘若建成,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不過由於黑死病的影響,半數居民喪生,教堂被迫停工,開工之日遙遙無期。

實際上,直至21世紀的現在,錫耶納大教堂也沒有完全修建完成,這座殘缺的教堂好似對那段灰暗歲月的見證,記錄並訴說著那個時代的人們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展現出的無與倫比的勇氣。

來的路上,西蒙閱讀了一名修士的臨終記錄。修士名叫約翰克林,來自愛爾蘭基爾肯尼的方濟各會,也是那座修道院唯一的倖存者。他詳細記錄了修道院里發生的一切,人們的抗爭,對生活的渴望,以及那些鮮活生命的凋零。他在最後寫道:

「時間沖淡了不該忘卻的記憶,後人將之遺忘,似乎整個世界都落入了惡魔的掌中。我等候死神的降臨,將羊皮紙留存以備此用。倘有存活者,有亞當之同類免於瘟疫者,續我未竟之功。」

西蒙在朦朧的細雨中注視著遠處殘破的錫耶納大教堂。他知道,這里將是自己奮斗的戰場。

從倫敦到莫斯科,從挪威到佛羅倫薩,他看見人類的悲痛與勇氣同時浮現在眼前,看見無數人迷茫或熱情的雙眼,他看見遼闊的大地上,舊的時代正如潮水般消散,新的時代在一片廢墟中徐徐升起。

而在抗擊這場人類文明史上空前浩劫的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與認知,將如火炬一般不斷傳承,直至成為新時代人們對抗病毒的,新的勇氣。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感謝閱讀

❸ 歷史上出現過瘟疫最嚴重的地區

第一次流行瘟疫(自2400多年前至19世紀中後期) 雅典瘟疫 2400多年以前的一場疾病幾乎摧毀了整個雅典。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雅典的市民們生活在噩夢之中,身邊強壯健康的年輕人會突然發高燒,咽喉和舌頭充血並發出異常惡臭的氣味。 不幸的患者打噴嚏,聲音嘶啞,因強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一位醫生發現用火可以防疫,從而挽救了雅典。 流感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臘時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經記述了類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紀,德國醫學地理學家Hirsch詳細列表記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來的歷次類似流感的流行病爆發情況。明顯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發生在1510年的英國。 後來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現過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規模流行病的情況。而對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詳盡描述是在1580年,自此以後,文獻中共記載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至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東歐人,1889年至1894年席捲西歐的「俄羅斯流感」,發病范圍廣泛,死亡率很高,造成嚴重影響。 鼠疫 歷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發生於公元6世紀,起源於中東,流行中心在近東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經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陸海商路傳至北非、歐洲,幾乎殃及當時所有著名國家。這次流行疫情持續了五六十年,極流行期每天死亡萬人,死亡總數近一億人,這次大流行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的衰落。 第二次大流行發生於公元14世紀,其起源眾口不一。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續近300年,遍及歐亞大陸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歐洲為甚。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達2000人,一個月後竟達8000人。直到幾個月後一場大火(史稱「倫敦大火災」),燒毀了倫敦的大部分建築,老鼠也銷聲匿跡,鼠疫流行隨之平息。這次鼠疫大流行就是歷史上稱為「黑死病」的那一次。 狂犬病 狂犬病毒的面貌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僅僅百餘年的歷史,但明確的病毒致病的記載早在400多年前就有了。早在1566年,瘋狗咬人致病的案例已經被記錄下來,但直到1885年,人們還不知道狂犬病到底是由什麼引起的。 在細菌學說占統治地位的年代,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Pasteur,1822-1895)的試驗,為狂犬病的防治開辟了新的路徑。巴斯德從實踐中發現,將含有病源的狂犬病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後,再將這些毒性已遞減的液體注射於狗,以後狗就能抵抗正常強度的狂犬病毒的感染。 第二次流行瘟疫(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結核病 據資料介紹,自1882年柯霍發現結核菌以來,迄今因結核病死亡人數已達2億。而今日重提防治結核病,是因為最新資料表明,全世界結核病人死亡人數已由1990年的250萬增至2000年的350萬。75%的結核病死亡發生在最具生產力的年齡組(15至45歲),全球已有20億人受到結核病感染,每年感染率為1%,即每年有約6500萬人受到結核病感染。 第三次鼠疫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於19世紀末(1894年),它是突然爆發的,至20世紀30年代達最高峰,總共波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個國家,死亡達千萬人以上。 此次流行傳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區之廣,遠遠超過前兩次大流行,目前,鼠疫在北美、歐洲等地幾乎已經絕跡。但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地區,人鼠共患狀況還時有出現。 流感 1918年,一場致命的流感席捲全球,造成了2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盡管這場流感在美國被稱為「西班牙女士」,但是它似乎首先起源於美國,有可能是從豬身上傳播的。在那一年,近1/4的美國人得了流感,導致50多萬人死亡,幾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輕人。 平時流行的流感雖然沒有這么致命,但是平均每年在美國也導致11萬多人住院,3.4萬人死亡。作為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流感沒有特效葯可治,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預防,有效率為70%至90%。由於流感病毒極其容易發生變異,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類型不一樣,因此必須每年注射疫苗才能發揮作用。 天花 天花原來只在「舊世界」(亞洲、歐洲和非洲)流行,在17和18世紀,它是西方最嚴重的傳染病,但是在歷史上的影響卻比不上鼠疫,這可能是因為其受害者以兒童為主(約1/10的兒童因天花夭折),活下來的成年人大多已有免疫力能力。天花是感染天花病毒引起的,無葯可治,1980年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滅,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第三次流行瘟疫(20世紀中期至21世紀初) 流感 世界上又出現過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開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亞洲流感」、1968年出現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發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羅斯流感」。 在1957年「亞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爆發流行期間,各年齡組均易感染,死亡率升高,65歲以上老年人尤為顯著。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現了較高的死亡率,這兩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個地區。據美國公布的統計數字,在1957年「亞洲流感」流行期間,美國共有7萬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間,共有3.4萬人在美國因感染致死。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蘇聯「俄羅斯流感」流行。1978年1月,「俄羅斯流感」開始在美國在校學生及徵募的新兵中爆發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許多國家也紛紛出現感染流行。 登革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伊蚊傳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 登革一詞源於西班牙語,意為裝腔作勢,乃為描寫登革熱患者由於關節、肌肉疼痛,行走步態好像裝腔作勢的樣子。登革熱是一種古老的疾病,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范圍內發生過多次大流行,患病人數多達數百萬之多。 1998年時,登革熱已成為僅次於瘧疾的最重要的熱帶傳染病。在東南亞地區呈地方性流行趨勢,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及華南各省也發生過不同程度的流行。 西尼羅河病毒 2002年的夏季,「西尼羅河」病毒在美國再次爆發,從1999年到2002年四年間,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奪去了幾十人的生命,100多人受到感染。西尼羅河病毒是在1937年從烏干達西尼羅河區的一位婦女身上分離出來的,近年出現在歐洲和北美的溫帶區域。 專家認為,每200個感染「西尼羅河」病毒的人中只有1個可能引發致命疾病,但對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免疫系統較為脆弱的人,感染可能引發腦炎直至死亡。 艾滋病 艾滋病是「後天免疫缺損綜合征」(AIDS)的英文簡稱。艾滋病病毒終生傳染,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喪失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1981年6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首先報道了5例這樣的病例,他們都是同性戀者,隨後,在美國和其他國家都陸續發現了類似症狀的病人,後在全世界大規模傳播開來。 埃博拉病毒 2000年10月14日在烏北部的古盧地區突發埃博拉病,目前有51人被感染,其中31人已經死亡。埃博拉病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烏干達出現。這種病由埃博拉病毒通過身體接觸傳染。感染病毒的人出現高燒,肌肉劇烈疼痛,鼻腔、口腔和肛門出血等症狀,有可能在24小時內死亡。據報道,烏干達的鄰國蘇丹和剛果(金)曾先後在70年代和1995年流行過埃博拉病,不少人因此被奪去了生命。

