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陷入戰火之中

英國為什麼陷入戰火之中

發布時間:2022-05-13 11:33:19

『壹』 英法百年戰爭的起源是什麼

百年戰爭(the Hundred Years' War)產生的原因錯綜復雜,包含國家間政治、經濟、社會、國際關系等各種因素。盡管通常認為百年戰爭始於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國和英國早已累積多年恩怨。

1、政治

1337年,腓力向愛德華提出收回阿基坦領土的要求,從此觸發持續一個多世紀的英法戰爭。對腓力的領土要求,愛德華斷然拒絕,並對腓力展開咄咄逼人的攻勢。

2、經濟

英國的經濟命脈和皇家國庫的正常運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羊毛貿易。中世紀後期,佛蘭德斯(Flanders)是羊毛貿易中心。

生產羊毛的英國人在這里賣羊毛,而大部分由這些羊毛製成的商品(呢絨)則取原道返回英國。由於羊毛原料出口商和毛呢製成品進口商都要向英王繳稅。

因此佛蘭德斯的羊毛製品廠商和經銷商順理成章地都願意支持英國利益。然而,佛蘭德斯伯爵卻是一位法國王侯,佛蘭德斯貴族也認同自己為法王一脈。

對他們來說,法國王侯自然希望獨享佛蘭德斯的財富,同時也可以一舉兩得地損害他們的老對手英國人的經濟利益。

3、社會關系

英國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早在12 世紀便在法國擁有大量土地和財產。由於金雀花家族在法國擁有土地,他們據此自認為屬法王諸侯,但法王則並不信任他們的這些英國表兄弟。

相反他們認為英國人的存在使他們無法獲得英國人所佔領的土地,進而無法進行領土擴張以及有效地進行中央集權統治。

4、國際關系

此外,戰爭的緣起還有其他一系列別的原因。首先,多年來法國一直為蘇格蘭提供援助,為此蘇格蘭人始終不願臣服於英國並經常越境偷襲,這使英國人很頭疼。

(1)英國為什麼陷入戰火之中擴展閱讀:

背景:

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最後一位國王查理四世去世。由於查理四世沒有 男系繼承人,其堂兄華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即位。

而英王愛德華三世則以腓力四世外孫的身份要求繼承法國王位,並以此為借口 發動了戰爭。1337年11月,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

英法百年戰爭的轉折——聖女貞德:

貞德生活的年代正是英法百年戰爭開戰的初期,英軍依靠長弓壓倒性勝利,法軍則損失慘重,國外軍事不順,國內也動盪不安,當時是法國歷史上相當昏暗的時期。

國王查理六世精神出了問題,不理朝政,皇親國戚們互相爭斗,局面混亂,局勢危急。而國外的戰火從不停歇,許多重要城市被佔領,人民沒有安身之處。

沒有主心骨的騎士和貴族帶領,軍心不穩,不停地打敗仗,就在這危急存亡之時,一位少女站了出來,希望可以帶領軍隊作戰。

剛剛走上戰場,貞德沒有足夠的錢,她的裝備,戰馬,旗幟都是由富人捐贈所得,盡管不合身,但是她並不在意,女扮男裝,手執十字軍佩劍,率領法蘭西人民英勇殺敵。

在戰場上,她採取正面進攻的戰術,盯著難啃的英軍堡壘打,放棄法軍曾經被動挨打的保守攻略,直擊英軍核心,使英軍猝不及防,遭遇前所未有的慌亂。

貞德自己也身先士卒,嚴格規范自己的作風。有一次在戰場中,她被一支利劍射中肩膀,她拔掉箭,帶傷繼續作戰;也曾被石頭打飛頭盔,卻毫不畏懼,仍堅守自己的戰斗崗位。

還曾被石駑打傷腿,雖然離開前線,卻仍然不放棄指揮,一直到戰斗結束。她請人做了她的軍旗,中間是基督像,旁邊站著兩位天使。

還起草作戰宣言,語氣不卑不亢,完全不像一位十六七歲少女的口吻,就像真的耶穌下凡一般。彷彿真有神力一般,所有士兵都鬥志昂揚,不久整個軍隊紀律整齊,整裝待發。

十七歲的少女成為全國的偶像,戰場上的行為也為將領士兵愛戴。然而在貢比涅一次小沖突中,由於被細作出賣,貞德被勃艮第公國俘虜。英軍與公國交涉,花重金把貞德擄走。

英國當局也以異教徒罪和女巫罪判她火刑。當時,查理七世如果敢於伸出援手或者掏出自己的錢,貞德有可能逃過一劫,但是為了自己的小金庫和保住王位,查理七世做了一次軟蛋。

可憐貞德作為他的仆從曾為了他的王位前仆後繼,浴血奮戰,到頭來被自己人出賣拋棄。是金子總會發光,貞德飽受那麼多不公正待遇。

但是依舊有幾個女人在她生命中不停支持她,給予她幫助。讓我們舉個例子,在當時,英國攝政貝勒德福公爵夫人安妮是貞德虔誠的擁護者。

面對大家對貞德是否是處女的質疑,她力排眾議,證明貞德是處女,使那些准備以貞操指證貞德為女巫的行為被迫收手。

為了貞德的名聲和聖徒的貞潔,德福公爵夫人四處奔波,為貞德提供後盾。不止是她,還有無數貞德的擁護者,這些人為貞德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領導法國人民打敗英軍進攻,成功緩解了法國民族危機,鼓舞人心,鼓舞人民鬥志;她給西方文化影響深遠,作家為她的成就譜寫詩歌,劇作家拍攝影片給大家欣賞。

音樂家等譜寫樂曲進行贊美;她扶植查理七世順利登上王位,使法國國王的正統性得以延續;她使得人的精神受到不可替代的勁頭,有歷史記錄,對於貞德說的話士兵無條件服從。

堅定不移,這使當權者恐慌,害怕貞德手握兵權和民心太過強大,威脅他們的權利。後世也有人說「如果沒有貞德,法國等不到拿破崙出生就滅亡了。」

『貳』 在不列顛之戰艱難的第二階段為什麼英國面臨著災難性的危險

從1940年8月13日至9月6日是不列顛之戰艱難的第二階段。德軍集中突擊英空軍基地和雷達站,尋殲英空軍主力。德國飛機8月24日開始把那些致命的炸彈投向第11大隊的7個扇形站。雖然英國的扇形站沒有一個被完全炸毀,但是受到一連串轟炸,遭到嚴重破壞,特別是位於比金山和肯利的扇形站損失慘重。這些神經中樞的功能開始萎縮。此後,英國各前線機場也遭到空襲。8月31日,皇家空軍的戰斗機指揮部遇到了它最糟糕的一天。一批又一批的德國轟炸機呼嘯而來,像月球上的環形山,機場的倉庫和指揮大樓被夷為平地,輸電線路被切斷,飛機被炸毀,地面人員喪生。這一天,德國人總共扔下4400噸炸彈。皇家空軍共損失了39架飛機和14名飛行員——這是迄今傷亡最多的一天,自不列顛戰役打響以來,德國一天之內被摧毀的飛機頭一次少於皇家空軍損失的飛機。在隨後的幾天里,風暴和陰雲再也沒有光顧過英格蘭上空,接連幾天陽光燦爛,萬里無雲。從8月24日到9月6日接連13天,德軍幾乎每天組織千機大轟炸,即平均每天出動近1000架飛機對英國南部的機場、空軍地面部隊及航空工業實施攻擊。這些攻擊及其由此而引起的空戰在此間達到了高潮。不列顛戰役已經進入了決定性階段,英國皇家空軍駕駛員1個月以來一直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之中,每天要出動好幾次,他們已經太疲勞了。盡管他們堅持著進行最後艱苦的努力,但德軍方面的數量優勢開始發揮效力。隨後,為了迷惑英國皇家空軍的雷達監測人員,德國人在空中採取了一種新的戰術,即德國空軍的機隊整天在法國沿岸飛上飛下,正好在皇家空軍的雷達屏幕所能看到的范圍之內。監測人員根本就無法預測究竟哪一隊飛機會突然轉向北方,掠過英吉利海峽,對英發動真正的進攻。第11戰斗機大隊的5個前進機場和6個戰區機場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肯特海岸上的曼斯頓和利姆2個機場有好幾次接連幾天不能供戰斗機使用。保衛倫敦的主要戰斗機基地比金山3天內遭到6次轟炸,基地調度室被摧毀,傷亡7名地面人員,以致有1個星期之久只能供1個戰斗機中隊使用。皇家空軍的戰斗機防禦力量開始變弱了。在這關鍵性的兩周中,英國被擊落重創的戰斗機有290架;德國空軍損失285架飛機,其中戰斗機214架,轟炸機138架。英國面臨著災難性的危險,整個國家也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叄』 浴血奮戰卻輸得最徹底,為何英國會成為二戰中最大的輸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雖說後來盟軍成功打贏這場戰爭,可世界的局勢還是被改變,在二戰之前,世界的中心是在歐洲,畢竟有著幾次工業革命的基礎,歐洲的整體實力發展非常快,可隨著二戰的爆發,歐洲成為主要戰場。

