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那麼多單親家庭

英國為什麼那麼多單親家庭

發布時間:2022-05-13 01:32:07

⑴ 大陸現在單親家庭的有多少人

單親家庭的出現並非是近幾年的事情,許多西歐國家和美國早在七十年代就出現了單親家庭所佔比例增長的現象(Cockbum andHeclo, 1974年),盡管在增長時間、比率、總體水平、離婚與配偶死亡和未婚單身父(母)的比例等方面各國情況各有差異。由於美國有比較高的離婚率,因而其單親家庭佔全部家庭的比例就大於英國。1981年,英國有6%的16歲以下的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之中(1981年人口普查數據);而70年代後期,美國則有19%的18歲以下的孩子生活於單親家庭之中。和英國的情形一樣,美國多數單親家庭的家長是婦女。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的美國,每10個生活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約有9個是生活在單身母親家庭中的。大致說來,有2/3的孩子生活在單身母親家庭中的原因是由於父母的分居或離異,有15%是由於母親未婚,而10%是由於父親的死亡(所有這些數據都來源於萊維頓與貝勒斯的論述, 1981年)。而到了90年代,美國的單親家庭又有了新的發展。1991年美國人口調查辦公室的統計數據表明: 1991年美國有239萬已婚者,其中有116萬離婚,因此離婚率為50%。這也就是說,在美國每兩對夫婦中就有一對離婚,美國家庭制度方面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非婚出生率提高,單親家庭增多。1960年,只有5%的嬰孩屬非婚出生。1976年,美國總統卡特指出每8個美國孩子中就有一個是非婚所生。而據統計目前在美國每年出生的嬰孩中有1/4的孩子是非婚母親所生。這一比例是30年前的5倍。到1991年,這一比例又提高到29. 5% (Benson)。在非婚出生率提高的同時,單親家庭也越來越多。據統計, 1993年美國有109萬單身父母家庭,佔美國家庭總數的1/3。在這109萬單身父母家庭中,將近90%是單身母親家庭。中國單親家庭的發展趨勢也愈演愈烈。縱觀近30年來我國婚姻與家庭的變化,我們看到,我國的離婚率也呈逐步緩慢上升的趨勢。據我國民政部婚姻登記處1993年的統計,在當年已婚的912萬夫婦中只有91萬對夫婦離婚,離婚率僅為9. 9%。兩年後, 1995年的統計又表明:在中國每千人中有154人離婚。這也就是說, 1995年我國的離婚率已從1993年的9. 9%上升到15. 4%。兩年中上升了將近6個百分點。而在30年前我國的離婚率只有1%左右。隨著離婚率的逐步上升,非婚出生和單親家庭也開始引起社會的關注。有一個數據,以沈陽市129中學一個班為例,在籍學生46人,其中離異家庭子女15人(不含尚未公開父母離異關系的學生人數),占班級學生總數的35%。這一數據令我們瞠目結舌。可見單親家庭問題在我國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⑵ 英國當今社會問題及根源是什麼

1、Single parent families, bus fare hikes and civil partnerships are among the markers of Britain's changing society. The government's Social Trends Report 2007 is the latest snapshot of life in the UK - and has revealed some surprising findings.

單親家庭增多、公交費提價和同性同居的現象成為目前英國最顯著的社會問題。英國政府近日公布的《2007社會趨勢報告》展現了英國人最新的生活狀態,其中揭示的一些現象挺讓人震驚。

2、The report found nearly a quarter of all British children now live in single parent families. The finding is also marked by race - in black Caribbean families 48% of children live with one parent compared to 10% of children raised in Indian families.

調查報告發現,目前,有將近四分之一的英國兒童生活在單親家庭。這一問題帶有種族性,如來自加勒比海岸的黑人移民兒童中有48%的人生活在單親家庭里,而來自印度的移民兒童只有10%生活在單親家庭里。

3、As the number of single parent families increases, so does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In spring 2006 there were 24.2 million households in Great Britain, an increase of 30% since 1971. Over the same period, the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 increased by only 8%.

在單親家庭增多的同時,英國家庭的總數也在增加。2006年春天,英國共有2420萬戶家庭,比1971年增加了30%,而這段時間,英國的人口數僅增加了8%。

4、More households mean more waste - but at least Britons are getting better at recycling. There was a threefold 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household waste collected for recycling or composting in England between 1996/97 and 2004/05.