採納哦

❹ 人類歷史上最厲害的瘟疫是哪一次

1348~1451年歐洲黑死病的蔓延從1348年開始,一場大瘟疫——黑死病開始肆虐整個歐洲,它首先發難於地中海沿岸,後在1348~1451年間陸續蔓延在歐洲各國,這些地區的人口死亡近三分之一,整個歐洲有2500萬人死於黑死病,死亡人數之多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種流行病。

在社會的重大的變革中,自然界發生的事有時會起到重大的作用,黑死病就是其一,它與發生在此後的宗教改革和地理大發現同樣是人類歷史上的一件大事。發生在1348~1451年間的歐洲大瘟疫奪取了無數人的生命。這場傳染疾病肆虐整個歐洲,各地受害的輕重不同。它首先發難於地中海沿岸,1347年發現於西西里,立即傳播到北非、整個義大利和西班牙,接著於次年傳到法國;1349年傳播到奧地利、博士、德意志和尼德蘭;1350年傳播到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和波羅的海沿岸諸國;後來在1361~1363年,1369~1371年,1374~1375年,1390~1400年有些地方也發生多次,在城市中死亡率較大。

黑死病是一種惡性傳染病,當時人們還不可能准確知道導致黑死病的原因。這種病的特徵是傳染速度快、死亡率高,普遍的症狀是患者的身上迅速出現紫黑色的斑點、全身虛脫、神志不清、發高燒,並在劇烈的疼痛中慘死。實際上這就是淋巴腺鼠疫,其主要的傳染途徑可能是通過老鼠。鼠疫還可能引發並發症,如梅毒、傷寒等。當時的歐洲人認為這種病來自遙遠的印度。但現代研究證明,這種疾病很可能來自遙遠的中國。1343年,中國的江淮一帶發生特大水災,加上災荒,於是疾病泛濫,形成較大的瘟疫,死亡人數達500萬之多。這種疾病於是很快沿著商路先是傳播到中東和埃及,1348年已經傳播到整個義大利的重要城市,然後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整個歐洲。義大利作家薄伽丘所寫的著名小說《十月談》對此進行了一些形象的描寫,特別是那種十室九空的可怕的景象。在1348年3月到10月7個月間,佛羅倫薩共死亡4萬人,屍體無人掩埋,市民們非常恐慌,不知躲在哪裡,整個城市就像一座大墳墓。有人在論述佛羅倫薩的衰落時指出:黑死病、戰爭和貿易糾紛導致了人民的暴亂,佛羅倫薩再也不能恢復它以往的優越地位了。當時的教皇住在阿維尼翁,在那裡,墓地很快被占滿,大多屍體被拋入羅納河中以防止腐爛。教皇為了滿足需要,只好開辟另一塊墓地,但也是把屍體放在又深又寬的溝里,重重疊疊地堆積著。在英國,1349年1月,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年)鑒於黑死病的蔓延,決定把國會推遲到4月27日;接著又在3月發出通知,宣布由於黑死病,會議無限期推遲。由於黑死病造成了人力奇缺,為了對付黑死病帶來的慌亂,愛德華時期還制定了英國著名的勞工法案。法案的序言中寫道:「鑒於大部分人民,主要是工人和僱工死於黑死病,並且某些人趁主人需要和缺乏僱工之機,要求主人付給他們極高的工資,否則不願為主人勞動;而另一些人游手好閑,寧願乞討度日,而不願為主人勞動」。根據我們的高級教士和貴族及其他有技能者之建議,特規定:王國境內凡身強力壯之男子和女人,年齡在60歲以下者,無論自由或非自由的,若非靠做活為生,或無錢以維持生計……若需要為別人工作,其工資須按朕繼位後第20年的慣例支付」。但是,這項法令的後果是強迫人們勞動,而不增加工資,於是發生了英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農民大起義,即瓦特·泰勒起義。據載,在倫敦,沃爾特·曼尼爵士出於慈悲為倫敦市民所購置的墓地里,埋葬了5萬具屍體,這個地點後來建起了沃爾特修道院,並作為標志。

