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文藝復興如何影響到英國

文藝復興如何影響到英國

發布時間:2022-05-14 03:11:15

『壹』 文藝復興對英國生活習慣的影響

建築方面:16世紀中葉,文藝復興建築在英國逐漸確立,建築物出現過渡性風格,既繼承哥特式建築的都鐸傳統,又採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細部。中世紀的英國熱衷於建造壯麗的教堂,16世紀下半葉開始注意世俗建築。富商、權貴、紳士們的大型豪華府邸多建在鄉村,有塔樓、山牆、檐部、女兒牆、欄桿和煙囪,牆壁上常常開許多凸窗,窗額是方形。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細部也應用到室內裝飾和傢具陳設上。府邸周圍一般布置形狀規則的大花園,其中有前庭、平台、水池、噴泉、花壇和灌木綠籬,與府邸組成完整和諧的環境。典型例子有哈德威克府邸(1590~1597)、阿許貝大廈(1572)等。

哲學方面:佛羅倫斯學園的柏拉圖主義影響頗為廣泛,不僅影響後來的義大利哲學家,而且還影響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肖像繪畫以及16世紀的法國文學,對英國的影響尤其明顯。文藝復興之後最重要的發展,也許體現在劍橋柏拉圖派的著作中(17世紀晚期)。從那時起,自由的基督教柏拉圖主義在英國一直經久不衰。

語言方面:自文藝復興時期起,英國的文學和藝術創作日益繁榮。以莎氏比亞為代表的英國文學巨匠們不僅對英國的文學事業起到巨大推動作用,而且影響了整個世界。英國人向海外殖民又將英語傳播到世界各地,海外的土住居民開始接觸英語。越來越多的居住在英國以外的外國人開始學習英語。1765年,英國的語言學家JohnWallis在編寫《英語語法》一書時就明確指出,「外國人對學英語有很大渴求,他們希望能夠讀懂用我們的語言編寫的各種重要著作」。又說,「英語版本的各種文學作品很多,可以毫不吹噓地說,任何有價值的知識載體(書)沒有英語版本是極其罕見的」。1767年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寫作的年代法語還被公認為國際間外交用語,但他到北美立即發現英語將來獲得成功的關鍵:「讓法語在目前的情況下高奏凱歌四處擴散吧。我們正在美洲站穩腳根……這可使英語的使用更穩定,更持久」。這個看法也是當時一些美國人的看法。1780年,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在向國會提出的一項政策建議時宣布:「英語註定要在今後幾個世紀成為比過去的拉丁語和現在的法語更加通用的語言。這個理由不言自明。因為美洲的人口正在增加,他們與所有的民族保有廣泛的接觸和通訊聯系,加上英國在世界上的或多或少的影響,將使他們的語言被人們廣為使用…」事實也是如此。1850年代,世界上說英語的人口是6,000萬。1990年代,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已經超過4億5千萬。

社會方面:文藝復興的源頭在義大利,繼而遍布整個歐洲,使歐洲各國的思潮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革,最後在英國促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貳』 義大利文藝復興對18世紀英國的影響

