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隱身技術的各國發展
美國的隱形兵器居世界領先地位
美國的隱形兵器發展較快,居世界領先地位。它的F-117A、B-2、F-22等隱形飛機代表當今世界隱形兵器的先進水平。F-117A隱形攻擊機已投入實戰,在局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架B-2隱形轟炸機已於1993年12月開始服役,空軍轟炸機聯隊裝備的B-2隱形轟炸機有6架已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第一架F-22已於1997年9月7日首次試飛成功,其設計兼顧了超聲速機動和隱形特性。F/A-18E/F飛機上採用了具有抗蝕性的吸波材料,這是隱形技術領域的一個突破。
在現有隱形飛機的基礎上,美國不斷開拓新項目的研究,研製新型隱形飛行器以及其他新式隱身裝備。例如,正在實施「聯合攻擊戰斗機(JSF)計劃」,旨在研製多用途隱形戰斗機;世界著名的「暗星」(即蒂爾Ⅲ?隱形無人機已於1996年3月29日首次飛行成功;正在研製AGM-137三軍防區外隱形攻擊導彈和隱身電動戰車;正在實施旨在提高海軍潛艇隱形性能的秘密計劃(「M計劃」);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正在研製一種攻擊型隱形無人戰斗機和一種能模仿隱形飛機的新型誘餌;空軍正在考慮發展一種遠程隱形運輸機;陸軍已設計出一種隱形帳篷,擬從2000年開始取代部隊的老式木製、纖維制帳篷;陸軍將與英陸軍合作,研製隱形偵察車;正在開發各種隱形工事和隱形機庫,以保護停放在里邊的通信車、飛機和導彈等裝備。 俄羅斯不甘落後,積極發展先進的隱形兵器
隱身技術問世以來,前蘇聯與美國一直在競相發展隱形飛機。當今的俄羅斯也不甘落後,它已開始研製隱形的輕型多用途第5代戰斗機(LFI)和S-54戰斗機,與美國的JSF相當,預計在本世紀末前研製成功;米高揚設計局正在研製一種中型隱形戰斗機「米格-35」;蘇霍伊設計局的S-32隱身戰斗機的驗證機已於1997年9月25日首飛成功;俄空軍還正在研製一種與美空軍B-2轟炸機相似的新型隱形戰略轟炸機;俄羅斯的隱形軍艦令人矚目,已有4艘交付使用。 其他國家的隱形技術應用也取得了明顯進展
除美、俄外,英、法、德、日和瑞典等國都在積極發展隱形兵器。英國國防部制定了一項研製第三代隱形攻擊機的秘密計劃,預計2000年前製造出試飛樣機;英國防研究局正在研製一種隱形裝甲戰車,並已研製成功隱形軍艦和一種新型隱形教練水雷。法國正在研製類似於美國F-117A隱形攻擊機的試驗樣機;已研製出一艘全部採用隱形技術的護衛艦;開始研究下一代隱形的高超聲速攻擊導彈,預計2010年前後服役;正在研製裝備「電動車輪」的隱形裝甲車。德國一直在秘密地執行「螢火蟲」隱形飛機計劃,擬研製一種多面體隱形戰斗機的3/4縮比風洞試驗模型;與南非和韓國可能合作研製一種全尺寸的新型隱形輕型超聲速戰斗機/先進噴氣教練機,命名為AT-2000;還與美、英、法達成協議,共同研究高能量、低信號特徵的推進劑;已研製出MEKOA系統隱形艦。日本已經研製出FS-X隱形戰斗機的原型機,並正在籌劃下一代隱形戰斗機的初步設計方案(隱身技術與高機動性相結合),稱為FI-X;還正在研製一種隱形無人航空器。瑞典研製成功了一艘隱形炮艇,並已下水試航;正在研製一種小型隱形護衛艦,首艘將於本世紀末或下世紀初服役。此外,義大利、西班牙和印度等國也正在研製隱形飛機。
Ⅱ 英國的戰略轟炸機是何種狀況。我國的戰略轟炸機又有什麼什麼發展方向。
英國目前已經沒有「戰略轟炸機」了
英國的最後三種遠程轟炸機號稱 3V轟炸機:包括「勇士」(Valiant),火神(VULCAN),勝利者(VICTOR),
至於網上盛傳的「轟8」之類的隱形戰略轟炸機並沒有太多證據
Ⅲ 現在有幾個國家有隱形戰機核彈,航母!
