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國五年,從香港到英國是坐船嗎歷史好的請回答
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從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去評價:首先,在政治上中國喪失了香港主權一百多年,使香港人民脫離了祖國被英國殖民者掠奪和奴役了一百餘年,這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是恥辱。
其次,從客觀上說由於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香港人民的努力以及英國殖民者為了長期統治,在香港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使香港成為中國當前的最繁榮地區之一,這是客觀影響,並不是英國殖民者主觀希望的。最後,一個國家的主權是不能夠用利益來衡量的,因此談不上賺或者虧。初出茅廬,敬請指教。
② 民國時期從中國怎麼往返歐洲多長時間從哪裡走怎麼走
一般都是廣州或者上海出發向南經過南海出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過好望角向北前往英、法,當然也可以在蘇伊士運河那裡進入地中海,前者一般都要個半年左右,後者估計也要兩三個月
③ 民國時期發國際電報需要多長時間從中國發到國外,就是從發報人發出到接報人接收到的時間
民用電報基本都是明碼,不存在解碼的問題。基本上當天發當天可收到。
如果是軍用電報或高等級商業電報,就涉及到了解碼的問題。這個取決於密碼等級高低,解碼員水平高低,還有電報等級高低的問題,區別很大。
一般來說軍事電報優先於商用電報,商用電報優先於民用電報。
比如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提前一天已經得到了日本可能偷襲的情報。馬歇爾將軍讓副官發電報通知太平洋艦隊。但是不知為什麼如此重要的情報居然不是最高等級,最優先拍發。而僅僅是使用民用電報系統被排在了後面。
這個延誤使得美國人付出了慘重代價,改寫了世界歷史。
④ 民國去英國怎麼去
乘坐遠洋客輪。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海上客運的黃金時代。當時還沒有飛機,從歐洲到美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移民規模十分龐大。因而那時客船比現在普遍得多,重大人員傷亡事故時有發生。這一時期僅在英國籍客船上每年發生的人員死亡數量就達700~800人。
遠洋運輸船是19世紀40年代發展起來的,當時全是客貨混裝船,後來因客貨流量增加,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逐漸分離,分化出純粹運輸旅客的大型遠洋客船。遠洋客船曾因多兼運載郵件,又被稱為「郵船」。
大型遠洋客船一般大於1萬總噸,航速在每小時20海里以上,有2~3個客艙等級,船上公共活動場所較多。20世紀50年代末遠程噴氣式客機出現後逐漸奪走了海洋客船客源。因大型高速客船建造及維持費用極大,航速又遠低於飛機,不適合現代經濟需要,使得這種船在十多年間衰亡下去。
大型遠洋客船航線於1977年10月在世界上完全消失了。沿海客貨船一般小於6000總噸,航速為每小時14~18海里,客艙等級較多,載貨量較大。中國沿海的「長征」型客貨船為5926總噸,長124米,6層甲板,功率9000馬力,航速每小時18海里,能載運旅客約900人和貨物2000噸。
⑤ 民國時留學英國走什麼航線到達
民國時期去英國不乘飛機的
一般是先到北平,到北平的日本大使館辦理滿洲國過境簽證(滿洲國成立前的話,是直接北平到滿洲里)
然後坐火車到滿洲里出境到蘇聯,蘇聯火車到柏林,柏林火車到比利時的口岸
乘船到英國(當時還沒有英法海底隧道)
⑥ 中國與英國相距有多遠1840年從英國坐輪船來中國,估計要多長時間
1798年從英國格雷夫森德港到中國澳門只需要8個月左右時間
⑦ 民國年間上海到英國需要多長時間
民國101年 從上海飛倫敦只要8個小時
⑧ 民國時期從中國到英,法要乘坐什麼交通工
當時遠程航空還不發達,洲際交通都是乘船。中國人當時去歐洲和去美洲都是到上海乘坐遠洋客輪
⑨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從上海到倫敦需要多長時間
應該是坐船
路徑是從上海出發,途徑香港,新加坡,科倫坡,蘇伊士,雅典,里斯本,到倫敦
時間上大概不會超過3個月
⑩ 民國時期從英國回來的話是不是需要輪船啊那麼輪船是如何下船的呢
是的。以前中國和英國的交通都是通過郵輪,游輪是通過自帶的一個長梯,就可以下來了。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