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為什麼喜歡讀歷史

英國人為什麼喜歡讀歷史

發布時間:2022-05-11 09:27:34

㈠ 為什麼英國人喜歡保持傳統的習慣和規則

英國人高度重視自己的傳統,這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性,從他們古鑿的發音中就可以感受的。一次,我搭乘英國航班,英國空中uncle(幾乎沒見到空中小姐)個個肅穆的表情,很難見到笑容。其中一位先生問我喝什麼,我說「Tomato(這個詞我當時說的是美式發音) juice,please」,可他卻一再問我,我又重復了兩遍,於是他不耐煩地回應我說「Tomato(此刻他發了標準的英式發音)」校正我後再問我,我重復了他的發音後,終於得到我的番茄汁。似乎他們骨子裡就認為美式發音有不準確的嫌疑,他們受不了美國英語的口音,但是卻又不好直說。

英國人給我的印象是較為懷舊的那種,英語叫「Nostalgic」,這種傳統就是不斷地延續和傳承,保護傳統可以說是不代價的(這點美國最不像他們了)。比如說倫敦街頭那些近百年的紅色老電話亭、紅色郵箱,人們手上永遠拿著的大雨傘、粗呢大衣、惠靈頓皮靴、溫布登網球,都是英國人情感中不可動搖的東西,他們的城市,特別是倫敦,簡直就是一個建築博物館,從羅馬時代開始,直到二十一世紀的,應有盡有,第二次大戰中給德國炸毀的建築,戰後整新如舊,為的就是這個Nostalgia。

這種懷舊,也表現在行為中和語言中。議員們戴古老的大禮帽,法官戴假發套,皇家儀仗隊的士兵的那頂黑色羔皮高帽,好像三百年沒有換過一樣。人們之間彬彬有禮,敬語用得比美國人多十倍不止,從來不在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職位和頭銜,在公眾場合絕不喧鬧。有專門的詞描述這種在公眾場合製造喧鬧的情況,hoo-hah、hullabaloo,或者稱那些鬧事的人為Palaver,Kerfufle,都是含有藐視意思的。不過他們也崇尚中庸,大凡出現這樣的喧鬧,特別是有人喝醉酒的時候,他們一般保持沉默,僅僅是冷眼看看,或者選擇走開而已。

喝酒是英格蘭的一種風情,下午開始酒吧就有人了,夏天很多人就在PUB里閑懶著,這樣悠閑境界如同早上英國人帶狗散步一樣。類似這樣情景在中國的大城市,尤其是競爭壓力和人才積聚的北京平時很少見到,一般只有到了周末才會出現,大家也只是放鬆調節,很少有人內心真正能達到慢慢品位和享受的心境。而英國人則是如此從容淡定,也許他們不為老了以後的經濟發愁,因為在英國,退休後國家給的福利待遇非常優厚。就我在劍橋的一對老夫婦家住的半月期間,他們告訴我他們的生活雜費都是政府支付,包括水電費、醫療費、交通費等。用他們的話說,這比年輕時掙錢還多,也更滋潤,所以他們根本不用為老了後的生計而發愁,反到可以更加幸福地享受生活。

英國人對個人隱私非常重視,因為他們都很守法,所以法律之外的空間就是自己的,如果在倫敦看電影,即便人多他們也會盡量在座位上和你隔開一個,你身邊的位置總是空著的。英國人不喜歡表露自己的感情,如果你坐飛機,旁邊一個美國人,他在幾個小時裡面可能把祖宗十八代的事情都告訴你,而如果是一個英國人,你聽到的是彬彬有禮的客套,然後最多問問你天氣如何而已,喜怒哀樂不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他們雖然把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視為低等一點的民族,但是比較歐洲大陸的其他民族來說,他們還是會把他們視為「自己人」。他們對法國人愛恨交加,他們喜歡法國的葡萄酒、美食佳餚,還有比他們優秀的氣候,他們蜂擁去法國度假,我看他們骨子裡可能認為法國人不值得住在這么好的地方吧;而德國人太嚴肅刻板,義大利人情緒化,俄羅斯人簡直郁悶透頂,東方人則是危險和好像謎一樣的神秘。他們對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非常喜歡,因為都是他們的後代,並且保持了英國人的氣質和習慣。而美國人則太強勢,一般英國人把美國人也看作自己人,就是覺得他們英語講得太差了。

