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哪一年加入歐盟
英國已經加入歐盟,只是沒加入歐元區。1973年1月,英國加入歐共體,1993年11月1日,歐共體才改稱為歐盟。
英國是歐盟的成員國,但是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這是英國有自身的考慮,他的金融系統跟美國的關系更緊,所以他的利益跟美元綁在了一起
歐洲聯盟(德語:Europäische Union,法語:Union européenne),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
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1993年11月1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2012年,歐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英國什麼時候加入歐共體擴展閱讀:
1、歐盟成員國
歐盟共有28個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為創始成員國,於1951年結盟。此後,丹麥、愛爾蘭、英國(包括直布羅陀)(1973年),希臘(1981年),西班牙和葡萄牙(1986年),奧地利、芬蘭、瑞典(1995年)先後成為歐盟成員國。
2004年5月1日,歐盟實現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擴盟,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塞普勒斯、馬爾他、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十個國家同時加入歐盟。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加入歐盟。
2013年7月1日,克羅埃西亞入盟。此外,歐盟還啟動了與冰島的入盟談判;將土耳其、馬其頓、黑山、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 列為歐盟候選國;與波黑簽署了《穩定與聯系協議》。
2、宗旨
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
3、地位
歐洲聯盟是歐洲地區規模較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的國際組織。成員國已將部分國家主權交給組織(主要是經濟方面,如貨幣、金融政策、內部市場、外貿),令歐洲聯盟越來越像聯邦制國家。
雖然歐洲聯盟還不是真正的國家,歐洲聯盟本身也無權行使各成員國的主權,但里斯本條約第一條第八項(款)允許歐洲聯盟簽訂歐洲人權公約成為歐洲委員會的成員國。
Ⅱ 英國加入歐盟了嗎
英國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英國不是歐共體的6個創始國之一,是後來才加入的,歐盟是在歐共體的基礎上1993年11月1日才成立的。但歐盟啟用歐元時英國和瑞典希臘都沒有加入歐元區。好像原因都不一樣...現在希臘已經加入了歐元區,英國貌似還沒有。
Ⅲ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為什麼加入歐盟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英國拒絕加入歐共體,而自七十年代開始英國開始積極參與歐洲一體化進程,並於1973年加入歐共體。
原因:一、大英帝國的瓦解加速了英國的衰落,英國沒有能力在歐洲光榮孤立;二、二戰後英國的國際地位和實力迅速下降,到七十年代初期已經淪為二等發達國家,與西德和法國的差距拉大,加入歐共體有助於挽救衰敗的英國經濟。第三、英國不加入歐共體就會讓歐洲大陸的德法兩國主宰歐洲一體化進程,這也是英國不願意看到的。第四、美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尼克松主義政策進行戰略收縮,英美同盟關系進入低位,英國也是避免受到美國的過度控制。
Ⅳ 英國為什麼直到1973年才加入歐共體
對絕大多數歐盟國家來說,這種一體化意味著一些民族的經濟特性的失去和某些主權的讓渡。但也有個別國家例外,其中,英國就特別典型。就目前而言,英國沒有使用歐元。2002年初歐洲啟動後,歐盟的絕大多數國家的貨幣都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是,英國和丹麥和瑞典等歐盟國家及永遠中立的瑞士仍保留並且使用自己的貨幣;英國沒有在《森根協定》上簽字。1985年簽訂、1995年生效的《森根協定》取消了各類人員,包括已進入歐共體國家的非歐共體公民的內部邊界檢查。但是,英國和愛爾蘭以安全為借口沒有簽字,想去英國的人還必須有英國的簽證;英國沒有放棄自己的度量衡單位。幾乎在所有度量衡單位上,英國都是另行一套的,如長度方面的英寸、英尺、英里,面積方面的平方英尺、平方英里,體積方面的立方英尺、品脫,質量方面的盎司、鎊,速度方面的邁等等;英國沒有改變自己的行車習慣。車行左側,駕駛座位都在右邊。如此等等,它們都在不同程度上映射出了英國的一種「非歐洲性」。 這些雖然都是些表面現象,但在它們的背後卻有著英國的很厚重的政治文化和民族心理。 從政治文化方面說,英國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保留」和「慢熱」狀態是其崇尚漸進式改良的反映。 17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時雖然在開始階段將國王查理一世送上斷頭台,但到最後還是以王權與議會權相互妥協、實行君主立憲的「光榮」而告終。英國社會發生的質的變化,可革命完成的方式基本上是和平的。