文藝復興是14~16世紀反映西歐各國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文化運動。其主要中心最初在義大利,16世紀擴及德意志、尼德蘭、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地。「文藝復興」的概念在14~16世紀時己被義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該詞源自義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多寫為法文「Renaissance」。它概括了喬托以來的文藝活動的特點,被世界各國沿用至今。中國曾有人直譯為「再生」或「再生運動」,但「文藝復興」的譯法己被普遍接受。當時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以後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文藝復興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但它並非單純的古典復興,實際上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創造。文藝復興主要表現在科學、文學和藝術的普遍高漲,但因各國的社會經濟和歷史條件不同,在各國帶有各自的特徵。
義大利文藝復興 13世紀末14世紀初,義大利在歐洲最早產生資本主義萌芽;但由於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先進地區只限於少數幾個城市,尤以佛羅倫薩、威尼斯為最。地處義大利中部的佛羅倫薩出現了以毛織、銀行、布匹加工業等為主的七大行會,它們不僅控制佛羅倫薩的經濟,也直接掌握城市政權。佛羅倫薩的最高權力機構——長老會議的成員只能由七大行會從其會員中遴選,貴族被剝奪參政權,廣大工人處於無權地位。在這種政治、經濟背景下的佛羅倫薩,成為義大利乃至整個歐洲的文藝復興發源地和最大中心。
一、文藝復興中的義大利史學
義大利作為近代史學的發祥地,自然有其歷史基礎,首先,義大利作為古羅馬帝國的核心地帶,長期保留了古羅馬文化的遺跡、文物,隨處可見古典文化的殘留,容易產生對古羅馬的懷古情緒;第二、中世紀後期義大利的城市史學著述權主要被世俗掌握,被教會控制很少;第三、義大利在地中海商路中的便利地位,使那裡很容易有大量的古典文獻進入,家上城市史學保留的大量史料,便利了義大利史學在這個時代的發展。
近代史學的發端,在佛羅倫薩, 佐凡尼·微拉尼(Giovanni Villani,1271-1384年)和馬提奧·微拉尼(Matteo Villani,?-1363年)兄弟所著之《佛羅倫薩史》便是其標志。在該書中,作者大膽地對所記載的歷史進行獨立的分析,用類似古典史學中的「人」的判斷代替了教會史學中「神」的判斷。
在這以後,李維等古代史學家倍受推崇,拉丁文寫作風靡一時,列奧那多·布魯尼(Leonardo Bluni,1369-1444年)和波基奧·布拉肖利尼()是其中的佼佼者。
布魯尼在其代表作中剔除了傳說部分,因此被古奇在《19世紀的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稱為「在原則上使用批判方法的第一個歷史學家」。?
布拉肖利尼的《時運無常》則大大激發了人們對古羅馬文明的興趣。
到15世紀時,以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1469-1527年)和圭恰迪尼(Guicciardini,1482-1540年)為標志人物,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史學達到了顛峰。
馬基雅維利以《君主論》最為著名,在該書中,他以人性惡為理論基礎,提出了一整套政治理論。他的《佛羅倫薩史》則是將他的政治理論貫徹到歷史研究中,反過來為他的政治理論尋找到新的支持。
政治與歷史的高度結合不僅是馬基雅維利史學的特點,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歷史學的特點。這一方面是延續了中世紀城市史學一些非教權的傳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鞏固世俗政權的需要。
圭恰迪尼是馬基雅維利的繼承者,起代表作為《義大利史》,該書中,圭恰迪尼將義大利看成一個整體,是前所未有的眼光,也是馬基雅維利希望義大利統一的思想在其學生這里的體現。
考古學和校勘學也是興起於15世紀的義大利。~gi,8H
弗拉維奧·比昂多(Flavio Biondo 1393-1463年)是考古學的奠基人,其系列作品《著名的羅馬》《復興的羅馬》和《勝利的羅馬》被認為是考古學的奠基之作。比昂多的另外一個貢獻就是提出了「中世紀」的概念,與文藝復興時代普遍將中世紀形容成一無是處的觀點不同,他認為中世紀是歷史發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階段