㈡ 英國文化的形成及其特點

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特徵, 這些文化特徵是在該地區生活的人在祖祖輩輩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獨屬於這個國家的一些性質, 是區別於其他群體的標志之一。文化對於民族的意義很強大。從廣義上可影響國家的政策和發展, 從狹義上關聯到社會群體中的個人特徵, 也將在相同環境下成長的人用文化連接起來。國家文化的形成體現在歷史發展的脈絡當中。英國的文化特徵與其獨屬的地緣特徵與幾千年的歷史發展相聯系, 首先是英國獨特的地理條件, 身處島國與大陸隔絕;其次是英國堪稱影響最廣泛的英雄主義神話傳說---亞瑟王及他的圓桌騎士團;然後英國最先進行了政治革命, 創立了君主立憲制, 而後又進行了工業革命等, 種種因素延展為如今的英國文化, 而已經形成的英國文化也對英國的國家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反哺作用, 英國的文化與國家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
英國歷史
英國文化產生的群體主體為兩個部分, 貴族和平民。英國的貴族最初是從西歐大陸上來的, 他們帶來了騎士精神, 後來騎士階級受到種種因素的干涉逐漸變成了貴族, 騎士精神也變成貴族精神的一部分, 工業革命後, 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崛起, 紳士階級就開始發展壯大。因為英國人普遍具有貴族崇拜的心理, 在英國貴族精神的發展過程中, 普通的英國民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逐漸的, 紳士精神與貴族精神包含的一些精神內涵不再是貴族的專屬, 而是構成了英國人普遍的價值取向, 成就了英國人的民族性格。
一、上流社會
1. 騎士精神---紳士的前身
騎士精神來源於騎士階層, 德國學者海固里希·布倫納的觀點認為, 騎士階級最初起源於8世紀時的法蘭克王國查理·馬特的改革。這次改革推行了采邑制, 君主將土地分封給貴族, 貴族則必須為君王服役, 效忠於君主。而其使得中小封建主都要服兵役, 他們自備馬匹、裝備精良, 構成了新型的騎兵, 奠定了騎士制度的基礎。而之後幾個世紀的技術革新以及戰爭的需要造就了騎士階級, 騎士階級在11世紀到14世紀達到頂峰, 又在17世紀前後在王權的加強、經濟的發展等種種因素的制約下逐漸走向衰亡。從英文"knight"一詞的詞源中可以看出原本是指在征服者威廉領導下的諾曼士兵使用風箏盾作戰的戰術, 後來成為騎士作戰訓練的一種主要方式, 逐漸演變成為騎士的意思。騎士既要有防禦的戰術, 又要有進攻的思維, 可進亦可退, 一往無前。

㈢ 誰能講講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差異

1、從服飾上的差異

英國人非常講究衣著,講究紳士風度,西裝革履,皮鞋鋥亮。美國人則比較隨便,想穿什麼就是什麼,以自己舒適為主,不會去介意別人的評價,別人也不會去評價。

2、性格特點

美國人的性格概括成:熱情、開朗、冒險、創新、奔放活剝、直白的幽默。

相對應英國人的性格特點是:冷漠、含蓄、內斂 、保守、理性嚴謹、紳士的幽默。

3、膚色上的差異

在膚色上,英國人普遍都比美國人白,英國人頭發大多為黃色和金黃,英國人如果沒有過度肥胖,都是長臉尖下巴,小眼睛,白皮膚。

4、飲食上的差異

英國人早餐基本上都是牛肉或者其他葷食,會配咖啡或者牛奶,英國的飲食,也處處散發著英國上流社會應有的高貴氣質,從選材到烹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國人無不將細致發揮到了極致。

美國人早餐隨處可見的是漢堡或者其他肯德基食物配牛奶或者可樂,美國式飲食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

5、表達上的差異

美國人在對話當中也很容易把自己的立場和目標說的很清楚。他想要的東西一想到就會直截了當直接說出來,美國人一旦覺得沒必要再跟你溝通,也都會明確表示。

可是英國人比較含蓄,對自己的想法更保守一些,很不喜歡自己的心裡核心目標被其他人知道,更別說剛認識的陌生人,英國人更喜歡長期慢慢建立關系,也更喜歡莫名其妙地討好別人。