黑死病的影響不亞於一場橫掃歐洲的戰爭,現代醫學家、社會學家認為它的影響於人類相當於核武器的毀滅力量。它造成了歐洲社會的重大變化,經濟紊亂、社會動盪、物價上漲和風俗敗壞。因為人口的大量減少,一些人突然間由於繼承了別人的財產而變富,他們繼承了死者的徒弟、房屋、傢具、農產品、畜禽。同時物價突然暴跌,在個別地方牛羊在地里成了無主物。例如,以前一匹馬40多先令,黑死病過後只有6先令。即使這樣的價格也難找到買主,黑死病在英國持續兩年多。蒙上帝賜福,瘟疫停止時,勞動力缺乏,婦女甚至兒童不得不耕地拉車。物價的降低和財富獲得的容易,加之人們恐怕再次經歷黑死病,所以大肆揮霍。但是整個歐洲的生產力顯著下降,當需要恢復生產時,歐洲的物價開始迅速回升,人民的生活開始惡化,造成很多人流離失所。

黑死病帶來的另一個社會變化是經濟形式的變形。當時的歐洲生產力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黑死病破壞了傳統的地租形式,使商品式的經濟得到促進,特別是由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方面的轉換。因為許多市民得到了土地,而一些農民進入了城內,人員的流動進一步加大,有利於人們獲得自由和解放。此外,由於人們對神的保佑缺乏了信心,或者開始迷信,如巫術等開始流行;或者喪失了對基督教的信仰。

黑死病肆虐於14~15世紀,其後逐漸銷聲匿跡,然而在1664~1665年間鼠疫卷土重來,再度入侵英國,半年內由倫敦的西區擴及東區。從1665年5月至9月,倫敦死亡人數由43人迅速發展到31159人,增加了724倍!1834~1835年,鼠疫襲擊了埃及。其後1900年在澳洲的悉尼和1901年在好望角,1910年在中國的東北地區也有發生。1944年非洲北部鼠疫流行,亞伯爾·卡繆寫了一部《黑死病》名著,使人們對談鼠色變更有形象的了解。

惡性傳染病的流行曾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中世紀蔓延歐洲的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瘟疫,它所到之處留給人們的只是死亡的恐懼。它造成了歐洲社會的重大變化:經濟紊亂、社會動盪、物價上漲、風俗敗壞等等。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中世紀的歐洲醫療水平之低下以及人民的愚昧程度。

現在,隨著醫學的發展和認識的加深,對黑死病的嚴重性和症狀也越來越清晰,黑白鼠都是黑死病的傳播媒介,醫學的發展使得預防鼠疫的流行取得了重大成就,鼠疫的流行得到了控制。但是根絕鼠疫的發生仍是一項不容忽視的事。應當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個國家的密切關注。

❺ 倫敦大瘟疫的爆發經過

倫敦大瘟疫是英國本土最後一次大型的鼠疫傳播,此前在1636年及1625年發生過的兩次則分別奪去了1萬和3萬5,000人的性命。當時英國的鼠疫爆發被認為是由荷蘭帶入的,因為該地從1599年起就多次出現鼠疫疫情,最初進入英國的病源很可能便是那些從阿姆斯特丹開出的運送棉花的商船,而阿姆斯特丹本身在1663年至1664年亦同樣受鼠疫蹂躪,死亡民眾不少於5萬人。倫敦外圍的碼頭地區以及聖賈爾斯(St. Giles)教區首先遭殃,在這兩處地方生活的窮困工人成為了鼠疫肆虐的第一群犧牲者,由於社會最低下階層的患者都沒有被關注和記錄,因此倫敦大瘟疫的首宗正式個案是在1665年4月12日確診的女子麗蓓嘉.安德魯斯(Rebecca Andrews)。
同年7月,疫病已經進入倫敦內城區,時任英王查理二世連忙帶同家人和宮廷逃到牛津郡避難。雖然如此,倫敦市市府參事(the aldermen,地位僅次於市長)和其他主要當局官員都選擇了謹守崗位,倫敦市長羅倫斯先生(Sir John Lawrence)本人亦決定繼續留守在城中。當時倫敦市面上的絕大多數商業活動陷入癱瘓狀態,因為富商們和各行各業的職人都已經紛紛撤離;只有少數品格高尚的牧師、醫生和葯劑師願意留下來,在疫症肆虐的整個夏天裡協助其他民眾生活。決意留下來與城市共患難的民眾裡面還包括了日記作者塞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以及住在東倫敦的馬鞍匠亨利·科爾(Henry Foe):佩皮斯在他的日記簿裡面記下大瘟疫時期倫敦生活的點點滴滴;而科爾的外甥恰巧是《魯賓遜漂流記》作者丹尼爾·狄福(Daniel Defoe),他在1722年推出的紀實小說經典《大疫年紀事》(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便很可能源自當時親歷其境的科爾舅父的手稿。

