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和上海有什麼關系

英國和上海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2-05-11 09:04:48

⑴ 上海的吉尼斯總部跟英國的吉尼斯是什麼關系啊

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與英國吉尼斯沒有關系,一個是申請中國之最的機構,一個是世界紀錄機構。但是兩者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申報紀錄的機構。

⑵ 上海有英國人嗎

上海是
國際大都市
,當然有不少英國人進出,上海還有英國駐滬總領事館。

⑶ 英國為什麼要佔領香港為不佔領上海

1840年的時候,不知道上海是哪國的租界。又被誰佔領了????
真是無知者無畏。
當時英國之所以要清政府割讓香港,是因為香港靠近廣州,而廣州長期作為中國唯一的通商口岸,英國在此與中國進行貿易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有良好的碼頭和倉儲設施以及人際關系。且香港是個島,容易防守,且方便英國從海上對其進行支援。
上海當時還只是一個小縣城(松江府上海縣,相對於廣州長期以來一直是廣東省的省城),且並不直接靠海,英國艦隊必須從吳淞口進入黃浦江,其出海口容易被陸地上的炮火控制。而且英國人對當地的地理人文等環境遠不如對廣州熟悉。
綜上所述,自然是選擇香港比較穩妥。
但通過五口通商,英國人發現上海是聯系中國內陸與大海的天然樞紐。遠洋海船可到此卸貨,然後通過內河船隊可將貨物沿江而上可直達武漢,沿江各省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其發展潛力遠遠超過通航距離相對很短,且基本局限在嶺南地區的廣州。所以後來英國人通過各種手段不斷擴大在上海的租界面積。使之成為其在遠東主要的貿易樞紐,而香港則變成了西方船隊從南海前往上海中途的加煤站,以及補給基地。
回樓下,割讓領土必須是通過戰爭,英國通過兩次鴉片戰爭得到了香港和九龍,但此後中國再沒有單獨和英國進行過戰爭(八國聯軍,因為各國分贓不均,所以均未提出割讓土地的要求),請問英國如何再從中國直接割讓土地。並且如前面我所說香港是一個海島,對於海軍立國的英國來說,對其進行保護和補給要比在陸地上的上海要容易的多,比如太平天國就曾經進攻上海,但被各國聯軍和淮軍擊退,但如果是香港,哪太平天國連進攻的機會都沒有。

⑷ 英國人為什麼可以寄居在上海

英國人為什麼可以繼續在上海,他可能就是在這里工作呀,在這里工作是很正常的,這個就是可能在這里成家了,這也是可在這邊呆滿183天,就可以在這里定居英國人為什麼可以繼續在上海,他可能就是在這里工作這也暫時可以在這里互相望採納,謝謝!

⑸ 為什麼二戰英國人不把香港歸還給中國而把大上海歸還給中國。那個年代上海是東方的巴黎,香港t普普通通

首先,上海從未屬於過英國,而是英國在上海設立了租界區,而且當時在上海設立租界的國家很多。香港則是由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中英《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再加上後來英國又租借了新界99年,成為了現在的香港。就是說,香港大部分主權其實被英國奪去了,而上海的主權一直是歸屬於中國的。

其次,英國在香港有駐軍,有總督,而在上海只有使館和租界及少數警力。所以英國視香港為大英帝國海外殖民地的一部分,上海僅為通商口岸而已。歸還當然選擇後者而不是前者。
再次,英國之所以歸還,因為中美英法同為反法西斯盟軍,而且上海自從1937年就被日本占據,43年汪精衛的偽政權就宣布收回租界了,那麼1945年歸還中華民國也就順理成章。日本雖然占據香港3年,但英國依然認為那裡是自己的領土,且英國戰後試圖恢復戰前的勢力范圍,那麼香港必然不會被歸還。

⑹ 英國開埠上海的主要背景是什麼

1843年11月17日,根據《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規定,上海正式開埠從此中外貿易中心逐漸從廣州移到上海。外國商品和外資紛紛通進長江門戶,開設行棧,設立碼頭,劃定租界,開辦銀行等等。從此,上海進入歷史發展的轉折點,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開始朝著遠東第一大都市前進。
考試作弊不是好孩子哦。。。。

⑺ 上海曾經有塊地方叫租界,為什麼日本曾經不敢打那塊地方,又打了

從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92年)設縣以來,上海一直隸屬於松江府,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城。1843年開埠之後,短短數十年內,上海一躍成為中國乃至遠東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都市,租界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中國管轄的上海縣(華界),與由外方自治的租界,共同構成了大家熟知的那個上海。上海租界面積之大,自治機構之完善,都是全國范圍內首屈一指的,這里儼然是一個「國中之國」。