㈣ 英國歷史是怎樣影響英國人的性格的

1. 大部分英國人具有與他人格格不入的孤傲特質。孤傲(exclusiveness)是英國人最明顯的性格特徵,他們不願意和別人多說話,從來不談論自己,感情不外露,更不會喜形於色。其它國家的人很難了解英國人的內心世界。英國人為什麼具有孤傲的性格特徵呢?原因有二,第一,英國是一個島國,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割斷了它和外部世界的聯系,英國人甚至不把自己看作是歐洲人。第二,英國人對本民族的歷史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其中,詹姆斯欽定本聖經(King James Authorized Version of the Bible)和莎士比亞的戲劇對西方及世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英國議會(Parliament)是歐洲最古老的議會,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Instrial Revolution)的國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與眾不同的祖國文明史使得英國人形成了現在的性格特點。

2. 大部分英國人有守舊而又不願接受新生事物的保守思想。英國人的保守(conservativeness)為世人所知,英國人卻認為他們的做事方式是最好的,最合理的。有人說,英國人需要20至40年的時間才能接受美國目前的新生事物,此話雖然有一點誇張,但也不無道理。英國人直到現在也沒有採用世界通用的米制(metric system),仍然使用英里(mile),直到1971年才將貨幣單位改為十進制(decimal system)。英國是世界上為數較少的保持君主制(monarchy)的國家之一,其保守性可見一斑。當美國人發明中央空調(central heating)的時候,英國人以對身體有害為由拒絕接受這種新生事物,繼續使用壁爐(fireplace)和電爐(electric stove)。

3. 大部分英國人具有講究文明用語和禮貌的好習慣。英國人總是為別人著想,他們不會要求別人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如果他們不得不要求別人做什麼事的時候,說得非常客氣,諸如: "I know the trouble I am causing you, but would you mind。。。? " 或 "I don't really like to ask you, but。。。"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麻煩別人,通常說excuse me,如果無意識地干擾了別人,要說sorry。要求別人重復,一般不說what,而是說pardon或sorry。please和thank you是經常掛在嘴邊的用語。在公共場所人們不會大聲喊叫,他們認為那是不文明的行為。

4. 酷愛獨居和個人自由的天性。也許是由於缺乏空間的緣故,英國人喜歡獨居(privacy)和個人自由(indivialism)。在英國,人們恪守著這樣一句名言:My home is my castle。 The wind can come in, but the Kings and Queens and human beings can never come in without my permission。當英國人搬到新家,他會在自己的房屋周圍樹起籬笆(fence),以便和鄰居隔開。

5. 大部分英國人具有感情不外露的冷淡和緘默性格。英國人一般不會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當他們高興時不會喜形於色,當他們悲傷時也不會愁容滿面,這一特點在上層社會中非常明顯。在早晨上班乘坐的地鐵中人們彼此不說話,只是在看自己的報紙,車內鴉雀無聲,偶爾能聽到下車的人因為不小心踩到別人腳時說sorry的聲音。下車後,人們只是走各自的路,彼此不會交談。另外,即使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也不知道對方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員、興趣愛好等情況,因為他們從不談論這些事情。

6. 大部分英國人具有自我嘲笑的幽默。英國人很幽默,不過都是一些自我嘲弄的幽默。他們喜歡嘲笑自己的錯誤、自己的缺點、自己的尷尬境地等。英國人的這種生活態度是多年來形成的,對別人並沒有什麼惡意。

㈤ 熟讀歷史有什麼意義

英國人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和西方人相比,我們中國人更為重視歷史,龐大的「二十四史」就是明證。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同樣受過各種歷史故事的影響,比如「岳母刺字」、「二十四孝」等等。今天的孩子,接觸的文化更加多元性,然而,對中國孩子來說,兒童時期多讀點中國歷史故事,是非常有好處的。

首先,歷史故事能培養人的浩然正氣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故事,從 「孝感動天」到「精忠報國」,從文天祥到史可法,許多歷史人物故事,無不令人讀後盪氣回腸、回味無窮。多讀這樣的故事,能夠從小培養人的浩然正氣,塑造人的優良品格。很多偉大人物,往往就是因為小時候從父母那裡聽到這些故事,從而一生都深受影響。可見,從小讀歷史故事,其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可忽視。
其次,歷史故事能啟迪人的智慧。
歷史是前人智慧和經驗的總結。小時候,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記憶猶新。這些歷史故事中蘊含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對孩子心靈的啟迪,是一般的童話故事不能比擬的。多讀歷史,能夠增加智慧,對大人如是,對兒童也是如此。

