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通商口岸是什麼

英國通商口岸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0 06:43:14

1. 英國在九江,漢口等地設立租界,開埠通商依據是什麼條約

  1. 公使常駐北京。

  2. 增開牛庄(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台)、台灣(後定為台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

  3. 外籍傳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

  4. 外人得往內地游歷、通商。

  5. 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

  6. 修改稅則,減輕商船噸稅。

  7. 對英賠款銀400萬兩,對法賠款銀200萬兩。

2. 在《南京條約》中,英國人為什麼選擇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英國侵略者選擇上述五個口岸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批開放城市的動因,首先是這五個口岸城市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次,這五個城市均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工商業中心。

另外,廣州是當時的鴉片走私中心,廈門是亞洲最大的人販中心,寧波是當時的走私猖獗點和海盜群集據點,上海是對外貿易中心和遠東巨阜,福州之所以被選作通商口岸則饒有意思——福州主要作為列強的原料榨取地而開放的,福州鄰近中國優質紅茶的主要產區——武夷山,列強開放福州,主要是榨取福建的紅茶。

3. 1860年,外國列強通過《北京條約》迫使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是漢口,九江,南京,天津

《北京條約》迫使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清政府與英國於1860年10月24日簽訂條約,英方代表為額爾金伯爵。約文中英文共10頁,條文主要內容如下:

1、清朝確認中英《天津條約》有效性;

2、清朝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

3、清朝增開天津為商埠;

4、增加中英《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

5、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

6、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

根據1985年《中英聯合聲明》,英國政府已於1997年7月1日零時將香港地區(包含香港島,九龍半島及新界)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國政府於同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3)英國通商口岸是什麼擴展閱讀:

《北京條約》主要影響:《北京條約》是《天津條約》的擴大,不僅承認《天津條約》有效,還讓英法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權益。

1、開天津為商埠後,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有了侵略據點;

2、割佔九龍半島、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3、允許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使得英、法等國可以公開掠賣中國人口出洋作為奴隸;

4、、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使得外國教會侵略勢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5、開放口岸已深入從沿海各地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6、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進一步加深。中國人民的災難日益深重。還侵犯了中國的司法以及內河行駛主權被嚴重侵犯。

4. 五個通商口岸是什麼

五個通商口岸是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

其中,廈門作為出入境口岸,在充當傳播中華文化、吸收外來文化樞紐的同時,也必然首當其沖受到殖民文化的沖擊。在經貿方面,廈門華商在通商口岸可以分享外商享有的特權利益,是近代中國社會的典型現象。

之所以選擇福州作為通商口岸,是因為福州主要是作為列強的原料提取地開放的。福州靠近中國優質紅茶主產區武夷山,列強開福州主要是從福建提取紅茶產品。

寧波是國內外著名的商埠。唐朝時,它是與日本、新羅和東南亞一些國家進行貿易的主要港口。1522年,葡萄牙人在雙嶼島建立基地進行走私貿易,後來被明軍討伐。鴉片戰爭後,寧波是「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對外開放。

相關內容

通商口岸是西方列強通過戰爭等方式,強迫清政府開放沿江沿海等城市作為的口岸,西方通過打開中國市場,對中國進行侵略和掠奪。

1842年因鴉片戰爭而簽定的《南京條約》,藉此歐洲人終於找到了躋身中國的方法。中國被迫開放五個通商口岸:廈門、廣州、福州,寧波及上海,容許歐洲人在此經商及居住,同時割讓香港給英國。

5. 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英國為何選擇條約中的那些地方作通商口岸

中國清政府與英國政府簽訂的結束鴉片戰爭的條約。又稱《江寧條約》。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由清欽差大臣耆英與英國政府全權公使H.璞鼎查在南京簽訂。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為:①中國割讓香港。②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③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國可派駐領事,通稱五口通商。④廢除「公行」制度,英商可以與中國商人自由進行貿易。⑤中國抽收進出口貨的稅率由中英共同議定。1843 年7月22日,在香港公布《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0月8日, 耆英與璞鼎查在虎門簽訂《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又稱《虎門條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被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在該條約中,英國取得了領事裁判權和片面的最惠國待遇等特權,同時還制訂了海關稅則。《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和法國趁火打劫,於1844年分別強迫清政府訂立了《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南京條約》、《虎門條約》與《望廈條約》、《黃埔條約》一起,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訂立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由一個封建社會逐步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6. 鴉片戰爭後英國選上海為通商口岸的原因

在開通上海前,英國人已經逼迫清政府開放了廣州,廈門等港口,並且割讓了香港島,他們已經占據了珠三角地區,
接下來必然就會是上海,因為上海在長江的入海口,當時江浙地區是清王朝最富庶的地帶,英國人不把侵略的橋頭堡修在上海,那還有哪呢? 剩下的一個富庶區域就是環渤海彎了,那裡畢竟里清的京畿很近,當時清政府還沒破敗的一塌糊塗,在那發展沒有長三角和珠三角容易.
到19世紀末,環渤海地區基本也被日本控制了.