增加的家庭數就意味著生活垃圾的增多,但是英國人循環利用資源的意識在增強。在1996/97年至2004/05年期間,英國循環利用或轉化為肥料的垃圾為以前的3倍。

5、With more people living alone, the demand for smaller properties is higher than ever. The proportion of newly-built homes with two bedrooms rose from 25% to 42% in England between 2001/02 and 2005/06, replacing homes with 4 or more bedrooms a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new build.

隨著單身生活者增多,小戶型住房的需求呈現前所未有的增長。2001/02年至2005/06年期間,一室兩廳的房源需求率從20%增長到42%。這些小戶型住房代替有4間以上卧室的大房子成為新的熱銷房源。

6、Children from poorer households are shown to be suffering from an increased risk of mental illness. Eighteen per cent of boys and 13% of girls aged 5 to 16 in Great Britain, living in households with a gross weekly income of under £100, have a mental disorder.

調查顯示,貧困家庭的孩子患上心理疾病的情況增加。英國5歲至16歲的少年兒童中,在每周總收入低於100英鎊的家庭中,8%的男孩和13%的女孩患有心理疾病。

7、Ethnic background continues to be a factor influencing the affluence of a family. Some 86% of children in Pakistani/Bangladeshi households in the UK were in the bottom 40% of households ranked by disposable income compared with 49% of all children.

家庭種族背景仍然是影響家庭經濟狀況的關鍵因素。生活在英國的86%的巴基斯坦或孟加拉移民兒童的家庭收入低。

8、Britain's kids are safer on the roads, the report found. The UK road accident death rate for children aged 14 or under, at 1.3 per 100,000 population, was one of the lowest in Europe. Luxembourg had the lowest recorded rate, at less than 0.1 per 100,000 population, while Poland had the highest at 3.6 per 100,000 population.

調查發現,英國孩子在馬路上玩耍時較為安全。14歲以下的英國少年兒童的車禍死亡率為百萬分之十三,這在歐洲國家中較低。

9、Our kids are also more connected than ever. Around 50% of eight to 11-year-olds have their own mobile phones, the report says.

孩子們相互間聯系比以往更方便了。8歲至11歲的孩子中有大約一半的人擁有自己的手機。

10、There were 15,700 same-* civil partnerships formed in the UK between December 2005 and September 2006. Of these, 93% were in England and Wales, 6% were in Scotland and 1% were in Northern Ireland.

2005年12月至2006年9月,英國統計到的同性同居者共有1.57萬對。其中,93%的人生活在英格蘭和威爾士,6%的人在蘇格蘭,1%的人在北愛爾蘭。

11、An astonishing price hike of 168% hit bus and coach fares between 1997 and 2006 in the UK.

1997年至2006年,英國公交車費上漲了168%。

12、The Social Trends Report also found that Britain has never been a more attractive holiday destination. Thirty million overseas residents visited the UK in twelve months - a new high. The last peak was in 1998 with 25.7 million visitors.

《2007社會趨勢報告》還指出,英國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受到外國遊客的關注。2006年,英國迎來3000萬外國遊客,創歷史新高。上一個旅遊高峰期為1998年,共迎來2570萬遊客。

13、Prices may be rising, but savvy shoppers are finding bargains on the net. Between January and April 2006, 42% of alts aged 16 and over in Great Britain purchased something online in the 12 months before interview.

物價上漲並沒有影響英國人的購物熱情,許多人更是開始了在網上的購物生活。2006年1月至4月,英國16歲以上的人群中,42%的人經歷了網上購物。

14、In poorer familie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disposable income to bid away on eBay. UK households in the bottom fifth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re spending 19% of their income on basic essentials of housing, fuel and power, compared with 7% spent by households with an income in the top fifth.

然而,低收入家庭可不能隨便在網上購物。調查顯示,家庭可支配收入排在倒數第5位的英國家庭需用19%的收入來支付住房、暖氣和電等生活必需品,而家庭可支配收入排在正數第5位的英國家庭在這方些方面的開支僅為收入的7%。

15、Britons are living longer than ever - but we're spending more time ill.The expected number of years spent in poor health in Great Britain rose from 6.4 to 8.8 for men between 1981 and 2002, and from 10.1 to 10.6 for women.