第三,歷史故事能陶冶人的情操。
通過讀歷史故事,可以讓人了解歷史上的人和事。知道什麼樣的人是好人,什麼樣的人是壞人,應該選取什麼樣的人生榜樣,樹立怎樣的人生志向,如何修煉人生的品格。讀歷史故事,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常讀古人的事跡,自然就生起仰慕之心,久而久之,人的氣質就會變化。
第四,歷史故事能開拓人的視野,積累知識。
中國歷史浩如煙海,要全面了解,非常不容易。但是,常常讀一些小故事,久而久之,就是一種積累。一天讀一個故事,一年就是三百多個故事。不僅是一筆知識財富,也是和人交談、寫作的絕佳材料。從這點來說,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少年兒童,都應該多讀點歷史故事,以此擴充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知。

㈥ 為什麼英國人喜歡讀書

關於美國人為什麼喜歡讀書,生活在國內的人有不少的猜測,生活在美國的華裔,也時不時會有一些自以為是的理解。為了搞明白這個問題,一次外出時,我在一個星巴屋前面的露天「餐廳」,和一位美國佬談上了。他已經是我就此談及的第N+1位地道的美國人了。
這位的祖籍來自義大利,自己不會講義大利語。他一直從事建築業的工作,估計是沒有上過大學。妻子是有多種不同歐洲血統的美國人,也只能夠講英文,她在本地的一個圖書館工作。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
那一天,這位叫做麥克的先生,五十幾歲的樣子。他坐在餐桌前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吸著香煙,一邊讀著一本有半寸多厚的小說。
他告訴我,自己喜歡讀書,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幾乎是每二、三天就要讀完一大本厚書。而且,他所讀過的書基本上很少再讀第二遍。這幾十年來,他不僅能夠堅持,而且,居然還一直有值得他閱讀的書籍,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他基本上不買書,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因為他不存書,也不需要保留書籍供參考用。
再者,他太太在圖書館工作,他也很容易就能夠借到書,也沒有買書的必要。這里注意到,公共圖書館是對每個人開放的,他能夠很容易借到書,並不是因為他有路子。他有個在圖書館工作的太太,可能更容易知道新書的到來,先下手為強,僅此而已。
其三,一本書三十幾美元,買起來他也承擔不起。特別是對他這個擁有一輩子讀書愛好的人。在我看來,他的讀書上癮和國內人的搓麻將上癮倒是有點類似。
對於這樣的讀者,我估計,傳統的圖書還是必須保留,除非有一天,電子書也是可以出借的,否則,那不是斷了他們的「讀」路了?這在美國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我估計,是沒有一個政治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為了節約經費之類的理由來做什麼的。
他的太太平時讀書比較少,但偶爾也讀一些。原因,根據他的分析,應該是太忙,再者我估計,可能也是因為她每天在圖書館工作,已經在工作時間里讀了很多書。
在美國的圖書館,有人專門負責讀書和選擇書籍。一本書,只有在有人讀過之後,圖書館才能夠決定要不要買進,特別是那些給小孩子讀的書,每本都得有人事先把關。
幾年前,有一次,我在圖書館寫書,和那裡的人談起我當時正在寫的《奧巴馬大傳》,「建議」他們在出版之後也買一本,或者,我送他們幾本。可是,對方的回答卻是:我們得有人讀一下才行!言下之意,即使是白送的,我們也得看看,這是規矩。
今年夏天,兩個孩子參加了游泳隊,每一次,當孩子們都在水裡面撲騰的時候,都能夠看到不少的父母拿著書(紙的和電子的),在游泳池旁邊的椅子上坐著,在那裡津津有味地讀著書。他們可沒有一個是中國人意義上的知識分子!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平民,擁有普通的工作,住在很普通的住房裡面。也沒有一個人告訴我,我們有意要將自家的孩子培養成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雖然我和他們混得挺熟的,有時候還能夠相互之間開點「黃色」玩笑。她們之中,女性還佔多數。
回到我們自己的經歷,在美國,我個人沒有讀小說的習慣,所以,也很少「讀書」。不過,每一天讀和寫的時間倒是佔用了不小的一部分。最近幾十年,我的生活也大多數在和文字相伴,雖然這些事情很難給我帶來經濟上的利益。雖然自己也不是中國人意義上的「知識分子」。
但是,我們那些在美國出生和長大的孩子,倒確實是和書本一起成長起來的。如果有人告訴你:那個小孩子三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到十歲的時候,已經讀完了上千冊章回小說,那麼,你千萬不要懷疑。那種事情真實性的程度非常高,而且還很普遍。更有甚者,那還是她們自願選擇的結果,你很多時候想阻攔都不容易成功。至少,我們家的老大就是這樣。
很多時候,我不得不警告她:讀書太多,傷了眼睛,不值得。再說,那種小說,讀那麼多有什麼意義。我記得,小時候,我媽媽就老是「罵我」,不該老捧著書讀。那時候,我也有迷上小說的時候。如果那時候有像現在美國這樣的閱讀條件,或許呀,我也是一個作家了。
美國人很專業:對於不同的年齡段,圖書館藏有大量的專門為他們寫的書。而我們這些華裔,想教自己的孩子中文,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是沒法找到和不同程度對應,同時又是孩子們覺得有趣的中文讀物。有的,似乎也還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歷史遺產。也不知道,已經「富有」的中國人,為什麼就「忘了」去做這么重要的「一點」事情。
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的美國孩子,自然就會習慣並且喜歡上書籍了。中國的孩子,在長期的逼迫中,已經在小小年紀的時候就讀傷了,養成了一種對書的恐懼和厭惡心理。
這就是美國人喜歡讀書的原因。

