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方允許歐盟漁民繼續在英國漁場捕魚5年半,為何本國漁民失望
英國允許歐盟漁民繼續在英國漁場捕撈魚五年半,對於英國本土漁民而言是非常失望的,因為最近英國與歐盟在脫歐方面鬧得沸沸揚揚。雖然目前英國仍然沒有實現脫歐的完全願望,但是在進展方面已經逐漸達到了脫歐的現象。如果在這五年間,英國成功脫離歐盟管制,那麼該漁場的使用權仍然可以供給歐盟漁民進行使用,這對於英國漁民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英國脫歐成功,英國和歐盟作為獨立的個體,雙方是一種平等的狀態。此時應方允許歐盟漁民繼續在英國漁場捕撈,勢必是對歐盟的一種優惠政策,對於本國漁民的影響十分之大。
總體而言,英國漁民在英國政策頒布之後,損失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們對於英國政府也是較為失望。對於英國人民而言,他們損失的開始將會是在英國宣布完全脫歐之後。
B. 英國外交大臣拉布:漁業是英歐談判主要爭論點,漁業為何如此重要
這是因為漁業是英國和歐盟國家利益相關的大事,漁業議題涉及到服務貿易、捕撈配額、民族感情和主權的問題。英國希望脫歐後能夠優先獲得自己國家海域的優先捕撈權,而法國、比利時、葡萄牙則希望和以前一樣。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歐盟國家的捕魚船隻佔到了英國船隻的六倍以上,所以一旦英國這次在漁業問題上談判成功,那麼歐盟將會損失慘重。
但是對於英國來說,漁業問題與選票相關,而且,應該多次因為漁業和其他國家有過矛盾和糾紛。英國光是與冰島,就爆發過三次“鱈魚戰爭”,和法國又爆發過兩次“扇貝戰爭”。但是,歐盟掌控著出口市場,英國漁民捕獲的海鮮大多出口。
所以,英國對於這個問題相當重視,而這個問題也十分的棘手。
C. 分析17世紀荷蘭與英國分別提出公海航海自由原則和領海主權概念的歷史背景
在古代和中世紀前半葉尚無領海、公海的概念,世界海洋是對所有人開放的,是人類所共有的。大約從13世紀開始,一些沿海國家開始對海洋某些領域提出主權要求,少數海洋大國開始爭奪海上霸權,在他們所控制的海域強行徵收捐稅,禁止外國人捕魚和航行,打破了原有的海洋秩序。在這種環境下,被稱為「國際法之父」的荷蘭法學家格老秀斯於1609年發表《海洋自由論》,提出了著名的「海洋自由」主張,他認為海洋浩瀚無邊,不能為任何人所佔有,它應為一切人提供航行和捕魚之用,也就是說海洋在本質上是不受任何國家主權的控制的,所有國家都可以自由地加以利用。但當時格老秀斯的主張受到了以英國的約翰•塞爾登(John Selden)為首的許多學者的反對和攻擊,,塞爾登的《閉海論》直接反對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竭力為海洋主權的主張辯護,這種主張在17世紀佔了上風,各國都積極推行海洋主權的政策。
格老秀斯的主張雖然受到反對,但其影響是無法取消的,到了17世紀下半葉,實際上所有國家的船舶都可以自由航行於公海的所有部分了。 但是,當時的「公海自由」概念基本上還僅僅局限於「航行自由」的范疇。法國國際法學者吉德爾(Gidel)認為:「公海自由所包含的基本概念,是不允許任何船隻在和平期間的航行途中對其他船隻進行干擾。」但同時他也承認,公海自由「不能不包括積極的結果。公海自由是指相對獨占作用而言,最終必將導致『使用平等』這一概念……」 這也就是說,「公海自由」的含義決不是僅僅是以國家或個人的「不作為」保證公海上的航行自由,它還應包括對公海的積極利用的自由。「捕魚自由」無疑是「積極利用自由」的應有之義。
「公海捕魚自由」的自然法依據盡管在今天看來難以成立,但在數百年以前卻被認為是很好理解的:對於任何人可以無害地使用、並且也足夠全人類使用的東西,大自然不給予任何人以據為己有的權利。很顯然,對當時的人來說,海洋中的漁業資源就是這樣一種「東西」,並從而形成了「公海捕魚自由」的原始涵義。