❻ 介紹一下歷史上曾發生的嚴重瘟疫

莫斯科黑死病(1971年)
莫斯科最初出現鼠疫跡象是在1770年底,到1771年春季變成流行性大瘟疫。當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譬如設立隔離區,銷毀被污染的財產,關閉公共浴池等。此次大瘟疫造成市民的極度恐慌和憤怒。整座城市的經濟陷入癱瘓,主要是因為許多工廠,市場,商店,和行政大樓已被關閉。接下來是糧食嚴重短缺,造成大部分莫斯科人的生活水平日益低下。為逃避瘟疫,貴族階級和有錢人紛紛離開莫斯科。1771年9月17日早晨,大約1000人再次聚集在Spasskiye門口,要求釋放被俘的反政府武裝分子和消除隔離。軍隊試圖驅散人群,但無法驅散,最終只能再次鎮壓暴亂。大約300人被監禁。9月26日,卡拉辛奧爾洛夫(Grigory Orlov) 手下的一名政府官員被派往莫斯科恢復社會次序。為減輕瘟疫帶來的影響,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為市民提供工作機會,發放食物給他們,最終平息了莫斯科民眾的不滿情緒。
馬賽大瘟疫(1720 – 1722)

1720年,馬賽遭逢瘟疫侵襲,這是該市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災難,也是18世紀初歐洲最嚴重的瘟疫之一。

1720年,法國馬賽突發瘟疫,影響了整座城市和周邊城市,造成10萬人死亡。這場瘟疫來得快,去得也快,馬賽很快從瘟疫中恢復過來。經濟只用了短短的幾年就恢復了,並發展很快,貿易擴展到西印度群島和拉丁美洲。截至1765年,人口增長恢復到1720年之前的水平。這場瘟疫不像14世紀發生的黑死病破壞性那麼大。

這場瘟疫結束得快與法國政府採取的強硬措施不無有關。政府規定如馬賽市民與普羅旺斯和其它地方的人有任何來往或溝通將會被處以死刑。為加強隔離,還建立了瘟疫隔離牆.
古羅馬「安東尼瘟疫」(公元164—180年)

古羅馬「安東尼瘟疫」是因為傳染而引起的。據史書描述得此傳染病的症狀為:劇烈腹瀉,嘔吐,喉嚨腫痛,潰爛,高燒熱得燙手,手腳潰爛或是生了壞疽,感到難以忍受的口渴,皮膚化膿。

在近東打戰士兵回到羅馬帝國,帶來了天花和麻疹,傳染給了安東尼的人們。傳染病奪走了兩位羅馬帝王的生命。第一位是維魯斯(Lucius Verus),於169年染病而死,第二位是他的繼承人馬可·奧勒略·安東尼(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做帝王做到180年,也因被傳染難逃厄運。

9年後瘟疫再次爆發。 據羅馬史學家迪奧卡稱,當時羅馬一天就有2千人因染病而死,相當於被傳染人數的四分之一。估計總死亡人數高達5百萬。在有些地方,瘟疫造成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大大削弱了羅馬兵力。

瘟疫對羅馬帝國的社會和政治也有著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文學好藝術領域的影響。上面這幅圖上的坑裡的遺骸就是傳染病死者的屍骨,讓人觸目驚心。
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前427)

公元前430到前427年,雅典發生大瘟疫,近1/2人口死亡,整個雅典幾乎被摧毀。有專家認為此疫即鼠疫。雅典鼠疫是一場毀滅性的傳染病,襲擊了整座古希臘羅馬城。

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對這場毀滅雅典的瘟疫的進行了這樣的描述。「身強體健的人們突然被劇烈的高燒所襲擊,眼睛發紅彷彿噴射出火焰,喉嚨或舌頭開始充血並散發出不自然的惡臭,伴隨嘔吐和腹瀉而來的是可怕的乾渴,這時患病者的身體疼痛發炎並轉成潰瘍,無法入睡或忍受床榻的觸碰,有些病人裸著身體在街上游盪,尋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甚至狗也死於此病,吃了躺得到處都是的人屍的烏鴉和大雕也死了,存活下來的人不是沒了指頭、腳趾、眼睛,就是喪失了記憶。」

當時正處於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第二年,正當雅典勝利垂手可得時。據說鼠疫由比雷埃夫斯傳入雅典,比雷埃夫斯是雅典的港口城市,也是主要的食物和日用品來源地。斯巴達和地中海東部一些地方也受到疾病的襲擊。

此瘟疫曾於公元前429年和427年冬天兩次死灰復燃。現代歷史學家不同意鼠疫是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敗的原因的說法。然而,人們普遍認為,戰爭的失敗為馬其頓的勝利鋪平了道路,最終,建立了羅馬帝國。據史料記載,此次瘟疫以多種形式爆發,包括傷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等。
米蘭大瘟疫(1629–1631)

1629年至1631年,義大利爆發了一系列的鼠疫,通常稱為米蘭大瘟疫。包括倫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約28萬人死亡。米蘭大瘟疫是黑死病開始後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後一次大瘟疫。

1629年,德國和法國士兵將傳染病帶到義大利曼圖亞。在三十年戰爭中,威尼斯軍隊感染了疾病,當他們撤退到義大利中北部時,將疾病傳染給了當地人。當時米蘭總人口為13萬,在這次瘟疫中染病而死的人數高達6萬人。
美洲瘟疫(16世紀)