這也是美國經濟不可能被中國經濟打垮的原因。
這也同樣是,美國將繼續領導世界潮流的原因。
中國人,什麼時候能夠也這樣習慣性地愛書,並且,這種愛好也還能夠很幸運地被滿足?即使你只是一個很平凡的藍領工人。
只有到了那種時候,中國才算是真正富有了。
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我們能夠看到嗎?

㈦ 英國文化好受歡迎,這種文化有什麼特性

可以說,在高傲而冷漠、保守而矜持的外表下,英國人是很重禮的。講究禮貌,注重語言、行為、著裝等諸多方面的修養和教養是英國人的主要特點之一。

與之不同的是,在美國等級觀念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更多的是根據你的工作和收入決定的.

㈧ 外國人愛看中國歷史嗎

我覺得應該也不太愛看,就像中國人,事實上,也對,外國歷史並不是太感興趣,所以我覺得應該外國人對於中國歷史也不會太感興趣,這個應該也就是一個主要的方面

㈨ 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到底有多大差別啊

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的差異是大學生經常討論的問題。除了眾所周知的語音差別,英語和美語在拼寫和用詞上也有不同之處。一般說來,表達同一意思,英語單詞可能比美語單詞長一些。如在英語和美語中,秋天分別為autumn和fall,勞工分別為labour和labor,支票分別為cheque和check,節目分別為programme和program,因此學漢語的美國人把這一情況比喻為「繁體字」和「簡化字」。當然也有少數例外的,如在英語和美語中,電梯分別為lift和elevator,公寓分別為flat和apartment,學期分別為term和semester。

在語言背後的是思想文化上的差異。把「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翻譯成「the process of birth,growth and death」,美國人覺得言簡意賅,形式優美;英國人卻主張用哲學經典著作中「the process of comingsintosbeing,developing and passing away」的說法。

有時候英語和美語鬧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同樣的短語或單詞在英語和美語中意思相反。如put on the table在英語中意思為「研究,認真對待」,在美語中為「束之高閣」。可以想像,英國人嚴謹認真,家裡和辦公室都收拾得很整潔,因此把什麼東西擺到了桌上,多半會「研究,認真對待」;美國人一般「不拘小節」,居所和辦公室都很隨便,一旦被放在桌上,恐怕是沒指望了。又如homely可以用來形容女性,在英語中意思是「朴實無華的」,其評價態度是肯定的;在美語中意思是「不漂亮的」,其評價態度是否定的。聯想英美不同的生活態度容易理解這一差別。

在交流話題中,英國人喜歡歷史而美國人喜歡地理,這顯然與英國歷史長而美國面積大有關。不過,文化藝術欣賞往往不只由思維傾向決定。例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通常被翻譯為「the Great River eastward flows;the waves swept away,for thousands of years,all gallant heroes」,但西方人可能會把「the Great River」聯想為黃河,而非長江。此外,這種譯法文采也較欠缺。筆者認為從地理的角度可以翻譯為「Across China Yangtze eastward goes;rolling waves carried away all historical heroes」;從歷史的角度可以翻譯為「Chinese history sees Yangtze run;with rolling waves thousands years and myriad heroes are gone」。英國人和美國人都認為第三種譯法最佳,不僅因為本詞的主題是懷古,「中國歷史目睹長江奔流」和「隨著滾滾波濤千秋歲月和無數英雄已經遠走」能給人以歲月滄桑的感覺,而且美國的小說《飄》(Gone With The Wind)廣為人知,享有盛譽。