17世紀下半葉,荷蘭在公海上推行航海和捕魚自由的政策;1689年,荷蘭執政者奧林奇•威廉登上英國王位之後,英國與荷蘭之間的漁業糾紛平息,荷蘭獲得了捕魚權;這些事例以及日後豐富的國際實踐,都可以充分證明「公海捕魚自由」這項原則作為國際習慣法的存在。
D. 英國歐盟達成貿易協議,雙方誰做出的讓步最多為什麼
雙方都有讓步,在捕魚權方面,有五年過渡期,過渡期內歐盟會將收益的25%讓給了英國。近日歐洲媒體表示,經過漫長的討論,終於英國和歐盟就脫歐協議達成了協議,英國在過渡期的最後時刻終於完成了正式的脫歐談判。歐盟主席表示,雙方達成了一份公平的協議,這件讓雙方的權益都能得到保障,按照這份協議,雙方將在捕魚權分配,交通,能源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安排。據相關人士表示,捕魚權是雙方最後的談判議題,最後雙方做了讓步,歐盟將在未來五年內獲得部分捕魚權,但捕魚的25%的收益將讓給英國政府。
早前雙方的爭議在於,英國認為讓歐盟的漁船在英國海域捕撈,將會影響到英國的捕魚業,所以態度強硬,表示將重新奪回捕魚權。
E. 歐盟各國談判英國脫歐問題,你覺得英國會受到多大影響
歐盟各國談判英國脫歐問題,你覺得英國會受到多大影響?
英國與歐盟終於在12月24日達成貿易協議,英國首相約翰遜振臂慶祝的照片,又形容英國將實現全面政治經濟獨立。究竟這份協議內容是什麼,又將如何影響英歐未來關系?簡單而言,英國與歐盟達成貿易「零關稅、零配額」的協議,避開只根據世貿規則展開貿易,但這並非代表貿易零障礙,英國也要承受「脫歐之痛」。
在英格蘭水域的漁船
5. 人口流動關卡增
自2021年1月1日後,英國人與歐盟成員國公民不再有到對方國家自由工作與生活的權利,英國將可設計新的接收移民機制。至於若英國人要到歐盟短期逗留,仍可通過免簽證計劃前往,若要工作需遵守各國不同的規則。
6. 銀行進入歐盟市場受影響
金融服務並非這次貿易談判一部分,在2021年1月1日起,英國銀行和金融機構不再獲全面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權利,取而代之是「對等」(equivalence)的制度,未來英方銀行、保險公司或其他金融公司要若進入歐盟市場,要先獲歐盟認定為「對等」。
隨著英歐達成貿易協議,歐盟或會更願意為倫敦金融機構提供進入市場的機會,但在達成協議前,已有一些金融機構把部分工作職位轉移到歐盟地區,以避免影響對歐盟客戶的服務,涉及7,500個職位。
F. 歷史問題
三國協約中的三個國家是(英國、法國、俄國 )
英國、法國、俄國為對抗三國同盟,通過1904~1907年簽訂一系列協議而結成的一個帝國主義集團。
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列強實力對比發生了新的變化。經濟實力高速膨脹的德國,要同英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分享「陽光下的地盤」。擁有強大陸軍的德國又在大力擴充海軍,使英國對帝國的安全非常擔心。英布戰爭發生後,英國放棄傳統的「光輝孤立」政策,逐步同法國接近。法、德之間的矛盾也促使法國向英國靠攏。
1903年春,英王愛德華七世訪法,是英、法親善的開端。7月,法國總統□.-F.盧貝回訪,兩國外長開始談判,其目的是解決造成兩國對立的殖民地問題。1904年4月8日英國外交大臣蘭斯多恩侯爵(第五)H.C.K.菲茨莫里斯和法國駐英大使 P.-P.康邦在倫敦簽訂一項瓜分殖民地的協約。其主要內容:①法國不幹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有維護安寧和協助改革的權力;②劃定兩國在暹羅(今泰國)的勢力范圍;以湄公河為界,西半部為英國勢力范圍,東半部為法國勢力范圍;③法國放棄在紐芬蘭獨占的捕魚權,英國讓給法國西非一些殖民地。秘密條款規定,雙方政府之一如為「情勢所迫」,也可變更埃及或摩洛哥的現狀。但自由貿易、自由通行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南岸禁止設防等原則仍繼續維持。一旦摩洛哥蘇丹政權終止,其一部分領土,即直布羅陀海峽南岸讓給西班牙。由此,英、法之間所謂的「衷心協約」(協約國由此得名)即告建立。