文獻校勘學的奠基者是洛倫佐·瓦拉(Lorenzo Valla,1407-1457年)。瓦拉是個修辭學家,但是他認為歷史學是一切知識的根基與核心。瓦拉通過將基督教重要文獻《君士坦丁贈禮》和古代、中世紀的拉丁文進行文法對照並參照其他材料證明了《君士坦丁贈禮》實際上是偽作。1440年,他發表了他的這一成果:《君士坦丁贈禮的證偽》。<
《證偽》引起了史學界對史料辨偽的重視,文獻校勘學也從此誕生。>
二、宗教改革前的歐陸史學*
義大利的人文主義史學隨著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的開展而影響擴大。
法國最先受到義大利人文主義史學的影響。菲利普·科曼(Philippe Commynes 1445-1511年)的作品《回憶錄》中,作者給予義大利當時的文化以高度的評價。>
不過,科曼的《回憶錄》本身不是一部正式的歷史著作,另外一位人文主義者羅伯特·蓋岡(Robert Gagain 1433-1501年)則是以歷史學為目的而寫了《法蘭克人的起源和事業紀要》,蓋岡在該書中一反中世紀史書中大量引入傳說的做法,剔除了傳說,體現了求實與人本的史學精神。
德意志的早期近代史學中人文主義色彩要淡得多,所以蘭克認為,德意志的近代史學少了人文主義史學的環節。
德意志史學受義大利人文主義史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史料整理與考據方面,特利提密阿斯(Trithemius,1462-1517年)是最早的德意志人文主義史學家。但是由於宗教改革最早在德意志興起,所以那裡的史學很快就捲入到宗教改革的旋渦中了。
西班牙的組里塔(Zurita,1512-1580年)是西班牙史學的轉折人物,他在《阿拉貢年代紀》中以文獻記載而非傳說為根據,開啟了西班牙近代史學的大門。
葡萄牙最早的人文主義優秀史學家是谷斯(Goes,1507-1573年),著有《西班牙史》、《葡屬印度史》等。k
三、宗教改革影響下的歐陸史學
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最早掀起了波瀾。如同古羅馬時期傳教的需要促進了教會史學的誕生一樣,路德派新教為了與天主教論戰,也需要編寫符合他們的世界觀與教義的歷史著作以證明他們的觀點。
佛拉西阿斯(Flacius,1520-1575年)等是編寫的《馬格德堡世紀》就是這個時期典型的論戰用的史學作品。該書完全是一部史料堆砌的作品,寫作水平差得夠可以,僅僅以攻擊教會為目的的資料匯編罷了。不過該書的效果很好,在它和它的同類作品的影響下,當時的德意志掀起了全力攻擊教會的風潮。教會也不得不反擊。U
正當路德派在德意志與天主教會論戰的時候,法國也進入了宗教沖突時期,胡格諾與天主教同樣以歷史為武器,為自己辯護,向對方攻擊。
這個時期,「回憶錄」仍然是法國史學的主流,這些回憶錄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並不那麼專業,但是它們的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大量的個人價值判斷已經貫穿其中,與中世紀那枯燥、缺少個人色彩的教會史學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成為讀者喜歡的寫作方法。在這一環境的影響下,編年史也加入了作者對時間的解讀。5F~q
與天主教徒擅長回憶錄和編年史相比,胡格諾們則在具有近代意義的歷史寫作方面具有重要的位置。勒盧阿(Louis Le Roy,1510-1569年)與讓·波丹(Jean Bodin,1530-1569年)便是當時新史學的集大成者。/k;kEQ
勒盧阿認為,人類的知識是無窮的,並且每個時代人類已掌握的知識都在不斷積累。勒盧阿還發展了世界史的視野,將當時的歐洲視為那個時代文明發展的最高階段,這個思想成為後來西歐中心論的萌芽。^
波丹的代表作《易於理解歷史的方法》是近代以來第一部真正的歷史理論著作。該書中,波丹除了總結歷史學的作用、方法等理論以外,還提出了極力進步的觀念,否認「黃金時代」的存在,認為人類社會是向前發展的,這既與古典的循環論、倒退論不同,也與教會史學神本的進步論不同,是人本的進步論。這種觀念一直到20世紀初都是西方史學的主流觀念。波丹還初步提出了「地理決定論」。ll:h2t
宗教改革時期的義大利,由於是羅馬教廷的所在,所以面對新教的挑戰,義大利出現了反宗教改革時期。YO
為了復興天主教會,特倫特宗教會議提出了天主教復興計劃,編寫了《教會編年史》以反擊《馬格德堡世紀》等新教史學的挑戰。一度在論戰中取得上風。RZ`ly
但是這種局面卻被一位威尼斯的天主教徒彼耶·鮑羅·薩皮(Pier Paolo Saipi,1552-1623年)改變。薩皮雖然是天主教徒,但是他是個人文主義者。他在他的《特倫特宗教會議史》中指出:特倫特宗教會議的結果是造成了歐洲宗教上的分裂。2:-MEA
隨著宗教改革的深入,新教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獲得了勝利,這一點在尼德蘭十分突出。^xuM
文藝復興時代的尼德蘭是個動盪的地區,天主教和新教的沖突十分激烈。因此,兩派史學也在激烈地碰撞。在16、17世紀,尼德蘭的商業日益繁榮,為資本主義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新教與天主教的斗爭中,新教逐漸占據了上風,新交史學成果也十分豐富。新教史學作為新意識形態的一部分,促進了尼德蘭革命的發生,而尼德蘭革命的成功,又為尼德蘭的史學提供了活力。mP
赫夫特(Hooft,1581-1647年)是尼德蘭這個時期最偉大的史學家,有「荷蘭的塔西陀」的美稱。y'e<3
總的來說,民族主義和人文主義是這個時期西歐大陸史學的主要特徵,這對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有促進作用。jI:
四、近代早期的英國史學e'(R
英國在地理上孤立於歐洲大陸之外,不過這里並沒有錯過文藝復興的潮流,相反,獨特的英國,造就了最偉大的莎士比亞。W (~
但是,與文學相比,英國在這個時代的史學成就就比較暗淡。一直到16世紀以前,英國的史學始終被中世紀延續下來的編年史傳統所統治,突破很有限。KnM-0t
一直到托馬斯·莫爾(Thonas More,1478-1535年)的時代,才有了改觀。作為英國文藝復興的大家,莫爾的史學著作《里查三世史》以古典史學為模仿對象,用散文式的歷史協作方法代替了編年史的記錄方法,他的這個嘗試得到了英國讀者的認可,使英國史學開始了近代化的過程。!$
英籍的義大利人波利多爾·維吉爾(Polidore Vergil,1470-1555年)於1534年出版了《英國史》,這部著作在史料收集、批判、使用上都超過了同時期的英國史學界,頗有義大利史學的風范,使之成為了英國近代史學的一個榜樣,突進了英國史學最終擺脫了編年史的束縛,加快了近代化的過程。 iO\Z{
1586年出版的,由威廉·坎登(William Camden,1551-1623年)寫的《大不列顛志》是英國史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著作。該書為英國考古學、歷史地理學、物質生活史方面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礎。9*
走上近代的英國史學尤其重視的是歷史著作的可讀性,因此,在處理可讀性真實性的時候,出現了一些矛盾。Kj$Es
著名哲學家F·培根就為了可讀性和證明自己的觀點而刻意使用一些片面的材料甚至篡改一些材料,將歷史解釋凌駕於歷史真實之上。%dL#
而另外一為著名歷史學家克拉林敦(Clarendon,1609-1674年)在這一點上就做的很好。雖然由於立場決定了他對英國革命的認識有不少的錯誤,但是這種無意的扭曲在他認真求實的態度面前就次要得多,就連19世紀的史學大師蘭克也認為他是「一位使人尊敬的正人君子」。能得到蘭克的如此評價,可見克拉林敦確實是史家的一位楷模。Jg@
五、博學時代R7A
古典時代開始,西方就已經有了批判史料的意識,古典史學家注重求實,因此也重視材料的真實性,並在史料批判上有探索和心得。nf&gM
但是在中世紀的教會史學統治下,大量荒誕不經的神跡、神話普遍深入到歷史著作中。VM
文藝復興以後,隨著古典精神的復甦和揭露教權的需要,史料的地位也日益提高。hEO
宗教改革中由於發生了史學論戰,雙方都要收集大量史料來支持自己的觀點,直接刺激了人們對史料的重視,而當時的宗教戰爭使大量的檔案、文獻流落市場,也使很多學者可以努力收集一些原本不公開的材料。=afX
16世紀末到18世紀早期,史料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現了一大批致力於整理史料的學者,這個時代被稱為「博學時代」。UUk4b$
博學派的第一位學者是法國的皮埃爾·匹陶(Pierre Pithou,1539-1596年),他不僅自己整理、編輯了大量中世紀文獻,還將其作為了一個系統工作成為法國博學派的主要任務,在其去世後,以度申(Duohesne)為代表的法國博學派史學家長期繼承奠定了法國成為近現代史學大國的基礎。R
之後,聖摩爾修道院成為了法國博學派的主要陣地,被成為是聖摩爾派。該學派創始人是修道士路克·達希里(D'Achery,1609-1685年)。據統計,僅僅在17世紀就能從其中找到105名著名學者。)Ra*
除了法國以外,博學派在其他地區和國家也碩果累累。比如比利時的波蘭達斯派等等。f
博學時代是文藝復興與啟蒙時代的過渡階段,這個時期,學者們在史料學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歷史研究積累了大量的可信材料,從而推動了歷史學的科學化,為18世紀歷史學適應以理性為號召的啟蒙時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叄』 文藝復興對歐洲帶來什麼影響