有隱型戰機的國家目前只有中美俄,其中只有美國的隱型戰機已經裝備部隊,中俄的還在試飛
有核彈的國家,目前世界上承認的合法的有核國家就是五大常中美俄英法,其他的有核國家有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朝鮮,但這些國家沒有得到公開承認,其實這個承不承認無所謂,反正人家是已經有了,只不過沒有公開承認的話,他的核燃料及核原料是不可以公開買賣的,只能走私。
有航母的國家就多的去了,中俄美英法,西班牙,義大利,印度,巴西,泰國,另外還有一個日本的「大隅」級兩棲登陸指揮艦,這個其實是准航母,但人家就是不承認是航母,但是西班牙,義大利,巴西,泰國包括印度的航母都是些輕型航母,實際戰斗能力有限,中國也只是剛剛有航母,現在也沒有多少實際戰斗能力,英國由於國力下降,他的航母艦群在縮水,實際戰斗能力也在下降,目前有航母但真正有戰斗能力國家,只有美俄法。需要說明一點的是,由於中國實力的快速提升,航母戰艦的起點較高,使得中國超越其他國家排在美俄法之後只是時間的問題。
Ⅳ 隱形戰斗機的主要型號
隱形戰斗機F-117A隱形戰斗機是洛克希德公司於80年代為美空軍秘密研製的第一代隱形戰斗機。也是世界航空史上的第一架隱形戰斗機。
由於奇特的外形設計,在研製和試飛時曾在相當長時間內,被當作「空中飛碟」和「不明飛行物」。
1990年美軍入侵巴拿馬,該機首次用於實戰,但命中率很差。
1991年海灣戰爭中,36架曾出擊達1270次的F-117A隱形戰斗轟炸機都沒有被擊中,並且都能准確地進行超低空投彈,轟炸了設防嚴密的伊軍戰略目標80個。在作戰中不易被發現和攻擊。
該飛機由兩台發動機推進,每台推力4900斤,機長13.7米,翼展11.8米,升限1.5萬米,最大起飛重量15噸,航程1287公里。
在北約對南聯盟空襲作戰中,1架F-117A隱形戰斗機於當地時間3月27日晚上9時(北京時間3月28日凌晨4時)在貝爾格萊德以西60公里的沙巴茨與魯馬之間的地區被南聯盟軍隊發射的SA-3擊落,隨後墜毀在貝爾格萊德以西40公里的布賈諾伏契村附近。從此打破了不敗的神話。 B-2
B—2隱形戰略轟炸機是冷戰時期的產物,由美國諾思羅普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1981年開始製造原型機,1989年原型機試飛。是美國第二代隱形轟炸機綽號「幽靈」外形像一個飛鏢。是世界上目前最貴的飛機。
F-22
F-22隱形戰斗機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聯合研製的21世紀隱形戰斗機。它的特殊設計同時兼顧了機動性和隱身性能,機載設備信息處理能力強大,並具有獨一無二的超音速巡航能力.。1985年9月美國空軍就新世紀戰斗機計劃展開招標,洛克希德/波音/通用動力聯合小組的YF-22方案和諾斯羅普/麥道的YF-23方案得標。1990年9月,YF-22開始試飛。1991年4月23日,美國空軍宣布YF-22戰勝YF-23,成為新世紀戰斗機的藍本。1997年2月,F-22第一架原型機首飛。
F-35
F-35隱形戰斗機是美國最新研製的單座單發戰斗機,由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生產,1999年首飛,如果能夠被美國軍方選中,該機將經過約10年的研製和發展計劃,以便成為美國空軍、海軍陸戰隊、海軍和英國皇家海軍各自所需的戰斗機。該機長13.72米,翼展11米,空重10000—11000公斤,載油量6800—7200公斤,最大載彈量6000—77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2500—23000公斤,作戰半徑1100公里,動力裝置是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F119—PW—100 渦噴發動機。該機有空軍型、海軍型、陸戰隊型,其中F-35B戰斗機是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垂直起降戰斗機。 殲-20