歐洲人到來之前,這里居住著400萬到500萬的原住民,其中大多數都在16世紀幾十年間死去,有歷史學家甚至稱它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不過,奪取印第安人生命的最直接殺手不是歐洲人的槍炮,而是他們所帶來的瘟疫。當哥倫布抵達新大陸時,歐洲人就已經經歷了多次致命傳染病的浩劫,也從中找到了治療一些傳染病的方法。但是,美洲之前長期與歐亞非大陸隔離,印第安人也幾乎與這些疾病完全隔絕。歐洲人的疾病隨著哥倫布的第一次美洲之旅後開始蔓延到新大陸。腮腺炎、麻疹、天花、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這些早已被歐洲人適應的疾病對印第安人來說卻極具殺傷力,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幾乎缺乏抵抗力,尤其是麻疹和天花。因此阿茲特克人等中美洲原住民即使擁有歐洲人攻不破的城牆,但卻被外來的瘟疫打敗。

瘟疫摧毀了阿茲特克。1521年,當墨西哥殖民者的軍隊開始圍攻墨西哥原住民阿茲特克人的堡壘時,他們遇到了頑強的抵抗,進攻一次次被擊退。受到重創的西班牙人原以為阿茲特克人會趁機發動致命反擊,但是城堡里的軍隊卻遲遲不見有什麼動作。這給了西班牙人喘息的時間,8月21日,他們發動了新的攻勢,卻並沒有遇到任何反抗。而城堡里的情形讓他們自己也難以置信:死屍遍地,到處彌漫著腐屍的氣味,比西班牙軍隊更致命的力量已經橫掃過這個城市,那就是瘟疫。

有人曾經認為,是落後的武器和技術讓美洲印第安人敗給西方殖民者。因為在傳統觀念中,歐洲人的先進武器一直是他們獲勝的關鍵,但是當時的西方火槍並不先進。印第安人很快發現,雖然火槍威力巨大,但要瞄準卻不容易,他們對於新武器的畏懼感也隨之消失。而且印第安人弓箭的遠程威力也並不遜色。在15世紀時候,拉美印加文化就已經達到了鼎盛,他們修建田地,社會分工明確,造就了繁榮的經濟,他們的天文地理知識足以讓現代人驚嘆。然而,就這這樣一場瘟疫卻讓這樣一個並不落後的種族在短短幾十年間瀕臨滅絕。

實際上,歐洲傳染病的蔓延速度完全超過了殖民者向美洲大陸的推進速度,那些從海岸居民口中得知歐洲人到來的印第安人,多半也同時被感染上了新的疾病。因此,當殖民者在16世紀20年代抵達智利時,這里的印加文明已經遭遇上了天花的重創,整個王室幾乎都被瘟疫奪去了生命。而新的王位之爭將整個國家一分為二,這才使得西班牙人有可乘之機。

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是當時瘟疫導致盛行的原因。傳染疾病菌多從動物身上變異而來,先傳染給人,然後才在人類群體中傳播。由於歐洲農業歷史悠久,家畜眾多,在幾千年來與病菌的頻繁接觸已經形成適應性;印第安人則不是,農業的欠發達讓他們先天缺乏和家畜接觸的經驗,肌體很少遭遇此類病菌,也就全然沒有免疫力,所以在天花面前潰不成軍。而非洲人由於較早和歐洲人接觸,也擁有相似的免疫系統和抵抗力。而疾病的傳播也可以是雙向的。當時,唯一一種從美洲傳入歐洲的疾病是梅毒,它奪走了大量的歐洲人的生命。
倫敦大瘟疫(1665-1666)

倫敦大瘟疫是指一場於1665年到1666年發生在英格蘭的大規模瘟疫。在這場瘟疫中,有七萬五千到十萬人喪生,超過當時倫敦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它在歷史上被確定為淋巴腺鼠疫(bubonic plague)引起的大面積黑死病,由人通過跳蚤感染了鼠疫耶爾森菌 。1665年這場傳染病是淋巴腺鼠疫在英格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爆發。

瘟疫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來自法國,1665年4月,兩個法國海員昏倒在倫敦西區特魯里街與朗埃克路口,後來他們身上攜帶的病毒引起了大范圍的傳染。另一種說法是說鼠疫病毒來自荷蘭,這種疾病自1599年起就在荷蘭當地傳播了。瘟疫襲擊的第一個地區是倫敦的聖吉爾斯教區。1664年底至1665年初的冬天,就已經有病例在那裡出現,但直到1665年開春,由於人口的大量增加和衛生條件的急劇惡化,疾病才大規模迅速地傳播開來。到了1665年7月,瘟疫已經遍布倫敦城。當時的國王查爾斯二世以及他的家人都被迫離開了倫敦前往牛津郡,但市長和參事仍在堅守崗位。而一部分神職人員、醫生和葯劑師也因此忙碌了整個夏天。滿大街都是負責瘟疫的醫生,雖然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沒有執照。

由於這場瘟疫的蔓延非常之快,人們不得不將患病者所住的房子都連人封死,在緊閉的大門外漆上紅十字,上面寫上「上帝保佑」的字樣,嚴禁任何人出入。每天只是在限定的時間,由專人從窗口送進食物和水。成千上萬的病人就是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凄慘地死去,最多時一周死去的就不下萬人。時至9月上旬,原來熙熙攘攘的倫敦城竟然完全變成了一座寂靜的死城。所有的店鋪關了門,街上幾乎看不到行人,路旁長滿了茂盛的雜草。城內唯一能夠不時打破沉寂的工作,便是運送屍體。每到夜晚,運屍車「咕隆,咕隆!」的車輪聲和那哀婉的車鈴聲,讓人聽了毛骨悚然。最初,這項掩埋工作只是在深夜進行,後來死者人數太多了,不得已也在晝夜進行了。死者的屍體被橫七豎八地裝到運屍車,運到各處的埋屍坑。在那裡,負責埋屍的工人們往往蒙面捂嘴,搖著鈴,口中念著:「安息吧!」匆匆把屍體倒入坑內,掩上薄土後,匆忙離開。