英國人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生病的時間也更多。1981年至2001年間統計的數據表明,英國男性生病的時間由原來的6.4年上升到8.8年,女性由10.1年上升到10.6年。

倫敦消息:《衛報》:引述一位知名的政府健康專家的話說,情緒低落、焦慮和其它形式的精神疾病已超過失業,成為英國最大的社會問題。
倫敦經濟學院名譽教授萊亞德爵士說,15%的英國人受到情緒低落或焦慮的折磨。從經濟費用的角度來看,英國因此損失的生產力高達170億英鎊,約佔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5%

根源:英國資本主義的弊端,社會壓力以及國家政策

⑶ 單親家庭怎麼教育子女

家裡非常窮,爸爸歲數大了,身體又不好,沒有合適的工作,所以家裡的家務活基本上都是我做。我知道家裡處境的艱難,要想改變現在的生活,我必須努力學習出人頭地。可是無論我怎麼用功,學習成績還是上不去,煩惱把我緊緊裹住,我想掙脫卻無濟於事。無論在家裡還是學校,我都得不到一絲快樂。在家裡,每當我讓父親給我點錢時,父親總是數落我的不是,說我這不對,那不對,說我不知道節約用錢,罵得我狗血噴頭,還說我就這點出息!這時我的心涼涼的,感到落寞又無所適從,沒有方向,沒有出口……我經常會恨這個世界,恨離我們而去的媽媽,也恨暴躁無能的父親,但我知道我不應該恨父親,他也不容易,再說畢竟只有父親和我相依為命,所以我辦什麼事都盡量為他著想,當然,父親並不知道。每當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總是默默地去努力,但卻仍然是個差等生。我並不害怕別人瞧不起我,我怕不能讓父親過上好日子。 這封充滿壓抑與憂郁意味的信,讓我感覺沉重,沉重的不是他父母離婚這件事本身,而是由此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在現代社會, 單親家庭越來越多,每年大約有150萬對夫妻離婚。「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夫妻不和,離婚並沒有錯,錯的是不應該對孩子造成傷害。我們不難發現,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由於得不到全面的愛而變得孤獨自閉,膽小畏縮,生活在壓抑的情緒中不能釋放;也有的孩子因生活在父母雙方的仇恨和謾罵中而變得性格暴躁,悲觀厭世,由此發展成為問題少年而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孩子因父母離異而對愛情和婚姻產生恐懼,進而對整個人生產生懷疑,生活在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中,從而不幸福。 所以父母要愛護自己的婚姻,非離婚不可時也要想辦法努力把這種傷害降到最低。不同層面的孩子對父母離婚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以幫助孩子更好更快地走出父母離婚的陰影。1.嬰幼兒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還不太會說話,但他們的心理還是非常敏感的,能覺察到周圍人和環境的改變。因此對這個時期的孩子,大人的生活作息盡量不要有大的變動。如果非改變不可,也要循序漸進讓他們慢慢適應,盡量避免大變動給他們帶來困擾。2.幼兒園時期 這時是孩子最無法接受父母離異的年齡,所以他們受到的傷害也最大。首先,他們此時不能像小時候那樣用想像來安慰自己;另外,他們還不夠成熟到有能力駕馭自己焦慮、恐懼的情緒。尤其是當繼母或繼父或新的兄弟姐妹闖入家裡時,他們更感到恐懼和擔憂,唯恐失去大人的愛,這時大人要反復地告訴他,你永遠是他的爸爸或媽媽,你會永遠愛他。這時讓他們有安全感,體會到溫暖和愛是非常重要的。4.中學階段 這時的孩子,已經能夠明白事物的變化是正常的,但他們還是無法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親情的不完整,加上青春期的焦慮與困惑,會讓他們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進而怨恨、仇視父母,恨他們怎麼自私地拋棄了自己。所以對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最好齊心合力,制定一個科學的教育方法。切忌相互埋怨,給孩子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 據國外的心理學家統計,35%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出自單親家庭,54%的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出自單親家庭,比如:林肯、丘吉爾、柯林頓……可見, 單親家庭的孩子 首先,單親家庭中,大人要加倍地為生計奔波,往往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孩子被迫要獨立去面對許多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有利於他們獨立性格的養成,而獨立性是成才的一個重要條件。 其次,單親家庭一般都不太富有,孩子過早地承擔生活的壓力,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他們更成熟,更有責任感。 再次,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由於很早就從生活中體驗到挫折和失敗,所以更加堅韌、堅強,也能刻骨銘心地體會到「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所以也更有百折不撓的毅力,這種品質是成功的重要保證。 對於單親家庭,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單親家庭既有消極的方面,也有積極的方面。在歐美,有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幸福、很成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我們的傳統是容易給一個事物下定義,久而久之,形成一個思維定式,認定了單親就是不幸的,單親的孩子肯定會出問題。