抗戰爆發後,中日兩軍在上海華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會戰,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而租界內歌舞昇平、紙醉金迷,彷彿與華界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租界當局在抗戰前期一直與日本侵略軍保持著互不幹涉的默契,直到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日本與英美成為敵國,中立政策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上海租界又將迎來什麼樣的變化?
看上海歷史經常能夠看到租界一次次的出現,最早的租界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戰敗之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作為《南京條約》補充條約的《虎門條約》,接受了英國的通商條件,其中規定上海作為兩國的通商口岸之一。
這就意味著上海道台要允許英國人在上海擁有商用的土地,而大清律例規定嚴禁土地買賣,所以就只能通過租借土地這種方式來給英國人提供通商的場所,租界由此得名。

1845年,英國駐上海的領事與上海道台簽訂了《上海土地章程》,把大約830畝土地劃給英國人作為居住地,久而久之這塊土地就形成了英租界。英國人可以在租界里建立自己的居民區,在這里辦廠,而且在租借這塊地時英國人還給出了一筆可觀的補償款。
租界並不屬於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也不設立總督,而設置了一個「道路碼頭委員會」對租界實行自我管理。後來英國租界逐漸擴大,美國和法國也相應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租界,租界之中只能居住外國人,中國人不能夠隨便出入,所以又被稱為華洋分處。

一開始租界和華界之間的關系相安無事,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導致雙方的矛盾激化。1853年太平天國攻佔了南京,上海局勢變得危險了起來,英國駐上海領事找來一些租界里的英國人成立了義勇隊,還請來了英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保衛英租界的安全。沒想到太平軍還沒來,當地的黑社會團體小刀會就發動了暴亂,很多的難民因此湧入了租界。
清軍在剿滅小刀會的過程中提出要借道通過英租界,遭到了英國人的拒絕,雙方因此發生了交火。這場戰斗沒有造成很大的傷亡,但是卻給英國領事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陰影,畢竟英國在租界中駐軍本身就是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要是被清朝人抓住不放事情很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英國人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辦法,修訂英美的租地章程,把兩國的租借地合並,成立市政委員會作為行政機構,將英美租界合並為了公共租界 ,這樣一來上海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格局叫做「一市三治」。一個城市分別由中國人,法國人和英美兩國人管轄。
租界在成型之後不斷的進行擴建,後來德國,奧匈帝國,丹麥等國也相繼在上海成立了租界,接受公共租界的統一管理,到最後,上海的租界只有兩部分:法租界和公共租界。

租界成立之後租界內的經濟很快得到了飛速發展,所以租界內處處有商機,工廠,銀行,酒店紛紛拔地而起,也間接帶動了上海的發展。一些自由主義者和革命黨也將租界作為了自己的活動場所。
因為租界的特殊性,所以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中日雙方都沒有把戰火燒到租界,兩邊都希望證明自己是文明的一方,對租界加以保護,希望得到西方社會的支持。上海陷落後,日本只是佔領了上海的華界部分,直到1941年日本向西方國家宣戰才正式佔領了租界。
1943年開羅會議上,英美向國民政府承諾在抗戰勝利之後歸還租界給中國,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所有的租界都回到了中國的主權范圍內,上海的租界歷史正式告終。

⑻ 英國、法國和美國是如何在上海劃定租界的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南京條約》第二條里僅規定允許英國商人同眷屬在五處通商口岸寄居。1843年7月廣州重新開放,外商寄居在十三行街的「夷館」中。「夷館」或稱商館,屬中國行商產業,僅由外商出資租用。在其他新開放的商埠,外商最初都是散居在縣城內外的民房或寺院內,沒有一定的居住范圍。不久因受到當地人民的反對,不準進城居住,他們才移出城外,通過私人訂立租賃契約並經地方官府認可的形式,租居、寄居或租地蓋屋。後英國領事巴富爾借口不平等條約的規定向上海道宮慕久欺騙訛詐,要求一塊專供英商佔有的居留地,1845年11月29日,由上海道公布的《上海租地章程》明文劃定洋涇浜(今延安東路)以北,李家莊(今北京路)以南之地准租與英國人為建築房屋及居住之用。次年9月,又議定以邊路(今河南路)為西界;這塊面積約八百三十畝的地段後來就稱做「英租界」。1848年10月間,英國領事阿禮國又借口所謂「青浦事件」;和上海道麟桂議定把地界向西伸到泥城浜(今西藏路),向北開拓到蘇州河邊,整個租界面積達兩千八百二十畝。此後,法國於1849年,美國於1863年(同治二年)在上海正式劃定了租界。1863年9月21日(八月初九)英美租界又合並為「公共租界」,即由英美領事為首的幾國共同管理的區域。

