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方人為啥忌諱13
西方人特別是基督教徒最忌諱的數字是「十三」,因此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千方百計地避開它。例如,在荷蘭很難找到13號樓和13號的門牌,他們用「12A」代之;英國的劇場沒有13排和13座;法國的12和14排之間通常是通道。甚至飛機上沒有13座,摟層、電梯無13層等。此外,人們還忌諱13日出遊、13人同席就餐、上13道菜等。
一次西方人聚會,大家興致很高。突然一女賓發現人數剛好是13人,於是人們驚恐萬狀,有的馬上要退席。幸好有一人發現其中有一位孕婦,加上胎兒是14人,聚會才因此沒有不歡而散。
20世紀70年代,中國某地宴請歐美新聞界訪華團,氣氛熱烈,掌聲不斷。主人在祝酒辭講完後,意猶未盡地補充了一句:「為了表達我們最熱情的歡迎之意,特准備了13道菜,請大家品嘗!」宴會頓時鴉雀無聲,客人們臉色消沉、眉頭緊鎖,歡快的氣氛煙消雲散。中國主人非常納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在上最後一道菜之前,訪華團的團長緩慢地站起來致答謝詞,他最後補充說:「中國朋友的盛情我們感謝,但我們很遺憾宴會上了13道菜。13在我們西方,意味著不幸和可恥。」宴會就這樣不愉快地結束了。
西方人為什麼忌諱「十三」?傳說很多,其中有兩種說法最為普遍:
其一:最初源於北歐神話。在天國舉行的宴會上出席了12位天神,席間突然闖進來一位不速之客——凶神羅基,這第十三位來客的闖入使天神寵愛的柏爾特罹難。
其二:傳說於耶穌的被害。耶穌受害前與弟子們共進晚餐,其中第13個人是猶大,他為了30塊銀元把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局,晚餐的日期也恰好是13日,「十三」給耶穌帶來了苦難和不幸。從此,「十三」被認為是不幸的象徵,是背叛和出賣的同義詞。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使此傳說流傳更廣。因此「十三」成了西方世界最忌諱的數字。
二、在與海外人士交往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王連義先生是我國從事國際旅遊導游、銷售、公關、翻譯、培訓工作的專家,集其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和研究,他撰寫了《海外風情趣談》一書,其中歸納了與海外人士交往中應注意的綜合問題——海外交往「二十戒」,在此摘錄提供給同學們學習和了解。
一、戒說祖國壞話,奴顏媚骨
不管哪個國家,愛國是人們共同的首要品質,East,West,home best(金窩窩,銀窩窩,不如家裡的草窩窩)幾乎是世界性是諺語。如果奴顏媚骨地與某些「洋人共鳴」,說祖國壞話,到後來肯定為正直的外國人所不齒。一個連自己祖國都不愛的人,他能愛別人、愛別國嗎?