英、法協約簽訂後,英、俄也開始接近,英、俄在近東、中亞和遠東地區都有利益沖突,但這時英、德矛盾的發展已超過英、俄矛盾;俄國與德奧在近東和巴爾乾地區的矛盾也超過了俄、英的矛盾。1907年 8月31日,俄國外交大臣А.П.伊茲沃利斯基和英國駐俄大使H.尼科爾森在彼得堡簽訂了分割殖民地的協定。主要內容:①劃定波斯(今伊朗)東南部為英國勢力范圍,北部為俄國勢力范圍,兩者之間的地區為中立地帶,對英俄兩國平等開放;②俄國承認阿富□在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外,並承允英國代管阿富□的外交。英國則聲明不變更這個國家的政治地位;③尊重西藏的領土完整,不得干涉它的內政,只可經過中國政府中介與它進行交涉,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協定關於西藏的條款是對中國主權的粗暴侵犯。
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加上法俄同盟,組成了「三國協約」或「協約國」。與三國同盟不同,三個協約國沒有簽訂一項共同條約,只有俄、法兩國是負有軍
事義務的同盟國,而英國卻拒絕承擔軍事義務。三國協約與三國同盟(1882)雙方瘋狂地進行擴軍備戰,終於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大戰中,協約國也就成了反對德國及其同盟者的國家的共同名稱。1918年德國投降後,美、英、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曾以協約國的名義, 3次向蘇俄發動武裝干涉。隨著協約國之間矛盾不斷加深,逐步瓦解。
G. 十八世紀,一英鎊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
十八世紀中期的一英鎊至少相當於現在的兩千元人民幣。
英磅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
英鎊開始和美元有點同步走低的意思,反彈之路及其坎坷,不管美元如何承壓,他都巋然不動,目前還是在1.331附近徘徊不前,完全處於負重前行的過程,其壓力的來源還是英國和歐盟方面的談判。
拋開北愛爾蘭協議的束縛,現在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英國和發過的捕魚權問題;因不滿英國政府未履行脫歐協議向法國漁民頒發足夠的捕魚許可證,法國國家漁業委員會宣布,將於26日封鎖三個英吉利海峽港口和海底隧道的貨物通道。這一行動被視為一次「警告」,以此施壓英國迅速授予法國漁民捕魚許可證。
屆時,法國漁民將阻止渡輪抵達三個港口:聖馬洛、烏斯特雷姆和加來。此外,法國國家漁業委員會主席表示,漁民還將連續數小時阻止貨運卡車進入海底隧道貨運站入口。
這真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英國純屬自己作得,當初為了早點脫,和歐盟達成協議,現在自己又開始單方面修改,2020年對抗疫情,現在又開始和歐盟搞事情。
不過,按照英國以往的態度,我不管他當初是為了早些脫離歐盟做的出的妥協也好,還是說真的認慫,事是已經擺在那了,現在跑出來不認賬,沒有任何意義,歐盟方面更不會做出妥協,所以最終還是以英國妥協結束這場鬧劇;簡單點來說,歐盟沒了英國的市場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是英國沒了歐盟的市場,你們看看他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了。