學英文的人有時候會注意到英式英文與美式英文的差異。其實世界上有很多種類的英文,不只英式和美式兩種而已。光是在美國境內就有好多種不同的美式英文的方言。如果你在美國波士頓、紐約、邁阿密、達拉斯、洛杉磯等地區待過的話,你會發現這些地方的發音、字匯、甚至於文法,都跟其它地方稍有不同。同樣的,在英國你如果待過倫敦、伯明翰、利物浦、愛丁堡、都柏林等地的話,也會發現各城市的差異。
如果你在宴會上同時碰到一位美國人與一位英國人,幾分鍾之內就可以憑著他們的對話辨認出來。最明顯的線索當然就是發音,例如dance、butter、no、bird等等,不僅子音、母音的咬字有差異,就連重音位置也常常不一樣。
英語、美語第二項最明顯的差異,就是使用的單字。同樣的東西,在美國與英國的稱呼不一樣。以下舉一些最常見的例子:
American English 美語 British English 英語
公寓 apartment flat
洗洗手間間
bathroom/restroom toilet
罐頭 can tin
糖果 candy sweets
洋芋片 chips crisps
餅干 cookie biscuit
玉米 corn maize
對方付費電話 collect call reverse charge call
嬰兒床 crib cot
尿布 diaper nappy
電梯 elevator lift
橡皮擦 eraser rubber
一樓 first floor ground floor
手電筒 flashlight torch
薯條 french fries chips
垃圾桶 garbage can stbin
汽油 gas, gasoline petrol
果醬 jelly jam
汽車的引擎蓋 hood bonnet
生氣 mad angry
數學 math maths
餐巾、擦嘴巾 napkin serviette
絲襪 panty-hose, pantihose tights
薯片 potato chips crisp
手提包 purse/pocketbook handbag
足球 soccer football
來回票 roundtrip return
人行道 sidewalk pavement
爐子 stove cooker
毛衣 sweater jersey, jumper
卡車 truck lorry
汽車後面的行李箱 trunk boot
假期 vacation holiday
拼字的差異比較小,以下是一些例子:

abc American English 美語 British English 英語
考古學 archeology archaeology
目錄 catalog catalogue
文明 civilization civilisation
顏色 color colour
馬路牙子 curb kerb
抵抗 defense defence
草稿 draft draught
最愛 favorite favourite
榮譽 honor honour
珠寶 jewelry jewllery
組織 organization organisation
練習 practice practise
輪胎 tire tyre

一.研究背景;
目 前 在 全 世 界 有 上 百 種 不 同 的 語 言 被 使 用 著 , 但 在 地 球 上 只 有 一 種 語 言 是 廣 泛 地 被 了 解 , 那 就 是 75% 世 界 郵 政 所 使 用 的 ; 在 商 業 、 外 交 、 科 學 及 觀 光 方 面 所 使 用 的 ; 連 接 不 同 人 種 的 連 接 線 : 各 種 文 化 和 不 同 國 籍 之 間 的 共 同 了 解 ; 那 就 是 英 語 。 英 國 便 是 英 語 的 孕 育 搖 籃 , 她 是 英 語 最 初 萌 芽 的 國 家 , 她 也 是 使 用 英 語 最 純 正 形 式 的 地 方 。 因 為 美 式 英 語 是 由 英 式 英 語 演 變 而 來 的 , 所 以 美 國 人 並 沒 有 任 何 困 難 去 了 解 英 式 英 語 , 而 從 一 個 國 家 的 地 方 到 另 一 個 地 方 , 或 從 一 個 國 家 到 另 一 個 國 家 , 他 們 所 使 用 的 語 言 和 英 語 之 間 並 沒 有 太 大 的 差 異 , 那 也 是 為 何 英 語 是 國 際 語 言 其 中 之 一 的 理 由 。無 論 是 英 式 英 語 還 是 美 式 英 語,總 之 我 們 聽得 明 白 , 達 到 溝 通 的 效 果 , 就 不 怕 它 是 英 式 還 是 美 式 英 語了! 例 如 下 面 的 一 段 對 話 ;

Boy(American):What can I do for you?

Girl(britan):I'd like a piece of rubber,please!

Boy(American):.....Er,a piece of eraser?0.5 dollar,please!Anything else?

Girl(britan):I'd like some sweets,too.

Boy(American);No problem.All the candy we sell is sweet.

Girl(Britan);I see,so you sell sweet sweets!

二.研究目的
了解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從而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探索創新精神,使我們更加喜歡英語!

三.研究方法.