二、戒問男人工資,問女人年齡
國際習俗,忌諱問工資收入。即使是父母兒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一般都不知道彼此的工資收入。海外女士的年齡更是屬於隱私,不能問津。
三、戒問物品價值,飾物價格
對別人的工藝品、物品、飾物等可表示欣賞贊美,但不可問價格,以免主人為難。
四、戒講話繞彎子,講假話
一般外國人講話都很直接,但中國人講話卻比較含蓄,所以常常中國人感到英國人唐突無禮,而英國人感到中國人羅嗦,不著邊際。因此同外國人交談不妨直說。許多人把誠實看做是最重要的品格,千萬別說假話。一句世人贊同的英國諺語「一偽滅千真」(A Single lie will kill a thousad truth),是應當牢牢記住的。
五、戒衣著不整,不修邊幅
身在海外代表祖國,大事注重,小事也莫放過。特別要注意衣著整潔,落落大方,儀表莊重。若衣服不潔,長發邋遢,不修邊幅,身有異味,這樣就給人留下壞影響。他們會問:「連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還是個有能力、可信任的人嗎?」
六、戒宴會喝醉,醉態百出
涉外場合,宴會隆重,自己言行,倍加小心。喝酒應當適量,一般不超出自己酒量的三分之一為宜。宴會上要保持舉止斯文,這是海外公共場合起碼的禮節。
七、戒聲音過高,手舞足蹈
在公眾、社交場所,講話的聲音高度控制在談話者之間能聽到為止。高談闊論,手舞足蹈是下層人的表現之一。
八、戒初次見面,就問姓名
在社交場合,介紹朋友相識是主人及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與人打交道,一開始就問姓名是很失禮的,最好請一位朋友代為介紹。實在需要,又無人相助,也可主動先介紹自己,對方就會告訴你他的姓名。
九、戒問住處,問生意
十、戒驕傲,大國沙文主義
國不分大小,人不分膚色,各有長處、各有短處,應互相學習,互相尊重。
十一、戒同性在一起跳舞
這樣別人會認為是同性戀。
十二、戒在眾人面前化妝
在眾人面前化妝會被海外人士視為「不正派」或「從事色相」的女人。
十三、戒在別人面前脫鞋
在公眾場合或別人面前脫鞋被認為是無禮之舉,會被人輕視。
十四、戒女性單獨喝酒
在海外,一個女人或幾個女人聚在一起喝酒,會被認為是「正在等待男士的女人」,一些男人會「毛遂自薦」。
十五、戒亂送禮物
送禮有一定的緣由,生日、結婚、初次拜訪等都可以送些工藝品、糖果等,但不可經常送,不可送貴重的禮物,否則會被認為「另有所求」。
十六、戒搶著為別人付帳
海外人士喜歡自己付帳,如果你搶著為別人付帳,他們不但不感激,而且還有心理負擔,覺得欠了一份人情。
十七、戒夜間乘地鐵
在夜間,許多西方國家的地鐵都是黑社會成員聚集之地,容易被偷竊甚至被搶劫等。夜晚乘計程車比較安全。
十八、戒稱呼黑人為「negro」
「negro」有貶義,是指從非洲販賣到美洲為奴的黑人。對於「Black」的稱呼則所有黑人都會欣然接受。
十九、戒隨便說「I am sorry」
在海外,「I am sorry」是屬於有錯誤、過失,是要承擔責任的。因此表示抱歉、打擾等用「Excuse me」就可以了。
二十、戒外出前吃蔥、蒜
海外場合,大家對氣味很敏感,如果外出前吃了蔥、蒜,最好刷牙或嚼一些茶葉、口香糖等,以免引起不快。
Ⅱ 為什麼英國人討厭13
不光是英國人討厭13,很多西方人都認為13不吉利。因為西方人大部分都信仰基督教,而基督教創始人耶穌是被他第十三個門徒出賣被害的,所以信仰基督教的人都很避諱13。
Ⅲ 為什麼外國人不喜歡13
西方人為什麼忌諱「13」?