至於美元方面的壓力,現在哪裡有啊,美元早前的超漲,已經把價格提的太高了,接下來面臨的是一段回撤,所以並不會給英鎊造成多麼大的威脅。
所以接下來,我們需要關注的也只有脫歐方面的進展情況,其次就是技術面的運行。
H. 英歐舉行新一輪談判,最後結果如何
英國和歐盟在三天之前舉行了新一輪的談判,但是很明顯談判的效果並不好,但是雙方都有想繼續合作的意願,所以本來這一輪談判已經是進入秋天之前的最後一輪了,但是雙方都表示在9月份還將繼續進行談判。
問題是英國確實是想要和歐盟達成合作,但是卻一直不願意在那些棘手的問題上做出讓步。這也是歐盟官員親自表示的,在上一次的倫敦所舉行的談判結束之後,歐盟官員都能夠感覺到,英國每一次的意願都是希望能夠打破僵局,然後讓兩者的合作有實質性的進展,可是英國卻沒有能夠遵守提議。
不僅如此,英國和日本也已經進行了長期的談判,因為一旦兩個國家談成的話,那麼兩個國家就確定了非常正式的貿易合作夥伴關系,這也是英國脫歐之後自己去和一個國家簽訂了合作,而英國在1月份脫離歐盟之後,目前已經和歐盟進行了多次的會議商討,希望能夠在貿易以及安全方面建立新的關系,可是在捕魚權以及貿易如何執行等方面上兩者仍然有很大的分歧。
I. 吃貨為了捕魚權:卡馬爾同盟對抗漢薩同盟之戰
羅馬帝國滅亡後,基督教成了歐洲人精神上的主宰。古代基督教有很多齋戒日,在大齋期以及每周三、周五歐洲人不能吃肉,根據統計這種齋戒期長達140多天到200天,但魚肉不在限制范圍內。中世紀最負盛名的魚肉是七鰓鰻,這種魚從羅馬時代起就是歐洲最貴重的食物之一。英國的亨利二世就是在自己的法國封地上吃了七鰓鰻而一命嗚呼,給英國留下了長時間的內戰紛爭。
三國保留了各自的王室和政府,由聯盟認可的「共主」的負責外交和對外作戰,三國設置對外作戰「基金」,同盟的第一任共同君主是丹麥女王瑪格麗特。1412年瑪格麗特去世後,卡馬爾同盟就在她的繼承人埃里克的率領下和漢薩同盟開戰,在戰爭中卡爾瑪同盟攻佔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個德意志公國。為了對抗卡爾瑪聯盟,漢薩同盟再次使出禁運法寶,禁止從瑞典進口鐵礦石,卡爾瑪聯盟經濟發展面臨極度困難。埃里克派到瑞典的稅收官員對此不管不問,只想完成任務,激怒了瑞典人。卡爾瑪同盟從此陷入長時間的內戰,再也沒有多餘的力量和漢薩同盟搶魚了。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J. 英國政府的脫歐進程,對此你怎麼看
自1973年英國加入歐盟以來,英國一直存在脫歐傾向。2016年以來,英國脫歐經歷了波折。英國脫歐已成為英國國內政治的重要議題,反映了英國的政治制度和席捲歐洲的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這也將對歐洲一體化進程和歐盟改革產生深遠影響。歐盟首席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耶。周二表示,英國和歐盟正在為談判達成一項貿易協定作出最後努力。雙方官員表示,最快可能在周三達成協議。
捕魚權,英國希望在脫歐過渡期後完全控制其捕魚水域,禁止所有外國船隻進入英倫三島周圍12英里的海域。歐盟希望英國遵守共同漁業政策,歐盟協議將賦予成員國在歐洲水域捕魚的權利。公平競爭環境,這是所有歐盟國家都認同的概念,它可以確保成員國在環境、稅收、國家援助等問題上制定自己的規則,不能削弱其他國家的利益。歐盟表示,零關稅協議取決於英國達成的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協議。但英國不同意,稱英國脫歐的基本原則是英國將能夠制定自己的規則。協議管理,任何貿易協議最終都可能導致爭端。歐洲聯盟希望歐洲法院成為處理爭端的最終機構,而聯合王國則表示,歐洲法院不應發揮任何作用並作出最終裁決。雙方的聲明都表明,雖然會有進一步的討論,但在關鍵問題上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