由於這種思維,本來可以健康成長的孩子都變得不正常了。實際上,無論是單親的孩子,還是正常孩子,關鍵在於我們怎樣對待和看待。建立現代的觀念,走出思維的誤區很重要。 夫妻離婚是大人之間的事情,孩子是無辜的,所以無論你有多仇恨對方,也要壓制怨恨,與對方制定一個共同教育孩子的原則。不要讓孩子去仇視另一方,更不要斷絕孩子與另一方的交往,孩子是否會受傷的關鍵在於父母婚後是否能以友善、諒解的態度共同愛孩子。所以,父母可以達成協議,允許孩子與另一方相聚,比如要求對方每周陪孩子一天,帶孩子去看姥姥、姥爺或爺爺、奶奶等,讓孩子感受到充分的愛。同時要盡量給孩子一個積極向上的面貌,這對孩子的精神狀態會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2.告訴孩子父母離婚的事實 許多家長害怕離婚會給孩子帶來創傷,用謊言的方式欺騙孩子,隱瞞離婚事實。實際上,孩子們都很敏感,他們早晚會知道,再說孩子的心理也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坦白告訴他比隱瞞更好。法律上也有規定,他們有權利知道父母離婚的事實,也有權利表達個人看法和做出自己的選擇。父母離婚後,孩子有權利選擇由哪一方撫養。不可否認,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告訴孩子時盡量平靜客觀一些,不要帶上個人情緒。 父母離婚了,哪一個孩子都不可能平靜地接受,他們可能會傷心難過、失落焦慮。父親或母親必須對孩子加倍地關心體貼,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情感上,盡可能抽出時間陪著孩子,與孩子交流談心,也可以安排一次旅遊,帶孩子去散散心。要讓孩子了解人世間有許多種愛,有父母孩子之間的愛,有夫妻伴侶之間的愛,有師生朋友之間的愛,而你對他的愛不會因為夫妻分離而改變,爸爸、媽媽是永遠愛你的,父母的愛和以前沒有區別。同時強調,離婚是大人之間的事,與孩子沒有關系,並不是他的錯,他不必自責。有空可以給孩子講講林肯等單親卻成才的故事,讓孩子知道,父母離婚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他們照樣可以健康成長。3.給孩子耐心、持續的關懷 許多父母因為離婚而心灰意冷,並期待孩子變得比以前懂事一點,獨立一點。但實際上,孩子畢竟比我們脆弱,我們必須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適應,如果太急於求成,給孩子太大壓力,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果。所以,父母必須等待孩子成長。不管工作多忙,盡量抽時間與孩子交流談心,關注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感到關懷和安慰。如果孩子情緒不穩發脾氣,就讓他們盡情發泄,因為這樣有利於緩解壓力,當孩子平靜時,再與他交流討論,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讓孩子生活在雙性化的環境里 在人們的觀念里,認為單親孩子可憐,其家長也為了給予孩子愛的補償,對孩子百般寵愛。事實上,孩子不會因為父母離異而馬上成為問題孩子,倒是家長的溺愛使他們變了形。尤其要注意的是,父母離異後,不宜讓孩子生活在性別缺失的環境里。當父母不能及時地再婚時,可以採取代理角色的辦法,選擇異性親戚或異性老師,孩子可通過這些方式補償情感中的性別缺失。5.不要怨恨對方 有的家長離婚後,在孩子面前毫不留情地批評前夫或前妻,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對方身上,說:「你爸爸拋下我們,跟一個狐狸精跑了」之類的話。大人之間相互仇恨謾罵,甚至限制孩子與另一方見面,殊不知,這樣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仇恨的火種,讓他對戀愛與婚姻產生懷疑與恐懼,進而影響他一生的幸福。6.不要給孩子施壓 離婚對大人也是個不小的打擊,大人也需要一段時間去療傷,但切忌把子女當成唯一的希望,這會使孩子壓力重重。不要對孩子說「以後我就全靠你了,你要努力學習,出人頭地」之類的話,這樣會讓孩子由於承受不了壓力而煩躁恐慌。聰明的父母應該平靜地看待離婚,給孩子一個輕松正常的環境,讓孩子正常地過日子。7.取得老師幫助 單親的孩子,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歧視,所以,父母要及時與老師聯系,取得老師的幫助,讓老師給孩子特別關照,並注意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建議老師為孩子的隱私保密,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老師在這方面應該責無旁貸。8.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 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情感的需求更強烈,更需要人愛,所以發生早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應及時對孩子的情感進行疏導。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可以給孩子買一本性教育的書,放在孩子能發現的地方。對孩子與同學的交往,給予科學積極地引導,讓孩子與異性同學正常地交往。 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照樣可以成長為健康成功的人,不必自卑,也不必自憐。對於事例中的男孩我給出以下兩條建議: 首先,正確看待困難、挫折,「化悲痛為力量」,用困境激勵自己,迎難而上,培養各方面能力。 其次,尋找多個人生支點。如果交不到好朋友,就培養某一方面的興趣,比如某一類運動。 另外,正確對待與父親的關系。與父親產生沖突時,直接說出你的想法,不要和父親吵。告訴他,你很難受,很不快樂,這樣父親才可能理解你。