文藝復興對歐洲帶來什麼影響?
歐洲的文藝復興及其影響
文藝復興是一場發生在14世紀至17世紀的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佛羅倫薩,後擴展至歐洲各國。「文藝復興」一詞亦可粗略地指代這一歷史時期,但由於歐洲各地因其引發的變化並非完全一致,故「文藝復興」只是對這一時期的通稱。這場文化運動囊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在繪畫方面直線透視法的發展,以及逐步而廣泛開展的教育變革。傳統觀點認為,這種知識上的轉變讓文藝復興發揮了銜接中世紀和近代的作用。 性質:是一場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領導的反封建文化運動。
起源及其歷史背景
當時,西歐的中世紀是個特別「黑暗的社會」,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一切都要遵循基督教的《聖經》,否則就要對其進行制裁,甚至處以死刑。
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死氣沉沉,科學技術也沒什麼進展。
文藝復興這場文化運動對近代早期歐洲的學術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它從義大利興起,在16世紀時已擴大至歐洲各國,其影響遍及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科學、宗教等知識探索的各個方面。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在學術研究中使用人文主義的方法,並在藝術創作中追尋現實主義和人類的情感。
在歐洲的修道院圖書館中和沒落的拜占庭帝國里,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搜集到了古典時代的文學、歷史和演說文獻。這些文獻大多使用拉丁語或古希臘語寫成,多數內容晦澀難懂。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同12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中世紀學者最顯著的差別在於,前者將文學和歷史等文化方面的文獻作為新的研究重點,而後者只專注於自然科學、物理學和數學的希臘語和阿拉伯語典籍。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學者並不反對基督教;恰恰相反,這一時期眾多的偉大作品都是為宗教而作,而且許多藝術作品得到了教會的贊助。然而,從文化生活的其他領域可以看出,學者們對待宗教的方式還是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中古時代的許多成就為這個象徵重生的的時代作出貢獻。其中一項是恢復對學問的興趣。牛津大學的第一所學院成立於1264年。到了1400年間,歐洲境內便有超過五十所大學。原由阿拉伯人保存的古文獻被翻譯成拉丁文,透過這些古老文獻,教育和辯論的風氣得以助長。歐洲人在聖地、西西里和西班牙等地均與阿拉伯人有所接觸,並藉此重新發現許多寶藏,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的著作即為一例,一直到十九世紀都是歐洲人的標准數學教材。阿拉伯人也傳播了新的數字體系、小數點的觀念和零的觀念,而這些觀念都是在印度發展出來的。到了1450年左右,學問的傳播速度更隨著印刷機的發明而加快腳步。
第二個重要貢獻是生活水準的提升,尤其在義大利的大型商業城市。十字軍東徵令歐洲人眼界大開,得以一窺東方的財富,尤其是絲綢、香料和棉。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斯和其他城市的商人,都爭相取得歐洲與東地中海之間的貿易。這些商人從商業活動中累積了多餘的財富後,便開始以藝術來美化自己的家鄉和城市。雕刻品、繪畫、建築、音樂、詩歌和文學找到新的表達方式展現有趣的主題,超脫了從中古時代起就一直佔有主導地位的宗教題材。它們普遍描繪日常生活、騎士故事和冒險情節,歐洲的文化因而變得更有人性,宗教的成分也隨之減少。 航海技術都得到改進與發展,大幅超越古代的成就。對利潤的欲求鼓勵了創造和探索。隨著衰退中的貴族不斷消失,中產階級的商人和工匠開始爭取能與他們經濟力量相等的政治權力。
到了1500年代,歐洲國家已經在許多重要科技上領先世界。歐洲人透過對世界的探索、尋找貿易路線、新教徒的宗教改革和歐洲本身不斷的政治競爭等釋放活力,也讓這個區域在幾個世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產生背景