『肆』 英法百年戰爭為何會爆發整個過程是什麼樣的

導言:歷史總會告訴人們一些有用的信息,再一次回顧幾百年前的那場英法戰爭,1337年到1453年的百年戰爭雖然看是局部戰爭,然而這場戰爭卻對整個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歐洲在這場戰爭結束不久就徹底的翻過了中世紀的一頁。


法國騎士

小結:英法百年的戰爭,是英國與法國國王之間的恩怨,讓兩國人民買單,如果說這場戰場誰對誰錯,指責英國侵略法國,那英國國王確實是法國人的後代,但實際上英軍在法國也干下了屠城一類的事,最終倒霉的是兩國百姓。從戰爭的規模看只是國與國之間的局部戰爭,規模並不是非常大,但是戰爭持續時間之長,世上沒有,正因為戰爭的持續時間和激烈程度大,最終導致了火槍火炮在戰爭後期大量出現,法國人被長弓兵逼的沒辦法,從義大利引進的火槍火炮技術對英作戰中進行成建制的實踐,長弓兵的密集箭雨啟發了法軍將火槍組陣進行覆蓋式射擊,反而把不可一世的長弓打的徹底沒了方向。英國人用火槍在幾百年後重復了中國的成功與失敗。一個新的時代到來了!

『伍』 在近代曾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是何使其衰落的,是戰爭嗎

19世紀,英國憑借著工業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成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被稱為「日不落帝國」。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曾在1865年描述說:「北美和俄國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傑文斯並沒有吹牛。從16世紀末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英國就開始在全世界瘋狂擴張。到了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英國已經在各大洲都擁有了殖民地。並且世界上諸如法蘭西帝國、沙俄帝國、大清帝國等強國都被英國擊敗。所以,說英國是當時世界的霸主也並不為過。

第二次失誤,是英國的戰略方向選擇錯誤。

在一戰之後,資本主義世界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經濟危機,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英國有不少人將這次危機判斷為戰爭後遺症,這讓整個國家陷入一種反戰情緒中。

1933年,納粹黨正式上台,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希特勒上台後無視《凡爾賽條約》的約束,瘋狂發展重工業和軍備力量,這讓整個歐洲蒙上了一層戰爭的陰影。

1938年,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歐洲的大戰已經一觸即發。然而在危急關頭,英國卻始終堅持綏靖政策,對於德軍的入侵視而不見。並且為了將禍水東引,讓德國和蘇聯打起來。英國更是夥同法國,一起和德國、義大利簽訂了互相之間永不投入戰爭的《慕尼黑協定》。

而在面對蘇聯展現出來的好意時,英國則是直接拒絕了結盟的請求。

這一舉動,導致蘇聯和德軍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波蘭也遭到蘇德瓜分,從而徹底引發二戰。

二戰之後,美國正式確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英國雖然是戰勝國,卻基本什麼也沒有撈到。與此同時,全世界又掀起了一場殖民地的解放運動。英國被迫放棄大量海外殖民地,經濟利益遭到嚴重損害。

從此之後,英國便陷入了所謂的「衰落期」。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衰落也只是相比於日不落帝國的鼎盛時期。目前英國仍是世界前五的經濟體,整體實力還是位於世界前列。只不過在美國面前,英國已經無力自稱日不落了。

『陸』 二戰時曾浴血奮戰的英國,為何會成為二戰中最大的輸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主要參戰國之一的英國,雖然沒有蘇聯在蘇德戰場上的慘烈,也沒有抗日戰場上遭受如中國一般的巨大傷亡。但是,曾歷經了激烈的不列顛空戰,最高時集結了1000多萬軍隊,始終與德國處於交戰狀態的英國,說一聲浴血奮戰並不誇張。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

因為,英國日不落帝國的美名,是需要龐大的武力、尤其是龐大艦隊作為支撐的。二戰之後,英國面臨的局面是:英國龐大的軍隊,哪怕僅僅維持日常開銷,英國都已堅持不下去。因此,英國被迫削減軍隊開支,這自然極大的降低了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力,也為殖民地風起雲涌的獨立運動添了一把火。

最終,二戰勝利後,只過了不到20年的時間,英國的殖民體系就轟然倒塌,英國世界第一大國的地位徹底消失。而作為事實上的第一強國美國,如願以償的獲得了龐大的市場和世界老大的地位。

『柒』 英國出了哪些「昏招」,把自己從日不落帝國的神壇拉下到目前的境地

戰爭、資源掠奪、殖民地,這是曾經英國作為強大的日不落帝國的基礎,但過了許久之後英國走下了神壇。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中國已經是世界上製造業第一大國,佔世界製造業比重的28.57%,美國為17.89%,前段時間川普大喊讓美國製造業回歸巔峰時間。