通過查詢資料,利用網際網路、圖書館、報刊雜志等查找所需資料

四.研究結果
英式英語(British English)和美式英語(American English)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學英文的人會注意到兩者之間的差異。其實世界上有很多種類的英文,即使在同一個國家,發音和語法也會有地域差別。兩者之間最主要的差異在如下幾方面:�

1.語法:英國人有時喜歡在美國人不用冠詞時使用。例如:
英式英語;
It was a Tuesday and he wasn't back at work until the Wednesday.

反過來,美國人用冠詞時英國人不用。例如;

英式英語:
I had been out of hospitable for six weeks.

另外,介詞用法也不同。例如:
英式英語:at the weekend 美式英語:on the weekend

英式英語:Some parents are talking about keeping their children off school.

美式英語:Some parents are talking about keeping their children out of school.

2.單詞:單詞的使用也有這樣的傾向。在日常應用的詞彙中,「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各有表達用語。我們可以從對照表中看出:
美式英語 英式英語
高速公路 freeway motorway

電梯 elevator lift

餅干 cookie biscuit

雨傘 umbrella brollie

汽油 gas,gasoline petrol

汽車 automobile car

大學校長 president chancellor

足球 soccer football

假期 vacation holiday

3.拼寫: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在拼寫方面也有差別。
美式英語 英式英語
color colour

favorite favourite

honor honour

4.發音的差異也很大。例如 schele,advertisement。

有時候英語和美語鬧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同樣的短語或單詞在英語和美語中意思相反。如put on the table在英語中意思為「研究,認真對待」,在美語中為「束之高閣」。可以想像,英國人嚴謹認真,家裡和辦公室都收拾得很整潔,因此把什麼東西擺到了桌上,多半會「研究,認真對待」;美國人一般「不拘小節」,居所和辦公室都很隨便,一旦被放在桌上,恐怕是沒指望了。又如homely可以用來形容女性,在英語中意思是「朴實無華的」,其評價態度是肯定的;在美語中意思是「不漂亮的」,其評價態度是否定的。聯想英美不同的生活態度容易理解這一差別。
隨著美國經濟地位的加強, 越來越多的人採用美式英語.許多中國學習者也不例外.但要注意不要混用。比如不要在寫作文和談話時,一半英語,一半美語。尤其要注意談話對象的國籍,比如當談到first floor時,美國人指的是一樓,而英國人指的是二樓。其他說英語的國家又要示情況而定,看其傾向於哪國英語。比如加拿大多採用英式英語。另外,soft—drinks,m inerals——軟飲品:汽水等不含酒精的飲料。美式英語的soft—drinks原來泛指不含酒精的飲料,包括汽水和果汁等,現時多用來指汽水,代替了原先的air—ate water。英式英語的minerals由於沒有soft—drains那麼通行的笑話、故事也很多,大家有興趣的話,可多留心一下,並避免由於這種差異而產生交流中的誤解。

五.研究評價
英美式英語沒有很大的差異,只要我們多去觀察,多去了解,多去研究,那我們就會發現英語中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我們就不會怕區別英美式英語的差異!

六.研究感受
從這次的研究課程中,我了解到英美式英語的差異,從而學會了在差異中學習 ,於交流中進步的道理!

研究課程
--------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的差異

一.研究背景;
目 前 在 全 世 界 有 上 百 種 不 同 的 語 言 被 使 用 著 , 但 在 地 球 上 只 有 一 種 語 言 是 廣 泛 地 被 了 解 , 那 就 是 75% 世 界 郵 政 所 使 用 的 ; 在 商 業 、 外 交 、 科 學 及 觀 光 方 面 所 使 用 的 ; 連 接 不 同 人 種 的 連 接 線 : 各 種 文 化 和 不 同 國 籍 之 間 的 共 同 了 解 ; 那 就 是 英 語 。 英 國 便 是 英 語 的 孕 育 搖 籃 , 她 是 英 語 最 初 萌 芽 的 國 家 , 她 也 是 使 用 英 語 最 純 正 形 式 的 地 方 。 因 為 美 式 英 語 是 由 英 式 英 語 演 變 而 來 的 , 所 以 美 國 人 並 沒 有 任 何 困 難 去 了 解 英 式 英 語 , 而 從 一 個 國 家 的 地 方 到 另 一 個 地 方 , 或 從 一 個 國 家 到 另 一 個 國 家 , 他 們 所 使 用 的 語 言 和 英 語 之 間 並 沒 有 太 大 的 差 異 , 那 也 是 為 何 英 語 是 國 際 語 言 其 中 之 一 的 理 由 。 例如下面的一段對話;

Boy(American):What can I do for you?