西歐的中世紀是個特別「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什麼文學、什麼藝術、什麼哲學,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制裁,甚至處以死刑。《聖經》里說,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由於他們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樂園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為他們後代的人類,就要世世代代地贖罪,終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慾望,以求來世進入天堂。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死氣沉沉,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黑死病在歐洲的蔓延,也加劇了人們心中的恐慌,使得人們開始懷疑 宗教神學的絕對權威。
中世紀的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多種條件的促生下,於歐洲的義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後的自願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當然要想有這些自由還要有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時義大利呼喚人的自由,陳腐的歐洲需要一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也為這場思想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經濟的繁榮,使事業成功財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銀行家等更加相信個人的價值和力量,更加充滿創新進取、冒險求勝的精神,多才多藝、高雅博學之士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這為文藝復興的發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和適宜的社會環境。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學藝術的成就很高,人們也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學術思想,這和黑暗的中世紀是個鮮明的對比。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東羅馬(拜占廷)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亦有一說是十字軍3次東征(盡管第三次半途而廢)帶回來的紀念品,他們在路上發現了這些書,就搬了回來藏在教堂的地下室,後被人發現,驚嘆古羅馬的藝術,文學等,就開始極力傳播,意圖達到古羅馬那時的成就)一些東羅馬的學者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辦了一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和文化等。這種輝煌的成績與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人們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於是,許多西歐的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整個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由此興起。
發展
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系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大眾表現了要求民族統一的強烈願望。從而在文化藝術上也開始出現了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他們力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其實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表面上是要恢復古羅馬的進步思想,實際上是新興資產階級在精神上的創新。
當時的義大利處於城邦林立的狀態,各城市都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即城邦,14世紀後各城市逐漸從共和制走向獨裁。獨裁者耽於享樂,信奉新柏拉圖主義,希望擺脫宗教禁慾主義的束縛,大力保護藝術家對世俗生活的描繪。與此同時聖方濟各會的宗教激進主義力圖屏棄正統宗教的經院哲學,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羅馬教廷也在走向腐敗,歷屆教皇的享樂規模比世俗獨裁者還要厲害,他們也在保護藝術家,允許藝術偏離正統的宗教教條。哲學、科學都在逐漸地朝著比較寬松的氣氛中發展,也醞釀著宗教改革的前奏。
它的影響及其歷史意義
對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