這一忌諱源於兩種傳說:
其一,傳說耶穌受害前和弟子們共進了一次晚餐。參加晚餐的第13個人是耶酥的弟子猶太。就是這個猶大為了30塊銀元,把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局,致使耶穌受盡折磨。參加最後晚餐的是13個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給耶紙帶來苦難和不幸。從此,「13」被認為是不幸的象徵。「13」是背叛和出賣的同義詞。
其二,西方人忌諱「13」源於古代希臘。希臘神話說,在哈弗拉宴會上,出席了12位天神。宴會當中,一位不速之客——煩惱與吵鬧之神洛基忽然闖來了。這第13位來客的闖入,招致天神寵愛的柏爾特送了性命。
這類的傳說很多、很廣,特別是關於《最後的晚餐》的傳說,在西方已經深人人心,達·芬奇還畫了名畫《最後的晚餐》,流傳甚廣。因此「13」成了西方世界最為忌諱的數字。
因為忌諱,西方人千方百計避免和「13」接觸。在荷蘭,人們很難找到13號樓和13號的門牌。他們用「12A」取代了13號。在英國的劇場,你找不到13排和13座。法國人聰明,劇場的12排和14排之間通常是人行通道。此外,人們還忌諱13日出遊,更忌諱13人同席就餐,13道菜更是不能接受了。
我們是東方人,對「13」不忌諱,但在國際交往中,應尊重人家的習俗。正是從此意出發,北京華麗的北京飯店沒有13層,電梯載客過了12層便是14層。
根據我的體會,將各國的習俗了解清楚不是件易事,因為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不以為怪,但往往又說不出道理來。比如我為了解西方人為什麼不喜歡「13」,請教了一位朋友、著名的英國當代漢學家約翰。他講著一口北京話,對中國很了解。一天我問他:「你們英國人為什麼不喜歡13呢?」這一問把他問楞了,他說:「很難找出原因來,我從小就知道不喜歡13,從來沒探討過,覺得這就是你們所說約定俗成的習俗。」見我對他回答很不滿意,他反問起我來了:「老王,難道你對中國忌諱原因就都知道嗎?」因為是老朋友,我也不謙虛了,我挑戰似的,「不妨試一試吧!」我想,我是不會像你答不出來的。沒想到約翰將了我一軍:「為什麼你們中國人不喜歡二百五?」
Ⅳ 英國人忌諱13這個數字嗎
英國人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這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13」這個數字。用餐時,不準13個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話,認為是雙倍的不吉利。
Ⅳ 外國人為什麼覺得13不吉利
西方人為什麼忌諱「13」?我用了數年時間查了不少材料,請教不少外國朋友,也鬧了一些笑話,後來弄清一些眉目,興奮之餘寫了篇短文,全國有幾十家報刊先後轉載。
這一忌諱源於兩種傳說:
其一,傳說耶穌受害前和弟子們共進了一次晚餐。參加晚餐的第13個人是耶酥的弟子猶太。就是這個猶大為了30塊銀元,把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局,致使耶穌受盡折磨。參加最後晚餐的是13個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給耶紙帶來苦難和不幸。從此,「13」被認為是不幸的象徵。「13」是背叛和出賣的同義詞。
其二,西方人忌諱「13」源於古代希臘。希臘神話說,在哈弗拉宴會上,出席了12位天神。宴會當中,一位不速之客——煩惱與吵鬧之神洛基忽然闖來了。這第13位來客的闖入,招致天神寵愛的柏爾特送了性命。
這類的傳說很多、很廣,特別是關於《最後的晚餐》的傳說,在西方已經深人人心,達·芬奇還畫了名畫《最後的晚餐》,流傳甚廣。因此「13」成了西方世界最為忌諱的數字。
因為忌諱,西方人千方百計避免和「13」接觸。在荷蘭,人們很難找到13號樓和13號的門牌。他們用「12A」取代了13號。在英國的劇場,你找不到13排和13座。法國人聰明,劇場的12排和14排之間通常是人行通道。此外,人們還忌諱13日出遊,更忌諱13人同席就餐,13道菜更是不能接受了。