⑷ 為什麼現在的單親家庭越來越多

因為現在的社會風氣不太好,現在的人不成熟的也多,自私不考慮後果的人更加多。現在有很多人根本不懂得珍惜,只要他高興想作什麼就作什麼,也不管這會給別人造成多大的傷害。如果每個人作事情之前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考慮一下周圍的人,就不會有那麼多新單親家庭了

⑸ 為何在18、19世紀的英國,大齡剩女會那麼多

一、男女比例失調

在18世紀下葉,因為英國帶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所以當時的英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並且英國的工業發展在這一時期非常快速,同時還帶動了人口的增長。只不過英國當時的人口在男女比例上嚴重的失調,再加上當時的英國男性很多都選擇移民,因此為了維持平衡,當時的英國鼓勵外來人員移民英國,特別是男性。

三、已婚婦女的權益無法保障

對於英國的男性來說,因為男性的嚴重不足,所以導致當時的英國男性有很強烈的功利心。並且當時的女性因為沒有工作,所以在婚後會受到丈夫的壓迫以及承擔著家庭的重擔。並且當時的英國還頒布了法令,認為女性在結婚後,是沒有獨立和自主權的,因此對於當時的女性來說,自身的權益沒有得到保障,同時還要依附於自己的丈夫,這對於女性來說,付出的所有勞動都是歸於丈夫的。

而且在當時的英國來說,如果女性想要和自己的丈夫離婚的話,那麼就必須抓到自己丈夫和人通姦的證明,這樣才可以和自己的丈夫離婚。

⑹ 為什麼英國有很多丁克家族

這問題問地好!首先你要明白為什麼說英國是紳士國了。你要知道西方人認為在通常情況下,一個男人不為傳宗接代的目的而與女人相愛才是真愛,或者說是真正的好男人!我在英國念過書,感觸很深。

⑺ 英國人對單親家庭的看法

當前,逐年擴大的單親家庭隊伍已成為英國最顯著的社會問題。據統計,英國單親家庭1988年比1971年增加 8倍,佔全國家庭總數的1/16,而到1993年則佔27%,1995年佔30%。2005年有190萬單親家長撫養著310萬名兒童,在單親家長中,父親佔了9%而母親佔了86%。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英國兒童生活在單親家庭。如此眾多的單親家庭不僅是英國社會沉重的經濟負擔,也是許多社會悲劇的發源地。

從2005年的統計可知,作為英國單親家庭主力的單親母親家庭佔了總數9成以上。我們不僅要問,為什麼會有如此眾多的單親母親家庭且呈逐漸增加態勢呢?這是一個很復雜也難以回答清楚的問題。