1.資本的原始積累:文藝復興運動作為一場弘揚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傳播過程中為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也同時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積累了原始財富。文藝復興運動首發於義大利,後經傳播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現了著名的城市如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以及尼德蘭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茁壯發展,資本也開始源源湧入新興資產階級的囊中,為同時進行的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後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條件。
2.人性的探索及發現:文藝復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文藝復興運動充分的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文藝復興運動對當時的政治,科學,經濟,哲學,神學世界觀都產生了極大影響。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一場革命風暴,也被稱為「出現巨人的時代"。
3.消極影響:文藝復興運動在傳播過程中因為過分強調人的價值,在傳播後期造成個人私慾膨脹,物質享受和奢靡泛濫,有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文藝復興」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標志著一個偉大的轉折。它是新文化,是當時社會的新政治、新經濟要求的反映,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思想和文化領域里的反封建斗爭。簡單來說,文藝復興的實質就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起源於14世紀下半葉的義大利,其後遍及西歐整個地區。人文主義者以「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他們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無所不有」的口號。他們非常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他們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他們歌頌人的智慧和力量,贊美人性的完美與崇高,反對宗教的專橫統治和封建等級制度,主張個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要求現世幸福和人間歡樂,提倡科學文化知識。所以,人文主義的理念,其重點是「人」,是「人」的本能的發揮,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動力。
文藝復興的歷史作用:恩格斯曾高度評價「文藝復興」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他寫道:「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首先,是人的發現。在中世紀,理想的人應該是自卑、消極、無所作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義不足稱道。文藝復興發現了人和人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創造力,提出人要獲得解放,個性應該自由。(1)重視人的價值,要求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及創造性潛力,反對消極的無所作為的人生態度,提倡積極冒險精神。(2)重視現世生活,藐視關於來世或天堂的虛無飄渺的神話,因而追求物質幸福及肉慾上的滿足,反對宗教禁慾主義。在文學藝術上要求表達人的感情,反對虛偽和矯揉造作。如:彼特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談》。(3)重視科學實驗,反對先驗論;強調運用人的理智,反對盲從;要求發展個性,反對禁錮人性;在道德觀念上要求放縱,反對自我剋制;提倡「公民道德」,認為事業成功及發家致富是道德行為。(4)提倡樂觀主義的人生態度。這些不可抑制的求知慾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為創造現世的幸福而奮斗的樂觀進取精神,把人們從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資產階級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創造近代資本主義世界的。
其次,文藝復興打破了宗教神秘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動和影響了宗教改革運動,並為這個運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文藝復興提倡重視現世生活,反對權威,在當代人中間喚起了對天主教會及神學的懷疑和反感。文藝復興中的人文主義者通過文學、藝術等形式諷刺、揭露天主教會的腐敗和丑惡。
第三,文藝復興打破了以神學為核心的經院哲學統一的局面,為以後的思想解放進步掃清了道路,使各種世俗哲學興起。其中有英國的經驗論唯物主義(培根)。它也推動了政治學說的發展,馬基雅維利為後來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霍布斯、洛克等一大批思想家,發展起「自然權利」、 「社會契約」、「人民主權」以及「三權分立」等理論。
第四,否定了封建特權。在中世紀,封建特權是天經地義,門第觀念根深蒂固。文藝復興則使這些東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喪失了過去的重量。人的高貴被賦予新的內涵。彼特拉克說:「真正的貴族並非天生,而是自為的。」在當時義大利的社會生活中,才幹、手段和金錢代替了出身門第,成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會高層的階梯。
第五,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文藝復興恢復了理性、尊嚴和思索的價值。雖然文藝復興在哲學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毀了僵化死板的經院哲學體系,提倡科學方法和科學實驗,提出「知識就是力量」,開創了探索人和現實世界的新風氣。人們堅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頭腦,相信實驗和經驗才是可靠的知識來源。這種求實態度、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為17到19世紀的自然科學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六,文藝復興時期創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藝術品及文學傑作,成為人類藝術寶庫中無價的瑰寶。中世紀,聖經傳說充斥藝壇,窒息了藝術的生命。文藝復興則不但把聖母變成人間婦女(拉斐爾),把圖像化為對人體的歌頌,而且開始了日常生活和現實人的直接描寫。解剖、透視等科學也第一次結合於藝術。西歐近代現實主義藝術從此發端。
這場廣泛持久的思想文化運動,在意識形態領域中,沖破了封建專制和宗教神學思想對人的束縛,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一般指14世紀中葉至16世紀末葉西歐發生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在西歐,隨著封建制度的衰落,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東西方交往的發展,出現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的貴族階層。他們為謀取自身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以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掀起了反對封建文化,創造資產階級新文化的運動。文藝復興運動於14世紀發端於義大利;到15世紀中期以後,先後波及尼德蘭、 西班牙、 法國、英國、德國等地。
文藝復興時期進步思想家提倡反封建、反神學的人文主義文化,宣揚以「人」為中心,要求個性解放,重視現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知識。它的思想核心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它的理論基礎是資產階級「人性論」。但它抨擊了封建主義、宗教神權對人們思想和精神的禁錮,因而曾促進了西歐一些國家的宗教、經濟、政治和教育的改革。
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和事件。但文藝復興使當時的人們思想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後來的啟蒙運動以文藝復興為自己的榜樣。19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文藝復興是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一個前奏曲。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嶄新的思想解放運動,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來。
文藝復興是一場光彩奪目、百花齊放的思想文化運動。它涉及到文學、思想、自然科學等眾多學科,並取得了豐碩與輝煌的成就,展示出資產階級在上升時期的革命熱情和首創精神。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它雖然對舊制度和神學進行了猛烈的批判,但並沒有就基督教義和教會改革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而且,許多人文主義者與教會和教皇的關系密切,它們在抨擊教會的同時,又主張以溫和的改革鏟除教會的弊端,以達到教會的純潔、振興和統一。