我們是東方人,對「13」不忌諱,但在國際交往中,應尊重人家的習俗。正是從此意出發,北京華麗的北京飯店沒有13層,電梯載客過了12層便是14層。
根據我的體會,將各國的習俗了解清楚不是件易事,因為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不以為怪,但往往又說不出道理來。比如我為了解西方人為什麼不喜歡「13」,請教了一位朋友、著名的英國當代漢學家約翰。他講著一口北京話,對中國很了解。一天我問他:「你們英國人為什麼不喜歡13呢?」這一問把他問楞了,他說:「很難找出原因來,我從小就知道不喜歡13,從來沒探討過,覺得這就是你們所說約定俗成的習俗。」見我對他回答很不滿意,他反問起我來了:「老王,難道你對中國忌諱原因就都知道嗎?」因為是老朋友,我也不謙虛了,我挑戰似的,「不妨試一試吧!」我想,我是不會像你答不出來的。沒想到約翰將了我一軍:「為什麼你們中國人不喜歡二百五?」
Ⅵ 為什麼美國人忌諱13
西方人忌諱「13」源於古代神話。北歐神話中,在哈弗拉宴會上,出席了12位天神。宴會當中,一位不速之客——煩惱與吵鬧之神洛基忽然闖來了。這第13位來客的闖入,招致天神寵愛的巴爾德爾送了性命。
(巴爾德爾是奧丁的兒子光明之神。他才貌出眾,滿面春風。當他微笑的時候,人們都感到無比喜悅。他做過一個惡夢,預感到將遭人暗算。眾神為此著急,奧丁便派出令官,嚴令一切鳥獸草木都不得傷害巴爾德爾。
但令官沒有傳令給槲寄生,因為他覺得這種脆弱無能的植物不需要加以防範。火神洛基卻利用這可乘之隙,用槲寄生做成利箭,煽動黑暗之神霍爾德爾出面,並扶著他的手彎弓瞄準,將巴爾德爾射死。)
這類的傳說很多、很廣,特別是關於《最後的晚餐》的傳說,在西方已經深入人心,達·芬奇還畫了名畫《最後的晚餐》,流傳甚廣。因此「13」成了西方文化最為忌諱的數字。
(6)英國人為什麼不住13樓擴展閱讀
周恩來曾對美國人巧解「13」。那是尼克松總統訪華,到上海時,下榻於錦江飯店。尼克松夫婦被安排在15層,基辛格在14層,國務卿羅傑斯和其他官員住在13層。
總理去看望羅傑斯及其助手們,當電梯在「13」處亮起紅燈時,突然想到西方人最忌諱13。果然,他走進羅傑斯的套間時,發現這些美國官員正在為「13」而生氣,與周恩來寒暄時也笑得不自然,房間里鬧鬼一般。
總理聊了聊美國乒乓球隊來訪的事後,話鋒一轉說:「有個很抱歉的事我們疏忽了,沒有想到西方風俗對13的忌諱。不過,你們來到東方,我們中國有個寓言,一個人怕鬼的時候,越想越可怕。等他心裡不怕鬼了,到處上門找鬼,鬼也就不見了,西方的『13』就像中國的鬼。」美國人都笑了,不安和氣惱也頓時全消。
Ⅶ 英國人為什麼不喜歡13這個數字
英國人(西方人)對13的忌諱源於兩種傳說:
1、「13」是背叛和出賣的同義詞:傳說耶穌受害前和弟子們共進了一次晚餐。參加晚餐的第13個人是耶穌的弟子猶大。就是這個猶大為了30塊銀元,把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局,致使耶穌受盡折磨。
參加最後晚餐的是13個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給耶穌帶來苦難和不幸。從此,「13」被認為是不幸的象徵。
2、源於古代神話:北歐神話中,在哈弗拉宴會上,出席了12位天神。宴會當中,一位不速之客—煩惱與吵鬧之神洛基忽然闖來了。這第13位來客的闖入,招致天神寵愛的巴爾德爾送了性命。
(7)英國人為什麼不住13樓擴展閱讀:
西方國家的人討厭數字13,在日常生活也極力避免與這個數字打交道,如:
1、荷蘭就沒有13號樓,沒有13號門牌,就連大樓的第13層也是用12A表示。
2、法國在修建劇場和體育場的時候,往往將12排座位和14排座位之間設置為國道,當然就算有13排座位,也很少有人會買這一排。西方人不願意在13號出去旅遊,更不願意13個人同時在一個桌子上吃飯。
3、另外,日本人也忌諱13這個數字,是源於過帶斷頭台設在最高的第13級,走到13台階就意味著被砍頭。後來日本西方化的時,也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影響,也不喜歡13這個數字。