國家政策的導向作用

英國對單親家庭的福利政策是促使其數量持續上升的主因。在英國,單親家庭可享受免費住房,日常生活補助,政府的減免稅費等。

政府提供的住房根據孩子的性別和數量區別對待。若母親帶一男孩,則獲住兩卧公寓一套;若孩子是一男一女,則能住3卧公寓。去年筆者從報紙上讀得一則消息,一阿富汗籍婦女以難民身份留居英國,她和7個18歲以下的孩子住進了政府免費提供的有7間卧室、4個洗澡間的大別墅,一家人興奮地驚呼如同中了100萬英鎊的大獎。

政府提供的日常生活補貼也很可觀。撫養一個或數個孩子,最小的孩子若年齡在14歲以下,其單親母親無需外出工作。除了有衣穿、有飯吃,還有可能有車開、養數條狗、外出旅遊等。另外,孩子的午餐費、校服費、隨校旅遊費等全部免除。來自英國政策研究中心的計算顯示,有兩個孩子的單親母親十年內平均花費政府的錢從7萬1千鎊到15萬4千鎊不等。

單親家庭可享受的減免稅、費數量巨大。據統計,一戶有兩個孩子的雙親家庭,每周每人的平均收入為460鎊和2 50鎊,這個家庭十年裡繳稅超過76,000鎊。一旦他們分開,便坐享地方政府的稅務補貼。在收入和稅率不變的前提下,十年內他們只需交納4,000鎊的稅。可見,上述家庭由一個雙親家庭變為一個單親家庭和一個單身家庭後,政府十年內不僅少入庫72,000鎊稅,還要支出最少71,000鎊補貼他們。關於減免費的待遇,我在此僅舉一個例子。我們知道英國中產階級家庭願意自己的孩子進入私立學校接受教育,而這些學校的費用昂貴,一般僅學費每年就是12,000鎊,但如果家庭收入低於稅前60,000鎊,就可享受減費待遇;若孩子來自沒有收入或收入較低的單親家庭,只要成績合格便能免費入學。有些頭腦靈光的夫婦便選擇時機假分手。這樣做好處多多。不僅能享受政府提供給單親家庭的各項好處,還可以讓孩子免費進私校接受較好的教育,何樂而不為。

由於單身母親能享受免費住房、日常生活補助,政府的減免費、稅等,所以當今從金錢財務的角度來說,在英國做單親母親是一種比上大學更好的職業。因為,女性青年如果選擇上大學,畢業後不得不找工作用收入歸還她們的助學貸款;她們住在簡陋的租賃房裡,直到積攢夠首付去獲得天文數字的按揭貸款買房。於是,有些有女孩的家庭,在孩子17歲左右,默許其懷孕生子,因為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一套政府免費住房到手了。

社會觀念過分開放使然

英國社會觀念的開放,也是造成單親家庭數量攀升的原因之一。有些家庭,父母一輩便開時代之先河,或未婚先育,或同居,或離異,他們的行為傳承給了子女,子女繼承其衣缽建立起了新的單親家庭。按照習俗,傳統家庭的孩子到18歲意味著已成人,也就是說子女各方面應獨立,這意味著他們不僅可以搬離過去的家庭還可以為所欲為。隨著自己的獨立,她/他與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日趨疏遠,像未婚先孕這等事不僅其父母視若無睹,親戚朋友也會置若罔聞,因為他們知道干涉或冷嘲熱諷不僅是落伍於時代的表現,還有可能觸犯國家包羅萬象的法律條文。

今年2月份,一罹患宮頸癌將不久於人世的29歲當紅女星,去世前幾天,在醫院里攜兩個孩子與同居者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婚禮。一家電視台付出幾十萬鎊奪得了獨家轉播權,對此作了令英國觀眾痛哭流涕地報道。她開誠布公地說,自己的臨終婚禮能為7歲、4歲的兩個兒子賺下足夠多的撫養費。而富豪棄舊迎新者也不勝枚舉。2007年,一著名富翁為另娶美嬌娘,用約4000萬鎊從與他一起白手起家的妻子手裡贖回了自由身。此案刷新了英國最貴離婚紀錄。年老色衰的前妻與接近成年的孩子組成了單親家庭。同樣,倫敦前任市長利文斯通也公開承認他先後與多個女友同居並誕下兩子,目前他的孩子們生活在單親家庭。明星、富豪、高官的行為是社會生活的風向標。他們個人事業的奮斗、成功史,毋庸置疑是激勵年輕一輩的強大動力。但這些人私生活的我行我素,對年輕一代的影響更不可小視。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毫無生活和社會經驗的年輕人,會模仿身邊人和崇拜名人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覺走上了製造單親家庭的路。