『肆』 從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思潮解讀英國歷史演進實質是怎麼樣的

文藝復興與浪漫主義兩大思潮具有諸多相似之處。文藝復興高舉「回到希臘去」的大旗, 對中世紀的反撥喚醒了人們對壓抑已久的人性的重新認識和熱愛。浪漫主義呼喊「回到中世紀」的口號, 對工業革命的反撥將人們從對物質的過分迷戀中喚回到對自我價值、自我情感的肯定與熱愛中。以這兩大思潮作為反觀英國歷史發展的參照物, 透過對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思潮實質的發掘與探究, 揭示英國歷史演進的實質。

『伍』 文藝復興擴展到英國的原因是什麼咯

文藝復興在英國是以重新發現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開始的。

大學里恢復了古希臘語的教學,接著出現了規模宏大的翻譯活動,眾多的學者、作家將古代希臘、羅馬和近代意、法等國的學術和文學名著譯成了早期近代英語。

哲學家、教育家、歷史家、政治家、宗教人士紛紛從事著述,用不同方式表達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有托馬斯•莫爾用拉丁文寫的《烏托邦》( 1516 )。這部作品借一個旅行者談海外見聞的方式,描繪了一個沒有私有制和宗教壓迫而崇尚學術的理想社會,而對為了能多產羊毛而大規模圈地、迫使貧苦農民流離失所的「羊吃人」的現實英國作了有力的譴責。

『陸』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在干什麼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在發展詩歌和戲劇。

文藝復興的思潮傳播到英國比較晚。直到16世紀初才有一批受義大利新學影響的人文主義學者,在倫敦開展了推行人文主義文化和教育的活動,並得到皇室和重臣的支持與鼓勵。

長期在劍橋大學任教的D.伊拉斯謨對促進英國的人文主義新學,推動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以及當時文法學校與公學的發展, 起了很大作用。

人文主義政治家T.埃利奧特將義大利的人文主義教育思想與英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提倡以培養具有人文主義新思想的貴族紳士為教育目標。

他的譯著甚多,其中於1531年發表的《統治者之書》是英國第一本教育專著。由於他的教育思想更符合當時英國統治階級的利益和需要,遂使英國一度涌現出一股討論「紳士教育」的熱潮,並把英國的人文主義教育推向新貴族主義的方向。

(6)文藝復興如何影響到英國擴展閱讀

文藝復興時期,古希臘、羅馬文化重新受到重視,因而有「文藝復興」之名。但「文藝復興」不是古代文化簡單的復興,而是標志了資產階級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

這一時期歐洲封建社會經歷了深刻的變化。一系列封建統一國家如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波蘭、俄國等先後成立,為近代資產階級國家打下基礎。還有一部分地區如義大利、德國,仍然存在著封建割據局面。

十六世紀初西班牙王當選為德國皇帝,勢力遍及西歐大陸,成為當時最大的封建主。西班牙的封建勢力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展,資本主義因素一度高漲,隨即衰落。十六世紀,英國作為一個封建專制的統一國家形成,資本主義突飛猛進,深入農村,在戰勝西班牙以後,取得了海上霸權,擴大了殖民掠奪。

在東歐,波蘭在十四世紀驅逐了條頓騎士團,十五世紀完成統一。十五世紀,莫斯科大公擊退蒙古人,建立中央政權,到十六世紀末消滅了封建割據,形成統一的國家。在這些國家,資本主義工商業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柒』 文藝復興對英國的影響是什麼