Ⅷ 為什麼外國人購房不買十三層
因為西方很忌諱13,認為是不詳的。
原因:
其一,傳說耶穌受害前和弟子們共進了一次晚餐。參加晚餐的第13個人是耶酥的弟子猶太。就是這個猶大為了30塊銀元,把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局,致使耶穌受盡折磨。參加最後晚餐的是13個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給耶紙帶來苦難和不幸。從此,「13」被認為是不幸的象徵。「13」是背叛和出賣的同義詞。
其二,西方人忌諱「13」源於古代希臘。希臘神話說,在哈弗拉宴會上,出席了12位天神。宴會當中,一位不速之客——煩惱與吵鬧之神洛基忽然闖來了。這第13位來客的闖入,招致天神寵愛的柏爾特送了性命。
Ⅸ 外國人為什麼忌諱數字13,說其不吉利
撒切爾夫人、卡斯特羅都是老外都13日出生的,看看人家一生多牛,13日出生的名人數不勝數。舊社會本就很愚昧,才會滋生這么多禁忌。現代社會就不會再有這些無知的說法。現代人絕大多數對那些愚昧之說都是呵呵態度。極少沒讀過書文化低的愚昧人只不過是猴子。
Ⅹ 外國人為什麼忌諱13
西方人對13的忌諱源於兩種傳說:
1、傳說耶穌受害前和弟子們共進了一次晚餐。參加晚餐的第13個人是耶穌的弟子猶大。就是這個猶大為了30塊銀元,把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局,致使耶穌受盡折磨。
參加最後晚餐的是13個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給耶穌帶來苦難和不幸。從此,「13」被認為是不幸的象徵。「13」是背叛和出賣的同義詞。
2、西方人忌諱「13」源於古代神話。北歐神話中,在哈弗拉宴會上,出席了12位天神。宴會當中,一位不速之客——煩惱與吵鬧之神洛基忽然闖來了。這第13位來客的闖入,招致天神寵愛的巴爾德爾送了性命。
這類的傳說很多、很廣,特別是關於《最後的晚餐》的傳說,在西方已經深入人心,達·芬奇還畫了名畫《最後的晚餐》,流傳甚廣。因此「13」成了西方文化最為忌諱的數字。
某月的十三日如果與星期五相重則為極不吉利的預兆,稱之為:黑色星期五
黑色星期五源於西方人的說法。有很多的西方人忌諱"13"原因是,只要到每月的13日這一天,12個巫婆都要舉行狂歡夜會,第13個魔鬼撒旦就會在夜會高潮時出現,給人們帶來災難。
因此,西方人不僅忌諱"13"日,也忌諱有"13"數字。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許多樓房都沒有第13層。
很多西方人也忌諱「星期五」。聖經說,上帝創造了第一個男人亞當後,從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一個女人夏娃。有人說,亞當和夏娃吃禁果在星期五,他倆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亞當和夏娃的兒子該隱也是在「黑色星期五」殺死了他的弟弟亞伯。
在西方人看來,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在這天,有些人會因為恐懼而下不了床,還有些人會拒絕乘飛機,買房子,甚至購買勝券在握的股票。而如果星期五與13號重合,那就是特大倒霉日了。
因為在這一天人們不會像往常一樣乘飛機或做生意,商業損失可達8到9億美元。估計在美國這種恐懼折磨著幾千萬人民。
數字13和星期五都代表著壞運氣,兩個不幸的個體最後結合成超級不幸的一天。所以,不管哪個月的十三日又恰逢星期五就叫「黑色星期五」。
《恐懼和樂趣》的作者德塞是一名民間傳說史學家,他說對於黑色星期五的恐懼在遠古就根深蒂固了。星期五和數字13都代表著壞運氣,兩個不幸的個體最後結合成超級不幸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