中國新一代隱形戰斗機 殲-20試飛成功
據央視報道,2011年,成都的網友1月11日目擊並拍攝到了據稱是中國殲-20隱形戰斗機的一組照片,照片配發的說明顯示,殲-20隱形戰斗機於11日中午12時50分左右,進行首次空中飛行測試,13時05分降落。
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副主任關友飛昨晚就殲-20戰斗機試飛問題表示,中國發展武器裝備不針對任何國家和特定目標,也不針對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是正常的工作安排 。
殲-31
殲-31是沈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最新一代(歐美舊標准為第四代,新標准以及俄羅斯標准為第五代)雙發中型隱形戰斗機,代號「鶻鷹」,其採用雙發、單座、固定雙斜垂尾、無鴨翼、蚌式進氣道。 援引2012年的相關報道猜測主要用途有三種:一是與中國重型隱形戰斗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擬推出的隱形戰機出口型號;三是發展為替代殲15戰斗機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斗機。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殲-31成功首飛。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五代機原型機的國家。 日本ATD-X隱形戰斗機實際上是F-22的翻版,整個外形幾乎一模一樣,配備兩台具有矢量推力的發動機,雖然看不到武器,但所有武器似乎也是內置的。
20世紀90年代末,日本曾成功地與美國聯合研製了類似美軍F-16的日本F-2
隱形戰斗機噴氣戰斗機。2007年2月,美國最先進的F-22第一次海外部署日本沖繩,就與日本戰斗機F-15進行了第一次聯合演習,給日本方面「親身體驗」留下了絕佳機遇。日本擁有了研製隱形戰機的良好技術基礎。
法國在雷恩附近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雷達反射截面室內測試場,可以測試任何戰機的雷達反射截面,以了解其遭到雷達探測後的信號大小。2005年9月到11月之間,日本隱形戰斗機模型就秘密運到法國,進行了一系列隱形效果的測試,包括整個雷達反射截面、機體吸波性能和發動機紅外輻射等。 除了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外,韓國、伊朗等國也都聲稱自己在研製隱形戰斗機,但他們都還在研發階段,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擁有
Ⅳ 世界上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有幾個
目前,只有美、俄兩國有戰略轟炸機。型號如下:
俄羅斯:
1、圖-160(Tu-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
數據:
長:21.0米
高:5.18米
發動機:4具通用電氣公司F118-GE-100渦輪風扇發動機
最大速度:0.95馬赫
航程:11,100公里
Ⅵ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種型號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我知道有B2,女武神,還有嗎
美國:
戰略轟炸機部分:B1,B1B,XB70(女武神,計劃終止,未服役);