在此後的70年中,圍繞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自己的利益訴求,英國各派政治勢力――護舊的、革新的、激進的、保守的――之間的明爭暗鬥從沒停止,但最終的解決方式仍是折衷的――1832年進行了第一次憲政改革。以後,「和平的革命」就成了英國社會變革的傳統。於是,19世紀30~50年代的憲章運動,50~60年代為工聯主義,80年代的費邊社等政治運動或政治思潮,都是以和平改良為基本特徵的。因此,《走向民主――英國第一次憲政改革》一書總結說:近代英國自1832年開始的漸進改革之路,可以使英國人民避免重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避免革命震盪給經濟發展帶的消極影響。這是一條平穩進行之路,沿著這條路,英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成為近代世界最先進和最強大的國家。 外交往往是內政的外延。英國在內政方面的這種穩妥性、漸進性同樣也反映在它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上。作為一個歐洲國家,英國雖然與歐洲大陸的西班牙、法蘭西、德意志等有過一言難盡的歷史恩怨,但也絕不會忽視歐洲的聯合;作為一個以四海開拓與擴張發跡的國家,英國更明白必須追逐經濟全球化潮流的重要性。然而,在這一過程中,英國念念不忘的還是穩健、穩妥和穩定。加入是必然的,但一定要慢慢來。所以,直到1973年,它才加入歐盟的前身――歐共體;直到1990年10月,英鎊才加入西歐匯率浮動機制。可兩年之後,由於西歐發生貨幣危機,英鎊又趕緊退了出來。對於歐洲統一貨幣歐元,英國也是近而遠之,雖然開了後門但把前門緊緊地關閉。 從民族心理方面說,英國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保留」和「慢熱」狀態還反映了對自己過去的留戀與對自我的愛惜。 大概是在公元775年,撒克遜王國發行了一種名為「斯特靈」的銀幣,由於每240枚(每一枚也稱一便士)需用一鎊白銀鑄成,所以被稱為鎊。11世紀諾曼人征服英國後,為了便於計算,將英鎊分為20先令或240便士。以後近900年不曾改變,直到1971年才正式改為10進位制,1英鎊等於10先令或者100便士。英寸來自於古英文ynche,但在不同時期長度並不一樣,戴維一世1150年把ynche定為一個男人拇指甲底邊的寬度,愛德華二世14世紀實則定為「3個干而圓的大麥頭尾相接的長度」,後來還被定為13粒罌粟並排的長度,直到1959年起,英國才將英寸法定為2.54厘米。英尺也是如此,它原本是古代和現代各種以人腳長度為依據的長度計量單位。一般為25~34厘米。不過,在大多數國家裡和在所有的科學應用中,英尺及其倍數已分別被米制單位的米所代替,如今只在英國等少數幾個國家裡沿用。 表面上,英鎊、英寸、英尺不過只是些專有的名詞,但在英國人的心目中也是與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相伴的主權特徵和權威標志。更為重要的是,它們還曾同殖民主義者一起走到過世界各地,成為大英帝國的重要象徵。所以,英國不使用歐元,其內涵可能並不簡單。除了保持一貫穩妥的風格之外,這里邊一定還有心理上的因素。英鎊在西歐差不多是幣值最高的,1英鎊等於1個半以上的美元和歐元。這種匯率的意義可能不只是經濟上的,或許還暗示著要維護曾經輝煌一時的大英帝國之餘威,至少還可以保持英國人心中的那份自豪感。 在區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時代,每一個國家在許多方面都要與世界接軌。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英國一方面並不拒絕加入其中,另一方面又不急於加入其中。在融入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的速度上,英國不僅考慮國家的利益所在,而且注意民眾的心理承受力。所以,英國在許多方面不用說與整個世界相一致,就是與歐洲大陸也不完全不同。可是,這些不同並沒有使英國自外於全球化和一體化,更沒有影響英國的社會發展。牛津英國通史的主編肯尼思?O.摩根認為:「英國作為一個本身安全可靠而又充滿活力、外向型的島國,逐漸走向向世界殖民並加以開化的道路。」他的話說的是19世紀以前英國,但對20世紀以後的英國同樣適用。有的中國學者也認為:「在歐盟由經濟聯合走向政治合作,由主權實體協商逐漸朝超國家聯邦邁進的過程中,英國對歐盟的政策經歷了支持、觀望、謀求加入又保持距離、反對超國家主義又不甘退出的復雜演變,其間又充斥著『自我選擇』的獨立與力圖把控全局的矛盾。」 無論如何,英國在全球化和一體化過程中的融入與自外、讓渡與保留以及速度快與慢等方面的恰當把握,可供今天飛速走向世界的中國借鑒。近些年來,伴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就是中國與世界的快速接軌。從大的方面和總的趨勢上說,中國步入全球化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和必須,但到底應當把握什麼的速度與程度呢?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國是否應當保留什麼自己民族的東西呢?是否照顧到了民眾的心理呢?由於過去離世界太遠了,所以,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保持穩妥、穩健和穩定對中國來說可能比對英國更加重要。
求採納
Ⅳ 英國是什麼時候加入歐盟的
英國是1973年加入歐盟,歐共體第一次擴張,丹麥、愛爾蘭和英國(包括直布羅陀)在1973年1月1日正式加入歐洲各大共同體。
歐盟簡介:歐洲聯盟(英語:European Union;法語:Union européenne;德語:Europäische Union),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初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歐盟成員國:
截止2014年歐盟共有28個成員國,按字母排序成員國如下:
參考網路:http://ke..com/subview/42885/16941095.htm
Ⅵ 英國為什麼到1973年才加入歐共體
在歐共體成立後,英國也嘗試組織其他6個國家締結「歐洲自由貿易聯盟」,試圖對抗歐共體,但收效甚微。英國,丹麥等國自1961年期申請加入歐共體,但由於法國總統戴高樂懷疑美國將通過英國控制歐共體(此前英美一直有特殊關系,歐共體本就是為了對抗美國,蘇聯,自然不會讓英國加入)兩次否決英國的加入申請。直到1969年戴高樂下台,1971年英國宣布結束英美特殊關系,歐共體才於1973年接納英國等國。
Ⅶ 英國為什麼加入歐盟,為什麼退出歐盟
英國一直以來就奉行「光榮孤立」政策,維持歐洲大陸的分裂是英國的外交基準之一.在歷史上,英國竭力打壓歐洲大陸強國,例如法國,英國先後組成七次反法聯軍,把拿破崙遣送到孤島.還有後來的德國,俄羅斯,都被打壓過.二戰後,歐洲大陸才從兩次大戰中吸取教訓,並且鑒於冷戰的壓力,走向聯合.英國最初是不贊同這種聯合的,所以一開始英國並沒有加入.但隨著冷戰加劇,英國也慢慢感覺力不從心,而且,聯合後的歐洲大陸在經濟發展中顯示出了巨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最終於1973年加入了歐共體.
歐盟預算里,英國繳納的比例約為1/8,按額度計算為德法後第3位。但德法利用歐元區內的有利地位,通過歐元區內的差異化利率政策,在製造業,服務業上都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反之,英國因為依然處於歐元區外,並未得到與付出相稱的好處。
此外,統一的歐元和歐盟實際是歐洲兩千年來,追求天下一統的理想的產物,但由於歷史上的文化沖突,宗教沖突,民族矛盾,以及各種皇室聯姻和內斗的影響,整個歐盟的隱憂重重。舉例來說,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問題,實際上作為決策者的德法就忽視了歷史上被奧斯曼帝國長期統治的巴爾干諸國的切身感受。這樣的盲目擴張將直接導致歐盟內部的裂痕。
作為長期游離於歐洲大陸之外的海洋殖民帝國,英國對歐陸的統一或一家獨大或鐵板一塊的聯盟一直保持有強烈的警惕。退出歐盟,除了近短期的經濟壓力得到緩解,並為未來提升英國的金融和經濟競爭力做准備外,還由於退出歐盟後,將會由德法英三強均衡變為德法兩強,這樣的聯盟的持續性從長期來看是不穩定也不持久的,而對於英國來說,由此可能衍生的結果將大大減輕來自歐陸的壓力,並有利於英國的遠期利益。
Ⅷ 英國何時加入歐盟
英國已經加入歐盟,只是沒加入歐元區。1973年1月,英國加入歐共體,1993年11月1日,歐共體才改稱為歐盟。
Ⅸ 英國加入歐盟組織的過程是怎樣的~
1946年9月,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提議建立「歐洲合眾國」。1950年5月9日,當時的法國外長羅貝爾·舒曼(1886年-1963年)代表法國政府提出建立歐洲煤鋼聯營。這個倡議得到了法、德、意、荷、比、盧6國的響應。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在巴黎簽訂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又稱《巴黎條約》)。1952年7月25日,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這六個國家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組建。1965年4月8日,六國簽訂的《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三個共同體的機構合並,統稱歐洲共同體。但三個組織仍各自存在,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布魯塞爾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 1973年後,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後加入歐共體,成員國擴大到12個。歐共體12國間建立起了關稅同盟,統一了外貿政策和農業政策,創立了歐洲貨幣體系,並建立了統一預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發展成為歐洲國家經濟、政治利益的代言人。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亦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共體更名為歐盟。這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使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歐盟成立後,經濟快速發展,1995年至2000年間經濟增速達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億美元。
Ⅹ 簡述英國加入歐共體的原因過程
英國一直以來就奉行「光榮孤立」政策,維持歐洲大陸的分裂是英國的外交基準之一。在歷史上,英國竭力打壓歐洲大陸強國,例如法國,英國先後組成七次反法聯軍,把拿破崙遣送到孤島。還有後來的德國,俄羅斯,都被打壓過。二戰後,歐洲大陸才從兩次大戰中吸取教訓,並且鑒於冷戰的壓力,走向聯合。英國最初是不贊同這種聯合的,所以一開始英國並沒有加入。但隨著冷戰加劇,英國也慢慢感覺力不從心,而且,聯合後的歐洲大陸在經濟發展中顯示出了巨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最終於1973年加入了歐共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