記錄顯示倫敦的死亡人數從每周1000-2000人持續上升,到1665年九月,平均每周已經有7000人死亡。到深秋時候,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到1666年二月,城市被認為安全到可以迎接國王了。而同時,由於與歐洲大陸的商貿交流,瘟疫傳到了法國。此後直到1666年九月,瘟疫仍在溫和的流行。9月2日和3日,倫敦城遭遇了一場大火,燒毀了大部分遭到感染了的房屋,這是狀況好轉的開端。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大部分被感染的人群都已經死亡了。此後倫敦城在大火的基礎上重建,在這場瘟疫過後又獲得了的新生。
查士丁尼瘟疫(541-542)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鼠疫,它造成的損失極為嚴重。但是此次瘟疫對拜占庭帝國的破壞程度很深,其極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國人口下降明顯,勞動力和兵力銳減,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嚴重破壞,還產生了深遠的社會負面後果,而且對拜占庭帝國、地中海、歐洲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公元4世紀以後,曾經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漸漸分裂為東西兩部分。雄距東部的拜占庭帝國的歷代皇帝一向以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自居,所以一直試圖收復失地,重新統一羅馬帝國,再現往日的輝煌。到公元6世紀時,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決定採取行動實現這一夢想。於是,查士丁尼於公元533年發動了對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戰爭。然而就在他橫掃北非、征服義大利,即將重現羅馬帝國輝煌的時候,一場空前規模的瘟疫卻不期而至,使東羅馬帝國的中興之夢變為泡影。公元541年,鼠疫開始在東羅馬帝國屬地中的埃及爆發,接著便迅速傳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它地區。

當時出現了許多詭異恐怖的情景:當人們正在相互交談時,便不能自主地開始搖晃,然後就倒在地上;人們買東西時,站在那兒談話或者數零錢時,死亡也會不期而至。而最早感染鼠疫的是那些睡在大街上的貧苦人,鼠疫最嚴重的時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萬人不幸死去。

官員在極度恐懼中不得不向查士丁尼匯報,死亡人數很快突破了23萬人,已經找不到足夠的埋葬地,屍體不得不被堆在街上,整個城市散發著屍臭味。查士丁尼自己也險些感染瘟疫,在恐懼之中,他下令修建很多巨大的能夠埋葬上萬具屍體的大墓,並以重金招募工人來挖坑掩埋死者,以阻斷瘟疫的進一步擴散。於是,大量的屍體不論男女、貴賤和長幼,覆壓了近百層埋葬在了一起。鼠疫使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的居民死亡。它還繼續肆虐了半個世紀,直到1/4的羅馬人口死於鼠疫。這次鼠疫引起的飢荒和內亂,徹底粉碎了查士丁尼的雄心,也使東羅馬帝國元氣大傷,走向崩潰。
黑死病(1347 - 1351)

黑死病在人類歷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普遍認為是由一種名為鼠疫的細菌造成的。但最近有人認為是由其它一些疾病引起的。關於鼠疫的起源在專家中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黑死病開始於十四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或中亞。在隨後的數年內由商人和士兵攜帶到俄羅斯南部克里米亞。在十四世紀四十年代,流行病從克里米亞傳到西歐和北非。黑死病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高達7500萬,其中歐洲的死亡人數為2500萬到5000萬。

黑死病的一種症狀,就是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許多黑斑,所以這種特殊瘟疫被人們叫做「黑死病」。對於那些感染上該病的患者來說,痛苦的死去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任何治癒的可能。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內的蚤攜帶來的。在14世紀,黑鼠的數量很多。一旦該病發生,便會迅速擴散。在1348~1350年間,總共有2500萬歐洲人死於黑死病。但是,這次流行並沒有到此為止。以以後的40年中,它又一再發生。

14世紀20年代當此瘟疫細菌再次爆發之前,它已經在亞洲戈壁沙漠中潛伏了數百年,之後迅速隨老鼠身上的跳蚤中的血液四處傳播,從中國沿著商隊貿易路線傳到中亞和土耳其,然後由船舶帶到義大利,進入歐洲。歐洲密集的人口成了此疾病的火葯筒。3年裡,黑死病蹂躪整個歐洲大陸,再傳播到俄羅斯,導致俄羅斯近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口死亡。

❼ 歐洲中世紀大瘟疫哪一年結束

歐洲中世紀大瘟疫1353年結束。中世紀瘟疫從1347至1353年六年時間,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比3。黑死病是在中世紀歐洲爆發的一次毀滅性的瘟疫。

前後歷經6年時間,從1347年開始,直至1353年結束。這期間,歐洲總共7500萬人口,6年瘟疫下來,死亡人數達到了2500多萬人口。也就是每年死亡人數超過400萬人,被稱為整個歐洲歷史上的一次浩劫。到現在都被歐洲稱為是地獄,不堪回首。

歐洲中世紀大瘟疫的災難發展

1347年9月抵達歐洲的第一站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的港口城市墨西拿,11月經水路一下子蹦到北部的熱那亞和法國地中海港口城市馬賽,1348年1月攻破威尼斯和比薩,1348年3月一鼓作氣佔領了居於義大利中心位置的工商、文化重鎮佛羅倫薩。