Girl(britan):I'd like a piece of rubber,please!

Boy(American):.....Er,a piece of eraser?0.5 dollar,please!Anything else?

Girl(britan):I'd like some sweets,too.

Boy(American);No problem.All the candy we sell is sweet.

Girl(Britan);I see,so you sell sweet sweets!

二.研究目的
了解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從而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探索創新精神,使我們更加喜歡英語!

三.研究方法.

通過查詢資料,利用網際網路、圖書館、報刊雜志等查找所需資料

四.研究結果
英式英語(British English)和美式英語(American English)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學英文的人會注意到兩者之間的差異。其實世界上有很多種類的英文,即使在同一個國家,發音和語法也會有地域差別。兩者之間最主要的差異在如下幾方面:�

1.語法:英國人有時喜歡在美國人不用冠詞時使用。例如:
英式英語;
It was a Tuesday and he wasn't back at work until the Wednesday.

反過來,美國人用冠詞時英國人不用。例如;

英式英語:
I had been out of hospitable for six weeks.

另外,介詞用法也不同。例如:
英式英語:at the weekend 美式英語:on the weekend

英式英語:Some parents are talking about keeping their children off school.

美式英語:Some parents are talking about keeping their children out of school.

2.單詞:單詞的使用也有這樣的傾向。在日常應用的詞彙中,「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各有表達用語。我們可以從對照表中看出:
美式英語 英式英語
高速公路 freeway motorway

電梯 elevator lift

餅干 cookie biscuit

雨傘 umbrella brollie

汽油 gas,gasoline petrol

汽車 automobile car

大學校長 president chancellor

足球 soccer football

假期 vacation holiday

3.拼寫: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在拼寫方面也有差別。
美式英語 英式英語
color colour

favorite favourite

honor honour

4.發音的差異也很大。例如 schele,advertisement。
有時候英語和美語鬧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同樣的短語或單詞在英語和美語中意思相反。如put on the table在英語中意思為「研究,認真對待」,在美語中為「束之高閣」。可以想像,英國人嚴謹認真,家裡和辦公室都收拾得很整潔,因此把什麼東西擺到了桌上,多半會「研究,認真對待」;美國人一般「不拘小節」,居所和辦公室都很隨便,一旦被放在桌上,恐怕是沒指望了。又如homely可以用來形容女性,在英語中意思是「朴實無華的」,其評價態度是肯定的;在美語中意思是「不漂亮的」,其評價態度是否定的。
隨著美國經濟地位的加強, 越來越多的人採用美式英語.許多中國學習者也不例外.但要注意不要混用。比如不要在寫作文和談話時,一半英語,一半美語。尤其要注意談話對象的國籍,比如當談到first floor時,美國人指的是一樓,而英國人指的是二樓。其他說英語的國家又要示情況而定,看其傾向於哪國英語。比如加拿大多採用英式英語。另外,soft—drinks,m inerals——軟飲品:汽水等不含酒精的飲料。美式英語的soft—drinks原來泛指不含酒精的飲料,包括汽水和果汁等,現時多用來指汽水,代替了原先的air—ate water。英式英語的minerals由於沒有soft—drains那麼通行的笑話、故事也很多,大家有興趣的話,可多留心一下,並避免由於這種差異而產生交流中的誤解。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為什麼喜歡讀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哪個城市舉辦 瀏覽:814
義大利買哪些車便宜 瀏覽:206
英國正規軍有多少人 瀏覽:480
哪裡有越南榴槤苗買 瀏覽:524
中國進口豬產品有哪些 瀏覽:792
印尼出國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210
印尼巴士飛機怎麼起飛 瀏覽:465
印尼白刺參是什麼 瀏覽:914
英國留學可以辦什麼銀行卡 瀏覽:253
義大利文圖拉最後怎麼樣了 瀏覽:672
中國去伊朗開車怎麼去 瀏覽:761
印度賣的煙酒怎麼清洗 瀏覽:547
民國時期英國為什麼要佔領越南 瀏覽:260
越南i5筆記本4500多少錢 瀏覽:199
伊朗進口天然氣有多少 瀏覽:108
印尼金田黃為什麼不香了 瀏覽:33
越南疫情今天新增多少 瀏覽:304
印尼為什麼要戴頭巾 瀏覽:532
越南小商品城越南咖啡多少錢一袋 瀏覽:375
南宮市中國棉花之鄉是哪裡命名的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