戰術中程轟炸機部分:B58;
前蘇聯/俄羅斯:
戰略轟炸機部分:TU160;
戰術中程轟炸機部分:TU22,TU22M;
最高速度記錄:XB70, 3馬赫(21500米)
附帶糾正:B2為亞音速隱形轟炸機
Ⅶ 現在世界各國都有那些轟炸機
俄羅斯:
圖-16「獾」中型轟炸機、圖—20或95「熊」式遠程戰略轟炸機、圖—22「眼罩」中程轟炸機、圖-26「逆火」變後掠翼超音速轟炸機、圖—160「海盜旗」變後掠翼戰略轟炸機
美國:
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B-1B「槍騎兵」轟炸機、B-2隱形轟炸機、XB-70女武神式轟炸機
英國:
「勝利者」中程戰略轟炸機、「火神」中程戰略噴氣轟炸機
法國:
法國「幻影IV」戰略轟炸機
中國:
「轟5」輕型轟炸機、「轟6」重型轟炸機
這里介紹的很詳細,http://bbs.yx.js.cn/viewthread.php?tid=15983
Ⅷ 英國有多少架戰斗機俄羅斯有多少架戰斗機
英國
截至2001年,空軍兵力5.4萬人,占武裝力量總兵力25.5%。 有5個攻擊機/轟炸機中隊、5個攻擊機中隊、5個戰斗機中隊、4個偵察機中隊,3個海上巡邏機中隊、2個預警機中隊、l個電子情報搜集中隊、3個運輸機/加油機中隊、1個校射機中隊、9個戰術直升機中隊、6個改裝訓練分隊。裝備各型飛機近850架,其中作戰飛機427架,主要為「旋風」、「美洲虎」、「鷂」、「隼」等機型,機載武器為「阿斯拉姆」、「天空閃光」、AIM—9L/M型空空導彈,AGM—6562、AGM—84D 1型空艦導彈、「阿斯拉姆」反輻射導彈。 地面防空部隊裝備「輕劍」式地空導彈。
俄羅斯空軍
俄羅斯空軍不僅有從蘇聯繼承的飛機。還有後來製造的與從別國購買的。俄羅斯空軍共有18.24萬人。下屬32個師78個團。裝備各型飛機7500架。殲擊機3200架。殲擊轟炸機1560架。 大型運輸機285架。中型運輸機2521架。
殲擊機:
蘇27 350架 蘇27SK 37架 蘇27SM 26架 蘇27UB 40架 蘇30 19架 蘇30MK 12架 蘇33(艦載機) 16架 蘇35 9架 米格29 752~800架 米格29K 1架 米格35 3架 米格23 1530~1700架
殲擊轟炸機: 蘇24 450架(海軍航空兵有127架) 蘇34 4架 米格27 859架 攻擊機: 蘇25 570架 蘇20 816架 雅克38(艦載機)16架
轟炸機(常規): 圖16 126架 圖16K 45架 圖95 21架 圖22眼罩 32架 轟炸機(戰略): 圖160 16架+ 圖95MS 63架 圖22M 21架 圖22M2 50架 圖22M3 49架
運輸機(大型): 安22 31架 安124 36架 伊爾76 256架 運輸機(中型): 安12 2316架 安22 1636架 安26 850架
加油機: 伊爾78 21架
直升機: 米6 450架 米26 57架 米17 5621架 米8 1725架 米24 890架 米28 124架 米17V 526架 卡28 325架 卡31 15架 卡32 517架 卡25 342架 卡21 78架 卡50 73架 卡52 55架
預警機: A50 19架 安74 5架 圖126 15架
截擊機: 米格25P 89架 米格31 129架
反潛機: 圖142 36架 圖16MK 25架 伊爾38 43架
偵察機: 米格25R 24架 米亞M17 若干
Ⅸ 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有隱形轟炸機 我只知道中國的轟8和美國的B2 B2A等等 還有沒有別的國家有
只有美國的b2「幽靈」。b2a估計就是叫法不同的緣故。
美國的b1b和俄羅斯的圖160都具有一定的隱身設計,但還算不上隱身轟炸機。
至於轟8,完全不存在的事。轟8完全就是加拿大那個平可夫替西方國家yy出來的,不然的話美國空軍還怎麼開口向國會要錢發展戰略轟炸機?