於是,黑死病在這些城市厲兵秣馬、集中兵力,通過陸路、水路,輻射到歐洲的四面八方從義大利北部經布倫納山口到蒂羅爾、克恩騰、施泰爾馬克到維也納、在法國,以馬賽為起點,橫掃了從普羅旺斯到諾曼底的整個國家,巴黎在1348年8月陷落。

1348年夏,黑死病找到了進攻英國的突破口多塞特郡的港口,8月攻克倫敦,翌年征服整個不列顛、1349年初,黑死病從法國的東北部越過萊茵河,5月到巴塞爾、8月法蘭克福、11月科隆,1350年抵達漢堡、不來梅。

但澤黑死病的遠征又轉向北歐、轉向東歐,1352到1353年,最終來到了俄羅斯,結束了它這次觸目驚心、血腥的征程。

❽ 曾重創歐洲,導致人口損失三成以上彷彿世界末日的瘟疫是什麼

歷史上最著名的黑死病爆發於14世紀中葉的歐洲。這場瘟疫在1338年起源於亞洲西南部,1340年左右傳到印度,隨後傳到俄國,約在1348年,黑死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傳到英國和愛爾蘭,1351年傳到瑞典,1353年傳到波羅的海地區的國家。只有路途遙遠和人口稀疏的地區才未受到黑死病的侵害。當時,在歐洲、中東、南非和印度地區,有三到五成的人口因黑死病而死亡。

黑死病在歐洲無孔不入,肆意地吞噬著人們的生命。黑死病直到1351年才漸漸平息,但是歐洲的人口也損失了1/3以上。在後來的幾百年裡,黑死病曾經又小規模地爆發了幾次,雖然沒有再重創歐洲,但它已經成為歐洲人談之色變的瘟神。直到19世紀初,歐洲才真正從這種可怕的疫病中解放出來。

❾ 歷史上最大的瘟疫發生在哪年

一、像羊群一樣地死亡著 雅典大瘟疫
「人們像羊群一樣地死亡著。病人裸著身體在街上游盪,尋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由於吃了躺得到處都是的人屍,狗、烏鴉和大雕也死於此病。存活下來的人不是沒了指頭、腳趾、眼睛,就是喪失了記憶。」公元前430年的一天,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如此記錄了這場席捲整個雅典的瘟疫。
這場瘟疫是人類歷史上記載較詳盡的最早的一次重大疾病,直接導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
二、多種瘟疫集體爆發 安東尼瘟疫
公元2世紀中期,傷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等多種瘟疫,一起襲擊了安東尼統治下的羅馬帝國。羅馬史學家迪奧卡稱,當時羅馬一天就有2000人染病而死,相當於被傳染人數的1/4。最後,整場瘟疫導致羅馬本土1/3人口死亡,總死亡人數估計高達500萬。
三、世界第一次大規模鼠疫 查士丁尼瘟疫
世界第一次大規模鼠疫,開始於公元541年,最初是先在東羅馬帝國屬地的埃及爆發,接著迅速傳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他地區。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居民在此次瘟疫中死亡。大量屍體不論男女、長幼和貴賤,覆壓了近百層,埋葬在一起。這場鼠疫繼續肆虐了半個世紀,1/4的東羅馬帝國人口死於鼠疫。
四、肆虐三百年,死亡近兩億 歐洲黑死病
「黑死病」於1347年在西西里群島爆發後,在3年內橫掃歐洲,並在20年間導致2500萬歐洲人死亡。患者沒有任何治癒的可能,皮膚出現許多黑斑,死亡過程極其痛苦,故稱為「黑死病」。
此病在隨後300年間多次在歐洲卷土重來,後世學者估計,共有多達2億人死於這場瘟疫。
五、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殺 滅絕印第安人的天花
被史學家甚至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不是靠槍炮實現的,而是天花。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時,這里居住著2000-3000萬原住民,約100年後,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萬人。
研究者指出,歐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過的毯子送給了印第安人。隨後,瘟疫肆虐,由歐洲傳來的腮腺炎、麻疹、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病也接踵而至。
18世紀70年代,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發現了牛痘,人類終於能夠抵禦天花病毒。
六、惟一強制免疫的疾病 肆虐兩個世紀的黃熱病
1648年,墨西哥的Yucatan半島首次爆發大規模黃熱病。此後的兩個世紀里,黃熱病在美洲、非洲及少數歐洲國家流行,故又稱為「美洲瘟疫」。此病傳播媒介為伊蚊,是出血症的重要起因。
黃熱病目前是世界衛生組織惟一強制免疫的疾病。(進入一感染國,或從感染國出境去一非感染國時,必須出示黃熱病免疫接種證書。)
七、無法估量的損失 霍亂橫行的19世紀
霍亂共有7次世界性大流行的記錄。第一次始於1817年,隨後的5次爆發,均發生在19世紀,故被稱為「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19世紀世界病」。
霍亂導致的死亡人數無法估量,僅僅印度,在100年間就死亡3800萬人,歐洲則僅在1831年裡就死亡90萬人。
英國醫生約翰·斯諾在1832年英國霍亂平息之後,追查到了倫敦霍亂爆發的根源——一台已經被污水污染的水泵,由此證實了水源為霍亂途徑之一。
八、20世紀人類的噩夢 西班牙大流感
由禽流感病毒變異引起的「西班牙大流感」,是20世紀人類的噩夢。1918年3月,「西班牙大流感」首先爆發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森軍營,在一年之內席捲全球,患病人數超過5億,死亡人數近4000萬,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4倍。
九、戰爭的幫凶 俄國斑疹傷寒
1917年10月俄國「十月革命」前後,俄國斑疹傷寒嚴重流行,約300萬人死亡。斑疹傷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虱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每況愈下,軍紀鬆懈,而疏於驅除虱子,最後導致東戰線上發生大規模斑疹傷寒的流行。蔓延到俄國境內,適逢俄國因革命而動盪不堪,瘟疫迅速傳開。
十、仍在肆虐的瘟疫 瘧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殖民非洲、亞洲等地的歐洲部隊發生了瘧疾大流行,特別是在東非的英軍,感染瘧疾喪生者達10萬以上。
現在,瘧疾已成為全球最普遍、最嚴重的熱帶疾病之一,每年全球約有3億宗病例發生,導致超過100萬人死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研製出瘧疾疫苗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但2006年,Joe Cohen發明了首個有效的瘧疾疫苗。