中國兒童熟知的哈里·波特系列兒童小說的作者J.K.羅琳,目前正在現身說法,為爭取單親家庭的權利到處奔走呼號。遺憾的是,她看到的只是這個群體的貧困和可憐,沒有看到或說不願去看造成這個特殊群體的國家政策、核心價值觀和社會觀念等原因。

⑻ 在英國父親處理事務母親處理感情嗎

感情是兩個人的事,不可能母親一方來打理或者處理,不管是哪國都是一樣的。處理事務不一定都是父親啊,母親也是可以的。

⑼ 關於離婚率和單親家庭!

據《中國統計年鑒》(1986~1998年)的統計,我國的離婚率1985年為0.9%,到1989年離婚率上升為1.3%,1995年則上升到1.8%,差不多每年以0.1%的速度上升。

1990年以來持續至今的我國第三個離婚高婚期,產生了大批量的單身人群,包括單親家庭。根據《上海人口發展報告(2004)》數據顯示,1990年上海離婚人口佔20歲以上總人口的0.98%,2000年時已經上升到1.79%。同一報告顯示,2001年上海市的離婚結婚比為41.3%,這意味著2001年每有100對新人結婚就有41.3對夫婦離婚。同時,北京2002年的離婚結婚率更是高達50.90%。

⑽ 為什麼說英國的窮人過著大爺的生活

英國窮人的生活似乎並不十分悲慘,而且很有營養。這家廢品店能提供一切生活必需品。如果你很窮,你一輩子都買不到新衣服,但你仍然可以穿70%的新衣服和皮靴。便宜的商店比比皆是,具體來說:一盒10個雞蛋,0.59磅;一罐桃子,0.09磅,摺合人民幣1元;一袋800克麵包,0.15磅;一桶牛奶,0.84磅一個人一個月能吃80磅很好,但對於一個月領50英鎊生活費的人來說,這80頓飯並不貴。一些中國人來到這里只吃麵包、面條、雞蛋和胡蘿卜,這可以創造一個每月10多銹的生活費吉尼斯紀錄。他們仍然很強壯。你吃不起半公斤面條,但一磅半面條就能買一公斤。30公斤面條每月的價格不超過6英鎊。這在外國人眼裡是不可想像的,我們的教授也能做到,聲稱這樣的生活比老農民好。

而且,我們的環境正在惡化。不管你多麼富有,你的空氣不好,水質很差,食物也不是綠色食品。這些潛在的柔軟度差異本質上是皮革和夾克之間的差異所不能掩蓋的差異。我穿皮衣一年感冒很多次,但一年沒感冒。我想洗個熱水澡,偶爾喝點果汁。這樣的生活質量是皮衣與車、環境、知識、地位、無憂無慮的心態的結合,是財富的標志。我們對富裕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這一點需要進一步加深。

與英國為什麼那麼多單親家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蚝海鮮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875
印度的雞肉怎麼去皮 瀏覽:492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380
伊朗駐歐佩克代表什麼 瀏覽:833
中國男籃奧運落選賽哪裡看 瀏覽:709
東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穿的衣服叫什麼 瀏覽:118
綠茶在英國怎麼說 瀏覽:394
越南人自己怎麼做水泥 瀏覽:724
中國哪個省種櫻桃 瀏覽:630
印尼晚上可以做什麼兼職 瀏覽:41
英國炸魚薯條多少錢 瀏覽:647
英國總共有多少運輸機 瀏覽:477
美國海運到中國港口需要多久 瀏覽:372
美國給中國轉錢怎麼辦 瀏覽:938
人在英國怎麼玩微博 瀏覽:701
英國留學回國有什麼補貼 瀏覽:182
伊朗人的祖先是什麼種族 瀏覽:511
目前英國女王管轄多少國家 瀏覽:738
注銷中國電信寬頻怎麼辦理 瀏覽:29
越南人怎麼養雞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