7. 1860年,《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是

天津。

清政府與英國於1860年10月24日簽訂條約,英方代表為額爾金伯爵。約文中英文共10頁,條文主要內容如下:

1、清朝確認中英《天津條約》有效性;

2、清朝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

3、清朝增開天津為商埠;

4、增加中英《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

5、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

6、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

根據1985年《中英聯合聲明》,英國政府已於1997年7月1日零時將香港地區(包含香港島,九龍半島及新界)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國政府於同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7)英國通商口岸是什麼擴展閱讀:

1、主要影響:

《北京條約》是《天津條約》的擴大,不僅承認《天津條約》有效,還讓英法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權益。

開天津為商埠後,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有了侵略據點;

割佔九龍半島、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允許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使得英、法等國可以公開掠賣中國人口出洋作為奴隸;

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使得外國教會侵略勢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開放口岸已深入從沿海各地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進一步加深。中國人民的災難日益深重。還侵犯了中國的司法以及內河行駛主權被嚴重侵犯。

2、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這是英、法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而發動的侵華戰爭。美、俄坐收漁人之利。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8. 第二次鴉片戰爭開放的哪十多個通商口岸

開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戰爭於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至今,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9. 鴉片戰爭後,英國人要求「五口通商」,為何只有上海快速崛起

所謂「五口通商」,是指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個通常口岸。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欽差大臣耆英和英國侵略者代表璞鼎查在南京下關英侵略者軍艦上,簽訂了《南京條約》,自此,中國成為了半殖民半封建國家。

迅速崛起的上海

五個通商口岸里,其他四個都是省會或大城市,唯有上海是一個縣城。而之後的幾十年裡,上海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成為東亞第一大城市,國際大都市。而其他四大城市,或者因為自身發展,或者因為國內環境,在內憂外患下紛紛衰落。

第三個原因——殖民者帶來的先進理念

自從上海成為通商口岸裡面,這里最先接觸到外來文化。文化的碰撞,產生了思想和社會的繁榮。

國際企業、先進技術、現代生產、現代管理、跨國交易、海外留學。種種新奇且有效的東西,使得上海先於全國,而迅猛發展。

總結 —— 歷史有循環

以上三個因素影響下,上海成為了國家大都市、東亞第一大城市。

但其中最終於重要的要素,還是第一個原因,中國本身的地緣改變。

過去的幾個世紀是海洋的世紀,19世紀中國落後於世界,於是中國內陸成為了沒有希望的地方。上海得以躍升。

而今天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計劃,洲際高速鐵路實施。過去的海洋時代又逐漸轉向大陸時代,歷史的天平再次傾斜。

根據歷史的經驗可以預見,未來的上海,在中國的地位會相對地降低。內地會有一大批城市崛起,如南京、杭州、武漢、鄭州、成渝等。

10. 英國人鴉片戰爭後選擇五口通商的原因

1 這五個城市都是沿海城市,但又不像舟山是島城,利於交通,這是最基本的.
2 這五個城市都是自古以來的中國重要港口,尤其是廣州,是五口通商之前清政府唯一指定港口,具有一定的港口設施和商業群眾基礎。且人口眾多,利於進行商業宣傳。
3 這五個城市都在中國南方,不像天津一樣,位置過於靠近國都而顯得特別敏感,這樣使清政府和清朝國民容易接受,從而使停戰談判顯得較為順利,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利益。

要特別申明的一點常識:清朝近代化之前,人們思想照現在看來十分古怪。在鴉片戰爭後的《南京條約》諸條款中,最可以讓國民接受的是「治外法權」,因為洋夷在當時被認為沒有教化,不可理喻。最難讓人接受的則是「五口通商」,因為天朝要和外國人接觸,有失國家體面!所以第三點您要特別注意,諸如渤海附近和山東半島附近這么靠近北京的港口,清政府很捨不得的!

閱讀全文

與英國通商口岸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5億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86
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在哪裡查看 瀏覽:388
中國科學怎麼樣 瀏覽:87
中國的老年人為什麼愛跳廣場舞 瀏覽:491
英國中國海運什麼線路 瀏覽:490
為什麼美國斬首伊朗將軍 瀏覽:65
去義大利勞工怎麼申請 瀏覽:589
印度血檀木哪裡產的 瀏覽:817
中國中部38師在哪裡 瀏覽:983
中國男足對伊朗哪個台 瀏覽:49
中國古代印尼叫什麼 瀏覽:740
伊朗新年是什麼時間 瀏覽:469
丹頂鶴在中國哪裡越冬 瀏覽:220
伊朗石油怎麼運輸到中國 瀏覽:435
二戰義大利美國哪個更強 瀏覽:21
建行在越南取錢手續費多少 瀏覽:448
抄底伊朗什麼意思 瀏覽:54
中國移動語音如何設置 瀏覽:17
英國什麼時候實行炮艦政策 瀏覽:945
ems寄到印尼多少錢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