Ⅹ 隱形轟炸機的F-117
第一種真正的 「隱身」戰斗機是美國的F─117戰術轟炸機。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從70年代中期開始執行秘密研製 「隱身」戰斗機的 「臭鼬工程」計劃。1977年原型機試飛成功,1981年定型投產。F─117外型奇特,翼身融為一體,整個機身表面幾乎全部由多個小平面拼接而成,可將雷達波以各種角度散射,不能形成有效的回波。機身採用了大量統計表合材料。並塗有隱身塗料。這就使得F─117基本上不會被雷達和約外線探測裝置所發現。F─117原本是作為戰斗轟炸機而設計的,但由於它優異的 「隱身」功能,敵機幾乎不可能發現它並與它進行空戰,加上它飛行靈活性不夠,所以它實際是被用來執行夜間轟炸任務的戰術轟炸機。在美國入侵巴拿馬和海灣戰爭轟炸伊拉克的空襲中,美國多次成功地使用F─117執行轟炸任務,而一次也沒有被對方探測到。
美國戰略空軍和諾斯羅普公司研製成功另一種 「隱身」戰略轟炸機B─2是一種純粹 飛翼」式飛機,它的機身、機翼、發動機融為一體,既無水平尾翼,也無垂直尾翼,據稱它的航程達12 000公里,載彈量達34噸,造價高達5.7億美元,堪稱世界之最。 尺寸數據:機長20.08米,機高3.78米,翼展13.20米,機翼面積84.8平方米,展弦比2.05。
重量及載荷:空重13381千克,內部武器載荷2268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3814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1040千米/小時,最大正常使用速度MO.9,作戰半徑(無空中加油,帶2268千克武器)1056千米,限制過載+6g。
機組人員:1人。
單價:4500萬美元。
庫存:現役54架,無預備役機。 本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美國軍用飛機(尤其是戰斗機)發展的高峰。目前美國空、海軍現役的主力戰斗機,差不多都是那時候研製的,例如F—14、 F—15和F—16戰斗機均為70年代初問世,只有F/A—18稍晚一點。美國人發展軍用飛機,往往始一種新型號出現後,馬上就開始考慮它的後繼機,有時甚至還要提前。隱形戰斗機的研製就是從那時候開始萌芽的。後來,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提出了一個稱之為「海弗蘭」的隱形戰斗機研究計劃,要求有5家主要合同商參加。起初,洛克希德飛機公司並未被列於這5家之列。原因是說該公司缺少現代戰斗機的設計經驗。實際上,洛克希德是一個老牌的飛機公司,創始於 1916年,先後研製出P—38、F—80、F—104、C—130和SR—71等一系列優秀軍用飛機,有些甚至是世界名機。近年來,雖然沒有再搞戰斗機的研製,但一直在獨立地進行隱形技術的研究。由於洛克希德具有實力,而且在隱形飛機的研究上先行了一步,因此經過努力,終於被擠進了「海費蘭」計劃,並最後在原型機的競爭中獲勝。「海弗蘭」計劃始於70年代中期,先搞了兩架小型原型機進行可行性試驗。這兩架小型原型機也叫「海弗蘭」,裝兩台發動機,採用奇特的多面體外形。這種外形設計的依據,主要來源於一個計算飛機雷達反射截面積(RCS)的數學模型。因為計算雷達反射截
面積,平面外形比曲面外形要容易些。沒想到這一數學模型真的得到了應用。
「海弗蘭」原型機的放大型就是F—117A,1978年由洛克希德「臭鼬工廠」開始研製。研製工作進展順利,1981年6月首飛成功。1983年10 月進入托諾帕試飛基地的第4450戰術大隊服役(現為第37戰術戰斗機聯隊)。美國空軍共訂購59架,現已全部交付,並無後續采購計劃。59架中有4架分別於1982年、1986年和1987年及1997年墜毀。59架F—l17A飛機總耗資將達66億美元,計劃價格為1.112億美元。