⑼ 英國人為什麼要選中國的上海做殖民地

碼頭多

是長江的入海口,主要是交通便利,而且金融發達

⑽ 上海曾經是那幾個國家的殖民地

上海沒有當過任何國家的殖民地,只是在清末時期,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成了很多國家的租界。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蘇松太兵備道宮慕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稱《上海租地章程》),設立上海英租界。此後,美租界、法租界相繼辟設。租界去的建築富有歐洲特色。比較知名的建築有:

1、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舊址,公共租界北浙江路(今閘北浙江北路191號)。

2、上海法租界會審公廨舊址,法租界薛華立路(今建國中路20號)。

3、上海孫中山故居,法租界莫利愛路29號(今香山路7號)

4、中共一大舊址,法租界望至路106號(現興業路76號)。

5、1924年毛澤東寓所舊址,公共租界慕爾鳴路甲秀里(今威海路583弄)。

6、中共中央特科機關舊址,公共租界麥特赫司脫路張家花園(今泰興路鄭家巷91號)。

7、上海魯迅故居,公共租界日本區施高塔路(現山陰路132弄)大陸新村9號

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國租界史上是開辟最早,存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經濟最繁榮、法律最完善、管理機構最龐大,發展最為充分的一個租界,當時的上海僅次於紐約,倫敦,是世界第三大城市。今北黃浦、靜安以及虹口、楊浦兩區南部沿江地帶是上海公共租界(英美租界)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分別對應公共租界中區、西區、北區與東區。上海法租界,是上海的兩個租界之一(另一個是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於上海市的盧灣區(已並入黃浦)和徐匯區兩區內,東部狹長地帶則伸入今黃浦區。

1854年7月,英法美3國成立聯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從聯合租界中獨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並為公共租界。 在租界中,外國人投資公用事業,興學辦報。租界當局負責市政建設,頒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規。租界也成了中國人了解和學習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個窗口。

(10)英國和上海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1937年8月13日開始的淞滬會戰中,日軍將公共租界北區和東區作為進攻中國軍隊的基地,並以海軍陸戰隊代替租界巡捕,公共租界在事實上被分割成兩部分,蘇州河以北地區成為日軍控制的勢力范圍。人稱「上海日租界」。

北區和東區的日佔區遭到中國多個軍團的猛烈進攻,70%地區在戰爭中受到嚴重破壞。公共租界的主體部分中區、西區及西部越界築路區域分別由英國、美國和義大利軍隊防守,繼續在戰爭中保持中立達四年之久。1940年,由於歐洲戰事爆發,駐滬英軍撤退。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駐公共租界的中區、西區和法租界,英國和美國控制上海公共租界、法國控製法租界的時代宣告結束。

1943年,日本人支持的汪精衛政權經過對日交涉,收回所有租界。1943年2月23日,法國維希政府宣布,同意放棄在華租界。7月30日,汪精衛政權收回上海法租界,改稱第八區。8月1日,汪精衛政權收回上海公共租界。

閱讀全文

與英國和上海有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哪個城市舉辦 瀏覽:816
義大利買哪些車便宜 瀏覽:206
英國正規軍有多少人 瀏覽:480
哪裡有越南榴槤苗買 瀏覽:524
中國進口豬產品有哪些 瀏覽:794
印尼出國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212
印尼巴士飛機怎麼起飛 瀏覽:467
印尼白刺參是什麼 瀏覽:914
英國留學可以辦什麼銀行卡 瀏覽:253
義大利文圖拉最後怎麼樣了 瀏覽:672
中國去伊朗開車怎麼去 瀏覽:761
印度賣的煙酒怎麼清洗 瀏覽:549
民國時期英國為什麼要佔領越南 瀏覽:260
越南i5筆記本4500多少錢 瀏覽:199
伊朗進口天然氣有多少 瀏覽:108
印尼金田黃為什麼不香了 瀏覽:33
越南疫情今天新增多少 瀏覽:304
印尼為什麼要戴頭巾 瀏覽:534
越南小商品城越南咖啡多少錢一袋 瀏覽:375
南宮市中國棉花之鄉是哪裡命名的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