❿ 瘟疫來自於彗星嗎

有人猜測,某一年感染傷風和流行性感冒,很可能不是受人傳染的,而是從彗星傳入的。連致命的疾病,如中世紀蹂躪歐洲的黑死病,也可能源於彗星。差不多每當彗星飛臨地球後,地球上就會產生一種新的流行病。而且這種流行病幾乎都是首先發生在一個有限地區內,然後逐漸向其他地區流傳,繼而危害整個人類。

1664年,人們觀察到一顆彗星,那一年英國倫敦流行鼠疫,短短數個月內,竟有幾十萬人死於此病。1825年,埃及人看到一顆彗星,在那段日子裡,成千上萬頭牲畜倒斃於地。中國是最早觀測彗星的國家,曾有「春秋昭十七年冬有星孛入於大辰」記載。中國民間稱彗星為「掃帚星」,素來視為不祥之兆。在這點上,盡管東西方文化淵源不同,觀點卻不謀而合。

現實似乎也不盡然,例如,1811年那顆彗星拖著長達1800萬千米蔚為壯觀的彗尾出現後,那一年歐洲的葡萄卻意外地喜獲豐收。美滋滋的歐洲人把那一年釀出的葡萄酒叫作彗星美酒。1858年,當多納蒂彗星出現時,所過地區的葡萄園又是一派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20世紀初,天文學家們曾經預言,1910年哈雷彗星會回到近日點,並與地球相撞。消息傳出以後,人們驚恐萬狀,不知所措。據測算,哈雷彗星體積極其龐大,彗星直徑達57萬千米。當時科學家認為,且不說彗頭,地球即使遇上那明亮而漫長的彗尾,鑽進它那灼熱的氣體之中,那也將導致致命的結果。

於是,曾經一度消除了的對於彗星的種種恐懼和迷信又開始復甦了。有些庸醫、騙子借機兜售「彗星抗毒丸」,說是服用它可以抵抗彗尾的有毒氣體,以期牟取暴利,一些國家的報紙甚至載文驚呼,說是世界末日即將來臨。1910年5月9日,哈雷彗星果然經過地球軌道,它那長達數千萬千米的尾部與地球相遇了。然而,人們並無任何異樣感覺,地球在彗尾中依然按自己軌道正常運行著,一切都完好無損,完全是一場虛驚。

其實,彗星是由極其稀薄的氣體組成,其密度僅及地球密度的幾千億分之一。8000立方米彗星氣體含量還不到1立方厘米地面大氣含量,倘再將之

壓縮到地殼物質一樣的密度,那就更微乎其微了。

因此,地球穿過彗星尾部,當然就像利箭在薄霧中飛馳,安然無恙了。

彗星是太陽系中體積很大而質量很小的天體。這里所說的質量小,是與其他天體比較而言,實際上它的質量在幾百萬噸至1億億噸左右,與地球上的物體比較起來,還是有極大的質量。每逢彗星出現時,地球就會發生瘟疫。這一觀點是英國兩位傑出的天文學家維克拉馬興格教授和霍伊爾爵士提出的。他們聲稱,星際空間中充滿微生物塵埃。彗星在太陽系誕生時,由星際微生物塵埃、病菌和凍結氣體混合而成。彗星進入太陽系,有些塵埃落入地球的大氣層,霍伊爾和維克拉馬興格列舉了從太空傳來疾病的例子,甚至指出與哪顆彗星有關。

例如,哈雷彗星環繞太陽一周需時75—78年,1957年,亞洲型流感蔓延全球,在此之前77年也蔓延過一次。他們認為,此病突然流行是這顆彗星帶來一團團塵埃所致。兩位天文學家聲稱,雖然從太空來的微生物可能給地球生物帶來一場浩劫,但是地球上出現生物和生物不斷進化也跟這些微生物有莫大關系。

兩人為驗證其推論,著手研究了英國寄宿學校突然蔓延的流行性感冒的情況,發現流行性感冒並非如一般人所預料那樣,從一個宿舍蔓延到另一個,而是在個別宿舍偶然發生,按道理應飄浮於大氣中的微生物引起的。

1948年,流行性感冒在義大利薩丁尼亞蔓延,情況正是這樣。他們說,病毒一旦侵入地球,就會使寄生體內的遺傳物質發生永久變化,並且遺傳給後代子孫,由此產生進化現象。

有一段時間,這兩位天文學家似乎與科學界孤軍作戰。後來,太空探測器於1986年飛近哈雷彗星,才發現這顆彗星放出的塵埃含有碳、氫兩種元素,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此外還發現了一些分子碎片,似是由生物製造出來的:彗星核上覆蓋著一層含碳的黑色物質。這一切是否都與彗星有關,還有待於科學家的進一步證實。

閱讀全文

與英國瘟疫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2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