動力裝置 兩台通用電氣公司的F404-GE-F1D2無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48千牛。
主要機載設備得克薩斯儀表公司的可收放的下視紅外感測器和激光指示器以及雙視場的前視紅外感測器,IBM公司的AP-102任務計算機、GEC-馬可尼公司的飛行控制計算機/導航介面和自動駕駛計算機系統,霍尼韋爾公司的SPN-GEANS慣性導航系統(自1991年已被H-423/E環形激光陀螺儀取代)和雷達高度表,擴展的數據傳輸系統和高度/方向參考系統,以及GPS和數字式活動地圖等。
武器所有的武器都掛在內置的武器艙內,可以攜帶美國空軍戰術戰斗機的全部武器,基本配置是,2枚908千克重的炸強;BLU-109B低空激光制導炸強或 GBU-10/GBU-27激光制導炸強,還可裝AGM-65「幼畜」空地導彈和AGM-88反輻射導彈,也可以攜帶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 在F-117的設計中,其外形的設計已不能僅從常規氣動力(如升力和阻力)角度來考慮,而必須把外形與隱形聯系起來,盡可能做到二者統一。前據介紹F —117A飛機的RCS值只有0.001、0.01平方米(沿方位BCS值),比一個飛行員頭盔的RCS值還要小。如此小的RCS值,部分是由於F— 117A採用了各種吸波(或透波)材料和表面塗料,但更主要的是由於它採用了獨特的多面體外形。
比如,一般來說地面雷達和機載雷達的探測角大都處於飛機軸平面的正負30度范圍之內,所以設計師們把F—117A大部分表面的傾角都設計成大於30 度,這樣就可以將雷達波偏轉出去,而避開輻射源。設計師還把F—117A機身表面和轉折處設計成使反射波集中於水平面內的兒個窄波束,而不是象常規飛機那樣全向散射。這樣就能使兩波束之間的「微弱信號」與背景躁聲難以區別。這種波束很窄,以致於雷達不能夠得到足夠連續的回波信號,而難以確定是飛機目標,還是瞬變雜訊。在對待一些小部件的設計上,設計師也作了周密考慮。如座艙蓋接縫、起落架艙門和發動機維修艙門,以及機頭處的激光照射器邊緣都設計成了鋸齒狀嵌板,並讓這些鋸齒邊緣與上述某窄波束方向垂直,這樣其反射汲就不會形成另外的波束,而與該窄被束方向一致。
為了防止雷達波進入進氣口,設計人員除對發動機進行了專門處理外,重點對進氣口進行了特殊設計。進氣口用相距1.5厘米的吸波復合材料格柵屏蔽起來,以防止雷達波直接照射到具有強反射特性的發動機風扇葉片上。F—l17A的進氣口高約0.6米,完1.5米左右。這么大尺寸的進氣口,一可以繪發動機提供進氣,二可以提供冷卻空氣。冷卻空氣從進氣口旁路通過,在尾噴口處與發動機的排氣混合,然後排出去。這樣做,可大大降低發功機的排氣溫度,減少紅外特徵。此外,F—117A還採用了V形尾翼(全動式)、埋入式武器艙、可伸縮的天線等。總之,這一切都是為了減小飛機的RCS值,達到隱形的目的。 F—117A是一種高亞音速的戰術飛機,裝兩台F404—GE—FID2渦扇發動機。幾何尺寸與F—15戰斗機相當。概括起來,F-117A有兩個特點:一是外形奇特,二是機載武器和設備通用性強。F—117A的外形與眾不同,整架飛機幾乎全由直線構成。連機翼和V型尾翼也都採用了沒有曲線的菱形翼型,這在戰斗機的設計中是前所未有的。對於F—117A的進氣口為「網狀格柵隱蔽」式,尾噴口為沿展向的「開縫」式(也有人稱其為「口琴」式噴口)。沒有採用推力矢量控制技術。兩側發動機短艙—止部裝有輔助進氣口。之所以這樣設計,美國空軍官員解釋說:由於氣流通過格柵式逃氣口會產生壓降,因此發動機效率會有所損失,但在大迎角和側滑飛行的情況下,格柵式進氣口可為發動機提供均勻的氣流。輔助進氣口只在起飛和復飛時打開使用。