至此,英國失去了大量的殖民地,沒有了殖民地就缺少了資源和收入,相比國土面積龐大且製造業發達的美國和蘇聯,英國直接從神壇栽落。歷史在淪落,太陽有日出日落,英國的衰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捌』 19世紀30年代英國為什麼在國內危機重重中發動侵略戰爭

因為英國的當時就是為了擺脫國內的這個重重危機,才選擇了對外發動侵略戰爭,這方面是可以獲取戰爭賠款,另外一方面可以打開國外的市場。

『玖』 第二次英美戰爭到底為什麼而爆發呢英美雙方在這場戰爭中又收獲了什麼呢

返回第二次英美戰爭到底為什麼而爆發呢,英美雙方在這場戰爭中又收獲了什麼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看一下,下面小編已經為大家整理好今天的內容,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美國獨立後,英國試圖重新控制美國,並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不斷向美國施加壓力,而美國也覬覦英國殖民地加拿大。

1812年至1814年,美國反對英國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確保國家獨立和主權完整,並尋求擴大領土。美國獨立後,其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但英國試圖恢復對美國的控制,並利用印第安人的抵抗斗爭阻止美國人向西方擴張。在19世紀初英國和法國爭奪歐洲霸權的斗爭中,兩國都禁止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貿易,這打擊了美國的海外貿易。英國多次入侵美國領海,搜查和扣押美國船隻,並強行招募美國水手。美英之間的矛盾加劇了。1812年6月18日,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

美國稱這次戰爭是「第二次獨立戰爭」。戰爭的結局使美國擺脫了英國在政治上的控制和經濟上的滲透、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但它同時又包含著美國對外擴張和對印第安人進行大屠殺等消極因素。

綜上所述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了,你了解清楚了嗎

『拾』 獨立戰爭英國失敗有哪些原因

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或稱為美國革命戰爭,是大英帝國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是始於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范圍遠遠超過了英屬北美之外。

由於英國一直以來對殖民地進行剝削,對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起到嚴重阻礙作用,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北美人民奮起抗爭。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英國失敗的原因:

這場戰爭是英國進行的殖民戰爭,英國國內對進行這場戰爭缺乏熱忱。人們稱這場戰爭為「國王的戰爭」,政府和議會被稱為「丑惡的愛國者」,對兵員和戰爭費用的徵集常常受到民眾的抵制和反對。其次,英國雖然是當時的頭號殖民帝國,但它戰線過長,維護殖民帝國的戰略目標與其實力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英國與北美殖民地遠隔重洋,往返一次達數月之久。英軍漂洋過海,勞師遠征,途中經常受大西洋風暴的襲擊。在北美戰場上,英軍陷入重重敵意的包圍之中,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孤立無援,寸步難行。加之英軍在戰術上僵化保守,只習慣於在開闊地上以整齊的步伐行進和排槍齊射,這種線式作戰方式,行動遲緩,運轉不靈,上上下下缺乏獨立作戰和機斷行事的能力。英軍引以為榮的整齊橫隊常常成為革命的散兵進行點射的活靶子,英軍用以威懾敵人的鮮紅的制服也只能起暴露目標的作用。所有這些都大大制約了英軍作戰能力的發揮,並最終導致了英軍在這場戰爭中的失利。——常識歷史篇。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陷入戰火之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壹佰文化傳媒怎麼樣 瀏覽:337
中國有多少徐國美 瀏覽:110
伊朗的教為什麼是第一大教 瀏覽:452
印度軍隊為什麼要用頭巾包頭 瀏覽:70
印度出嫁和中國出嫁有什麼不一樣 瀏覽:803
印尼手機官網怎麼找 瀏覽:535
30萬越南幣摺合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317
印尼航空都提供什麼 瀏覽:206
在伊朗結婚需要什麼 瀏覽:251
中國多少種菩薩 瀏覽:887
印度淘汰產品如何 瀏覽:36
宋代從越南引進的新品種是什麼 瀏覽:746
印尼紅礦多少一噸 瀏覽:6
伊朗跟阿富汗是什麼關系 瀏覽:188
越南一百萬盾能買什麼 瀏覽:517
印度人眼罩怎麼樣 瀏覽:996
印度致命真菌得五省八市都是哪裡 瀏覽:450
印度德爾塔毒株是新冠多少倍 瀏覽:605
為什麼這次中國會插手伊朗 瀏覽:208
義大利有哪些產區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