很多方面都有影響。
文學方面
各地的作家都開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帶動了大眾文學,替各種語言注入大量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
天文學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在其中提出了與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不同的日心說體系。義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在《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論原因、本原和統一》等書中宣稱,宇宙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太陽只是太陽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數學
16世紀前的歐洲,數學依然是教區學校和修道院培訓的主要課程,包括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但對其掌握的程度要求很低。而商人的兒子在學校和工匠作坊里卻可以學到財會貿易航海和測量等方面數學知識。從此數學不再被數學家所獨占,其知識和技藝成為了大眾所掌握的科學。
物理學
在物理學方面,伽利略通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自由落體、拋物體和振擺三大定律,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學生托里拆利經過實驗證明了空氣壓力,發明了水銀柱氣壓計;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發現液體和氣體中壓力的傳播定律;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發現氣體壓力定律。
音樂
音樂形式上的革新通常比其他藝術形式來得晚,文藝復興亦然:一般相信,音樂上的文藝復興運動大概比義大利文學或繪畫的文藝復興運動,晚了約兩百年。
建築
文藝復興建築是在公元14世紀在義大利隨著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而誕生的建築風格。

『捌』 文藝復興對英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是什麼

文藝復興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教會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它雖然掌握了大量的資金和土地但卻沒有把它們變成流通的資本,同時天主教原先的教義也與資產階級發展經濟的理念相左,它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的反封建對於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的改良運動;之所以說它是改良運動是因為它並沒有徹底的否定基督教神學,只是像奧古斯都一樣利用古代聖人的名義對基督教的一些內容作了新的闡釋。通過文藝復興,把人們從原先封建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促進人思想的解放和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為日後的資本主義改革以及革命奠定了基礎。引發它的直接原因很多,最為重要的是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對於阿拉伯帝國戰爭的勝利,這使得大量保留在北非的古典文集流傳到歐洲以及大量的精通古典知識的學者移居到義大利地區。這掀起了人們對於古典思想的研究熱情,而古典思想中充滿了自然哲學的精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根本原因是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在英國的發展。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矛盾以及蘇格蘭人民的起義成為革命的導火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英國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國家,為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掃清了障礙,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始。英國殖民當局禁止北美殖民地與其他國家或殖民地進行交易,只能與宗主國英國貿易,英國這種不得人心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屬北美十三個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七年戰爭後,英國急於通過征稅來擺脫財政上的赤字,新印花稅成為沖突爆發的直接原因,而來剋星敦槍聲標志著北美人民獨立戰爭的開始。通過獨立戰爭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統一的共和制的美利堅合眾國,創立了一種新的國家體制,為資本主義在北美的進一步發展鋪平了道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在於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與資產階級的進一步壯大,君主專制的法蘭西王國已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反而成為阻礙其發展的桎梏。直接原因在於七年戰爭帶給法國巨大的財政危機,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想要通過新法征稅,資產階級要求國王做出一定的讓步,以限制君主的權力,國王強行解散三級會議。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次高峰,他把啟蒙運動的理念變為了現實,給腐朽的封建制度以沉重的打擊,把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傳播到整個歐洲。但由於法國資產階級的不成熟,使得新的民主政府蛻變成了暴民政治,共和民主的形式難以維系,最終被拿破崙的專制政治所替代。根本原因往往是一些抽象的原因,更多的指經濟原因,而直接原因往往是一些具體的歷史事件 這樣解釋可以么

『玖』 文藝復興拓展到英國產生的影響是什麼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2,最基本的政治經濟條件:17世紀初,英國的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的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力量壯大3,導火線:鎮壓蘇格蘭人民起義歷史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極大地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英國發展為世界上的經濟大國,為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定了政治基礎,有利於英國今後的穩定與發展,對歐美其他國家產生深遠影響

閱讀全文

與文藝復興如何影響到英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國家排多少名 瀏覽:50
中國的疫情有多少例 瀏覽:893
為什麼中國沒有研發新葯 瀏覽:212
印度有多少大型車 瀏覽:499
哪個國家恨中國 瀏覽:592
義大利體和拉丁體哪個好看 瀏覽:569
越南回廣西坐什麼航班 瀏覽:324
二戰為什麼義大利成了戰勝國 瀏覽:618
中國為什麼和印尼不好 瀏覽:461
有哪些國家幫助了中國疫情 瀏覽:406
中國風影響力如何 瀏覽:633
越南蘸水怎麼弄 瀏覽:960
中國電機上市公司有哪些 瀏覽:518
中國銀行對公轉錯了多久能退 瀏覽:672
哪裡可買義大利石楠木 瀏覽:24
伊朗貨幣有什麼 瀏覽:140
想去越南玩需要辦理什麼證 瀏覽:518
在印尼買一瓶灌桶需要多少錢 瀏覽:269
伊朗阿巴斯什麼航線 瀏覽:539
中國是學什麼 瀏覽:265