F—117A可進行空中加油,加油口位於機身背部。全機干凈利索,沒有任何明顯的突出物,除了機頭的4個多功能大氣數據探頭外就連天線也設計成可上下伸縮的。此外,座艙益框架、起落架艙門和炸彈艙的邊緣以及機身後部的平面形狀均做成鋸齒形,這些便構成了F—l17A的獨特外形。F—117A的最大重量為23835千克。內部武器艙長4.7米,寬1.75米,可攜帶2枚900千克的BLU—109激光制導炸彈,也可帶AGM—88A、AGM—6S空對地導彈和GBU—15炸彈等。這些武器其它多數戰術戰斗機均可使用。
F—117A的機載設備也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很多都是其它飛機現成或稍加改進就可以:用的東西。其中包括F—16的4餘度電傳操縱系統,C—130的環境控制系統,F—15的剎車裝置,F—15、F—16和A—10的ACES2彈射座椅,以及與其它飛機通用的通信、導航設備和保障系統箋。就連動力裝置也與海軍的F—18具有較高的通用性;這樣做,既可降低成本、減少風險、加快研製進度,同時也易於維護使用。據美國空軍官員說,F—117的維修勤務與F —15及F—16類似。其維修費用也與其它戰術飛機差不多,只比麥道公司的F—15戰斗機略高。
在飛行訓練方面,F—117A從1983年10月開始裝備部隊以來,已有175名飛行員飛過這種飛機。據說,凡是飛過F—117A飛機的飛行員都認為該機的起飛、著陸和其它飛行性能都不錯。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F—117A並不是什麼都是全新的東西 1980年,美國空軍在內利斯空軍基地組建了第4450戰術大隊,即F—117A隱身戰斗機大隊。並為新飛機徵招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飛行員幾乎全是從戰術戰斗機部隊招來的,條件是必須要在現有戰斗機上飛行過IO00小時的飛行時間。在最初幾年的飛行訓練中,F-117A的飛行員每月飛行訓練不到10小時。F—117A是專門用於夜間攻擊的飛機。因此飛行員給它的綽號是「夜鷹」。
在1988年11月之前,飛行訓練主要是在夜間進行,他們在太陽落山後30分鍾才能打開機庫門。門在打開前,所有的燈都關掉,地面工作僅靠閃光燈照明。為此飛行員們需把生物鍾後撥5—8小時。如果在夏季,則晚上9點以後才能啟動飛機,在第2天清晨3點半結束訓練,早晨5點左右才能休息。處於戰備狀態的飛行員約65%的飛行要在夜間出動,每月還要進行2—3次空中加油訓練。顯然長期夜間訓練,疲勞成了主要問題。一位飛行員說:「你可以想像把你的生物鍾從5點移到8點的困難,並且是一星期移動2次」。1986年7月11日發生在貝克斯菲爾德機場附近機毀人亡的事故以及次年的一次事故,都可能是因飛行員疲勞引起的。在第一次事故中,羅斯馬爾赫少校的飛機撞到山腰上。第二次事故是邁克爾斯圖爾德少校駕機,於1987年10月14日夜間撞在沙漠地上。當時沒有遇險信號,並且事故調查沒有發現機械方面的原因。2人都被認為是極好的飛行員。1989年10月,第4450戰術大隊改名為第37戰術戰斗機聯隊。 F—I17A的最大起飛重量約為23800千克,武器載荷約為2270千克,內部武器艙可攜帶2故908千克級BLU—109型激光制導炸彈或戰術戰斗機使用的各種武器。炸彈由安裝在機頭座艙前下部的可控激光照射器提供指示。彈艙長5.18米,寬1.83米。據稱,該機「具有自衛能力」。機頭裝有4個多功能大氣數據感測器,主起落架後部各裝一可拆卸式遠程通信天線,機身兩側空軍標記後面有一個可拆卸的小六面體,這可能是演習中用的飛機跟蹤雷達反射器,機上還使用了幾種現有系統或其它飛機用的稍加改動的系統。並裝備精確導航和攻擊系統。飛機表面有幾個齊平安裝的天線,它們可用於威脅告警、通信和衛星導航等。另外在機背右側裝有伸縮式通信天線。在理論上,F—ll7A允許在設防空間的任何高度飛行,不必進行地形跟隨低空飛行來躲避敵方雷達的探測。不像常規戰斗機那樣在實施對地攻擊時採取以躲避敵方地面火力為主,以主動攻擊為輔的戰術。因而它比常規戰斗機更適合於攻擊地面目標。
較高的高度能使飛行員了解全面情況,提高目視探測能力;並可不藉助陪伴飛機的幫助,用激光探測器自己照射目標。常規戰斗機雖然也有這種照射能力,但無隱身特性,必須以低空進入來躲避雷達,地形地物變化極快時,該功能施展相當困難。較高高度飛行還可提高投放精度,改善垂直投放武器的穿透能力。F— 117A一般在7600米高度接近目標。實施攻擊時,為保證精度,至少下降到1000多米的高度(一般高度在600—900米),飛越山區時高度較低。武器投放一般是在水平飛行時進行,而不需採用常規飛機那種低空地形跟蹤飛行轉為躍升脫離的投彈方式。據報道,F—117A在演習中對紅外目標的攻擊精度為1 米左右。
1989年12月20日,為了支援美國陸軍別動隊在巴拿馬里奧阿托的空降作戰,美國空軍首次出動F—117A隱身戰斗機參戰。美國空軍第37戰術戰斗機聯隊的6架F—l17A從內華達州的托諾帕空軍基地起飛前往巴拿馬,飛行18小時,途中加油4—5次。其中2架F—l17A轟炸了里奧阿托軍營,各投下1枚908千克重的激光制導炸彈。另外4架F—117A,有2架留作備用,另外3架當得知他們的目標不值得轟炸時,中途返回基地。美軍方認為,F—117A的這次行動是成功的,在軍事上,該機的轟炸在巴拿馬國防軍中造成了混亂,削弱了對方的戰鬥力,為美軍突擊隊的空降少了障礙。另外對飛機而言,經歷了一次實戰考驗。美國空軍認為,這次行動證明F—I17A使用激光制導裝置可精確地轟炸目標。同時也驗證了隱身戰斗機具備對付低強度沖突的能力,既能執行常規任務,又能執行戰略任務。 1989年12月20日,美國入侵巴拿馬。為了支援美國防軍別動隊在巴拿馬里奧阿托的空降作戰,空軍首次出動了F—l17A隱形戰斗機參戰。20日消展,英國第37戰術戰斗機聯隊的6架F—117A,從內華達州的托諾帕基地起飛前往巴拿馬。中途飛行18個小時,經過4、5次空中加油,才飛到目的地。當飛機飛過里奧阿托上空時,其中2架F—l17A轟炸了里奧阿托軍營,各投下l枚900千克的激光制導炸彈。這兩顆炸彈並沒有直接扔在兵營內,而是投在兵營附近的一片開闊地上。這樣做據說是旨在使效忠於諾列加將軍的軍隊「驚慌失措,以削弱其戰鬥力」,而不是為了消滅他們。另外4架F—I17A,有2架留作備用,2架中途返回基地。美國軍方認為,F—117A的這次行動是成功的,在軍事上,該機的轟炸確實在巴拿馬國防軍中造成了混亂削弱了對方的戰鬥力,為美軍突擊隊的空降減少了障礙。另外對飛機而言,經歷了一次實戰考驗。美國空軍也認為,這次行動證明F—l17A使用裝在尾翼上的激光制導裝置可精確地轟炸目標。此外,他們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利用F—117A的這一次作戰來證實美國在隱形飛機研製上投入大量資金是值得的。而經過了海灣戰爭之後,F-117所起的不可磨滅的特殊作用已使它名揚四海。
1989年12月20日,美國在武裝入侵巴拿馬時首次動用了6架F-117A隱身戰斗機。當時預定攻擊兩個目標,用兩架飛機突擊1個目標,兩架作為預備隊。它是多國部隊唯一突入巴格達市區進行攻擊的機群。巴格達被擊毀的目標中,95%是被F-117A飛機用激光制導炸彈擊毀的。
1999年3月27日,美軍一架F-117隱形戰斗機被南聯盟擊落,令全球軍事觀察員大跌眼睛。此次戰斗在中國互聯網上更傳得神乎其神,說是什麼中國神秘雷達協助南聯盟擊落了這架F117。但事實上,南聯盟軍人是依靠得當的戰術、有利的戰場環境和美軍的大意才取得這次勝利的。 公元2008年,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美軍現役的最後四架F-117A隱形戰機悄悄飛抵位於內華達州的「沙漠飛機養老院」,並且被封存在一座特殊的水泥機庫內。從此這種世界上第一種隱身戰機退出了美軍現役飛機行列,它留下的空間將由F-22來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